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溶胶工作原理

气溶胶工作原理

气溶胶工作原理

气溶胶工作原理是指将液体或固体物质制成微小的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并通过气体的传播方式将其释放到空气中。气溶胶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机械喷雾和物理化学方法。

1. 机械喷雾法:将液体通过压力或振动形成小液滴,再通过气体传播使之干燥和凝聚形成气溶胶。常见的机械喷雾法有压缩空气喷雾、超声波雾化和气雾冷喷雾等。

2. 物理化学法:通过物理化学的手段将固体物质细分成微小颗粒,并将其悬浮在气体中形成气溶胶。常见的物理化学法有凝胶法、湿法沉积法和热雾化法等。

气溶胶的释放方式包括散射、扩散和对流三种传播方式。在散射传播方式中,气溶胶颗粒会随着气流的动力作用而传播,如风扬尘土、喷射泡沫等;在扩散和对流传播方式中,气溶胶颗粒会随着气体的扩散和对流传播,如烟雾、空气污染物等。

气溶胶常用于空气净化、药物传递、油漆喷涂、农药喷雾等领域,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微小颗粒的悬浮和传播特性,实现物质的均匀分布或目标传递。

气溶胶灭火器原理以及其他灭火器原理

气溶胶灭火器优缺点以及其他灭火系统原理 16级临药一班陆泓金最早作为灭火剂的介质是水,人类在最早的应用中发现:水作为灭火剂有其显著的优点,即廉价、可再生使用,对扑救A、B类火灾、局部火灾和炼油区火灾效果明显,但在扑救某些带有厌水基团的可燃物质和水与之润湿性较差的可燃物时,则灭火效果明显降低,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当水与上述物质接触时,因水与可燃物的相亲效应差,灭火时在可燃物的表面停留时间短,对降低可燃物温度的冷却作用降低,对其灭火效能产生很大影响。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能够替代水所无法扑救的可燃物火灾的新型灭火新产品,随之诞生了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和卤代烷1211、1301灭火剂,这些产品在扑救其适合的可燃物火灾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高精尖精密仪器、仪表、通讯机房(站)、计算机房等场所用这些灭火剂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 泡沫灭火剂属于水成沫灭火剂,其本身是一些化学物质的混合浓缩液体,它通过与水的不同比例的混合、稀释后,通够与空气混合而产生泡沫来实施扑救油类火灾。其灭火机理是水的冷却和泡沫的窒息。 气溶胶的基本情况:气溶胶用作灭火剂是在近30年才被人们认识、发现和重视,可分为冷气溶胶和热气溶胶二种。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气溶胶为热气溶胶,它是通过含能灭火剂的燃烧,产生大量的固体微粒和部分气体,均匀分布在空间内,形成气溶胶,达到快速高效地抑制火灾的目的。目前,国内开发的气溶胶均为热气溶胶(包括EBM、DKL、气龙、ZQ、华神等)。因热气溶胶在推广应用中存在“高温、有毒、微粒悬浮时间长”的缺陷问题,英国KIDDE公司的研究人员改变现有的热气溶胶形成和制备同步进行的方式,将气溶胶微粒的制备与形成气溶胶分步进行,即:先将灭火剂干粉溶于水,形成水溶液,通过喷雾干燥使其产生1-3μm的超细粉末,再罐装密封储存,然后加压外喷形成气溶胶而快速灭火。这就是目前国外气溶胶研究的“非高温气溶胶灭火技术”,也称“冷气溶胶”。 气溶胶的灭火机理: 1)利用固体微粒在高温下产生金属阳离子与燃烧反应过程中产生活性自由基团发生反应,以切断化学反应的燃烧链,抑制燃烧反应的进行,达到化学灭火的效果。 2)利用固体微粒(主要为钾盐)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水来吸热降温。 干粉灭火剂则是借助易于流动的超细固体粉末,通过灭火器或灭火设备给予的动力来实施灭火,适用于全淹没灭火和局部灭火,可扑救A、B、C、D类火灾,干粉灭火剂灭火效率高、速度快,但是,由于干粉灭火剂没有冷却作用,不具备覆盖和防止燃烧蒸发的作用,在扑救火灾后,还是容易引起复燃,同时干粉灭火剂对人、畜具有强烈的窒息作用,对人类的生命产生危害,所以干粉灭火剂的应用场所受到其自身性能的限制。由于卤代烷1211、1301是通过氟、氯等卤族元素取代低级烷烃的烃基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尽管它具有良好的灭火效能和很快的灭火速度、用量低、不导电、不会在储存时变质等优良性能,但它对大气臭氧层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近年来,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增强,对人类耐以生存的大气层臭氧空洞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对卤代烷1211、1301的限制生产和使用有了全球性的法规文献并签订了蒙特利尔国际公约,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率先限制卤代烷1211和1301的使用和生产,我国也已加入了蒙特利尔国际公约,并承诺在2010年停止生产和使用卤代烷1211和1301灭火剂和灭火系统。随着各国对国际公约的执行和实施,替代哈龙品的研制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消防精英企业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就目前已经使用和正在研制尚未推广使用的几种新型灭火剂和灭火系统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各种产品的优缺点,提出哈龙替代品的研制方向和应用选择。

pao气溶胶检漏原理

pao气溶胶检漏原理 Pao气溶胶检漏原理 1. 简介 Pao气溶胶检漏原理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检漏方法。它通过释放一种特殊的气溶胶颗粒,利用检测仪器来探测这些颗粒的运动状态,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泄漏。 2. Pao气溶胶的释放 Pao气溶胶是一种具有高稳定性、易扩散性和可见性的微细气溶胶颗粒。它通常由检漏仪器通过喷雾器释放到检测环境中,形成一种可见的云雾。 Pao气溶胶的颗粒大小 Pao气溶胶的颗粒大小通常在~10微米范围内,这是由于这个尺寸范围的颗粒在空气中移动的速度较慢,且对人体和环境影响较小。Pao气溶胶的颜色 Pao气溶胶颗粒通常具有明亮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等。这种颜色设计是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和区分可能的泄漏源。

3. Pao气溶胶的检测原理 Pao气溶胶检测仪器可以通过光学、电学、声学等方式,对环境 中的颗粒进行探测和测量。 光学探测原理 利用光学原理中的散射、透射等现象,检测仪器可以通过测量光 的反射、折射和散射来确定颗粒的分布和运动状态。这些信息可以用 于判断是否存在漏洞并确定其位置。 电学探测原理 电学检测仪器通过测量气溶胶颗粒的电荷、电流等电性变化来判 断漏洞的存在。当气溶胶颗粒接触到检测仪器时,会引发电荷的变化,从而显示漏洞的位置和大小。 声学探测原理 声学检测仪器采用声波传播的原理,通过测量气溶胶颗粒在空气 中传播时产生的声波信号来判断漏洞的位置和程度。声波的传播速度 和频率与气溶胶颗粒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从而可以确定漏洞的特性。4. Pao气溶胶检漏的优势 Pao气溶胶检漏方法相比传统的泄漏检测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效率高:Pao气溶胶可以快速扩散到整个检测区域,大大降低了泄漏检测的时间成本。

气溶胶监测仪的使用原理,你懂吗

气溶胶监测仪的使用原理,你懂吗 气溶胶监测仪是一种用于监测空气中气溶胶粒子浓度和大小分布的仪器。这种仪器在环境保护、工业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气溶胶监测仪的使用原理,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气溶胶监测仪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气溶胶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气溶胶。气溶胶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观粒子,通常在0.01到100微米之间。气溶胶来自于自然界,例如火山灰、海水飞沫以及植物花粉等,也来自于人类活动,如排放的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燃煤等等。 气溶胶粒子具有复杂的成分和结构,可以分为有机气溶胶,无机气溶胶,以及混合气溶胶。这些气溶胶粒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气溶胶监测原理 气溶胶监测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方法或电子学方法对空气中的气溶胶进行检测。其中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是激光光散射技术。 激光光散射技术 激光光散射技术基于气溶胶粒子所产生的散射光对激光束进行散射,从而探测气溶胶粒子。当激光束穿过气溶胶云层时,气溶胶粒子会向周围发射光线,其中一部分光线会回到光源处,对被检测粒子所散发出的光进行衰减和散射,因此检测到的信号在强度和散射角度上都与粒子的属性相关。 工作流程 气溶胶监测仪的工作流程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检测三个过程。 1.样品采集 前置盒分离器的作用是分离气相和颗粒相,使得样品只包含颗粒物。通常样品采用的是吸附管或集气袋,或者直接通过气道进样。 2.样品处理 将采集到的样品导入气溶胶监测仪中,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过滤、电荷中和、增湿等等,以使得样品达到适合检测的状态。 3.检测

样品处理完成后,将样品导入气溶胶监测仪进行检测,通过光学或电子学等方法对气溶胶粒子进行检测和计数,从而得到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等参数。 结论 气溶胶监测仪的使用原理是基于光学或电子学方法对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进行检测。其中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是激光光散射技术,通过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检测等三个步骤,可以获得空气中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和大小分布等参数。了解气溶胶监测仪的使用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问题。

s型气溶胶工作原理

s型气溶胶工作原理 S型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工作机理: 1、利用固体微粒在高温下产生金属阳离子与燃烧反应过程中产生活性自由基团发生反应,以切断化学反应的燃烧链,抑制燃烧反应的进行,达到化学灭火的效果。 2、利用固体微粒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水来吸热降温 灭火方式物理窒息、降低火场温度灭火为主,化学灭火为辅化学灭火为主,物理降温灭火为辅,经过其气相成分来稀释、隔绝氧气;经过固相成分的吸热分解降温作用和化学抑制作用,扑灭火焰。它可以有效地扑灭A类表面火、B类火灾和电气火灾。气溶胶通常是以全淹没的方式进行灭火,但也具有局部保护性的产品。 灭火后残留物3mg/cm启动方式通过电流激活催化剂启动通过电爆管式启动器引燃出口温度80℃至160℃左右保护对象范围:可扑救A、B、C类表面火灾综合造价:150m 以内小空间有优势气溶胶灭火装置的优点:尤其因为气溶胶灭火剂为含能材料,其本身不需要动力驱动,在制造成本上相对于其他灭火系统有优势,但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气溶胶灭火剂的稳定性还很差,必须经过完善,方能被更好地推广。 气溶胶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化学抑制,也有降温冷却的作用。其化学原理如下: 1、化学抑制 当燃料(烃类—RH)燃烧时,产生活性游离基H+、O--和OH-,并发生链式反应:RH + O2 →H+ + 2O-- + R+(可燃物分解,吸热反应) O-- + H+ →OH- 2OH-→H2O + O--(放热反应) 最后一步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放热量远大于第一步可燃物分解的吸热量,同时再次分解出游离O--,使得燃烧得以持续。 在高温燃烧区,气溶胶微粒分解出活性游离基K+,它迅速与H+和OH-发生以下反应:K+ + OH-→KOH KOH + H+ →K+ + H2O

热气溶胶自动灭火原理

热气溶胶自动灭火原理 一、灭火机理 热气溶胶灭火机理主要是冷却、稀释氧、化学抑制,具体如下: 1. 冷却机理:气溶胶中的N₂、CO₂和惰性气体等在高温下吸收大量的热,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至燃点以下,促使火焰熄灭。 2. 稀释氧机理:通过大量的不活性气体将燃烧物周围的氧含量降低,燃烧因缺氧而熄灭。 3. 化学抑制机理:在化学热熔胶中存在的无机盐、金属氧化物等离子,经过电离、激发等化学反应,产生出大量的自由电子和自由基。这些自由电子和自由基与火焰中的粒子发生反应,产生出大量的游离基团、原子或自由基,从而将燃烧链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使燃烧链反应被打断,火焰熄灭。 二、灭火过程 热气溶胶灭火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气溶胶生成阶段: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不活性气体和自由基。 2. 气体流动和扩散阶段:不活性气体在高温下向燃烧区域扩散,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可燃气体含量,并驱赶了可燃物表面的火焰。 3. 火焰熄灭阶段:不活性气体和自由基与火焰中的粒子发生反应,使燃烧链反应被打断,火焰熄灭。 三、优势与局限 热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 高效灭火:热气溶胶灭火剂可以快速地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温度、稀释氧气以及产生化学抑制作用,从而快速地扑灭火灾。 2. 环保安全:热气溶胶灭火剂中的主要成分是无毒无害的惰性气体和不活性气体,对人体无害且对环境无污染。此外,其不导电、不易燃易爆,使用安全可靠。 3.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类有人或无人条件下的场合,如计算机房、配电室、通信基站、电缆隧道等高价值、高风险设施的消防安全防护。还可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石化等工业部门的露天或厂房设施的消防安全防护。

气溶胶灭火器原理

气溶胶灭火器原理 一、气溶胶灭火器的概述 气溶胶灭火器是一种新型的灭火设备,它采用了先进的气溶胶技术, 可以将固体或液体灭火剂转化为微小颗粒状的气态物质,通过喷洒出 去形成雾状物质达到灭火目的。 二、气溶胶灭火器的分类 1.按照使用场所分类:家庭型、车载型、工业型等。 2.按照使用介质分类:干粉型、泡沫型、水基型等。 3.按照喷射方式分类:手持式、自动式等。 三、气溶胶灭火器的优点 1.高效: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覆盖,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源。 2.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二次伤害,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消防设备。

3.节能:相比传统的消防设备,其使用过程中耗能较少,节约了资源。 4.易于携带和操作:由于其结构紧凑轻便,因此易于携带和操作,适用范围广泛。 四、气溶胶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1.气溶胶灭火器的喷嘴 气溶胶灭火器的喷嘴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将固体或 液体灭火剂转化为微小颗粒状的气态物质。喷嘴采用了特殊的设计, 能够将液态或固态物质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雾状物质。 2.气溶胶灭火剂 气溶胶灭火剂是指经过特殊处理后形成的微小颗粒状物质。它可以将 液态或固态灭火剂转化为气态物质,并通过喷嘴形成雾状物质。这种 雾状物质具有很好的扩散性和渗透性,能够快速地覆盖整个火源区域,从而达到控制和扑灭火源的目的。 3.气溶胶灭火器的工作过程 当气溶胶灭火器被启动时,其内部压力会迅速升高,然后通过喷嘴将

固体或液体灭火剂转化为微小颗粒状的气态物质,并形成雾状物质。这种雾状物质能够迅速地扩散和渗透到火源区域,将火源控制住或扑灭。 四、气溶胶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1.家庭:可用于厨房、卧室、客厅等场所的灭火。 2.车载:可用于汽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的消防。 3.工业:可用于化工厂、油库等场所的消防。

TDA-4B气溶胶发生器

TDA-4B气溶胶发生器 TDA-4B气溶胶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空气清洁设备,用于制造可控颗粒物,通过产生气溶胶利用微射流技术、旋转喷头技术将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有毒物质等微小有害物质过滤掉。本文将对TDA-4B气溶胶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介绍。 工作原理 TDA-4B气溶胶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两种技术:微喷射技术和旋转喷头技术。 首先,微喷射技术是通过气体压力的差别将液体涂料进行分解,形成非常细小的颗粒,通过这些非常细小的颗粒进行空气净化。旋转喷头技术则是通过旋转喷嘴和压力喷嘴的联动,将液体转化为气溶胶,将气溶胶喷到室内空气中,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 以TDA-4B气溶胶发生器工作原理为基础来看,对于用户而言,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空气质量监测:在使用TDA-4B气溶胶发生器的过程中,应当实时对 室内空气的质量进行监测,以确保清洁效果。 2.室内通风: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以保证气体流 动稳定,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3.适量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守使用说明,不适量使用,以免对 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使用方法 TDA-4B气溶胶发生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主要有以下几步: 1.填充液体:将符合TDA-4B气溶胶发生器规格要求的液体填充到液体 罐中。 2.连接电源:将TDA-4B气溶胶发生器连接到电源中,确保接口牢固可 靠。 3.开启电源:将开关打开,等待TDA-4B气溶胶发生器进行预热和正常 工作。 4.调节风速:按照个人需求和使用环境进行风速的调节,以达到最佳的 清洁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TDA-4B气溶胶发生器之前,需要仔细查看使用说明和相关警示,并严格按照说明和警示进行操作,以保证个人安全。

气溶胶动力学基础

气溶胶力学基础 将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基本理论是气溶胶力学。所谓气溶胶是指气体介质中加入固态或液态粒子而形成的分散体系。以分散相处于悬浮状态的粒子。 2.1气溶胶粒子的基本性质 2.1.1 粒状污染物的来源 空气污染包括两方面:室外大气污染和室内污染。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如图2.1所示。 图 2.1 空气污染源 2.1.2粒状污染物的分类 粒状污染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在大气污染方面常用德林卡和哈奇德的分类方法[5],见表2.1。 表2.1 德林卡和哈奇德粒状污染物分类方法

不同粒径的粒子所服从德空气动力学规律是不同的,为了讨论在不同粒径范围内气溶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在气溶胶力学研究方面,根据粒子的大小分4个区。其分类见表2.2[6] 。还可以用克努森数Kn 作为分类依据 2/p Kn d λ= (2.1) 式中 λ——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m ; p d ——粒径,m 。 按Kn 的分类方法见表2.2。 由分子动力理论,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为 λ= (2.2) 式中 M ——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kg ; R ——气体常数,()/J kg K ; T ——绝对温度,K ; μ——动力黏度,Pa s ; ρ——气体密度,kg/m 3。 表2.2 根据不同粒径范围定义的气溶胶力学分类方法 2.1.3 气溶胶粒子的基本性质 2.1. 3.1 粒子的密度 由于颗粒表面不光滑和内部有空隙,所以颗粒表面和内部吸附着一定的空气。设法将吸附在粒子表面内部的空气排出后测得的粒子自身的密度称为颗粒的真密度p ρ。呈堆积状态存在的粒子,将包括颗粒之间气体空间在内的粉体密度称为堆积密度b ρ,若空隙率为ε,则真密度和堆积密度存在如下关系 ()1b p ρερ=- (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