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燃料及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燃料及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燃料及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练习题:燃料及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1、2018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治理空气污染成了两会的热点话题。下列做法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

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

C.大力植树造林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

A.煤B.石油C.氢气D.天然气

3、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4、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

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物质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5、国家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汽油

C.用石油可以制得乙醇汽油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6、钓鱼岛及附近海域,蕴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天然气是混合物B.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7、有关燃料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石油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8、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C.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9、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后产生的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C.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D.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

10、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11、一些公交车以压缩天然气(CNG)为动力燃料。CNG是将天然气多级压缩后,储存至高压容器中的燃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NG的主要成分是CH4

B.CNG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CNG的主要成分是C2H5OH

D.使用CNG燃料可减小空气污染

12、下列做法,对保护环境不利的是()

13、有关燃料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都是可再生的能源B.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石油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7、 A

8、B

9、B

10、D

11、C12、 C

13、A

14、A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20 4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32 26

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

B.甲是一种化合物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硝酸钠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等步骤

3.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10mL水,若仰视,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能使制得氧气质量增加

C.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固体,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4.CO2和CO的混合气体5g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吸收,测得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6.6克,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9:16 B.1:2 C.3:8 D.17:8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将130g 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D.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6.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CO2(CO):点燃

C.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和铝在空气中都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B.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都能作食品干燥剂

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9.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张校的墨宝在办公室摆放数年不褪色,是由于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所以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人们把石墨放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的反应釜中制得人造金刚石,虽然它们都是只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但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1.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其作用的下列几种叙述:①加速植物光合作用;②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③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 ④可促进土壤中的Ca2+、Mg2+被植物吸收。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

12.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了除去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C.氢氧化钙溶液 D.稀盐酸

13.下列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氧原子个数不同

D.Na和Na+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4.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A.加热 B.用砂子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 D.加碳酸浸洗

15.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B.该反应可能属于吸热反应

C.该反应生成的单质是最清洁的能源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2:3

二、填空题

1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对于物质A而言,点P的含义为_____。

②t3℃时,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_____。

③若A、B、C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其溶解度曲线是_____。

④烧杯中有t2℃时20%的A溶液50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A物质_____g。17.国庆佳节家人团聚,丰盛的家宴自然少不了鱼。炖鱼后锅内会残留较多的油渍,可以加入洗涤剂清洗,是利用洗涤剂具有__作用,家用铁锅多为生铁,用完后擦洗不净常会生锈,铁锈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在铁锅表面加膜不仅起到不粘锅,而且还能防止锅内表面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

家宴自然也少不了同学们爱喝的可乐,当打开可乐时常会有液体溢出的现象,是因为可乐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后__减小,__减小,气体逸出将可乐带出。

18.如图是某同学自制汽水的课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柠檬酸pH_____7(填“<”、“=”或“>)。

②有关小苏打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A 属于酸

B 可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三、简答题

19.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100%石墨烯电热膜属于______(填物质类别),除可用于穿戴外还可用于_____(写一种)。

(2)石墨烯电热膜施加电压后能够产生较高热量是因为它有良好的_______性,它与金刚石性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

(3)关于石墨烯电热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制作发热服时,施加在电热膜上的电压为安全电压

b.石墨烯电热膜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几乎没有能量损失

c.石墨烯电热膜与石墨都是不透明固体

20.变废为宝好处多。

⑴秸秆再生利用

①我市一企业将秸秆经系列处理后,开发出可降解秸秆塑料,优点为________(填序号);

a.节约能源 b.减少白色污染 c.减少因焚烧秸秆产生的 PM2.5

②秸秆可制沼气,请写出沼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⑵废旧电路板(PCB)回收利用

①PCB 中含:a.Cu、Ag、Pb(铅)、Fe等;b.塑料聚合物;c.陶瓷和玻璃纤维。

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用溶蚀法回收 PCB 中的 Cu,原理如下:

a.溶蚀:将 Cu 溶解在CuCl2溶液中,生成CuCl;

b.再生:将 O2鼓入CuCl溶液,加入稀盐酸,得到再生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2 + 4CuCl + 4HCl = 4 CuCl2 + 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c.产品:在再生液中加入铁粉,过滤后得到Cu,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四、实验题

21.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进

行实验,按要求进行回答: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

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

蓝色钴玻璃

火焰呈__________ 原粉末中含有硝酸钾

②_____________

原粉末中肯定不含碳

酸钙

③有气泡产生

原粉末中肯定有

_______

取步骤③试管中的溶液

Ⅰ.先加入__________

Ⅱ.再加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原粉末中肯定还有的

物质是氯化钠肯定没

有硫酸钠

⑤反思: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稀硝酸是否一定要过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1)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2)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则反应I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其合理范围应为______。

(3)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沉淀物Fe(OH)3Cu(OH)2Mg(OH)2

开始沉淀 1.9 4.2 9.1

完全沉淀 3.2 6.7 11.1

六、计算题

23.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 kg体重每日需要0.5 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 kg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________支?

24.往100g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分析计算:

(1)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______反应。

(2)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七、探究题

25.氧化锌软膏用于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湿疹、痱子及轻度、小面积的皮肤溃疡,其有效成分氧化锌(ZnO)是一种白色固体。一种工业生产药用高纯氧化锌的流程如图:

①“酸溶”所达到的目的是将锌块转化为可溶于水的____(填产物名称)。

②由草酸铵推测草酸的化学式为____。“锌沉淀”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操作A”的名称是____;溶液X结晶所得化肥是该工艺有价值的副产品,证明它是一种氮肥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与____混合、研磨,能嗅到氨味。

④“操作B”是高温灼烧,该过程除生成氧化锌外,还有两种气态碳氧化物生成,则草酸锌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D A

C

D D D C B D D C C A

二、填空题

16.在t1℃时,A的溶解度为35g(或在t1℃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5g A物质) A>B>C (A、B、C也给分) C 14

17.乳化 Fe2O3隔绝氧气和水瓶内压强二氧化碳溶解度

18.< BC

三、简答题

19.单质(写纯净物不给分)石墨烯理疗护膝、无电磁辐射暖垫、汽车快速除霜膜、便携加热饭盒、环保节能石墨烯烤炉等导电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20.a、b、c b H2O 置换

四、实验题

21.紫色得到澄清溶液碳酸钠过量的Ba(NO3)2溶液适量的AgNO3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除去Na2CO3,防止对NaCl 、Na2SO4的检验造成干扰

五、流程题

22.Cu2+、Mg2+、Fe3+ 6.7<pH<9.1 MgCl2+Ca(OH)2=Mg(OH)2↓+CaCl2

六、计算题

23.四 72∶11 1

24.(1)稀盐酸;(2)22.2%

七、探究题

25.氯化锌 H2C2O4 ZnCl2+(NH4)2C2O4=ZnC2O4↓+2NH4Cl 过滤氢氧化钙 ZnC2O4

ZnO+CO↑+CO2↑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测溶液的pH

C.稀释浓H2SO4D.过滤

2.现有氯化铜、烧碱、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钠五种物质的溶液,将其两两混合如图(I),其反应可以得到符合图(Ⅱ)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B.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乳化现象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D.用水可以区分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白色固体

4.下列装置不能用于证明 CO2和 NaOH 溶液反应的(均做与水的对照实验)是()

A.B.C.D.

5.下列关于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C.把100g 10%的食盐水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D.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6.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2O3+4HCl=2FeCl2+2H2O B.Zn+2HCl=ZnCl2+H2

C.AgNO3+HCl=AgCl↓+HNO3 D.2NaOH+2HCl=2NaCl+2H2O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NaCl粉末(KNO3)——降温结晶B.MnO2粉末(KCl)——水

C.NaOH溶液(Na2CO3)——氯化钙D.CaO粉末(CaCO3)——稀盐酸

8.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结论

B.硫粉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D.用药匙向试管内添加粉末状固体,可以用纸槽代替

9.将6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 ℃,不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时,事故点下风向1公里出现苯超标现象,2公里和3.5公里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下列有关苯(C6H6)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

11.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里的电子数不会改变

D.任何变化中原子核都不会发生改变

12.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O2②Mg2+③④⑤⑥

A.①表示两个氧原子 B.②和④均表示阳离子

C.③和⑤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D.由⑥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13.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

C.10℃时,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

D.将t℃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b

14.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转化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D.守恒观:ag 氢气和 bg 氧气反应,一定生成(a+b)g 水

15.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袋;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⑦PET制的矿泉水瓶;⑧尿素;⑨烧碱.⑩玻璃钢对上述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B.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

C.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⑩ D.属于碱的有②⑨

二、填空题

16.现有NH4C1、(NH4)2SO4和KNO3三种化学肥料。小红同学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如下实验。

(1)三种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

(2)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_____气体放出的肥料有_____。

(3)另取(2)中两种少量化肥样品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再滴入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该化肥为NH4C1。

17.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的原理.

(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

(2)乙醇可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

18.请从H、O、N、Cl、Ca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式填空:

(1)密度最小的气体____。(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

(3)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4)不含氧元素的酸 ______。

三、简答题

19.微笑自行车、高铁、网购和扫码支付等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

(1)微笑自行车的推行符合______环保理念。

(2)高铁车体外壳采用铝合金材料,是利用该合金的______性能。

(3)许多商品的二维码印在PVC不干胶贴纸上,PVC是一种塑料。下列图标中表示塑料回收标志的是______(填

字母)。

(4)芯片是智能手机的核心部件,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最好服用________等物质。

(2)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

(3)衣服上的油污可以用洗衣粉去污的原理是______。

(4)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

(5)水的硬度较大时,煮沸后饮用是降低硬度的好办法。其化学原理是______。

四、实验题

21.(2011年浙江义乌,35题)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1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受热时

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

2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

3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

I.只含▲ 一种; II.含有SO2、O2二种; III.含有SO2、SO3、O2三种。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A B C D

(获取事实)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

(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A(试管+粉末) B C

反应前42.0克75.0克140.0克

反应后37.0克79.5克140.0克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

A.3CuSO4△3CuO+SO3↑+2SO2↑+O2↑ B.4CuSO4△4CuO+2SO3↑+2SO2↑+O2↑

C.5CuSO4△5CuO+SO3↑+4SO2↑+2O2 ↑ D.6CuSO4△6CuO+4SO3↑+2SO2↑+O2↑

五、流程题

22.生铁用途十分广泛。工业上利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还含少量 SiO2等杂质)冶炼生铁的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生铁属于_____材料(填“合成”或“金属”)。“高炉气体”中的_____(填化学式)会导致酸雨。

(2)“煅烧”时:

①生成 CO 的反应之一为 C + CO22CO,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 CO 炼铁的原理_____。

③CaCO3和 SiO2固体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CO2气体和 CaSi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生活中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 Fe 与空气中__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下列措施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_____(填标号)。

A 涂油、喷漆

B 镀耐腐蚀的铬层

C 用盐水清洗

D .久置于酸性环境

六、计算题

23.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6 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同时测定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请分析表中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反应时间/min 1.0 2.0 3.0 4.0 5.0 6.0

剩余固体质量/g 5.20 4.60 4.20 4.10 4.08 4.08

24.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该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0 1 n 3 4 5 m

则m=__________。

加入10g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图2中画出向废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________

七、探究题

25.下表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这里的“碱”指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盐指氯化钠。

温度/℃0 10 20 30 40

溶解度

氯化钠35.7 35.8 35.9 36.1 37.1

碳酸钠7.0 12.5 21.5 39.7 49.0

(1)请据图表简要解释“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的道理___。

(2)小勤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Na2CO3:猜想二:只有NaCl;猜想三:Na2CO3和NaCl。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部分白色沉淀消失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勤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假定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

①反应结束之后通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___。

②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E增重0.44g,请根据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该湖盐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C C

D C B D C B A C C D B

二、填空题

16.KNO3刺激性气味 NH4C1、(NH4)2SO4硝酸银

17.

18.H2 N2 Ca(OH)2 HCl

三、简答题

19.低碳或节能减排等密度小或耐腐蚀或硬度大或熔点高等 A SiO2+2C2CO↑+Si

20.牛奶、蛋清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之降到着火点以下洗衣粉能将油污乳化铵态氮肥会和熟石灰、草木灰发生反应,产生氨气,使肥效降低含Ca2+、Mg2+浓度较大的可溶性物质在加热煮沸时会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物质而形成沉淀,使水的硬度降低

四、实验题

21.SO3(1分)

(1)氧气(O2)(1分)

(2)A(2分)

五、流程题

22.金属 SO2化合 3CO + Fe2O32Fe + 3CO2 CaCO3+ SiO2CaSiO3+ CO2↑ 水氧

气 AB

六、计算题

23.7%。

24.2g;5;Na2CO3+CaCl2=CaCO3↓+2NaCl

七、探究题

25.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降低,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夏天蒸发水而析出 AgNO3

将装置C中生成的CO2全部赶入装置E中 2NaOH+CO2=Na2CO3+H2O 10.6%

初三化学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 【知识与考点】 本单元中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中考探究题的热点之一,另外鉴别甲烷及甲烷的有关性质、化石燃料的组成也是中考的热点。本单元的中考命题热点还有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命题。 【典型题例】 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答案(1) 实验1可燃物 实验2与氧气接触 实验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隔绝空气(或O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解析用嘴吹烛火时,空气流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冷空气包围了蜡烛火焰所在的位置,使环境温度低于石蜡的着火点,导致烛火熄灭。 答案:A 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解析甲中热水传热给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又与空气充分接触,热水可使白磷达到甚至超过40℃,所以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热水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然而热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高于40℃,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由上面分析容易知道,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图甲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而图乙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的产物溶于水中,因此,图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2)③④;②④(3)乙 【巩固练习】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使火烧得更旺。 2.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 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 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4.消防官兵扑灭了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碳 第1课时碳单质 第2课时 CO2和CO的性质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化学燃料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 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 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及灭火 1、通常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但镁和二氧化碳,钠和氯气的燃烧现象告诉我们可燃物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可以发生燃烧。只要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能称作燃烧。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缺点: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6.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来灭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 ,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能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附在可燃物 上,使之与隔绝,由于灭火时喷大量的泡沫,只 能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在受热时碳酸氢钠会发生分解反应 其中二氧化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能吹动干粉,具有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了扑灭一般火灾外,

新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2);(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4、燃烧(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变化。 1、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 2、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均为物、均为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②③。 (2)石油: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较清洁的能源。 2、甲烷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3)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收集甲烷可以用法。 (4)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发出色火焰) 3、乙醇 (1)俗称,化学式: (2)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 (3)乙醇汽油的优点①②。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反应及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 5、新能源:、、、、、等。 6、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 (2)需解决问题:①②。 7、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氢气的方法是或。 8、除杂(写出除杂方法,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H2(H2O) H2(HCl) CO2(HCl) 9、鉴别H2、CO和CH4根据进行鉴别。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燃烧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化学变化。 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因为这些地方的空 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影响植物生长②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③腐蚀金属制品。 (2)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从学生所查资料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如有的学生说用纸锅来烧水,由于纸是很容易着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课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由此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现代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学生也能给教师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这部分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2、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测试

第四章燃烧燃料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燃烧的是( ) A .“鬼火” B .火箭升空时尾部的喷火 C .铁丝在纯氧中被引燃,火星四射 D .加热碳酸氢铵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水煤气 D .高锰酸钾 3.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 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 +6O 2=6CO 2+6H 2O ,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 .C 6 H 12 B . C 6H 1206 C .C 6H 10O 5 D .C 5H 6O 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又能表示一个分解反应的是( ) A .2HgO====2Hg+O 2 ↑ B .CO+CuO===Cu+CO 2 C .2Fe+6HCl===2FeCl 2+3H 2↑ D .CuO+H 2===Cu+H 2O 5.在反应4P+5O 2===2 P 2O 5中,若生成2W 克P 2O 5,则反应中消耗磷的质量为( ) A .4W 克 B .大于2W 克 C .小于2W 克 D .3W 克 6.下列有个关碳、氢元素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 .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 . 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 .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7.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A .塑料既可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又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B .大气中CO 2浓度不断上升,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但会使全球变暖 C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它们的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严重 D .CO 2浓度较大会使人死亡,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8.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 .N 2 B .H 2 C .CO D .CO 2 9.在发生火警时,应立即拨打的电话是( ) A .119 B .122 C .110 D .114 10.甲烷(CH 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是 ( ) A .4:16:11:9 B .8:16:22:9 C .4:8:11:1 D .8:16:11:9 11.下列场所贴有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下列对环境的影响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热污染 C .大气污染 D .赤潮现象 13.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时,用酒精灯帽盖灭火焰 B .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 .通常的一般性火灾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D .由活泼金属组成的精密仪器失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14.4g 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 ) A .18g B .36g C .54g D .9g 15.世界上最早用煤,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伊拉克 D .英国 加热 加热 Δ 点燃

中考知识点总结:燃烧与燃料 沪教版

第四章燃烧与燃料 (燃烧) ⑴要使物质燃烧的条件: 物质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⑵灭火的三种方法: 隔离可燃物与火源、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⑶火灾中逃生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下身体迅速逃离。 ⑷氧气充分时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H2O和CO2 。燃料利用充分。 氧气不充分时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C、H元素转化成CO和C、H化合物,燃料利用不充分。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 定律。 判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 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化合价.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化石燃料) ⑴煤:“工业的粮食”,由古代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元素;石油:“工业的血液”, 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主要成分C、H元素; ⑵煤的燃烧,可以造成①烟尘污染②SO2大量排放引起酸雨③CO2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加剧 ④热电厂的热污染等。

⑶S的氧化物、N的氧化物污染空气会引起酸雨;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引发温室效应;白 色污染指塑料垃圾的污染;氟里昂泄漏到空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引发沙尘暴;

初三化学专题04—燃料与燃烧

2019——燃料与燃烧 2.(2019·铜仁市)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42.(2019·上海市)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7.(2019·攀枝花市)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 B.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 C.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涂大量浓NaOH溶液 2.(2019·攀枝花市)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B.石油C.煤D.乙醇 10.(2019·盐城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2.(2019·株洲市)(2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烟火 11.(2019·株洲市)(2分)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 25.(2019·株洲市)(6分)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则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若反应生成了葡萄糖,则反应条件为光照。 (3)C2H5OH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AD。

九年级化学燃烧燃料单元测试题

第4章燃烧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方法研习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A.铁丝不易燃烧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简易灭火器的原理: 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增加,液体随气体喷出。 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用 泡沫灭 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 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 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 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 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 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 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 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 氧化碳 灭火器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 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 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 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 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四、爆炸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2)油库、面粉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3)爆炸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些图标: 复习要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燃料与燃烧

第四章燃烧燃料 一、知识模块 二基本知识 [考点1]有关概念 ]燃烧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关联词:_____________ 什么叫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提示:燃烧 不一定非得在氧气或者空气中才能发生,氢气在氯气中就能燃烧。) 2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彳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 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关联词:________ ;(重点提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_______________ 降低的,因为着火点 是物质本身固有白_______ 性质。) 影响燃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爆炸: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 空间内,___________ 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 ___________________ ,是气体体积____________ 而引起爆炸。 5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 来火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火火,原因:,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考点2]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 燃烧与燃料

燃烧与燃料 1、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A.柴油 B.氢气 C.硫 D.煤 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3、为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北京市有大量清洁燃料公交车投入运营,其中清洁燃料车CNG的燃料是天然气,CGN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二氧化碳 4、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由于()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6、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为10:1)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由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7、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B.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 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8、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A.汽油具有挥发性 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 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汽油的着火点 9、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烫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10、下列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着火 11、当天然气发生泄漏时,由于处理不当,常常酿成惨祸。若室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 首先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拨打120求助 B.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 C.切断电源 D.打开门窗 12、木材燃烧时,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散失 B.使木材着火点降低 C.使木材变成易燃物 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13、大庆开采出来的石油(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分馏塔中给石油加热,不同温度 时分别有液体汽化出来,再冷凝分离,这种操作称为分馏.石油分馏可得溶剂油、汽油、 煤油、柴油等,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 A.化合物B.纯净物C.单质D.混合物 14、学习化学的目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C.森林发生火灾时,砍倒树木是为了隔离可燃物D.野炊时,在锅底下多塞些木头、树枝,可以使燃烧更旺15、酒精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是( ) A.都发光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C.都是氧化反应D.都是分解反应 16、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 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料舱没有氧气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17、两同学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发现蓝色火焰。解释: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在燃烧 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解释: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解释:CO难溶于水

化学: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同步练习(无答案)(鲁教版九年级)(基础教学)

第四单元燃烧与灭火(课本堂清知识填空五) 班级姓名 1.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2);(3)。 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 氧化反应。灭火就是想办法破坏维持物质燃烧的条件,从而使这种氧化反应停止。 3.同一时刻,一定空间内,,燃烧反应就越。 4. 或,都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 5.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的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遇到明火就 会,导致,从而引起爆炸。 6.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遵循该定律,是因为化学反应 中,。7.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的一种简明语言,它能表示 出、等。 8.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用“”表示反应需要加热,用“”或“”注明生成气体或沉淀。 9.化学方程式表达了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必须,不能;二是必须,要使。10.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化学反应的信息, 不仅表明了,同时,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 即。(这也是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11.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埋藏在地下的的。这类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时,碳原子和氢原子分别与氧原子结合,形成和,同时会以和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 12.“工业的血液”是指。 13.当前,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煤的和煤的等。

14.煤的气化是使煤在氧气的情况下发生,从而转化为既可作燃料气,又可作化工原料的、、等气体。 15.煤的焦化是指把煤加强热,将煤分解为、、 的过程。 16.煤的液化,是一项生产的技术。 液化的目的就是把煤,再利用催化剂向那些小分子中加入氢,以得到与石油产品成分相近的燃料油。 17.燃料的燃烧对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燃料的对于、 非常重要。 18.化石燃料面临枯竭,要,;和经过加工后的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 第四单元燃烧与灭火(课本堂清知识填空五)班级姓名 20.二氧化碳(化学式:)是一种、、密度比空气、 水的气体;燃烧,也燃烧;能够与、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植物进行不可缺少的物质。近年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年增加,这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是引起“效应”的“元凶”。 21.实验室里,可以用或(主要成分为)和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化学反应方程式 是:。这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23.石灰水中的溶质为【化学式:】,将二氧化碳通入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这一反应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24.溶洞的形成是一个化学变化。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它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慢慢变成可溶于水的【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水中的会分解,重新变成沉积下来,方程式:。这个过程同样能解释为什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继续通入二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_燃烧与燃料答案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 ○1; (2)燃烧的条件:○2; ○3达到燃烧所需的(即) ★燃烧现象: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 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2.灭火的方法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只要除掉燃烧所需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停止。 (1)移走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常用灭火方式与原理 燃烧事例灭火方式原理 蜡烛燃烧用嘴吹灭降低蜡烛火焰的温度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将油和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盖上灯帽将灯芯和空气隔绝 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将可燃物和燃烧物隔绝 油井大火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消耗氧气,使油和氧气隔绝 常用灭火器的使用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由木材,棉花等引起的一般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一般的火灾及因油、气的燃烧而引起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不会损坏物体,适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所发生的火灾。 重点提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降低的,因为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物理性质。) 3. 促进燃烧的方法 (1). 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氧气与可燃物的比例关系): a).当氧气用量相对于可燃物不足时,可燃物会发生不充分燃烧 b).当氧气足量时就发生充分燃烧。 c).原理:在一定的空间内,相会碰撞的分子数越多,燃烧就越剧烈 d).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例如】: (i)乙炔(C2H2)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生成物不同。 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或碳黑)和水 (ii)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常用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1)在氧气供给充足时,燃料中的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应用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同步练习1 1)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而将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氧气的集气瓶中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④农村中,稻草堆起火 3)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这是为什么? 4)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5)将一根火柴划燃后,若将其火柴头朝下放,则能正常燃烧直至燃尽;而将燃着的火柴竖直起来,则会发现火焰慢慢消失,直至熄灭,试根据燃烧的条件来解释其原因。 6)用铜丝编制成一个铜网,将铜网放在蜡烛火焰的上半部位置,烛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继续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使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都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三硫化二锑达到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何3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试题(燃烧与燃料)

九年级化学试题(燃烧与燃料) 一、填空题 1、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可燃物的性质、_ _、、。 4、可燃物在的空间内,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5、灭火的原理有:;;。 6、常用的灭火器有:(1)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3)水基型灭火适用于扑灭。 7、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8、燃烧的条件是①;②;③; 9、灭火的原理①;②;③; 10、将下列灭火时采取措施的原理填在横线上。 (1)森林着火后铲出一条隔离带:, (2)家里煤气起火时,应先关闭阀门:, (3)厨房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4)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 11、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 _ _____。(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 _____。(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 12、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接触后,遇到 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 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 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人干燥面粉, 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二、选择题 1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 14、用扇子轻轻地把燃着的蜡烛扇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5、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

人教版化学燃料和燃烧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Designer :Mr. Liu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 1、 燃烧的定义: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2、 燃烧条件: ★(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环境温度要高于着火点) 着火点: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固定值,不可改变。变化的是环境温度。 火柴的着火点比煤炭的着火点要低,容易着火。物质的着火点各不相同。 同时满足:意味着只要三个条件缺一,就不会造成燃烧,起到灭火的作用。 风吹蜡烛熄灭是因为风带走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风吹森林大火,越吹越旺。是因为带来更多的氧气。 ※ “烧不坏的手绢”实验说明:着火燃烧的是手绢中的酒精。酒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让手绢上的水蒸发,而水蒸发是个吸热过程,这使得手绢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手绢能“安然无恙”。 3、 灭火的方法: ⑴清除可燃物或是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煤气着火时,要将阀门关闭;森林着火,可设置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如,盖锅盖来灭油锅中的火;用细沙扑灭实验室中酒精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比较常见。 ⑶降低环境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如,冷却剂:水、干冰等物质来降温。 火 着火点 可燃物 与氧气接触

4、加速可燃物的燃烧的方法: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氧气的浓度。 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中能复燃是因为氧气浓度大。 小木条比木块容易燃烧是因为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5、完全燃烧:燃烧快,放热量多,C、H元素转化成CO2和H2O。(氧气充足)C+ O2 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燃烧慢,放热少,C、H元素部分生成CO、C等。(氧气不足)2C+ O2 点燃2CO 6、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具有可燃性:2CO+ O2 点燃2CO2。 ——大多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煤气泄露等形成。 中毒机理: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降低了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使人体缺氧。 7、爆炸:在有限空间内,产生大量气体或气体受热急速膨胀,会形成爆炸。 (1)化学爆炸:可燃物、助燃物相混合,在遇明火、高温或撞击后,发生燃烧或爆炸。 可燃性气体CO、H2、CH4有一定的爆炸极限。如,CH4+ 2O2 点燃2CO2 + H2O 所以在点燃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可燃性的粉尘或气体与空气或氧气形成的混合物(在爆炸极限以内)遇明火爆炸。 (2)物理爆炸:气球、轮胎的爆炸、锅炉的爆炸。 (3)核爆炸:原子弹爆炸。 9、安全标识及自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