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硝酸钠的危害

亚硝酸钠的危害

亚硝酸钠的危害
亚硝酸钠的危害

亚硝酸钠的危害

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有很多,在对一些它们选择的时候,也是需要对它们进行很好的了解,使得在使用上都是能够正确进行,那不同的物品使用方式不同,在作用上也是尤其区别的,亚硝酸钠是一个不太长常见的,它在是使用上也是比较广泛,那亚硝酸钠的危害都有什么呢?

很多人对亚硝酸钠的危害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对它选择的时候,都是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这样避免对自身健康损害,对自身身体也是有着很好的保护。

★亚硝酸钠的危害:

★危害

由于其具有咸味且价钱便宜,常在非法食品制作时用作食盐的不合理替代品,因为亚硝酸钠有毒,含有工业盐的食品对人体

危害很大。

★危险性类别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性状

白色至浅黄色粒状、棒状或粉末。有吸湿性。加热至320℃以上分解。在空气中慢慢氧化为硝酸钠。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三氧化二氮气体。溶于1.5份冷水、0.6份沸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碱性,pH约9。相对密度2.17。熔点271℃。有氧化性,与有机物接触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过氧化氮和氧化氮的气体。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80mg/kg。

★储存

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用途

色层分析。点滴分析用以定汞、钾和氯酸盐。重氮化试剂。亚硝化试剂。土壤分析。肝功能试验中测定血清胆红素。

★安全措施

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食用化学品、还原剂、金属粉末等共储混运注意个体防护,严禁身体直接接触灭火:雾状水、砂土

以上就是对亚硝酸钠的危害详细介绍,在对它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而且这样的东西一般是很难购买到的,同时在选择它的时候,也是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手拿他,这样对身体会有损害,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选两只体重相近的小鼠,腹腔注射亚硝酸钠0.5ml,立即取其中1只腹腔注射1%美蓝0.5ml,另一只注入0.5 ml生理盐水。记录入瓶后死亡时间。 应该是先注射亚硝酸钠。实际上亚硝酸钠和美兰几乎是同时进入体内,是吧? 2.CO中毒性缺氧属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即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CO是含碳物质未完全燃烧而产生的一种窒息性气体,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而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抑制红细胞的糖酵解,增加与氧的亲和力,致使小白鼠皮肤黏膜呈现樱桃红色。CO中毒性缺氧属等张性缺氧,呼吸系统的代偿不明显,故观察到小白鼠的呼吸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死亡。CO为有毒性气体,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通风,须注意浓硫酸与HCOOH小心吸取以防伤及自己及其它物品,加热时不能过猛,以免CO产生过多、过快,使小白鼠迅速死亡,来不及观察。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也属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亚硝酸盐可使大量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故甲鼠的皮肤黏膜呈咖啡色;乙鼠注入美兰,美兰是一种还原剂,可将Fe3+还原为Fe2+,具有解毒作用。 呼吸节律变化 正常人静息状态下,呼吸的节律基本是均匀而整齐的。病理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各种呼吸节律的变化。 (一)潮式呼吸 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s~2min,暂停期可持续5~30s,所以较长时间仔细观察才能了解周期性节律变化的全过程。 (二)间停呼吸 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以上两种周期性呼吸节律的变化的机制是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 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只有缺氧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此时呼吸恢复和加强;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兴奋性,使呼吸又再次减弱进而暂停。这种呼吸节律的变化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某些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间停呼吸较潮式呼吸更为

缺氧的类型与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机能学实验报告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摘要: 【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变化规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特点;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及年龄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掌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重要性。【方法】:乏氧性缺氧中,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亚硝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观察血液颜色。【结果】:甲(实验组)耗氧率R=A/W*t=0.0214;乙(对照组)耗氧率R=A/W*t=0.0427。亚硝酸钠中毒:甲组小鼠肝脏颜色:鲜红色; 乙小鼠肝脏颜色:棕褐色。 【结论】:氯丙嗪可缓解缺氧,小鼠存活时间更长;美蓝可解救小鼠亚硝酸钠中毒。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温度 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和症状有所不同。 1、材料 1.1 实验对象:18~22g小鼠,新生鼠;

1.2 器材: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高灵敏压力换能器;500Iml 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 个,1ml 注射器,剪刀,镊子; 1.3 实验试剂: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蓝,冰块。 2、方法 2.1 乏氧性缺氧 1.1.1取两只老鼠先编号,再进行称重,并记下数据。 2.1.2对1号鼠按0.1ml/10g进行腹腔注射氯丙嗪,注射完后冰浴10~15分钟,而对4号鼠则腹腔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并将它放在室温下10~15分钟。时间到后,将两只老鼠放入500ml广口瓶内,塞进瓶塞,并将移液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计入当时的液面高度数据。 2.1.3实验观察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频率的快慢,活动强度,至小鼠死亡,记录其存活时间。并读取液面变化量即耗氧量。解剖小鼠尸体,记录肝脏、肺、血液颜色变化。 2.1.4总耗氧量计算根据A(ml),存活时间T(min),鼠体量W(g)三项指标,求出总耗氧量。 2.2 亚硝酸钠中毒 2.2.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鼠2只,进行编号,并观察皮肤黏膜色泽。 2.2.2向两只老鼠均注射0.2mlNaNO2,注射完后,立即向2号鼠腹腔内注射美兰溶液0.2ml,向3号老鼠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 2.2.3 3号鼠死亡后,迅速取肝,观察肝的血液颜色;对2号鼠迅速处死,取肝,并观察肝的血液颜色。

亚硝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酸钠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597 CAS No.:7632-0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

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护理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亚硝酸盐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味微咸而稍带苦味,由于外观及味道均与食盐相似,多因误食中毒。亚硝酸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呕吐、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010年5月我院一次性收治了4例因误把亚硝酸盐当食盐用引起中毒的患者,经过有效的救护措施全部治愈,48小时后出院。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亚硝酸盐中毒急救护理 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当摄入量达0.2~0.5g时即可引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源性青紫症、紫绀症、乌嘴病。亚硝酸盐自肠道吸收后,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失去携氧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同时阻止正常血红蛋白释放氧,导致低氧血症,造成各组织缺氧,还可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引起血压下降。 1临床资料 4例中毒患者是一家人进餐,食用熟食后0.5~1小时相继出现

症状,病情轻重不一,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在18~49岁,均意识清楚。其中轻度中毒1例,中度中毒1例,重度中毒2例。经力抢救全部治愈,48小时出院。 2方法 2.1监测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病情及收集到的资料做好评估,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各种抢救措施同时、快速、有序进行,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2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置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及时排出,并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预防呕吐物、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导致吸入性窒息。 2.3促进毒物排泄,减少毒物的吸收催吐、洗胃。对意识清楚能合作的病员采取口服催吐、洗胃;对不合作、昏迷病员采取电动洗胃。洗胃液一般采用温开水,成人10L—20L,洗至水清凉,无食物残渣。洗胃温度一般为30℃—40℃,温度过高会加速毒物的吸收加重中毒,温度过低会刺激病人胃肠道引起恶心、寒战及血管反应等症状。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情况,并注意洗出液的性状,如有血性液洗出,应考虑胃粘膜损伤的可能,洗胃后给予牛奶250ml灌入。洗胃毕由胃管内注入20%甘露醇250~500ml导泻,减少肠道内遗留毒物及从肠肝循环排入毒素的吸收。 2.4氧疗对轻、中、重度食物中毒的患者,均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5~8L/min。可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细胞的缺氧症状。 2.5及时应用特效解毒药物轻者可用高渗葡萄糖液加维生素C缓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以及急救(最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以及急救(最 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以及急救(最新版) ◆病因及发病机理 1、食入含大量亚硝酸盐蔬菜,一般是叶菜类,如小白菜、芹菜、韭菜、甜菜叶、萝卜叶、莴苣等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贮存时间长,一旦开始腐烂,亚硝酸盐含量就会明显增高。蔬菜腐烂越重,亚硝酸盐增高就更明显。 2、新掩制的蔬菜,在腌制2~4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增高,7~8天达到最高。同时与食盐浓度及掩制的温度也有一定关系。(如5%浓度的食盐在37℃左右时所产生亚硝酸盐浓度最高;如15%盐水则无明显变化)。因此腌制蔬菜在8天以内,食盐浓度在15%以下时,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变质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 3、烹调后的熟菜放在不洁的容器中,存放过久,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熟菜中的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4、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吃大量叶菜类蔬菜,如菠菜、小白菜(未腐败变质),但当消化功能紊乱,胃酸浓度低下时,大量食用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蔬菜,且肠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致使胃肠道内亚硝酸盐产生速度加快,体内又不能及时的将大量的亚硝酸盐分解成氨,这时亚硝酸盐大量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常称为肠原性青紫。 5、某些地区的井水中也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一般称苦井水)。使用这些水煮饭(粥),存放不当,时间过久,也会引起中毒。其他如奶制品,腌制品加工过程处理不当,均能造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的原理是其与血红蛋白作用,使正常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能抑制正常的血红蛋白携带氧和释放氧的功能,因而致使组织缺氧,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更为敏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纯亚硝酸盐中毒,一般为10~15分钟。由于大量食入青菜类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潜伏期为l~3小时,长者可达20小时。 中毒的一般表现为精神萎糜、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嗜睡、

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亚硝酸钠 危险货物编号: 51525 英文名:Sodium nitrite UN编号:1500 分子式:NaNO2分子量:69.01 CAS号: 7632-00-0 理 化性质 外观与 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熔点 (℃) 271相对密度(水=1) 2.17 沸点 (℃) 320(分解) 饱和蒸气压 (kPa) /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毒 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 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LD50:85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 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 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 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燃 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助燃燃烧分解物氮氧化物。 闪点(℃) / 爆炸上限% (v%): / 自燃温 度(℃) / 爆炸下限% (v%): / 危险特 性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 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建规火 险分级 乙 稳定 性 稳定 聚合危 害 不聚合禁忌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 灭火方 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急 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亚硝酸盐中毒急救方法的比较

亚硝酸盐中毒急救方法的比较 一、摘要: 目的:本实验在于评价几种简易亚硝酸盐中毒急救方法的效果,以探索一种能有效快速抢救的方法。 方法:5只兔子中1只为对照组,其余为模型组,均给了亚硝酸钠使之中毒,对照组不抢救,模型组分别给予美蓝;葡萄糖加Vc;美蓝,葡萄糖,Vc,且模型组的每个兔子都洗胃,观察兔子的心率与呼吸频率的变化,以评价哪种抢救最有效。 结果:中毒后不抢救的兔子于给药43min后死亡,用美蓝抢救花了10min,用葡萄糖加Vc 抢救用了15min,两只兔子抢救失败。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用美蓝抢救所花的时间比用葡萄糖加Vc所用的时间短,因此,就是这两种抢救方法而言,用美蓝作亚硝酸盐中毒抢救静脉注射液更有效。 关键词:兔子,亚硝酸盐,中毒,美蓝,洗胃,葡萄糖,Vc. 二、前言: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因此,亚硝酸盐中毒会出现紫绀,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增加等现象。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腌制食品中,而0.2g的亚硝酸盐即可使人中毒。因此,对亚硝酸盐中毒的患者采取迅速有效的解毒方法是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临床上所用的急救方法有多种,在常用的方法中那一种最有效、最快速?这就是我们这次实验中要探索的问题。 三、材料与方法: 对象:兔子 药品:1%美蓝溶液、50%葡萄糖、维生素C、戊巴比妥钠溶液、亚硝酸钠、肝素、生理盐水、蒸馏水。 仪器:二道生理记录仪、换能器、电脑、手术刀、注射器、铁架台、气管插管、动脉插管、食管插管、镊子、剪刀。 实验过程: 1)用1%25ml/kg戊巴比妥钠麻醉兔子。 2)颈部剪毛后,切口,仔细分离气管、颈动脉和食管。 3)分别做气管插管,颈动脉插管、食管插管,前两个分别连接呼吸换能器与压力换能器以测呼吸与心率。 4)往兔子A食管插管内注入含37.8mg亚硝酸钠溶液,注完后用20ml蒸馏水冲洗残留管内的药液。并注意其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 5)兔子A不予以抢救作空白对照,观察其开始出现症状到死亡为半小时。 6)对兔子B重复1~4、7步骤。 7)待兔子B心率、呼吸频率都升高后,一边在耳缘静脉注射1%美蓝溶液0.25~0.42ml/kg,但注射失败,兔子死亡。 8)对兔子C重复1~4、7步骤。一边注射美蓝,一边洗胃(反复灌流多次,直至从胃里流出来的液体为澄清液)。 9)从开始抢救到心率、呼吸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为12min.

亚硝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亚硝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亚硝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nitri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97 CAS No.: 7632-0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亚硝酸钠 ?99.0% 7632-0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 - 1 - 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急性亚硝酸钠中毒

急性亚硝酸钠中毒 病症描述: 急性亚硝酸纳中毒指人体摄入超过0.2-0.5g亚硝酸后可使用血液中形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并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使周围血管极度扩张,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同时,对胃肠道发生刺激作用。 诊断要点: 1、有误将亚硝酸纳当做食盐食入或食入未腌透的咸菜等病史。常见集体中毒,也偶见于医源性者。 2、潜伏期最短10-15分钟,多为1-3小时,也有长达20小时者。发病后自觉头晕、头痛、乏力、嗜睡、出汗、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呼吸困难,口唇、颜面及甲床严重紫绀。重者血压下降、休克、昏迷、抽蓄及呼吸衰竭、脑水肿等。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3、化验取呕吐物或血1滴加试液(联苯胺0.1mg于冰醋酸10ml,加水至100ml过滤)呈棕红色为阳性。 处理方法: 原则立即终止毒物继续吸收,应用特效解毒剂,防治休克、呼吸衰竭、脑水肿等并发症。 1、彻底催吐或洗胃。 2、保持呼吸通道通畅。 3、吸氧。 4、特效解毒剂的应用。 (1)轻度中毒可应用维生素C1g加入50%GS60-100ml中静注或加入液体500ml中静滴;亚甲兰(美兰)12mg/kg,口服,3次/日。 (2)重度中毒可应用1%亚甲兰(美兰)5-10ml或1-2mg/kg,加入50%GS60-100ml中静注。如2小时后无好转,可重复应用一次。切不可过量,以免出现兴奋、妄等中毒反应。 5、对症处理。 6、积极防治休克、呼吸衰竭、脑水肿等并发症。 转运条件: 1、尽量采取必要措施,保证生命体征平稳。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吸氧。 4、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5、必要时心电监护。 6、采集、携带呕吐物、残留毒物,以进行毒物鉴定。 7、途中严密监控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及周围循环等病情变化。

亚硝酸钠(msds)

亚硝酸钠(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597 CAS No.:7632-00-0 分子式:NaNO2 分子量:69.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亚硝酸钠≥99.0% 7632-0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短时间内摄入较大量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概述 亚硝酸盐(常见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易溶于水。亚硝酸盐成人口服的最低中毒剂量约为0.1g,口服最低致死剂量约为1.0g~5.0g。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途径为经口摄入,主要接触机会有:食堂或餐饮业误将其作为食盐使用;进食苦井水、放置过久的腌制食品或添加剂超标的熟食肉类;大量食用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蔬菜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 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调查和处理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需要戴一次性乳胶手套;现场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治点救治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以及中毒病人呕吐物的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储存、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环境状况,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同工作场所工人等)。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现场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中毒事件现场采集的可疑中毒食物及中毒病人的呕吐物、胃内容物、以及血液等样品可在现场进行快速定性检测。可使用固体格氏试剂法定性测定食品的亚硝酸盐(附件1)或盐酸萘乙二胺法半定量、定量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附件2)。可使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现场定量测定中毒病人血中高铁血红蛋白(附件3)。有条件可选用便携式血氧分析仪测定高铁血红蛋白。 2.4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 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

机能实验学实验性缺氧

《实验性缺氧》姓名:班级:组别:学号: 主刀:注射:助手:记录人: (一)实验目的: 1.复制低张性、血液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动物模型,了解缺氧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的实验动物,注意其呼吸、皮肤黏膜、血液及肝颜色等变化。 (二)实验原理: 1.由于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等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根据原因和发病机制,缺氧可分为4类。①低张性缺氧:其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动脉血的氧气供给不足引起;②血液性缺氧:多见于血红蛋白量的减少或者质的改变,从而引起运氧能力下降并伴有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③循环性缺氧: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不能顺利、及时送达组织细胞;④组织性缺氧: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下降引起的缺氧。 3.不同类型的缺氧,机体的血氧指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与黏膜的颜色等均有不同的表现,而不同的内外因素也可以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准备:取小白鼠5只,准备实验装置与器材。 (2)实验模型: 1.乏氧性缺氧:①取钠石灰少许及小白鼠1只放入缺氧瓶内。观察、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深度,口唇的颜色,同时用测氧仪测定瓶中的氧浓度(海平面空气氧浓度约21%)②塞紧瓶塞,记录时间,每隔5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到动物死亡,记录死亡时间,并测定死亡时瓶中的氧浓度。③尸检。小白鼠死亡后尽快打开腹腔,观察血液和肝颜色。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①将小白鼠1只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②取甲酸9ml放入烧瓶内,缓慢加入浓硫酸6ml,塞紧后与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相连。③尸检。方式同1。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①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注入0.5%亚甲蓝 0.15~0.30ml,另一只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②观察指标同实验2,比较两只小白鼠表现及死亡时间有无差异。 (四)实验结果: 1. 不同时间瓶中的氧浓度记录10min 死亡时(45min)瓶中的氧浓度(%)20.6% 19.7% 2.

亚硝酸及亚硝酸钠的性质(答案在后)

亚硝酸及亚硝酸钠的性质 1.亚硝酸(HNO2) 亚硝酸是弱酸。向亚硝酸钠溶液中加酸,生成亚硝酸(HNO2)。亚硝酸不稳定,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微热甚至常温下也会分解,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NaNO2+H2SO4(稀)===NaHSO4+HNO2 2HNO2===NO↑+NO2↑+H2O 2.亚硝酸钠(NaNO2) (1)亚硝酸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2,是可溶性盐。其熔点为271 ℃,分解温度为320 ℃。 亚硝酸钠在建筑业中常用作混凝土掺加剂,以促进混凝土凝固,提高其强度,防止在冬天低温施工时混凝土发生冻结。 亚硝酸钠还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作食品防腐剂和肉类食品的发色剂。 (2)亚硝酸钠的氧化性:在亚硝酸钠中,氮的化合价为+3,处于中间价态。因此,亚硝酸钠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时,表现出氧化性。如亚硝酸钠与碘化钾反应可生成单质碘。 2NO-2+2I-+4H+===2NO↑+I2+2H2O 析出的碘可以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据此可以检验NO-2的存在。 亚硝酸钠与FeCl2溶液反应,生成棕黄色的FeCl3溶液。 NO-2+Fe2++2H+===NO↑+Fe3++H2O (3)亚硝酸钠的还原性 亚硝酸钠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表现出还原性。如亚硝酸钠与K2Cr2O7酸性溶液反应时,Cr2O2-7被还原成Cr3+,K2Cr2O7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Cr2O2-7+3NO-2+8H+===3NO-3+2Cr3++4H2O (4)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鉴别:与氯化钠不同,亚硝酸钠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NO2沉淀可溶于稀硝酸。Ag++NO-2===AgNO2↓ 专题训练 像食盐一样有咸味,有很强的毒性,误食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已知亚硝酸钠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为HI B.反应产物中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有I2、NaI

亚硝酸钠中毒症状

亚硝酸钠中毒症状 亚硝酸钠其实就是作为一种无机盐,不管是外形还是特性她和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所看到的食盐都相差不多,所以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亚硝酸钠中毒的现象,严重到危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那么亚硝酸钠中毒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或者会影响到人们身体的哪些部位?下面我们就去看看。 亚硝酸钠其实经常被作为食用盐,但是这时经过一个多道程序加工制作而成,,虽说如果不注意食用的话那么也很容易出现中毒的情况,尤其是一些蔬菜就过去放很久,腐烂了的话,那么也用于产生亚硝酸钠。 因误食亚硝酸盐而引起的中毒。也可因胃肠功能紊乱时,胃肠道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食入富含硝酸盐的蔬菜,则硝酸盐在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称为肠原性青紫症,多见于儿童。亚硝酸盐中毒量为0.2~0.5克,致死量为3克。一些蔬菜,如菠菜、大白菜、甘蓝、韭菜、萝卜、芹菜、甜菜含有大量硝酸盐,若存放于温度较高处,在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高,在8~14天时有一高峰,以后又逐渐降低。煮熟的蔬菜存放于温度较高处,由于某些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也可产生亚硝酸盐。有的井水含硝酸盐较多,俗称“苦井”水,食物用此种水烹调,并在不卫生的条件下存放,也极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中毒的机理是

亚硝酸盐将血红蛋白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使血红蛋白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 亚硝酸盐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十分钟或1~3小时,症状以紫绀为主。皮肤粘膜、口唇、指甲下最明显,除紫绀外,并有头痛、头晕、心率加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严重者有心律不齐、昏迷或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为美兰。 把硝酸钠中都在生活中可能会经常的出现因为自己在饮食当中,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出现这样子的问题,所以说通过上面的了解之后那么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重这些饮食常识,避免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这样子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的表现以及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3.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4.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 二、实验材料: 体重相近的健康小白鼠4只,耗氧量测定装置一套,带密封胶塞的广口瓶、lml 注射器,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蓝溶液。 三、实验方法: 1、低张性缺氧: (1) 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作以下处理:甲鼠腹腔内注入0.25%氯丙嗪 10 ml/g,待甲鼠安静以后再放入冰浴盆中冰浴直至老鼠进入人工冬眠为止; 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g,约10-15min。 (2) 上述处理后,将小白鼠分别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然后塞紧瓶塞,连 通测氧耗装置。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小鼠存活时间及用耗氧装置测定的总耗氧量和呼吸、皮肤黏膜情况,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甲、乙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分别向腹腔内注射5%亚硝酸钠0.3 ml, 甲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美兰溶液0.3ml,乙注入生理盐水 0.3ml作为对照。 (2)每3min观察和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小白鼠死亡。将尸体编号留待解剖。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讨论: 由于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而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而引起的供氧不足,称为乏氧性缺氧。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的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称为发绀。 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Fe2+)可在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加上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二价铁中有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还能使剩余的Fe2+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即通过变构效应使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结合和释放的氧量都减少,导致组织缺氧。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故亚硝酸盐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类似发绀的青紫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六、实验结论: 低张性缺氧时老鼠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变成青紫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也使皮肤黏膜变成青紫色。温度低,使老鼠进入冬眠状态能使老鼠耗氧量减少。 七、参考文献: 陆源. 林国华,杨午鸣主编. 机能学实验教程. 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6

亚硝酸盐中毒病因是什么

亚硝酸盐中毒病因是什么 1.腐烂变质的蔬菜,存放在铁器里的隔夜熟菜或腌制时间不久的咸菜,在细菌的作用下,使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引起中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在胃肠消化功能失调及胃酸过低的情况下,使肠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或进食含硝酸盐蔬菜后,在肠内经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引起中毒。 3.某些地区的水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如用这样的水煮粥,并在不洁的容器内存放过久,加上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而引起中毒。另外,亦可由于对咸肉制品和香肠着色而过多地加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而引起中毒。另外误服含有亚硝酸盐的制剂如亚硝酸钠,也会引起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对血管运动中枢和血液呈现毒性作用。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进入血中后发生氧化作用,使血液中原来供给组织氧气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发生氧化,变成高铁血红蛋白(氧化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得非常牢固不易脱离,使其失去输送氧的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五要: (1)配制时,消毒剂和水分量要精确; (2)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应洗净并事先消毒; (3)物品应除去脏污后再进行消毒; (4)配制的消毒剂最好当天使用; (5)充分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因为消毒剂选用不当,反而可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及污染扩大。 七不要: (1)不要把化学消毒剂用作灭菌处理; (2)不要把器械储存在消毒溶液中; (3)容器内的消毒液不要装得太满; (4)不要使用配制较久的消毒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不要随便把两种消毒液混合使用; (6)不要随意把不合适的洗涤剂加到消毒液中,以防消毒剂失效; (7)不要认为使用消毒剂溶液后,被消毒物品已达到杀菌、可靠和安全。 公式: (1)欲配制浓度×欲配制数量=所需原药量; (2)欲配制数量-所需原药量=加水量; (3)(欲配制药液浓度×欲配制药液数量)/原药含量=所需原药量; (4)消毒剂蒸气量=房间容积×消毒剂使用浓度×消毒剂原液浓度。 1.直接涂片检测 (1)白细胞:正常痰内可见少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增多,见于呼吸道化脓性炎症或有混合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肺吸虫病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肺结核患者。 (2)红细胞:脓性痰中可见少量红细胞,呼吸道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痰中可见多量红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痰中可有少量来自口腔的鳞状上皮细胞或来自呼吸道的柱状上皮细胞。在炎症或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时大量增加。 (4)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炭粒者称为炭末细胞,见于炭末沉着症及吸入大量烟尘者。吞噬含铁血黄素者称含铁血黄素细胞,又称心力衰竭细胞,见于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淤血、肺梗死及肺出血患者。(5)硫黄样颗粒:见于放线菌病患者。 2.染色涂片 (1)脱落细胞检测:正常痰涂片以鳞状上皮细胞为主,若痰液确系肺部咳出,则多见纤毛柱状细胞和尘细胞。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急、慢性呼吸道炎症,均可引起上皮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形态改变。肺癌病人痰中可带有脱落的癌细胞,对肺癌有较大诊断价值。 (2)细菌学检测:①涂片检查:革兰染色,可用来检测细菌和真菌。抗酸染色,用于检测结核杆菌感染。荧光染色,用于检测真菌和支原体等。②细菌培养。 漱口后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收集量约5ml,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下发现分枝杆菌,即可诊断肺结核;用集菌法进行结核杆菌培养,可了解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能力,亦可作药物敏感试验和菌型鉴定。 (1)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以C群致病力最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根据细胞外膜蛋白组分的不同划分,A群外膜蛋白均相同; (3)脂寡糖抗原: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粉尘作业工人可常吃些猪血。猪血中的血浆蛋白经胃酸的分解,能产生一种可润肠解毒的物质,有利于体内尘毒的排出。

亚硝酸钠性质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NaNO2),俗称亚硝酸盐,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亚硝酸钠易潮解,易溶于水和液氨,其水溶液呈碱性,其pH约为9,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亚硝酸钠有咸味,又是被用来制造假食盐。亚硝酸钠暴露于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若加热到320℃以上则分解,生成氧气、氧化氮和氧化钠。接触有机物易燃烧爆炸。本品与肉制品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生成鲜艳、亮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而护色时,尚可产生腌肉的特殊风味。 目录 简介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量运用作用与危害用途药理危害危险性类别亚硝酸纳的制备化学毒性应急处置储藏运输废液处理亚硝酸钠的检验行业生产标准简介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亚硝酸钠 害,2011外贸原单女装,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脆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基本信息性质化学式NaNO2 摩尔质量69.00 g mol?1 外观白色或微带淡黄色斜方晶系结晶或粉末密度 2.2 g/cm3 (固) 熔点270°C 沸点320°C 分解 亚硝酸钠 在水中的溶解度82 g/100 ml (20 °C) 结构晶体结构三方危险性MSDS External MSDS EU分类氧化剂(O) 有毒(T) 对环境有害(N) 警示性质标准词R8, R25, R36, R37, R38, R50 安全建议标准词S26, S36, S45, S61 闪点不可燃相关化学品其他阴离子硝酸钠其他阳离子亚硝酸钾、亚硝酸铵理化性质物理性质白色至淡黄色粒状结晶或粉沫,无臭,有吸潮性,有毒,微溶于醇及乙醚,水溶液呈碱性,PH值约为9。相对密度(水=1):2.17;熔点:271℃;沸点320℃(分解)。[1]化学性质属强氧化剂又有还原性,在空气中会逐渐氧化,表面则变为硝酸钠,也能被氧化剂所氧化;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与有机

亚硝酸钠(msds)

材料安全资料表(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亚硝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nitr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597 CAS No.:7632-00-0 分子式:NaNO2 分子量:69.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亚硝酸钠≥99.0% 7632-00-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属于危险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0.1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