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中存法 从教依法 法中有法

心中存法 从教依法 法中有法

心中存法 从教依法 法中有法
心中存法 从教依法 法中有法

心中存法从教依法法中有法

何为法?法就是规章制度,法就是约束力,法就是行为准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正是因为有法的存在,国家才能安定;正是因为法的存在,社会才能进步;正是因为法的存在,生活才成美好;正是因为法的存在,家园也才会和谐。试想,如果没有了法,我们的生活将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因此,法律是我们得以安定生活的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法律规范,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法。知法、学法、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合法的权益,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做到心中存法从教依法法中有法呢?

首先,要学法、知法,心中存法

处在当今法制社会,任何职业都有其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教师也不例外,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更应该学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比如《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知识产权法》《劳动合同法》等等,通过学习,我可以了解职业相关的各种法律知识,明确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专任教师,不仅增强了自己的法律法规意识,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了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能力。工作中,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时刻牢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按章教学,正是因为心中有法,使我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学法,知法,心中存法是我从教生涯的一个基本准则。

其次,要懂法、守法,从教依法

作为专任教师,有了工作的基本准则,我们还要懂法,守法,从教依法。在

1

云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专题三心中有法 【考标要求】15.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 16.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B) 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 运用法律的能力。(A) 1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A) 【考点分析】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四大保护、自我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考点是近三年云南省中考的必考点。 考点:【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基本特征: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 (1)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和社会

的安宁和稳定。 (3)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 (4)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4.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考点:【一般违法和犯罪】 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1)违法行为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分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分类)。或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2.什么是一般违法和犯罪? (1)一般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小、触犯了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2)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的三个特征: (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法律特征)。 (3)刑罚当罚性(必然结果)。 4.主刑的分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5.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无知、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报复心理以及寻求刺激、逞强好胜等,加上未成年人自身的法治意识淡薄、指控能力不强等因素。

云南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三)心中有法知识知识点整理

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专题三心中有法 【考标要求】15.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 16.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B) 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 运用法律的能力。(A) 1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A) 【考点分析】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四大保护、自我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考点是近三年云南省中考的必考点。 考点:【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基本特征: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 (1)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和社会

的安宁和稳定。 (3)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 (4)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4.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考点:【一般违法和犯罪】 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1)违法行为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分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分类)。或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2.什么是一般违法和犯罪? (1)一般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小、触犯了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2)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的三个特征: (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法律特征)。 (3)刑罚当罚性(必然结果)。 4.主刑的分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5.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未成年人的无知、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报复心理以及寻求刺激、逞强好胜等,加上未成年人自身的法治意识淡薄、指控能力不强等因素。

601心中有法

心中有法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一个国家的兴旺离不开法治。 当某些人做了一些违法之事,就应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以警示他人,认识到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是应当受到处罚的。如果没有了法律的制裁,所有人的根本利益和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权利将无法得到保障;没了保障,又何谈国泰民安呢? 法律应人人遵守,而违法者受到国家制裁,或许从此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并在生活中告诉亲戚朋友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自归自律,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那么,对于不懂法的人们,就要普及并学习法的知识了。 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天下午,南京南朝陵墓一处石刻,被一名中年男子私自拓印,墨汁污染了石刻。几名市民当场制止其非法拓印行为,这名男子以上厕所为由潜逃。据民警调查,被污染的石刻碑文上的文字均属于书法艺术,价值极高。 过了几天,油文物保护志愿者又发现附近另一处石柱也遭到污染。在高约6米的石柱上,可见刚留下的墨迹,甚至一直“淋”到石柱的墓基上。造成文物污损的正是前几天非法拓印的那名中年男子。在短短几天之内,这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多次遭到污损。最后,当地公安部门成立专案组,最终将非法拓印者郭某捉拿归案。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警方提醒,任何人或者单位、团体非法破坏文物的行为,将由文物主管部门和警察依照我国相关法律进行制裁。 而且尤其要谨慎出现这种观念的出现:反正又不止我一人这么干,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人人都这样,没有正义的化身来惩戒,世上哪来真正的幸福之花呢? 法治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好好学习法律,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对那些非法行为进行阻止或劝阻,因为有了法治,才有了如今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利益才能受到保障,实现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制度保证。

法治征文:心中有法 快乐永在

心中有法快乐永在 法律是保护我们幸福快乐生活的大伞,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是生长在法制社会的儿童,应该知法、懂法、用法。 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作为新时代小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年代。法制越来越健全,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法律是约束我们行为的一种规矩,有了法律,才会有井然有序的社会环境,有了法律,人们才能得以和平共存,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我们儿童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师有《教师法》,劳动者有《劳动法》等。只有法制健全的国家,才是文明、发达的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青少年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乐,爸爸、妈妈不随意体罚我们,教师不随意体罚我们。谁要是肆意伤害我们,我们就去告他们,他们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要学习法律,好让自己的人生权利得到保护。但是,我们有很多的人,却不愿遵守法律,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他们可能会说: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认为:法律离我们很近,我们的人生权利得到保护。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最终只能使自己和亲人难过,父母忧心。在我国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每位小学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有了法律,我们就会拥有爱,只有我们心中有法,我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就不会做违反国家利益,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快乐和幸福就会伴随着我们。 有了法律,我们就不会刀光剑影,仇恨交加了,我们会依照法律解决一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化矛盾为友谊。有了法律,我们就能自主的生活,只有大家心中有法律,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端正的,没有摩擦,就

心中有法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节次 成长中的我 第三单元心中有法 一、课标要求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形影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二、必背知识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2、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违法行为从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来分,可分为四类: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不同又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 5、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然违法;有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导致犯罪。 6、为什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特殊保护。 7、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的重要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8、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9、面对不良诱惑,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能力。 三、考试预测 1、本讲知识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出现,也可能会以观察思考题、活动探究题考查。 2、相关热点: 治理校园欺凌、毒跑道 四、链接中考 1.(2015·河南7题)邪教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制造事端,其本质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2014年5月28日,某邪教骨干分子张帆等5人在山东招远某“麦当劳”餐厅,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被害人吴某某活活打死。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并罚,分别判处张帆等5人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这表明( ) A.违法具有危害性,必受刑罚处罚 B.剥夺他人生命权,必受法律严惩 C.邪教是社会毒瘤,必须坚决铲除 D.法律具有强制性,必须严格遵守

心中有方法断句如有神

心中有方法断句如有神 ——高考考点之文言文断句 授课时间:2014年3月 授课地点:高三(3)班教室 授课人: 【知识技能】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提高断句能力。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过程方法】激发兴趣——自主学习——适当点拨——练习巩固 【情感态度】消除学生对做文言断句题目的恐惧心理,树立对做文言断句题目的信心。【教学重点】通过习题演练、感知体悟,分析归纳文言断句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断句。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趣味断句,导入新课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二、经典例题,感悟断句 例题: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三、演练探究,依法断句 探究一:给下列语段断句,你借助了什么词断句?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2.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演练体悟】察对话,定句读。 探究二:给下列语段断句,说说你的发现。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演练体悟】看虚词,找位置。虚词断句口诀:“盖”、“夫”、“唯”、“盍”在句首,“于”、“而”、“则”、“以”句中间,“耶”、“乎”常与问号连,“矣”、“耳”后面用句号,“哉”字后面跟感叹,“者”、“也”主要表停顿,或句或逗仔细断。 探究三:给下列句子断句,你借助了什么句式?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演练体悟】辨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可借助这些特殊句式进行断句。 探究四:给下列语段断句,你借助了哪些词断句? 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2.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演练体悟】标名代、定主宾,借动词、找主干。 探究五:给下列句子断句,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演练体悟】明修辞,巧判断。排比、对偶和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些特点,也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探究六:给下列语段断句,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演练体悟】找顶真,定句读。顶真使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 四、牢记口诀,方法在心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心中有法试题解析

心中有法 谈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参考答案:吸烟者: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你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其他人有权对你的吸烟行为说“不”。吸烟有害健康,不在公共场所吸烟是文明的体现。吸烟可到室外或吸烟区。 劝阻者: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你有权劝阻吸烟者。这是一种正义行为。劝阻无效后可以打监督举报电话12320或通过其他途径投诉。注意动阻方式,保护自身安全。 经营者: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你们对室内吸烟者负有动阻责任。劝其离开或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经营者应当提供文明健康的就餐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8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已施行近三年。该条例规定,凡是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李成在饭店就餐时发现隔壁桌有位食客正在吸烟… 请你任选一... 人.的说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选择李成:李成的做法是正确的。他敬畏法律法规,维护自

身权利,为他人着想,勇于同不良行为做斗争,体现出他良好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他的做法应该值得大力倡导和支持。(8分) 选择吸烟者:吸烟者观点错误。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法律禁止的行为坚决不做。作为公民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做守法的合格公民。(8分) 选择李成的朋友:李成朋友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讲究宽容,但是宽容是有原则的。当发现违法行为或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积极维权。勇于同不良行为做斗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8分) 8.(8分)某校九年级开展社会热点评述活动,同学们围绕2018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高铁扒门”事件展开了热议。 【事件回放】 2018年年初,一段视频引发网友关注:罗某为了让丈夫赶上高铁而用身体阻挡高铁车门关闭,经多次劝解仍强行扒阻车门。网民们对罗某行为发出如潮评论,多数人指责罗某的行为。更有网友人肉搜索曝光了罗某的个人信息。之后一条题为“扒车门阻高铁事件再发酵”的信息开始在网络传播。该信息称,罗某的老公是刑警大队长,没有买票,已被公安部免职审查,罗某的行为导致三趙火车时间重新调整等。经警方调查核实,该信息系谣言。 【议论纷纷】 请综合运用学科观点,任选.. 上述一位同学的说法予以评析。 参考答案: 选甲:同意甲的观点。罗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服从社会公共利益;公民应该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对社会负责的公民应遵纪守法;罗某的行为是不自尊、不自爱的表现。 选乙:不同意乙的观点。网友人肉搜索并公开罗某的个人信息是违法行为,侵犯了罗某的隐私权。公民在强调自身权益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国家的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罗某作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即使罗某的行为涉嫌违法,但是她的人身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 选丙:丙的想法是正确的。面对网络信息,须理性辨别,谨慎传播。网络行为须遵守道德与法律底线。散布网络谣言是违法行为。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秩序需要遇事理性发言,需要共同维护。 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 罗某强行拦高铁车门,理应受到指责! 像罗某这样不守规矩的人只有被人肉曝光才能让她接受教训,痛改前非! 乙 丙看来网络上发布的信息不能随便相信,不能随便跟帖。

中考政治专题冲刺复习专题03心中有法(含解析)

心中有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仅对违法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 ③法律同道德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教材知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和规范作用,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正确答案选C。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我国农村将全面推进税费改革 B.银行抢劫案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C.环保部门倡导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国家倡导公民讲普通话 【答案】B 3.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 【答案】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散布谣言被拘留,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因质量问题被起诉,属于民事纠纷,属于民事违法,所以正确答案选D。 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他谁触电;法律是个保护神,惩罚犯罪保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法律 ①规范人们的行为②保护公民 的一切利益 ③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④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题文中的观点表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①③ ④均正确;②中“一切”的说法错误;故选C。 5.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非常容易遭受侵害。下列情境中青少年遭受了不法侵害的是 A.家长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B.学校规定学生上课不能乱说话 C.高年级的学生向低年级的学生强行索要“保护费” D.法律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未成年人进入 【答案】C

道德与法治“心中有法”专题复习一_作业

课后作业 “心中有法”专题复习一认识法律 一、基础回顾 1.某校宣传小组梳理了2019年“两会”的部分热门涉法议案提案。 对此,你能提取到的有效信息为() ①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 ②法律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③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④法律保护未成人的权益,青少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 网络游戏用户中有相当数量的未成年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等事件频出。国务院2019年制定行政法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未成年人网络规范出台专门法律,是因为() ①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法律为我们的行为提供准绳 ②未成年人身心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③青少年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事关人类的未来 ④未成年人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针对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泄露用户信息等问题,2018年5月1日通过的《快递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对于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用户信息等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这体现了() ①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②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③法律只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 ④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法律来调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某班同学对2019年发生的法律热点新闻进行点评,其中正确的是() 5. 2019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禁止电商以“刷单”“刷好评”等方式提升店铺的信用水平,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法》对电商行为的明确规定说明() 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有人只享有权利,有人只履行义务 D.“刷单”等行为将在网购中彻底消失

“心中有法”专题复习二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心中有法”专题复习二认识违法和犯罪 一、基础回顾 1.男子田某在某地火车站乘车进站接受安检时,安检员发现其双肩包外侧装有一瓶花露水。根据规定,安检员要求田某拿出花露水配合安检工作,但田某拒绝配合,还大声喧哗,造成不少旅客围观,影响了公共场所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田某被拘留5日。田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违纪行为 2. 违反法律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违反法律的不同,需要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关于当事人违反的法律类别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 2019年7月12日,乘客李某本打算乘坐G1337次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去往嘉兴南站。因着急赶车,慌忙之中,他误上了G7325次列车。直到列车启动后,他才发现自己上错了车。情急之下李某直接拉下了列车的紧急制动阀。列车紧急制动,导致晚点5分钟,并影响了后续所有列车的运行。李某的行为() 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B.没有依法行使权利,超越了自由边界 C.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的规定 D.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需要大惊小怪

4.任何违法犯罪都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对他人合法权利的侵犯,都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小明在公共汽车上不给老人让座 B.小华在期末考试时作弊 C.小刚骑自行车闯红灯 D.小丽对好朋友撒谎 5. 因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制品,深圳一商家吃了全国首张此类罚单。2018年7月16日,坪山万众百货的店主朱女士向坪山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缴了一笔3万元的罚款,全国首宗向未成年人非法售烟案结案。该案商家的行为属于() ①一般违法行为②严重违法行为 ③行政违法行为④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二、综合运用 6.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 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明确规定:故意 从高空抛弃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危害公共 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 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 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 的规定处罚。为伤害、杀害特定人员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案例重现:近日,被告人蒋某因家庭矛盾,对家中物品进行打砸,又将手机、平板电脑、水果刀等物扔出窗外,散落于小区公共道路及楼下,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蒋某有期徒刑一年。 同学们准备到某社区开展一次关于“高空抛物入刑”法律宣讲活动,请

中考政治常考易错点:专题(3)心中有法(含答案解析)

专题三心中有法 易错清单 1. 道德、纪律与法律的比较 2.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3. 有人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1)本题的观点是“小错、一般违法行为不会导致犯罪”。事实上,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犯罪行为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就可能走向犯罪。可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4. 青少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就不用自我保护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肩负着保护青少年的责任。他们采取的保护措施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我国法律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虽然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不同方面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这些保护有时会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使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我们必要

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我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5. 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是丢脸的事,不应该打官司 (1)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没有做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打官司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打官司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可以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更是对侵权者的纵容。 名师点拨 (一)重点 1.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 青少年怎样保护自己 (1)提高警惕: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遭到意外险情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办法。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更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3)用法律保护自己: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或手段 (1)非诉讼手段,也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2)诉讼手段,也就是打官司。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3)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机构寻求帮助。 4. 同违法犯罪分子善于斗争的方法 (1)设法稳住歹徒。 (2)记住歹徒相貌。 (3)了解歹徒去向。 (4)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二)难点

心中有法

心中有法 (一).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1、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的作用 (1)规范作用: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①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适用)。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内涵:(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三).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定义是什么?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 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等;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心中存法 从教依法 法中有法

心中存法从教依法法中有法 何为法?法就是规章制度,法就是约束力,法就是行为准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正是因为有法的存在,国家才能安定;正是因为法的存在,社会才能进步;正是因为法的存在,生活才成美好;正是因为法的存在,家园也才会和谐。试想,如果没有了法,我们的生活将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因此,法律是我们得以安定生活的保障,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法律规范,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法。知法、学法、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合法的权益,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做到心中存法从教依法法中有法呢? 首先,要学法、知法,心中存法 处在当今法制社会,任何职业都有其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教师也不例外,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更应该学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比如《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知识产权法》《劳动合同法》等等,通过学习,我可以了解职业相关的各种法律知识,明确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专任教师,不仅增强了自己的法律法规意识,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了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能力。工作中,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时刻牢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按章教学,正是因为心中有法,使我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学法,知法,心中存法是我从教生涯的一个基本准则。 其次,要懂法、守法,从教依法 作为专任教师,有了工作的基本准则,我们还要懂法,守法,从教依法。在 1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心中有法”中考知识点总结

心中有法 1.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人大或人大常委会)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院、警察)(强制力是法律区别于其他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的作用?①规范作用。②保护作用。 3.违法行为的分类? (1)按违反的法律类别分:①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民法》,与钱有关:欠钱不还);②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公共场所乱停车、乱吐痰、乱刻乱划); ③刑事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称为刑罚。(违反《刑法》,故意杀人、放火) (2)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①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程度轻,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②犯罪(危害程度重,即刑事违法行为) 4.犯罪的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4.刑罚种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一般进监狱)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区别:行政违法行为——(行政)罚款 5.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6.解决纠纷,依法维权的途径? (1)非诉讼:协商、调解、仲裁。 (2)诉讼:(是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去人民法院)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 7.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①家庭保护。(父母)②学校保护(某初中、某小学、某幼儿园) ③社会保护(国务院、教育局、某个国家办公室)司法保护(法院) 9.怎样做一个守法的人?/你能够为建设法治中国做些什么?/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①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②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勇于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行为作斗争。 1

心中有“法”作文900字

心中有“法”作文900字 人生犹如一张白纸,由我们的一举一动来描绘整幅风景画。也许,有的风景画是色彩缤纷,也有的是暗淡无色的,甚至还存在那一张完整的白纸,但却无法找到那个画家。 题记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校园也成为了我们的第二个家。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是由我成长的足迹一点一滴构建成的,若想在自己生活的校园中画下那一幅自己向往的画面,则要从守法开始。 随意拿起一份报纸,便可以看到那一件件关于校园事故的惨剧发生:10月25日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寄宿制学生晚自习结束后,在下楼梯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45名学生受伤;16日上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仪式时,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1名学生死亡,12名学生受伤。看着这些数据,心中的恐惧感不由而生。身为同龄人的他们,却因为这些校园事故而失去了生命,在有生之年看到的仅仅是世界的一角。此时此刻的我们,是否会有所感悟?是否会加倍的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生命仅有一次,而此时法律法规正是我们最坚硬的保护壳。正所谓:要使人生走得辉煌灿烂就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 知法、守法这些都是作为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当我们行走在校园中时,请放慢你的脚步;当我们一步步爬上楼梯时,请靠左边行走;当下课铃响起时,请为彼此让出一条道不要为了一时之快而造成不应出现的事故。身为高中生的我们,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课外知识,而通过法律保护自己这门功课是需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校园虽然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但是意外也会时时出现,正如报纸上的那一件件事例、那一个个显眼的数字,这些时刻提醒我们,做错了事情,可以重来,但是生命一旦丧失,就不会有重来的时候了,所以,请同学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先想想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中考知识点复习心中有法(含答案)WORD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中考知识点复习心中有法 命题点2 特殊保护(省卷4考;昆明4考;曲靖3考) 1.(2013曲靖16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此规定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D.学校保护 2.(2013大理等八地州联考19题)2013年一、二季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各地中小学、幼儿园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这体 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3.(2016曲靖28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约有 6 000万留守儿童和“事实孤儿”,他们往往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少监管,生活负担重,心理发展不健全,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其中,少数留守儿童易养成不良的 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加强哪些方面的保护? 4.[2015昆明29(1)题,5分]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份《关于A地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 现象一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令: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 入营业场所;小学、中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严禁开设网吧。但A地仍因有关部门审批不严,不少网吧却开设在禁止区域,且容留未成年人上网。此外,A地适合青少年校外活动的场所太少,且配套设施不完备。 现象二目前,A地有些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环境堪忧,有的父母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疏于

管教或没有能力管教好未成年人;还有的父母自身道德品质不好,不能给未成年人以积极影响。 上述现象反映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2分)针对存在问题,请你提出改进建议。(3分) 7.[2015曲靖31(1)(2)题,6分]阅读材料,结合《思想品德》课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说:未成年人人身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其中在侵 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犯罪中,奸淫、猥亵、拐卖等以未成年人为侵害对象的刑事案件不断发生,, 材料二:2014年9月26日,云南省昆明市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件,酿成6人死亡、31人受伤的惨剧。 材料三: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教育部2014年8月1日公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中,“见义勇为”已被悄然删去,取而代之的是强调“会自护、懂求救”;2015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主题是“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 (1)材料一、材料二中主要是由于哪些方面保护的缺失导致未成年人伤害事件的发生?(2分) (2)试分析材料三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4分) 9.[2016昆明30(1)(2)(3)题,18分]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 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危害很大,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一校园欺凌,因何诱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