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演变与思考

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演变与思考

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演变与思考
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演变与思考

中产阶级指标一千万3篇

中产阶级指标一千万3篇 中产阶级指标1千万1中产阶级,是个大家自以为是的概念。我认识的几近所有人,除富人,几近都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开奥迪,玩马代,吃龙虾,买个比特币,做个普罗旺斯精油推拿。哦,对了,你还有两套北京的房子,虽然还有贷款。这是中产阶级吗?固然像是。你让扫大街的阿姨去有这些?去干这个?不可能,人家是劳动阶级。不过,单单靠这些还不行。中产阶级得与众不同,不能和小资产阶级、劳动阶级混为1谈。假定1个中产家有两个孩子,以此为出发点,算算: 两个国际学校或双语幼儿园:每一年50万学费,20万补习,10万捐赠; 家庭两次国际旅游:20万或30万,看你买不买记念品; 两部车,或许明年要换1部电动车:年均折旧加零杂,20万; 家庭吃喝玩乐:每一年30万,草莓都1001盒了; 所有家庭成员保险:虽然不是纯消费,但是纯现金的地方啊,年均20万; 老婆的包和奢侈品:年均20万; 两家父母供养拨备:中产的脸面,不能低于10万; 迎来送往:各种红包,不能低于10万; 男主人的交际:这里比较复杂,没法细说,1年得20万; 女主人的交际:或许是个下午茶,或许是个啥,5万; 该装修了:大件就不详细说了,整体而言,每一年给摊销5万; 各种新潮电子:5万,这不多,两个苹果就2万了,对吗?

不靠谱的股权投资:每一年得亏损个10万; 股票投资:平均每一年亏损5万; 水电煤气手机网费物业暖气,这都不算,行吗?…… 这里,只罗列了大概,最少还可以写出10条。就再加个40万备用吧。因而:1个中产两孩家庭的年均现金支出,最少要300万现金,大致相当于税前收入400万人民币。你这个中产,行吗? 问题是:就算实现了以上的日子,你也会发现,卧槽…这可真没甚么特别的。就是吃点好的,用点好的,孩子上个黄色的校车,随手买了1款X。 继续的问题是:就算你们家1年挣下400万人民币现金,你也不能吃光用尽吧?你和夫人的养老问题呢?总得给自己留下20%的富裕资金去存储或投资,对吗? 因而,你必须具有500万年现金收入的基础。这才是最少的北京中产阶级。 如果你住在北京,相信你这几天被1个地产项目(名字不说了,免得广告嫌疑犯)处处骚扰,这个项目在东5环边(真够农村的!),普通公寓卖到了近8万1米,别墅总价近4000万元。 呵呵,1500万的公寓,仿佛这正是1个普通北京中产阶级的起步点:滚到东5环那些荒郊野地,去开辟你的精致世界。 你那点收入,那辆奥迪,那瓶精油,还真没甚么突然让你笑傲江湖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提示下各位北京中产阶级,你要过这个不上不下阶级的日子,恐怕就要有备无患:根据网络上1个详细测算,北京中产阶级的财富标准(2018年)是1000万美金,或6000万人民币。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白领一般衣着光鲜地出现在都市的街头,傲然行走,神情淡漠。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向“高尚工作园区”;一尘不染的皮鞋踏出急促的脚步,时刻提醒着路人他们有许多工作要做,很忙;电脑、电话、传真是他们最亲密的工作伙伴;他们的竞争对手不计其数,所以他们时刻准备接受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同时为步入金领储备能量;他们公私分明,下班时间很少办公,他们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休闲充电,娱乐健身。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出身于白领职员家庭,以对美国社会的激进批判和权力斗争的理论分析而著称。他站在激烈的社会批判立场上,关注美国的社会冲突和矛盾。米尔斯从白领研究入手,探究了美国阶级关系的演变,运用马克思异化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形成了本书特有的分析批判立场。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依托分析了白领阶层的社会生活,又以韦伯的科层理论为线索,分析了白领世界的社会地位、职业特征及政治态度。 本书写于1951年,五十年代的美国处于二战后的经济繁荣时期。二十世纪初,美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促使各社会阶级的结构、社会地位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工业化的蓬勃发展,资产垄断剥夺了老式的中产阶级个人自由的基础——资产所有权,剥夺了他们赖以自立的手段,因此也就改变了老式中产阶级的人生计划和心理。随之而来的是白领阶层队伍的迅速扩大。 米尔斯按职业界定的方法将农场主、小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归为老式中产阶级。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是其19世纪自由经济发展的产物,他们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历史,将中产阶级从旧社会中分离出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农场主为代表的老式中产阶级,由早期私有财产的占有者,逐步转变成为美国工业化发展中的利益受损者。美国在经济发展之初,依靠农产品出口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伴随着国内人口稳定,国外市场缩小,先进技术推广,农产品过剩与工业原料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生产过剩危机”尤为突出,许多人因无法成为所有者或看不到升至完全所有者的机会而离开了农村,走进城市。这样的资本主义发展路径,促使美国老式中产阶级逐渐没落,新中产阶级悄然兴

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了全国40%的财富,而80%人口仅拥有大约7%的财富

有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了全国40%的财富,而80%人口仅拥有大约7%的财富两极分化动摇美国人逐梦信心 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美,美国各地爆发****,抗议社会的严重不公和贫富不均。“占领华尔街”运动提出,社会上1%的人掌握了经济和政治权力导致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发生危机(失业及住房、医疗保险、教育、老人保健等方面的问题),是危机的根源所在。 资料图片(人民视觉) 在美国,两极分化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危机和政治难题。美国新经济联盟今年初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了全国40%的财富,而80%人口仅拥有大约7%的财富。这1%人口与中产阶级之间的平均财富差距超过20倍以上。美联储主席耶伦近日也将贫富收入差距不断增大的现象称为“当前美国社会最令人烦恼的趋势之一”,而长期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破坏性效应”更令她忧心忡忡。 美国最富有的10%人口控制71%财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发布报告称,占美国人口10%的最富裕阶层控制了该国71%的财富,其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也由1980年的30%增长至2012年的48%;同期,占总人口0.1%的顶级富翁们的财富占有率也由2.6%增加至10.4%。另据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伊曼纽尔·赛斯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当前的贫富差距状况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糟糕的。过去20年间,位于金字塔尖占总人口1%的美国富裕家庭获取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2/3。尽管这些家庭在经济衰退中遭受的打击更大,但自2009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不断趋于稳定,股市强劲反弹,这一群体迅速复苏,其收入激增31%,然而相比之下,其余99%的家庭在近3年内的收入几乎只增长了0.4%。 衡量贫富差距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基尼系数,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其数值越接近1,代表收入不均情况越严重。美国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的基尼系数继续走高,达到0.451。从开始统计基尼系数的1947年起到1981年的34年间,美国的基尼系数始终在0.36左右徘徊。但是在1981年里根就任总统之后,基尼系数开始稳步上升,到1990年上升到0.396,2000年达到0.433,直到2012年突破0.45。 此外,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情况堪忧。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调查发现,2012年收入少于2.5万美元的美国家庭占24.4%,比4年前提高了2.7个百分点;年收入在5万到10万美元之间的所谓中产阶级中低阶层的比例由31.2%降到29.9%。可见,美国经济衰退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更多中产阶级的中下层落入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的行列。 收入不均状况严重在美国快餐业中表现尤为突出。有报告称,2013年美国快餐业的首席执行官与普通员工的年薪之比超过了1000∶1。以麦当劳公司为例,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数以百万美元计,服务员、收银员及厨师等普通员工时薪仅略高于每小时7.25美元的美国联邦最低工资标准。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撰文所称,“美国收入不平等扩大的状况令人瞠目结舌。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半数美国底层劳工的工资涨幅停滞或下降,而占1%的顶端人群收入几乎翻番。”美国总统奥巴马自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美国国会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法案,并将其作为缩小美国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他曾在今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提出要把联邦法定最低工资由每小时7.25美元提高到每小时10.10美元。但这一法案迟迟未能在国会获得通过。 63%美国年轻人认为美国梦不可能实现 最近,由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提所著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一书在欧美学界引发了一场对贫富差距的广泛讨论。书中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收入不平等扩大,而且从长远看,这种趋势是无法被财富总量的增长和外部调节所掩盖。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学家阿蒂夫·米安和阿米尔·苏菲则在新著《债务屋》中证实,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对居民消费行为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他们揭示了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是造成本

中产阶级的人群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f13453107.html, 中产阶级的人群特征 作者:于当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16年第01期 近些年来,“中产阶级”概念逐渐取代了“小康之家”,它特指一种消费人群。广告商也在不断强化“中产生活”的概念:温馨的三口之家、暖意融融的家居、舒适宽敞的座驾、海外风景区旅行、华丽的商场购物……,“中产”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现代梦想。 “中产”没有国际标准 前不久,瑞信研究院的一份全球财富报告为人们勾画了财富全景图。在瑞信的这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有1.09 亿人进入中产,这个数字甚至已经超过美国的9200 万人,成为全球中产人数最多的国家。 然而,这个数字似乎并不能够让人们信服。源自于瑞信对“中产”的定义,瑞信所采用的是资产标准:以美国当地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基准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 可以说,5万美元?50万美元资产标准对于热衷于存钱、偏好买房的中国人来说,并不算一个很高的标准。即使在四线城市,拥有一套价值30万元的房产的要求并不算高;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普通住宅超过300万元也是稀松平常。因此按照5万美元的下限、50万美元的上限来划分,以中国的人口来计,中产阶级壮大并且人数超过美国 完全在情理之中。 另外一种对“中产”的标准所依据的是金融资产,也就是人们所持有的存款、基金、股票等等,这个标准的优点在于剔除了固定资产项目(主要是房产)的价值。 而安联集团刚刚发布了第六版《全球财富报告》,全球金融资产总额达到136万亿欧元,人均金融资产为1.85万欧元,也就是说拥有的金融资产达到3.9万人民币到23万人民币,即可进入中产行列。但这个标准由于弹性太大,因此,在也不是很清楚和让人信服。 还有一种“中产”的标准是以收入来衡量。 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 到5.39 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 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美国新闻周刊

美刊笔下的中国百姓:中产阶级雅皮士民工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6月20日(2005年)一期刊登记者方同铭自中国撰写的三篇文章,描绘中国百姓的生活: 北京中产阶级家庭:关心的是挣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让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学校 四岁的安安在商店里跑来跑去找寻玩具汽车。他的妈妈董薇(音)一边紧追不舍,一边躲避着正在测量橱柜和试坐椅子的夫妇们。那些椅子上挂着一些自编的斯堪的纳维亚名字,虽然译成了中文却十分拗口。这是周日下午在北京宜家家居超市上演的一幕。董薇和家人似乎正在和这座城市里的许多人共同执行一项任务。等待停车位的队伍排了将近一个小时,而这种情况在周末是司空见惯的。一个个满怀消费热情的家庭拿着铅笔、卷尺和自己新房的照片,挤满了整个宜家。董薇和她的丈夫曹杰(音)来这里是为了给安安买一个学习用的书架和电脑桌。然而,一个电视柜吸引了她的目光,而丈夫则看上了一个彩色的CD架。 和中国飞速增加的中产阶级家庭一样,董薇和曹杰过着一种他们的父母永远无法想像的生活。两人刚刚买了一套房子,并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装修上面。夫妻俩经常在外面吃饭。到了周末,他们会带安安到满是塑料球和蹦蹦床的游乐场去,和其他被惯坏了的独生子女们一同玩耍。他们不再像传统中国人那样,希望“当个好工人为国家服务”。事实上,他们更像是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关心的是挣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让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学校。 董薇穿着牛仔裤,画着眼线,背着“新秀丽”牌挎包。她在中国商务部拉美司工作,每年都会去拉丁美洲地区出差四五次。她的丈夫原来也在政府机关工作,不久前刚刚辞职,然后和一个朋友下海经商,销售医疗器械。 曹杰说:“在国有企业很难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潜能。以前我们还觉得有必要保住铁饭碗,但现在我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 在一代人以前,国有企业的年轻夫妇们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私人财产寥寥无几。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一家人吃饱饭。随着国有体系在过去十年里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另谋出路。他们既要寻找工作出路,也要寻找生活出路。 董薇和曹杰买了一辆汽车,安安说那是一辆“捷达”。回想1997年的时候,他们梦想着攒够钱买一套大点儿的房子,这样安安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房间。曹杰说:“现在,中国的生活和美国没有太大区别。” 在过去一两年里,机场高速公路周围的新建住宅区拔地而起,还起了诸如“中央公园”“优山美地”“棕榈 泉”“橘郡”之类的名字。这些规划中的理想社区将为人们提供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志,包括自家的院子、烤肉架和配备台球桌的地下室。虽然一些楼盘以外国人和最最富有的中国人为销售对象,但越来越多的住宅将面向这个由拥有国际品味的中国年轻夫妇组成的新阶层。 过去,年轻男女即使在结婚以后也要和男方父母住在一起。如今,年轻夫妻自己买房搬出去住已经成了大势所趋。虽然曹杰的父母也生活在北京,但他和董薇并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董薇说:“我们的朋友中很少有人和父母住在一起。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空间。” 他们也在为安安上学攒钱。在中国,这笔费用可能十分昂贵。中国的教育是由政府出资扶持的,但学校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目前,董薇夫妇平均每个月要为儿子上幼儿园花费100美元。他们说,与现在时兴的一些私立幼儿

简介欧美中产阶层标准与现状

简介欧美中产阶层标准与现状 据某调查公司编制的《中产群体的生活方式及消费形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中产群体判别有十大标准,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认定为中产群体。1、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以上;2、个人总体年收入水平20万以上;3、拥有私人轿车,价值在20万以上……让我们来看看欧美的中产吧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晓燕、杨晴川、刘亚南、张皓雯见习记者帅蓉发自布鲁塞尔、孟买、北京“我就算是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比利时姑娘劳拉在大学里学习的是中文专业,当她笑着和记者说这番话时,已经成为比利时一家中资机构的员工了。“我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她说。 劳拉介绍,她每月2500多欧元(1欧元约合9.25元人民币)的收入在比利时算是中等水平,其中三分之一用来缴税,剩下1700多欧元用来支付房租和自己的日常开销,生活还算比较轻松。 现在,似乎只有在欧洲才能如此轻易找到对生活现状满意的中产阶级,本报记者在几个国家进行调查发现,全球更多中产阶级的生活压力偏大,诚如台湾歌手郑智化在一首名为《中产阶级》的歌中描述的:“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欲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美国中产面临“崩溃” 美国的中产阶级在最近几年日子不太好过。美国学者在金融危机前就提出,美国中产阶级内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使得中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有“崩溃”的风险。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在《中产阶级美国的终结》一文中指出,二三十年前,美国的中产阶级占据社会重心位置,可最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的收益却流向了中产阶级的上层和富豪阶层。 美国中产阶级分化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城市都有所谓中产阶级社区,然而,最近几年以来,许多赚了大钱的专业人士纷纷离开这些社区,搬到新兴的富人区去了。而在加州和夏威夷这些物价较高的地方,由于生活费用上涨,许多下层中产阶级人士不得不搬离原来居住的中产阶级社区,另择廉价居所。 金融危机后,美国中产阶级的分化和困顿更为明显。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为了维持生活水平,夫妇不得不双双出来工作。而据美国媒体报道,如今许多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即使夫妇双双工作都很难维持体面的生活。 美国媒体曾这样形容:过去美国的社会结构像维多利亚时期女人上小下大的裙子,而现在则更像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换言之,曾经作为社会中坚的中产阶级,正在日渐式微。 欧洲中产忧心养老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读后感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读后感 白领一般衣着光鲜地出现在都市的街头,傲然行走,神情淡漠。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涌向“高尚工作园区”;一尘不染的皮鞋踏出急促的脚步,时刻提醒着路人他们有许多工作要做,很忙;电脑、电话、传真是他们最亲密的工作伙伴;他们的竞争对手不计其数,所以他们时刻准备接受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同时为步入金领储备能量;他们公私分明,下班时间很少办公,他们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休闲充电,娱乐健身。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出身于白领职员家庭,以对美国社会的激进批判和权力斗争的理论分析而著称。他站在激烈的社会批判立场上,关注美国的社会冲突和矛盾。米尔斯从白领研究入手,探究了美国阶级关系的演变,运用马克思异化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形成了本书特有的分析批判立场。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依托分析了白领阶层的社会生活,又以韦伯的科层理论为线索,分析了白领世界的社会地位、职业特征及政治态度。 米尔斯按照权力、财富和声望三个指标将白领职业者划入新中产阶级。白领阶层中三个最大的职业团体是经理、挣工资的专业人员、推销人员和办公室的人员组成。 米尔斯在书中运用马克思异化理论分析新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劳动把人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人们又通过各自劳动表达自己的人性。但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却使人们通过劳动表达人性日益困难,人们正在从自身中,从他人那里,从自然之中分离出来。Mills认为白领者们是一些牺牲品式的英雄,作为小人物,从事的往往是一些并非自己本意的活动,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满足和成就感。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在办公室或商店里他们从来不敢大声说话、和别人顶嘴、或站着不干活,他们的劳动和其生产的产品之间是异化的。自我异化在他们身上是与劳动的异化比肩而来的。 《白领》是一本好书,好就好在揭开了美国社会的真面目,打碎了旁观者对于完美美国的幻想,天堂般的社会形象不再成立,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结队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下层群众以及如无脑丧尸般茫然踟蹰的白领阶层。令人厌倦的工作,追逐在闲暇时间表现出高人一等的经济能力并从中获得满足感,模仿明星偶像的生活,空虚并对现实感到无力,感觉上升机会越来越少,在层次化的职场环境中为了升职而勾心斗角,米尔斯描述的这一切与当今中国白领社会有太多的重叠与相似。窦文涛曾追问,为何当下的年轻人将自己归类为屌丝,以嘲弄自己为乐?我们也可以同样发问,为什么当今网络中盛行如此多的低俗文化,人们不再尊崇高雅圣洁?原因恰恰就是这一代人无力改自己生活的情境与社会体验。就好像在六十年前的美国经历的那样,无意义的工作掩盖了生活的真正含义,一代人的灵魂正经历最无力更改的异化。历史总是会惊人的相似,先锋者走过的路,我们还会再走一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趋利避害,借鉴别人的历史去疏通自己的前进道路。

美国中产阶级定义的六个指标

中产阶级概念在中国无疑是个舶来品,因为这词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到现在,连美国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什么是中产阶级。 亚洲开发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人数已达8.17亿,结果让中国人哗然,大声疾呼中国人“被中产了”。按照亚行的定义,每天消费2美元以上的人都可以算作是中产阶级,一年消费730美元,也就是人民币5000元左右,看起来国人成为小中产已成易如反掌之事。 不论在哪一个国家,中产阶级的定义和定位,都不会简单地归结为仅看收入或是消费这样纯粹以钱的指标上。在一个社会中,作为一个阶层就不仅是看你一年能挣多少。 在美国,中产阶级的定位要看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经济地位以及社会影响力等。上层中产阶级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的工作以白领为主,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职业性职业、医疗教育、大众传媒、工程等领域。大学教授、医生、工程师、律师、建筑师、记者、公司的中层主管、作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财务经理、高中教师、高级护士、药剂师、分析师等是人们最常见的上层中产阶级成员。而公司下层管理人员、销售员、秘书等则是典型的下层中产阶级。 说到美国的中产阶级还有另外一种比喻,按社会地位来分,中产阶级上有富人、下有穷人,中产阶级夹在中间,就如同三明治一样,所以现在的美国中产阶级也被称之为“三明治一代”。按照老百姓的说法,中产阶级不属于富人,但也不是穷人,就是不穷不富中间的一批人。 奥巴马上任后,面临经济危机的挑战,中产阶级也受到冲击,因此美国政府展开了“拯救中产阶级”行动。美国的媒体和专家也承认,对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并无统一的财务上的标准,仅靠收入和消费的指标界定中产阶级是不准确的。 因此,美国现在比较流行的界定中产阶级家庭标准是看生活状况和水平,其中有6项财务指标可以作为考核一个家庭是否进入中产阶级的指标。 第一,是否拥有住宅。美国梦说穿了很简单:一幢房子两辆车,养两个孩子都能上大学。这年头在哪个国家都一样,没房绝对成不了中产阶级。但有了房做一辈子房奴也不会是中产阶级。一生的心血和所得最终换来的只是一个窝,那决不能说是过上了好日子。 美国房价便宜,但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这要看你住在哪儿。在底特律一个家庭年收入5 万美元可能生活得很好,但要是到了洛杉矶,这样的收入连个小房子都买不起。要做中产阶级,首先就得有房,但又不能成为房奴。美国人如何来平衡,挺简单,30年分期付款,每个月房贷不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

中产阶级最新十大标准出炉 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或家庭才算中产?中产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小融整理了10个中产阶级的标准给大家作为参考,一起来看看你符合几个吧。 一、月收入4.5万,年收入在50以上 提到中产,收入肯定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中产阶级最大的特征就是收入稳定丰富、未来可预期。最新一份关于北亚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中产阶级调查则显示,中国大陆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月收入在45202元。 小融默默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工资卡,呵呵,我岂止是拖了后腿啊,我连中产的裤衩子都拖掉了…

二、除了稳定的收入,还要有百万级的资产 除了稳定的收入,要想挤进中产阶级的队伍,平时你的流动资产要有百万级别的流动资产。调查显示,自认自己是成功的中产阶级的被调查者中,流动资产达到人民币15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流动资产达不到150万,呵呵,对不起,那你不是一个成功的中产阶级。 三、除了票子还要有房子和车子 提到中产,多数人首先都会想到三大件:票子、房子和车子。除了钱,中产阶级还有一套潜在的物质标准——他们至少要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别墅或者房子,以及一辆一线品牌的汽车,当然这些都是全额付款的,还在还房贷、车贷的统统out.

四、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或者较高的社会地位 除了经济收入、房子车子这些硬件,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软性因素也是中产阶级的判定标准。比如有一流高校毕业、海外留学、EMBA(高级经理工商管理硕士)等高大上的教育背景,或者成为某个公司的CEO、做知名企业家、当名牌大学的博导、某领域的权威专业人士等金光闪闪的经历。 五、追求健康,注重运动 调查显示,高达七成的中国内地中产阶级把健康列为首要人生目标。当然,中产阶级平时必须是很注重运动的,每个人至少有一张健身卡或者高夫球俱乐部会员卡,还要常常展示骑马、潜水、登山、滑雪等一类高逼格运动的特长,不得不说爱运动绝对是当下中产阶级的重要标签之一。

《摩登家庭》反映的美国中产阶级和谐家庭相处之道初探

《摩登家庭》反映的美国中产阶级和谐家庭相处之道初探 【摘要】本文从《摩登家庭》反映的当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相处之道入手,探究了该剧播出的背景,从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冲突与反思、用幽默化解矛盾和互相关爱等5方面分析了《摩登家庭》展现的和平家庭相处之道,以期对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生活进行初探。 【关键词】摩登家庭;美国;中产阶级;和谐家庭 《摩登家庭》描述了3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克莱尔和菲儿组建的传统家庭,杰和歌洛莉亚的老少配家庭,还有卡梅隆和米奇尔的同性恋家庭。除了第一种家庭外,后面两种都是十分后现代的家庭。该剧一经播出,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时代》杂志称为“年度最受欢迎家庭喜剧”[1],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展现的和谐家庭面貌在该剧的成功方面功不可没。 一、《摩登家庭》播出的背景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上世纪60年代以后,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美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不断受到新型家庭模式的冲击,丁克、单亲、同性恋、同居、重组家庭等非主流家庭逐步增多。这些家庭经历了从遭受非议到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当然反对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如美国家庭联合会(American Family Association),在媒体特别是电视上,倡导“传统的道德观”(Traditional Moral Values),主张传统的家庭观念[2];宣扬基督教信仰,反对同性恋婚姻[3]。 《摩登家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播出的。该剧在2009年9月23日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台首播当晚,创下了一千两百六十万的收视率,是艾美奖和金球奖等重量级奖项的赢家。至今已播完5季,第六季正在播出。该剧巨大的成功使其成为美国2012年产值排名前十的美剧,每集创下两百一十三万美元的巨额收入。该剧好评不断,同时也受到了批评,如对同性恋卡梅伦和米奇尔亲密举动的刻画遭致了LGBT(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协会的谴责。[4] 二、《摩登家庭》展现的和谐家庭相处之道 通观每一季每一集,家庭成员间虽然矛盾不断,但从最终结果看,还是以和睦和谐为主调,这种和睦和谐,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冲突与反思,用幽默化解矛盾和互相关爱等。 (一)民主平等。 《摩登家庭》里处处体现了民主平等,这种民主平等,不仅体现在同龄人之间、男女之间,更体现在老与少、长辈与晚辈之间。比如,虽然克莱尔、歌洛莉亚和卡梅隆都扮演者家庭主妇的角色,但他们在家中分量很重,从没有因为没有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摘要] 中等收入阶层的划分标准应该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应坚持城乡划分一致性的原则;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其界定标准应是不同的;现阶段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界定标准既应有全国性的标准,也应有地区性标准。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具有比重不大、职业的多样性和行业性、分布的区域性、收入的稳定性、求稳怕乱和力求上进等特点。 当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际上正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形成冲击和挑战。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整体素质,形成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结构,必须选择合理的社会政策,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民主机制,同时大力发展教育。 [关键词] 中等收入阶层;界定标准;特点;社会结构;社会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社会中等收入阶层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现代社会结构发展的经验表明,这种随社会转型而出现的新中间阶层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中的主体力量。 党和政府不但肯定了新出现的社会阶层,而且对其在社会主义建设及中国政治稳定中的地位及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首次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的战略目标。政治的清明和宽松,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使得市民生活在相当的程度上从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分离出来;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多样化以及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改变,为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等收入阶层已经并将在未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小、发育不成熟,与理论上的中等收入阶层的品性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实际上正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形成冲击和挑战。如何发展和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应对和化解这些冲击和挑战,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现状分析 (一)中等收入阶层的涵义 中间阶层(middle class)又称为中产阶级、中产阶层和白领阶层等,对其论述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中产阶级“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贪图他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kaiyu。托克维尔对中产阶级的界定大致延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认为中产阶级是“既不豪富又不极贫的小康之人,却对自己的财产甚为重视”。 二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学界对社会分层的研究聚焦于兴起的“白领阶层”上,较早系统研究白领及其社会意义的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将美国社会中的“白领”界定为新中产阶级,并认为“新中产阶级并未组成一个紧凑单纯的阶层,而是同时进入了现代社会的若干层次中”。在美国,20世纪中叶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得企业和财产广泛联系,传统民主制的发源条件已不复存在,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阶层:他们的上面是大阔佬;他们的下面是与财产实现了分离的雇佣劳动者。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

简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简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摘要: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对美国来说,种族问题是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使现实的美国与其所宣称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黑人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进行了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长期不懈的斗争,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发生的变化,这种斗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民权运动”。 黑人在美国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如此,黑人却一直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南北战争后,虽然奴隶制被废除,黑人争得了公民权,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作为美国公民应有的平等权利。相反,他们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的樊篱之下。189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定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使种族隔离具备了法律依据,各州遂在居住、交通、教育等方面对黑人实行公开隔离。长期以来,黑人问题是困扰美国政府的一大难题。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这样预言:“在威胁美国的未来一切灾难中,最可怕的灾难是黑人在这个国土上的出现.一些观察家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他们在考察美国的目前困境和未来危险的原因时,几乎总是归结于这一主要事实”。黑人为此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是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成为当时美国重大的社会运动,最终促使联邦政府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从而书写下黑人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本文就二战后民权运动兴起和高涨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与分析。 一、教育是黑人夺取选举权的基础 黑人要拥有选举权,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而教育是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尺度。南北战争后,随着似有身份的降临,黑人渴望接受教育,许多黑人学校建立起来,遍及美国的黑人教育制度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但是教育并非朝夕之事,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奴隶制留给黑人的只能是无知和愚昧。 进入20世纪以后,黑人的教育状况有了改善,19世纪后期培养出来的学生开始走向社会,而学校里的黑人学生数量仍有增无减。1910年时,在南部10个州里,在校黑人学生增加到1426102人,1930年达到1893068人。1930年时,美国黑人中的文盲率下降到16%。黑人教育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此时黑人受教育的水平,是美国历史上各个人口集团中上升最快的。到1970年,黑人所受教育年限和白人相比只相差半年左右。战后黑人教育还有这样的特点:层次提高、黑白人同校。1960年,黑人攻读学位的有22.7万。1970年增长到55.2万。黑人还进入白人大学学习,1970年,大约有378000名黑人在这样的大学或学院接受教育。 这一切,表明战后的黑人已具备了“文明交往的基本条件”。再也不用“文化测验”等手段来阻止他们行使选举权了。用知识武装起来的黑人。再也不满足于二等公民、被剥削选举权,因为他们懂得:“只有黑人拥有选举权时,才能学会保护自己。”随着黑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他们在为选举权抗争时,能进行有理论、有策略、有组织的斗争。因而,黑人在自身素质普遍提高的五六十年代赢回选举权是不足为奇的。 二、中产阶级是黑人争取选举权运动的领导力量 有人认为,第一批黑人中产阶级产生于南北战争后。但够得上中产阶级条件的黑人,在当时是属凤毛麟角。主宰着当时黑人社会的事谷物成分农,在南部390万黑人中,谷物成分农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朱凤丽 一、作者及本书简介。 Wright Mills (1916—1962)出生于一个信奉天主教的白领职员家庭,30年代在德克萨斯大学读书时,就受到了哲学和社会学两方面的训练,而后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Mills以对美国社会的激进批判和权力斗争的理论分析而著称。他站在激烈的社会批判立场上,关注美国的社会冲突和矛盾。被认为是社会学界公认的二战后美国社会学界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本书写于1951年,Mills从白领研究入手,探究了美国阶级关系的演变,在此书中吸收运用了他早年信奉的马克思异化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形成了本书特有的分析批判立场。他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依托分析了白领阶层的社会生活,又以韦伯的科层制为线索,分析了白领世界的社会地位、职业特征及政治态度。 二、本书写作背景(老式中产阶级向新中产阶级的转化)。 五十年代美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繁荣时期(1945年到1960年期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一倍)。繁荣的美国经济也是一个创造、巩固聚敛资产的公司世界的过程。随着工业化的蓬勃发展、科层制的广泛应用,资产垄断剥夺了老式的中产阶级个人自由的基础——资产所有权,剥夺了他们赖以自立的手段,因此也就改变了老式中产阶级的人生计划和心理。随之而来的是白领阶层队伍的迅速扩大。像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导论中所说的,“着重办公室、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使劳动力向白领职业转移。到1956年,美国的职业结构中白领工人的数目,在工业文明史上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 三、老式中产阶级的发展历程及新中产阶级的兴起。 第一、老式的中产阶级社会。 Mills按职业界定的方法将农场主、小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归为老式中产阶级。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是其19世纪自由经济发展的产物,他们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建立了自己的世界历史,将中产阶级从旧社会中分离出来。 美国的农场主与欧洲的不同,在欧洲,农村的生产者先于市场而存在。按照古老的传统将自己死死地捆在固定的土地上。而在美国,市场形成先于农村生产者,而且每个农场主都是自主、独立、分散、自由地进行规模经营,这也是美国和欧洲农村经营最根本地不同。这些分散在美国空旷田野上的自由农夫组成了数量巨大的中产阶级。据社会学家统计,在1820年,全美3/4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这些农夫是天生的创业型的企业家,在小企业式的自由平衡的世界里,在资本主义统一秩序以及气血社会的信条下,投机地产、棉花、铁路;美国的铁路修建也和欧洲有很大的不同,欧洲的铁路是用于连接农村和城市的,而美国的铁路修建是从“不特定的地方修建到不知道的什么地方”。目的是服务于形成的人口。这项规模庞大的工程,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到西部,在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发展

浅析美国黑人文化

姓名:黎巍 学号:11123076 指导教师:商晓芳 浅析美国黑人文化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随着第一批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扎根美国,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涌向了这片新大陆。在如此短的历史进程中,美国之所以能称霸全球,与这些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是美国建设的奠基者,是美国文化的开创者,是美国发展的先驱者。这群人中有着那么一群黑皮肤的人群,即使他们饱受不公正待遇和歧视,他们也并没有因此选择憎恨这个社会,他们用他们的力量捍卫这个民族,并为它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他们就是我们口中的“黑人”,一个肤色与我们形成反差的人种,一个我们眼中的异类,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努力铸就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美国黑人文化”。当我们沉醉于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一书时,当我们折服与JAY—Z 的嘻哈音乐才华时,当我们惊叹于NBA球场上科比们的超震撼表演时,我们的内心早已被他们的文化——美国黑人文化所占据。 每个人都有喜欢美国的理由,我正是因为被美国黑人文化所吸引才对美国有了渐渐地了解,而且在上海大学的一门“生活中的经济学”的通识课上我认识了一个叫Leonard的美国黑人,他也帮我介绍了很多美国黑人的生活情况,因此我对美国黑人文化有着情有独钟的喜爱更对它的发展有些了解和自己的见解。 遥想当年黑人曾是被多么残酷地欺压与剥削,随着林肯《解放黑奴宣言》的发布,打响了黑人运动的第一枪,其后又经历由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等人领导的黑人自由运动,黑人的地位出现了改善,但是这种改善的程度并不彻底,直到马丁·路德·金的出现将美国黑人运动推向了高潮,极大地改善了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商老师上课曾给我们介绍过马丁·路德·金这个伟人,也给我们看了他激情并富有说服力的演说《l have a dream》: "……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这个国家能够觉醒起来,真正实现它的信条:'我们把这些看作是不证自明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们能将种族不和的喧嚣变为一曲和睦的乐章。在佐治亚州红色的山丘上,昔日奴隶的子孙和昔日奴隶主的子孙同坐在友爱的桌旁,一同祈祷…… 我有一个梦想:我的4个幼小的孩子总有一天会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鉴定他们的标准不是肤色,而是内在的素质和品格。 让自由之钟响彻千村万户,在每一个小镇、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州、每一个城市,尽情地敲响吧!到了这一天,上帝的一切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携手同唱那首黑人的古老圣歌:'我们终于得到了自由!感谢伟大的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感人肺脏的演说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遍美国的每一个角落,成千上万人在倾听着,心灵为之震撼。 终于随着多方努力以及坚持,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从“黑人”这个词在美国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看出黑人地位的变化。最初,当黑哥们儿们还是奴隶的时候,黑人被称为“Negro”。这个词本来是个西班牙语,意思是“黑的”。在西班牙语里,这个词是中性的,既无褒义,也无贬义,但是它到了英语里,就成了个贬义词,意思就是“黑鬼”。后来美国摆脱了奴隶制,黑人逐步获得公民

细数美国各阶层人群真实收入 年收入5万为中产阶级

细数美国各阶层人群真实收入年收入5万为中产阶级 2014-06-20 10:31:07来源: 网易海外置业综合(北京)有0人参与分享到 根据2010年美国(房源)人的个人和家庭收入的统计资料,按照收入的高低,美国民众的收入大致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人年收入1-3万美元以下属于贫困或低收入人口。美国全职工作人员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人总计有145万人。个人年收入在1万至2万美元以下的人有793万。个人年收入在2万至3万美元以下的人有1453万。 第二:收入在3-5万美元的中位收入群体,该群体是美国人最常见的收入水平。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2882万人,占全职工作人数的31%。 第三:年收入5-8万的中产阶级,个人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是美国进入中产阶级的一个门槛。如果夫妻都有类似水平的工作,家庭收入到10万美元以上,那就是一个标准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了。2010年,美国年收入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占全职工作人员的43%。 第四:年收入8万以上的富裕阶层,年收入8万至10万美元以下的人在美国可谓是中上收入水平。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626万人,占美国全职工作人数的6.7%。而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人自然是美国高收入的个人,这个收入段的全职工作人员人数有1071万人,占美国全职工作人数的11.5%。 /22 | 分享到网易海外置业| 查看图集| /10 | 分享到网易海外置业| 查看图集| 从以上统计来看,美国民众收入在3-8万美元中等收入的群体占到了全职工作人数总数的近四分之三。这样整个社会的收入呈橄榄型分配,是社会学家公认的比较理想的社会分配模式。 以下例举部分行业的收入情况仅供参考: 美国大学正教授: 年收入约12万美元,收入受科研经费的直接影响。 美国大学副教授: 年收入8-10万美元,收入受科研经费的直接影响。 美国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生: 首年年薪约8万美元,包括优厚的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 美国大学生物医学硕士毕业生: 年薪约4.6万美元,有基本福利待遇。 沃尔玛收银员: 美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两年工龄,收入约3.2万美元。

中国中产十大标准发布 个人年收入至少20万

中国中产十大标准发布个人年收入至少20万 2011年04月19日12:01来源:LED环球在线 欢迎发表评论字号: 跻身中等收入国家…… 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历史证明这个阶段是中等收入国家能否完成产业升级步入高收入国家的敏感阶段。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能否从慢车道切至快车道的决定时期。 推荐阅读 [热点]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黄金才是金钱 买房杀价秘笈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稳字当头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另类理财辟蹊径实物保本有风险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意指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适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制约,人均国民总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经济学家汤敏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过度城市化、产业升级障碍、资本开放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金融危机…… 从人均GDP两千美元到一万美元似乎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有些国家走了20多年还没到。如果能像韩国的发展速度,2020年中国就可以进入人均GDP10,000美元的“高收入”阵营;但如果像东南亚、拉美国家那样没有处理好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也可能最终陷入“5000美金怪圈”。 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通过引领技术进步和廉价利用全球资源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也能实现目标。 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所要面临的第一个巨大问题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这个贫富差距警戒线,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些学者更是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 0.55。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导致内需不足,增长乏力。更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中等收入与富裕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相对低收入阶层的优势却在不断消失。过去30年,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它既归功于一系列政策上的变革,也归功于全球化和生产外包转移的大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