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急救措施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急救措施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急救措施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急救措施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

生产性毒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进入人体有三个途径: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急性中毒现场急救:

1 平时准备

在毒物危害较为严重伯车间或作业场所中生产的工人和安全员、医生都应熟悉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毒物性质,可能出现事故的岗位和原因。中毒特点和急救常识等,车间应备有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必要的急救药品与器械。

抢救原则

尽快使中毒者脱离现场,不让毒物进入病人体内,并使已进入体内的毒物尽快排出。

维持中毒病人的呼吸和心跳。

及时应用解毒剂或对症治疗。

3 抢救措施

救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迅速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送往邻近医务室或空气新鲜处就地抢救。

阻断毒物继续深入

吸入中毒:保持空气新鲜,让病人静卧,保暖松衣,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经皮肤吸收中毒:立即脱去污染物衣服,用大量清水或中和解毒溶液彻底清洗皮肤。特别是头发和皮肤皱处。强酸或粘滞较大的毒物污染皮肤时,应先用棉纱,干布擦去毒物,然后再用水、中和液或溶剂反复清洗干净。

经口中毒:迅速催吐、洗胃、导泻。腐蚀性毒物不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化铝凝胶等灌服,保护胃粘膜。

转送病人

急性职业中毒病人的抢救分秒必争,在有效呼吸、心跳建立前应就地抢救。呼吸、心跳稳定后方可转送邻近医院继续抢救与治疗。不可以远道转送,以免途中失去抢救时机。

二、常见工业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

(一)、有毒气体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0.967,毒性很大。它是固体燃料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较氧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运输氧的能力,以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发生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要根据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呼吸时间的长短,人的体质强弱而定,轻度中毒时,表现头痛,眩晕、耳鸣、有时有恶性循环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等。中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外,迅速发生意识障碍,嗜睡,全身显著较弱无力。重度中毒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呼吸微弱而浅表,有时呈潮式呼吸,很快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时,全身皮肤常呈鲜红色。中毒时间长者,也可有发绀,心机功能发生障碍,甚至有出现各种皮疹现象。

急救措施:

立即将中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但需保暖,不使中毒者受害。

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以氧气。

输入5%葡萄糖盐水1500—2000毫升。如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应同时注射山梗菜素、可拉明、樟脑等强心剂。这些均由医生处理。

2. 氯气(CL2)

氯气为草绿色气体,比空气重2.49倍,有窒息臭,是强氧化剂,溶于水。一般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含量不得超过0.002毫克/升。如空气中氯含量达3毫克/升时,则会由于呼吸中枢突然麻痹,肺内化学性灼伤而迅速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离进现场,让中毒者吸稀薄的氨气。

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100毫升。

如眼受刺激,可用2%苏打水洗眼。

重患者保温吸氧,注射强心剂。有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处理。禁用吗啡。

3.硫化氢(H2S)

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蛋臭味,对空气比重为1.19。

硫化氢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延髓中枢麻痹,与呼吸酶中的铁质结合使酶活动性减弱。硫化氢浓度低时,中毒者感到头晕、恶心、呕吐等。硫化氢浓度高或吸入量大时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

进行人工呼吸,吸氧。

注射可拉明、山梗菜素等强心剂。

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毫升及维生素C500毫克。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1.037,在空气中很快变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1.539。

氮氧化物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肺坏疽。吸入高浓度的氮氧化物时可迅速出现窒息,痉挛而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

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60毫升。

发苷并有静脉充血时,为防止发生肺水肿,可放血200—300毫升。禁用吗啡。

5. 二氧化硫(SO2)与三氧化硫(SO3)

二氧化硫为无色刺激性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2.264,易溶于水。三氧化硫的沸点是44.8摄氏度,在常温下是液体,高温时冒白烟。

这两种气体急性中毒较少见,但对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

眼受刺激时,应用2%苏打水洗眼。

在接触以上几种有毒气体工作时,一般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戴上口罩、橡皮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等。同时准备些急救药品。

(二)、酸类

1. 硫酸(H2SO4)、硝酸(HNO3)和盐酸(HCL)

这三种酸是化验分析中最常用的强酸。中毒症状以呼吸道吸入这类酸的蒸气和侵害皮肤粘膜为多见。如触及皮肤,轻者局部发红肿痛,重者烧成水疱,周围大量充血,以至引起皮下组织坏死,似烫伤症状。烧伤后期结成痂皮。三种酸中以硫酸为最烈,硝酸次之,盐酸腐蚀性最小。硫酸侵害的皮肤结褐色痂,硝酸则结黄色痂,盐酸侵害皮肤仅仅有些发红,很少形成水疱或破溃。眼粘膜、鼻粘膜等受酸蒸气刺激都可引起急性炎症。但表现多不太严重。如误食以上酸类,会引起全身中毒,口腔、咽喉、食道、胃等被强烈灼伤。尤以硫酸为最剧烈。

急救措施:

皮肤、眼、鼻、咽喉受伤可用大量温清水或2%小苏打溶液冲洗或含之漱口。

如误服酸类,立即洗胃。可用温水7—10升,每次少量多次灌洗,或用2%小苏打水洗胃,洗胃后急送医院。

高氯酸(HCLO4)和氢氟酸(HF)

浓度为70%的高氯酸沸腾(沸点203摄氏度)时没有任何爆炸危险,但遇有机物或易氧化的无机物时可发生爆炸。应先用浓硝酸破坏有机物后再加入高氯酸。在使用高氯酸工作时不应使用橡皮手套。热、浓的高氯酸所致的烫伤,很痛苦,好得也慢。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氢氟酸是无色液体,沸点19.4摄氏度,毒性很大。它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侵入人体,主要是损害骨髓、造血、神经系统、牙齿及皮肤粘膜。当取肤接触到氢氟酸时,则局部有烧灼感和蚁走感,并迅速坏死而向内部深入形成溃疡。此种损害不甚疼痛,故起初不易察觉,甚至能深及骨及软骨。虽用各种方法治疗,愈合也很缓慢。因此使用氢氟酸时必须戴橡皮手套。

在接触以上这些酸时,必须谨慎小心,要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等。经常接触大量强酸工作的工作服,应该是丝绸或毛织品做的。化验室中应备有急救用的2%小苏打水。

(三)、碱类

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

这两种强碱均为白色固体,易溶液于水,有强烈的腐蚀性,总称为苛性碱。苛性碱中毒,主要是由于操作不慎而腐蚀皮肤或误服。皮肤或粘膜接触碱后局部变白,周围红肿,有刺痛感,起水疱。重者可引起糜烂,呈化学性烧伤现象。如误服,可使口腔,食道,胃粘膜糜烂,以后结痂,形成食道、胃狭窄。皮肤被苛性碱烧伤,宜迅速用水冲洗,再用稀醋酸或2%硼酸充分洗涤烧伤处。如误服苛性碱中毒,避免洗胃和用催吐剂,应服用稀醋酸,酸果汁或柠檬酸等以中和苛性碱。

氨水(NH3.H2O)

氨水为无色液体,化验室常用有浓氨水的浓度为28% 。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氨水的中毒,多为浓氨水挥发出的气体氨刺激皮肤粘膜、呼吸道、眼、鼻等。氨气刺激眼睛使人不断流泪。长期接触氨水可使嗅觉减退或嗅觉丧失。皮肤接触氨水可引起化学烧伤,使皮肤红肿,起疱,发生糜烂。皮肤被氨水烧伤,可用水或2%醋酸冲洗。台误服,可谨慎洗胃,并给以蛋白水,牛奶等

口服解毒剂。操作碱类工作时,应穿橡皮衣服,戴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并准备好急救用的稀醋酸或硼酸溶液。

(四)、氰化物、砷化物、汞和汞盐

氰化物、砷化物和汞盐是无机剧毒品。

氰化物

氰化钾或氰化钠为剧毒药物,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遇酸产生的氰化氢气体,也是剧毒物质。氰化物即使侵入人体很少量,中毒也很严重。除误服外,蒸气、粉尘吸入也会严重中毒。急性中毒时,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压迫感,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上升,气喘,瞳孔散大。重者则呼吸不规则,昏迷,强直性痉挛,大小便失禁,全身反射消失,皮肤粘膜出现鲜红色,血压下降,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急性中毒如急救幸免于死亡,还可能发生许多神经系统后遗症。

急救措施:

抬出现场,脱掉工作服,解开衣领,施以人工呼吸,或给予氧气。

注射可拉明等强心剂。

给予高铁血色素形成剂,如吸入亚硝酸戍酯或亚硝酸丙酯0.5毫升(浸湿棉花放在患者鼻口上)。

如内服此毒物时,除以上急救方法外,还需用2%小苏打水洗胃。

如氰化物侵入皮肤、粘膜,应速用2%小苏打水冲洗。操作氰化物工作时,要戴手套,穿橡皮工作服和套鞋,戴防毒面具。下班后,必须洗澡,更换衬衣,以防毒物侵入皮肤。

砷化物

常见的砷化物有三氧化二砷(AS2O3)和砷酸氢二钠(Na2HAsO4.7H2O),均为白色固体物质。砷化物(AsH3,又称胂)和三氯化砷(AsCl3)均为气体物质,都有强烈的毒性。砷化物中毒主要产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但皮肤粘膜刺激后也能引起全身中毒。砷的中毒剂量为0.01—0.05克,致死量为0.06—0.2克。吸入砷化物的蒸气后,会引起黄疸,肝硬变,肝脾肿大。砷化物侵入皮肤时出现各种皮疹和皮炎现象,严重者表现皮肤脱落成溃疡,且不易愈合。急性中毒,常于内服毒物1小时后,即发生咽干,口渴、流涎、持续呕吐并混有血液,腹泻,便出米汤状粪汁,剧烈头痛,很快心力衰竭而死亡。

急救措施:

(1)急性中毒需立即用炭粉,硫酸铁或氧分镁洗胃。

(2)消化道和呼吸道中毒时,服用大量食糖也有效。

(3)吸入砷化物蒸气而中毒者须立即离开现场,吸入氧气或新鲜空气。

操作砷化物的工作时,要戴口罩或防毒面具、防护眼镜、橡皮衣裤手套和套鞋。耳、鼻塞上棉花,面部涂上甘油或凡士林保护剂。工作后要洗澡换衣。患有严重湿疹、皮炎、贫血、肝脾肾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严禁操作有砷化物的工作。

3. 汞和汞盐

生产温度计,日光灯和汞盐的工人常接触汞。汞比重为13.6,在常温下可挥发出微量汞蒸气,汞蒸气比空气重一倍,汞蒸气是通过呼吸道中毒,大多是慢性中毒。常用汞盐有升汞(HgCl2)、甘汞(Hg2Cl2)、硝酸汞(Hg(NO3)2)等,其中以升汞毒性最大。汞及汞盐中毒后,在消化道、神经

系统、皮肤粘膜、泌尿生殖系统都出现中毒症状。急性中毒时要用炭粉彻底洗胃,或给予牛奶、蛋清解毒,并使之呕吐。预防汞中毒是很重要的,极谱分析工作者经常接触汞,更应重视这个问题。一旦汞流失要及时清除,难以收集起来的微细汞珠,要撒上硫黄粉,使之生成毒性小的硫化汞,以便于清除。极谱分析室要通风良好,墙壁刷以油漆,地面光洁,使室内壁及地面不吸附汞蒸气。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

常见高温作业与化学毒物的基本类型与危害

常见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与危害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一)高温作业的基本类型 1.高温强辐射作业 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具有各种不同的热源,如:冶炼炉、加热炉、窑炉、锅炉、被加热的物体(铁水、钢水、钢锭)等,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周围物体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且由于热辐射面扩大,使气温更高。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对流热只作用于人的体表,但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辐射热除作用于人的体表外,还作用于深部组织,因而加热作用更快更强。这类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多较低,形成千热环境。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以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2.高温高湿作业 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工艺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高,但由于蒸发散热困难,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 3.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时同时受太阳辐射、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

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此外,夏天在田间作业时,因高大密植的农作物遮挡气流,常因无风而感到闷热不适,如不采取防暑措施,也易发生中暑。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GBZ 2.2-2007)的规定, 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见《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二)常见的高温作业 高温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接触机会,常见的产生高温危害作业有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作业,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作业,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作业,火力发电厂和轮船上的锅炉作业等高温强辐射作业;纺织、造纸工业的印染、缫丝、造纸等高温高湿作业以及农业、建筑、搬运等行业的夏季露天高温作业。 (三)高温作业的危害 高温可使作业人员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

(完整版)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THI).doc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CASNO.l) 毒物危害指数 1 安妥Antu 86-88-4 THI=49 中度危害( III 级) 2 氨Ammonia 7664-41-7 THI=51 髙度危害( II 级) 3 2-氨基吡啶2-Amminopyridine 504-29-0 THI=4 4 中度危害( III 级) 4 氨基磺酸铵Ammonium sultfamate 7773-06-0 THI=17 轻度危害( IV 级) 5 氨基氰Cyanamide 420-04-2 THI=49 中度危害( III 级) 6 奥克托今Octogen 2691-41-0 THI=12 轻度危害( IV 级) 7 巴豆醛Crotonaldehyde 4170-30-3 THI=51 高度危害( II 级) 8 百草枯Paraquat 4685-14-7 THI=45 中度危害( III 级) 9 百菌淸Chlorthalonil 1897-45-6 THI=33 轻度危害( IV 级) 10 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Barium and soluble THI=44 中度危害( III 级)(按 Ba 计) 7440-39-3(Ba) compunds , ,as Ba 11 倍硫磷Fenthion 55-38-9 THI=46 中度危害( III 级) 12 苯Benzene 71-43-2 THI=68 极度危害( I 级) 13 苯胺Aniline 62-53-3 THI=51 髙度危害( II 级) 14 苯基醚(二苯醚)Phenyl ether 101-84-8 THI=21 轻度危害( IV 级) 15 苯硫磷EPN 2104-64-5 THI=54 髙度危害( II 级) 16 苯乙烯Styrene 100-42-5 THI=43 中度危害( III 级) 17 吡啶Pyridine 110-86-1 THI=46 中度危害( III 级) 18 苄基氯Benzyl chloride l00-44-7 THI=63 髙度危害( II 级) 19 丙醇Propyl alcohol 71-23-8 THI=45 中度危害( III 级) 20 丙酸Propionic acid 79-09-4 THI=32 轻度危害( IV 级)

常见老疾病及急救措施

常见老年疾病 一、糖尿病。 1、症状: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即“三多一少” 症状。 2、注意事项:(1)禁忌:禁止吃甜食和许多种水果;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也不要饮酒。 (2)事宜: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 二、高血压 1、症状: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 2、注意事项:(1) 饮食要合理。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 (2)运动要适量,睡眠要充足。 (3) 服饰穿戴要宽松。 (4) 精神要愉快,情绪要稳定。 (5) 坚持服药,不得自行停药。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人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老年病人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量缓慢。 (6)重视直立性低血压。 三、冠心病 1、症状:由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称冠心病,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硬膜上,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此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注意事项:?(1)锻炼宜晚不宜早。 (2) 锻炼全身忌局部。

四、风湿病 1、症状:(1)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 (2) 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3)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 注意事项:(1)治疗去风通络,活血散寒,消肿止痛,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中药,不要用西药,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好心情。 (2)对已患的疼痛,要经医生检查,施用药物治疗,目的在于祛风散寒,利湿止痛。由于寒痛虚证多,应选用以补益肾、肝、脾为主的药物。 (3)注意患部保暖。 九种老年常见突发疾病急救措施 一、哮喘病 措施:哮喘病忌“背”,老年人发病时,家属应保持镇静,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解开领扣,松开裤带,清除口中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若家中有气管扩张气雾剂应立即让患者吸入若干次;待病情稳定后,用担架或靠背椅,保持病人坐位姿势,将病人安全转送医院;如用自行车转运也应采取坐位,避免病人胸腹部受压。 二、脑溢血 措施:脑溢血忌“颠”:专家提醒:脑溢血病人发病后,应立即让病人平卧,避免震动,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果必须搬运,也应尽量保持平稳,减少颠簸,保持头部的稳定,减少震动和摇晃;还应将病人的头歪向一边,便于呕吐物流出,防止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有条件的还应立即敷上冰块,以减轻脑水肿。 三、中风 措施:中风忌“慢”:专家提醒:堵塞的脑血管如果过了6小时后再去疏通,就已经太晚了。要提高中风治疗效果,就要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即发病6小时之内使患者得到治疗,千万不能“坐”失良机。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应急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应急措施 (最新版)

危险化学品泄漏现场应急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报告和程序要求 1、化学品泄露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报车间值班领导,并酌情拨打公司应急救援报警电话:5119 2、泄露事故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以及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对化学品发生重大泄露事故,向当班班长用电话或其它方式进行报告,当班人员或现场人员立即佩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切断泄露源,班长迅速协调调动相关人员携带工具、劳动防护用品赶往事故现场进行抢救。现场人员应积极协同抢救共同查明泄露原因,抢救期间应查明是否有人受伤,有受伤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2、对泄漏的化学品应迅速流入应急收集池内 三、注意事项 1、参加现场处置的人员,应该佩戴好个人防护器具,参加救援。 2、应急救援结束后,现场处置的人员应清理现场,做好恢复生产的准备。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化学毒物危害与控制》试题答案

《化学毒物危害与控制》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答: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2、答: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者24h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3、答:急性毒作用带是指半数致死量(LD50)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4、答: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 5、答:生产环境中常有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对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 二、填空题(每时空1分共40分) 1、LD50或LC50 2、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3、小 4、检气管、比色试纸、气体检测仪、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和红外线谱仪 5、小、大 6、造血、输氧 7、固态、液态、气态、气溶胶 8、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或数小时)内大量、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 9、升汞和四氯化碳 10、无、红棕 11、密闭化、自动化,无毒或低毒 12、慢,腹绞痛 13、有机物或易氧化的无机物 14、皮肤,骨骼,胶皮 15、无害化排放,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 16、有害气体,CO2和H20 17、尿和血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D 2、B 3、C 4、A 5、A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6、× 7、√ 8、√ 9、×10、√ 五、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毒物本身的特性: 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毒物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的生理生化过程,因而对决定毒物的毒性大小和毒性作用特点有很大影响。如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元素取代,其毒性增强,取代的越多,毒性也就越大。无机化合物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毒性也增强。 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散度、挥发度等物理特性与毒物的毒性有密切的关系。 (2)毒物的浓度、剂量与接触时间 毒物的毒性作用与其剂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毒物浓度高、接触时间长,则进入体内的剂量大,发生中毒的机率高。 (3)毒物的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中常有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对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应用国家标准对生产环境进行卫生学评价时,必须考虑毒物的相加及相乘作用。此外,还应注意到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如酒精可增加苯胺、硝基苯的毒性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毒物的毒性作用比在常温条件下大,如高温环境可增强氯酚的毒害作用,亦可增加皮肤对硫磷的吸收。紫外线、噪声和振动可增加某些毒物的毒害作用。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机体的呼吸、循环加快,可加速毒物的吸收;重体力劳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使机体对导致缺氧的毒物更为敏感。 (5)个体状态: 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的个体可出现不同的反应。造成这种差别的因素很多,如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生理变化、营养和免疫状况等。肝、肾病患者,由于其解毒、排泄功能受损,易发生中毒;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不够成熟,对某些毒物的敏感性可能增高;在怀孕期,铅、汞等毒物可由母体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或导致流产、早产;免疫功能降低或营养不良,对某些毒物的抵抗能力减低等。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 P2O5五氧化二磷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 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 Na2O氧化钠 (2)酸: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 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氯化钾Na2SO4硫酸 钠 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 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 氯化铵NH4NO3 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Cu2(OH)2CO3碱式碳酸 铜 (5)有机物: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 尿素,葡萄糖:C6H12O6淀粉:(C6H10O5)n 初三化学必需的记忆性知识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2溶液);凡 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Fe (NO3)2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 黄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 (NO3)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 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 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不溶性碱为白色。 二、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化学式名称俗称化学式名称俗称

2020年常见突发疾病急救措施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常见突发疾病急救措施 一、急性心肌梗塞 急救措施:遇到这种病人首先应就地抢救,让病人平躺,保持室内安静,不可经常翻动病人,并注意病人的保暖和防暑。家中如有药物应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或其他张开血管的药,等病情稳定后再设法送医院治疗。 二、心绞痛 急救措施:心绞痛所反应症状为胸闷、胸痛。家属应让病人静卧,如家里备有速效救心丸,可服用一定限量的速效救心丸,还可服用一些扩血管的药,有氧气袋的也可吸吸氧。这样以来,有些人能自行缓解,对无法自行缓解的患者,及时拨打120。 三、高血压 急救措施:急救者应让病人取半卧位,可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或复方降压片2片,如果病人烦躁不安,可另加安定片2片,必要时吸氧。对已昏迷病人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畅通。病人取平卧位,用“仰头举颏法”使病人的气道打开。经以上处理后,病人病情仍不见缓解,应迅速送病人入院治疗。途中力求行车平稳,避免颠簸。 四、突发性脑溢血 急救措施:出现脑溢血家属莫乱动,病人周围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光,减少声音的刺激。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脑后不放枕头。将病人领口解开,用纱布包住病人舌头拉出,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粘液、分泌物和呕吐物,以保持气道通畅。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颅内压;搬运病人动作要轻。途中仍需不断清除病人口腔内分泌物、痰液和其他异物,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五、中风 急救措施:1.先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尽快与急救中心联系。2.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不明时,切不要随便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各异。3.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不要急于把病人从地上扶坐起,应二三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高,但不要抬得太高,否则会使呼吸道狭窄而引起呼吸困难;转送病人时要用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六、哮喘 急救措施:病人发作时,应取端坐位或靠在沙发上,头向后仰,充分通畅呼吸道;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粘液及其他异物;同时鼓励病人多喝温开水,急救者可用手掌不断拍击其背部,促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适当服用祛痰和抗过敏药物,如必嗽平、川贝枇杷露、息斯敏等。一般不宜服用带有麻醉性的镇咳药。经上述处理,病情仍无好转,则应迅速送病人去医院急救。 脑震荡急救措施:若病人处于昏迷状态,要轻轻地为其翻身,使其成侧卧位,并记录时间。不可让病人受震动或使病人颈部前屈而尽量保持后仰位置。安静地转送至脑神经外科医生处。 七、胃穿孔 急救措施:1.不要捂着肚子乱打滚,应朝左侧卧于床。2.如果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到达,但现

化学品事故应急措施

编号:SM-ZD-47591 化学品事故应急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化学品事故应急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本公司常用的化学制剂有:浓硫酸(H2SO4)、盐酸(HCl)、烧碱(NaOH,有固体和液体)、草酸(H2C2O4)、双氧水(H2O2)、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冰醋酸(C2H4O2)、蚁酸(HCOOH)等。这些化学制剂接触到人体时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为此,公司要求所有危险化学制剂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相关劳保用品,并针对不同的化学制剂制定不同的事故应急措施,供全体员工学习、交流,提高安全意识,防止事故的发生。 1. 浓硫酸的特性及应急处理措施 ⑴浓硫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浓硫酸是指浓度在90%以上的硫酸。其外观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工业品略带黄色,无臭,能吸收空气中水份,其蒸汽有刺激性,有强烈腐蚀性和氧化性。 ①吸水性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 要点(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20-89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及防护要点(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氯气危害及防护要点 氯气作为一种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化工生产和自来水生产企业,应用十分广泛。 A.危害:氯属II级高度危害毒物,高浓度吸入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吸入可引起呼吸道粘膜症、肺水肿、眼和皮肤灼伤。 B.逃生:(1)沿侧风向逃离泄漏源。 --氯气比空气重,氯气泄漏后沿地面扩散和逃生时可登高逃离氯气危害。(2)逃离时最好戴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 C.急救:(1)氯气遇水呈酸性,眼睛、皮肤受到刺激后,应使用0.2%~0.1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不少于30分钟,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自来水冲洗。(2)呼

吸道吸入引起急性中毒后,应及时使用“消泡净”防止肺水肿,必要时施行心肺复苏术、吸氧。(3)吸入氯气量较大者应卧床休息,给以“舒喘灵”气雾剂,或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2、氨气危害及防护要点 氨气(液氨)可作为制冷剂使用。 A.危害:氨属IV级毒物,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死亡,吸入、接触并可引起灼伤、冷灼伤。 B.逃生:(1)氨气发生泄漏应及时戴好防毒面具。(2)氨气较空气轻,逃生时先看准风向,沿侧风向逃生。(3)将毛巾用醋浸湿捂住口鼻逃生。 C.急救:(1)接触氨气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处理。(2)中毒时应使用“清沧1号”对咽部进行喷雾,严重者应实施心肺复苏术并送医院抢救。 3、一氧化碳危害及防护要点 家庭使用的人工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A.危害:一氧化碳属II级中度危害毒物,它能与

GBZ2.1中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pdf

常见化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汇总表(供参考)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CAS ) 毒物危害指数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1安妥Antu86-88-4THI=49中度危害(III 2氨Ammonia7664-41-7THI=51高度危害(Ⅱ级)32-氨基吡啶2-Amminopyridine504-29-0THI=44中度危害(III 4氨基磺酸铵Ammonium sulfamate7773-06-0THI=17轻度危害(IV 级)5氨基氰Cyanamide420-04-2THI=49中度危害(III 6奥克托今Octogen2691-41-0THI=12轻度危害(IV 级)7巴豆醛Crotonaldehyde4170-30-3THI=51高度危害(Ⅱ级)8百草枯Paraquat4685-14-7THI=45中度危害(III 9百菌清Chlorthalonil1897-45-6THI=33轻度危害(IV 级) 10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按 Ba Barium and soluble compunds,as Ba 7440-39-3(Ba)THI=44中度危害(III 级) 11倍硫磷Fenthion55-38-9THI=46中度危害(III 12苯Benzene71-43-2THI=68极度危害(I 级)13苯胺Aniline62-53-3THI=51高度危害(Ⅱ级)14苯基醚(二苯醚)Phenyl ether101-84-8THI=21轻度危害(IV 级)15苯硫磷EPN2104-64-5THI=54高度危害(Ⅱ级)16苯乙烯Styrene100-42-5THI=43中度危害(III 17吡啶Pyridine110-86-1THI=46中度危害(III 18苄基氯Benzyl chloride100-44-7THI=63高度危害(Ⅱ级)19丙醇Propyl alcohol71-23-8THI=45中度危害(III 20丙酸Propionic acid79-09-4THI=32轻度危害(IV 级)

火灾、触电、机械伤害、化学品伤害应急措施

编号:SM-ZD-76755 火灾、触电、机械伤害、化学品伤害应急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火灾、触电、机械伤害、化学品伤 害应急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目的 明确了逃生和急救的方式方法,让员工掌握逃生和急救技巧,减少人员伤亡损失。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发生失火、触电、机械伤害、化学品伤害等事故的逃生和急救。 3、职责 3.1公司文书室及项目部负责进行逃生和急救的培训。 3.2安全管理科负责应急预案的实施并组织各种应急情况和伤害事故的急救。 3.3员工努力学习逃生和急救技巧,做好有备无患。 4、工作程序 4.1、报警

在城市中发生各种危难,都可以通过拨打报警电话而获得相关部门有效和及时的救援。 4.1.1 “119”火警电话 报警时,拨通“119”后,要讲清着火的单位名称、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着火物质、火情大小以及报警人的姓名与电话号码。 4.1.2 “120”急救电话 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现危重病人或意外事故,都可拨打“120”电话,请求急救中心(站)进行急救。通话中,要讲清楚病人目前病情、电话号码以及等待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易识别的建筑物。 4.2、火灾现场的逃生 4.2.1遇有火警发生时,应迅速准确地打“119”报警并积极参与扑救初期火灾,防止火势蔓延。当火势难以控制时,要镇定情绪,设法逃生。 4.2.2火灾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惊慌,要尽可能做到沉着、冷静、更不要大吵大闹,互相拥挤;

各种化学物质的味道

HCl(盐酸) 稀:比较酸,感觉嘴里滑溜溜的,典型的呕吐物感,微辣。 浓:极度的酸,吐掉以后回味苦,然后整个嘴里发凉,10分钟后好转。 H2SO4(硫酸) 稀:淡淡的酸味,回味感觉油腻,微热,甜,无任何不适感。 较浓的(40%左右的):超烫,感觉喝烫稀饭了,然后微甜感和痛感并存,持续2天才退。 HNO3(硝酸) 稀:先是苦,然后整条舌头麻了,然后痛,起了白斑,持续疼痛,3-4天后消退,同时嘴里感觉大吸了一口汽车尾气。 氨水NH3.H2O 稀:氨气的味道大家都很熟悉,一般化肥厂附近都能闻到。 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极度刺激呼吸道,以致暂时无法呼吸,气管轻度发炎,咳嗽,严重可致呕吐。 NaOH(氢氧化钠) 稀:基本上同浓的Na2CO3(我尝过,咸的),多一些辣感(对蛋白质腐蚀性强的都会有辣感)。 浓:含在嘴里十分的辣(可能是已经反应起来了) 然后舌头烧坏,呈黄色,肉腐烂,1个月不能说话,口里有赤痛感而且舌头麻木,有辛辣感。半年后出院,说话变得不准,味觉几乎消失,嘴部留下疤痕。 CuSO4(硫酸铜) 一开始没味道,吐出后回味淡淡的苦涩。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非常轻微的酸,发涩,有股铜钱的味道。 工业酒精

工业酒精主要是乙醇,并含有不超过4%的甲醇。 喝过少许以后,有强烈的醉酒感,2小时后感到头痛,恶心,眩晕并伴有呕吐,视线略显模糊,保持身体平衡很吃力。喝过烈性酒(乙醇含量>60%)和碳酸氢钠(小苏打)混合溶剂后,状况明显好转。 氰化物(CN) 苦杏仁,大约只有60%左右的人可以闻到这种苦杏仁味 MgCl2 苦 BaCl2(氯化钡) 极苦咸,大约相当于MgCl2的加强版 CCl4(四氯化碳) 整个嘴里感到烧塑料的味道,极浓郁,吐掉以后出现说不出的怪异甜味,直感觉全身松软 Na2O2(过氧化钠) 一般的咸(Na盐基本都这个味道)。 无水酒精 嘴里完全没味道,之后花露水的味道在鼻子里挥之不去。 FeCl3(氯化铁) 凉,然后酸,与硬币放嘴里感觉差不多(Fe盐都这味道)。 AgNO3(硝酸银) 没味道。 稀Br2(溴)水溶液 极其浓重味道,感觉像汽车尾气与松节油混合的味。

常见老年疾病及急救措施

常见老年疾病 、糖尿病。 1、症状: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即三多一少” 症状。 2、注意事项:(1)禁忌:禁止吃甜食和许多种水果;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也不要饮酒。 (2)事宜: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I 二、高血压 1、症状: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 2、注意事项:(1)饮食要合理。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 (2) 运动要适量,睡眠要充足。 (3)服饰穿戴要宽松。 精神要愉快,情绪要稳定。 坚持服药,不得自行停药。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人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老年病人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量缓慢。 (6 )重视直立性低血压。 三、冠心病 1、症状:由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称冠心病,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硬膜上,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此产. 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注意事项:(1)锻炼宜晚不宜早。 (2)锻炼全身忌局部。

四、风湿病 1、症状:(1)发热是风湿病的常见症状,可为低热、中等度发热、也可为高热。 (2)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3 )皮肤黏膜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4)雷诺氏征:指(趾)端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发白,然后发紫、发红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严重的可有皮肤溃破,可见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系统损害。 注意事项:(1)治疗去风通络,活血散寒,消肿止痛,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中药,不要用西药,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好心情。 (2)对已患的疼痛,要经医生检查,施用药物治疗,目的在于祛风散寒, 利湿止痛。由于寒痛虚证多,应选用以补益肾、肝、脾为主的药物。 (3 )注意患部保暖。 九种老年常见突发疾病急救措施 一、哮喘病 措施:哮喘病忌“背”,老年人发病时,家属应保持镇静,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解开领扣,松开裤带,清除口中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若家中有气管扩张气雾剂应 立即让患者吸入若干次;待病情稳定后,用担架或靠背椅,保持病人坐位姿势,将病人安全转送医院;如用自行车转运也应采取坐位,避免病人胸腹部受压。 二、脑溢血 措施:脑溢血忌“颠”:专家提醒:脑溢血病人发病后,应立即让病人平卧,避免震动,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果必须搬运,也应尽量保持平稳,减少颠簸,保持 头部的稳定,减少震动和摇晃;还应将病人的头歪向一边,便于呕吐物流出,防止阻塞呼吸 道引起窒息;有条件的还应立即敷上冰块,以减轻脑水肿。 三、中风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知识讲解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工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但是,由于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或者是违章操作、维护不周、操作失误以及认识不够等原因,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中频繁地发生各种灾害事故。这类灾害事故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救援难度大,经常导致人员中毒、窒息、灼伤、烧伤和冻伤,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救护,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的人员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各种应急救援队伍来说,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和预防伤害的基本知识与应急方法。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一)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危险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主要是除毒,减轻毒物对中毒者的进一步伤害,现场急救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有害气体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将病人脱离染毒区域,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除去患者口鼻中的异物,解开衣物,同时注意保暖。严重者,进行输氧或者人工呼吸,对于CO和H2S中毒者,可在纯氧中加入5%的CO2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的呼吸能力;SO2和

NO2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避免刺激患者的肺部,并观察是否有肺水肿。 (2)对皮肤黏胰沾染接触性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卸下中毒者随身装备,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体表。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1%-2%(质量分数,下同)稀盐酸、酸性果汁冲冼;如为醛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冼。 (3)对食物中毒者,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除毒物,现场可用手指、羽毛、筷子、压舌板触摸患者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来。但强酸强碱中毒者或意识不清醒者忌用。 (4)眼内含有毒物者,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5-10min。酸性毒物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冼,碱性中毒用3%硼酸溶液冲洗。无药液时,用微温清水冲洗亦可。 (二)化学灼伤 危险化学品伤害化学性灼伤事故较多,常见的有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灼伤。其灼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接触面积和时间以及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 1.化学性皮肤灼伤现场急救 (1)酸灼伤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

化学毒物危害及预防 来源:职业病网发布时间:2013-11-15 关键词: 一、毒物的来源、形态、分类、毒性 (一)来源——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料 1、原料、辅助材料(投入物) 2、中间产物(过程物) 3、成品、副产品、废物(产出物) 4、夹杂物(杂质) (二)形态与接触机会 1、固态,块状、粉末状。 2、液态,常压下液态、加压液化、溶液。 3、气态,含易挥发液体的蒸气。 4、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5、尘,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 呈现块状固体且不升华或液体且难挥发则不易扩散到空气中,则接触机会小于气、雾、尘。 (三)分类 1、按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 2、按作用性质分类 3、按受损害的器官、系统分类 (四)毒性——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 1、毒性的指标 以引起实验动物某种反应的剂量来衡量毒性大小 绝对致死剂量(LD100)或浓度(LC100) 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浓度(LC50) 最小致死剂量(MLD)或浓度(MLC) 最大耐受剂量(LD0)或浓度(LC0) 2、毒性的分级 按毒性大小为5级 (1)剧毒 (4)低毒 (2)高毒 (5)微毒 (3)中等毒 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按生产与使用中危害性大小为4级 Ⅰ级(极度危害) Ⅱ级(高度危害) Ⅲ级(中度危害)

Ⅳ级(轻度危害) 二、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经呼吸道吸入 2、经皮肤吸收 3、经消化道食入 (二)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吸收,毒物进入血循环。 2、分布,随血流分布至各器官。 3、转化,毒物经生物化学过程转变为代谢产谢。 4、排出,经肾、肝胆、肺、唾液腺、汗腺、乳腺排出体外。(三)损害作用中毒、局部刺激、腐蚀、致敏、致癌、致畸、致突变 (四)中毒 1、急性中毒:短时、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发病急、变化快 2、慢性中毒:长时、少量毒物进入人体,较长时间才出现症状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 (五)症状 1、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 3、心血管系统 4、神经系统 5、泌尿系统 6、生殖系统 7、皮肤 8、其他 (六)中毒的条件及相关因素 1、中毒发生的条件:接触剂量超过人的耐受力 2、外因 (1)接触机会 (2)接触状况:接触的方式、时间、浓度和劳动强度。 (3)毒物固有特性:毒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联合作用。 3、内因——人的耐受能力 (1)性别 (2)年龄 (3)营养状况 (4)健康状况 (5)遗传缺陷 4、职业禁忌症 5、职业卫生标准GBZ2002-2 三、预防中毒的措施 (一)预防中毒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二)技术措施 1、工艺措施:采用无毒、低毒的工艺、物料。 2、合理布局:生产与生活分开,有毒与无毒分开、高毒隔离。 3、生产过程密闭:生产连续化、设备密闭化、输送管道化、操作机械化、控制自动化。

常见突发疾病急救措施(20200530121927)

常见突发疾病急救措施 一、急性心肌梗塞 急救措施:遇到这种病人首先应就地抢救,让病人平躺,保持室内安静,不可经常翻动病人,并注意病人的保暖和防暑。家中如有药物应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或其他张开血管的药,等病情稳定后再设法送医院治疗。 二、心绞痛 急救措施:心绞痛所反应症状为胸闷、胸痛。家属应让病人静卧,如家里备有速效救心丸, 可服用一定限量的速效救心丸,还可服用一些扩血管的药,有氧气袋的也可吸吸氧。这样以来,有些人能自行缓解,对无法自行缓解的患者,及时拨打120。 三、高血压 急救措施:急救者应让病人取半卧位,可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或复方降压片2片,如果病人烦躁不安,可另加安定片2片,必要时吸氧。对已昏迷病人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畅通。病 人取平卧位,用“仰头举颏法”使病人的气道打开。经以上处理后,病人病情仍不见缓解, 应迅速送病人入院治疗。途中力求行车平稳,避免颠簸。 四、突发性脑溢血 急救措施:出现脑溢血家属莫乱动,病人周围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光,减少声音的刺激。病人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脑后不放枕头。将病人领口解开,用纱布包住病人舌头拉出,及时 清除口腔内的粘液、分泌物和呕吐物,以保持气道通畅。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前额, 以利止血和降低颅内压;搬运病人动作要轻。途中仍需不断清除病人口腔内分泌物、痰液和其他异物,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五、中风 急救措施:1.先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尽快与急救中心联系。2.中风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诊断不明时,切不要随便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各异。3.掌握正确的搬运方法:不要急于把病人从地上扶坐起,应二三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高,但不要抬得太高,否则会使呼吸道狭窄而引起呼吸困难;转送病人时要用手轻轻托住 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六、哮喘 急救措施:病人发作时,应取端坐位或靠在沙发上,头向后仰,充分通畅呼吸道;及时清除 口鼻腔内的分泌物、粘液及其他异物;同时鼓励病人多喝温开水,急救者可用手掌不断拍击其背部,促使痰液松动易于咳出。适当服用祛痰和抗过敏药物,如必嗽平、川贝枇杷露、息 斯敏等。一般不宜服用带有麻醉性的镇咳药。经上述处理,病情仍无好转,则应迅速送病人去医院急救。 脑震荡急救措施:若病人处于昏迷状态,要轻轻地为其翻身,使其成侧卧位,并记录时间。不可让病人受震动或使病人颈部前屈而尽量保持后仰位置。安静地转送至脑神经外科医生 处。 七、胃穿孔 急救措施: 1.不要捂着肚子乱打滚,应朝左侧卧于床。 2.如果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到达,但现 场又有些简单医疗设备,病人可自行安插胃管。 急性胰腺炎急救措施:如病人在餐后1至2小时内,出现剧烈而又持续的腹痛,并向左腰 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可考虑患症。急救的要领是要求病人完全禁食,并急送医院。 八、糖尿病 急救要领:节假日控制进食和饮酒。千万不要擅自改变药物的服用量,药量不当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如果因漏服,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要及时上医院。 九、脑血管疾病

常见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一、有毒气体 1.CO CO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毒性很大,它是煤气中的主 要成分之一,固体燃料燃烧不完全时也产生大量的CO。CO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比氧气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造成中毒。 CO轻度中毒时,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有时有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剧外,迅速发生意识障碍、嗜睡,全身显著虚弱无力,不能主动脱离现场,重度中毒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措施: (1)立即将中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勿使受冻; (2)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以氧气,立即送医院。 2. 氯气,氯气为草绿色气体,比空气重2.49倍,一旦泄露沿地面流动。它是强氧化剂, 溶于水,有窒息臭味。一般工作场所空气中含氯气不得超过0.002mg/L。含量达3mg/L 时,即使呼吸中枢突然麻痹,肺内引起化学灼伤而迅速死亡。 发现氯气中毒时要立即离开现场,让中毒者吸稀薄的氨气,立即送医院抢救。 3硫化氢,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蛋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9. 硫化氢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使延髓中枢麻痹,与呼吸酶中的铁结合(生成FeS沉淀)酶活动性减弱。硫化氢浓度低时,头晕、恶心、呕吐等;浓度高或吸入量大时,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亡。 因硫化氢有恶臭,一旦发现其气体应立即离开现场,对中毒严重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吸氧,急送医院。 4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为无色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037,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棕色气体,有腥臭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539.在用高氯酸、硫酸及硝酸消化有机物样品时,能产生大量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中毒表现为对深度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 严重者则导致肺坏疽,吸入高浓度氮氧化物时,可迅速出现窒息、痉挛而死亡。 一旦发生中毒,要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并急送医院急救。 5.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三氧化硫的沸点 为44.8℃,高温时冒白烟。在处理样品时为了除去低沸点的酸,常用硫酸,加热至冒三氧化硫白烟。 这两种气体对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能引起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 在工作中接触以上毒气时,必须在通风橱中操作,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等。 二、酸类 1.硫酸、硝酸、盐酸这三种酸是分析实验中最常用的强酸。眼粘膜、鼻粘膜及呼吸 道等受三酸蒸汽刺激都可引起急性炎症。如触及皮肤,轻者发红肿痛,重者烧成水 泡,周围大量充血,引起皮下组织坏死,似烫伤症状。硫酸侵害的皮肤结褐色痂,硝酸则结黄痂,盐酸侵害的皮肤仅仅有些发红。 误食以上酸类,会引起全身中毒,口腔、咽喉、食道、胃等被强烈灼伤,以硫酸为 最强烈。 受到三酸伤害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用20g/L的小苏打水冲洗患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