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pH为0.9~1.5的无色液体。正常人每日分泌量约1.5~2.5L.胃液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如HCl、钠和钾的氯化物等,以及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胃液中的无机成分随分泌速率的变化而有变化,分泌速率增加时,H+浓度升高,Na+浓度下降,但Cl-和K+的浓度几乎保持恒定。HCl排出量反映胃的分泌能力,它主要取决于壁细胞数量。壁细胞分泌H+是逆着巨大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是靠细胞顶膜上的质子泵实现的。质子泵兼有转运和催化ATP水解的功能。H+的分泌必须在分泌腔内存在足够浓度的K+的条件下进行。质子泵每降解1分子ATP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一个H+从胞浆进入分泌小管腔,同时驱动一个K+从分泌小管腔进入胞浆。胃酸有多种作用:(1)胃酸可杀灭随食物入胃内的细菌。(2)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3)盐酸进入小肠内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有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的作用。(4)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合成,此外,泌酸腺的粘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中也能产生胃蛋白酶原。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在盐酸作用下分子裂解下一个小分子的肽,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它可酶解大部分蛋白质分解为月示和胨及少量多肽或氨基酸。胃的粘液是由表面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颈细胞共同分泌的,它在正常人胃粘膜表面形成一个厚约500μm的凝胶层,起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性损伤。胃内HCO3-主要是由胃粘膜的非泌酸细胞分泌的。它与粘液联合作用则可形成一个屏障,称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可有效地保护胃粘膜,防止酸性极强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壁的损伤。壁细胞还可分泌一种称为内因子的糖蛋白,它可与随食物人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而促进B12的吸收。

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器官口腔、咽、胃、肠和分泌消化液的肝、胆、胰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食物在消化道经过系列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食物的消化是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共同完成的,是对食物进行再加工的机械过程。食物经过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成食糜,增加与消化酶、肠粘膜的接触,以利分解和吸收。 食物的吸收是由胃、小肠、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各种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为最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经肠粘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中,输送到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吸收的全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消化和吸收是一个连续的以消化系统为主,多个系统参与调节和控制的综合性生物过程。 (一)咀嚼 人体对食物进行再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咀嚼和吞咽。食物在口腔中经过牙齿、咀嚼磨碎,舌头的充分搅拌,与唾液混合成滑润的食团,经食管送入胃内。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这就是馒头在口腔中反复咀嚼时,甜味的来源。 充分咀嚼对食物的消化十分重要。该过程将食物切磨成小颗粒,为下一步食物消化做好准备,如小颗粒可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混合液对肠粘膜有保护作用;食物颗粒与肠粘膜接触面积可大大增加,营养物质可以充分被吸收。咀嚼动作和食物的香味可反射性刺激胃肠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为营养物质的吸收做好准备。老年人、牙齿脱落不全、口腔疾患、吞咽困难等均可以降低咀嚼效果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唾液是口腔分泌的一种无色的液体,全天约分泌0.8~1.5L,主要成分有99%的水,其他成分是K+、HC0 -、Na+、Cl-,其中K+’浓度是血浆浓度的7倍,呕吐、大量流涎等可丢失大量水和K’,也影响食物的消化。 (二)吞咽 食物经食管送入胃的过程称作吞咽。咽部、食管的组织结构完整、弹性良好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随堂练习和参考答案

生理学(本科)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随堂练习和参考答案 概述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大肠内消化吸收 1. (单选题)关于胃肠道平滑肌慢波电位描述错误的是() A. 慢波电位是起源于Cajal间质细胞的自发电位变化 B. 慢波电位的去极化主要由Ca2+内流引起 C. 正常胃电图反映出胃的慢波电位频率比十二指肠的低 D. 锋电位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 E. 慢波电位水平受神经递质影响 参考答案:B 2. (单选题)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胃蛋白酶是胃肠道内最主要的蛋白酶 B. 小肠内的刺激因素总是抑制胃液分泌 C. 胃液在头期分泌量最大 D. 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基础分泌量可在正常水平

E. 生长抑素促进G细胞分泌胃泌素 参考答案:D 3. (单选题)对胰腺B细胞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胃肠激素是() A. 肠抑胃肽(GIP) B. 促胰液素 C. 胃泌素 D. 胆囊收缩素(CCK) E. 内啡肽 参考答案:A 4. (单选题)关于排便反射正确的描述是() A. 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B. 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C. 直肠平滑肌舒张 D. 腹内压降低 E. 小肠分节运动增强 参考答案:A

5. (单选题)关于内因子描述正确的是() A. 内因子来源于胃泌酸腺的主细胞 B. 内因子是一种内源性的肽类小分子 C. 内因子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与维生素B6在胃肠道内形成复合物,协助其吸收 D. 临床通过检测内因子分泌水平,可以帮助鉴别伴恶性贫血胃萎缩与单纯性胃酸缺乏症 E. 内因子缺乏是胆结石症的致病因素 参考答案:D 6. (单选题)胃食管反流疾病() A. 不涉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B. 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升高 C. 餐后会有“烧心”症状 D. 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对改善症状无效 E. 多潘立酮(domperidone)不能缓解症状 参考答案:C 7. (单选题)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

生理学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 1. 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 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3. 反应、反射和反馈的概念有何区别?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比较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 2.试述钠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 3.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4.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5.什么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6.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 7.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第三章血液 1.临床上给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不能用蒸馏水? 2.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 3.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什么? 5.测定血沉的意义是什么? 6.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7.血凝过程分为哪两条途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重复输同型血液时,为什么还要作交叉配血试验? 第四章血液循环 1.何谓血液循环?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试述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及它们的生理意义。 3.心脏本身是如何控制心输出量的? 4.试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5.试述心肌细胞中的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 6.试述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及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机制。 7.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哪些? 8.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 9.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期前收缩后会出现代偿间歇? 10.什么是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和异位起搏点? 11.窦房结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 12.试述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的途径及特点,及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第八章 消化生理

第八章消化系统 一、填空题 1、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2、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是蠕动。小肠平滑肌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_。 3、不同性质的食物胃排空的速度是糖大于蛋白质大于脂肪。 4、排便反射基本中枢在脊髓腰骶段。 5、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粘液。 6、胰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胆色素、胆固醇等。 、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胃肠激素主要有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生长抑素等。 、交感神经系统对胃肠的作用是抑制。 11、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蠕动。 二、选择题(在下述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正确或最佳答案并把其序号填在括号中) 1、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C) 、胃液 B、胆汁 C、胰液 D、小肠液 2、能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D) 、Cl- B、K+ C、Na+ D、HCl 3、下列没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B) 、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4、下列无直接消化作用的酶是:(D) 、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肠激酶 5、关于促胃液素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促进胃液分泌 B、促进胰岛素释放

、促进胆囊收缩 D、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 6、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C) 、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分节运动 D、集团运动 7、以毛细淋巴管为主要吸收途径的物质是:(C) 、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微粒 D、无机盐 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胃液中缺乏(D) 、盐酸有关 B、胃蛋白酶有关 C、粘液有关 D、内因子有关 9、关于胃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由壁细胞以酶原的形式分泌 B、由HCl激活胃蛋白酶原变成 、必须在酸性环境中起作用 D、能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 10、阻断乙酰胆碱的药物能够使:(C) 、唾液分泌增多 B、胃液分泌增多 C、胃肠蠕动减弱 D、吞咽困难 11、不属于胃防御功能的是:(C) 、HCl的杀菌作用 B、胃粘膜屏障作用 C、胃排空作用 D、胃粘液屏障作用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呕吐会失酸 B、患肝炎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C、腹泻会失碱 D、大肠内的细菌能制造维生素D 13、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C) 、十二指肠、胃、小肠、盲肠、大肠

生理考题-消化吸收

【第六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机械性消化 4.化学性消化 5.胃肠激素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胆盐的肠肝循环 9.内在神经丛 10.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二、填空题 1.食物的消化有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2.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相比较,兴奋性_____,收缩_____。 3.消化器官的绝大部分都受_____和_____神经双重支配。 4.支配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是_____神经。其兴奋可使胃肠运动_____,胆囊,括约肌_____,消化腺分泌_____。 5.胃肠道的内在神经丛由_____神经丛和_____神经丛组成。 6.胃肠道粘膜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_____。 7.促胃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胃液_____;使胃窦_____;促进消化道粘膜及胰岛素的_____。 8.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化学因素是在小肠上部和幽门的_____和_____。 9.促胰液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_____和_____中HCO3-的分泌。 10.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_____。 11.缩胆囊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引起_____收缩和_____分泌。 12.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小肠上部的_____。 13.内因子是胃腺_____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_,它能保护和促进_____的吸收。 14.可使胃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_____和_____。 15.胃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 16.胰腺导管细胞分泌_____和_____;胰腺腺泡细胞分泌_____。 17.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_____和_____含量很少,而_____的含量较丰富。 18.促进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19.胆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 20.小肠运动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食物能够透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循环而被吸收。( ) 2.基本电节律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 3.消化道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完成对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它对化学性消化和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 4.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通常取决于消化道中食物的量,并不依赖摄入食物的性质。 ( ) 5.蠕动波的移行方向均朝向肛门( ) 6.排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腰骶部。( ) 7.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胃。( ) 8.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消化腺是胰腺。( ) 9.在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是相同的,吸收速度并不取决于该部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以及食物的组成及在该部分停留时间。( ) 10.胃肠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是蛋白质。( ) 11.唾液分泌的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 ) 12.三种营养物质在胃中排空速度的快慢顺序是脂肪、糖、蛋白质。( ) 13.蛋白质具有强烈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 )

生理学 消化考题

第六章消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一功能: A.消化吸收B.内分泌 C.xxD.免疫 2.关于消化管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正确叙述是: A.是一种超极化波B.其后一定伴随动作电位 C.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 D.在切断支配胃肠的神经后消失 3.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大量内流 B.K+大量内流 C.Ca2+大量内流 D.Cl-大量外流 4.支配胃肠道的交感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5.迷走神经兴奋时: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加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6.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是: A.消化道B.下丘脑 C.腺垂体 D.心脏 7.下列哪种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A.胃腺的主细胞 B.胃腺的壁细胞 C.胃腺的黏液细胞 D.胃黏膜内的G细胞 8.关于内因子的正确叙述是: A.胃腺的主细胞分泌 B.属肽类激素 C.促进胃酸分泌D.促进xxB 12的吸收 9.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对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A.xxB.乙酰胆碱 C.促胃液素 D.组胺 10.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A.西咪替丁B.xx C.组胺 D.前列腺素 11.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物质是:A.肠激酶B.胃蛋白酶

C.组胺 D.xx 12.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由强至弱排列顺序为: A.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酸钠 C.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 D.盐酸、脂酸钠、蛋白质分解产物 1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胆盐 B.胆汁酸 C.胆色素 D.水和无机盐 14.临床上治疗胃酸过少的胃病可用极稀释的 A.H 2SO 4 B.HCl

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

资料分析 成人的小肠比大肠长许多。小肠内壁上有皱襞,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密布在皱襞上,这些都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此外,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大肠内表面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状突起,因此,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而不是大肠。 技能训练 (1)消化道中从十二指肠开始才有消化脂肪的酶,所以,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 (3)D代表小肠,里面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消化液。 练习 1. 2.小肠分泌的肠液在小肠中,胆汁和胰液也都流入小肠中,所以小肠的消化液最多,可达2 015 mL左右。 背景资料 关于小肠的吸收面积 小肠的全长约为5~6 m,小肠腔面有许多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而形成的环形的皱襞,以及皱襞表面的绒毛。由于皱襞和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增大了30倍。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绒毛壁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细胞顶端(即面向肠腔的一端)有明显的纵纹。近年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看到上皮细胞顶端的纵纹是细胞膜突起,这叫做微绒毛。每个柱状上皮细胞可以有1 700条左右的微绒毛。微绒毛的存在,又使小肠的吸收面积比上面所估计的数值增大20倍以上。总之,由于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表面积比原来的表面积增大了600倍左右。

胃的运动 胃的运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贮存食物胃壁内的平滑肌具有很大的伸展性,伸长时可达原来长度的2~3倍。因此,胃常可以容纳好几倍于自己原来容积的食物。胃的平滑肌具有持续而微弱的收缩功能,使胃保持一定的紧张性。当大量食物进入胃里时,胃的平滑肌主动放松,使胃的紧张性和胃内压不致有很大变化。如果胃壁的紧张性过度降低,进食后胃壁可以极度扩张或下垂,就会引起胃扩张或胃下垂。 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食物进入胃以后,胃体中部开始产生蠕动。蠕动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形成食糜,便于消化酶发挥作用,并且把食糜推送到幽门部,然后经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排空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叫胃的排空。胃的排空时间,与食物的量、质和胃的运动状况有关。一般地说水只需10 min就可以由胃排空,糖类需2 h以上,蛋白质较慢,脂肪更慢。吃了油性大的食物不容易感到饿,就是因为这种食物的胃排空时间长。一般混合食物的胃排空约需4~5 h。胃排空后不久,能出现强烈的空胃运动,产生饥饿的感觉。 小肠运动 小肠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分节运动和蠕动两 种。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 运动(图8)。由于一定间隔的环行肌同时收缩, 所以能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数秒以后,收缩 的部分舒张,原来舒张部分的中间收缩,于是食 糜形成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使食糜与消化 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分节运动还能使 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助于吸收。 蠕动是一种环行肌和纵行肌同时收缩的运 动,它的作用是把食糜向大肠方向推送。小肠蠕 动的速度很慢,每秒约1~2 cm。每个蠕动波把 食糜推进一段距离(约数厘米)后即消失,然后在 下一段又发生一个新的蠕动波,从而使经过分节运动作用过的食糜向前推进到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 正常情况下,小肠蠕动时,肠内的食糜和水、气体等被推动而发生一种“咕噜咕噜”的声音,叫肠鸣音。用听诊器可以在腹壁上听到。有时小肠蠕动加强,可以直接听到,即一般所谓的“肚子叫”,这种情况在肠炎腹泻时,尤为明显,称为肠鸣音亢进(增强)。 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 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不尽相同,现在分别介绍如下。 唾液唾液近于中性,pH为6.6~7.1,成人每日分泌的唾液约为1~1.5 L,其中约有99.4%是水,其余为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无机物(如含钠、钾、钙的无机盐)等。唾液的主要作用是: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胃液胃液呈酸性,pH为0.9~1.5,成人每日分泌的胃液约为1.5~2.5 L。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胃酸(即盐酸)和黏液。此外还含有钠盐、钾盐等无机物。胃蛋白酶能促使蛋白质分解为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盐酸除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以外,还有以下的作用:为胃蛋白酶促使

大学生理学第六章习题

名词解释 1.消化和吸收 2.基本电节律 3.胃肠激素 4.脑-肠肽 5.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肠-胃反射 9.胆盐肠-肝循环 10.分节运动 问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基本电节律与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有何关系? 2.阐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和生理作用。 3.分析引起或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因素。阐述进食后胃液分泌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4.胃排空是如何调控的? 5.为什么说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控的? 6.胆汁有哪些生理作用?胆汁的分泌和排出是如何调控的? 7.小肠有哪些主要运动形式?它们有何生理意义? 8.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分别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消化吸收有何不同影响? 9.糖、脂肪和蛋白质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 选择题 1.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自动节律性 B.对电刺激敏感 C.富有伸展性 D.兴奋性较低 E.收缩速度较慢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在胃肠处于安静状态下记录到 B.基本电节律的产生需神经和激素参与 C.与细胞膜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D.在消化道各段平滑肌的发生频率有差异 E.起于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Cajal细胞 3.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Na+大量内流 B.K+大量内流 C.Ca2+大量内流 D.Cl-大量外流 E.Na+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4.关于迷走神经兴奋对消化器官器官活动的调节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囊收缩 B.肠管蠕动加强 C.胃肠管括约肌收缩 D.消化腺分泌 E.胃运动增强 5.支配胃肠道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组织胺 6.关于胃肠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节消化腺分泌 B.调节其它胃肠激素的释放 C.营养消化道组织 D.调节小肠内营养物的吸收量 E.调节消化道运动 7.有关胃腺分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生理题目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2.吸收3.机械性消化 4.化学消化5.基本电节律6.胃肠激素 7.粘液-碳酸氢盐屏障8.内因子 9.容受性舒张10.集团蠕动 二、填空题 1.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________。 2.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是________离子内流。 3.胃液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4.胃底和胃体的壁细胞分泌________和________,而主细胞分泌________。 5.食物进入胃扩张胃及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产物引起________释放________而促进胃的排空。 6.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7.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引起由肠道运动的减弱,腺体分泌减少。 8.对消化器官功能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9.胆汁中促进脂肪消化的乳化剂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小肠液中的________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被水解掉一个小分子的肽,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消化道平滑肌慢波起源于 A.壁内神经丛B.环行肌c.纵行肌D.环行肌和纵行肌E.粘膜2.消化道内最重要的消化液为 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 3.唾液中的惟一的消化酶是 A.溶菌酶B.唾液淀粉酶c.粘液D.蛋白酶E.脂肪酶 4.胃液和血浆中H+浓度相差为 A.3万~4万倍B.300万~400万倍c.3000~4000倍D.30万~40万倍 E.30~40倍 5.胃液的作用是 A.保护肠粘膜免受盐酸的侵蚀B.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c.水解胆固醇 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E.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6.胃液分泌头期的特点是 A.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丰富B.分泌量少,酸度高,含酶丰富 c.分泌量多,酸度低,含酶丰富D.分泌量多,酸度高,含酶量少 E.分泌量少,酸度低,含酶丰富 7.引起胃液分泌的强刺激物是 A.组胺B.促胰液素c.胃动素D.胆囊收缩素E.胆汁 8.引起消化力最强的胃液分泌是 A.头期B.胃期c.肠期。D.蛋白分解产物刺激胃粘膜E.胃扩张刺激胃粘膜。

生理学 问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以下生理特性:⑴ 和骨骼肌相比,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⑵ 具有较大的伸展性。⑶ 有自发性节律运动,但频率慢且不稳定。⑷ 具有紧张性,即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⑸ 对电刺激、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 2.什么是消化道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其起源和产生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生理意义?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故称为慢波电位,又称为基本电节律。慢波的起源可能是肌源性的,产生于胃肠道的纵行肌层。它的产生原理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的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因为钠泵活动时,每次泵出3个Na+,泵入两个K+,其结果是使膜电位超极化。当钠泵活动减弱时,膜电位便去极化,钠泵活动恢复时,膜电位又复极化,由此便形成慢波。 3.简述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外来神经支配及它们的作用?支配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5至腰2段的侧角,节前纤维在腹腔神经节和肠系膜神经节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肾上腺素能纤维主要终止于肠神经系统壁内神经丛中的胆碱能神经元,抑制其释放Ach;少量交感节后纤维终止于胃肠道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和胃肠道腺体。支配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除了支配口腔及咽部的少量纤维外,主要走行在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中。迷走神经纤维分布在至横结肠及其以上的消化道,盆神经纤维分布在至降结肠及其以下的消化道。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进入消化道壁后,主要与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的神经元形成突触,发出节后纤维支配胃肠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及分泌细胞。副交感节后纤维主要是胆碱能纤维,少量为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纤维。4.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其产生原理是什么,它与肌肉收缩之间有何关系?平滑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个慢波电位上动作电位的频率各不同。目前认为,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由于Ca2+内流形成的,复极相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触发肌肉收缩,动作电位频率越高,肌肉收缩强度越大。 5.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由哪几方面?胃肠激素的作用 ⑴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有的胃肠激素起促进作用,也有的激素起抑制作用。 ⑵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有些胃肠激素可刺激其他激素的释放,如抑胃肽可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有些激素可抑制其他激素的释放,如生长抑素可抑制促胃液素、胰岛素的释放。 ⑶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称为营养作用。 6.唾液有哪些生理作用?唾液的主要作用: (1)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和吞咽。 (2)溶解食物并不断移走味蕾上的食物微粒,从而能不断尝到食物的味道。 (3)清洁和保护空腔,唾液可溶解和冲洗牙缝内的食物碎屑,冲洗和稀释进入口腔内的有害物质;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有保护牙釉质和与有害的鞣酸结合的作用。 (4)抗菌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IgA、硫氰酸盐、乳铁蛋白等具有杀菌和抑菌的作用。(5)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6)其他作用;唾液腺可吸收和浓缩多种无机成分,并分泌入唾液,部分可渗入到牙齿中;唾液中的激肽释放酶参与激肽的合成,后者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因此唾液腺活动增强时其血流量也增加。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 分和作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1)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HCl、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等。 1) 盐酸的作用 盐酸由泌酸腺壁细胞分泌作用:①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盐酸进入小肠后:③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主要分解产物是长链多肽、寡肽及少量氨基酸。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 为2。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当pH升至6以上时,即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3) 粘液和碳酸氢盐的主要作用 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4) 内因子的主要作用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由胃粘膜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5万)可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外因子,extrinsic factor)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蛋白质水解酶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可与远端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若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内因子分泌不足,将会出现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胰液由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组成,无机成分主要为水、碳酸氢盐和多种离子;有机成分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它们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1) 胰液无机成分的作用 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 2) 胰液的有机成分和作用 胰淀粉酶:是人体重要的水解淀粉的酶。它可消化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它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其最适pH为~。 胰脂肪酶:能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其最适pH为~。胰脂肪酶分解脂肪的作用需依靠辅酯酶来完成。辅酯酶是胰腺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胰脂肪酶与辅酯酶在甘油三酯的表面形成一种高亲度的复合物,牢固地附在脂肪颗粒表面,防止胆盐把脂肪酶从脂肪表面置换下来。辅酯酶的另一作用是降低胰脂肪酶的最适pH,使之接近肠内的pH。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两者都以不具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胰液中。肠液中的肠致活酶可以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盐酸、胰蛋白酶本身和组织液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激活。生成的胰蛋白酶可激活糜蛋白酶原使其变为有活性的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作用能使蛋白质分解为多种大小不等的多肽及少量氨基酸。

习题集→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习题集→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 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关于胃肠神经支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B.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均以乙酰胆碱为递质 C.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无调节作用 D.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 E.内在神经丛存在于黏膜下层和平滑肌之间 正确答案:D 您选择的答案: 第2题蛋白质类食物通过胃瘘直接放入胃内引起胃液分泌的特点是 A.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弱 B.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强 C.量大,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D.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弱 E.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正确答案:A 您选择的答案: 第3题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幅度主要取决于 A 动作电位的幅度 B 动作电位的频率 C 基本电节律的幅度 D 基本电节律的频率 E 静息电位的幅度 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 第4题关于小肠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在消化期间存在周期性的移行性复合波 B.紧张性收缩是其他运动方式的基础 C.蠕动将食糜向前推进 D.分节运动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E.分节运动对食糜的推动作用很大 正确答案:E 您选择的答案: 第5题正常情况下胃粘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粘膜的酶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03-可中和胃酸 正确答案:B 您选择的答案: 第6题促使胆囊收缩素释放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A 蛋白质分解产物 B 脂肪 C 脂酸钠 D 糖类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讲解:胃液成分检查

胃粘膜具有复杂的分泌功能,胃液是由胃壁粘膜各种细胞分泌物组织成的液体。人的纯净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酸性液体,其成分有无面物如盐酸、钾、钠、碳酸氢盐等;有机物有胃蛋白酶原、凝乳酶、内因子、分泌素、粘蛋白等。 1.盐酸:由壁细胞分泌,通常甩谓的胃酸即指盐酸。壁细胞可以从血浆中摄取氢离子分泌到胃液中,使胃液中氢离子浓度高出血浆百万倍以上。其分泌浓度即在未被其它分泌物稀释以前约为150mmol/L,在胃中和食物等其它物质混合后下降。胃盐酸的最林分泌量怀粘膜壁细胞量呈现正相关,可从盐酸分泌量推测壁细胞量,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至少知道它是一个跨膜的主动运输过程。 胃液中盐酸以解离的游离酸与结合的结合酸两种形式在,两者加在一起为交响曲盐酯。此外胃液中还有极少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其它酸性物质,如有机酸乳酸、乙酸等及酸性盐酸性磷酸盐。这些酸总和起来以总酸度表示,但目前多以总盐酸分泌量表示胃液酸排出量。 盐酸的主要消化功能是胃蛋白酶原的激活提供所必须的高度酸化条件,同时也能有限地水解少许多肽和多糖。胃酸还杀死食入细菌的能力,此钱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的的分泌促进对钙和铁等物质的吸收。胃液过多或过少均可出现许多症状,或成为疾病的原因之一。测定胃盐酸分泌量是常用的测量胃分泌功能的试验。 2.胃蛋白酶:由胃腺的主细胞分泌,先以下具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出来,在盐酸的作用和已激活的胃蛋白酶的自身催化下转变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是胃液内几种消化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因此以胃液中胃蛋白酥含量代表胃液的消化力。胃蛋白酶能水解除蛋白质,其最适合反应PH为2.随着PH的升高活性降低,池达到PH6以上时即可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因此当胃内容物进入小肠以后,胃蛋白酶即失去作用。患者胃酸缺乏和疾病,特别是恶性贫血患者可无胃蛋白酶。这是因为胃粘膜萎缩,使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又由于低酸或无酸,即使有少量酶原分泌,也不能成为吸活性的酶。 3.粘液:胃粘膜以常处于与胃液接触中,而只有食物被消化,胃组织不受损伤,其部分原因是因为覆盖于全胃表面的一层胶状粘液的保护作用。这种胶状物形成一种粘液屏障与胃粘膜屏障不同,保护胃沾膜免受酸、胃蛋白酶及其它的害物质侵蚀。这还人滑润作用,使胃粘膜不受机械性损伤。粘液不能阻挡水和电解质的通透。在基础状况下对胃酸有一定的中和作用,但在刺激后胃酸分泌时,此时作用微不足道。 4.碳酸氢盐:是覆盖于胃表面的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对粘膜起保护作用,这个屏障作为含有PH梯度的胶状物为上皮表面提供了一处中性微环境。碳酸氢盐由胃表面粘液细胞所分泌。 5.内因子:是胃粘膜分泌的一种分子量为1.7万的粘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肠胃对维生素B12的吸收,1单位内因子可使1ng维生素B12被吸收。内因子缺乏可引起恶性贫血。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的病人内因子分泌量减少。刺激内因子分泌之物质与刺激胃酸分泌者相同,如五肽胃泌素、组织胺、胆碱能兴奋剂等,但内因子对刺激反应的程度与胃酸分泌封无关。正常情况下内因子不被蛋白分解酶和胃酸所破坏。 胃液中的成分很复杂,除胃泌素外还有许多内泌素。全身契约的电解质几乎都在胃液中出现。除消化酶外还有一些非消化酶。如LDH、AST、ALT、ALP等。除胃粘膜分泌物质外,胃液中还人少冼唾液中的物质,如淀粉酶等,但在胃液的PH下,淀粉酶已失去活性。若有十二反映肠的反流,胃液中还会出现胆汁酸。 胃液分析可以了解胃的分泌,运动才消化功能;还可协助检查与胃液亿分改变有关的疾病如恶性贫血等,是多年来临床上研究与诊断胃肠疾病的重要手段。 胃液分析包括空腹与给刺激剂后的胃液,其中胃酸分泌的检查占重要位置。虽然近年来有了内镜等更为直观的检查手段,胃液检查的必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个不能取化的检查项目。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考纲解祈 1.掌握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胃排空、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蠕动。 (3)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4)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2.熟悉 (1)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胃黏膜屏障的概念。 (3)小肠的运动形式和作用。 (4)消化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 3.了解 (1)大肠内细菌的作用,粪便的形成及排便反射。 (2)吸收的方式。 (3)胆囊收缩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的作用及引起释放的因素。 第一节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知织归纳 一、消化和吸收概念 1.消化:指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包括化学性消化(消化酶作用)和机械性消化(消化管运动)。 2.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口腔内消化 其余成分为无机盐和黏蛋白。 三、胃内消化

2.胃的运动。 (2)胃的排空。 ①定义:胃的内容物被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主要取决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②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③排空时间:4~6h。 四、小肠内消化

五、大肠的功能 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排便 (1)粪便的形成:食物残渣在大肠内一般停留在10h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水和无机盐被大 肠黏膜吸收,其余部分经细菌分解后,形成粪便。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大量细菌及由肝排出的胆色素衍生物等。 (2)排便反射初级中枢:脊髓腰骶段 (3)排便反射过程:当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后,直肠内压升高,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传入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经脊髓上传至大脑皮质,产生便意。大脑皮质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排便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即可发生排便反射,初级排便中枢通过盆神经发放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抑制阴部神经使其传出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将粪便排出体外。此外膈肌和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 典型精讲 【例1】人体吸收胆盐、维生素B12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食管 D.回肠 E。结肠 【解析】内因子和维生素B2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其在回肠吸收。 【答案】D 【例2】正常情况下,人体胃黏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生理学试题

填空 1.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 _______。 判断 2.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 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 ) 单项选择 3. 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 (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4. 血液停止循环后,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称 ( )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多项选择 5.用力呼吸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有( ) A.肋间外肌 B.肋间内肌 C.胸锁乳突肌 D.膈肌 E.腹壁肌

填空题 1.胆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其主要作用包括 _____、_____。 判断题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 单项选择 3. 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D. 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4.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 (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β-型地中海贫血 多项选择 5. 动脉血压升高后,可能出现的反射活动是 ( ) A.减压反射活动增强 B.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 C.ADH分泌增多 D.心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填空题 1.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判断题 2.骨骼肌收缩时,长度可以不缩短,而仅发生肌张力的变化。 ( ) 单项选择 3. 心室等容收缩期瓣膜的状态是 ( ) A.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B.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 C.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D.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 4.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C.潮气量 D.深吸气量 多项选择 5.胃液分泌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 A.交感神经 B.迷走神经 C.促胰酶素 D.促胃液素 E.胰岛素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与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肛门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与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与胰。 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1)口腔:口腔就是消化道的开始部位,里面有牙齿、舌与唾液腺。牙齿的主要功能就是切断、撕裂与磨碎食物,牙齿损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2)咽:就是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无消化与 吸收能力。 (3)食道:就是物物进入体内的通道,可以蠕动 将食物推入胃。 (4)胃(如图): 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就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 分。胃呈囊状结构,由外至里依次由浆膜,肌肉层、 黏膜下层,黏膜4层绀成,黏膜具有腺体,能分泌胃 酸与胃蛋白酶等 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并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 以及利用盐酸、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作 用。 (5)小肠: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 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就是消化道 中最长的段,就是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物质 的主要场所。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 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 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图)。小 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 液消化食物。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与小肠 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与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与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6)大肠:大肠开始的一段叫盲肠,盲肠上有一细小突起叫阑尾,肓肠位于腹腔右下部,所以患阑尾炎时.右下腹部疼痛。大肠无消化能力,但有较弱的吸收能力,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与部分维生素。 (7)肛门: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到体外。 消化腺: 人体的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与肠腺。其中,唾液腺、肝脏与胰腺就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与肠腺就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 (1)唾液腺 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的主要作用就是湿润口腔与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2)胃腺

《生理学》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中,最重要的是C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 E.以上均非 2.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膜外Na+迅速大量内流,属于:D A.胞纳 B.单纯扩散 C.主动转运 D.以通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 E.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3.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 A.前负荷 B.后负荷 C.被动张力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4.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E A.红细胞数量 B.白细胞数量 C.血小板数量 D.血浆含水量 E.血浆蛋白含量 5.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B A.Ca2+和蛋白质 B.Fe2+和蛋白质 C.内因子和蛋白质 和蛋白质 D.叶酸和蛋白质 E.VitB 12 6.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A A.因子Xa形成的过程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过程不同 E.纤维蛋白稳定过程不同 7.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D A.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 B.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 C.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快于正常 D.刺激阈值低于正常 E.自动节律性高于正常 8.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E A. 等容收缩期的心室容积 B. 等容舒张期的心室容积 C. 心室舒张末期的动脉压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E.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9.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E A.血浆胶体渗透压 -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血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10.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由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 B. 防止肺水肿发生 C.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 增多时使肺泡回缩力增加 E. 防止肺萎陷,增大肺顺应性 11.肺总容量等于:E

2021年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欧阳光明(2021.03.07) (1)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HCl、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等。 1) 盐酸的作用 盐酸由泌酸腺壁细胞分泌作用:①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因而对维持胃和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盐酸进入小肠后:③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2) 胃蛋白酶原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其主要作用是分解蛋白质,主要分解产物是长链多肽、寡肽及少量氨基酸。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为2。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当pH升至6以上时,即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3) 粘液和碳酸氢盐的主要作用 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4) 内因子的主要作用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由胃粘膜分泌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5万)可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外因子,extrinsic factor)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蛋白质水解酶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可与远端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若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或内因子分泌不足,将会出现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胰液由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组成,无机成分主要为水、碳酸氢盐和多种离子;有机成分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它们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1) 胰液无机成分的作用 HCO3-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的pH环境(pH7~8)。 2) 胰液的有机成分和作用 胰淀粉酶:是人体重要的水解淀粉的酶。它可消化淀粉为糊精、麦芽糖及麦芽寡糖。它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其最适pH为6.7~7.0。 胰脂肪酶:能分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其最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