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

按照顺序列出中国古代所有的年号铜钱

秦朝:(前221~206)

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西汉:(前221~23)

帝王:高祖(刘邦)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帝王:少帝恭(刘恭)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八铢半两

帝王:少帝弘(刘弘)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五分钱

帝王:文帝(刘恒)年号:无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半两

帝王: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钱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帝王: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铢

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帝五铢、小五铢

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新(8~23)

帝王:王莽(莽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发行钱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国宝金匮直万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

帝王: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发行钱币及备注: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东汉:(25~220)

帝王:光武帝(刘秀)年号:建武、建武中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建武五铢

帝王:灵帝(刘宏)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帝王:废帝(刘弁)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减边五铢、延环五铢

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发行钱币及备注: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三国

魏(220~265)

帝王:文帝(曹丕)年号:黄初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汉五铢

帝王:明帝(曹睿)年号:太和、青龙、景初发行钱币及备注:压五压金五铢

吴(222~280)

帝王:大帝(孙权)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蜀(汉)(221~363)

帝王:昭烈帝(刘备)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蜀五铢直百五铢直百直一·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西晋、东晋、十六国

西晋(265~316)

帝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旧钱

帝王:惠帝(司马衷)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发行钱币及备注: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

东晋(317~420)

帝王: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发行钱币及备注:赵王石勒造“丰货”帝王:明帝(司马绍)年号:永昌、太宁发行钱币及备注:沈充造“沈郎五铢”

帝王

:成帝(司马衍)年号:太宁、咸和、咸康发行钱币及备注:成汉李寿造“汉兴”钱

帝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发行钱币及备注:北凉造“凉造新泉”帝王:恭帝(司马德文)年号:元熙发行钱币及备注:夏造“大夏真兴”

南北朝(420~581)

南朝:宋(420~479)

帝王:文帝(刘义隆)年号:元嘉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

帝王: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发行钱币及备注: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帝王:前废帝(刘子业)年号:永光、景和发行钱币及备注: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

南朝:齐(479~502)

帝王:武帝(萧赜)年号:永明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

南朝:梁(502~557)

帝王:武帝(萧衍)在位时间:502~549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帝王:敬帝(萧方智)在位时间:555~557年号:绍泰、太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南朝:陈(557~589)

帝王:文帝(陈倩)在位时间:560~566年号:天嘉、天康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嘉五铢

帝王:宣帝(陈顼)在位时间:569~582年号:太建发行钱币及备注:太货六铢

北朝:北魏(386~534)

帝王:太武帝(拓跋寿)在位时间:423~452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和五铢

(北魏)495年

帝王:宣武帝(元恪)在位时间:500~515年号:景明、正始、永平、延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平五铢

帝王:孝庄帝(元子攸)在位时间:527~530年号:建义、永安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安五铢(北魏)529年

北朝:东魏(534~550)

帝王:孝静帝(元善见)在位时间:534~550年号:天平、元象发行钱币及备注:小样永安五铢

北朝:西魏(535~557)

北朝:北齐(550~577)

帝王:文宣帝(高洋)在位时间:549~559年号:天保发行钱币及备注:常平五铢(齐)553年

北朝:北周(557~581)

帝王:孝闵帝(宇文觉)在位时间:557年号:发行钱币及备注:五行大布(北周)547年

帝王:武帝(宇文邕)在位时间:560~578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发行钱币及备注:布泉(北周)561年

帝王:静帝(宇文衍)在位时间:579~581年号:大象、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注:永通万国(北周)579年

隋:(581~618)

帝王:文帝(杨坚)在位时间:581~604年号:开皇、仁寿发行钱币及备注:置样五铢、五铢白钱

唐(618~907)

帝王:高祖(李渊)在位时间:618~626年号:武德发行钱币及备

注:开元通宝

帝王:高宗(李治)在位时间:649~683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封泉宝

帝王:肃宗(李亨)在位时间:756~762年号:至德、乾元、上元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元重宝·(史思明)得一元宝顺天元宝

帝王:代宗(李豫)在位时间:762~779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历通宝

帝王:德宗(李适)在位时间:779~805年号:建中、兴元、贞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建中通宝(新疆铸)

帝王:顺宗(李诵)在位时间:805年号:永贞发行钱币及备注:有“大”、“中”、“元”字钱

帝王:武宗(李炎)在位时间:840~846年号:会昌发行钱币及备注: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23局

五代十国

后梁(907~923)

帝王:太祖(朱全忠)在位时间:907~910年号:开平、乾化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平元宝附刘仁恭铸: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

帝王:末帝(朱友贞)在位时间:911~923年号:乾化、贞明、龙德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徐知诰铸:大齐通宝

后唐(923~936)

帝王:庄宗(李存勗)在位时间:923~926年号:同光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帝王:明宗(李嗣源)在位时间:926~934年号:天成、长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天成元宝

帝王:闵帝(李从厚)在位时间:934~935年号:应顺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南汉铸:

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后晋(936~946)

帝王:高祖(石敬塘)在位时间:936~944年号:天福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福元宝

帝王:出帝(石重贵)在位时间:944~947年号:天福、开运发行钱币及备注: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

后汉(947~950)

帝王:高祖(刘知远)在位时间:947~948年号:天福、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汉元通宝

帝王:隐帝(刘承佑在位时间:948~951年号: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帝王:太祖(郭威)在位时间:951~954年号:显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周元通宝

北宋(960~1127)

帝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960~976年号:建隆、乾德、开宝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

帝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间: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发行钱

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李顺)应运元宝帝王:真宗(赵恒)在位时间:998~1022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

帝王:仁宗(赵祯)在位时间:1022~1063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帝王:神宗(赵顼)在位时间:1068~1085年号:熙宁、元丰发行钱币及备注: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帝王:哲宗(赵煦)在位时间:1086~1101年号:元佑、绍圣、元符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帝王:徽宗(赵佶)在位时间:1101~1125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帝王:钦宗(赵桓)在位时间:1126~·年号:靖康发行钱币及备注: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南宋(1127~1279)

帝王:高宗(赵构)在位时间:1127~1162年号:建炎、绍兴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帝王:孝宗(赵shen)在位时间:1163~1190年号:隆兴、乾道、淳熙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帝王:光宗(赵敦)在位时间:1190~1194年号:绍熙发行钱币及备注: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帝王:宁宗(赵扩)在位时间:1195~1224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

帝王:理宗(赵昀)在位时间:1225~1264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帝王:度宗在位时间:1265~1274年号:咸淳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

帝王:恭宗(赵显)在位时间:1275年号:德佑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端宗在位时间:1276~1278年号:景炎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帝丙(赵丙)在位时间:1278~1279年号:祥兴发行钱币及备注:

辽(907~1125)

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位

时间:907~926年号:神册、天赞、天显、发行钱币及备注:通行泉货·天显通宝

帝王:太宗(耶律徳光)在位时间:926~947年号:天显、会同、大同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通宝

帝王:世宗(耶律阮)在位时间:947~951年号:天禄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禄通宝

帝王:穆宗(耶律璟)在位时间:951~969年号:应历发行钱币及备注:应历通宝

帝王:景宗(耶律贤)在位时间:969~982年号:宝宁、乾亨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通宝

帝王: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时间:982~1031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

帝王:兴宗(耶律宗真)在位时间:1031~1054年号:景福、重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帝王: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时间:1054~1101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在位时间:1101~1125年号:乾统、天庆、保大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西夏(1038~1227)

帝王:毅宗(李谅祚)在位时间:1048~1067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宝钱·

帝王:惠宗(李秉常)在位时间:1067~1086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帝王:崇宗(李乾顺)在位时间:1086~1139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帝王:仁宗(李仁孝)在位时间:1139~1193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帝王:桓宗(李纯佑)在位时间:1193~1206年号:天庆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帝王:襄宗(李安全)在位时间:1206~1211年号:应天、皇建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建元宝

帝王:神宗(李顺顼)在位时间:1211~1223年号:光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光定元宝

金(1115~1234)

帝王:太宗(完颜晟)在位时间:1123~1135年号:天会发行钱币及备注: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帝王: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时间:1149~1161年号:天德、贞元、正隆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

帝王:世宗(完颜雍)在位时间:1161~1189年号:大定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帝王:章宗(完颜景)在位时间:1189~1208年号:明昌、承安、泰和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

时间:1208~1213年号:大安、崇庆、至宁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帝王:宣宗在位时间:1213~1223年号:贞佑、兴定、元光发行钱币及备注:贞佑元宝、通宝

元(1279~1368)

帝王:世祖(忽必烈)在位时间:1260~1294年号:中统、至元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帝王:成宗(铁穆耳)在位时间:1294~1307年号:元贞、大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帝王:武宗(海山)在位时间:1308~1311年号:至大发行钱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

帝王:仁宗在位时间:1311~1320年号:皇庆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

帝王: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时间:1321~1323年号:延佑发行钱币及备注:延佑元

宝、通宝

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在位时间:1323~1328年号:至治发行钱币及备注: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在位时间:1328年号:泰定发行钱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

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在位时间:1333~1368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明(1368~1644)

帝王:太祖(朱元璋)在位时间:1368~1398年号:洪武发行钱币及备注:洪武通宝帝王:成祖(朱棣)在位时间:1403~1424年号:永乐发行钱币及备注:永乐通宝帝王: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1425年号:洪熙发行钱币及备注:洪熙通宝

帝王:宣宗(朱瞻基)在位时间:1426~1435年号:宣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帝王:考宗在位时间:1488~1505年号:弘治发行钱币及备注:弘治通宝

帝王:世宗(朱厚璁)在位时间:1522~1567年号:嘉靖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帝王:穆宗(朱载厚)在位时间:1567~1572年号:隆庆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帝王:神宗(朱翊钧)在位时间:1573~1620年号:万历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帝王: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1620年号:泰昌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

帝王:熹宗(朱由校)在位时间:1621~1627年号:天启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帝王:毅宗(朱由检)在位时间:1628~1644年号:崇祯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通宝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帝王:南明在位时间:1644~1662发行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帝王:三藩在位时间:1673~1680发行钱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

(努尔哈赤)在位时间:1616~1626年号:天命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帝王:太宗(皇太极)在位时间:1626~1643年号:天聪、崇德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聪汉钱

帝王:世祖(福临)在位时间:1644~1661年号:顺治发行钱币及备注:顺治通宝帝王:圣祖(玄烨)在位时间:1661~1722年号:康熙发行钱币及备注:康熙通宝帝王:世宗(胤禛)在位时间:1723~1735年号:雍正发行钱币及备注:雍正通宝帝王:高宗(弘历)在位时间:1736~1795年号:乾隆发行钱币及备注:乾隆通宝帝王:仁宗(顒琰)在位时间:1796~1820年号:嘉庆发行钱币及备注:嘉庆通宝帝王:宣宗(旻宁)在位时间:1821~1850年号:道光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帝王:文宗在位时间:1851~1861年号:咸丰发行钱币及备注:咸丰通宝·重宝·元

帝王:穆宗(载淳)在位时间:1862~1874年号:同治发行钱币及备注: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重宝

帝王:德宗(载湉)在位时间:1875~1908年号:光绪发行钱币及备注:光绪通宝·重宝

帝王:(溥仪)在位时间:1909~1911年号:宣统发行钱币及备注:宣统通宝

太平天国

帝王:洪秀全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朝代的名号有呢?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整理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二晋收,南北隋唐五代继,宋元明清皇朝休。五帝黄颛喾尧舜,三代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一统,西汉三国二晋收。宋齐梁陈南朝号,北魏二分又齐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民。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

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摘自《三字经》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中国历史朝代演变史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统治民族开国皇帝三皇五帝夏朝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华夏族禹商朝约前1675-1029年亳河南商丘华夏族汤周西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华夏族文王姬昌东春秋前770-476年洛邑河南洛阳华夏族平王姬宜臼战国前475-221年华夏族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华夏族始皇帝嬴政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族高祖刘邦新朝9-23年常安陕西西安汉族王莽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光武帝刘秀三国曹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汉族魏文帝曹丕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族汉昭烈帝刘备孙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汉族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汉族晋武帝司马炎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汉族晋元帝司马睿十六国304-439前赵(汉赵)304-318平阳山西临汾匈奴族高祖光文皇帝刘渊319-329长安陕西西安成汉306-347成都四川成都巴氐族太宗武皇帝李雄前凉314-363姑臧甘肃武威汉族高祖明王张寔后赵319-351襄国河北邢台羯族高祖明皇帝石勒前燕337-370龙城辽宁

中国历史年表及皇帝年号

中国历史年表 夏(前2070-前1600) 商[前期(迁殷前)(前1600-前1300)后期(迁殷后)(前1300-前1046) 周1.西周(前1046-前771) 2.东周(前770-前221)包括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楚汉争霸(前206-前202) 汉(前202-公元220):1.西汉(前202-公元8) 2.新(8-23)和更始帝(23-25) 3.东汉(25-220)三国(220-280)1.魏(220-265)2.蜀汉(221-263)3.吴(222-280) 晋(265-420)1. 西晋(265-316)2.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09) 1.南朝:1)宋(420-479)2)齐(479-502)3)梁(502-557)4)陈(557-589) 2.北朝:1)北魏(386-534)2)东魏(534-550)3)北齐(550-577) 隋(581-618)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唐(618-907) 五代十国(907-979)1.五代1)后梁(907-923)2)后唐(923-936)3)后晋(936-946)4)后汉(947-950)5)后周(951-960) 2.十国1)吴(902-937)2)南唐(937-975)3)吴越(907-978)4)楚(907-951)5)闽(909-943)6)南汉(991-971)7)前蜀(903-925)8)后蜀(934-980)9)南平(924-963)10)北汉(951-979)宋(968-1279)1.北宋(960-1127)2.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夏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金(1115-1234) 元(1206-1368)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称帝,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明(1368-1644) 清(1616-1911)努尔哈赤于1616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帝王年数及分支对照表 从已知的公历年计算分支的年份:年数减3,余数除以10为天干,余数除以12为地支 根据已知日期计算主干和分支日期的公式为 g = 4C+[C/4]+5Y+[Y/4]+[3 *(M+1)/5]+D-3Z = 8C+[C/4]+5Y+[Y/4]+[3 *(M+1)/5]+D+7+I 其中奇数月份i=0,偶数月份i=6,C为世纪1月和2月是根据前一年的13个月和14个月计算的。[]表示四舍五入g除以10的余数是天极,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部支持日期,清宣彤元年,1909年,清德宗年,载湉光绪年,1875年,义海年,清穆宗载年,1862年,淳同治元年,清文怡咸丰元年,1911年,清宣宁道光元年(1821年),清仁宗元年(公元1796年),清元年(公元1736年),清雍正帝元年(公元1723年),清叶璇元年(公元16年)62年(公元1644年),仁贤生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沈嘉年(公元256年)+ 年(公元1621年),明太祖元年(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公元1621年),明朝太仓元年,朱常洛、光宗、16XXXX、庚申、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年,明朝的贵由、穆宗、朱载垕、隆庆、1567年,明朝的丁卯、师宗、朱厚熜在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明朝的朱厚昭正德元年(公元1506

年),明朝的朱由堂弘治元年(公元1506年),公元1488年,朱见深成化元年,明宪宗于公元1898年,公元1466年,徐兵年,朱祁镇天顺年,明英宗年,丁丑年,朱祁钰景泰年,明代宗年,武庚年,朱祁镇郑桐年,明英宗年,1436年,明朝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明朝仁宗朱高炽弘熙年(1425年),伊势年(1425年),明朝成祖年(1403年),朱迪永乐年(1368年),文健元年(1399年),贵妃年(1368年),公元年的乌审年元 年的皇帝年数、公元日期、干部供养日期、元、、陀帖木儿,到公元1340年的、元、、陀帖木儿,到公元1335年的元元年、元元年、元元年、元元年、年、陀玛特木尔年、元元年、1333年元宁宗年,林逸之班年,顺三年,任申年,元朝年,屠铁木年,元朝年,顺元年,1330年武庚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朝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年、元元年、明太祖元年,清元元年宗海山铁木尔达德元年宗海山,贞元元年铁木尔渊,贞元元年忽必烈 南宋, 皇帝年号:元年,许,宋端宗元年,赵昌景延元年,宋公宗元年,赵显德祐元年,宋度宗赵琪元年,贤淳元年,宋理宗昭丁运景宋理宗昭云开清远年,宋理宗昭鲍云祐元年,宋理宗昭云淳祐元年,宋立宗昭云嘉熙元年,宋立宗昭云段平元年,西夏一元化主赵濉天兴元年,西夏一元化主赵濉邢凯元年,西夏一元化主宋理宗赵云少定,西夏末

中国年号干支公元纪年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号·干支与公元纪年对照表(从公元元年起)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二十二年丙午46 二十三年丁未47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八年壬子52 二十九年癸丑53 三十年甲寅54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二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56 二年丁巳57 永平元年戊午58 二年己未59 三年庚申60 四年辛酉61 五年壬戌62 六年癸亥63 七年甲子64 八年乙丑65 九年丙寅66 十年丁卯67 十一年戊辰68 十二年己巳69 十三年庚午70 十四年辛未71 十五年壬申72 十六年癸酉73 十七年甲戌74 十八年乙亥75 建初元年丙子76 二年丁丑77 三年戊寅78 四年己卯79 五年庚辰80 六年辛巳81 七年壬午82 八年癸未83 九年甲申84 元和元年甲申84 二年乙酉85 三年丙戌86 四年丁亥87 章和元年丁亥87 二年戊子88 永元元年己丑89 二年庚寅90 三年辛卯91 四年壬辰92 五年癸巳93 六年甲午94 七年乙未95 八年丙申96 九年丁酉97 十年戊戌98 十一年己亥99 十二年庚子100 十三年辛丑101 十四年壬寅102 十五年癸卯103 十六年甲辰104 十七年乙巳105 元兴元年乙巳105 延平元年丙午106 永初元年丁未107 二年戊申108 三年己酉109 四年庚戌110 五年辛亥111 六年壬子112 七年癸丑113 元初元年甲寅114 二年乙卯115 三年丙辰116 四年丁巳117 五年戊午118 六年己未119 七年庚申120 永宁元年庚申120 二年辛酉121 建光元年辛酉121 二年壬戌122 延光元年壬戌122 二年癸亥123 三年甲子124 四年乙丑125 永建元年丙寅126 二年丁卯127 三年戊辰128 四年己巳129 五年庚午130 六年辛未131 七年壬申132 阳嘉元年壬申132 二年癸酉133 三年甲戌134 四年乙亥135 永和元年丙子136 二年丁丑137 三年戊寅138 四年己卯139 五年庚辰140 六年辛巳141 汉安元年壬午142 二年癸未143 三年甲申144 建康元年甲申144 永嘉元年乙酉145 本初元年丙戌146 建和元年丁亥147 二年戊子148 三年己丑149 和平元年庚寅150 元嘉元年辛卯151 二年壬辰152 三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153 二年甲午154 永寿元年乙未155 二年丙申156 三年丁酉157 四年戊戌158 延熹元年戊戌158 二年己亥159 三年庚子160 四年辛丑161 五年壬寅162 六年癸卯163 七年甲辰164 八年乙巳165 九年丙午166 十年丁未167 永康元年丁未167 建宁元年戊申168 二年己酉169 三年庚戌170 四年辛亥171 五年壬子172 熹平元年壬子172 二年癸丑173 三年甲寅174 四年乙卯175 五年丙辰176 六年丁巳177 七年戊午178 光和元年戊午178 二年己未179 三年庚申180 四年辛酉181 元始元年辛酉 1 二年壬戌 2 三年癸亥 3 四年甲子 4 五年乙丑 5 居摄元年丙寅 6 二年丁卯7 三年戊辰8 初始元年戊辰8 新始建国元年己巳9 二年庚午10 三年辛未11 四年壬申12 五年癸酉13 天凤元年甲戌14 二年乙亥15 三年丙子16 四年丁丑17 五年戊寅18 六年己卯19 地皇元年庚辰20 二年辛巳21 三年壬午22 四年癸未23 更始元年癸未23 二年甲申24 三年乙酉25 东汉建武元年乙酉25 二年丙戌26 三年丁亥27 四年戊子28 五年己丑29 六年庚寅30 七年辛卯31 八年壬辰32 九年癸巳33 十年甲午34 十一年乙未35 十二年丙申36 十三年丁酉37 十四年戊戌38 十五年己亥39 十六年庚子40 十七年辛丑41 十八年壬寅42 十九年癸卯43 二十年甲辰44 二十一年乙巳45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2020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 以下朝代顺序表皆以公元纪年为单位:旧石器时代(约前300-200万年)、新石器时代(约前1万年前)、三皇五帝(约前2100年)、夏(约前1600年)、商(约前1100年)、西周(前770年)、东周在春秋(前403年)战国(前221年)之间、秦(前206年)、西汉(8年)、玄汉(25年)、东汉(220年) 最可谓分崩离析的朝代年段就是以下了,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朝代顺序表吧:公元纪年220年就有了吴、蜀汉、魏这三个朝代的建立;公元纪年265年建立了西晋朝代;公元纪年420年581年更属最为混论的年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东晋、北魏、刘宋、萧齐、西魏、东魏、萧梁、北周、北齐、南陈这些诸多朝代,实属动荡不安战火纷争不断。 公元纪年581年,建立了隋朝;公元纪年618年是武周和大唐朝的建立,这在历史上实为意义重大的一个年段,在朝代顺序表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纪年907年,建立了十国和五代;公元纪年960年,建立了大辽、北宋、金、南宋这些朝代,也是影社拍摄中最常有的拍摄素材;公元纪年1279年,建立了元朝;公元纪年1368年,建立了明朝,此刻我国的古文化也快走到尾声。 公元纪年1644年,建立了清朝,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都给了人们转变的信号,不夸张的讲这是朝代顺序表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章;公元纪年1912年,已经趋于近代,建立了民国时代,也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脚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主义、新的人权倡导、新的社会体系。而后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代表着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是朝代顺序表中华丽的一章。

朝代排列顺序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 夏前2207~前1766 禹,启,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夏桀。 商前1765~前1122 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 西周前1121~前771 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伊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生。 东周前770~前249 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简王(夷) ,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元王(仁) ,定王(介) ,哀王(去疾),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秦前248~前207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嬴子婴 西汉前206~8 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新莽9~23 王莽 更始帝23~25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献帝(刘协)。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与干支对照表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 清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清溥仪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甲申年 明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公元1466年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年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己卯年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戊申年 元 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公元1340年庚辰年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 社会类型时期名称、建立者时间评价 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070年)云南元谋人170万年前中国最早的人类北京周口店北京人70~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8000年前学会人工取火浙江余姚河姆渡人7000年前水稻、黑陶 陕西半坡人6000~5000年前粟、彩陶 黄河流域 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5000~4000年前禅让制 奴隶社会 (前2070~前476年)夏朝建立者:禹前2070~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建立者:汤前1600~前1046年甲骨文、殷墟 周 朝 西周建立者:周武王前1046~前771年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东 周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春秋五霸 封建社会 (前475年~1840年)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战国七雄详见《中国古代历史纪年表(封建王朝部分)》 朝代名称时间建立者主要人物 时期 评价、大事 秦 公元前221~ 公元前207年 秦始皇:嬴政 都城:咸阳 秦始皇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 县制。其开创的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 度是以后2000余年中 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汉朝西汉 公元前202~ 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 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统一, 开始使用儒家思想作 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 想,最终达到“大一 统”的政治格局。 东汉 公元25~ 公元220年 光武帝:刘秀 都城:洛阳 刘秀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北朝时,北魏(鲜卑族)孝文帝实行 汉化改革 以分裂对峙为主的时 期 隋581~618年再度统一 唐618~907年 李渊 都城:长安 贞观之治(唐太宗) 古代社会最繁荣的时 期之一。 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 五代十国907~960年分裂对峙时期 两宋时期北 宋 北 宋 960~1127年 宋太祖:赵匡胤 都城:东京 宋真宗“澶渊之盟”结束了分裂对峙局 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 建立。 辽916(契丹族)都城:上京 西 夏 1038(党项族)都城:兴庆 南 宋 南 宋 1127~1276年 赵构 都城:应天府 结束了分裂对峙局 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金1115(女真族)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实用文档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正式创立年号,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公元前113汉武帝此次创举深刻的影响了以后近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纪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元方式。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明朝以前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2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到了明清两朝,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洪宪”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公元纪年。 、刘恒为太宗(孝西汉【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刘邦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光武、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景帝刘启上庙号)帝刘秀上庙号)】武帝刘彻 年年—前建元:前140135 年134年—前129 元光:前年128年—前123 元朔:前年122年—前117 元狩:前年116年—前111 元鼎:前年年—前105 元封:前110 年年—前101 太初:前104 年年—前97 天汉:前100 93年年—前太始:前96 89年征和:前92年—前 87年后元:前88年—前 昭帝刘弗陵 80年七月始元:前86年—前 年80元凤:前年八月—前75 年74年—前74 元平:前废帝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天。在位仅27 年年—前74 前74 ,汉武帝和卫子夫之长子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汉武帝曾孙宣帝刘询: 70年73 本始:前年—前 66年地节:前69年—前 年65元康:前年—前62 年年—前5861 神爵:前 54年57 五凤:前年—前年53甘露:前年—前50 49年49 黄龙:前年—前元帝刘奭年年—前初元:前 4844 实用文档 永光:前43年—前39年 建昭:前38年—前34年 竟宁:前33年—前33年 成帝刘骜 建始:前32年—前29年 河平:前28年—前25年 阳朔:前24年—前21年 鸿嘉:前20年—前17年 永始:前16年—前13年 元延:前12年—前9年 绥和:前8年—前7年 哀帝刘欣 建平:前6年—前3年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正式创立年号,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汉武帝此次创举深刻的影响了以后近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纪元方式。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 西汉【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刘邦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光武帝刘秀上庙号)】 武帝刘彻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后元:前88年—前87年 昭帝刘弗陵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凤: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前74年 废帝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 前74年—前74年 宣帝刘询:(汉武帝曾孙,汉武帝和卫子夫之长子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本始:前73年—前70年 地节:前69年—前66年 元康:前65年—前62年 神爵:前61年—前58年 五凤:前57年—前54年 甘露:前53年—前50年 黄龙:前49年—前49年 元帝刘奭 初元:前48年—前44年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历史时间轴 前2550 前9纪 前771前770 前473 前316前316 前256 楚 秦 魏 中国历史朝代纵览年表 …… 面积单位:万平方公里(万Km 2) 时期/朝代 史 前 远古猿人时期 史前文明时期 巴 前403 三家分晋 韩夏 商 周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0年 前476年 三皇五帝时期 东周 都城:洛邑(河南洛阳) 春秋 齐 先秦 战国 中国大陆各主要政权 前256年 前306 楚灭越 夏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阳翟(今河南禹州)、安邑(今山西夏县) [疆域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 前3000年 商 都城:亳(今河南商丘)、殷(今河南安阳) [疆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蜀赵晋 前11世纪 各诸侯国形成 燕吴 越 前1033年 西周 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疆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

前230前228前225前222前221 304 304 329 319 320 316年 [疆域面积约543万平方公里] 前赵 304年十六国开始 前223 秦灭楚 秦 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疆域面积约347万平方公里] 新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280年 西晋灭吴 西晋 都城:洛阳 成汉 [35] 东汉 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 90年疆域面积:约425万平方公里][140年疆域面积:约579万平方公里] 吴 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145万平方公里] 蜀 都城:成都 [107万平方公里]更始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265年 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 263年 魏灭蜀 魏 都城:洛阳 [291万平方公里] 220年 曹丕篡夺汉室政权,曹魏始建 三国 楚汉之争 221年 蜀汉建立 220年 秦 汉 西晋 战国 前256年西汉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前154年疆域面积:约214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疆域面积:约611万平方公里] 前221年 23年 25年 265年280年 前206年 公元9年 西楚 前202年 汉 229年 东吴建立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随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二) 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 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 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 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俱寇仇。 明清民国封建毕, 社会主义得自由。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三)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提问者:fayuak47 - 试用期一级

其他回答共8 条 历史朝代歌 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香港版本]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香港版]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 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历经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每一个朝代都代表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也可谓是博大精深。每个朝代的建朝君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朝代册立名号,已流传千古。下面小编带大家看一下历朝历代的朝代顺序表吧。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以下朝代顺序表皆以公元纪年为单位:旧石器时代(约前300-200万年)、新石器时代(约前1万年前)、三皇五帝(约前2100年)、夏(约前1600年)、商(约前1100年)、西周(前770年)、东周在春秋(前403年)战国(前221年)之间、秦(前206年)、西汉(8年)、玄汉(25年)、东汉(220年) 最可谓分崩离析的朝代年段就是以下了,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朝代顺序表吧:公元纪年220年就有了吴、蜀汉、魏这三个朝代的建立;公元纪年265年建立了西晋朝代;公元纪年420年581年更属最为混论的年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东晋、北魏、刘宋、萧齐、西魏、东魏、萧梁、北周、北齐、南陈这些诸多朝代,实属动荡不安战火纷争不断。 公元纪年581年,建立了隋朝;公元纪年618年是武周和大唐朝的建立,这在历史上实为意义重大的一个年段,在朝代顺序表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纪年907年,建立了十国和五代;公元纪年960年,建立了大辽、北宋、金、南宋这些朝代,也是影社拍摄中最常有的拍

摄素材;公元纪年1279年,建立了元朝;公元纪年1368年,建立了明朝,此刻我国的古文化也快走到尾声。 公元纪年1644年,建立了清朝,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都给了人们转变的信号,不夸张的讲这是朝代顺序表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章;公元纪年1912年,已经趋于近代,建立了民国时代,也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脚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主义、新的人权倡导、新的社会体系。而后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代表着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是朝代顺序表中华丽的一章。 据小编以上对我国历史的描述,大家是否对我国的朝代顺序表有所了解呢?以下详细朝代顺序表: 附注: ①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②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归纳整理完整版)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前2357~前2258 虞舜前2257~前2208 夏前2207~前1766 禹,启,后羿,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履癸,夏桀。 商前1765~前1122 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 西周前1121~前771 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伊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宣王姬静,幽王姬宫生。 东周前770~前249 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 ,惠王(阆) ,襄王(郑) ,顷王(壬臣) ,匡王(班) ,定王(瑜),简王(夷) ,灵王(泄心),景王(贵),悼王(猛),敬王(丐),元王(仁) ,定王(介) ,哀王(去疾),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 秦前248~前207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嬴子婴 西汉前206~8 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吕后(吕雉),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病已),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孺子(刘婴)。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新莽9~23 王莽 更始帝23~25 东汉25~220 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献帝(刘协)。 三国 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我国朝代顺序及简介

我国朝代顺序及简介 2010年03月28日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简表

简表

歌诀 第一种 [大陆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由来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 并称。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 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中国历史上各朝年号一览表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正式创立年号,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汉武帝此次创举深刻的影响了以后近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纪元方式。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中华人民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 西汉【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邦太祖高皇帝(孝景帝启上庙号)、恒为太宗(孝景帝启上庙号)、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询上庙号)、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光武帝秀上庙号)】武帝彻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前100年—前97年 太始:前96年—前93年 征和:前92年—前89年 后元:前88年—前87年 昭帝弗陵 始元: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凤: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前74年—前74年 废帝贺:汉武帝彻之,昌邑哀王髆之子,汉昭帝驾崩,因无子,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 前74年—前74年 宣帝询:(汉武帝曾,汉武帝和卫子夫之长子戾太子据之,史皇进之子) 本始:前73年—前70年 地节:前69年—前66年 元康:前65年—前62年 神爵:前61年—前58年 五凤:前57年—前54年 甘露:前53年—前50年 黄龙:前49年—前49年 元帝奭 初元:前48年—前44年 永光:前43年—前39年

高中历史中国朝代顺序表

中国朝代顺序表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华夏族(黄帝)--4000多年前 尧舜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046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046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补充:<辽朝—公元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 金—(1115年-1234年)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前2366~前2358 唐尧放勋前2357~前2258 虞舜重华前2257~前2208 夏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年 2、帝启9年 3、太康29年 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40年 6、少康22年 7、帝抒17年 8、帝槐26年 9、帝芒l8年 10、帝泄l6年 11、不降59年 12、帝扃21年 13、胤甲21年 14、帝孔甲31年 15、帝皋11年 16、帝发19年 17、履癸53年。 周 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1、武王发7年 2、成王诵37年 3、康王钊26年 4、昭王瑖51年 5、穆王满55年

6、共王紧扈12年 7、懿王囏25年 8、孝王辟方15年 9、夷王变16年 10、厉王胡37年-共和时代14年- 11、宣王靖46年 12、幽王宫湼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51年 2、桓王林23年 3、庄王铊15年 4、厘王胡齐5年 5、惠王阆25年 6、襄王郑33年 7、顷王壬臣6年 8、匡王班6年 9、定王瑜2l年 1O、简王夷14年 11、灵王泄心27年 12、景王贵25年 13、悼王猛1年 l4、敬王匈44年 15、元王仁7年 16、贞定王介28年 17、哀王去疾1年 18、思王叔1年 19、考王嵬15年 20、威烈王午44年 21、安王骄26年 22、烈王喜7年 23、显王扁48年 24、慎靓王定6年 25、赧王延59年 26、东周君杰7年。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