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酞菁的生产工艺设计

铜酞菁的生产工艺设计

铜酞菁的生产工艺设计
铜酞菁的生产工艺设计

一目标化合物的概述

1. 产品名称、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铜酞菁的分子式为C32H16CuN8,相对分子质量为574。铜酞菁的热稳定性

分解温度高达400℃[3],其化学结构:

铜酞菁又名粗酞菁蓝,是生产酞菁蓝B、酞菁蓝BGs、酞菁绿、直接耐晒翠蓝等多种颜料、染料产品的基本原料,是重要的有机颜料中间体.酞菁蓝具有鲜艳的蓝色,高度的着色力和优良的牢度,耐光、耐热、耐酸碱、耐有机溶剂等稳定性极好的特点,广泛用于涂料、油墨、油漆、橡胶、塑料等方面,此外,在半导体、原子能、激光等工业中也有特殊的用途[1]。

二、目标化合物已有合成线路简介

目前生产铜酞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邻苯二腈法[6]和苯酐尿素法.前者是用邻苯二腈和铜盐,在触媒作用与饱和氨气的环境中加热得到;后者是以苯酐、尿素、氯化亚铜、钼酸铵等为原料加热制得,苯酐尿素法又有固相法[1]和液相法[7、9].液相法是将原料溶解在三氯化苯等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固相法是将原料加热至140℃熔化后再装入金属盘内在240~260℃下反应4-5h制得。

现在在原有的方法上通过改进有几个不同的方法。料浆法即采用加入少量溶剂和固体垫底物生产铜酞菁的生产工艺,结合了固相法和溶剂法的优点[6]。溶剂油法是以溶剂油和煤油代替溶剂法中三氯苯[8]。其中,溶剂油无毒、无异味,化学性质稳定,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大气、地表不会造成污染,极微量的残留物质中不存在致癌物质,而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因此溶剂油完全可以代替现在生产所用的三氯苯或硝基苯,它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好溶剂。干法合成铜酞菁工艺是继烘焙法、固相法、溶剂法之后的又一合成铜酞菁的新型生产方法[17]。通过选用快速紊流混合及素流反应等专用设备和装置,提高传热传质效率,增加反应质点接触和碰撞机率,达到提高反应效率和铜酞菁合成品纯度之效果。

一.邻苯二腈法

铜酞菁的制备:称量计算量的邻苯二腈、氢氧化铜和酞菁在一定量的乙二醇中混和,先在100。C反应2 h,然后在160℃反应5 h。得到的固体产物与溶剂分离后,再在稀盐酸中于90℃处理l h,过滤,水洗涤后干燥得铜酞菁。

二.苯酐尿素法-固相法

称取一定量的尿素于不锈钢反应罐(自制)中,置于油浴中加热熔解后,加入计算量的苯酐、钼酸铵和铜盐,在搅拌下维持140℃左右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添加剂NS,再反应一定时间后升温至240℃反应4 h左右,冷却后研磨成粉末,用70~80℃热水洗涤3次,热抽滤,沉淀干燥后得CuPc称量。

三.苯酐尿素法-溶剂法

在反应器中加入苯酐,尿素,氯化亚铜,钼酸铵及溶剂160S,搅拌,加热升温至170±2℃或195±3。C,保温反应15小时。向反应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w(NaOH)10%水溶液,进行水蒸汽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冷却抽滤,水洗滤饼,将滤饼放人一定量的w(HCI)5%一7%的稀盐酸中,加热煮沸24小时,再过滤、水洗至中性,烘干

四.料浆法

将A溶剂和CuPc按一定比例加入带有气体捕集器的三口瓶内,气体捕集器是由串联的气体吸收瓶组成,第一级用水吸收,第二级用稀硫酸吸收。加热三口瓶至一定温度后投人苯酐,尿素和少量催化剂、添加剂。在达到一定温度后加入氯化亚铜,然后升温到反应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反应生成粗CuPc。

三、目标化合物已有合成线路优劣分析

1.邻苯二腈法

邻苯二腈法以其铜酞菁合成品的纯度高,可生产系列产品的操作方法简便而著称于世。但是,由于原料邻苯二腈不易得到,且价格很高,导致铜酞菁合成品成本很高。

2.苯酐尿素法-固相法

优点:生产工艺简单,无溶剂回收和有机溶剂污染问题,周期短,设备投资低,所得产品无须进行处理,可直接研磨制得B一型CuPc。用该法生产铜酞菁,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操作条件有较大改善,铜酞菁合成品晶粒聚集体细小是它的优点。而固相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浓度高,反应速度快,在反应时为减少物料

聚乙烯生产工艺讲课讲稿

聚乙烯生产工艺

聚乙烯结构: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乙烯是结构简单的高分子,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它是由重复的?CH2?单元连接而成的。聚乙烯是通过乙烯(CH2=CH2)的加成聚合而成的。 聚乙烯(PE)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等,并可作为电视、雷达等的高频绝缘材料。也适用于各种浆点、粉点、撒粉、涂布机及喷胶机产品;广泛用于服装、服装面料复合、制鞋、包装、书籍、无线装订、儿童玩具、家电等行业。合剂的首选材料。 聚合实施方法:淤浆法、溶液法、气相法 产品密度大小: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线性低密度 产品分子量:低分子量、普通分子量、超高分子量 生产方法:高压法、低压法、中压法 高压法用来生产低密度聚乙烯,这种方法开发得早,用此法生产的聚乙烯至今约占聚乙烯总产量的2/3,但随着生产技术和催化剂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已大大落后于低压法。低压法就其实施方法来说,有淤浆法、溶液法和气相法。 淤浆法主要用于生产高密度聚乙烯,而溶液法和气相法不仅可以生产高密度聚乙烯,还可通过加共聚单体,生产中、低密度聚乙烯,也称为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近年来,各种低压法工艺发展很快。本设计中采用高压淤浆法合成低密度聚乙烯。

聚乙烯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各种化学物质,硝酸和硫酸对聚乙烯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聚乙烯容易光氧化、热氧化、臭氧分解,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发生降解,碳黑对聚乙烯有优异的光屏蔽作用。受辐射后可发生交联、断链、形成不饱和基团等反映。 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1主要原料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常压下是略带芳香气味的无色可燃性气体。 乙烯几乎不溶于水,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混合能产生爆炸性混合物。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 乙烯来源于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轻柴油、重油或原油等经裂解产生的裂解气中分出;也可由焦炉煤气分出;还可由乙醇脱水制得。 2高压聚合生产工艺 乙烯高压聚合是以微量氧或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将乙烯压缩至 147.1~245.2MPa高压下,在150~290℃的条件下,乙烯经自由基聚合反应转变成为聚乙烯的聚合方法。也是工业上采用自由基型气相本体聚合的最典型方法,海事工业上生产聚乙烯的第一种方法,至今仍然是生产低密度聚乙烯的主要生产方法 3聚合原理 乙烯在高压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进行聚合。由于反应温度高,容易发生向大分子链转移反应,产物为带有较多长支链和短支链的线型大分子。经测试,大分子链中平均1000个碳原子的支链上带有20~30个支里链。同时由于支

氯甲烷的生产

一、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 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 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 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 氟里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二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甲醇氢氯化制甲烷流程如图10-5所示。

化工公司制剂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化工公司制剂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1.4.1 事故特征 制剂车间生产农药制剂品种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剂、水乳剂、乳油、可溶粉剂产品、微乳剂、可溶粒剂等八大类。生产中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有:麦草畏、甲醇、环己酮、氨水、二甲胺溶液、三环唑、氢氧化钠溶液、二甲苯、2甲4氯、溶剂油等共10种。生产过程中事故特征如下: 1、农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1)悬浮剂(SC)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当向配制罐中投料的过程中,投料操作不当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高温设备如外保温材料损害,人员触及有发生灼烫的危害。 (2)水分散粒剂(WDG)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该工艺过程中三环唑等可燃,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其本身为毒害品,可经吸入食入经皮被人员吸收。

对三环唑等可燃固体粉碎的过程中易产生粉尘,若粉尘泄露到空气中遇明火有爆燃的危险,人员长期接触有发生中毒的危险。 粉碎过程中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3)水剂(AS)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事故特征 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原药2甲4氯遇明火高温可燃,可经吸入、食入、经皮被人吸收,能够使人中毒。 氢氧化钠溶液为强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其储存的容器高位槽出现泄露时,物质与人体接触,有严重的化学灼伤危害。 该生产项目的釜体在冬季生产过程中使用蒸汽加热,该生产工艺过程中大量使用蒸汽,存在高温烫伤的危害。 向反应釜中投料操作不当易引的粉尘飞扬,如果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二甲胺溶液易燃、受热极易气化,同时与空气混合至一定比例时,成为爆炸性气体,遇火种易爆炸,蒸汽有毒,水溶液呈碱性,有腐蚀性。其储存的容器高位槽出现泄露时,物质与人体接触,有化学灼伤危害。

苯酚催化氧化制对苯二酚的两步法工艺

第22卷第6期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Vol22,No6 2006年12月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Dec.2006 文章编号:1001-7631(2006)06-0544-05 苯酚催化氧化制对苯二酚的两步法工艺 胡玉才1 韩德红2 齐曾红1 殷 平1 梁 涛1 (1.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 2.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化工系,山东潍坊 261031) 摘要:以苯酚为原料,复合金属离子为催化剂,研究用气相氧化合成苯醌,用铁粉还原苯醌制对苯二酚 的两步法工艺,考察了氧化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催化氧化制苯醌适宜的 工艺条件是以甲醇为溶剂、摩尔比为1∶3的Cu(NO3)2和NaNO3为催化剂、催化剂加入量为苯酚质量的 1/2、70℃、2.7MPa、反应2.5h。在此反应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可达90%,苯醌选择性达88%。以铁 粉作还原剂,将苯醌还原为对苯二酚,苯醌可完全转化,对苯二酚的选择性可达99.5%。 关键词:苯酚;催化氧化;苯醌;对苯二酚 中图分类号:O625.31+2 O642.32 文献标识码:A 对苯二酚(HQ)是一种附加值高、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照像显影剂、自动氧化抑制剂、单体阻聚剂、橡胶防老化剂及合成染料等。HQ生产工艺有苯胺氧化法、对2二异丙苯过氧化法和苯酚直接氧化法。合成HQ的氧化剂有过氧羧酸、过氧酮和过氧化氢等,所用的催化剂有无机酸、有机酸、有机金属络合物和分子筛。前两种生产工艺复杂、三废处理困难、生产成本高。苯酚直接氧化法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H2O2为氧化剂,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其中,法国Rhone2Poulenc 公司以H3PO4/HClO4为催化剂,日本Ube公司以硫酸盐为催化剂,意大利Enichem公司以钛硅分子筛(TS21)为催化剂。Enichem公司建设的104t/a苯二酚生产装置于1996年试运行[1],该法无环境污染,选择性高,是目前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但由于苯二酚比苯酚更易于氧化,生产过程中苯酚大大过量,导致苯酚转化率不超过25%,大量未反应的苯酚需与产物分离并循环使用。此外,联产邻苯二酚(C T),CT与HQ产量之比约为1∶1,而HQ的市场需求量是CT的8倍,因而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生产HQ的厂家比较多,总生产能力约为4000t/a,都采用经典的苯胺法,产量小,污染严重,难以大规模生产,属于技术落后、关停并转之列。出于环保和经济方面的需要,国内学者对苯酚直接氧化制HQ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8],同样存在着联产C T的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工作以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Cu2+/Na+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研究苯酚催化氧化合成对苯二酚的两步法工艺,为HQ开辟新的生产途径。 1 技术路线及反应机理 苯酚催化氧化制HQ采取两步法工艺,第一步氧化反应,第二步还原反应。苯酚在溶剂中的催化氧化反应可能属于自由基反应。复合型催化剂Cu2+/Na+的一个不成对电子离域在氧分子上,在强极性溶剂存在下进行络合而成为良好的携氧活性体,此活性体可能与苯酚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形成苯氧自由基,带氢的活性体再与苯氧自由基作用,生成苯醌(BQ)和水,活性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收稿日期:2006202227;修订日期:2006208211 作者简介:胡玉才(1970-),男,副教授。E2mail:huyucai88@https://www.doczj.com/doc/af2975765.html, 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4BS08001);鲁东大学自然科学基金(032913,042901)

聚乙烯塑料生产工艺

前言 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的工业。从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以樟脑和硝酸纤维素混合制得的可塑性物质为塑料工业的诞生开辟了道路。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了一系列具有天然树脂性能的合成树脂。从此,塑料工业便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塑料成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当前,塑料工业已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领域之一。1950 年全世界塑料产量为150万吨,1960年发展到690万吨,1970年达到3000万吨,1979年达到6344万吨。据国外预测,到1985年,全世界塑料的总产量可达1亿吨,到2000年世界塑料产量将超过3.5亿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世界可生产的塑料不仅在体积上将超过钢铁,而且在重量上也将于钢铁相当。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塑料的世界”。聚乙烯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的侵蚀性,突出的电源绝缘性,同时并能耐高压、耐辐射性。由于聚乙烯仅由碳、氢二种元素所组成,没有极性元素的存在,所以它还有着良好的抗水性。聚乙烯按其生产方法的不同,有高压法聚乙烯、中压法聚乙烯和低压法聚乙烯三种之分。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工业上是并存的。聚乙烯的性能随制造方法的不同,于分子结构有关;可分为低密度与高密度。通常,由高压法制得的聚乙烯叫做“低密度密度”,而由中压法或低压法制得的聚乙烯叫做“高密度聚乙烯”。除此之外,还有低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氯化聚乙烯,氯磺化聚乙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多种聚乙烯及其共聚物。随着各种改性技术和复合技术的发展,聚乙烯正在向一些新的应用领域渗透。 第一章 聚乙烯性能 1.1聚乙烯物理性质 聚乙烯在薄膜状态下可以被认为是透明的,但是在块状存在的时候由于其内部存在大量的晶体,会发生强烈的光散射而不透明。聚乙烯结晶的程度受到其枝链的个数 的影响,枝链越多,越难以结晶。聚乙烯的晶体融化温度也受到枝链个数的影响,分布于从90摄氏度到130摄氏度的范围,枝链越多融化温度越低。聚乙烯单晶通常可以通过把高密度聚乙烯在13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溶于二甲苯中制备。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比水轻,无毒,具有优越的介电性能。易燃烧且离火后继续燃烧。透水率低,对有机蒸汽透过率则较大。聚乙烯的透明度随结晶度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结晶度下,透明度随分子量增大而提高。高密度聚乙烯熔点范围为132-135oC,低密度聚乙烯熔点较低(112oC)且范围宽。常温下不溶于任何已知溶剂中,70oC以上可少量溶解于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等溶剂中。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且不发生溶胀,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1.2聚乙烯化学性质聚乙烯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各种化学物质,硝酸和硫酸对聚乙烯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聚乙烯容易光氧化、热氧化、臭氧分解,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发生降解,碳黑对聚乙烯有优异的 7 第三章 聚乙烯加工与应用 3.1加工与应用 可用吹塑、挤出、注射成型等方法加工,广泛应用于制造薄膜、中空制品、纤维和日用 杂品等。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聚乙烯对紫外线和氧化作用的稳定性,改善加工及使用性

氯甲烷的合成

编号:No.40 课题: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授课内容: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氯甲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 ●了解甲醇为原料生产产品新技术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对比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特点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影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主要因素有哪些? ●绘出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氯甲烷的生产 一、概述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 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

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贲亭酸甲酯、联苯菊酯、麦草畏、氟啶胺、抗倒酯及 副产品生产项目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1902号 江苏优嘉化学有限公司 5000吨/年贲亭酸甲酯、800吨/年联苯菊酯、5000吨/年麦草畏、600吨/年氟啶胺、300吨/年抗倒酯及 29050吨/年(总量)11个副产品生产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江苏优嘉化学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3年12月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 1.1项目建设背景 (1) 1.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1.3项目建设与规划相符合性分析 (2)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0) 2.1环境空气现状 (10) 2.2地表水环境现状 (10) 2.3声环境现状 (10) 2.4地下水环境现状 (11) 2.5土壤环境现状 (11)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措施与效果 (12) 3.1污染物源强 (12) 3.2环境保护目标 (28) 3.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28) 3.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2) 3.5环境风险评价与应急预案 (44) 3.6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63) 3.7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64) 4公众参与 (70) 4.1调查目的 (70) 4.2调查方法和原则 (70) 4.3调查统计结果 (74) 4.4公众意见分析 (74) 4.5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 (76) 4.6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76)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82) 6.联系方式 (87)

1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背景 江苏优嘉化学有限公司为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农股份公司”)在江苏省如东县沿海经济开发区投资设立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主要进行农药及中间体、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扬农股份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是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于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486,公司注册资本17216.6万元。扬农股份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起人单位,我国首批获得“中国名牌”的农药企业,江苏省创新型企业。 扬农股份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生产基地,具有生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30多年历史。经过多年的科技创新开发,公司产品现已涵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在全国纯农药行业销售收入排名第二。公司的核心产品是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均位列全国同行第一位,产品品种数量居全球第一位,销售额位居全球第二位,现已成为菊酯行业的领跑者、农药行业的知名者和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不可或缺者。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扬州市区生产装置已经处于居民区和城市发展景观带之中,而子公司仪征市区生产厂址受发展区域限制,发展空间受阻,也需要另寻发展空间。经过多方考察与周密研究,扬农股份公司决定在江苏省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新建生产基地(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1.1-1)。根据市场需求,公司从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中分别优选出以下产品,产能急需扩建,具体吨位为:杀虫剂-800t/a联苯菊酯、除草剂-5000t/a麦草畏、杀菌剂-600t/a 氟啶胺、植物生长调节剂-300t/a抗倒酯、专用中间体-5000t/a贲亭酸甲酯。 1.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江苏优嘉化学有限公司5000吨/年贲亭酸甲酯、800吨/年联苯菊酯、5000吨/年麦草畏、600吨/年氟啶胺、300吨/年抗倒酯及29050吨/年(总量)11个副产品生产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江苏省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

产 吨 间 苯 二 酚 项 目

焦作市慧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00 吨间苯二酚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化版) 焦作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OO六年六月 焦作市慧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00 吨间苯二酚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化版) 编制单位:焦作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评价证书:国环评乙字第2517号 所长:郭慧霞 主管所长:裴永顺 项目负责人:孟文杰 编写人员:孟文杰 B25170002 李小超 B25170019 审核:裴永顺 B25170014

审定:郭慧霞 B25170001 1、项目概况 1.1 项目由来 焦作市慧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个人出资组建,专业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私有企业。公司拟自筹资金6288万元,建设一套年产2000吨间苯二酚生产装置。项目拟建厂址位于焦作市中站区西北部,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公司南侧370米,东距焦作市中心城区约8公里,距王封乡政府2公里。厂址位于焦作市规划中的工业集聚区内,周围近距离的环境敏感点有东冯封村、西冯封村和佰利联公司职工家属区等。厂址地理位置见附图1,周围环境情况见图1-1。 间苯二酚俗称雷锁辛,化学名称1.3-苯二酚,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染料、涂料、医药、橡胶、电子化学品等领域。我国间苯二酚主要用于轮胎帘子布的浸渍和间苯二酚—甲醛—胶乳粘合剂及间苯二酚—甲醛粘合剂的合成。另外,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预计2005年将消耗间苯二酚近900吨。国内间苯二酚还有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那就是间氨基酚的生产,间氨基酚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尤其作为功能性染料的原料,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间苯二酚年产量约3000-3500吨,产不足需,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间苯二酚以满足国内需求。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间苯二酚需求量超过8000吨,国内间苯二酚产能存在较大缺口,严重影响了其下游产品的生产与开发。

对苯二酚合成工艺的评述3

毕业设计(论文) 类型:毕业论文(这排改成封面格式要求的样子)题目:对苯二酚合成工艺研究 学生姓名:费金鑫 指导教师:陈玲霞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时间:2016年4月

摘要 对苯二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本文分别介绍了对苯二酚的基 本信息、理化性质及其在工业方面的应用。目前对苯二酚有以下几种合成方法: 苯胺氧化法、双酚A法、电化学法和苯酚过氧化氢羟基化法等,此外,本文还 对对苯二酚合成工艺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对苯二酚,合成,工艺 论文的正文只有7页,太少了,至少要13~18页。论文里有些地方我直接修改了,你还需要修改的地方我在文中标出来了,就在这个文档里修改。

Abstract Hydroquinone is an important chemical raw materials and intermediat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hydroquino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The synthetic method of hydroquinone roughly the following: aniline oxidation method, bisphenol A (BPA), a metho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and phenol hydroxyl hydrogen peroxide method, also on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hydroquinone were simple comment. Key word: hydroquinone, synthesis, process

高密度聚乙烯生产工艺开发进展

高密度聚乙烯生产工艺开发进展 概述世界聚乙烯工业生产和消费现状,了解高密度聚乙烯(HDPE)生产工艺的最新进展,提出本地该行业发展建议。 标签:聚乙烯;生产工艺;现状 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一种不透明白色腊状材料,密度比水小,柔软而且有韧性,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诸如片材挤塑、薄膜挤出、管材或型材挤塑,吹塑、注塑和滚塑等。 在聚乙烯生产工艺技术领域,一直是多种工艺并存,各展其长。目前并存的液相法工艺有Nova公司的中压法工艺、Dow化学公司的低压冷却法工艺和DSM 公司的低压绝热工艺。应用最为广泛的浆液法工艺是科诺科菲利浦斯、索尔维公司的环管工艺和赫斯特、日产化学、三井化学的搅拌釜工艺。气相法工艺主要有Univation公司的Unipol工艺、BP公司的Innovene工艺和Basell公司的Spherilene 工艺。近年来,气相法由于流程较短、投资较低等特点发展较快,目前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聚乙烯总生产能力的34%,新建的LLDPE装置近70%采用气相法技术。近年来,在各工艺技术并存的同时,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冷凝及超冷凝技术、不造粒技术、共聚技术、双峰技术、超临界烯烃聚合技术以及反应器新配置等新技术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 1 冷凝及超冷凝技术 冷凝及超冷凝技术是UCC、Exxon化学和BP公司开发的,是指在一般的气相法PE流化床反应器工艺的基础上,使反应的聚合热由循环气体的温升和冷凝液体的蒸发潜热共同带出反应器,从而提高反应器的时空产率和循环气撤热的一种技术。冷凝操作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在线进行切换,使装置可以在投资不需要增加太大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装置的生产能力,装置操作的弹性大,使得该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采用该技术不仅将单线最大生产能力从22.5wt/y 提高到45wt/y年以上,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投资和操作费用,操作稳定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国外已有大量采用冷凝和超冷凝技术对气相法PE装置扩能的实绩,最高扩能达到原有能力的2.5倍以上。我国扬子石化公司、天津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以及吉林石化公司、中原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等的聚乙烯装置采用该技术也取得扩能成功。 2 不造粒技术 随着催化剂技术的进步,现在已出现了直接由聚合釜中制得无需进一步造粒的球形PE树脂的技术。直接生产不需造粒树脂,不但能省去大量耗能的挤出造粒等步骤,而且从反应器中得到的低结晶产品不发生形态变化,这样有利于缩短加工周期、节省加工能量。Montell公司的Spherilene工艺采用负载于MgCl2上的钛系催化剂,由反应器直接生产出密度为0.890-0.970g/cm3的PE球形颗粒,

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崔孝玲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原料:有机硅副产质量浓度为30%的盐酸甲醇液体,纯度99.9% 含小于0.5%(质量)水蒸汽。 2、重点设计: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和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3、生产时间:8000小时 4、设计基本数据 氯化氢提馏过程: (1)提馏塔操作压力0.16MPa(绝压,以下同); (2)原料酸常温进料,进料温度20'C; (3)原料酸质量浓度30%,稀盐酸产品质量浓度21%; (4)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 一氯甲烷合成系统给定的工艺数据为: (1)反应器温度1500C,压力0.14MPa(绝压,以下同); (2)一、二级冷凝器压力0.13MPa; (3)甲醇进料温度20℃,压力0.15MPa; (4)氯化氢进料温度20℃,压力。.15MPa; (5)甲醇汽体过热温度120 ℃,压力0.15MPa; (6)返回反应器的循环液压力0.15MPa; (7)离开二级冷凝器的气体温度40 ℃; (8)甲醇的总转化率90%(摩尔); (9)进料甲醇和氯化氢的摩尔比1;1.1; 5、建厂地点:兰州 二、设计工作内容(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文献概述 第三部分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1设计范围及技术方案的确定 3.2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3.2.1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系统 3.2.2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第四部分氯化氢提馏工艺设计计算 4.1提馏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4.1.1计算模型 4.1.2计算步骤

4.1.3计算结果 4.2提馏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4.2.1填料提馏塔 4.2.2一级冷凝器 4.2.3二级冷凝器 4.2.4塔底再沸器 4.2.5浓酸预热器 4.3提馏塔内件设计计算 4.3.1.进料液体分布器 第五部分氯甲烷合成系统设计计算 5.1合成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5.2合成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第六部分主要参考资料 第七部分外文文献翻译(2篇) 三、绘制设计图 1. 机绘带主要控制点的氯化氢提馏工艺流程图一张(A1); 2. 手绘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的物料平衡图一张(A2); 3. 机绘提馏塔的工艺尺寸图一张(A2)。 四、设计进程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汤月明.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简介.中国氯碱.2001 [2] 方源福.甲醇氢氯化技术.中国氯碱通讯1989 [3] 乐晓兵.Stauffer化学公司甲烷氯化物技术.中国氯碱.1996 [4]俞潭洋.甲醇液氯法联产氯代甲烷的工艺特点及其发展前景.上海化工.1998 [5] 艾米.日本有机硅工业发展动向.化工新型材料.1990 [6]黄立道.我国有机硅单体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中国化工信息.2000 [7] 郑建军.我国三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发展概述.化工新型材料.1999 [8] 幸松民.加速我国的有机硅单体工业.中国化工.1997 [9]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氯碱工业理化常数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 [10] Gustin J L. Safety of chlorine production and chlorination processes[J]. 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 2005, 12(1):5-16

麦草畏的生产工艺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 题 目 麦草畏的生产工艺设计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杨辉琼、阳海、刘华杰 2014 年 7 月 4 日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时间 2014年6月23日-2014年7月4日(第18和19周) 二、设计题目 麦草畏的生产工艺设计 三、设计的目标化合物 本次设计的目标化合物为麦草畏,其结构式如下: O OH Cl O Cl 四、设计任务 1、根据所给目标化合物设计一条合理的合成路线,并给出文献支持。 2、设计相应的工艺流程(要求有方框流程图),并对工艺流程操作进行简述。 五、设计要求 每个学生要全面认真地完成课程设计所规定的设计任务,查阅有关文献、设计规范、手册等资料,独立按时完成任务;要正确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来分析和解决课程设计中的问题;要正确掌握课程设计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设计方案要正确,步骤要清楚、简练;设计说明书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书写整洁,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六、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七、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设计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级记分制。 评分的主要依据为: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独立完成设计的工作能力。

目录 目录 (3) 1 目标化合物的概述 (1) 2 目标化合物已有合成线路简介 (3) 3 目标化合物已有合成线路优劣分析 (9) 4 目标化合物新合成线路设计 (10) 5 最优合成路线的工艺流程设计(方框流程图)及工艺流程操作简述 (12) 5.1 工艺流程设计 (12) 5.2 工艺流程操作简述 (13) 6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聚乙烯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教学教材

聚乙烯的特点及其生 产工艺

聚乙烯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2009-06-21 07:06:57) 标签:hdpe燕山石化公司线型聚乙烯分子量分布美国杂谈分类:塑料研究 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比重:0.94-0.96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5-3.6% 成型温度:140-220℃ 干燥条件: 物料性能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尤其高频绝缘性)优良,可以氯化,辐照改性,可用玻璃纤维增强.低压聚乙烯的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性小,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耐辐射性;高压聚乙烯的柔软性,伸长率,冲击强度和渗透性较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强度高,耐疲劳,耐磨. 低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高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薄膜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适于制作减震,耐磨及传动零件. 成型性能 1.结晶料,吸湿小,不须充分干燥,流动性极好流动性对压力敏感,成型时宜用高压注射,料温均匀,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不宜用直接浇口,以防收缩不均,内应力增大.注意选择浇口位置,防止产生缩孔和变形. 2.收缩范围和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冷却速度宜慢,模具设冷料穴,并有冷却系统. 3.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分解,灼伤. 4.软质塑件有较浅的侧凹槽时,可强行脱模. 5.可能发生融体破裂,不宜与有机溶剂接触,以防开裂. B.聚乙烯是乙烯最重要的下游产品 聚乙烯(PE)占世界聚烯烃消费量的70%,占总的热塑性通用塑料消费量的44%,消费了世界乙烯产量的52%。聚乙烯基本分为三大类,即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

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doc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系部:石油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化工1032 学号:G201040232 姓名:

前言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 第三节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 1.3.1国内 1.3. 2国外 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节生产方法的选择 2.1.1气—液相非催化法 2.1.2 气—液相催化法 2.1.3气—固相催化法 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 第三节物料衡算 第四节热量衡算 2.4.1.进料口 2.4.2塔顶 2.4.3塔釜

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 沸点: -24.2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密度(空气=1): 1.78 密度 0.9159g/cm3 18C时溶解度280ml/水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 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临界温度(℃): 143.8 临界压力(MPa): 6.68 燃烧热(kj/mol): 685.5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气可分解。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 <-50 自燃温度(℃): 632 爆炸下限(V%): 7.0 爆炸上限(V%): 19.0

邻苯二酚与对苯二酚的生产与研究现状

邻苯二酚与对苯二酚的生产与研究现状3 于剑锋 吴通好 (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 综述了邻苯二酚与对苯二酚的生产与研究现状,提出了复合氧化物类催化剂是适于我国国情的实用催化剂专利 。 关键词: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 生产与研究现状 苯二酚(D ihydroxybenzene ,DHB ),包括邻苯 二酚(Catecho l ,1,2benzenedi o l ,CA T )和对苯二酚(H ydroqu inone ,1,4benzenedi o l ,HQ )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1994年全世界苯二酚的生产能力已达7万t ,其需求量呈稳步增长势头[1]。 由于较强的还原作用,邻苯二酚主要用于生产抗氧剂(特别适用于含有烯烃的烃类油料)及香料、鞣剂等[2]。由邻苯二酚生产的4叔丁基邻苯二酚可用作丁二烯与苯乙烯聚合物的阻聚剂。邻苯二酚与各种醛类缩聚生成的合成树脂可用来改善尼龙纤维的稳定性。用邻苯二酚制得的愈创木酚是生产香兰素的重要原料,邻苯二酚还可用于合成农药呋喃丹、残杀威、乙霉威等。此外,邻苯二酚还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制取黄连素和异丙苯肾上腺素。 对苯二酚(氢醌)易通过可逆反应氧化成醌,氢醌再与等摩尔的醌作用形成等分子络合物(醌氢醌)可作用标准电极来测定氢离子活度[2]。在水溶液中,氢醌与氧在反应初期可生成醌和H 2O 2,氢醌对此反应有自催化效应。氢醌也可用作发动机燃料的胶质抑制剂,特别是用作含四乙基铅燃料的胶质抑制剂。氢醌与过氧化游离基易发生反应,这一特性使其广泛用作抗氧剂及自动氧化的抑制剂。此外,对苯二酚还是有效的显影剂、石油抗凝剂、合成染料及氮肥工业的催化脱硫剂等。1 苯二酚的传统生产方法 传统的对苯二酚生产方法有苯胺氧化法、对 二异丙基苯氧化法等。邻苯二酚除从木材焦油与 废亚硫酸盐溶液反应获得外,还可通过邻位磺化的苯酚或卤代苯酚获得。这些传统的生产方法基本上可获得单一产品。 (1)苯胺氧化法生产对苯二酚[3]:该法通常包括两步反应,即在硫酸中将苯胺用M nO 2(软锰矿)或重铬酸钠氧化成醌,再在水中用铁粉将醌还原成对苯二酚。在第一步反应中,将稀硫酸及25%的M nO 2装入反应器中(M nO 2应相当纯净),然后将混合物冷却至10℃,加入苯胺硫酸盐溶液,再加入余下的M nO 2以保持超过理论量的10%~20%。反应结束后在40~80℃下用铁粉还原对苯醌生成对苯二酚,最后经浓缩、脱色、结晶、干燥得成品。该法将生成相当数量的锰盐、铁盐及硫铵等。 (2)对二异丙苯氧化法生产对苯二酚[4]:该法首先在酸性催化剂(磷酸硅藻土或A lC l 3)存在下,由苯与丙烯烷基化合成二异丙基苯,分离出对位异构体,间位异构体使其转位为对二异丙基苯。使分出的对二异丙基苯与纯氧反应,生成二丙基氢过氧化物,后者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存在下分解为对苯二酚与丙酮,产物经中和、萃取、分离、提纯后得成品,该法虽工艺成熟,但副产物多,且成分复杂,分离因难。 (3)苯酚氯化法生产邻苯二酚[3]:该法以苯酚 收稿日期:19970404;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102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基金号:29473096)。 1997年11月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SPEC I AL IT Y CH E M I CAL S 第6期

年产20万吨聚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_毕业设计说明书

2013 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年产20万吨聚乙烯的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 摘要 (1) 1 绪论 (2) 1.1 PE的概述 (2) 1.1.1 产品性质与特点 (2) 1.1.2 聚乙烯的主要用途 (3) 1.2 设计规模及原料规格 (3) 1.2.1 设计规模 (3) 1.2.2 主要原料规格 (3) 1.3 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4) 1.3.1 国外的现状 (4) 1.3.2 国内的现状 (4) 1.3.3 发展前景 (5) 1.4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5) 1.4.1 目的 (5) 1.4.2 意义 (6) 2 PE的生产工艺 (6) 2.1 PE生产工艺的概述 (6) 2.2 工艺选择 (7) 2.3 乙烯精制系统 (8) 2.3.1 乙烯精制 (8) 2.3.2 深冷法分离 (8) 2.4 催化剂选择 (9) 2.4.1 催化剂种类 (9) 2.4.2 催化剂制备 (10) 2.4.3 催化剂性能分析 (10) 3 物料衡算 (10) 3.1 基础数据 (10) 3.1.1 乙烯规格 (10) 3.1.2 催化剂进料对产品MFR的影响 (10) 3.1.3 各种牌号的聚乙烯H2浓度 (10) 3.2 物料衡算 (11)

3.2.2 反应釜物料衡算 (12) 3.2.2.1 聚合釜进料衡算 (12) 3.2.2.2 聚合釜出料衡算 (14) 3.2.3 闪蒸罐物料衡算 (15) 3.2.3.1 闪蒸罐进料衡算 (15) 3.2.3.2 闪蒸罐出料衡算 (15) 4 能量衡算 (16) 4.1 能量衡算总述 (16) 4.2 基础数据 (17) 4.3 各设备能量衡算 (18) 4.3.1 加料段热量衡算 (18) 4.3.2 进行反应段能量衡算 (19) 5 设备选型 (19) 5.1 选型原则 (19) 5.1.1 满足工艺要求 (19) 5.1.2 设备成熟可靠 (20) 5.2 反应器选型 (20) 5.2.1 反应器容积和生产能力的确定 (20) 5.2.2 主要尺寸的计算 (20) 5.2.4 反应釜技术特性表 (20) 5.3 进出口管径 (21) 5.3.1 聚合釜进料口管径 (21) 5.3.2 聚合釜出料口管径 (21) 5.4 闪蒸罐的计算 (22) 5.5 其他设备的选型 (22) 6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22) 6.1 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23) 6.2 车间设备布置 (24) 6.2.1 设备布置的安全距离 (24) 6.2.2 车间内辅助室和生活室布置 (25) 6.3 厂房布置 (25) 6.3.1 厂房布置原则 (25) 6.3.2 厂址选择的依据及原则: (25) 6.4 综合安全防护 (26) 6.4.1 防火防爆 (26) 6.4.2 防毒 (27)

美国大豆生产现状分析

美国大豆生产现状分析(社会) 一、美国大豆的技术投入 ①科研经费 美国农业部当代农业研究系统的报告显示,2000财政年度,全国农业研究系统中的大豆研究项目数为809项,仅次于玉米和小麦列第三位。美国全国用于大豆研究的科研经费达到8700万美元,占全国农业科研经费的2.53%,其项目经费在主要大田作物中列第三位。2002 年财政年度,大豆研究从农业部农业研究局那里得到的研究经费达 3130 万美元,列农产品科研投入经费的第四位。研究经费主要来自公共和私人企业两大系统,其数额比大致为46:54。大豆研究经费80%来自农业部、州政府,20%来自其他非政府渠道。 ②精准种植技术 美国近年来还推广了精准种植技术,15%的农民使用了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农业机械,通过对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分析,找出产量低的原因,并据此制定大豆生产计划,提高大豆生产水平。 ③农技推广 美国各大豆生产州均设有试验推广站,从事大豆与其它作物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包括生理、病理、昆虫、土肥、机械化、水利灌溉、杂草、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主要把新产品和技术推广至农户,并设计田间试验, 有目的地解决生产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④转基因大豆 大约从1930年开始,美国依靠传统育种技术培育了新的大豆品种。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生物技术大豆种植,并有了抗草甘膦(GR )大豆品种,自此以后,美国大豆产量逐年递增。据统计,2000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高达4420万顷,而美国就占了其中的68%。2008年,美国92%的大豆农田种植生物技术品种全部为抗除草剂品种。2009年开始,更多大大豆品种将会有不同的抗“农达”“基因”,被称为“抗农达高单产”或具有抗草铵膦“基因”的大豆。未来几年,具有抗麦草畏和抗2,4-D 除草剂的其他品种在也将会陆续得到审批后上市。CAST 报告称,美国7570万英亩大豆农田中92%以上种植的是由农业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大豆品种。 二、资金投入 ①政府财政补贴 美国大豆产业的良好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更与美国的巨额补贴支撑密不可分。1995—2009美国大豆补贴共计228亿美元,目前美国为大豆生产者提供的补贴方式以贷款差额补贴、作物保险补贴和直接支付为主,这3种补贴分别占1995—2009年大豆补贴总额的8.55%、29.99%和18.12%,油籽补贴、农场交易补贴和仓储仓库补贴等也占有一定比例,对大豆的其它补贴形式还包括商品认证计划和贷款归还等。 另外,据美国环境工作组2008 年报告,美国从1995 至2006 年用于大豆贷款价差补贴的支持为88 亿美元。2002至2004 年,大豆产业得到了21 亿美元的营销贷款收益,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2002年农业法》确定,大豆的直接补贴率是0. 44美元/蒲式耳。市场营销贷款补贴项目的额度相对较小,每年补贴额度在3亿美元左右。 美国的豆农每生产一吨大豆,政府便通过相关农业补贴法案给予豆农们37 美元的补贴,全表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总计补贴额1.4 1.6 1.4 6.327.132.3469.514.914.510.812.311.820.517.3227.8单位:亿美元1995—2009年美国大豆补贴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