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印太战略”的前世今生

美国:“印太战略”的前世今生

美国:“印太战略”的前世今生
美国:“印太战略”的前世今生

美国:“印太战略”的前世今生

【导语】“印太战略”(即“印度—太平洋”战略)是在2017年下旬特朗普在为期十三天的亚洲之行之时提出的美国在国际安全政策中的承诺。而在近2年后的今天,它又有了新的变化。【前世】“印太战略”的前身不难想到是想替代前总统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这是特朗普总统“ABO”(Anything But Obama)路线之内的,再加上小布什政府的《21世纪海上合作战略》,足以显示多位总统对亚太地区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这片地区会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在2017年有舆论分析原因关键词如下:

不断扩张的地区贸易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

朝核问题南海问题

在2018年,美国用了多种手段推销和充实“印太战略”。首先,美国的‘’排他性联盟范围不断扩大’’。太平洋司令部改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从更换名称本身而言,这并没有太大变化,但这不仅落实了美国“印太战略”的代言人和执行主体,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美国落实这一战略的决心。“印太战略”的联盟范围明显扩大而且东盟国家拉入“印太战略”的企图十分明显。中国周边各国也都纷纷表示支持美国的此项战略。其次,美国的“针对性军事体系正稳步构建”。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纷纷被美国拉入其阵营,就连中国台湾也成为美国政军界人士的拉拢对象。(美国主导的“环太”军演近年来参加国不断增多,演习规模逐年扩大,有时甚至达20多个国家。考虑到各国海军实力各异,演练科目各有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军演其象征意义已然超越了演练本身,其目的是在巩固传统联盟的基础上打造亚太版“北约”,进一步巩固提升与日、韩、澳等国的关系,提升盟友的整体军事能力。)最后,美国“支撑性经济计划渐出雏形”。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8月访问东南亚各国,在此之前,他在演讲中表示“我们致力于保持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交往是因为它对美国人民和我们伙伴的国家安全有利。很显然,美国的国际经济未来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地区。美国将通过1.13亿美元的新计划,支持未来的基础领域:数字经济、能源和基础设施。这仅仅是美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新时代经济承诺的定金。”有学者这样评价美国2018年的一系列举动:美国已经实现将“印太”从地理概念向“印太战略”的转变,采用政治打压、外交拉帮结派,通过军演、军售等造成有利于美国的军事联盟和军事态势,以及为“印太战略”提供经济架构支撑等多样手段,不断将“印太战略”做实,其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审视和高度警惕。

显然,美国的“印太战略”很大程度上目的在于遏制中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今生”。

【今生】《环球》杂志第四期中总结了美国的“圈友”花样,其中“战略”这一条中明确提出了“印太战略”,这俨然成为美国“圈友”的重要手段。(特朗普上台以后,虽然中止了美国自身推进TPP,但是,在亚太战略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与日本、澳大利亚联合打造所谓“印太战略”,意图将南亚的印度囊括到传统的亚太战略范围。同时,美国还拿出先进军事技术竞标印度的军事采购,比如2017年美国拿出最新型隐身战机“F-35B”在印度竞标,这实际上是在用先进技术拉拢印度成为自己的盟友。)

在《世界知识》杂志上,也有学者做出这样的评价:美国的“印太战略”并非空架子,过去一年多来不断得到充实和细化,政策手段、资源保障、实施机制等逐渐清晰,对中美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美国用它来遏制中国具体体现在两点。

第一,应对“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为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利润和商机,更多的是经济实力强大所带来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周边国家的支持,美国的盟友们

似乎都因为利益向中国靠拢,中国似乎正逐渐成为欧亚大陆新的“霸主”。美

国很多战略界人士都认为,“一带一路”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印太战略”。

这与美国二战后的国家安全战略核心目标不符,已经威胁到了美国奉行单边主

义的野心。(显然,“印太战略”体现了一种鲜明的“海权”思想底色,旨在从

太平洋和印度洋东西两线遏阻欧亚大陆可能出现的“霸主”。)第二,特朗普政府加紧充实其“印太战略”的具体内容。这在上文中提到了一点,下面做解释:

●美国没有展开与“一带一路”规模和资金量对等的竞争,而是聚焦数字经

济和网络安全、能源和基础设施发展等领域,并先期投入1.13亿美元的“预

付资金”,以调动更多私人资本参与“通过能源增进发展和增长”(EDGE)

等具体行动计划。

●美国商务部、能源部和国际开发署等机构也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动美国商

业界扩展与印太地区的联系。彭斯表示,美国与印太地区经济关系的拓展

将主要依赖私营资本,推动更多具有可视性利益的项目。

●在安全领域,“印太战略”聚焦“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援助和减灾、维和

能力提升、打击跨国犯罪四大领域,以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为重点,并加

大对孟加拉湾沿岸国尤其是斯里兰卡的投入。

●美国战略界尤其是军方对太平洋岛国的重视程度也在显著提升,担忧中国

通过增加对岛国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而进一步获取安全影响力,甚至建

立海外军事基地。

●虽然特朗普政府不像奥巴马政府那样高调推动价值观外交,但源于美国外

交的长期利益和传统关切,“印太战略”也逐步加大了对民主与治理问题的

关注,而且美方希望借此对“一带一路”形成更加全面有效的制衡。

●在政策协调架构方面,特朗普政府大力推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

●在“美日印澳”核心圈之外,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成为美国拉拢借重

的对象。法国马克龙政府提出“印太轴心”构想、英国推出“亚洲全域”

(All of Asia)战略、法英两国防长多次表示将参与美国主导的“航行自由

行动”。尤为值得警惕的是,台湾方面试图借助已由特朗普签署成法的《与

台湾交往法案》和《亚洲再保证倡议法》,积极参与美国的“印太战略”。

这么多的内容,这么多“冠冕堂皇”的说辞,却掩盖不了它的真实目的,这在我们眼中就显得格外可笑,同时,也应倍加警惕。

关于“印太战略”的未来,是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的。

一是特朗普本人对“印太战略”的态度。“印太战略”体现了美国战略界建制派人士的想法和偏好,特朗普的兴趣可能并不太大,他对于地区政策的主要关注点仍在于调整经贸关系和应对朝核问题。

二是美国国务院、国防部等部门的人事调整会对“印太战略”走向带来一定影响。对于“印太战略”的优先事项,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理解,不少国会议员认为美国应当重新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其前身就是特朗普上台后立即宣布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避免“美国优先”政策损害美国与印太地区的经济关系,从而为“印太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是美国与盟友伙伴之间的协调问题。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都明确希望减少“印太战略”的对抗性色彩,既反对“美中共治”,也对美国借“印太战略”对华过度施压抱一定戒心。

四是其它地区国家对美国的“印太战略”抱有疑虑。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认为,“印太战略”的核心是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构成的四国合作机制,东盟在地区格局中具有的“中心性”将因此受到挑战。东盟还意识到,美国“印太战略”很可能会引发中美对抗,导致东南亚国家陷入选边站队的困境。

【结语】“印太战略”的未来,我们大家也可以去大胆的想象。如果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中没能连任会怎么样?如果主导的“日印澳”三国有反悔的想退出会怎么样?……我们可以抱着对其持续的敏感度,去思考,去探索,这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本文括号和引用部分摘自:(推荐读物)

《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到底是什么鬼?》中金网2017-11-12

《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是如何稳步推进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18-08-09

《美国“圈友”花样多》魏红霞2019年2月2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4期

《赵明昊:美国正赋予“印太战略”实质内容》《世界知识》2019年第5期

印太战略与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

分数: 形势与政策 期 末 考 试 (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印太战略与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想知道印太战略与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必须知道印太战略与一带一路的内容,不管在任何地点、任何方面、任何时间,只要出现个什么新政策、新说法、新概念时都会有利又有弊,这次我就来说说印太战略与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一、首先我来说说印太战略的内容包括的都有什么,印太战略是美国 总统特朗普在2017年11月8号首次访问中国时提出的。(一)、印太战略到底是什么呢? 简单的来说,印太战略就是美国等国希望从印度洋的印度,经马六甲海峡后,到达西太平洋的日本,连成一段封闭的狐;然后再利用这段封闭的弧来将中国围困起来;而由于这个战略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所以,美日等就将这个战略称为“印太战略”或者“印太之弧战略”; (二)、印太战略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位时,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其智囊团曾提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自特朗普总统上任后,他就宣布废除前任总统的一系列内外政策,包括奥巴马政府确立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被同时宣布结束。但与此同时,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兵力部署却仍在加强,美军与区域内相关国家(日本和韩国)的联合军演更加频密。这就让人疑惑,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是什么?既然不是亚太再平衡,那是什么?11月5日,特朗普总统访日,在飞抵日本东京的横田美军基地时,他向近2000名

驻日美军官兵和部分日本自卫队队员发表演讲:“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许多国家的繁荣,得益于美国现役军人和我们的盟友所作出的牺牲,还将得益于你们一如既往的牺牲”,“我们将与朋友和盟友合作,寻求一个自由而开放的‘印太地区”;“当你们和美国人民一道在整个'印太'地区,目睹到自由和独立国家的国旗时,你们要……为你们所提供的安全保障自豪”。这就是特朗普总统第一次完整介绍他的“印太战略”;随后,日本安倍政府则在特朗普讲话的基础上对印太战略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即将特朗普总统的“印太战略”调整为印美日澳的“印度洋”-马六甲-“西太平洋”的围剿中国的“印太之弧战略”;(三)、“印太战略”的目的是啥? 美日澳印等国的“印太战略”目的是什么?很明显,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的发展(其他的所谓民主、自由之区域,那都只是一块通用的遮羞布而已);他们要通过从中国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对中国进行骚扰、缠斗,从而拖慢甚至严重影响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中国梦和美国梦

II. What American values does the movie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reflect? And 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Answer: Through the movie,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expressed the main American cultural values, and the core value--individualism--it proposals self-hardworking and diligence to change one’s life letting them become the protagonists of their own life. The individualism has emphasized the American as a self-reliant, self-dependent individual, controlling his own life, and being responsible for anything he does. And the orientation to action which is the key point of Americans, effort, optimism, motivation and measurable achievement are also presented in the movie.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American Dream means "Life should be better, richer and fuller,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one". And it varies with the change of epoch. Nowadays, people are looking toward a new American Dream with less focus on financial gains and more emphasis on living a simple and fulfilling life. In a word, the American Dream is the pursuit of democracy, liberty, equality and happiness. Chinese people used to pursue their dreams in US years ago, of course, it is still going on--travel across Pacific Ocean and come to US. But now, most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begin to pursue their dreams in China.The common people’s Chinese dreams may includes a big house, an expensive car, a big fortune, a happy marriage, a harmonious family and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while the big Chinese dreams perhaps refers to super power, a stable societ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economy. It is obvious that the important reasons why American and Chinese Dreams are induced is triggered by social changes and economic factors. Whether you refer to the phenomenon as an American Dream or Chinese Dream, its meaning is enriched by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From the initial pursuit of freedom, to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satisfaction, resulting in being successful in the eyes of others,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Chinese Dream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means that achieve the same end.

战略的本质战略思维及其逻辑陈春花

战略的本质战略思维及其逻辑 陈春花原创 | 2013-02-15 人们一直想了解为什么中国企业这样容易受到影响,企业家个人的危机、自然条件的变化、资源的改变、政策的调整、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等,一个外部环境或者内部条件的改变就会带来企业致命的危机,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这样脆弱呢?很多人告诉我说,因为中国企业还是小孩子在学走路,所以特别容易摔跤;也有人告诉我是因为中国的企业还不够大,所以抵抗能力弱,一点气候变化都比较容易感冒;还有人告诉我说中国有些企业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大家给出诸多解释都不能够说服我:小孩子会摔跤,但是他能够爬起来继续长大而为什么那些企业不行;感冒可以医治为什么那些企业总是得重感冒而且无法治;到了它们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为什么被频频打击。可见这些说法都无法解释中国部分企业比较脆弱这个现象。 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企业能够持续存活下去,就必须回答凭什么活下去这个问题,事实上企业规模大小、赚多少钱、解决多少就业、是否具备品牌等,都是企业经营的结果,是企业运营的外化表现,所以当人们认为企业不够大而无法抵抗风险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还是要回到企业凭什么存活下去这个问题上来思考,这个层面就是战略的思考了。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脆弱的原因是不会做战略的思考,仅仅是做了管理的思考。绝大部分中国企业所作

的努力都是管理的努力而不是战略的努力,这些企业所追求的是解决问题,遇到原材料涨价如何办?劳动力成本增长怎么办?面对竞争变化该如何办……的确这些都是企业运营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我还是需要强调: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解决问题应该是第二位的,第一位应该是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也就是回答战略的问题,先回到战略思维方式上,之后再落到管理理念上解决问题。因为企业要面对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面对问题本身就是管理的职责,但是问题并不是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是否可以生存的关键是如何做出战略的选择。战略决定命运。 战略思维就是选择不做什么 蒙牛公司由急速发展到今天的品牌困境引发了多个层面的思考,同时也让人们明白需要开始反省企业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管理。企业的战略思维不能够被管理理念替代。 战略思维与管理理念有着根本的区别。战略本身就意味着做出艰难的抉择,选择那些有利的事情;而管理则是那些你不必做选择而必须面对的事情,它事关各种业务的处理方式。战略思维是:问题1,你想做什么;问题2,所想做的事情凭什么条件可以做;问题3,你有什么;问题4,你缺什么。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做些什么?战略思维就是做出选择。管理理念是: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找到解决的办法;管理没有对错,

美国饮食礼仪英文版

美国饮食礼仪英文版 【篇一: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英文版加翻译】 【篇二:美国饮食礼仪文化】 饮食 第一篇 面包通常区分意大利白面包italian (white)、全麦whole wheat、 蜂蜜燕麦honey oat、意大利薄荷起司italian herb and cheese和 烤蒜roasted garlic口味,这是在美国点三明治的第一步,你得告 诉对方要哪种面包为底。接着,除了你主动指明的特定三明治后, 就要选择cheese和配菜 veggies。cheese区分为:意大利干熏起 司provolone、美国起司american、瑞士起司swiss, 切碎的英式 蒙特利起司shredded monterey cheddar。配菜有:洋葱onion、 莴苣lettuce、蕃茄tomato、黄瓜cucumber、青椒green pepper、小黄瓜pickles、橄榄olives、香蕉胡椒banana peppers、盐salt、胡椒pepper、墨西哥胡椒jalapeno peppers、意大利香料oregano、切碎的胡萝卜shredded carrots等。若你看得眼花缭乱,又或者什么都想尝尝,那么你就可以直接说:“everything”!如果你 只有一两样不想吃,可直接跟对方说:“no xx”。譬如讨厌洋葱说:“no onion please!” 最后还要为三明治涂上好吃的酱sauces and dressing。现场提供的有:清淡的美乃滋lite mayonnaise、芥末mustard、带甜味的烤肉酱bbq sauce、意大利色拉酱italian dressing、美乃滋mayonnaise、乡村色拉酱ranch、由美乃滋、 芥末、莱姆汁和大蒜等调制成的chipotle southwest sauce、棕色 芥末brown mustard、蜂蜜芥末honey mustard、甜洋葱酱sweet onion sauce、醋vinegar、水牛酱buffalo sauce等。另可选双片肉、追加cheese和培根,不过得多付钱。结账时,你可以单点或 者选“make it a meal”,意思是追加中杯饮料、一包薯片或两片饼干,这样能帮助您点餐吗?或许可以试试看。 美国还有一种快餐食品叫做submarine sandwich,潜艇三明治或 者潜艇堡。现在我们就来告诉大家怎样点一个潜艇堡吃。第一个就 是“点餐”步骤。在这种自己点选配料的潜艇堡店里,你得先到柜台 告诉店员你想吃的潜艇堡的种类,例如,meatball口味的就是放“肉丸”的潜艇堡;classic italian通常会包括“意大利辣味香

一个“印太”,各自表述

一个“印太”,各自表述 自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印太战略”概念后,这一概念仍在发展中。2017年11月,美日印澳恢复举行四方安全对话(QUAD)后,今年6月7日,四国又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二次对话。会议结束后,四国仍旧采取各自发布新闻稿的形式,对外通报会议内容。 与上次四国对话一样,此次讨论的内容仍旧聚焦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地区秩序与安全等议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四国在声明中都强调要坚持东盟在“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并发挥东盟领导下的各种机制在区域架构中的作用,同时也更加强调各国“印太战略”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显然,这是东盟国家整体上对上一次四国对话的消极反应使然,是出于安抚东盟的目的。 东盟国家在“印太”概念上仍旧存在较大分歧。新加坡的看法具有代表性。2018年5月14日,新加坡外长维文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新加坡是否会加入美日印澳四国对话,他回答:“(印太)这一战略概念并没有着力强调是否继续以东盟为地区架构的中心,也没有强调是否将把多边主义和法治(Rule of Law)作为秩序的基础。坦白说,所谓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并没有给以上问题提供足够的解释……我们新加坡

从来不会在尚未清楚其具体内涵的情况下,就匆忙签署任何东西。” 显然,“印太”概念仍然让很多东盟国家困惑不解。和新加坡一样,很多东盟国家都希望听到更加清晰的解释:“印太战略”到底是什么?这一战略将如何发展,并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概念与所谓四方安全对话之间是什么样的 关系?这一战略与中国之间是什么关系?“印太战略”与2016年7月的所谓“南海仲裁案”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诸多问题,东盟国家都期待得到来自相关方面的更清晰的解释。 事实上,很多东盟国家都理解“印太战略”的地缘政治内涵,他们的谨慎部分是缘于中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2018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针对“印太战略”表示:这个世界上,各种话题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就像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浪花,一时引人耳目,转瞬归于平寂。王毅还明确指出:有些学者和媒体在渲染所谓“印太战略”是为了围堵中国,但四国官方立即表示无意针对任何国家,我希望他们说的是实话,也希望他们能言行一致。因为在当今时代,再挑起冷战已不合时宜,再搞小圈子对抗更没有市场。 显然,如果美日印澳决意要搞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东盟国家将不得不避免在新的地缘战略对抗中选边站队。 美日澳三国各自表述的“印太战略”中都包含了“自由”

美对华三种战略思维之我所1

美对华三种战略思维之我所见-续 海空一体战 不断增长的中国军事实力与北京咄咄逼人的势态把世界的焦点从中东拉回到了东亚。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遇到了瓶颈,从10%的增长率降到了7%,但是中国依然有能力进行一系列惊人的军事现代化,并且这将赋予中国可以在亚洲展开有力的军事行动的能力。 如果中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那么这将对美国和美国的亚太盟友们构成强大,甚至是令人畏惧的威胁---军事强权。这不是一个偶然,根据美国政府自己的评判,中国军事目标是相当清楚的就是在冲突中有能力“反击第三方(指美国)的介入”。在亚太地区,中国如果可以在军事上比美国处于优势,那美国在这地区所构建的同盟和次序将会失去实际意义。 五角大厦对此十分警惕,并大力推进了一系列的措施在这个地区保持军事优势。常常被讨论的海空一体战和相关的联合军事行动虽然避免提及中国,但毫无疑问中国和其拥有的强大军事实力的强权将是目标,而且国防部的高官们也常常提到中国反介入和区域封锁的威胁。海空一体战基本考量,以及其他为了保存美国在这个地区影响力所做出的努力都是为了“保持美国拥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对手并在战争升级中保持优势,即便对手拥有强大的实力”,其重心就是发展出“有能力对对手进行纵深打击的联网和综合力量”,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设想发展出一只尖端的军事力量并拥有深入敌人的腹地,对其纵深目标如导弹、指挥系统等进行军事打击的能力。这思想就是要使美国包括军舰、导弹、军机、潜艇、电子战力、卫星等在内的军事系统可以战胜对手的军事系统,而这些将赋予美军拥有更多来强势面对中国这样的对手,不管是真实的冲突还是威胁。 海空一体战的质疑 尽管有些人质疑军事压力的成效和美国及其盟友是否能从中受益,但这并不是海空一体战和相关的措施的实际效率问题,而是来自于其他的方面。 当中的一个反对观点就是中美之间永远也不会进入战争,因为代价太大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准确,况且只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那大家就不会轻举妄动。 另一个就是美国的财政问题,美国已经无法承受要维持军事优势所带来的高昂代价了。这个想法太悲观了,我们军费已经比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都多得多,只要我们更有效的使用这些军费来维持我们的高端传统优势,而不是花在那些低成效的武器。再说了如果我们要维持一个让我们建立并且受益了半个世纪的国际次序,那我们应该,也需要花钱。 有些人认为我们为止战而备战,并且愿意为此花钱,但却认为海空一体战是个糟糕的主意,他们担心准备一场对付中国的战争就会激化中美间的军备竞赛,更进一步,如果真的发生战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

再制奶酪加工与配料

再制奶酪的配料与加工 天津科技大学干酪科学与工程研究室编译 摘要:本文对再制奶酪在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综述。本文阐述再制奶酪的理化特性、微观结构及其功能特性,影响再制奶酪功能特性的原料配比、组成成分和各种加工条件。本文可供再制奶酪制造技术人员和乳品和食品科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1 引言 再制奶酪是由不同成熟期的天然奶酪混合,添加乳化盐、其他乳和非乳成分,通过加热和持续搅拌而成,具有一定的货架期的产品(Meyer 1973;Thomas 1973;Caric and others 1985;Guinee and others 2004)。再制奶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Meyer 1973)。制造再制奶酪最初的目的是延长天然奶酪的货架期,替代天然奶酪,解决天然奶酪滞销的问题。1911年,瑞士Gerber 公司的WalTer Gerber和Fritz Stettler 发明了再制奶酪,他们融化瑞士奶酪并添加乳化盐柠檬酸钠制造出了光滑均一的再制奶酪。1916年,美国人J. L. Kraft把天然奶酪保存在罐头里,通过加热和搅拌延长其货架期。美国PHenix 奶酪公司的工人和J. L. Kraft把磷酸盐作为乳化盐应用到再制奶酪加工之中,促进了再制奶酪的进一步发展。从1916年到1938年美国PHenix奶酪公司获得了大量与再制奶酪相关的专利。 1.1 法律定义 再制奶酪是美国联邦条例法典(CFR)定义的奶酪分类CFR规定,再制奶酪分为三大类,即巴氏杀菌再制奶酪(PC)、巴氏杀菌再制奶酪食品(PCF)和巴氏杀菌涂抹型再制奶酪(PCS)。表1概述了这三大类再制奶酪的成分及其含量。除了CFR描述的三大类之外,还有一类再制奶酪未下定义即再制奶酪产品。这种再制奶酪含有的成分与其他再制奶酪类似,但是不允许在PC 、PCF和PCS的配方中使用某些成分,如牛乳蛋白浓缩物。 1.2 产量和市场趋势 美国再制奶酪2005年的全部产量约为1014万吨(IDFA 2006)。天然奶酪2005年的产量大约为4149万吨。再制奶酪在超市奶酪销售额中居于首位,达到243万吨,其次是cheddar(240万吨),其后是mozzarella(120万吨)(IDFA 2006)。切片是超市销售的再制奶酪的主要产品,占销售量的74%。2004到2005年间,低脂再制奶酪产量大幅增长(IDFA 2006)。尽管低脂再制奶酪目前还是一个小类别,但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如何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是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提出的战略,并且其始终是贯穿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超级大国才有资格、有可能形成全球战略。深入透彻地研究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着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 一、二战后美国战略部署的演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所以提出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很快,又垄断着原子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整个全球参战国家关系和美国国际战略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主要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和美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第一阶段是美国战后第一次战略扩张期,是从战后初期到六十年代末,美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战略,这一时期对外战略带有明显的扩张、进攻和侵略的霸权色彩。1947年3月12日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的全球战略要求推行实力政策,主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一场全球战争。 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际战略的收缩期。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被迫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大肆推行缓和战略。尼克松政府确定了全球战略计划的4项原则:①遇到战略核战争依靠美国的核力量。②遇到战区核战争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英国等承担部分责任。③战区常规战的任务由美国和盟国部队分担。④对次战区或地区性战争,由当事国和盟国承担主要责任,美国提供一定援助。

美国梦与中国梦讲解稿

American dreams and Chinese dreams Good afternoon,ladies and gentlemen.I am honored to stand here and represent my group to show my presentation .First,Let's think about a question:What is dream? Dream is our goal to avoid getting lost in the pursuit of our life.Dream is our beacon when we have a long and lonely voyage at sea. Dream is a word showing the strongest desire of someone’s inner heart . Today,our theme i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American dreams and Chinese dreams .Now, let’s start with the American dreams first. The term American dream was first mentioned by James Truslow Adams in his book 《The Epic of American》which was written in 1931.He states in his book :“the American Dream is a dream of land,each person has a better, richer and more fulfilling life,and those who have the ability or achievement are always full of opportunities.” So what is the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s? I think most of you have your own conception. Is it FREEDOM,or EQUALITY.Is it INDINVDUALISM or MOBILITY,and what about DEMOCRACY? Yeah,we can conclude six basic beliefs from American dreams: individual freedom self-relianc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competition material wealth hard work The American Dream is the dream of a land where all people can succeed through hard work. It is also an idea that suggests that all people have the potential to live happy, successful lives.

纪丙欢(奶酪读后感)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东明县支行纪丙欢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是美国医学博士斯宾塞。约翰逊的著作。书中以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揭示了“要想吃到属于自己的奶酪,必须先学会寻找奶酪”这一深刻道理,在迷宫里,小老鼠嗅嗅、匆匆与小矮人唧唧、哼哼一同出发去寻找奶酪,当它们在奶酪C站找到自己需要的奶酪便定居了下来,不愁吃喝的日子过的是无忧无虑。但好景不长,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奶酪也快被它们吃完了。这时候,嗅嗅、匆匆这两只小老鼠开始察觉到它们的食物已经为数不多了,再耗下去就得挨饿了,于是它们便开始寻找新的奶酪。而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却并不在乎奶酪已所剩无几,仍然继续吃喝玩乐的乐不思蜀,直到有一天,小矮人唧唧终于醒悟过来,提议出去寻找新的奶酪,可哼哼却回绝了它。虽然还有剩下的奶酪可以吃,但唧唧毅然决定单枪匹马独自去寻找。它在千辛万苦寻找奶酪的路上还不忘给哼哼留下了很多帮助,它希望哼哼很快就能赶上来。有志者事竟成,唧唧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那个新的奶酪站,而哼哼呢!却仍旧没有赶来。哼哼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因此它总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奶酪。 故事里的“奶酪”实际是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追求目标的一种比喻,它可以是各科学习的满分,一份安逸的工作,一种精神上的宁静,也可以是金钱、物质、健康、荣华······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心中都有自己的“奶酪”,我们追求它,渴望得到它,但生活和学习中有太多的变化,变化无时无处不在发生,如果我们每

次都能及时调整好心态,适应变化,不怕困难重重,千难万阻,相信它会是属于我们的幸福。在我们拥有的时候,也要好好珍惜它,学会细心保护和精心呵护,不要等手中的“奶酪”变酸、变坏,在无可奈何之中又惊羡别人的拥有。 世事变化本无常,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越努力就会越幸运。

印度的外交战略

近期,印度外长苏杰生出版了其著作《印度的方式:不确定世界下的战略》(The India Way: 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引起各方关注。作为现任外长,在任上就出书谈印度外交战略,这种情形实属罕见。尽管苏杰生称该书主要根据其过去数年的讲话稿修改而来,但是全书架构却非常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其对世界大势及印度战略的思考。虽然在不少内容的表述上略显晦涩,但其核心思想却清晰地呈现出来了。这种文风明显区别于其过去的风格,多少还是基于现实的权衡。

要把握莫迪政府第二任期的外交战略,苏杰生外长的战略思想是必须要了解的。这位出生于印度外交战略世家的职业外交官,一向以观点鲜明、行事强硬著称。更重要的是,他是莫迪最为欣赏的外交官。在莫迪第一任期时,时任印度驻美大使的苏杰生成功地安排莫迪访美(2014年9月)和奥巴马访印(2015年1月),得到莫迪的高度赏识。就在他即将退休的前两天,时任印度外长苏什马·斯瓦拉杰(Sushma Swaraj)通知他,莫迪总理任命他为外秘(公务员系统的最高职位,类似常务副外长),为此印度外交部不惜让当时的外秘苏嘉塔·辛格(Sujatha Singh)提前退休,一度引发印度媒体热议。 在苏杰生升任外秘后,更是享受了罕见的“超长任期”,直至2018年1月退休。过去,印度外秘一般任期是两年,但苏杰生却超龄延长一年。更重要的是,在2019年莫迪第二次赢得大选后,沉寂一年的苏杰生在“火速”加入印度人民党(BJP)后,被任命为印度外长。这种情况,此前只出现过一次,就是纳特瓦尔·辛格(Natwar Singh)从公务员系统退休后被任命为外长。由此可见,苏杰生的外交理念与莫迪总理的契合程度。 一、世界的变化与印度的挑战 在《印度的方式》中,苏杰生认为2009年是世界的拐点时刻。他当时已经开始担任印度驻中国大使,随后又担任印度驻美国大使,加上担任外秘后的历练,让他对近些年的全球变化有了更加前沿的观察。 作者认为,过去数年,世界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发达国家开始拒绝全球化,全球民族主义在加强,大国的冒险主义在上升,世界的多边主义被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 读到一篇解释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的文章,其中提到,二者的不同是“是价值观上的差别”,“要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然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相反,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就是说,中国梦有着家国情怀的特征,而美国梦则更多个人奋斗的色彩。”这种看法似乎正在成为理解眼下“中国梦”的基调。 德国神学家,被称为德国教会良知的反纳粹宗教人士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说过,“人们在比较自己与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时,特别容易高估自己的成就。”美国梦真的只是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吗?真的就没有与共同体有关的“情怀”? “美国梦”最早由历史学家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美国史诗》(The Epic of America,1931)中提出,成为一个流行的说法。他写道,“上个世纪,那个将千百万人从别的国家吸引到我们国家来的美国梦,并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丰富(尽管这也非常重要),而是要远远超过这个。这是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梦,这个梦要摧毁的是那些在老旧世界中竖起的壁垒,……要颠覆的是那些只是为某些阶级自私利益服务的社会秩序。”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千千万万人从“老旧世界”到美国这个“新世界”来追寻他们在自己“祖国”不能实现的希望。每个国家都有可能的梦想机会,但只有美国才是给外来者提供梦想机会的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梦是很难在其他国家复制的。 美国吸引许多别的国家人们来寻梦和圆梦,首先是因为它拥有许多人向往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平等价值观。例如,德意志1848年革命在军事镇压下失败,数千名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走,大多去了美国。对这个没有贵族特权等级,没有专制政府权力的国家,其中一位如此写道,“德国移民来到一个新的国家,那里没有专制权力,没有建立在垄断、苛捐杂税上的特权秩序,没有对信仰和良心的钳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到处旅行、定居。不需要身份证,没有警察来干涉他的私事或监视他的行踪。……任何人只要尽职和能干,就能得到荣誉。穷人和富人都是平等的,学者一点也不比最贫寒的工匠身份高。随便干哪一行都不用觉得丢人。……拥有财富和房产的人,一点也不比最穷的公民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没有贵族,没有特权阶级,没有军队在肉体和精神上镇压人民,没有大批不干事的官僚吮吸人民的血汗。更重要的是,没有君主和腐败的法庭,……在这样的国家里,一个人只要有才能,精力旺盛,坚韧不拔,就能得到远远超过在君主制国家里的机会”。 并非每一个到美国来寻梦和圆梦的人都能成功地如愿以偿,但美国梦却一直还是一种有力的召唤力量,为什么是这样呢?亚当斯解释说,那是因为美国梦代表的是一种关于社会秩序的公正理想,“一直就有这样一个美国梦: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好,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欧洲的上层阶级很难恰当地理解这个梦,而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厌倦了或不再信任这个梦。这不只是一个关于汽车、房子或高工资的梦,而且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梦。在这个社会秩序里,每个男人和女人都凭借自己的内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尊重,不论出身是贫贱还是富贵,可以一样受到他人的承认。”

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第五章当代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全球战略 1、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是全球性的。 2、对于中国来说,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 第一节当代美国经济 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历史短,没有封建的包袱,因此思想不受束缚,创新能力强。 200多年的历史中就发生过两场战争,不打内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能源多,地大物博。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为美国称霸世界提供了实力基础。 冷战时期美国始终保持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但其经济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调整发展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第三次技术革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经济危机、美元危机、能源危机 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增长。 里根经济学 ●紧缩性货币政策 ●削减福利开支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对企业大幅减税 老布什时期,美国经济开始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调整与改革。

二、美国经济的调整与改革 克林顿时期 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 克林顿政府采取的措施: 1.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干预。 2.压缩政府津贴,削弱国防开支,增加税收 3.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4.积极拓展对外贸易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高三低:低赤字、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增长率 小布什时期 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 小布什采取的措施: 对内经济政策:通过减税和降息,力图扩大就业和投资,推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对外经济政策:美国政府放弃了强势美元政策,连续贬值,促进了出口,缩小了贸易逆差。 三、美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 第一,美国经济始终在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循环往复。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和股市两个泡沫相继破灭 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 第二,财政和金融政策摇摆不定。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以财政赤字加大投入,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上升,刺激经济增长。金融政策:通过提高或降低利率,控制或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 美国经济四大难以根除的经济疾患。 一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二是国债连年攀升。 三是个人储蓄增长有限。 四是贸易逆差。 第三,贫富两极分化难以消除,社会问题愈益严重。 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2007年3月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上述美国经济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次贷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破灭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悬殊等深层次矛盾,表明美国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只能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却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

奶酪行业研究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af15265350.html,/ 奶酪行业研究报告 奶酪行业概况 奶酪是营养成分最高的乳制品,具有严格的分级制度 奶酪又名芝士或干酪,营养物质丰富,分级严格 奶酪,又名芝士或干酪,是一种以鲜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添加凝乳酶、冷却切块、分离乳清等工序制成的新鲜或发酵乳制品,由于含乳糖量近乎零,奶酪适宜很多有乳糖不耐症的东方人群食用。每公斤奶酪由10-12 公斤鲜奶提炼而成,因此其中浓缩了牛奶中丰富的蛋白质、钙、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其蛋白质单位含量是牛奶的8-10倍。钙质是6-8 倍,丰富的乳酸菌含量更是有益于人体健康。 图1:常见奶酪产品示意图

https://www.doczj.com/doc/af15265350.html,/奶酪是西方传统食品,制作工艺及食用方式可类比于中国人的豆腐,常常被大量添加入菜肴烹饪中。全球奶酪有上千种,绝大多数都出产于欧洲,更是有500 多种产自法国。国内奶酪市场起步晚、发展慢、生产技术工艺不成熟,目前的生产技术规范主要参照《GB542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酪》及《GB251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两项技术政策文件。按照标准,奶酪储存的温度条件为2-12°C。 美国是乳业大国,也是奶酪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分级定价系统,对生产奶酪所用的原奶的等级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 奶酪可以划分为软奶酪、半硬质奶酪和硬质奶酪 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以水含量为标准,把奶酪分为三大类,包括软奶酪、半硬质奶酪和硬质奶酪。 图2:按照水含量对奶酪的分级 全球奶酪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奶酪市场规模700 亿美元,仍有增长空间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全球奶酪产量与消费量都保持稳定增长,产量从2000 年的1265.0万吨增长到2015 年的1893.2 万吨,消费量也从2000 年1335.5 万吨增长到2015 年的1999.5 万吨,2000 年到2015 年的复合增长率均为9.98%。2016 年,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奶酪总产

“印太”战略认知与中国应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f15265350.html, “印太”战略认知与中国应对 作者:皮婉婷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3期 摘要:随着世界战略重心的转移,地区政治和经济格局的转变,以及相关国家战略目标的调整,“印太”成为重要的地区性地缘政治和经济术语。特朗普政府基于对印太地区重要性的认知,通过建构“印太”这一权力话语,将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引入到以美国为主导的地缘战略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印太”战略,以离岸制衡、经济合作和价值分享为主要手段实现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利益诉求,并以此制约中国不断增长的地区影响力,应对中国的崛起。在此形势下,中国应正确审视“印太”概念,合理推進“一带一路”,积极发展双边关系,以此制衡和限制“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冲击,实现和平崛起。 一、“印太”概念的缘起与话语建构 在权力关系下,一国的话语建构就其内容而言,通常是有关国家政治或政策立场及价值选择的一套陈述;就其功能而言,其作用大多是为一国采取对外政策获取战略利益而服务。美国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吸取福柯的思想,揭示了西方殖民者如何通过话语建构起关于东方殖民地的知识以及这种话语背后所蕴藏的复杂社会权力关系。这种关于东方殖民地的话语建构为战后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领导权而开展地缘政治话语建构提供了基础。 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洋发挥着关键枢纽作用,通过充满活力的商业和文化联系,使印度洋的边缘地区,甚至使太平洋和亚洲区域的联系都更加紧密。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开始对海洋等未知之物进行探索,“印太”一词应运而生。到二十世纪初,“印太”这个术语作为明确的地缘政治概念首次出现在印度海军上校Gurpreet Khurana撰写的一篇题为“海线安全:印度——日本合作前景”文章里。而最初将“印太”概念作为地缘政治和经济分析的参考点是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印度议会上发表的历史性演讲。他提到:“太平洋和印度洋现在正在形成充满自由和繁荣的海洋的动态联结,一个打破地理边界的‘更广泛的亚洲’现在开始呈现出独特的形式。”近年来,“印太”作为一个地缘概念频繁地出现在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或者官方的言论和政策文件中。美国对“印太”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些国家。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亚洲之行中反复提及“印太”一词,并提到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概念,并在12月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区域战略”下通过大 段的文字较为详细地讲述了“印太”构想,美国发出这一信号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将“印太”一词引入其全球战略部署。 2010年1月,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公域竞争:多极世界美国权力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印度洋战略重要性的日益上升,美国应增强对印度洋地区的重视,加强与印度等国家的合作。2010年10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在发表关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