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浅论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宋佳

益新公司地质勘察部

摘要:煤是分布十分广泛的沉积矿床,控制其分布的有各种因素,如植物演化,海陆分布,海水进退,地壳运动,构造发展,古气候的分布和变化等。中国主要成煤时期为石炭-二叠纪,

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本文介绍了中国主要成煤时期的地质构造总体演化历程,以煤层

所含化石为直接证据,论述了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演化及主要含煤地层,分析了中国各个主

要含煤地区环境的演化,并简要介绍了含煤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各主要成煤时期的古气候特

征。

关键词:成煤时代;成煤环境;煤盆地;聚煤期;

1、中国主要的聚煤期及含煤地层

从早古生代腐泥煤类的石煤至第四纪泥炭,共有14个聚煤期,其中最重要的聚煤期是:华北石炭-二叠纪,华南二叠纪,晚三叠纪,西北早,中侏罗世,东北晚侏罗-早白垩世,以及东北,西南及沿海第三纪,共7个主要的聚煤期。早,中侏罗世聚煤期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60%,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期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6%。

1.1 古生代主要聚煤期

我国早古生代聚煤主要是浅海,滨海藻菌类形成的腐泥无烟煤,以下寒武统煤层的煤层的煤质较好,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真正的腐泥植煤是从晚古生代植物登陆成林才形成的。

泥盆纪原始陆生植物形成的煤层零星分布于新疆、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其中,广东封开煤厚1m左右,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石炭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聚煤期之一。早石炭世晚期以鳞木、古芦木和种子蕨类为主的植物群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森林,华南早石炭世大圹阶自下而上可分为:旧司组、上司组和摆左组,贵州、云南的旧司组及其相当的地层中含有煤层。湖南测水组大致相当于旧司组的上段,以湘中地区煤层发育最好。浙江叶家圹组为陆生相含煤地层,依据植物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A,B,C,D四段。其中,A段为主要含煤层段,可与韦宪阶对比:B段已相当于纳缪尔阶。由此可见,早石炭世含煤地层自西面向东北显示层位抬高的时迁现象。晚石炭世地球上出现了明显的植物地理分区,我国主要属于华夏植物地理区,称大羽羊齿植物群,由石松纲、楔叶纲、真蕨纲和裸子纲等组成茂密的沼泽森林。华北地区及西北东部聚煤作用强盛,形成极为重要的含煤地层。华北石炭纪含煤地层包括中石炭世本溪组和晚石炭世太原组。其中,本溪组以辽宁本溪组发肓较全;华北聚煤盆地绝大部分属于晚石炭世太原组。太原组以山西地层

剖面为代表,一般以东大窖灰岩的顶界面作为太原组与山西组的分界,太原组含重要可采煤层。太原组是一个海进沉积序列,由北而南灰岩层数增多,层位偏高,在盆地范围内最高灰岩层位并不代表时面,这就给区域地层对比和划分带来了困难。西北地区东部,在相当于西欧韦宪阶的臭牛沟组之上划分出靖远组,以与西欧的纳缪尔阶相对比,靖远组含有薄煤层。

二叠纪的植物群落与晚石炭世相似,但银杏、苏铁、本内苏铁、松柏类等相继出现,由于其适应能力强,植被扩展到丘陵地带和内陆干燥地区。早二叠世我国仍以华夏植物群作用强盛,适应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的真蕨纲、种子蕨纲特别繁茂。华北广大地区早期聚煤作用强盛,以山西组含煤地层为代表;晚期聚煤作用仅限于华北地区南部,以石盒子组含煤地层为代表。华南地区的聚煤作用东南沿海发生早,西南地区发生晚,显示由东南向西北推移扩展的趋势。晚二叠世是华夏植物群的鼎盛时期,尤以种子蕨最为繁盛,树干高大的生产科达、鳞木和皮厚且具有附生根的辉木也很发育,形成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其晚期随着广泛的海侵,聚煤作用迁移到滇东、黔西一带。我国境内代表温带气候的安加拉植物区的代表冷温按气候的冈瓦那植物区均无重要煤层形成。

1.2 中生代主要聚煤期

中生代植物界发生了新的演替,石松纲、楔叶纲、种子蕨纲和科达纲显著衰退或绝灭,代之而起的是裸子植物门的苏铁、本内苏铁、银杏和松柏纲,并成为主要造煤植物。晚三叠世我国南方属于叉羽羊齿植物区系,四川、云南、江西和湖南一带形成重要的含煤地层,分别以须家河组和安源组为代表;北方则属于丁菲羊齿植物区系,以陕西延长组为代表,仅含有薄煤层。我国北方早,中侏罗世植物群的成分以银杏、松柏、真蕨植物为主,尤以大量银杏发育为特征,称之为凤尾银杏-锥叶蕨植物群。聚煤作用由西北向华北地区扩展,以新疆水西沟群和山西大同群为代表,在新疆、陕北等地常形成巨厚煤层,是我国最强盛的聚煤期。

晚侏罗-早白垩世植物群以松柏、银杏、苏铁植物为主,可以拟金粉蕨-高腾刺蕨植物群为代表。随着潮湿气候带的北移,晚侏罗-早白垩世聚煤盆地集中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巨厚煤层。1.3新生代聚煤期

我国新生代早、晚第三纪均有重要含煤地层形成。早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发育于北方,造煤植物主要为被子植物,抚顺煤盆地始新世—渐新世含煤地层如山西繁峙组、华北平原沙河街组和东海盆地花港组,含煤性较差。早第三纪华南大部分为红层沉积,仅沿海和云南西部一带有煤盆地零星分布,如广西百色、广东茂名等煤盆地。

晚第三纪中新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云南及台湾省,以云南小龙潭组为代表,含有巨厚煤层。上新世聚煤作用集中于西南地区,以滇东北的昭通组为典型,亦有巨厚煤层发育。晚第三纪的聚煤作用可延续至第四纪,云南昆明盆地含有褐煤沉积岩主要为更新世堆积。

2、我国成煤环境演化

2.1 聚煤古地理环境的演变特征

聚煤作用是在一定的古地理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我国地史时期随着海陆变迁、海面变化和古植物演化,聚煤作用由浅海、滨海向邻海和内陆逐步扩展和迁移,聚煤古地理景观构成一个时空演化系列。早古生代煤形成于滨海—浅海环境,为菌藻类转化而成的腐泥煤;晚古生代以海滨环境为主;中、新生代则从邻海环境逐步过渡为内陆盆地环境为主聚煤作用范围逐步扩大,聚煤古地理环境渐趋多样化。

早古生代末,华北、塔里木、上扬子等陆块隆起剥蚀华南东部的古华夏海槽和西北的祁连海槽亦褶皱隆起,陆地范围显著扩大。晚古生代海侵沿袭了古华夏海槽和祁连—秦岭槽地的方向,早石炭世晚期海水曾达滇东、苏北和皖南一带。在短暂的海退期,沿陆缘滨海地带形成小型三角洲平原、障壁潟湖和滨岸潮坪成煤环境,主要分布于上扬子—江南古陆东南缘和河西走廊一带,是在海域不断扩大的总趋势下形成的,并显示向陆地方向的穿时和迁移现象。

晚石炭世海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华南、西南的大部分地区沦为浅海碳酸盐盆地。海侵范围波及长期隆起的华北地块,中石炭世海水由东、西两侧进侵,晚石炭世中晚期达到最大规模。华北聚煤盆地的古地理环境为陆表海、潟湖潮坪—障壁体系和三角洲平原的区域配置和交换。主要煤层赋存于海进沉积序列,在盆地北缘形成东西向展布的厚煤带。早二叠节伴随蒙古—大兴安岭海槽的封闭过程,大量陆缘碎屑注入盆地,海侵范围向南退缩,以浅水三角洲为主体的聚煤环境自北向南推移,呈现出山前冲积平原、滨海三角洲平原和潟湖海湾沉积环境的有序配置,赋煤层位逐步抬高,组成海退沉积序列。早二叠世早期形成盆地范围的重要厚煤层,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聚煤作用则退缩于盆地的南缘地带。

早二叠世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海退的同时,华南地区的海域范围则继续扩展,海水向西北侧上扬子古陆区快速侵漫,沿古陆边缘的潟湖潮坪环境发育早期含煤沉积,并迅速被广海碳酸盐沉积代替。早二叠世晚期,由于东吴运动的影响,华南广大地区隆起陆,海水退居东南隅,在海西期造山带的前缘堆积了滨海碎屑含煤岩系。晚二叠世早期,海水由西南方向再度进侵,但其强度已明显减弱。不海域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华南地区呈现比较复杂的岛海古地理景观,岸线曲折,海陆穿插,沉积类型多样。东南沿海为陆相、过渡相碎屑含煤沉积,盆地中部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含煤沉积,黔西、滇东地区则持续发育大型三角洲复合体,为煤层最富集地区。随海域不断扩展,聚煤带向古陆方向迁移。晚二叠世晚期,华南地区再次被广海淹没,以碳酸盐和硅质沉积为主,含煤沉积则局限于川滇古陆东侧的滇东、黔西和川西一带。

古生代末至中生代初期是我国海陆变迁的转折期,晚三叠世秦岭以北及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隆起为陆,海区退缩于华南东南隅及西南地区,聚煤盆地主要分布于海陆交接的邻海地区,聚煤古地理景具有“过渡型”特色。海水内侵受到限制,以富含半咸水动物化石为特征。华南东部以海湾型沉积环境为主,

主要含煤层段赋存于盆地早期冲积扇粗碎育的充填序列,各盆地充填差异显著;中期各盆地与海域连通,形成际形复杂的海湾;晚期随着海退过程再次出现聚煤作用,可延续至早侏罗世,但一般含煤性变差。西南地区以潟湖型沉积环境为主,由于河流注入而导致潟湖淡化,并逐步扩张超覆,向邻海湖盆地演化,主要含煤层段形成于滨湖三角洲平原环境。

侏罗世早期西南和华南的海域进一步退缩,伴随潮湿气候带的北移,早、中侏罗世聚煤盆地主要分布于昆仑—秦岭构造带以北地区,内陆盆地占据主导地位。大型内陆盆地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以湖盆为中心构成内流水系,呈现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湖泊沉积环境的有序配置,冲积平原和滨湖三角洲平原是主要聚煤环境。随着盆地的演化,盆地充填序列经历了冲积—湖泊—冲积充填序列的更替,形成上下两个含煤组,一般以湖泊充填淤浅基础上形成的上煤组含煤性较好。中、小型山间盆地和谷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常由于盆地充填淤浅而沼泽化,形成厚煤层。中生代晚期海域退缩于藏南和东北三江平原局部地区,并有滨海型号含煤沉积分布。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则发育内陆断陷煤盆地,构成高地和湖盆星罗棋布的古地理景观。盆缘断裂活动和近源物质供应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导因素,沿盆缘断裂分布的冲积扇的进积和退缩控制了盆地沉积环境的空间配置,聚煤环境出现于盆地演化的一定阶段和盆地的特定部位,在湖泊淤浅的基础上形成上部含煤段,常发育巨厚煤层。

新生代第三纪聚煤盆地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地区,多为内陆断陷或构造—侵蚀盆地濒太平洋地区尚有滨海型和海湾潟湖型含煤沉积,与第三纪伸向陆地的指状海连通。内陆聚煤盆地常常赋存巨厚煤层,煤层一般出现于填充盆地向湖盆演化的过渡阶段,煤层上覆为湖相泥岩或泥灰岩。

我国主要聚煤期的气候

聚煤期的古气候是影响沉积盆地充填和聚煤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古气候条件对植物的发育和泥炭聚积起了重要作用,分析各聚煤期的古气候状况有助于了解聚煤盆地的时空分布和充填物特征。3.1 晚古生代聚煤期古气候

早石炭世的古气候比较单一,植物界刚刚扩展到陆地,只能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存。早石炭世发育的拟鳞木植物群不具年轮,植物化石分布于南、北半球,甚至现在的北极地区,绝大部分地区相当热带、亚热带气候。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拟鳞木植物群分布区,仅蒙、东北北部局部地区见有安加拉植物群分子,说明局部气候略为温凉。

晚石炭世植物地理分区已经形成,可区分为四个植物类型,即:安加拉植物群,冈瓦那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其中,前二者属于温带气候,后二者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我国除东北、新疆北部属安加拉植物群,藏南属于冈瓦那植物群以外,绝大部分地区为华夏植物群。鳞木非常繁盛,茎上气孔构造发育,为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带的产物。此外,中亚一条北西向的干燥带东延至我国西北

地区。

二叠纪植物演化更加明显,植物地球分区清楚。天山以北、内蒙北部和东北北部为安加拉植物群分布区,属于温带半潮湿气候。冈瓦那植物群主要分布于藏南地区,以舌羊齿为主,代表温带或冷温带半潮湿气候。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华夏植物群分布范围,贵州西部峨嵋山玄武岩纵组、龙潭组和长兴组中发现的丰富的辉木,反映了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特征。华北地区辉木不发育,大羽羊齿类形体较小,属于亚热带半潮湿气候。晚二叠世华北地区南部仍持续温暖潮湿气候,有煤层和紫斑泥岩发育,但从整个沉积物类型和植物化石组全判断,我国西北、华北广大地区的气候已渐趋干燥,干燥带由西向东扩展,聚煤作用终止。

3.2 中生代聚煤气候

早、中三叠世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燥带,中三叠世末华南地区转为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多雨气候,发育叉羽羊齿植物群,其中苏铁植物占据优势。华北、西北地区则以木贼、类丹蕨、束脉蕨等旱生耐凉植物为主,代表温带半潮湿气候。

早、中侏罗世我国南方苏铁、真蕨植物特别繁茂,代表热带、亚热带气候,北方则以真蕨、松柏类和银杏类为主体,代表了一种针叶、阔叶混交林植被景观,总体上这一植物群是亚热带—暧温带气候的反映。中侏罗世中晚期紫色沉积增多,矿物成熟度降低,蒙脱石含量增高,植物化石缺乏,反映气候渐趋干燥。早、中侏罗世北方潮湿气候带的分布与古地中海海洋气团的北移、东进有关,从而增大了这一内陆地区的降雨量,形成了许多重要的聚煤盆地。

晚侏罗世全球气候有较大变化,中亚一带干燥气候区扩大,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属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基本为红层。北方、尤以阴山以北地区,以松柏、苏铁、银杏等植物为主,具有年轮,气候季节分明,属温带气候。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潮湿多雨,植物繁茂,形成了上百个断陷盆地,这一地区受到古太平洋季候风的影响。

我国境内中生代干旱气候带和潮湿气候带自西南向东北逐步推移,导致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早白垩世聚煤带有规律的时空分布。一般来说,潮湿气候带和构造拗陷、断陷带的叠合决定了聚煤盆地发育的部位。

3.3 新生代聚煤期古气候

早第三纪我国自北而南跨越了暧温带和亚热带、热带两个植物区,是木本被子植物繁盛阶段。晚第三纪气候有缓慢变冷的趋势,亚热带北界南移。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受海洋气团控制的潮湿气候带移至云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在滇中、滇东等地形成数百个小型煤盆地。欧亚大陆腹地则是趋干燥,大面积呈现草原植被景观。

第三纪位于北半球的两条潮湿气候带和一条干旱带以北西—南东方向穿越全国,干旱带的分布范围由新疆经青、甘、宁、陕而达于闽、浙沿海,这一广阔的干旱气候带是聚煤盆地分布的一级控制因素,加之印度洋和太平洋季候风的影响,以致我国第三纪煤盆地主要分部于东北和西南地区。

结论

浅谈了中国主要成煤时期的地质构造总体演化历程,并以煤层所含化石为直接证据,较浅的论述了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演化及主要含煤地层,分析了中国各个主要含煤地区环境的演化。

参考文献:

[1] 四川矿业学院普通地质教研室.煤矿地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6.

[2] 朱志尧,吴必胜.煤生成开发利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2.

[3] 韩德馨,杨起.中国煤田地质学(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4] 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煤田地质学(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5] 曹代勇,张守仁,穆宣社,傅正辉.中国含煤岩系构造变形控制因素探讨[J].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8(1):25~28.

[6] 童玉明.成煤大地构造学研究[J].兰州:地球科学进展.1999.14(3):313~316.

[7] 李增学,魏久传,韩美莲.海侵事件成煤作用—一种新的聚煤模式[J]. 兰州:地球科学进展.2001.16.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员定位系统联网技术规范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员定位系统联网 技术规范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员定位系统联网技术规范 ( .2.2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集团公司不同人员定位系统联网,达到多系统统一标准、综合应用的目的,规范数据上传的格式,指定统一的接口程序功能标准。 第二条集团人员定位联网系统,能够接收到各个矿井井下人员定位数据信息,但当前各矿井的人员定位系统厂家数量较多,数据格式均不相同,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为了规范各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并能更好的提供人员定位数据到集团服务器,实现人员定位系统的集中展现。特提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员定位系统联网数据规范。 第三条本办法的制定部门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和检查部门为总调度室和安监局。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下属各个矿井的厂家人员定位系统数据传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格式规范、接口程序功能。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第五条对本规范中使用的属于和定义做出注释。 1.内网

集团内部办公网络 2.接口程序 由人员定位厂家编写的,从位于矿端的工控机上运行读取矿段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的程序。 3.上传程序 运行在矿端的工控机上,由计算机通讯份公司编写的程序。功能为获取接口程序生成的数据,上传至集团服务器。 4.数据上传 厂家的接口程序把生成的数据放于矿段的工控机,由上传程序获取并经过内网传输至集团服务器。 第三章联网技术规范 第六条网络连接示意图

接入内网的矿井经过集团内网专线上传数据,其它矿井经过外网租赁的专线上传数据。 第七条联网数据规范 一、数据分类 人员定位系统联网有三类数据,编码类的、实时数据和统计数据。 ●编码类数据有分站定义、部门定义、人员定义、 图形定义、工作面定义、路径定义; ●实时数据包括人员实时信息; ●统计数据包括当前井下人员统计、出入井统计、 区域人员统计、出入区域统计,出勤统计。 二、数据格式定义 1)区域定义

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

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 摘要: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关于环境方面 的限制只会越来越多。本文从当前环境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中分析出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最后提 出了我国在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外贸管理;环境壁垒 一、环境对贸易的不利影响 各国早已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动 。环境问题对贸易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是为保护环境而采取某些限制性措施来禁止一些产品的贸易构成“绿色贸 易壁垒”,影响着正常贸易的发展,盲目增长的进出口贸易也会给国内的生态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 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盲目出口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出口而生产高污染产品也会对环境 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加入WTO 之后,遭遇关税、配额限制的可能性减少, 而环境壁垒却成为我 国外贸发展的新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调整导致发达国家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 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因生产外国的污染严重的产品,造成本国的环境严重恶化,但同时我国由于技术和资金等 方面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以1991-2001年间为例,我国进口了大量污染废弃物, 1991年为99万吨,占 当年全国进口额的0.49% ,而2001年我国的进口污染物为1 119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占当年全年进口额的2.07% 。 绿色壁垒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从环境保护上来说,它可以限制那些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人类生 活健康的贸易活动;从出于贸易保护的绿色壁垒上看,它利于发达国家制定苛刻的环境标准而实行贸易保护,这对 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壁垒。中国处于发展的状态下,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产品和服务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绿色环保要 求,致使很多产品出口受限。例如,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苛刻的食品安全标准——日本《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 m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3 m。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66 微克/3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中国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佚名 一、中国史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学研究表明,中国史前及现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格局,是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进入地史的新生代后,全球发生了剧烈的造山运动。第三纪是造山运动最为剧烈的时期。由于欧洲的阿尔卑斯、亚洲的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的造山运动,使得海洋范围缩小,陆地面积扩大,最终形成了现今地球的海陆轮廓。 对中国现今地形影响最大的是喜马拉雅运动。依据板块运动理论,喜马拉雅运造山动是由于第三纪印度、阿拉伯等小板块碰撞亚洲大陆而发生的。喜马拉雅地区,在始新世时还是海洋环境,中新世时强烈的造山运动使这一地区上升为陆地,上新世晚期青藏高原已抬升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更新世早期平均海拔为2000米,更新世中期高原面在3000米左右,更新世晚期广大原面已达4500~ 5000 米的高度。喜马拉雅运动导致了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 首先,喜马拉雅运动,不仅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而且引起了中国大陆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差异性升降构造变化,形成了西高东低呈巨大的三级阶梯形下降的自然地貌基本格局,即由珠穆朗玛峰等一系列高大山系和青藏高原组成的第一级阶梯,海拔高度一般为4000~ 5000 米;自昆仑山和祁连山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地势急剧下降而形成第二级阶梯,包括新疆和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海拔高度多在1000~ 2000 米之间;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到滇东高原一线以东,地势再次下降形成第三级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地区,高度也降到1000米以下到数十米。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大大改变了中国的古地貌,引起了西风激流的动力作用,改变了中国各地气候要素的组成。在强大的西风激流吹扬下,中亚内陆沙漠地区的大量粉尘被抬升到3000米以上的高空,随风向东南方向飘移。之后,由于东南季风的干扰和秦岭、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的阻隔和截留,风速变慢,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大量沉积下来,形成巨厚的黄土堆积。中国第四纪黄土研究表明,黄土是从距今约250 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开始堆积的。但当时,由于青藏高原上升的还不很高,西风激流的作用尚不很强,最早形成的午城黄土的沉积的速率、厚度和广度均较小。中更新世时,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风力作用和沉积速率加强,在黄河中游,特别是泾、洛河流域形成了厚达数十米的离石黄土。更新世晚期,由青藏高原进一步上升到现代的高度,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最终基本形成,气候进一步变得干凉,风力作用和马兰黄土的堆积速度明显加快,最终在中国北方形成了总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堆积,并在黄河中游一带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黄土高原。 再次,喜马拉雅运动还引起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阴山、燕山、秦岭、南岭等山系的强烈上升,大大改变了中国各地气候要素的组成,最终形成了三大自然区域:即东部季风区(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青藏高原以东)、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和青藏高寒区。此外,境内的一些东西走向山脉,阻当了西北寒流的南下和东南暖湿气流的北上,对于大气热量和水分的再分配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自北而南-形成了温度、降水量、植被有所差异的几个气候区。北部天山-祁连山-阴山-燕山一带是划分暖温带和温带的分界

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

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岗位实习报告 班级 专业安全工程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二○一二年十二月 前言 安全工程类专业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稳定和谐。随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矿业、施工等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每年由于人和物的不安全操作和状况导致的事故和死亡率都触目惊心,因此安全关系这每个人的利益。而作为安全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担负起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水平的责任,具备安全知识的素养,运用安全评价、检测、分析、管理等科学方法和技术找出事故隐患,预防生产事故发生,给人民减少灾难和痛苦,给国家、企事业单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于安全工程的特殊性,就要求安全技术人员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实践环节尤为重要,只有将事故实例与现场环境结合起来,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安全工程学科实际内涵,从而更好的指导安全生产。因此,实习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必要步骤。 目录 一、岗位实习目的 (3) 1. 中平能化七星公司选煤厂 (3)

1原煤受煤 (3) 2原煤准备 (3) 3分选系统 (4) 4产品脱水脱介 (6) 5煤泥水系统 (8) 6运输系统 (8) 2.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 (8) 二、实习内容 (3) 三、实习心得 (9) 一、岗位实习目的 岗位实习是安全工程专业在完成部分专业之后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岗位实习,是学生本人对专业概况、主要课程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和地位有一个全 面的了解,对本专业所涉及领域及技术岗位有一个感知的认识。要求学生了解和 熟悉当前安全工程学科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不同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采取的 安全管理措施与技术,为今后的毕业实习和从事安全工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实习内容 1中平能化七星公司选煤厂 今年实习的第一个地点就是中平能化七星公司选煤厂,下面针对选煤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和处理方法做一些说明。 七星选煤厂工艺总的说来,是由几大相互关联的系统构成的。可以分为受煤系统、原煤准备系统、分选系统、脱水脱介系统、煤泥水系统和产品运输系统。下面将结合七星选煤厂实际,分为跳汰和重介系统分别加以介绍。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环境概论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 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 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 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1988~2000期间,黑龙江省嫩江县天然林斑块数由240上升为343,平均斑块面积由

冰川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冰川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人教111 2011212551 傅萧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它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但不是在短期内形成或消亡。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因此,冰川是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的产物。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到地面上,如果温度降到零下,受它本身压力作用或再度结晶而造成的雪粒,称为粒雪。当雪层增加,将粒雪往更深处埋,冰的结晶会越变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则因存在于粒雪颗粒间的空气体积不断减少而增加粒雪变得更为密实,形成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形成后,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体,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成冰川。 冰川个体规模相差很大,形态各具特征,生成时代前后不同,冰川性质和地质地貌作用等也都不一致。 科学家也依靠不同形态、规模、所处地形,冰川分为了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和山麓冰川。 地球上七大洲都有着冰川的分布,冰川的面积占了陆地面积的10%以上。南极大陆有着世界上最集中的冰川,大片大片的冰川覆盖在南极大陆的表面。而我国的冰川面积也占了大约亚洲冰川面积的50%。中国冰川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六省区。中国冰川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山脉。这些山脉山体巨大,为冰川发育提供了广阔的积累空间和有利于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而中国的山岳冰川按成因可分为大陆行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 我们似乎以为冰川一直亘古不变地存在在那里,似乎是没有运动。但是,相对比之后,你会发现,冰川其实一直悄悄地在运动。 冰川的运动,和流水的运动其实有些相似,中间速度快,两边速度较慢。冰川表面有许多裂隙,有些裂隙有几十米深。裂隙的存在,说明冰川有脆性。不过,经过了数百年的观察,冰川上的裂隙极少超过六十米深。多数裂隙远远小于这个深度就闭合了。这又说明冰川下部是塑性的,它可以柔软地适应各种外力作用而不致发生破裂。因此,可以把冰川分为两层,表面容易断裂的这一层叫做脆性带,而下部柔软的那层叫做塑性带。塑性带的存在也是冰川能够运动的根本原因。 而正是因为在外力增高时,超过了冰的破裂强度,冰发生断裂。在长期的受力下,冰下部塑性变形。冰川下部受到上部冰层的压力和上游冰层的推力,总是处于受力状态,于是,下部冰层的可塑性表现地更加充分,从而使得塑性带得以出现,而表层缺乏长期受力的则在外力突然增加后做弹性或脆性变形成为了脆性带。而冰川运动则是冰川对河床的刨蚀和搬运,对于环境也有着显著影响。 冰川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在极地和中低纬度的高山冰川区,冰川本身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并形成独特的冰川景观。规模较小的冰川只对附近的确气候发生影响,而较大冰川的影响则大得多。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之一,冰川则对水圈的水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冰川上方大气降水到达冰川后不存在最基本的蒸腾,而蒸发量和渗透量也是非常的小。所以,到达冰川的降水基本可以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这既可以为河流提供补给来源,也可以积极为河流进行调节。冰川的此项活动可以讲长期处于固态的水转化为液态。但是冰川对于河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温干旱的年份,由于降水少,消融多,冰川自然而然可以为河流调节。 而冰川的冰盖作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冰盖也能增强地球的反射率,从而促使地球进一步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许平煤业梨园矿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许平煤业梨园矿长虹公司“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河南长虹矿业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节人员定位系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使矿井安全监控、人员定位系统正常运行,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各类故障、事故、超限报警,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 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有效地控制并尽可能减少煤矿次生事 故的发生,保证矿井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安监总煤矿[2005]133号、134号、135号文件规定》、《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9002—2006)龙新煤〔2010〕89号文件,落实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梨园矿长虹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矿井基本情况、安全监控系统及主要电气设备、设施基本情况编制本应急预案。 三、矿井基本情况 长虹公司1988年建矿,1998年简易投产,原设计能力21万吨,2007年达产,现核准年生产能力为39万吨。2008年11月国家能源局、河南省发改委将长虹公司列为国家、省2009年度煤炭产业升级首批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亿元。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完工后,长虹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 矿井开拓方式为三斜一立,主付斜井、新主斜井进风,回风立井配暗斜井回风,主斜井装备6吨箕斗担负提煤任务;副斜井担负升降人员及下料、 提矸等任务。目前,矿井采掘布局集中在一水平(+50)。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自2003年以来提倡“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增大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境,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采矿权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采矿权 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矿通评报字[2018]第079号 摘要 (公示稿) 评估机构: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评估委托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评估对象: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采矿权。 评估目的: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办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采矿权采矿许可证之事宜,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定,需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价值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2006年6月30日。 评估日期:本评估报告起止日期为2018年7月6日至2018年9月18日,本评估报告提交日期为2018年9月18日。 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 评估主要参数: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矿划字[2005]009号《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矿围批复》及国土资矿划字[2017]015号关于同意延缓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梁北二井划定矿区范围预留期的函。采矿权申请人为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名称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梁北二井,划定矿区范围由20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为25.7620平方公里,开采深度-300米至-1100米标高,规划生产能力90万吨/年,划定矿区范围预留期至2019年5月31日。 依据《河南省禹洲煤田梁北二井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截止2006年6月30日梁北二井划定矿区范围内(-300~-1100米标高)勘探提交并经评审通过的二1、二3、四6、七2号煤层查明资源储量(331+332+333)21758万吨,其中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897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6354

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浅论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宋佳 益新公司地质勘察部 摘要:煤是分布十分广泛的沉积矿床,控制其分布的有各种因素,如植物演化,海陆分布,海水进退,地壳 运动,构造发展,古气候的分布和变化等。中国主 要成煤时期为石炭-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 纪,本文介绍了中国主要成煤时期的地质构造总体 演化历程,以煤层所含化石为直接证据,论述了中 国主要的成煤时代演化及主要含煤地层,分析了中 国各个主要含煤地区环境的演化,并简要介绍了含 煤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各主要成煤时期的古气候特 征。 关键词:成煤时代;成煤环境;煤盆地;聚煤期; 1、中国主要的聚煤期及含煤地层 从早古生代腐泥煤类的石煤至第四纪泥炭,共有14个聚煤期,其中最重要的聚煤期是:华北石炭-二叠纪,华南二叠纪,晚三叠纪,西北早,中侏罗世,东北晚侏罗-早白垩世,以及东北,西南及沿海第三纪,共7个主要的聚煤期。早,中侏罗世聚煤期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60%,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期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6%。 1.1 古生代主要聚煤期

我国早古生代聚煤主要是浅海,滨海藻菌类形成的腐泥无烟煤,以下寒武统煤层的煤层的煤质较好,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真正的腐泥植煤是从晚古生代植物登陆成林才形成的。 泥盆纪原始陆生植物形成的煤层零星分布于新疆、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其中,广东封开煤厚1m左右,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石炭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聚煤期之一。早石炭世晚期以鳞木、古芦木和种子蕨类为主的植物群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森林,华南早石炭世大圹阶自下而上可分为:旧司组、上司组和摆左组,贵州、云南的旧司组及其相当的地层中含有煤层。湖南测水组大致相当于旧司组的上段,以湘中地区煤层发育最好。浙江叶家圹组为陆生相含煤地层,依据植物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A,B,C,D四段。其中,A段为主要含煤层段,可与韦宪阶对比:B段已相当于纳缪尔阶。由此可见,早石炭世含煤地层自西面向东北显示层位抬高的时迁现象。晚石炭世地球上出现了明显的植物地理分区,我国主要属于华夏植物地理区,称大羽羊齿植物群,由石松纲、楔叶纲、真蕨纲和裸子纲等组成茂密的沼泽森林。华北地区及西北东部聚煤作用强盛,形成极为重要的含煤地层。华北石炭纪含煤地层包括中石炭世本溪组和晚石炭世太原组。其中,本溪组以辽宁本溪组发肓较全;华北聚煤盆地绝大部分属于晚石炭世

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 * 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加重。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广州、北京为首,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 *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 * 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1996年我国酸雨区面积迅速扩大,已约超过国土面积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有宜宾、衡阳、长沙、赣州;酸雨频率大

于80%的城市还有梧州、厦门、怀化、南昌、图门;酸雨频率大于70%的还有乐山、广州。 2〕水资源和水环境 *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 * 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 *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 *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_下_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年第4期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下) 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研究员,中国北京,100101) (接上期第4页) 四、减缓气候变化有“锦囊妙计”吗?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它和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因而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度重视。 科学界对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变化的认识虽然有长期的历史,但国际上采取实质性的应对行动是近20多年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四项重大行动具有历史意义: 第一是1979年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其发表的宣言中提出,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像现在这样增加,则气温的上升到20世纪末将达到可测的程度,到21世纪中叶将会出现显著的增暖现象。第二是1985年10月,国际科学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召开奥地利菲拉赫会议。会议提出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其它温室气体浓度以现在的趋势继续增加的话,到21世纪30年代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是工业化前的2倍,全球平均温度可能提高1.5-4.5℃,同时导致海平面上升0.2-1.4米。第三是1988年12月联合国第43届大会通过了《为人类当代和后代保护全球气候》43/53号决议,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必要和及时的行动,并要求当时成立不久的IPCC就全球气候变化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未来的国际气候公约提出建议。第四是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153个国家正式签署了公约。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公约是一个原则性的框架协议,规定了发达国家缔约方于200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没有涉及2000年以后的排放义务。为此,公约缔约国决定在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上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这就形成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附件1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应将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总量在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至少要减少5.2%。经过长达8年的艰苦谈判,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005年2月16日生效。 为了减少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恶化趋势,必须采取适应与减缓措施。 气候变化适应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应性,它是指自然生态(也包括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过程和结构对实际发生的气候变化调整的可能程度。适应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有计划的,可以是对现实变化的反应,也可以是未来气候变化的对策。二是适应能力,这是指一个系统,地区或社会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潜力或能力。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经济财富、技术、信息和技能、内部结构、机构以及公平。 农业及生态系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或优先领域。这包括不断提高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选育抗逆品种,采用稳产增产技术;发展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新技术;科学地调整种植制度,适应气候变暖。 林业的适应措施包括,进行种源选择,提高物种的气候适应性;扩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保护天然次生林和原始林及森林生物多样性;继续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及病虫害的防治。 1

关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关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参保人员意外受伤联网住院审批的通知 各参保单位、定点医疗机构: 为规范意外受伤人员住院管理,减轻职工看病负担,现对意外受伤人员联网住院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意外受伤的参保人员因年迈行动不便或因病(如高血压、低血糖、骨质疏松、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引起的确属不可预料原因导致的无第三方责任的意外受伤,准许联网住院。 二、因工伤、交通、自残、自杀、他伤、犯罪、酗酒、吸毒、宠物致伤、医疗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不属于意外受伤范畴,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三、参保患者在受伤48小时内(节假日顺延)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进行联网登记,审核表及证明材料原件交收住科室随病历保存备查,各定点医疗机构不得推诿病人联网住院,如无特殊原因造成在定点医疗机构不能联网住院的,全部费用由点定医疗机构承担。 四、参保患者意外受伤首次通过审核联网住院,后续需治疗受伤相关疾病,可凭首次审核表复印件和相关住院手续在参保单位开具住院介绍信,定点医疗机构将审核表复印件随病历保存备查。 五、各参保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认真审核,做好此项工作。 六、此通知自2011年10月1日正式实行。 附件:1、《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参保人员意外受伤联网住院审批表》 2、《证人证言》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力资源部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参保人员意外受伤联网住院审批表 参保人员单位名称:(盖章) 引起的确属不可预料原因导致的无第三方责任的意外受伤。 2)因工伤、交通、自残、自杀、他伤、犯罪、酗酒、吸毒、宠物致伤、医疗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不属于意外受伤范畴,不予联网住院。 3)收治医院提供住院证、急诊或门诊病历原件,患者持此证件到单位医保办审批。 4)参保人员单位及收治科室认真审核;经集团公司医保同意后开具联网住院介绍信。 5)本表及证明信在住院48小时内(节假日顺延)完成,经审核批准后原件交收住科室随病历保存备查。

煤的形成教学文案

煤的形成

煤的形成: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据研究,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了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不过,低等植物遗体所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那些分布广、规模大、利用广泛的煤,都是高等植物的遗体(主要是古代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在地球的历史上,最有利于成煤的地质年代主要是晚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这是因为,在这几个时期内,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潮湿,地球表面到处长满了高大的绿色植物,尤其在湖沼、盆地等低洼地带和有水的环境里,封印木、鳞木等古代蕨类植物生长得特别茂盛。当时,高大的树木倒下以后,就会被水淹没了,这就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绝的情况。在缺氧的环境里,植物体不会很快地分解、腐烂。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被分解,又不断地化合,渐渐形成了泥炭层,这是煤的形成的第一步。由于地壳的运动,泥炭层下沉了。泥炭层被泥沙、岩石等沉积物覆盖起来。这时,泥炭层一方面受到上面的泥沙、岩石等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泥炭层又受到地热的作用。在这样的条件下,泥炭层开始进一步发生变化:先是脱水,被压紧,从而比重加大,而且石炭的含量逐渐增加,氧的含量逐渐减少,腐殖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完成这几个过程以后,泥炭就变成了褐煤。褐煤如果继续不断地受到增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就会引起内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进一步变化,褐煤就逐渐变成了烟煤或无烟煤了。开滦、阳泉等煤田,是在古生代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成煤植物是古代的蕨类植物。大同的武宁煤田,是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形成的,这个时期的

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分析 ——中国七大环境问题 伴随着中国粗放式制造业扩张达到极限,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奠定。然而,在人均GDP 达到5000美金这一中等发达水平的时候,中国同时也进入了环境压力高峰。 如果说四万亿之前的环境污染还只是个别局部现象,而今就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了。2012年入冬以来的全国性雾霾天气,再清楚不过地揭露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的极端脆弱性。 当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蓝色的天空都成为民众的奢望之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之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一、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11年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规定的标准。中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中国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大气污染是中国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 二、水污染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中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湖泊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三、垃圾处理 中国工业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国各地。 四、土地沙化 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一届三次职代会暨2012年工作会议精神(宣传牌板内容)

(标题1)深入学习贯彻集团一届三次职代会暨2012年工作会议精神 (标题2)应对挑战实施“三大战略”增强竞争能力迎难而上加快“三个转变”实现科学发展 (标题3)总经理杨建国《工作报告》(摘要) 1月4日,集团召开了一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12年工作会议。集团总经理杨建国作《工作报告》。 杨建国指出,2012年时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集团应对挑战、稳中求进的关键一年。2012年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严峻市场形势,加快推进“三个转变”,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更加注重主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杨建国强调,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实现,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坚持“三不四可”指导思想,持续推进“三级三抓一追究”。要夯实筑牢培训、班组建设、质量标准化三项基础,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要大力实施“全员素

质登高工程”,牢固树立“培训不达标就是隐患、无证上岗九时事故”、“宁停产不停训”的理念,不断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推动安全培训由取证型向素质型、技能型转变。要深入实施班组建设“持续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行“1611”模式,进一步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筑牢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要坚决打赢瓦斯治理攻坚战,突出抓好科技兴安。要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严肃责任追究。要巩固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企业发展质量。要在整体战略布局中突出主导产业的核心地位,做强做大煤炭主业,形成主业精干、业务关联、协同互补的发展态势,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准确把握市场走势,大力实施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确保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杨建国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要实施“关爱职工行动”,帮助职工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职工心系企业的归属感、事业进步的成就感、爱岗兴企的自豪感、体面劳动的幸福感。要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实施首席技能人才“蓝领工程”,培育挖掘一批首席仅能大师、首席技师和首席技工。要切实转变作风,提升科学发展能力。要以“喜迎十八大、业绩创一流”为主题,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要大力开展“应对挑战抓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

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时粑N 镏置骋坠肌妨谐龅?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