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的种类

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的种类

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的种类
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的种类

保钾利尿药和排钾利尿药的种类

2012-05-25 10:28【大中小】【我要纠错】

【提问】保钾利尿药共有哪几种?排钾利尿药共有那几种?

【回答】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1)噻嗪类利尿剂:以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为代表,作用于肾远曲小管,抑制钠的再吸收。由于钠-钾交换机制也使钾的吸收降低。噻嗪类为中效利尿剂,轻度心力衰竭可首选此药,开始25mg每日1次,逐渐加量。对较重的患者用量可增至每日75~100mg分2~3次服用,同时补充钾盐,否则可因低血钾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尿酸的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大剂量应用还可干扰糖及胆固醇代谢,应注意监测。

2)袢利尿剂:以呋塞米(速尿)为代表,作用于Henle袢的升支,在排钠的同时也排钾,为强效利尿剂。口服用20mg,2~4小时达高峰。对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者用量可增至100mg每日2次。效果仍不佳者可用静脉注射,每次用量100mg,每日2次。更大剂量不能收到更好的利尿效果。低血钾是这类利尿剂的主要副作用,必须注意补钾。

3)保钾利尿剂:常用的有:①螺内酯(安体舒通):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干扰醛固酮的作用,使钾离子吸收增加,同时排钠利尿,但利尿效果不强。在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合用时能加强利尿并减少钾的丢失,一般用20mg,每日3次。②氨苯蝶啶:直接作用于肾远曲小管,排钠保钾,利尿作用不强。常与排钾利尿剂合用,起到保钾作用,一般50~100mg,每日2次。③阿米洛利(amiloride):作用机制与氨苯蝶啶相似,利尿作用较强而保钾作用较弱,可单独用于轻型心衰的患者,5~10mg,每日2次。保钾利尿剂,可能产生高钾血症。一般与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时,发生高血钾的可能性较小。

执业药师药理学利尿药和脱水药习题

第二十八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一、A 1、轻、中度心性水肿的首选利尿药是 A、呋塞米 B、布美他尼 C、螺内酯 D、氢氯噻嗪 E、乙酰唑胺 2、呋塞米利尿作用机制主要是 A、抑制Na+-K+-2Cl-转运系统 B、抑制碳酸酐酶 C、抑制Na+-H+交换 D、特异性阻滞Na+通道 E、拮抗醛固酮 3、呋塞米属于下列哪类利尿药 A、强效利尿药 B、中效利尿药 C、保钾利尿药 D、碳酸酐酶抑制剂 E、渗透性利尿药 4、高效利尿剂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升支粗段 C、髓袢升支皮质部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5、目前常用利尿药作用方式主要是 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B、增加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C、增加肾血流 D、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影响肾内血流分布 6、易引起低血钾的利尿药是 A、山梨醇 B、阿米洛利 C、氢氯噻嗪 D、氨苯蝶啶 E、螺内酯 7、属于保钾利尿药的是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甘露醇 D、呋塞米 E、乙酰唑胺 8、关于噻嗪类利尿药,叙述错误的是 A、痛风患者慎用 B、糖尿病患者慎用 C、可引起低钙血症 D、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E、可引起血氨升高 9、螺内酯临床常用于 A、脑水肿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醛固酮升高引起的水肿 D、尿崩症 E、高血压 10、关于螺内酯,哪项介绍是错误的 A、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 B、为弱效利尿剂 C、起效慢,维持时间久 D、久用可致高血钾 E、肾功能不良者适用 11、下列何项不属于氢氯噻嗪的特点 A、使血氨升高的原因与碳酸酐酶无关 B、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C、轻度抑制碳酸酐酶 D、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E、体内不易被代谢 12、有关高效利尿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引起高氮质血症 B、易致低血钾 C、长用可促尿酸排出,缓解痛风 D、应避免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 E、华法林可增加此类药物毒性 13、关于乙酰唑胺下列介绍哪项正确 A、为碳酸酐酶激动药 B、易致代谢性碱中毒 C、为中效利尿药 D、可抑制房水生成 E、为临床常用利尿药 14、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安全有效的首选药是 A、山梨醇 B、甘露醇 C、聚乙二醇 D、乙胺丁醇 E、甘油 15、关于脱水药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易经肾小球滤过 B、口服不易吸收 C、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D、在体内不易被代谢 E、易由血管进入组织发挥作用 16、脱水剂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小管吸收功能 C、药物的渗透压作用 D、机体对药物吸收的程度 E、组织水肿程度

那种利尿药可以长期服用-都不能长期服用

利尿药都不能长期服用 常用强心、利尿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心脏病人用强心利尿药应根据心功能而定,对心功能差的病人,使用强心利尿药尤为重要。临床常用的利尿剂一般分两种,即保钾利尿剂和排钾利尿剂,最常用的口服利尿剂是双氢克尿塞、呋噻咪(速尿)、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前两种属于排钾利尿剂,服用时应根据情况口服氯化钾合剂,以免因排尿多而降低血钾浓度,后两种是保钾利尿剂,效果较好,服用时可不必再用氯化钾合剂,通常这两种药可混合使用。 利尿药不宜持续使用,应间断服用;在使用利尿药期间,注意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有利于水的排出,提高利尿药的疗效。总之,在使用利尿药之前,应先咨询专科医生,切勿擅自增加药物的用量。 常用的口服强心药是地高辛,在服用强心药时,要注意同时服用氯化钾合剂,因为使用强心利尿药的病人,可随尿量排出一部分体内的钾离子,正常血清钾离子浓度为3.5-4.5mEq/L,如果血钾过低,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恶心、呕吐、黄疸等洋地黄中毒症状,此外在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时还要注意禁用钙剂,以免加重洋地黄中毒。因此,在使用强心利尿剂期间,有条件者应监测电解质,防止血钾过低造成不良。 应用利尿药注意事项 心脑血管病(比如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肝腹水,肾功能不全以及其它原因引起水肿时,在综合治疗中会适当选用利尿药。有些慢性病人常自购利尿药使用,这必须注意用药安全,谨防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1.失钾比如,双氢克尿噻常用于高血压或孕期水肿。短期(一周左右)常规剂量应用,可不补钾,长期应用应适当补钾。但使用强利尿剂(速尿、丁尿胺和利尿酸),用药时间短亦应及时补钾。如果长期应用作用缓和的排钾利尿药,用量小,可不补钾,但宜适当多摄入含钾饮食(如柑桔等水果)。 2.高钾长期用保钾利尿药(如安体舒通)一部分人可出现高钾血症,可适当加用或合用排钾利尿药。但均应减小药量。 3.低钠长期用利尿药,又严格限制盐摄入可能出现。应适当调整用药和增加盐摄入。4.高尿酸血症强效利尿药(利尿酸、速尿、丁尿胺)以及安体舒通,均可引起尿酸盐潴留而诱发痛风。因而应避免长期应用某种利尿药并适当换用药。 5.高血糖症噻嗪类利尿药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可使一些前驱糖尿病发展成糖尿病。6.肝昏迷滥用噻嗪类、乙酰唑胺及强效利尿药均可使氨排出减少而诱发肝昏迷。因而肝腹水时利尿切勿过快过急。 7.碱中毒噻嗪类和强效利尿药(尤其是利尿酸)可引起钠、钾、氯的过量排出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8.低血钙长期用强效利尿药能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 9.尿潴留前列腺肥大者若用强效利尿药可致急性尿潴留。 10.耳毒性与肾毒性长期使用利尿药有可能发生。 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目的是降低增高了的血压。一般合理用药原则可归纳以下几点:(1)长期治疗的原则:除临界高血压或轻型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或症状性高血压病因可得到消除之外凡是有用药指征者均应长期用药,宜选用缓和、持久、副作用小的制剂。 (2)逐渐增量、缓慢降压的原则:对缓进型高血压应坚持这一原则,以避免血压下

第七单元利尿药及泌尿系统疾病用药

第七单元利尿药及泌尿系统疾病用药 本节核心图片——TANG 按作用部位,分为:(1)袢利尿剂——高效。(2)噻嗪类和类噻嗪类利尿剂——中效。(3)留钾利尿剂——低效。 (4)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第一亚类袢利尿剂——高效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作用最强。(一)作用特点——Na+-K+-2 Cl-同向转运子抑制剂。 机制:特异性地与Cl-结合位点结合,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 Cl-同向转运子——抑制NaCl重吸收,排出大量尿液。 临床用于:(1)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2)急、慢性肾衰竭——首选。(3)明显液体潴留心力衰竭——首选。呋塞米和托拉塞米特别适用于伴有肾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4)肝硬化腹水。(5)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 主要药品——呋塞米\布美他尼【适应证】 (1)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2)预防急性肾衰竭。(3)高血压危象。(4)高钾血症、高钙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5)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6)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 【注意事项】(1)为避免夜尿过多,应该白天给药。(2)可引起光敏反应,注意防护日光照晒。(3)从卧位或坐位时动作要徐缓——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水、电解质紊乱:过度利尿——低血容量、低血钠、低血镁、低血钾、低氯碱血症。 2.耳毒性——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可逆)。常发生于快速静脉注射。 ●依他尼酸——最易引起,可发生永久性耳聋。 ●布美他尼——耳毒性最小——适用于听力有缺陷及急性肾衰者。 3.高尿酸血症。 4.呋塞米、托拉塞米和布美他尼——过敏反应; 依他尼酸——不含有磺酰胺基——很少过敏。 (三)禁忌 1.试验剂量无反应的无尿者; 2.对磺胺过敏者; 3.婴儿(依他尼酸)、肝昏迷和严重电解质紊乱者; 4.呋塞米——可使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产儿增加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因此分娩前应慎用。可经母乳分泌。(四)药物相互作用与氨基糖苷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顺铂合用,可加重耳毒性。 二、用药监护(一)定期监护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1)定期检查体液、监测血压、肾功能。 过度利尿可加重肾前性肾衰竭。若出现血尿或出现少尿和无尿、肌痛或肌痉挛、听力障碍——立即停用。 (2)定期监护血K+、Na+、Mg2+、碳酸氢盐。低钾血症倾向者——改用保钾利尿剂。 (3)定期监护血糖——低钾可使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二)减少利尿剂抵单独使用或每天使用,利尿作用降低——原因:利尿剂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处理——(1)合用ACEI、ARB或醛固酮受体阻断剂。(2)联合应用作用于肾小管不同节段的利尿剂。(3)多次应用最小有效剂量,或连续静脉滴注。增大剂量。(4)若心功能不全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使用卡托普利。 第二亚类噻嗪类利尿剂——中效 1.氢氯噻嗪、氯噻嗪、苄噻嗪、氢氟噻嗪和环戊噻嗪。 2.噻嗪样作用利尿剂——无噻嗪环但有磺胺结构,利尿作用机制与噻嗪类相似——吲达帕胺、氯噻酮(氯酞酮)、美托拉宗。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 作用于:髓袢升支厚壁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初段; 机制:直接抑制远曲小管初段的Na+- Cl-共转运子功能,减少Na+、Cl-和水的排出。 氢氯噻嗪—— 1.水肿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2.高血压——低剂量可提供接近全效的降压作用—— ●早期——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而降压;●长期用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而产生降压作用。 尤适用于老年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不好理解?—补充TANG:有一定的抗利尿作用。 4.肾石症(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结石) 噻嗪样作用利尿剂——吲达帕胺、美托拉宗、氯噻酮: (1)维持时间更长(多为24h以上)、利尿强度增强。(2)降压疗效强于氢氯噻嗪。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低钾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镁血症 2.高钙血症 3.血尿素氮、血肌酐升 4.血尿酸水平升高 5.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症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及脱水药 【授课时间】2010年4月19—22日【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教师】段小毛【授课时数】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 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脱水药的作用机制,熟悉其临床用途。 【授课重点】 1.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髓袢升支粗段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作用部位与作用的关系,作用机制、临床用途。 3.利尿药对Na+、C l-、Ca2+、Mg2+、K+等电解质的影响机制 4..脱水药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禁忌症。 【授课难点】 1.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皮质部与尿液稀释和浓缩的关系。 2.高、中、低效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尿药Diuretics 一、概念: 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用于治疗各种水肿及其他一些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加速毒物的排泄等。 二、常用利尿药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及机制分 1.碳酸酐酶抑制药:作用于近曲小管——乙酰唑胺

2.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作用于髓袢及肾小管其他部位—甘露醇 3.袢利尿药(高效):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呋噻咪 4.噻嗪类利尿药(中效):作用于远曲小管近段——HCT 5.留K+利尿药(低效):作用于远曲小管及集合管——螺内酯 【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一、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集合管的再吸收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图解 正常人原尿量180 L/日终尿量1~2 L/日,99% 原尿被肾小管再吸收近曲小管通过Na+—K+—ATP酶和H+—Na+交换子再吸收原尿中Na+的65%。 抑制碳酸酐酶(CA)使H+ 生成减少,H+-Na+交换减少,由于以下各段对Na+ 的再吸收代偿性增多,故利尿作用弱。低效能利尿药. 【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图解 是高效利尿药的重要作用部位。再吸收原尿中的Na+约35%,依赖于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 此段对水不通透,随着NaCl的再吸收,原尿渗透压逐渐降低-稀释功能转运到髓质间液中的NaCl在逆流倍增机制的作用下,与尿素一起共同形成髓质高渗区,低渗尿流经集合管时,在抗利尿激素调节下,大量的水被再吸收-浓缩功能。 作用于髓绊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的药物影响尿液形成的稀释和浓缩功能-利尿作用强。同时增加NaCl、Mg2+、Ca2+的排出。 【远曲小管近端及集合管】图解 远曲小管近端再吸收原尿Na+ 10%,通过Na+—Cl-共转运子。-氢氯噻嗪的作用部位,产生中度的利尿作用。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地使用 利尿药地分类 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排泄,使尿量增多地药物.按其效能和作用部位分为三类. .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该药能特异性地与竞争 共同转运载体蛋白地 结合部位.高效利尿药使+地排泄增加,地排出量超过+.主要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随尿以原形排出.呋塞米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还可降低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其不良反应有:①代谢性碱中毒; ②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和低氯碱血症等.③其他潜在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尤其猫用高剂量注射)、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扰乱和血液学扰乱. .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氯肽酮等.噻嗪类是广泛应用地一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 氯噻酮虽无噻嗪环结构,但其药理作用与噻嗪类相似.药理作用为:①利尿作用.抑 制远曲小管近端共同转运载体.②抗尿崩症作用.主要与抑制磷酸二酯酶地作 用有关;还因增加地排出,造成负盐平衡,导致血浆渗透压地降低,减轻口渴感和减少饮水量.③降压作用. 其不良反应表现为:①电解质紊乱.②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③代谢变化与其抑制胰岛素地分泌或抑制肝脏磷酸二酯酶地作用有关,如高血糖、高脂血症. ④其他,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胰腺炎等. .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等,以及作用于近曲小管地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 螺内酯地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螺内酯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阻碍蛋白质地合成,抑制—交换,减少地再吸收和地分泌,表现出排、留作用.其不良反应较轻,可引起头痛、困倦与精神紊乱等.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性功能障碍,妇女多毛症等. 氨苯蝶啶及阿米洛利阻滞管腔通道而减少地再吸收.长期服用可致高钾血症. 利尿药地临床应用:①消除水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急性肺水肿及脑水肿.②慢性心功能不全地治疗.③高血压地治疗.④加速某些毒物地排泄.⑤尿崩症.⑥特发性高尿钙血症和钙

利尿药

利尿药 单项选择题 1.常用利尿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C ) A.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B.提高肾小球滤过率 C.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 D. 对抗ADH的作用 E.抑制肾素释放,使醛固酮分泌减少 2.下列哪个药有耳毒性: ( A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脂 D.氨苯喋啶 E.甘露醇 3.利尿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尿崩症的是:( E ) A.呋塞米(呋喃苯胺酸) B.依他尼酸(利尿酸) C.螺内酯(安体舒通) D.氨苯喋啶 E.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4.利尿药作用的强弱依赖于体内醛固酮水平的是:( C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脂 D.氨苯喋啶 E.乙酰唑胺 5.药物中毒时,加速毒物排泄应选用:( D ) A.氨苯喋啶 B.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C.乙酰唑胺 D.呋塞米(呋喃苯胺酸) E.山梨醇 6.轻、中度心性水肿应首选:( B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脂(安体舒通) D.氨苯喋啶 E.乙酰唑胺7.降低颅内压应首选的利尿药是( E )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喋啶 D.螺内脂 E.甘露醇 8. 急性左心衰所致的肺水肿宜选用( B ) A.氢氯噻嗪 B.呋塞米 C.氨苯喋啶 D.螺内脂 E.甘露醇 9.呋塞米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C ) A.髓袢升支皮质部及近端远曲小管 B.近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 D.远曲小管和近端集合管 E.全段肾小管 10.氢氯噻嗪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 ) A.近端远曲小管 B.近曲小管 C.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 D.远曲小管和近端集合管 E.全段肾小管 多项选择题 1.甘露醇的适应症是(ABC ) A.脑水肿 B.青光眼 C.急性肾功衰 D.心性水肿 E.肝性水肿 2.具有留钾作用的利尿药是( BD ) A.氢氯噻嗪 B.氨苯喋啶 C.呋塞米 D. 螺内酯 E. 布美他尼3.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是由于(ABE ) A.抑制肾脏的稀释功能 B.抑制肾脏的浓缩功能 C.增强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D.对抗醛固酮的作用 E.阻滞Na+重吸收 4.高血K+症病人,禁用下述何种利尿药( BE )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布美他尼 D.呋塞米 E.氨苯蝶啶

肺心病患者使用利尿剂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肺心病患者使用利尿剂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肺心病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有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主要是由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而来。且常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导致发病。 很多的长期肺心病患者在采用多种的药物后,病情没有得到好的恢复,病情逐渐加重,让患者不得不采取利尿剂的使用。为什么肺心病患者要采用利尿剂呢? 利尿剂能减少钠、水潴留外,并使血气低含量异常可取得改善,患者应用是除个别情况下需用强力快速作用制剂外,一般以间歇、小量交替使用缓慢制剂为妥。但使用时应注意到可引起血液浓缩,使痰液粘稠,加重气道阻塞、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低氯、低镁和碱中毒,诱致难治性浮肿和心律失常。因此,应用双氢氯噻嗪、丁苯氧酸、速尿等排钾药物时,应补充氯化钾或加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或安体舒通等。 肺心病患者正确使用利尿剂是可以让病情得到控制,但由于个体差异,利尿剂使用情况也不同,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疾病,如:会影响脂蛋白的代谢、低钠血症、糖耐量降低、低血钾症、高尿酸血症等,所以建议要遵从医嘱,不可乱用药,以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也是会加大治疗的难度。 利尿剂对肺心病患者的危害不要忽视: 一、大剂量和长期使用利尿剂可使尿中的盐和电解质过度流失,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二、因体液流失导致大幅度减体重,可引起肌肉痉挛。 三、严重者还有可能因导致心律不齐或心脏衰竭而危及生命。 四、利尿剂与香蕉、橘子冲突。服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如果食用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过量,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怎样治疗可以让肺心病患者减少利尿剂的使用?肺心病如何治疗效果好? 目前著名老中医研发的临床中药验方复方甘草细辛汤治疗肺心病效果好,是通过辨证加入补肺、健脾、固肾等中药成分,有较好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有效杀菌清毒,有效阻断外部多种致病菌毒对呼吸道及肺部的侵害,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及肺部感染。 临床中药验方复方甘草细辛汤独有的药物成分能够在气道空间形成三维保护网,快速阻挡有害物质对气道壁的刺激,使痉挛气道壁得到放松,同时分解粘膜炎症部位产生的粘质,激活气道细胞和粘膜细胞,使其快速分裂再生,根除菌毒,消除炎症,断绝肺心病复发根源。 临床验方复方甘草细辛汤为纯中药制剂,绿色安全,独特的加工工艺使有效成分高度富集,质量更稳定,疗效更好。长期服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在大量临床验证的支持下,有针对性地从微观入手,正本清源,修复脏腑功能,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真正的做到了标本兼治。

2019初级护师试题循环系统2

2019相关专业知识-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长期高血压易导致脏器出现相关并发症,常累及的脏器是 A、心、脑、肾 B、心、肺、脑 C、心、肝、肾 D、肝、肾、脑 E、肝、肾、肺 2、下列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减轻体重,使体质指数≤28 B、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g C、补充钙盐和钾盐 D、限制饮酒 E、减少脂肪摄入 3、下列哪项不是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 A、大剂量维生素C B、ATP C、辅酶A D、极化液 E、利尿药 4、某高血压病病人,同时患有支气管哮喘,他不能使用哪种降压药物 A、呋塞米 B、阿替洛尔 C、硝苯地平 D、卡托普利 E、哌唑嗪 5、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最有价值的确诊依据是 A、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B、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病毒 C、从患者鼻咽冲洗物中分离到病毒 D、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 E、从患者的心包穿刺液中分离到病毒 6、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首选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A、利多卡因 B、维拉帕米 C、心律平 D、胺碘酮 E、阿托品 7、心绞痛发作处理不正确的是 A、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B、给予氧气吸入,维持血氧饱和度90%以上 C、给予硝酸甘油嚼服,可多次给药,直至症状缓解 D、24小时心电监护 E、避免情绪紧张激动 8、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最早出现改变是 A、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异常高大两肢对称的T波 C、病理性Q波 D、ST段压低 E、T波倒置 9、心绞痛疼痛发作时典型的心电图表现是 A、ST段抬高 B、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或倒置 C、T波高尖 D、出现宽大畸形的病理性Q波 E、PR间期延长 10、心绞痛诊断中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是指 A、心电图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1分钟 B、心电图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2mV,持续1分钟 C、心电图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2分钟 D、心电图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2mV,持续2分钟 E、心电图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2mV,持续3分钟 11、能够根本解决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是 A、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B、改善心功能,防止心室重构 C、按医嘱服药,控制风湿活动 D、积极预防风湿活动 E、手术治疗 1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靠的诊断征象是 A、X线显示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B、心电图显示ST-T非特异改变 C、X线显示右缘双心房影 D、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 E、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前叶或室间隔舒张期纤细扑动 13、二尖瓣关闭不全X线检查错误的是 A、左心房增大 B、右心房增大 C、有间质性肺水肿征 D、重者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E、肺淤血

泌尿系统培训试题 及答案

泌尿系统培训试题 1.呋塞米利尿时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近端 B.远曲小管远端C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 D.集合管 E.肾小球 2.氢氯噻嗪的主要作用部在() A.近曲小管 B.集合管 C.髓袢升支 D.髓袢升支粗段 E.远曲小管的近端 3.螺内酯临床常用于() A.脑水肿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醛固酮升高引起的水肿 D.尿崩症 E.高血压 4.布美他尼属于下列哪类利尿药() A.强效利尿药 B.中效利尿药 C.保钾利尿药 D.碳酸酐酶抑制药 E.渗透性利尿药 5.下述利尿药中,可导致血钾升高的是() A.味塞米 B.氢氯噻嗪 C.乙酰唑胺 D.氨苯蝶啶 E.甘露醇 6.氨苯蝶啶可导致的不良反应是() A.低氯碱血症 B.血小板增多 C.低血糖 D.高钾血症 E.高钠血症 7.关于噻嗪类利尿药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痛风患者慎用 B.糖尿病患者慎用 C.可引起低钙血症 D.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E.可引起血氨升高 8.属于保钾利尿药的是()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甘露醇 D.呋塞米 E.乙酰唑胺 9.易引起低血钾的利尿药是() A.山梨醇 B.阿米洛利 C.氢氯噻嗪 D.氨苯蝶啶 E.螺内醋 10.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妇女多毛症的药物是() A.甘露醇 B.螺内酯 C.呋塞米 D.糖皮质激素 E.氢氯噻嗪 11.下列不可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是() A.西地那非 B.特拉唑嗪 C.非那雄胺 D.坦洛新 E.度他雄胺 12.抑制Na+-K+-2Cl-同向转运的药物是() A.乙酰唑胺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氨苯蝶啶 E.呋塞米 13.可拮抗醛固酮作用的药物是() A.甘露醇 B.呋塞米 C.乙酰唑胺 D.氢氯噻嗪 E.螺内酯 15.呋塞米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低钾血症 B.高尿酸血症 C.高镁血症 D.低氯性碱血症 E.耳毒性 16.伴有痛风的水肿病人,不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 A.氢氯噻嗪 B.甘露醇 C.秋水仙碱D乙酰唑胺 E.别嘌醇 17.下述利尿药中,可增加卡那素耳毒性() A.氢氯噻嗪 B.氨苯蝶啶 C.螺内酯D呋塞米 E.布美他尼 18.氨苯蝶啶的作用部位在() A.髓袢升支粗段 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C.近曲小管 D.髓祥升支粗段皮质部 E.髓祥升支粗段髓质部 19.长期应用高剂量雄激素需监测() A.血压 B.血糖 C.肾功能 D.血钙 E.血钠 20.下述利尿药中,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的是() A.味塞米 B.氨苯蝶啶 C.螺内酯 D.氢氯噻嗪 E.乙酰唑胺 21.下列不属于中效利尿药的是()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泛指一类通过增加尿液溶质及水分排出而减少细胞外液的药物,通过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实现其利尿作用。 利尿药的分类可分为三类 1、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随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 等。高效利尿药是K+的排泄增加,Cl-的排出量超过Na+。主要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随尿以原形排出。呋塞米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还可降低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其不良反应有:①代谢性碱中毒; ②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和低氯碱血症等。③其他潜在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尤其猫用高剂量注射)、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扰乱和血液学扰乱。 2、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氯肽酮等。噻嗪类是广泛应用的一 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药理作用为:①利尿作用。抑制远曲小管近端K+ -Na+-Cl-共同转运载体。②抗尿崩症作用。主要与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还因增加NaCl的排出,造成负盐平衡,导致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减轻口渴感和减少饮水量。③降压作用。其不良反应表现为:①电解质紊乱。②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③代谢变化与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肝脏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如高血糖、高脂血症。④其他,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胰腺炎等。 3、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等,以及 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 4、利尿剂的临床应用:①消除水肿: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急性肺水肿及脑水 肿。②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③高血压的治疗。④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⑤尿崩症。 ⑥特发性高尿钙血症和钙结石。⑦高钙血症。 二、脱水药 脱水药是指能消除组织水肿的药物,又称为渗透性利尿药。包括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甘露醇具有脱水作用和利尿作用,用于脑水肿、青光眼及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剂的使用方法 呋塞米利尿剂均应从静脉给药,不主张肌内注射。常规剂量静脉注射时间应超过1~2分钟,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每分钟不超过4mg。少尿或无尿患者应用最大剂量后24小时仍无效时应停药 氢氯噻嗪、螺内酯口服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利尿药是通过促进体内的电解质和水分的排出,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如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等疾病,其中口服较常用的有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喋啶、吲达帕胺(寿比山)等。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效能强弱各不相同,合理使用需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给药。 小剂量开始服用: 除治疗急症外,多数利尿药首次服用通常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逐步加至治疗量,以减少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在每天早晨口服: 大多数利尿药为每天口服一次,应当安排在早晨口服。一方面由于药物口服后1-2小时发挥疗效,6-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约16-18小时。患者早晨服药后白天尿量增加方便排泄,夜间药效消失利于睡眠。另一方面与服用每日一次的降压药相同,因人体血压每天

利尿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利尿剂的注意事项(适应症&禁忌症) ——1430506060 魏本凯 1.内容[1] 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增加Na+,Cl- 等离子及水分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临床应用利尿药主要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也用于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1.1 袢利尿药 袢利尿药,又称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通过袢利尿药抑制Na+-K+-2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和浓缩过程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 经典的袢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属于高效利尿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肺水肿、脑水肿、严重水肿、高钙血症和心衰患者的治疗,及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 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形式使得呋塞米到达肾脏近端小管并分泌到管腔内,才能到达它的作用靶点。 临床应用特点 呋塞米利尿作用强大、迅速,存在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而且在增加肾小管液流量的同时并不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静脉注射后2~5 分钟尿量开始增多,0.5~1.5 小时后尿量达到高峰,药效可持续4~6 小时。 由于不明显增加心脏负荷,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因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过度利尿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1.2 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又称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通过抑制Na+-Cl- 同

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过程而发挥中等的利尿作用。氢氯噻嗪是噻嗪型利尿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在肾小管减少尿液中钠重吸收,这样使得尿中的渗透压高,排出体外,利尿作用中等。 临床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尿崩症。 临床应用特点 氢氯噻嗪利尿作用和降压作用温和、持久,属于基础降压药,降压过程平稳,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作用。多制成复方降压药物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等复方降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但需要注意长期大量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障碍等。 1.3 保钾利尿药 保钾利尿药,又称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集合管和末段远曲小管,利尿作用弱。主要代表药为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保钾利尿药有两种作用机制,螺内酯拮抗醛固酮的作用,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抑制上皮细胞Na+ 通道。 螺内酯是人工合成的醛固酮拮抗剂,又称安体舒通,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属排钠保钾利尿剂,具有利尿、降压作用。常用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能够辅助治疗高血压、诊断和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预防低钾血症等。 临床应用特点 螺内酯为低效利尿药,起效慢、作用久。利尿作用依赖于体内醛固酮水平。适合伴有醛固酮增多的顽固性水肿。与噻嗪类、袢利尿剂合用减少K+ 排泄,增强利尿效果。久用可引起高血钾,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和性功能障碍,妇女月经不调和多毛症等。 1.4 渗透性利尿药

常见五种利尿剂之临床妙用

常见五种利尿剂之临床妙用 2015-12-28流水临床用药 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增加Na+,Cl- 等离子及水分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 临床应用利尿药主要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也用于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袢利尿药 袢利尿药,又称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通过袢利尿药抑制Na+-K+-2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和浓缩过程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 经典的袢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属于高效利尿药。 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肺水肿、脑水肿、严重水肿、高钙血症和心衰患者的治疗,及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 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这种结合形式使得呋塞米到达肾脏近端小管并分泌到管腔内,才能到达它的作用靶点。 临床应用特点 呋塞米利尿作用强大、迅速,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 而且在增加肾小管液流量的同时并不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静脉注射后2~5 分钟尿量开始增多,0.5~1.5 小时后尿量达到高峰,药效可持续4~6 小时。

静脉使用 1 天的用量最高可达120 mg,一般多与甘露醇合用,可增强相互间的降颅压作用。 由于不明显增加心脏负荷,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酌情使用。 因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过度利尿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噻嗪类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又称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通过抑制Na+-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过程而发挥中等的利尿作用。 氢氯噻嗪是噻嗪型利尿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在肾小管减少尿液中钠重吸收,这样使得尿中的渗透压高,排出体外,利尿作用中等。 临床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尿崩症。 临床应用特点 氢氯噻嗪利尿作用和降压作用温和、持久,属于基础降压药,降压过程平稳,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作用。 多制成复方降压药物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等复方降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 但需要注意长期大量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障碍等。 保钾利尿药 保钾利尿药,又称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集合管和末段远曲小管,利尿作用弱。 主要代表药为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利尿剂的分类及用法

利尿剂的分类及用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利尿剂分类及应用 注意事项: ?不同的利尿剂利尿的原理或者作用的部位不一样,副作用大同小异。 ?利尿剂都可以导致血压下降,脱水,大部分的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除了保钾利尿剂。 ?低钾血症时鼓励病人吃富含钾的食物。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血钾的情况,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 ?利尿剂一般建议上午服用,不要在晚上睡觉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 ?使用利尿剂后要注意观察尿量。

甘露醇 1、高效利尿药: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机制:原尿中35%的Na+在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被重吸收,其重吸收主要依赖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高效能利尿药能选择性阻断该转运子,因此也称为袢利尿剂。 2、中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机制:滤液中10%的NaCl在远曲小管被重吸收,此类利尿药通过阻断Na+-Cl-共同转运子起作用。 3、低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及近曲小管。 机制:竞争性醛固酮拮抗剂,竞争醛固酮受体,抑制Na+-K+交换,保K+ 排Na+利尿。 现有药品: 1、呋塞米(襻利尿剂) ?降低肾浓缩、稀释功能;

?利尿作用强大、迅速、短暂,同等排钠量,其水分清除较大,适用于中重度心衰(HF)。可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减少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肺充血和降低左心室(LV)充盈压,这一作用常出现在利尿作用之前,速尿可促进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E(PGE)释放,属“高限”利尿药,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利尿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肾功不全时首选。除非肾功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Ccr <5ml/min)一般均能保持其利尿效果,在肾病综合征(NS)或肾功能衰竭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 ?襻利尿剂所有快速血流动力学作用在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减弱。襻利尿剂必须经近曲小管分泌到管腔内后才能在亨利氏环发挥利尿作用。几乎所有心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受损,肾血流减少,近曲小管离子转运功能下降,肾小管排泌利剂量的功能下降,在心衰患者中利尿剂峰浓度降低,到达峰浓度的时间延长,因此必须提高襻利尿剂的剂量 2、托拉塞米 ?高效,利尿效果是呋塞米的2-4倍 ?长效,半衰期比呋塞米长,既具有噻嗪类利尿剂作用时问长的特点,又具有高效利尿作用,既可用于治疗严重水肿类病症,又适合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 ?口服生物利用度(80-90%)高于呋塞米(40-50%)。口服和非肠道给药疗效几乎相同 ?对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无抑制作用,排出碱性尿。 ?极少出现“利尿抵抗”现象

利尿剂的分类及用法

利尿剂分类及应用 不同的利尿剂利尿的原理或者作用的部位不一样,副作用大同小异。 利尿剂都可以导致血压下降,脱水,大部分的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除了保钾利尿剂。 低钾血症时鼓励病人吃富含钾的食物。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血钾的情况,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 利尿剂一般建议上午服用,不要在晚上睡觉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 使用利尿剂后要注意观察尿量。 甘露醇 1、高效利尿药: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机制:原尿中35%的Na+在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被重吸收,其重吸收主要依赖管腔膜上的Na+-K+-2Cl-共转运子,高效能利尿药能选择性阻断该转运子,因此也称为袢利尿剂。 2、中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

机制:滤液中10%的NaCl在远曲小管被重吸收,此类利尿药通过阻断Na+-Cl-共同转运子起作用。 3、低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及近曲小管。 机制:竞争性醛固酮拮抗剂,竞争醛固酮受体,抑制Na+-K+交换,保K+ 排Na+利尿。 现有药品: 1、呋塞米(襻利尿剂) 降低肾浓缩、稀释功能; 利尿作用强大、迅速、短暂,同等排钠量,其水分清除较大,适用于中重度心衰(HF)。可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可减少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肺充血和降低左心室(LV)充盈压,这一作用常出现在利尿作用之前,速尿可促进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E(PGE)释放,属“高限”利尿药,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利尿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 肾功不全时首选。除非肾功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Ccr <5ml/min)一般均能保持其利尿效果,在肾病综合征(NS)或肾功能衰竭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 襻利尿剂所有快速血流动力学作用在慢性心衰(CHF)患者中减弱。襻利尿剂必须经近曲小管分泌到管腔内后才能在亨利氏环发挥利尿作用。几乎所有心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受损,肾血流减少,近曲小管离子转运功能下降,肾小管排泌利剂量的功能下降,在心衰患者中利尿剂峰浓度降低,到达峰浓度的时间延长,因此必须提高襻利尿剂的剂量 2、托拉塞米 高效,利尿效果是呋塞米的2-4倍 长效,半衰期比呋塞米长,既具有噻嗪类利尿剂作用时问长的特点,又具有高效利尿作用,既可用于治疗严重水肿类病症,又适合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治疗 口服生物利用度(80-90%)高于呋塞米(40-50%)。口服和非肠道给药疗效几乎相同 对近曲小管的碳酸酐酶无抑制作用,排出碱性尿。 极少出现“利尿抵抗”现象 3、布美他尼 具有高效、速效、短效和低毒的特点,利尿作用为呋塞米20~40倍 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基本同呋塞米,排钾作用小于呋塞米 肾功能衰竭时,本品的利尿作用的减弱程度远低于呋塞米 4、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 只影响肾脏稀释功能,不影响浓缩功能 利尿强度中等、持久,适用于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性高血压(主张小剂量应用) 属“低限”利尿药,超过通常剂量范围,并不增加利尿效果。如氢氯噻嗪l00mg/d已达最大效应,剂量一效应曲线已达平台期,再增量无效应增加 在肾功不全肌酐Scr>180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Ccr (GFR) <30 ml/min时利尿效差。严重肾脏不全时禁用 对尿酸排泄具有双向性

药理学习题十四( 利尿药 )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二十四章利尿药章节练习题库 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常用的脱水药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 2.利尿药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类,其代表性药物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弱效中效强效安体舒通(或氨苯蝶啶)氢氯噻嗪速尿 3.可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治疗急性肺水肿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治疗心性水肿的首选药物为__________。 速尿甘露醇速尿丁尿酸氢氯噻嗪 4.常用的高效利尿药是__________,其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速尿严重水肿防治急性肾衰加速毒物排出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5.甘露醇的药理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禁用于______________。 脱水渗透性利尿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6.螺内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高血钾 7.治疗心性水肿首选的利尿药为__________,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物为_________。 氢氯噻嗪甘露醇 8.肝硬化病人长期应用排钾利尿药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诱发________________。 补钾肝昏迷 9.高效利尿药的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_,中效利尿药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低效利尿药的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_。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Na+- K+-2 Cl-同向转运载体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始段Na+- K+-2 Cl-同向转运载体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 K+交换

利尿药分类

利尿药分类

————————————————————————————————作者:————————————————————————————————日期:

?利尿药分类 常用的利尿药根据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4类: 1、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噻嗪类如双氢克尿塞、环戊 氯噻嗪、苄氟氯噻嗪等;氯噻酮。 2、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胺、汞 撤利。 3、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咪。 4、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醋氮酰胺、甲醋唑胺、二氯磺胺。 此外,有些中草药亦具利尿作用,如车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都是干扰或参与机体内在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结果。因此药物作用过程常是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链锁反应,下述几种作用机制也不是绝对区分,互不相关的,许多药物先与受体结合,改变酶的活性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或抑制细胞的代谢,最后通过能量的偶联表现为器官功能的兴奋或抑制。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已从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因此不应将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学说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完美的,而应视为发展的、逐渐趋向完善的理论。 1.理化反应:主要改变细胞周围的环境的理化性质。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甘露醇在肾小管内提升渗透压而利尿。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生命代谢物质以治疗相应缺乏症。 如:铁盐补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等。 某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可以参与代谢过程,但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以假乱真,实际上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这些称为伪品掺入,也称为抗代谢药。 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参与叶酸代谢以致敏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利尿剂在肾病综合征中的运用

利尿剂在肾病综合征中的运用 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系由多种病因、不同发病机制致多种不同病理內型的肾小球病变引起的。 诊断标准:(1)尿蛋白定量超过3.5g/d. (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3)水肿。 (4)高脂血症。 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须。 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要点不同年龄发生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不完全相同。 (1)青少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及特点 1、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黑便(消化道出血)。多于上述症状出现后四周内发现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可以是持续性或为一过性,伴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甚至为肾病综合征。 2、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好发于青壮年女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常表现为发热,皮肤损害,关节痛,心血管、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及肾脏等异常。亦有以肾脏受累为首发或突

出表现者。肾脏受累病理变化可亲可重,故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只表现为蛋白尿,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严重者可有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表现及急进性肾炎。 3、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在年轻人中多见。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有肾炎表现,肾活检有乙肝病毒抗原沉积者可确诊。 (2)中、老年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及特点 1、糖尿病肾病: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故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最早临床表现是水肿和蛋白尿。从微量的白蛋白尿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可助诊断。 2、肾淀粉样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肾脏受累进展多缓慢,肾活检有肾内淀粉样物质沉积。 3、骨髓瘤样肾病:系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合成异常的单株细胞免疫球蛋白的恶性疾病。 利尿剂功效:根据国际上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证明利尿剂降压效果是肯定的。在联合用药中,对有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加用利尿剂,疗效显著。利尿剂对有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尤其是肾病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