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三年级 第五课 植物的叶

小学科学三年级 第五课 植物的叶

小学科学三年级  第五课  植物的叶
小学科学三年级  第五课  植物的叶

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了解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掌握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植物叶的数量和叶的种数;

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植物叶和不同种植物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植物的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通过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展开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捡一些不同形状的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老师准备:一条枝条上面长有不同的叶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 秋天是落叶的季节,调皮的叶子宝宝纷纷从大树妈妈的身边跑开,到处去旅行交朋友。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树叶宝宝是怎么样子的?

2.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植物的叶。(板书揭题)

二、统计树叶,粗分树叶

1.每个小朋友都收集了很多的树叶宝宝,想不想和叶子宝宝交朋友啊?老师先请大家帮我们的叶子宝宝交交朋友,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够让他们成为朋友?

2.学生观察汇报:

(1)你们小组共有几片树叶宝宝?

(2)共有几种树叶?为什么这样分?(预设答案:颜色、大小、残破、形状)一边听汇报一边把学生划分标准给记到黑板上。

(3)你觉得()和()是同种的,因为()3.交流讨论:

分别拿出不同的叶来交流,一一分辨出划分标准

三、叶的结构

1.叶子宝宝在一起玩的很开心,你看他们要介绍自己了,叶子宝宝说到:“我们都有相同的结

构就是……”小朋友们能猜猜看小树叶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观察不同的叶子,猜测小树叶说的。

3.小结:它们都有叶片和叶柄,在叶片上还有叶脉。

(教师板书)叶片:有叶脉

完整叶的结构

叶柄

四、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一条枝条上的树叶宝宝的观察

(1)出示一条枝条:我们刚才协助树叶宝宝找到了兄弟姐妹,现在我们看看是不是准确,

一条枝条的叶子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这是为什么?(这条树枝上生长着不同阶段的叶子)(2)分发树枝:下面请各组同学仔细观察一下树枝上的叶宝宝,你能在这条树枝上找出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宝宝?

(3)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用板书引导:叶芽→小叶→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落叶)

(4)总结:很多植物的叶在春天长出了叶芽,然后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到了秋天就枯黄死去了,完成了叶的一生。

2.思考:那么,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长在树上的新鲜的叶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而落叶是死的,是无生命的。)

师指出:看来,“叶也是有生命的。”(板书)

3.思想教育:既然叶也是有生命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树叶宝宝呢?今天,为了给同学们研究植物的叶,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摘了一些叶子,老师的心理是十分难过的。大家平时尽量不要去采摘好吗?

五、课外延伸

1.自然界中有些树木竟然四季常绿,这是怎么回事?这些植物的叶有没有生长和衰老的过程?

2.请大家课外仔细观察,或者查查资料,这些植物的叶为什么四季常绿?等到你有了明确的答案时再来告诉同学,告诉老师。

3.准备材料:

学生准备: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本。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茶花。

【板书设计】

5.植物的叶

叶片:有叶脉

完整叶的结构

叶柄

叶的一生: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黄叶→落叶

叶也是有生命的

【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分叶子、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树叶)先来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绿色、黄色、红色、嫩绿······)还知道有别的颜色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非常仔细的来观察这些树叶?(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板书课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 植物的身体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标: 1.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注意保护植物,懂得珍爱生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记观察记录。 教学建议: 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做好广泛交流,确定好探究的主要方向,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由于野外观察用时长,所以建议教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提早对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安全常识的教育,并事先选好野外观察地点,确保本次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由于本次活动是“植物的生活”单元的起始课,所以活动前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植物世界进行长期探究的愿望,做好探究前的心理准备。同时,教师也要为自己做好活动前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观察用具的准备,力争和学生一起投入到这次观察活动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究植物世界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注意到学生的安全。 为确保学生对植物世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教室里建立植物角,并派专人予以管理,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植物的身体分哪些部分?”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但交流的重点不要放在获得正确而又完整的答案上。通过交流,学生对“植物的身体分哪些部分?”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我们怎样研究它们?”,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 观察可以说是学生认识周围事物常用的方法,但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应该说学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借助“我们怎样研究它们”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将零散的观察经验整合在一起,获得相对完整的认识。教材呈现的观察方法仅是一种提示,教学时,教师大可不必拘泥于此,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从观察目的的确定,到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的选择,再到如何记录观察记录以及观察时的注意事项,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使学生对科学观察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利用测量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更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一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观察活动。总之,这一活动一定要组织成真正的探究活动,不可蜻蜓点水,草草了事。 在野外观察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兴趣,自由组成观察小组,教师也可和学生共同组成观察小组。每个观察小组要事先做好分工,并依据不同分工,携带好相应的观察用具,以便野外观察时使用。同时要教育学生在野外观察时注意保护好植物,懂得要珍爱生命。 活动二: 野外观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给学生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亲身经历一次野外观察活动。不具备条件的城区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对校园内或学校附近的植物进行观察,还可以号召学生和家长组成观察小组,利用休息日,由家长带领,进行有目的的野外观察活动。切不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观察活动,也不要将有限的植物搬入教室,让学生进行一次室内观察活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植物的 xx》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第五课:植物的叶。教科书中12、13 页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第一单元《植物》以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以观察为主线安排了一些系列活动,学生观察了一棵树后,获得了关于这棵树的轮廓性认识,然后引导孩子关注树的某一部分叶的观察。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分叶子、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叶子的结构特征和叶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好动,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愿望。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完整,也不够深刻。针对学生的情况,在设计本课时,我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把科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喜欢上科学课。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1、统计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一些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节课,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树叶)先来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绿色、黄色、红色、嫩绿??…?还知道有别的颜色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非常仔细的来观察这些树叶?(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究: 一、分一分,摆一摆: 出示问题: 1、数一数有几片xx? 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1]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活动记录 1.略 2. 种子名称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形特点 凤仙花圆形、很小、褐色还带有一点绿 绿豆椭圆、较小、绿色 玉米圆锥形、水滴状、中等大、黄色 花生椭圆、较大、米黄色 红豆椭圆、较小、暗红色 黄豆圆形、中等大、黄色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活动记录 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表中日期仅供参考,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 生长发育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果实和种子成熟 日期3月20日3月27日5月13日5月22日6月7日7月11日7天,47天,9天,15天,35天,110天. 2.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2)× (3)× (4)√ (5)√ 资料阅读 选择题(1)A (2)B (3)B (4)C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活动记录 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6)√(7)√(8)×(9)√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活动记录 1.整理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情况。 破土而出的时间3月27日刚出土时叶的样子很小、低头、合拢 刚出土时茎的颜色嫩绿色叶在茎上怎样排列左右、前后对齐(对 生)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有什 么不同第一对叶子厚实,小,圆形,深绿色,光滑。后面长出的叶子薄、大,长椭圆形,绿色,有点粗糙,叶边缘有刺。 其他发现发芽时间很慢,第一对真叶长出后长叶的速度加快。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阳光、空气。(2)叶。(3)太阳。(4)水分,养料。 2.判断题(1)√(2)×(3)√(4)√(5)√ 3.简答题 因为小老鼠吐出的二氧化碳和叶子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这就是光合作用。其中氧气给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被马上憋死。 5、茎越长越高 活动记录:(仅供参考) 观察时间刚出土时一周以后两周以后三周以后四周以后……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学设计1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教学设计1精 品版

《植物的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开展观察植物的叶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是否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白纸,一些落叶,胶水,剪刀。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十二组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 一、辅助环节: 课件出示:各种植物的叶 师:欣赏完这些植物的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们呢? 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叶多种多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多种多样的叶吧。 出示并板书课题:5.植物的叶 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 1.认识植物的叶以及叶的组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2.能够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区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3.了解叶的一生,知道叶也是有生命的,懂得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生齐读) 师:明确了学习目标,有没有信心完成? 二、先学后教: (一)统计学生收集到的叶 师: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校园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叶。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一些落叶,谁来说说,你捡到了几片叶?请把你认为最美的一片叶展示给大家。 (二)观察植物的叶 1.摆一摆,说一说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植物的叶,所以给每小组带来了一些,先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自学指导(一): 先仔细观察叶子,想一想那些叶子是同一种植物的?为什么?再把你认为是同一种的叶摆在一起,粘在白纸上。 (5分钟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摆的最准确,粘的最整洁。)师:现在动起你们的小手,把桌子上的叶摆一摆吧。 (1)学生自学 (2)检测: 学生展示分类贴图 师:你怎样判断它们是同一种植物的叶呢? 引导学生说出同一种叶的形状相同,如有回答颜色相同的,要及时纠正。 总结:判断几片叶是不是同一种叶,要看他们的形状是否相同。 2.比一比,看一看 自学指导(二):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科学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学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 变化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二、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 2.使用放大镜。 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7.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8.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 9.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 10.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洋里的动物》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里的第5课。前4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根据动物对外形特征等进行分类,并探究草地里的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探究,将学生的探究学习从熟悉的草地环境跳转至神秘而陌生的海洋环境。本课活动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 认识海洋动物”、“活动2 它们适应海洋生活”等3个教学活动。“情景图倒入”以卡通主题人物发现海上跃出海豚的情景,引出“海洋里还有哪些动物”的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1 认识海洋动物”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生活在海洋里动物,并通过辨认这些动物的类别,知道浩瀚的海洋里生活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初步体会到海洋动物的多样性。“活动2它们适应海洋生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海洋动物的运动方式,知道不同种类海洋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同时,通过对比和归纳发现各种类的海洋动物都具有能适应海洋生活的特征。因此,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比较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到海洋动物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适应海洋生活的方式不同,初步体会到海洋动物的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技能基础。虽已有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的学习基础。首先,学生从小到大,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一些海洋动物。其次,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动物类别的简单识别,同时还初步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本课学生对海洋动物的识别和分类。但海洋动物活动范围与人类生活范围交叉小、距离远,相对于较容易获取直接经验的草地小动物,学生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深海、远海区域的海洋动物,不容易取得如草地里蚯蚓、蚂蚱那样近距离多角度的详实观察。认知经验往往来自书籍、网络媒体等,或是在海洋馆里泛泛的展览和参观。所以,学生对海洋动物的了解远不如近在咫尺的草地动

三年级上科学植物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一个生命体具有哪些特征呢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界定,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只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其余的很少涉及,这跟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科书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3.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4.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5.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6.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 1.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2.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5.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6.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

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 一、填空题 1.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 2.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花的时间越少,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所花的时间越多,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 3.测量时间可以使用_________计时。 二、判断题 1. 不同的小球,质量越大,在同一轨道运动得越快。() 2.斑马跑了5秒,兔子跑了6秒,斑马一定比兔子跑得快。() 3.跑完相同的距离,用时少的,运动得快。() 4.在长度相同的不同轨道上,无法比较快慢。() 5.只要小球有质量,就可以在轨道上运动。() 6.有了共同的起点和终点,才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 7.为了节约时间,做实验时,小球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我们测一次。() 8.每次实验换一个质量大的小球是为了更容易地用秒表测量出小球运动的时间。() 9.斑马跑了5秒,兔子跑了6秒,斑马一定比兔子跑得快。() 10.跑完相同的距离,用时少的,运动得快。() 11.在长度相同的不同轨道上,无法比较快慢。() 三、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跑得最快的是()。 A.猎豹 B.羚羊 C.斑马 2.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的小球,要判断它们运动的快慢,需要的器材是()。 A.放大镜 B.秒表 C.照相机 3.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的快慢()。 A.一定是相同的 B.一定是不同的 C.可能是不同的 4.下列动物中,跑得最快的是()。 A.猎豹 B.羚羊 C.斑马 四、实验题。 在设计“在同一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验时,下面哪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请在括号里画“√”。 ()小球的大小。 ()实验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植物的叶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设计-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第五课-植物的叶--三年级科学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准备:捡一些落叶。为每小组准备: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1、观看课文树叶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1)、师:大家观看课文P12上的插图。 (2)、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1)、师:上节课,老师要你们捡树叶,你们捡到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和小组的统计与分类。(2)、生:进行统计和分类。 (3)、交流: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和分类情况。 (4)、师: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会比较顺利。要知道:有几种树叶就有难度了。你们是根据什么理由对它进行分类的? (5)、师:这么多树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师:请大家比较一下:新鲜的树叶和你捡到的落下的树叶,有什么不同?(2)、生:比较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长在树上的新鲜的树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新鲜的树叶是活的,落下的树叶是死的。让学生体会的叶的生命特征。) (4)、师: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去发现: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描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4、课堂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作业:预习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5课《浮与沉》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浮力。 2.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对于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知识点梳理 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像这样的力是浮力. 2.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轮船、橡皮艇、浮桥、竹筏、游泳圈、救生衣等。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目标: 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钩码、橡皮筋、尺子。 1.用橡皮筋把钩码勾住,数值悬在空中,用直尺测量弹簧的长度。 2.再用钩码竖直悬在水中,再用直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整个过程中,眼睛要平视,并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夯实基础,拓展思维 一、我会判断 1.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轮船受到了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 2.潜艇是利用水的浮力制造的。( ) 3.沉在水中的石块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 二、我会选出正确答案.。 1下列应用中没有运用到水的浮力的是( ) A救生衣B远洋巨轮C温度D浮桥 (答案:一、1.√ 2.√ 3 .×二、1.C ) 第16课《弹簧里的学问》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改变,发生变形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像这样的力是弹力。 2.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了解弹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像这样的力是弹力。 2.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撑竿跳高、橡皮筋、摩托车减震器、弹簧秤。 3.跳高运动员利用撑杆有弹性,能够跳得更高,橡皮筋有弹性,可以用来扎住头发,摩托车减震器利用弹簧有弹性,可以减轻人坐车时的颠簸感,弹簧秤可以测量物体重量。 4.弹力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相反。 夯实基础,拓展思维 一、填空 1.撑杆跳运动员跳高时,运动员对________施加了力,使撑杆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撑竿弯曲,为了恢复原来的形状,弯曲的撑竿具有________,从而使运动员跳得很高。 2.篮球,乒乓球掉在地上会弹起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力。 3.像弹簧这样,压缩和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是弹力。 1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题 一、填空 1、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 4、观察植物,我们可以用记录表,也可以用文字、图片记录,还可以写观察日记。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不同植物的根是不相同的,但是生长方向都相同. 6、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7、播种方法: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8、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9、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光合作用的结果 11、有人把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这个“工厂”的厂房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养料和氧气,动力是阳光。 12、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一部分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一部分由叶制造。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 14、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15、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7、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沿着茎向上运输到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叶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食物”——养料。 18、直立茎:凤仙花缠绕茎:牵牛花攀缘茎:葡萄匍匐茎:红薯、南瓜 19、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20、花的结构: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从外到内 21、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22、凤仙花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23、凤仙花种子由种皮和胚等部分组成。从种子的结构上看,同凤仙花种子相似的种子双子叶植物有蚕豆、黄豆等,同凤仙花种子不相似的种子(单子叶植物)有玉米、小麦等。但所有这些种子都有胚根、胚芽等部分。凤仙花、黄豆种子的两瓣子叶变成幼苗的第一对叶子。 2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播种→发芽→出苗→开花→结果→形成种子这几个

【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五单元知识点 1、手指放在鼻子前,深呼吸时会感觉有气流出入。结论:通过鼻子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2 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时会感觉到身体的起伏。结论:通过胸下方能感受到呼吸的存在。 3、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了人体的呼吸道。 4、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5、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6、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7、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8、认识呼吸过程。 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 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体外 9、口腔不属于呼吸器官。口腔可以参与呼吸,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经常用口腔呼吸,会感到不舒适,这是因为气进出出会带走口腔内大量的水分,导致咽部干燥。 10、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塑料袋、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塑料袋,把袋口撑开,袋口朝前在空中迅速移动,然后马上扎紧袋口,完成空气的收集。 (2)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3)另取一个塑料袋,用手将塑料袋中的空气挤出。 (4)用力吸气,然后对准塑料袋口呼气,马上扎紧袋口。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塑料袋鼓起。 (5)将袋口放开一点,向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向装有空气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不易变浑浊;向装有呼出气体的塑料袋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容易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11、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地球上,除了人需要氧气以外,其他动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就连河里和海里的鱼也离不开水中的氧气。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13、每个人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多。在相同条件下,男生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比女生略少,因为通常男生肺活量较大,单次通气量比女生多,老师比同学的呼吸略慢。 14、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班级:姓名: 一、填空 1.大树和小草都是植物,他们都是有()的。 2.植物生长需要()、()、()。 3.像樟树一样的茎叫(),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 4.一片完整的叶子可以分为()和()两部分,其中()上有叶脉。 二、判断题 1.植物不能运动,所以是没有生命的。() 2.狗尾草的叶子像鸡蛋,是卵形的。() 3.水葫芦属于草本植物。() 4.生长在水下的植物不需要阳光。() 5.在秋天,树木的树干没有长粗,说明树已经死了。() 6、有的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7、古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与阳光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单项选择题 1.有一种小草,开黄色花,每个叶柄上长着三张叶片。这种小草是()。 A.蒲公英B.黄花醡浆草(三叶草)C.狗尾草 2.()的叶片有特殊的香味。 A.柳树B.樟树C.梧桐树 3.下列植物既可以生长在水里又可以生长在陆地上的是()。

A.樟树B.水花生C.水葫芦 4.水生植物的相同特点是()。 A.生长都需要空气B.都需要土壤C.都不会开花5.果实像个毛球,风一吹就像降落伞似地飞走了,这是()植物。 A.狗尾草B.蒲公英C.车前草 6.有一种水生植物的叶子像丝一样的,又细又长,这是()。A.水花生B.浮萍C.金鱼藻 7.新鲜叶和落叶相比相同的地方是()。 A.都有叶柄和叶片B.叶子都是绿色的C.摸起来都很软8.植物的相同特点是()。 A.树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B.都长在土壤里C.都生长发育,会繁殖,会衰老死亡 四、连一连: 狗尾草石榴树 水葫芦水生植物金鱼藻木本植物 香菜草莓 金鱼藻陆生植物核桃树草本植物 芦苇香樟树 五、观察探究题。 1、你一定观察过校园里(公园里或是道路旁)的大树吧,请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 2、请你画出一片完整的树叶,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30分) 1.( )和( )会影响我们的生活,预知( )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 )利用各种仪器对天气进行观测,并将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形成( )。 3.( )用于记录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的降水量;百叶箱里放有( )、( )等多种仪器,可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4.除了( ),气象观测站还要通过( )、( )等手段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 5.气象站应建在校园中比较( )、( )的地方,远离高大建筑。 6.风向仪的指向代表( )。例如,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则指向( )。 1.实施计划包括( )、( )。 2.观测天气可以从天气( )、( )、( )、动植物的活动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的( )并( ),并将自己的( )与大家分享。 3.根据观测的( ),对原有计划进行( )。制订可实施的( ),将观测结果用( )记录下来。( )两周并坚持( ),以便获得更多的数据。

二、判断(20分) 1.百叶箱不仅能测量空气的温度,还能测量空气的湿度。() 2.气象站应该建在校园中比较平坦、开阔的地方。() 3.我们每次使用雨量器之前,都要保证瓶中水面与瓶身的刻度线相重合。 ()4.雨量器里面的漏斗是用来收集雨水的,根据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可以计算降水量。() 5.云、雨、雪、冰雹都是降水的形成原因。() 6.观测天气太累了,不用长期观测,偶尔观测一次就行。() 7.风向仪应该放在离地面约2.5米的地方。() 8.测量降水量时,我们应该把雨量器放在大树下面。() 9.观测天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长期坚持。() 10.在实行观测天气的活动时,必须要制订可实施的观测计划,并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三、选择(20分) 1.气象观测站的主要观测手段有( )。(多选) A.地面观测B高空气象观测 C.气象卫星探测 D.推测 2.你认为气象站建在( )最合适。 A.操场 B.教学楼旁边 C.自行车棚 D.教室里 3.我们在使用雨量器之前,应该( ),用尺子量出( )的高度。 A.保证瓶中水面与瓶身刻度重合 B.保证雨量器的干净整洁 C.从起始刻度线到瓶中水面的高度 D.从起始刻度线到瓶盖的高度 4.风向仪的特点是( )。(多选) A.两头一样重 B.一头重一头轻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判断 1.冰川是固体,不是地球上的水资源。() 2.地球上能被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 3.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北极和南极都是大陆。() 5.赤道是地球上真是存在的一条线,它把地球分为了南、北两个部分。() 6.我们的地球是围绕着地轴旋转的。() 7.并非所有的湖泊水都是淡水。() 8.山顶的积雪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是地球上的水资源。() 9.沙漠中的淡水很少,这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10.生活在丰水地区的人也应该节约用水。() 二、选择题 1.地球上存在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A.海洋水 B.冰川水 C.湖泊水 2.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可以。 A.尽量不用水 B.把水反复、充分利用 C.用洗衣服的水浇花 3.黄河的水总体流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4.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鄱阳湖 B.青海湖 C.洞庭湖 5.地下水由于在地下,无法被利用,这种说法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C.不好说 6.用涂格子的方式表示海陆面积,如果总共有100个格子,则海洋面积要涂。 A.50 B.60 C.70 7.用胶头滴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 A.上方 B.下方 C.无所谓 8.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A.北美大陆 B.亚欧大陆 C.南极大陆9.下列能被直接利用的水体是。 A.河流水 B.冰川 C.深层地下水 10.河流的水都流向了。 A.海洋 B.湖泊 C.不确定 三、简答题 1.河流和湖泊的不同点是什么? 2.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做到节约用水的?(至少写出3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寺头镇春蕾小学刘法祥 一、回答:(40) 1、我想要一双即能透气又柔软舒适的鞋子,你觉得应选择什么的材料?为什么? 2、在科学探究中,寻到问题答案的方法有那些? 3、科学问题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它们是: 4、我们选择研究问题时,应该多提什么样的问题? 二、填空(20) 1、“冬虫夏草”又叫()它兼有虫和草的处形,但非虫非草,属于()生 物。它不会冬天变成虫,夏天 变成草。 2、课文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 ),是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3、()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法布尔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著成《》这部不朽的著作。 4、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作实验,推翻了()的“重量决定下落速度”的观点。 5、金鱼最常见的死因是贪得无厌,并不是它()。金鱼(),所以它不会放过每一粒投向它的食物。 6、( )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发展为会提问。 7、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制作()。 8、当遇到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时,我们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 三、判断(40) 1、很远的东西,用肉眼难看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 2、只要我们合理利用水资源,就不会面临水危机。() 3、科学家作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4、科学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法做。() 5、为了自己的研究需要,我可以看见什么喜欢的就采集回家研究。() 6、当我们观察蚂蚁时,想要看得更清楚,可以借助望远镜()。 四、完成实验(20) 实验名称:探究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乒乓球,标尺、记录表格。 我的猜想:乒乓球反弹高度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实验方法:(1)分别从1米、1.5米的高处松开手,让乒乓球落下; (2)连续三次观察反弹的高度并做记录。 我的发现:乒乓球的下落高度高,乒乓球反弹就( ),乒乓球的下落高度低,乒乓球反弹就( )。 结论: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有关,乒乓球的()高,乒乓球反弹就高,乒 乓球的下落高度低,乒乓球() 附答案 一、1、答:胶底,因为牢固,柔软。布做鞋帮,因为透气,棉布吸汗。 2、在科学探究中,寻到问题答案的方法有: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获得间接知识;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获得直接知识。 3、科学问题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它们是: (1)在仔细观察的活动中; (2)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怀疑; (3)在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 4、我们选择研究问题时,应该多提什么样的问题? (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 二、1“黄金草”菌藻类、2提出问题 3 法布尔昆虫记4亚里士多德5不知饥饱不会捕食6爱提问7信息卡8可以研究的问题 三、判断 1、很远的东西,用肉眼难看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 2、只要我们合理利用水资源,就不会面临水危机。(√) 3、科学家作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4、科学家做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法做。(×) 5、为了自己的研究需要,我可以看见什么喜欢的就采集回家研究。(×) 6、当我们观察蚂蚁时,想要看得更清楚,可以借助望远镜(×)。 四、 我的发现:高低 结论:下落高度下落高度反弹就低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观测天气 16、测量气温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人们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作用。 3、了解同时在不同的地方测量气温,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原因,知道国家气象局规定的测量气温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测量气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正确测量气温的方法,并学会测量气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温计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气温,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有关气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一首诗: 我向风儿问好: 你好! 你从哪里来? 风儿呼呼刮过: 你猜!你猜! 我向雨儿问好: 你好! 你下得有多大? 雨儿滴滴嗒嗒: 你猜!你猜! ?? 可我猜不出,

该怎么办?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初步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 2、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小诗写的是大自然的气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天气方面的知识。 板书:第五单元观测天气 3、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气温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16、测量气温 二、了解气温 教师引导:同学们,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平时气象员们都用气温计来测量气温。 示气温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气温计。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气温计上,有两个数值,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度。平时,我们一般使用摄氏温度。 气温计的正确读写 教师引导:同学们,平时看到气温计,我们怎样读出气温计上的气温数据呢? 出示课本44页上面的两幅气温计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试着读一读这两个气温计上的温度。 气温计上的温度我们会读了,那么又该怎样去书写呢? 出示课本44页有关“气温计的正确读写”这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气温计的正确读写。 练习出示几组气温数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巩固温度的正确读写。30℃ -5℃ 0℃ 35℃ 7℃ -20℃ 教师引导:同学们,平时我们都非常关心温度,大家想一想,我们知道准确的温度有什么作用呢? 出示课本44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在这4种情况下,我们知道准确的温度有什么作用? 预设: 图1:知道明天降温8摄氏度,就可以及时添加衣服,防止着凉。 图2:知道外面是38摄氏度,天气很热,要尽量的少外出,还要多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