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内蒙古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内蒙古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内蒙古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S2):161 164CN53-1045/N ISSN0258-7971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http://www.yndxxb.ynu.edu.cn

内蒙古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张小瑾,杨桂芳,武法东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通过总结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的内容,综合分析了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主要总结了沙漠形成发展与环境变迁及内陆湖与环境变迁的研究现状.在今后河套地区的环境演变研究中,需加强季风变

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并注重高分辨率的环境变化研究,这些工作在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的同时,也为全球环境

变化提供预测结果.

关键词:河套地区;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P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8-7971(2010)S2-0161-04

河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北缘,处于阴山隆起与伊盟隆起之间,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北倚阴山,南邻鄂尔多斯高原,西南与贺兰山、桌子山及巴彦浩特盆地毗邻,东部为土默特平原,中间为后套平原,西部为乌兰布和沙漠,海拔900 1200m.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过渡带上,生态环境脆弱,气候类型为大陆性气候,是中国北方东部季风气候区的边缘区域,属于暖温带半干旱草原带.这种过渡地带是环境演变较为敏感的区域,已成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

1研究内容

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工作是在沙地环境与内陆湖研究领域展开.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湖泊沉积因其连续的环境记录是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封闭型湖泊沉积是自然环境变化的信息载体,内陆湖泊水面的波动是环境变化的反映,因而成为干旱、半干旱区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湖岸地貌、湖泊沉积和生物地层等地学证据恢复的湖泊水位记录,可以客观反映区域降水或有效湿度状况,为重建湖泊演化历史提供科学依据[1-3].前人张印堂在考察岱海湖后,构建内陆湖与古气候之间的关系,这一构想成为之后研究工作者们所追寻的思路.关于半旱区沙漠的成因与时代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也成为环境演变研究的内容之一.在沙地研究方面,沙漠外缘地带的风成沉积中记录着能够间接指示沙漠演化的信息.

中国东部古季风的形成与演变是影响自然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环境变迁的主要内容.全新世季风气候范围的空间波动形成了中国北方东部季风气候与西部内陆气候的过渡地带,与农牧交错带基本一致,这个过渡地带是较为敏感易变化的地带[4-7].河套地区地处中国北方东部季风气候区的边缘区域,季风气候的强弱变化成为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指标.

古人类文化与环境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史前人类遗存的特征和演化过程的研究,讨论当时人类的主要生产方式,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研究成果

目前,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集中在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的成因与形成时代和吉兰泰湖泊演化这两个方面.

*收稿日期:2010-09-20

作者简介:张小瑾(1986-),女,青海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与城市地质.E-mail:zhang-xiao-xian@163.com.

图1河套地区地理位置图[1]Fig.1Location map of the Hetao area[1]

2.1内陆湖研究方面吉兰泰湖泊演化历史与河套盆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及黄河演化密切联系,因此成为河套地区环境演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吉兰泰湖泊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吉兰泰盐湖-河套地区是否存在统一古大湖;河套古湖形成的时间.

陈发虎[8-11]认为吉兰泰-河套地区在距今5万 6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形成大的古湖泊,湖面海拔1080m上下,覆盖今日的吉兰泰和河套平原大部分地区,面积可能超过贝加尔湖.形成原因可能是鄂尔多斯高原东北边缘的快速构造隆升以及末次冰期中期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春喜[2]依据遥感影像分析,证明吉兰泰湖泊存在高湖面.吉兰泰高湖面形成于60kaB.P前后的晚更新世.在高湖面时期,吉兰泰古湖与河套古湖相连.认为区域气候是吉兰泰古湖存在的主导的决定性因素.李建彪[12]对河套盆地南缘鄂托克台地湖相沉积的研究,认为晚更新世0.12Ma B.P,河套古湖形成高湖面,最高水位达到海拔1080m,形成内陆深水湖.

高永[13]在对吉兰泰盐湖的研究中提出盐湖环境演化过程:晚更新世初,是以磴口为中心的古淡水湖边缘,至晚更新世形成以吉兰泰为中心的中型内陆湖,再到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全球降温的情况下,气候变干旱,湖泊水体也随之缩小,全新世以来,吉兰泰盐湖湖面收缩过程相对加快.气候的逐渐干旱化,相应地使盐湖的发育从淡水大湖、中型咸水湖到现代的干盐湖.胡春元[14]研究认为构造运动及气候旱化是盐湖演化的基本动力.发育过程经历了早、中更新世的外泄湖阶段,晚更新世、早全新世的内陆湖阶段及晚全新世的盐湖阶段.春喜[2]提出古湖演化过程具有阶段性,即从高湖面过渡到低湖面,从淡水湖到盐湖的过程.刘兴起[15]根据石油部在吉兰泰盐湖东侧的钻井资料反映,吉兰泰盐湖沉积物厚度达3000多m,由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吉兰泰盐湖湖盆的形成时代为白垩系,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干旱,湖盆水体不断萎缩.

2.2沙漠环境研究河套地区的环境变化研究中,乌兰布和沙漠因其地处该区北部并处于农牧交错带,也成为该区研究的内容之一.

牛俊杰等[16]认为乌兰布和沙漠的北部在西汉

261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

既已形成,沙漠北部绿洲的消亡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造成的水源枯竭,导致了绿洲的沙化.李炳元等[17]在对内蒙后套平原的研究中,提出了近2000年黄河河道演变阶段与河套及其相邻地区气候环境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并认为渐新世以来至今河套盆地处于河湖交替分布的状态.贾铁飞等[18-21]对乌兰布和沙漠北部黄土档和大闸剖面进行研究,这些剖面顶部的风成砂分别形成于26kaB.P和22 ka.BP.以此推断,在西汉以前该地区己变成沙漠,自然因素导致了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并依据东海子湖沉积剖面的沉积结构特征,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全新世以来划分出4个环境变化阶段,其变化过程表明了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演化与中国北方环境演变的总体规律是相一致的.春喜等[22]研究得出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约在7ka BP前后,形成原因是受吉兰泰古湖演化和区域干旱气候的影响.任世芳[23]应用历史地理学,提出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先秦时为古屠申泽,黄河径流是古屠申泽得以存在的唯一水源,黄河改道是古湖不断萎缩至干涸的根本原因.贾铁飞[21]在对全新世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貌演化的研究中表明,屠申泽湖由大湖时期发育至现今分散的小型湖泊,说明了全新世以来的干旱化过程持续至现今,这也与整个中国北方环境演变的总体规律相一致.

2.3古人类文化与环境演变肖瑞玲等[24]认为秦汉时期河套地区生产力相对低下,处于初垦状态,人类活动并没有对当时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海春兴等[25]由河套文化和大窑文化时期的遗址文物证明了河套地区在晚更新世前就有了人类活动,新石器时期以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大.在距今约1.0万年前的全新世,河套地区干湿波动明显,呈旱化发展趋势,环境演变开始有了人为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对外界影响的敏感度增加.何抚顺[26]综合了河套及周边地区环境考古地层堆积序列研究的成果,分析得出在仰韶时代即距今约7000 5000年,河套地区总体上比较湿润,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适宜期;在龙山时代即距今5000 4000年河套地区气温下降,气候向干冷发展.2.4河套盆地的气候变化研究马保起等[27]对大青山山前台地出露的河湖相地层剖面分析研究得出2次环境事件:28ka B.P湖泊-河流转换事件及22ka B.P河流加积-下切转换事件.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大青山山前断裂的稳定时期与呼包盆地的湖相环境一致,断裂的活动时期对应气候的冷干时期.高胜利等[28-29]对呼和坳陷第四系更新统孢粉化石资料分析,得到6个孢粉组合带,也相应地反映出该区的古气候变化.早更新世时期植被由耐寒、耐旱向喜暖发展,气候也相应由干冷向暖湿变化;到中更新世,先期出现了反映淡水环境的盘星藻,气候由偏暖湿向干冷变化;晚更新世气候由略暖向干冷变化.杨友运[30]也得出一致的研究.李建彪[31-32]经过定量与定性的古气候恢复,说明古气候是以暖湿、冷干为主要形式的季风气候.短期气候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有重要地位,对全球及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梁泽学等[33]在基于中国551站1961 2000年的日降水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河套地区1961 2000年4个年代中半干旱逐步向东南移动,降水量逐年减少,呈现干旱化趋势,四季都表现为干旱化.

3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对于河套地区的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许多学者在该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工作,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展开,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争论.

3.1研究存在的问题

(1)内陆湖泊演化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研究中得到一致意见认为河套地区存在统一古大湖.吉兰泰古湖演化过程受到气候变化、黄河改道和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黄河演化与河套地区气候变化是否存在联系尚未有深入的研究工作.(2)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发展与变迁研究存在2种观点:沙漠的形成是由于人类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导致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沙漠的形成是以自然因素为主导,人为因素为辅而导致形成的.而对于沙漠形成时代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3.2研究展望河套地区地处中国北方东部季风气候区的边缘区域,又处于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气候和环境变迁以及东亚季风的演化等很多方面在第四纪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河套地区的环境演变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由于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复杂性,要建立高分辨率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需要更加精

361

第S2期张小瑾等:内蒙古河套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确地测定年代,改进现有测年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环境演变研究的需要.为了定量恢复环境演变的过程,探讨不同时空背景下沉积物环境指标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2)虽然已做了大量的环境演变研究工作,但采用的环境指标不相同,给环境演化序列的比较和环境演化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带来较大的困难.在今后的环境演变研究中,加强季风变迁对环境变化影响的研究.同时,在以湖泊、沙漠为主要研究对象,注重空间分辨率的环境演变研究,重视区域对比研究,重点分析环境演化的区域分异与季风变迁的关系,在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的同时,也为全球环境变化提供预测结果.

参考文献:

[1]杨素珍.内蒙古河套平原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2]春喜.晚第四纪吉兰泰盐湖古湖面与环境变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

[3]张振克,王苏民.中国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4):417-

419.

[4]贾铁飞,何雨,李荣全.全新世内蒙古自然环境演变及其特点[J].干旱区地理,1996,19(4):19-25.

[5]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J].地学前缘,1997,4(1 2):127-134.

[6]贾铁飞.中国北方季风气候与内陆气候过渡地带全新世环境演变[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

版,1995(1):64-69.

[7]YANG Xiao-ping,Karl Tilman Rostb Frank Lehmkuhl,ZHU Zhen-da,et al.The evolution of dry iands in north-

ern china and in the republic of mongoli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04,

118 119:69-85.

[8]CHEN Fa-hu,QI Shi,WANG Jian-min.Environmental changes documented by sedimentation of Lake Yiema in

arid China since the Late Glaciation[J].Journal of Pal-

eolimnology,1999,22:159-169.

[9]陈发虎,范育新,春喜,等.河套地区新生代湖泊演化与“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J].第四纪研究,2008,28(5):866-873.

[10]陈发虎,范育新,春喜,等.晚第四纪“吉兰泰-河套”古大湖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2008,53

(10):1207-1219.[11]CHEN Fa-hu,BLOEMENDAL J,WANG J M,et al High-resolution multi-proxy climate records from

Chinese loess:evidence for rapid climatic changes over

the last75kyr.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

[J].Palaeoecology,1997,130:323-335.

[12]李建彪,冉勇康,郭文生.河套盆地托克托台地湖相层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5,25(5):630-637.[13]高永.吉兰泰盐湖环境演化及沙害成因[J].干旱区研究,1996,13(4):54-66.

[14]胡春元.试论吉兰泰盐湖的发育与资源保护问题[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54-

60.

[15]刘兴起,葛文胜.吉兰泰盐湖区域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遥感解译[J].海洋与湖沼,2002,33(2):

145-149.

[16]牛俊杰,赵淑贞,任世芳,等.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环境变迁[J].中国沙漠,1999,19(3):

223-227.

[17]李炳元,葛全胜,郑景云.近2000年来内蒙后套平原黄河河道演变[J].地理学报,2003,58(2):239-

246.

[18]贾铁飞,石蕴琼,银山.乌兰布和沙漠形成时代的初步判定及意义[J].内蒙古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汉文)版,1997(3):46-49.

[19]贾铁飞,何雨,裴冬.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沉积物特征及环境意义[J].干旱区地理,1998,21(2):36-42.[20]贾铁飞,银山,何雨,等.乌兰布和沙漠东海子湖全新世湖相沉积结构分析及其环境意义[J].中国沙

漠,2003,23(2):168-169.

[21]贾铁飞,银山.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全新世地貌演化[J].地理科学,2004,24(2):217-220.

[22]春喜,陈发虎,范育新,等.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与环境变化[J].中国沙漠,2007,27(6):927-931.[23]任世芳.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变迁的再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

87-91.

[24]肖瑞玲,于志勇.秦汉时期人类开发活动对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5,34(5):22-25.

[25]海春兴,秦树辉,苏惠民.内蒙古河套地区农业开发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分析[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6:83-87.

[26]何抚顺.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学初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下转第169页)

461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

the pole [J ].Computers &Geosciences ,2005,31:989-999.

[16]张昌达.由卫星和航磁成果推断中国岩石圈的磁性

特征[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1):103-110.[17]张先,赵丽.青藏高原航磁异常及居里等温面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23(4):14-20.[18]柯小平,王勇,许厚泽.用变密度模型反演青藏高原

的莫霍面深度[J ]

.武汉大学学报,2006,31(4):289-292.

[19]姚正煦,周伏洪,薛典军,等.青藏高原中西部板块

缝合带航磁特征[J ]

.物探与化探,2002,26(3):165-170.

[20]汪集旸,黄少鹏.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

[J ].2版.地震地质,1999,12(4):351-366.

Invert the curie isotherm of Tibetan Plateau by using of power spectrum method

SHAO Dan 1,GAO Guo-ming 1,LUO Kai-qi 2,XU Hao 1

(1.Department of Geophysic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China ;

2.Quanzhou Seismic Station ,Quanzhou ,362000,China )

Abstract :We calculated the lithosphere magnetic anomaly of Tibetan Plateau by use of the NGDC -720-

V3model ,with these datas ,which has filtered and reduced to the pole.After that ,we invert the curie isotherm of Tibetan Plateau make use of the power spectrum methord.As a result ,the depths of the curie isotherm at this place are estimated at between 23km and 42km.Speci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epths of curie in Tibetan Plat-eau has a relationship with geologicstructure as well as crustal thermal structure.

Key words :lithosphere magnetic anomaly ;power spectrum ;curie isotherm ;Tibetan Plateau **************************************

(上接第164页)[27]马保起,李德文,郭文生.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

境演化与地貌响应[J ]

.第四纪研究,2004,24(6):633-635.

[28]高胜利.河套盆地浅层气(生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

究[D ].西安:西北大学,2007.[29]高胜利,任战利,崔君平.河套盆地古气候演化与生

物气勘探[J ].地质科技情报,2007,26(2):35-39.[30]杨友运.内蒙河套盆地第四系生物气藏形成地质条

件分析[J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4,24(3):320-323.

[31]李建彪.河套盆地晚第四纪成湖环境变化与构造活

动研究[D ].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32]李建彪,冉勇康,郭文生.呼包盆地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化[J ].第四纪研究,2007,27(4):632-644.[33]梁泽学,江静.中国北方地区1961 2000年干旱半

干旱化趋势[

J ].气象科学,2005,25(1):9-15.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Hetao Area of the inner Mongolia

ZHANG Xiao-jin ,YANG Gui-fang ,WU Fa-dong

(Department of The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 :By summarizing the contents of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change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Quaternary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Hetao area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er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land lake and its environmental change is reached.It is thought that the research in Hetao area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present should enhance the studies of the monsoon changes 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more emphasis on high -resolution environmental changes.The research aims are the reflecting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and to provide for the prediction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Key words :Hetao area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research progress

9

61第S2期韶丹等:功率谱法反演青藏高原居里等温面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新能源汽车与环境保护 摘要:自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汽车开始,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了。经历了130年的迅猛发展,汽车日益融入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已成为人类生活比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有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汽车需求量的增长使得人类对能源,尤其是车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严峻的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全球石油资源匮乏,我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国内汽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对比了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以探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汽车、环境、矛盾、新能源、 一、燃油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就中国而言,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我国自1993年起,即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过去的10年中,中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亿吨,同比增长14.15%。有关专家预计,近期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超过50%。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而国内生产能力仅为1.6亿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能源现状同样不容乐观,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新能源汽车大开发与使用势在必行。 除了能源的短缺外,燃油汽车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最严重 汽车的废气是目前汽车工业发展带来公害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联合国环保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50%来自燃油汽车的废气排放,而汽车拥有量最集中的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源的60%来自汽车废气。据测定,汽油、柴油动力汽车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害物质达160多种,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汽车废气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发展和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二)报废汽车及零部件破坏环境 采用非环保工艺或零部件生产的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和报废后,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例如,轮胎、座椅、仪表盘等非金属产品和玻璃钢制品、蓄电池回收利用不好,它们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三)汽车噪音污染 汽车数量的增多以及制造工艺水平和维修保养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交通噪声污染。据统计,我国部分城市的交通噪声约占城市噪声的75%。给广大民众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当今世界国际汽车工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重组,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汽车工业联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90%以上大汽车公司的“强强联合”,使之形成集团优势,更具竞争力。而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各大汽车厂商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应用研究。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更符合未来各个行业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而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主力。 以下是各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一)日本:混合动力,节能发展 日本多年来始终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态势,但其在混合动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上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特别是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推广上处于领先位置。以日本国内市场为例,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居民以公共交通为主,家用轿车的年行驶里程较短,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激励弱的特点更为明显,发展的潜力很大。(二)英国:多重扶持,效果显着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朱健 专业班级:14能动2 学号: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煤炭消费量下降%,原油消费量增长%,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电力消费量增长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比2015年

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区别_自媒体属于新媒体吗

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区别_自媒体属于新媒体吗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听说过新媒体和自媒体,那么,如果小编问大家,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区别,你们会如何来回答呢?本期乔布简历的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新媒体和自媒体。 关键词: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区别,自媒体属于新媒体吗 一、什么是新媒体 所谓的新媒体就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概念比较宽泛,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二、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等网络平台。 三、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区别 1、被动与主动:同样依赖网络Web2.0的支持,自媒体几乎完成了新媒体能完成的所有任务。用户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权:自媒体与同样以网络为依存的新媒体相比,它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等。自媒体成为了草根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所以从中文的字面意思来讲,自媒体的"自"还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较之过去的"新媒体"有了明显的改善。 另外,有人会问自媒体属于新媒体吗?小编觉得自媒体继承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是对新媒体的升华,也在新媒体的范畴之内。 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区别_自媒体属于新媒体吗 https://www.doczj.com/doc/af11038141.html,/knowledge/articles/566a89090cf2df31cf567bea

第四纪地质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 本《第四纪地质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通过研究第四纪时期冰川、海洋、沙漠、河流、湖泊、动植物和人类等多方面的记录,分析总结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并以此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第四纪地质学的各种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熟悉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方面(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运动等),了解重要的客观规律,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2. 第四纪沉积物 3. 地貌 4. 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 2. 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前第四纪气候变化 2.第四纪气候变化 3.第四纪海平面变化 4.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5.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第四纪哺乳动物 3.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 4.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5.古人类与古文化期 6.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区 (五)第四纪地层 1.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2.第四纪下限问题与第四纪地层分期方案 3.中国第四纪地层

(六)新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2.新构造运动的表现 3.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4. 新构造 5.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 6.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七)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 1.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 2.野外观察研究 3.室内实验室工作的选择 4.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5. 地貌图的编制 二、考试要求 (一)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的基础知识 1. 掌握第四纪的概念及其由来;了解第四纪的特点;掌握第四纪的划分。 2. 掌握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包括成因标志和成因类型);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 3. 掌握地貌形态的概念及其测量指标;了解大、中、小型地貌的成因;认识地貌成因的旋回性。 4. 认识第四纪的气候变化及新构造运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各圈层的影响。 (二)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 1. 熟悉第四纪沉积物年龄的各种测量方法。 2. 熟悉利用稳定同位素和历史记录研究古环境的方法。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1.了解前第四纪的气候变化情况。 2.熟悉第四纪气候标志;掌握第四纪气候分期和各气候期的环境特征。 3.掌握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尤其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 4.熟悉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标志;认识海平面变化的机制;掌握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历史。 5.熟悉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历史;了解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体现的多波动气候模式。 6.认识气候变化可能原因;了解未来气候与环境可能的变化趋势。 (四)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 1.认识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2.了解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区;掌握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掌握第四纪各时期的哺乳动物群特征;掌握中国第四纪时期重要的哺乳动物群的发展及其特征。 3.了解第三纪植物一般特征;了解现代植被分区;熟悉第四纪植物化石的研究方法及其指示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号:20101020214x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然而与此同时,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中国实现社会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瓶颈问题。论文对能源-经济、能源-环境、能源-经济-环境关系、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社会;节能减排 正文 前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传统能源的合理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1.我国能源概况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名列世界前列,其中谁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总体说来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能源品种的地区分布是:煤大多在北方地区,油气在西部地区,水能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中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却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的能源构成可总结为以下五句话: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产能大国;人均能源耗能不多;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率低;能源资源地区分布远离经济发达地区。 2.能源与环境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密不可分,每一次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200年来,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而日益严峻。同样,能源开发仍然是未来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能耗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将能源从初级形式转换成可以消费的高级形式,这种转变对环境产生了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多数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问题直接相关,如空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固体污染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SO2、NOx、CO、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直接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物理过程和光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影响涉及更广的范围。能源工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也污染大气、水和土壤。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也是污染源。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核电站排放废热更严重,他将全部热能的2/3排向环境。 我国是典型的能源消费性污染,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烟型污染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CO2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说课稿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 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 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 和对策。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 如何节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 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 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能量转化的效率及方向性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影片

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第七单元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考点一 1 燃烧的条件(1) (2) (3) 2 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 3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联系与区别。 4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5 常见的化石燃料。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 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8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2012中考真题 1.( ..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2(2012 宜昌5)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 C 酒精D天然气 3.(2012 黄冈 10)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4.(2012 黄石10)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档案室内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水扑灭。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5.(2012 天门7)下列是关于成语包含的化学原理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B.扇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D.百炼成钢—多次提炼,使生铁中的碳、硅、锰等杂质的含量调节至钢的标准。6.《三国演义》里描述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借助东风火烧了曹营的木船而大败曹军.根据图可知,曹营的木船是可燃物,该燃烧还具备了下列两个条件: ①木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②你给曹军的灭火建议及所依据的原理是: .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二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2 合金及合金的用途。 3 金属与氧气反应 Mg+ O2 = Fe+ O2 = 4 金属与酸反应 Zn+ HCl = Fe+ H2SO4 = 5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Fe+ CuSO4 = Cu+ FeCl3 = 6 金属活动性顺序 7 几种常见的矿石 8 铁的冶炼(共有5个反应) 9 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探究 10 钢铁的腐蚀及防止腐蚀 11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012中考真题 1 (201 2 武汉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 本节主要介绍21世纪的能源发展趋势及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未来的理想能源。其中重点内容是世界各国和我国的能源状况。也介绍本地区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实例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 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性的做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人事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 高节能意识,环境意识,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所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难点:收集资料,组织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能源的利用和环境) 六、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国,石油、核能、水能的利用和使用情况及世界和我国能源的消耗情况介绍 七、教学流程 知识主线多边活动结论 21 趋势 影响

知识主线多边活动结论 1、大量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2、一些欠发达国家过分依赖柴薪能源,加剧了水土流失 和土地沙漠化。 想能源 八、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不多,也较简单,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热点,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学生身边的事件、实例结合知识的重点进行点拨。最好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看法、措施及人类努力的方向,增强学生对自然,能源的情感。 樟树市经楼中学:杨钦海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读书报告 ——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读书报告 ——第四纪气候基本特征 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 姓名:彭顺风 学号:2013020587

目录 一、概述 (1) 二、第四纪气候特征 (2) 2.1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 (3) 2.2 第四纪雨期和间雨期 (4) 三、第四纪气候变化判断的依据 (5) 3.1 古生物依据 (5) 3.2 地质依据 (6) 3.3 地貌依据 (6) 3.4 土壤 (7) 3.5 其它依据 (7) 四、结论 (7)

一、概述 从侏罗纪开始,世界气候演变的总趋势是气温逐渐下降,到第三纪末期,世界气候已经普遍变冷。这样发展的结果,就导致第四纪全球性大冰期的来临。此时期,寒冷气候带向南扩展,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在冰期中为冰川所覆盖。世界各大陆在第四纪大冰期时冰川面积和体积的数字,据各学者的估计稍有出入,总的来说,在第四纪最大一次冰期时,世界大陆有1/4—3/4的面积为冰川所覆盖(图1)。 而现代冰川覆盖的大陆面积仅占1/10。当时大陆上的冰川加上永冻层和海冰的面积,总计达一亿平方公里。当时分布在北半球的约占

2/3,分布在南半球的约占1/3。目前世界上冰川的分布在南半球的约占70%,而在北半球的仅占30%,前者主要在南极洲,后者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和北极诸岛。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期中冰川覆盖面积可参见图2。 二、第四纪气候特征 气候的剧烈变化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之一。虽然第四纪气候与第三纪是过渡的,但气候变化与第三纪却是明显不同的。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具有反复地大幅度地变冷和变暖,有陆地冰川规模的扩大和缩小,即出现冰期和间冰期以及雨期和间雨期。

西南大学《第四纪地质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多选题]划分沉积环境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A:物理标志 B:化学标志 C:生物标志 D:人为标志 参考答案:ABC 2:[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A:残积和坡积物 B:冲积和洪积物 C:冰碛和冰水沉积物 D:风积物 参考答案:ABCD 3:[多选题]第四纪沉积环境大致可分为哪三大类? A:海相环境 B:陆相环境 C:湖泊环境 D:海陆过渡环境 参考答案:ABD 4:[多选题]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哪三种类型? A:物理风化作用 B:化学风化作用 C:风蚀风化作用 D:生物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ABD 5:[多选题]以下属于物理风化作用方式的有: A:温差风化(岩石的热胀冷缩) B:冰冻风化(水的冻融)

C:水解作用和水化作用 D:氧化作用 参考答案:AB 6:[多选题]以下哪些是影响风化作用进行的因素? A:岩石中的矿物成分 B:气候 C:地形 D:时间 参考答案:ABCD 7:[多选题]根据块体运动发生的环境、运动的过程以及所形成的地形和堆积物特点,可以分为: A:崩落〔崩塌〕 B:滑动 C:流动 D:蠕动 参考答案:ABCD 8:[多选题]我国的黄土划分为哪三层? A:午城黄土 B:离石黄土 C:马兰黄土 D:乌山黄土 参考答案:ABC 9:[多选题]阶地一般可以分为: A:侵蚀阶地 B:基座阶地 C:埋藏阶地

D:沉积阶地 参考答案:ABCD 10:[多选题]划分第四纪地层的标志包括哪些? A:生物标志 B:考古标志 C:气候标志 D:岩性和岩相标志 E:构造与地貌标志 参考答案:ABCDE 11:[多选题]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哪些? A:岩石地层学方法 B:生物地层学方法 C:地貌地层学方法 D:古土壤地层学方法 E:气候地层学方法 F:古人类考古地层学方法 参考答案:ABCDEF 12:[多选题]流水地貌可分为以下哪几种: A:片状水流地貌与坡积物 B:沟谷地貌与洪积物 C:河流地貌与冲积物 D:冰雪消融地貌与冰水沉积物——冰碛物 参考答案:ABC 1:[判断题]全新世植物群一万多年来,植物发展总趋向,木本植物相对增多,草本植物相对减少,喜暖分子增加,耐干冷植物减低。 参考答案:正确 2:[多选题]冰碛物按其存在位置,可分为: A:底碛物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

第四纪地质的主要研究进展

第四纪地质的主要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的黄土、红土以及冰川等方面来介绍第四纪地质在我国的研究中的进展概况。随着各种新型的、精准的测年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第四纪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关键词:第四纪红土黄土冰川测年技术 从第四纪这门学科的发展史来追溯,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萌芽期(古代到中世纪)和发展期(中世纪至今)。第四纪这个名字是由法国学者德努瓦耶(J.Desnoyers)于1829年提出,1893年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又提出更新世一名。所以第四纪是一门较古老的学科。尤其是北半球各国,在第四纪研究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取得了一些成就。六十年代初以来,由于与第四纪有关的学科深入发展,各种测试技术的应用及研究领域的扩大(如陆架区和深海区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大大促进了第四纪学科的发展;经典的理论正在经受着考验和挑战,某些传统的内容也正在不断更新。 一、第四纪红土研究进展 中国南方红土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广泛分布的第四纪土状堆积,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第四纪以来季风气候环境下的产物,是中国南方古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重要陆相沉积载体.该红土沉积通常由三部分岩性层组成,一般包括上部的下蜀黄土,中部的网纹红土层以及下部的均质红土层。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我国南方第四纪红土的物质来源、地层学特征、土壤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磁学特征、生物特征等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对我国南方红土的成因、年代学、古气候学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很多丰硕的成果。 1.红土的成因 近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南方红土的成因研究,但我国南方红土的物质来源和成因类型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目前对我国南方红土物质来源有冲积、洪积、风积、坡麓堆积风化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在肯定红土水成说的同时,提出我国南方局部地区网纹红土可能与冰川、生物和砾石风化作用有关。但是,我国亚热带南部和北部的红土物质来源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南岭以南的第四纪红色粘土系全新世前的水成沉积物,是高处古土壤和古风化壳被流水冲刷而下在河谷或低平处的堆积物.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南部广东省、华南地区的红土母质主要是水成的。另外一些学者研究了我国北亚热带网纹红土后提出,我国亚热带北部长江中下游网纹红土大部分系风积成因。近年来,江西、湖南、浙江等中亚热带地区第四纪红土的粒

新媒体运营自媒体年终总结含月度总结

自媒体2017年总结 ——自媒体 注:以下数据统计时间为 2017.1.1~2017.12.31一、微信公众号粉丝增长情况

2017年累计关注人数表 截止2017年12月31日蚂蚁搬家公众号累计粉丝关注人数为33074人,较2017年1月以来净增长16742人,同比比2016年增长16332人次,增长率为49.3%。 对比2016年,2017年有良好的增长,本年度目标完成较好,但仍需要在此基础上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2018年因以提升微编的发文质量为工作重心,通过发文质量提高传播率,增加粉丝粘黏度;做好“标题党”,通过吸睛标题提升文章打开率及阅读量;增加活动周期,与粉丝进行互动,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拓展宣传渠道,官网、微博、自媒体多渠道向微信公众号引流。 二、微信公众平台业务量分析

2016—2017年微信平台成单率对比图 截止2017年12月,蚂蚁搬家微信客户端业务咨询量共6329单,其中有意向为3413单,成功2924单,成功率为86%。 微信渠道来源的有意向的客户成功率较高,但咨询人数接近意向客户的两倍,存在价格偏高等情况造成客户流失,增加对客服人员以及网服人员的话术培训,对回复术语进行优化。 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 (2016年1月—12月同比2017年1月—12月) 蚂蚁搬家累积关注人数趋势图 2017年截止到12月份,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呈良性的增长趋势。 增长趋势较缓慢,优化微编内容,设计文案,设计与消费者互动的问卷,小游戏,活动,增加一些爆点,刺激粉丝的增长。同时增加微信公众号的活跃度,以及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增加粉丝的粘性。 三、粉丝结构分析 1.性别属性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归类例析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归类例析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永恒主题。能源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这几种常规能源,大量消耗常规能源带来了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一、环境污染与保护 ●温室效应 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得地面的气温上升,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海水向河流倒灌,耕地盐碱化…… 例1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 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答案选D。

●酸雨 煤炭中常常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形成的二氧化硫等物质使雨水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内燃机工作时的高温使空气中和燃料中的氮、氧、碳、氢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二次污染物质──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是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以及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一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能引起为的多种疾病。此外燃烧时产生的浮尘也是一种污染。 例2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从一份简单科技攻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农业每年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有效地降低地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地面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说明其理由。 解析:这种做法不可取。建造高烟囱只能降低地面SO2的浓度,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大气中SO2的浓度。控制酸雨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对煤、石油等常规能源进行处理,使其燃烧过程不产生SO2;二是对SO2回收;三是开辟“绿色能源”。 二、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常规能源的短缺和由这类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使得新能源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姓名:学号: 摘要:能源开发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我国能源环境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和战略问题。能源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日益严重,环境也因污染性能源的消耗而日趋恶化。我国的能源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协调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能源与环境,能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引言 能源问题由来已久,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之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也日渐凸显。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的持续稳定的供应影响并限制国家经济的发展,切实的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由于一次能源的储量有限,且可代替能源的研制开发尚处小规模的实验阶段,各国对于能源的争夺也渐进入白热化,引发诸多社会和政治问题,能源问题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能源外交也从简单的能源的输入和输出衍变成多国利益的政治博弈。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前段时间国际是市场的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于能源危机的担心,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如何应对目前的能源紧缺形势等问题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能源的紧缺固然是一方面,但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环境问题的出现源于能源密集型的开发和利用,已从局部地区蔓延至全球范围,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已成为最典型全球环境问题,另外突发性的人为灾害事故频发,如化学药品的泄露、地下水污染等现象使人忧虑。值得一提的是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屡次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设置经济壁垒的借口。因此在对待能源和环境这两个问题上,决不可偏废一方,应综合考虑两者同时作用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能源短缺: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约合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一些国家的煤炭资源已采掘殆尽。 环境恶化制约经济发展:近十几年来,环境污染和破坏逐步引起世界性关注,在能源

高中物理第5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1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5.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5.3节约能源、保护资源与可持续

5.1 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 5.2 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5.3 节约能源、保护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知识脉络 1.了解能源的分类、利用情况及对环境 的污染. 2.知道能源开发和利用带来的问题及 应该采取的对策.(重点) 3.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节 约能源的意识.(重点) 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 [先填空] 1.能源及其分类 (1)能源:是指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 (2)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大致经历了柴薪、煤炭、石油三个时期. (3)分类:

2.能源利用状况 (1)标准煤:为了把各种燃料从含能量的角度统一起来而引入的一个概念,1 kg标准煤的热值为2.92×107 J. 1 t原煤=0.714 t标准煤, 1 t原油= 1.43 t标准煤. 1000 m3天然气=1.33 t标准煤. (2)我国能源利用状况:能源总量约为4×1012 t标准煤,各种能源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3.人类生存环境及其污染 (1)各种污染的种类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环境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白色污染”等. (2)大气污染导致了温室效应,引起了如今的全球气候变暖;水污染导致了酸雨的增多,我国受酸雨危害的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3. (3)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的现象. (4)酸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在高空遇到水蒸汽,变成硫酸和硝酸雾,随同雨雪降落,形成pH小于5.5的酸性雨或雪,统称为酸雨. [再判断] 1.地球上的能源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能.(√) 2.只有有生命的动植物才具有生物质能.(×) 3.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后思考] 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没有必要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提示】虽然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但由于能量耗散会导致能量的品质下降,高品质的能量转化为低品质的能量,世界上的常规能源是有限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节约能源,同时要开发新能源. 能源的分类及特点 能源分类方法能源分类名称特点举例 按形式或转换特点分一次能源自然形成,未经加工 太阳能、风能、地热 能、核能、潮汐能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而成 焦炭、木炭、液化 气、酒精、汽油、电 能

第四纪冰期

第四纪冰期 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称为冰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为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第四纪冰期约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 一、第四纪大冰期气候 第四纪初期的冰期环境波及全球,中期达到最盛,所以晚新生代大冰期主要指第四纪冰期。当时,北半球有三个主要大陆冰川中心,即斯堪的纳维亚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51°N左右;北美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38°N 左右;西伯利亚冰川中心:冰层分布于北极圈附近60°—70°N之间,有时可能伸展到50°N的贝加尔湖附近。此外,在中、低纬的一些高山区还发育了山麓冰川或小冰帽。而在这次大冰期中气候变动很大,冰川有很多次进退。根据对阿尔卑斯山区第四纪山岳冰川的研究,确定第四纪大冰期中有5个亚冰期。在中国也发现不少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定出4次亚冰期。在亚冰期内,平均气温约比现代低8°—12°C。在两个亚冰期之间的亚间冰期比现代气温高。据研究,在距今1.8万年前为第四纪冰川最盛时期,一直到1.65万年前,冰川开始融化,大约在1万年前大理亚冰期消退,北半球个大陆的气候带分布和气候条间基本上形成为现代气候的特点。

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如下: 二、世界的划分。 (1)阿尔卑斯山冰期划分 第四纪冰期气候旋回的研究,最早开始于阿尔卑斯山。1909年,A.Penck 和Bruckner研究阿尔卑斯山麓地貌和堆积物时,首先创立了4次冰期3次间冰期的论点。其中冰期自老到新为:群智、民德、里斯和玉木。在4个冰期之间和3个间冰期,分别为群智—民德、民德—里斯、里斯——玉木。当时划分冰期、间冰期的主要依据,就是分布在阿尔卑斯山麓的4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及4种不同特征的沉积物。其中群智冰期是与覆盖在古老夷平面上的老砾石层相对应;而民德、里斯和玉木等冰期,分别与老砾石层之上或洼地的新砾石层、高阶地上红、黄色砂砾层与低阶地上灰色沙砾层相对应。几十年来,阿尔卑斯冰期系统广为流传,为世界许多地区所采用,并作为典型冰期模式与世界各地对比。 (2)北欧冰期划分 20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根据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冰盖边缘活动位置,将丹麦、荷兰、德国北部和波兰的终碛系列划出4次冰期和3次间冰期,自老到新为艾尔斯特(Elster)、萨勒(Saale)、瓦什(Warthe)、维塞尔(Weichsel)冰期,克罗默(Cromer)、霍尔斯坦(Holstein)和埃姆(Eem)间冰期。 (3)北美冰期划分 北美的冰期系列主要是按照北欧冰期划分方法确定的,根据冰碛物和终碛的位置划分出:维斯康辛、伊利诺安、堪山和内布拉斯加4个冰期及桑加蒙、雅莫斯和阿弗顿3个间冰期。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也划分了本地区的第四纪冰期系列。后来,M.米兰科维奇建立的距今百万年以来太阳辐射变化曲线表明,至少可分出14~15个冰期轮回,即阿尔卑斯冰期系列中的每个冰期几乎都包含着2~3个冰期轮回。50年代发展起来的深海岩芯氧同位素研究,传统的阿尔卑斯冰期系统受到冲击,因为它不能完整地记录下气候与环境变化信息,相关的地层和地貌极易被曲解。而深海岩芯同位素可以相当完整地记录至今最为精确的更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资料,几乎不受岩芯地理位置的影响,其连续性和在全球的广泛性都是惟一可以与其他气候地层学系统的可靠资料作对比和验证的。据太平洋深海岩芯18O记录,大约90万年以来可以划分出23个18O阶段和10个完整的冰川周期(由B期到K期),期间被11个终至界线(由Ⅰ至Ⅺ)所分开。在时间序列上可与阿尔卑斯冰期系统相对比(图2)。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题目:新能源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朱健 专业班级: 14能动2 学号: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 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 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 2016 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43.6 亿吨标准煤,比 2015 年增长 1.4%。煤炭消费量下降4.7%,原油消费量增长 5.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8%,电力消费量增长 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2%,比 2015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9.7%,上升 1.7 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我国消耗了全球50%以上的新增能源、 70%以上的新增煤炭以及 40%的新增石油。庞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导致了能源供应的全面紧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因为能源消费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两方面。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我国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温室气体( CO2)排放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36%和61%,更远远高于低碳或无碳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 2新能源的种类 新能源主要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同时新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目前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现在还有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阳能来研发产品,比如太阳能烤箱、太阳灶反光膜等。 核能目前也有利用,但是存在好多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率低,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等,所以还要有待考虑。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目前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目前有两种思路,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水平轴风机目前应用广泛,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