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分析 教育资料

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分析 教育资料

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分析 教育资料
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分析 教育资料

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分析

从20世纪末到进入21世纪,我国日益重视教师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师教育的政策。教师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教师教育政策是根据教师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制定的,同时它又对教师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分析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教师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重视教师质量的提升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在教师质量方面提得最多的就是“合格”“稳定”。进入新时期,教师质量的提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2003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教师的“专业化”,2007年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高素质、新型”的教师,甚至将教师提高到了“全民教育家”的高度。随着党的十七大“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部署的提出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再次成为人的出台,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们关注的焦点。2012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3年8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颁布,并于今年在全国推行。它要求提高申请人学历,要求必须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实行同一标准的全国统一考试,它通过提高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保障了未来教师队伍的质量。

通过对新时期我国已出台的教师教育政策文本内容的分析,发现它们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对提升教师质量的重视,表明了国家对高质量教师的渴求。

二关注教师教育一体化

终身教育的理念反映在教师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特点,在政策文本中也有体现。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促进了职前职后相互贯通的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形成。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将教师职前与职后的培训相互贯通;2002年发布的《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第一次对“教师教育”做了完整按照教师专认为“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阐释,

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养和在职培训的统称。”此后,教师教育取代了师范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养以及在职培训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体化趋势也愈加增强。之后的教师教育政策文本中,更是频繁地出现“建立教师教育的新体系”,推进“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等表述,这些变化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越来越关注教师教育一体化。

新时期我国出台的教师教育政策,促使各个教育机构更加关注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连贯性与衔接性,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趋势增强。

三鼓励多元化、开放化发展

教师教育一体化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教师教育的多元化与开放化。1996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国综合各国成功的经验,开始探索教师教育综合化发展道路,以期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1999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从现在起,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积极参与的师范生培养机制,实现教育资源重组。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参与教师教育工作。2001年《关于基础教要“以有条件的师范大学和综明确提出: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合性大学为依托建设一批开放式教师络学院,推进师范教育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2005年发布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实施教师网联计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提出:“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工作,是构建我国灵活开放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这些政策相继构成了我国多元化、开放化教师教育政策体系的合法基础,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鼓励多元化、开放化发展的特点。

毋庸置疑,由综合性大学、非师范类院校等参与到教师的培养培训中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有助于促进教师教育的多元化、开放化发展。

四注重标准化的导向

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需要一个建立在标准化导向上的教师教

育管理体制,有利于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所谓标准导向的教师教育管理就是在学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国家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类标准,来引导、监督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我国于2011年发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其目的就在于确保教师教育培养的质量,从而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教师专业,我国又于2012年研随后又分别制定、小学和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究制定了幼儿园、.

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标准以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标准,同年发布了《教师专业标准》。以上政策的发布

表明了新时期我国认识到构建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系统性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只有坚持标准化导向才能够确保教师教育的系统性。国务院2000年9月出台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

从教者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证。2013年8月的《中小学教师

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要求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实行同一标准的全国统一考试。

注重标准化导向成为了新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所表现出来

的显著特点,它对于教师教育的正确、有效管理和教师质量的保证以及多元、开放体系下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五坚持公平的导向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该决定首次提出“以提升全体教师为目标进行教师教育”的要求,这一要求清晰地体现了新时期教师教育政策坚持公平导向的特点。

进入21世纪,我国更加重视教师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实现,加

强了对农村及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关注。2000年《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年《关于实施全国教师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2003师的培训”;

见》提出教师网联计划实施分“三步走”,其中第一阶段要重点面向农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0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电大远程教师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国家将制定教师教育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平衡城市与乡村、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差异,以实现教师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保证了教师教育的公平。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新时期我国已经明确坚持以教育公平为导向,促进教师教育领域内公平的实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及教育政策法规辅导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及教育政策法规辅导 一.考试的方式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合卷考试,在分数权重中,教育学、心理学约占比重的80%—85%,教育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部分约占比重分数的15%—20%。 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出现。十堰市2006年、2007年都在简答题中出现:简答1何谓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2006年,3分),简答题第二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我国实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什么?(3分,2007年);一般不会出现在论述题中。 二.命题的范围 (一)教育学部分 1.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这类题目,命题范围范较为广泛,复习时应该全面的通读教材,力求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尤其要争取对那些再认类型的题目,即选择题、判断题少丢分数。不过也有些规律可循,那些个教育发展史上代表人物、标志(代表)性事件、重大的理论出新总会经常会出现在考题中的,例如: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孔子—启发式;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等等。 2.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集中在教学(上、中、下)章节、德育章节、班主任章节和教师章节,因为这些章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 例如:十堰市2007年 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论述题(4分)试述教师的素养(教师章节)。 武汉市2010年4月考题 论述题 48.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教学原则)49.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德育方法)四川泸州市2010年4月考试 简答题36. 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37. 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四川省2010年4月考试 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要点: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1.5分)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1.5分)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1.5分)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1.5分) 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预感的培养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预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3-12-06T14:23:05.50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11月供稿作者:习琛 [导读] 语感源于语言实践,又指导着语言实践,它建立在听说的基础之上,却又高于听说活动。 江西省南昌市英雄学校习琛 在五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同学英语说得流利动听,语音十分纯正,而有的同学却上句不接下句,支支吾吾,显得十分吃力。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是,我觉得预感是一个十分重要得因素。 所谓预感,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评议的直接感知能力。就比如,人们在平时交流中,语言运用中,有时候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是又说不清楚原因,这实际上就是预感在起作用。 不同的人对语言有不同的感觉,也就是说语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当把一句话中的几个字打乱顺序要求重新排序的时候,有些同学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将其完成,他们所凭借的就是语感。 语感源于语言实践,又指导着语言实践,它建立在听说的基础之上,却又高于听说活动。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因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当教师认识到语感存在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一、为学生提供听说环境,培养英语学习氛围 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和英语语言环境,而在我国学生学习中, 所缺的便是自然的英语听说环境,因此,要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必须为学生提供环境,创造环境,优化环境,尤其是英语听说环境和英语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让学生自编、自演短剧,用英语讲述短小精彩的故事,通过集体交流,会有效地增强语感。举行适当形式的小型竞赛。学生都有自己比别人强的心理,参加小型比赛,如:听力、朗读、讲故事等。 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准备提取大脑中储存的信息,竞赛中思考、表达的过程又是对平时知识集中、概括的过程,这样便增强了语感。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我也经常会让学生听幽默有趣的故事,听课本的录音,听英文歌曲,以及观看英文电影等。这样,培养了学生对于语音、语调、句子结构、语言材料的整体感受。 二、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而语言的学习更需要积累。要在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感悟文章,培养语感。由于英语语言在我们日常交流环境中不具备普遍性,然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自身所积累的英语素材有限,尤其容易出现遗忘模糊的现象。要想克服这种弊端,没有捷径可走,强化积累,反复运用是唯一方法。大量背读古文是过去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完成证明“熟能生巧、多则熟练”,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训练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以及运用英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1、训练语法感。即训练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感悟。其中,更重要的是敏锐地感知英语语言结构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表达力。 2、训练语韵感。即训练对英语语音节奏、韵律的感悟。这样也就能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3、训练语势感。即训练对英语语言表达的语气、气势、风格等得感悟。 学生的语感是在一定语言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尽量使用英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用英语来解释英语,从而减少学生对于母语的依赖。要求学生用英英字典来取代英汉双解字典,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这样可以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作铺垫,又达到了帮助学生掌握词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英语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英语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英语教学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多读书,通过朗读、默读、整体读、部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 在朗读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语句的连贯性,逐步做到发音准确流畅,语调起伏有序;二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梗概,找出课文的主题句、中心段,从整体上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要引导学生在听音中模仿读音,这也是对学生语感培养的有效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把握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等语感的技法,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强语感技能的示范,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语感在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是学习英语的“必杀技”。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学生语感形成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基础的听说读写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语感,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激励性教育初探 朱伟恩

初中物理激励性教育初探朱伟恩 发表时间:2013-04-26T14:11:44.28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2月供稿作者:朱伟恩 [导读]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广西陆川县沙坡镇初级中学朱伟恩 摘要: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激励性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激励性教育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激励性教育。 一、创造情镜,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物理这一学科,它与现代科学和生活紧紧相联系,它与社会密切相关,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应用物理知识去探究去解释。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很好的教学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个很好的教学情景,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和求新的心里特点,就要精心的组织和设计,要把课本知识与现代科学、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电路”教学中,教师先用一些电路元件,分别接成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打开开关后,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自己探究实验,经过学生自己去探查电路,他们就会发现,两电路中两只灯泡的连接是不相同的。再者还会发现串联电路如果有一只灯坏了,另一只灯也不会发光,而并联电路就不一样,两只灯泡互不影响。这样,教师再给学生提出两种电路的区别和实质在什么地方?找到后,又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种电路各自的特点。最后,教师作介绍性的总结谈话,通过教师总结谈话后,再让学生去研究。这样做就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欲望,许多学生还设计出了可行性较强的探究方法。 二、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就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好奇作为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有意识进行引发和激励,如:精心设计相关情景,充分利用相应实验和小故事。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及时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好动,是中学生积极思维的和一种表现。精心准备探索性实验器材,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意识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培养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好玩,是中学生的天性,要启发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得有出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学生心理弱点。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给他们讲科学家、伟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励学生确定短期学习目标,为目标不懈地努力。 三、评价要具有激励性 教育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现代教育评价观强调,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选拔和鉴定,而在于通过评价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有助于调节教学的信息,同时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成就评价主要采用的是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的方式。它们都是依据于某种外在标准进行的横向比较和评价。只在少部分人能够通过肯定的评价获得成就感。为了使评价能够发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获得自我肯定的功能,学习评价必须依据学生个人的基础和特征进行,即以个人进步为评价的纵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为辅的档案式评价。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在原有起点上有所发展获得进步,哪怕其水平是较低的,其幅度是微不足道的,也应当得到积极的鼓励和强调。教师不仅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变化,而且要引导学生评价、认识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注重探究实效,享受探究乐趣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成功率越高,快乐感越强;快乐感越强,则学习的成功率越高。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保证学生的有效探究,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以建立“成功—快乐—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就课堂教学而言,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重视课前准备,如演示实验事前演示一遍、自制课件拷贝入硬盘并演示一遍等等,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坚实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旧知识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简繁和难易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如果学习材料过难,前后没有连贯意义,学生的探究学习就无适当的收获,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要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 总之,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在实施激励性教育的同时,时刻铭记着以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本着这个原则,激励性教育初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让激励性教育发挥出它的价值,使亿万人的心共同为祖国的明天而跳动。

学生管理案例分析

学生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今年,我接任了七(10)班的班主任,当班主任这么多年来,像这样班级的学生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学生问题特别多,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各方面的效果都特别的差,通过与任课老师的交流,发现这个班不但学习成绩与同年级平衡班差别大,其他方面的差别也很大,在与学生的接触和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学困生多,压力很大;留守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学生较多,班级管理阻力较大。 二、案例描述 开学第一天。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教室一片狼藉,没有一个学生主动把卫生打扫一下,并且每个学生都在擦自己的位置,然后随地把垃圾就扔到地上,十几分钟后终于安静了下来。接下来我就对这帮新学生作了各方面的纪律要求以及班级卫生安排。 通过近一个月的接触,冷静的思考与分析。发现班级存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规范的养成,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等,自由散漫严重,有些违规违纪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了,他们感觉不到。二是班级缺乏准确的舆论导向,正气不足,凝聚力不强,一些班干部起不到带头作用。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困生较多。同时我也理解到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抓反复,反复抓,矫正部分同学的不良行为,用新的管理模式来吸引学生,把“挚爱”和“严教”组成一个统一体,即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严”。又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真心诚意的要他们好。所以,我认真制定了班级管理的计划和目标。首先学规范,抓规范。从仪表仪容开始,其次树立班级正气。最后,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增强凝聚力,转化后进生,不歧视学困生,还经常与他们沟通,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关爱留守学生。以循序渐进教育来达到“班风学风转好,学习成绩提升”的管理教学目标。 四、具体做法 学规范,制定班规班约,利用班会课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以及班级管理制度,根据班级存有的问题有针对性,重点性的学。特别是学课堂规则,课间文明规则等。对照规则每人寻找问题实行整改。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约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约束对象不但是全班学生,还包括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人格、身教来影响学生。 在行规养成教育阶段,做到腿勤、嘴勤、反复讲、反复抓。因为学生自控水平,意志力等差异,往往开始总有部分学生出现违规违约。这是很正常的,这时我想方设法给予矫正。我班有一位韩维林同学,在小学阶段就经常出现旷课,迟到,早退。他的这些坏习惯还是没改,对他实行了多次思想教育,还是没有长进。后来,我多次家访,与家长共同教育,班干部与其他学生的帮扶,效果明显有了好转。其他捣蛋的也跟着变好了。同时我充分调动起了班干部的积极性,他们也毫不犹豫的参与进来,尤其是在自习课上,他们充分的体现了自己的管理水平。有了这些好的班干部,整个班级体就凝聚在了一起,我管理起来就轻松了很多。学校举行的“4+2”特色教育活动为同学之间架起了桥梁,他们由相容,相助、到相亲、相爱。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的意识,参与的意识,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让每个学生能够抬起头来向前走,面对班级的问题学生,如果班主任只习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教育政策法规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A.1986 B.1993 C.1996 D.2001 2. 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社会性 B.强制性 C.自愿性 ?D.普及性 3. 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就是()。 A.以法治教 B.以罚治教 C.依法治教 D.教育法制 4. (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普及教育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部门规章 D.地方教育法规 7. 对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形式和任务作出原则性规定并且规定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是()。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8. 《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仅适用于公立各级各类学校,也适用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体现了()。 A.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 B.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C.教育的公共性的原则

D.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9. 《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结构从()起取得法人资格。 A.申请之日 B.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 C.第一次招生之日 D.学校开始教学活动之日 10.《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作用。 A.社会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11.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 A.国务院负担 B.地方政府负担 C.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D.国务院和和地方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 12. 设立幼儿园,需履行的手续是() A.申请审批? B.登记注册 C.审查批准 ?D.主管部门指定 13. 学生的基本权利是指()赋予学生的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A.社会? B.学校 C.国家 ?D.教育法律 14.教育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应该做 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作什么,这是教育法律规范构成要素的()。 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法律关系 15.能行使自由裁量行为的主体是()。 A.行政相对人? B.行政主体 C.行政客体 ?D.学校 16. 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权责分配和学校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 A.行政关系 B.民事关系 C.伙伴关系 ?D.管理关系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发表时间:2013-01-10T09:52:48.65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6月供稿作者:岑永灿[导读]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Stu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learning English.贵州省兴仁县第十中学八(一)班岑永灿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Student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learning English.English can give them many opportunities. It opens the door to the world. It’s the official language at the United NATIONS.Many newspapers and TV programs are in English. If you know English well, you can get more information than other people who don’t know English. Many jobs need English, too. If you learn English well, you can find good jobs in the future. And of course you will have a good future. How important English is ! Let’s study English together. (辅导教师:阎章开)

以课题研究引领促学校特色发展

以课题研究引领促学校特色发展 [日期:2014-10-20] 来源:《丰台教育》作者:丰台一小殷楠、 张红英 [字体:大中小] 学校科研工作秉持科研先导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以校本科研培训为主线。学校坚持以机制建设为重点,加强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制度保障,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管理 (一)加强领导,健全学校科研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初讨论学校的科研计划,并将科研计划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安排之中。学校明确副校长负责科研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有负责的科研课题。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都明确了一名业务组长负责科研工作,为学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学校课题研究进行分层管理:对区级及以上课题,每学年在学校做一次研讨活动。过程中课题组定期展开课题负责人交流,了解并调控课题研究;校级课题实行干部分块(按管辖组别相应负责)引导监督管理。 (二)依靠制度,保证学校科研顺利开展 学校制定了《丰台一小科研工作制度》、《丰台一小教研室组织机构名单及科研室职责》、《丰台一小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意见》、《科研工作管理手册》等相关的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教师个人获奖均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之中,作为奖励的项目之一,保证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 (三)拓展渠道,促进学校科研开展 建立研究档案。学校给课题负责人配发了档案盒。按照科研计划总结、教师的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搜集、课题研究成果的汇集、科研工作记录等几方面规范文本随时归档入盒,并不断进行增补和充实。 开展研讨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活动。研讨、交流活动是教师思想碰撞,科研信息共享,提高教师认识,是进行科研培训的重要渠道。因此,近三年来,我校抓住科研课题研讨活动的契机,宣传普及教育理论,推广科研成果,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先后组织多次市、区、校级研讨活动。 教学开放活动。学校坚持课题引领—合作研究—共同发展的教研方式,每学期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开放课活动,即教学研究向组内教师开放,向全校教师开放,向家长开放。结合研究课题,选择教学内容,确定研究课。在研究主题的带动下,组内教师共同合作研究。同时,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发布信息,以便更多的教师能够根据研究需求,及时参与,共同研究。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信息沟通,扩大了信息容量,增强教师间情感交流,形成了学校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用课题引领,全面推进公民教育进程 (一)构建具有公民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针对学生特点,立足学校实际,围绕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构建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下图),倾力打造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 1. 显性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我们积极挖掘学校、教师、社会资源,为学生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在选择中懂得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态度恶劣,严重挫伤了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 案例2: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乙校的做法不对。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障。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的恶果将是:学生的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案例3: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答:(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Teacher Education 外语教师教育简介: 教师教育(职前和在职教育)多年来主要沿袭传统和基于一般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作为基础(Carter 1990 ; Freeman 1996)。普通教育1980s (Shulman 1987) 倡导“基于研究的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而在外语或二语(以下统称外语)教育领域则在90年代以后。国内外语界近年来也开始重视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 (Cambridge,P13) 1990s-refinging the scope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Richards and Nunan’s(199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SLTE included not simply what teachers need to learn, but increasingly how they would learn it. ..there were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cesses in which language teachers engaged(Freeman and Richards 1996;Woods 1996).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base of SLTE (Freeman and Johnson 1998) Presently,Socio-professional identity 外语教师教育背景: 1)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 2)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动 3)新兴社科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对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教育提出挑战;信息加工 理论引发了对教师思维过程和对比专家 - 新教师的研究(Clark & Peterson 1986);实践认识论(Schon 1983)、社会文化理论及活动理论(Vy2gotsky 1978)

2021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库及答案(精华版)

2021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库及答案(精华版)一、单项选择题(共 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分,共 20分) 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______( D)。D、校长负责制 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______( A)。A.在全国范围 适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______。( C)C权利和义务 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 据有关法律规定,______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D学校负责 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 体行政行为之日起______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 过此时限的除外。(D)D.60 6. ____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 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A.义务教育 7.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____( A) A、过错责任原则 8.学校____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 人员。( B)B.不得

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次日起____内作出处理。(C) C.30日 10.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____( C)。C.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 2分,共20分) 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ABC)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社会救济 2.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 ABCD)。 A.警告、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撤销教师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3.李某是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有:( ABC)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ABC) A.自行协商解决; B.申请调解; C.伤害事故的赔偿; D.不予理睬 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 ABCD)

从散文语体特征看散文教学内容

从散文语体特征看散文教学内容 语体是语言运用的功能变体,是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的需要,在特定语境类型中形成的由语言意义、语言结构、语言情采以及用语手段等因素构成的语言特点的体系。在类型化抒情语境领域的制约下,创作主体对语言各要素的运用形成了一系列稳定的体式,并体现出鲜明的语言运用特点,这是散文语体形成的标志。散文语体属艺术语体的一种,其语境类型属文学创作领域,从创作主体来看,其创作目的是倾诉自己在观照审美客体时所形成的丰富的 情感和思想,同时他也期望能感染读者并获得共鸣。散文凝聚了创作主体的主观感情,是写情写性的美文,是最能给人以直观美感的,其景美、物美、情美、意也美,而这些美都是以语体美作为载体的,散文语言文字所传达的语体美受作者的个人情感、用语习惯、审美观念等因素制约,散文的遣词、用语、节奏、旋律都是作者自我情感、自我意识的体现。抒情和审美,是散文最核心、最本质的语体特征。语言在散文里,已不只是艺术的物质外壳,而是艺术的生命,它直接参与了艺术的诞生与创造,负载着创作主体的灵魂。因此,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在阅读、欣赏、感悟、理解散文作品时才进入这种语境类型的。散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享受艺术语言的优美,受其感染、受其鼓舞、受其熏陶。

散文语体与其它语体有本质的区别,既不同于日常谈话语体,也不同于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和报道语体等实用语体。散文是艺术,是作者感性地描绘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其教学内容,重点应在于语言的品味、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教的应是作品如何通过语言传达怎样的情感。而实用语体主要是写实,真实、客观、理性地反映客观事物,教学内容重点在于信息的理解、筛选以及分析、归纳的过程。而语文教学的实际却忽略了这一散文与普通文章教学的本 质区别,常把散文当作普通文章来教来学,教学重点往往落在篇章结构、层次顺序的文体(文章体裁)教学层面,虽在散文语言的教学上费了很多工夫,对散文的某些优美词、句、段作了一些解释,但通常也只是找出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格而已,收效不大,致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透彻不贴切。 在散文语体中,语言的运用是为情感表达服务的,语言符号的信息功能表现为语言的情感功能,是以传达情感信息为主的。散文语体的抒情性语言手段或表现在语音、或表现在词句,或表现在形象,或表现在意蕴,或兼而有之,体现出它在选用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方面的独特特点。 首先,在语音方面,散文注重语音的长短、快慢、节奏等来传达或单纯或复杂的情感。如在传达欢乐、欣喜之情时,总是采用以短句相连的体式,使语言的声音简短而富于变化,节奏清晰明快。例如: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 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 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 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 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 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 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 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 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 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 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 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 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 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 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 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1)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 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 1

教育政策与法规心得体会

教育政策与法规心得体会 学习了教育政策法规我对如何做一名人民教师,做一位教育工作者有了一些感想,下面是我的学习体会心得。 1教育法规体会 学习了《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处处“身正为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让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通过学习,更坚定了我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学习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和专家名师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教法,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大脑,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方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方面,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识到要使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得到保护,必须把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问题提高到法制的高度来认识,并自觉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当今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通过教育法规的学习,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今后一定要在工作中,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2师德建设体会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教师职业特点分析 一教师职业的发展 教师职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但作为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性教育却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概括起来,其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从“经验化”到“技术化”再到“专业化”,教师教育目标则经历了培养“工匠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反思型”教师的发展历程。 1.“经验化”与“工匠型”教师观 从上古学校产生起到工业制度形成以前,教育还没有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也没有进行专业化训练的教师教育机构。随着工业化制度的建立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教育规模扩大,对教师的需求量激增;另一方面,人们开始认识到,若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劳动效率,还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职业训练。于是,许多国家在设置初等学校、国民学校、初级中学的同时,也开始设置培养专职的中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机构。1861年,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可算是人类教师教育的滥觞。此后,奥地利、德国等纷纷出现了一些短期师资培训机构。但这些早期的师资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很短,水平很低,充其量是一种职业训练而非专业训练。它好比是师傅带徒弟,培养的关键在于有经验的指导者,指导者必须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年轻的受训者通过模仿“专家”的手艺技术,遵循他的指导和建议来学习,通过这种程序,专业技术被一代一代传递下来。这种“学徒制”的师资培养模式,把教师看作工匠一样,认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就会掌握教学和管理技能。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缺乏系统性,虽然能使新教师获得一些感性的知识和个别的经验,却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和规律性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对以后的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技术化”与“技术型”教师观 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教育规律被大量揭示,教育不再是过去的教师随心所欲的活动,而是必须依据由教育科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行动。特别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及技术理性的发展,技术理性主义亦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意识形态,这使得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因而转向“技术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能力本位”的师范教育理念将“胜任型”教师的培养推向高潮。教师职业被看作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及技术的熟练应用。这种培养模式解决了师范教育扩展数量的问题,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即在让师范生单纯操作技术的过程中,把“只要掌握各种技术,就能有效工作”的假设也传递给了师范生,从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批判地分析、思考复杂的教学背景和过程的愿望与能力,放弃根据自己的思考而决定自己的行动的责任感,成为按照固定模式和方法操作的“技术员” 3.“专业化”与“反思型”教师观 尽管早期的教师教育缺乏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支撑,但毕竟标志着从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历史性转变,意味着教师专业化的开始。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职业。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和霍姆斯小组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这种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化理论与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