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市》 公开课教案

《山市》 公开课教案

《山市》 公开课教案阿呆语文网 (https://www.doczj.com/doc/af15741040.html,)阿呆语文网


《山市》 公开课教案
作者文集:会员 类型:初一教案 加入时间:2010年1月18日20:37

知识目标:1、文言文翻译,积累古文字词
2、了解、体会“山市”变化故哟成
技能目标:1、通读课文,能在多次诵读中培养古文朗读语感
2、熟悉文中的描写语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情感目标: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古文字词,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全文的翻译
教学难点:凭借想象感受“山市”变化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感觉到秋天已经到来了吗?潇潇秋风令这两天的气温猛然下降,望眼校园一派
秋的景色,可是有一种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都好多年难得一见,多数人生都无缘看到。这种自然现象就是海市蜃楼。(PPT展示海市蜃楼的新闻片段)
在海天之间,虽然出现这山水、舰船、金字塔,一霎时又境界全空的海市蜃楼,我们无缘目睹这种神奇,壮观的幻景,而出现在山中的“山市”蜃景我们更是闻所未闻,幸好清代有一位文学家为我们描绘了一次这样的景观——山市(板书),弥补我们不得一见的遗憾。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通过文字描述来欣赏一下这奇特的景观。

二、作者介绍
1、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片小说集,它一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了当时先睡会ideas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

它是蒲松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三、课文探究
1、(初读)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朗读过程中是否存有破句,有读错的字音。
问题设置目的:个读能够显现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在的朗读问题,同时让余生以找问题的目的去听就能够共同参与到课堂之中。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完成全文的字音。
明确:奂huàn 冥míng 甍méng 垣yuán 睥睨pìnì
2、(再读)师范读,学生跟读,并思考这个山市奇景是蒲松龄亲眼看到的吗?
看到了哪些景?
明确:本文的景象不是蒲松龄亲眼所见,而是孙禹年公子与他的同人所见
看到的景:孤塔——宫殿——城郭——危楼
3、(课文探究+重点句的翻译)探究(一)
“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根据什么一步一步变化的


明确:本文有很明显的时间词,“山市”是根据时间的变化来描述的
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无何、未几、既而:不久,一会儿
逾时:过了一会儿
倏忽:突然
4、探究(二)眼前的景具体又是怎么样的呢?
明确:孤塔:高插青冥(高高的插入青天)
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片,高高翘起的屋檐)
城郭: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在一起有六七里长)
危楼: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不一状。(笔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
5、(美读)这样美好的景观,我们得用同样美的朗读来将其读出来。
四、课堂小结
(一边PPT展示“山市”变化过程,一边小结)
你瞧!似乎不经意地抬头,看到不远处,突然出现青塔白楼,楼阁殿堂,街道里巷,并且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然后一阵大风,尘土飞扬,烟雾弥漫,只剩下那座高楼,灯火点点,人影屑屑。可是只一会儿,楼渐低,渐低,直至如拳如豆,消失不见,的确是很神奇啊!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1、这样美丽的奇特景观,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将其称为“鬼市”?
明确:“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产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上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2、同桌之间互相翻译全文,并将其写入抄写本。


相关链接
山市相关资料
作者文集:会员
出处:中国教学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af15741040.html,
-
-

站长统计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