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质岩总结

变质岩总结

变质岩总结
变质岩总结

一、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1.变晶结构的主要类型:

(1)、按矿物粒度的大小

粗粒变晶结构矿物粒度>2mm;

中粒变晶结构矿物粒度2—1mm;

细粒变晶结构矿物粒度1—0.1mm;

微粒变晶结构矿物粒度<0.1mm。

(2)、按矿物粒度的相对大小

等粒变晶结构在粒度分布方面,如果岩石中所有颗粒粒度近相等。

不等粒变晶结构若颗粒粒度显著不同,且无占优势的粒度(即岩石主要矿物粒度为连续变化)。

斑状变晶结构即在粒度较小的矿物集合体(基质)中有相对较大的斑状晶体(变斑晶),其粒度差别悬殊,基质可以是各种结构,变斑晶和基质通常由不同矿物组成。

(3)、按变晶的自形程度

全自形变晶结构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都发育完好,基本上呈现着自形。

半自形变晶结构岩石中的不同矿物之间表现者重结晶的差异,某种矿物晶形发育较完好,另种矿物则可能趋向他形。

他形变晶结构岩石中各类矿物间基本上都不呈现各自应有的晶形,而多是镶嵌的互相紧密依附地存在。

(4)、按变质岩中矿物的结晶习性和形态

粒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有一些粒状矿物(长石、石英、方解石等)所组成。

花岗变晶结构——岩石中粒状矿物主要为等轴、近等轴状分布。

鳞片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等)或板状矿物组成,大多数片状、板状矿物呈定向排列。

纤状变晶结构——岩石主要由纤维状、长柱状或针状矿物组成,如阳起石、透闪石、矽线石、硅灰石等,它们常成平行排列或束状集合体。

交叉结构——当板状、片状、柱状矿物为主、无定向分布时。

束状结构——含有由板状至针状矿物的发散束状集合体组成的结构。

(5)、按变晶的交生关系

包含变晶结构——变质岩中一些变斑晶的形成是在基质中组分重结晶的同时或稍晚的阶段发育成长起来的。其特点是变斑晶中常含有大量基质中矿物的包体,其出现的形态较多。

包含嵌晶变晶结构:包体矿物呈不规则、大小不等地镶嵌在变斑晶中;

筛状变晶结构:包体矿物含量很多时,出现筛状变晶结构;

旋转结构:当变斑晶形成过程中,内部包体因受应力而发生弯曲状排列,常表现“S”形的旋转结构。

穿插变晶结构——组成岩石的两种以上矿物相互穿插。

次变边结构——一种或数种矿物围绕着某矿物晶体成放射状,似蠕虫状或镶边状,它们彼此在晶形,光性方位都不连续。

网格状结构——矿物的交叉纵横裂隙被溶液充填,置换原有成分形成网状分布的新矿物。

2.变质构造的主要类型

(1)、定向构造

板状构造——页岩或泥岩等柔性岩石受应力作用达一定限度后,常出现一组平行的破裂面—劈理、劈理面常整齐而光滑。通常由密集的间隔平面(劈理面)显示,沿着劈理面岩石容易裂开呈平整、光滑但光泽暗淡的板片。

千枚状构造——岩石中小片状矿物已初步具有定向排列,但重结晶程度不高,矿物颗粒肉眼还很难分辨,仅在片理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此系小鳞片状绢云母,绿泥石密集排列所致,经常还表现许多小皱纹,这种构造是千枚岩最常有的特征。

片状构造——主要由云母、闪石类等片、柱状矿物和部分粒状矿物所组成。

片麻状构造——岩石中主要为粒状矿物,同时伴随有部分成定向排列的片状或柱状矿物,后者在前者中成断续分布。

条带状构造——若片、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分别集中而连续,就能成为粒度不同或色调不同的浅色与暗色矿物相间成层的条带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特点是眼球状巨大颗粒或颗粒集合体在基质中定向分布。

(2)、无定向构造

块状构造——特点是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均匀分布且无定向排列。

斑点状构造——特点是由铁质、炭质或新生的红柱石、堇青石等矿物雏晶聚集体呈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斑点,不均匀分布在致密的基质中。

角砾状构造——以含大的棱角状碎块为特征。

云染状构造——特征是浅色长英质物质(新成体)含量高,暗色变质原岩(古成体)几乎消失,仅残留有暗色矿物集中的斑点、条片或团块不均匀分布。

二、岩石的命名原则:

变质岩的基本大类确定之后,主要矿物用在基本名称之前,有数种矿物同时参加命名时,含量较少者放在前面,按含量比例排列。

1、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十字石、堇青石、蓝闪石、紫苏辉石等应在岩石名称中加以反映。

2、必要时,某些特殊的结构、构造或颜色、也可以参加命名;层次的厚薄、粒度的粗细可考虑做为描述岩性和命名的次要依据。

3、次要矿物含量在5——10%时,可加“含”字,含量>10%者,直接参加命名,次要矿物种类较多时,为简化名称,在命名时列入一种相对较多的矿物即可。

4、按通常习惯用词,岩石名称中的矿物应予简化。

5、变质轻微的岩石,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和新生矿物所占比例很小,在结构构造方面也无显著变化,可留用原岩名称,前面加“变质”字样。

6、关于迭加变质岩石的命名。对于经历两次以上不同性质的变质作用所成的变质岩,命名时,可以显示那种变质作用为主所成的岩石作为基本名词,次要的作用为附加名词。

三、常见岩石定名与特征

1、片岩类:

本类岩石主要有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等)、柱状矿物(阳起石、透闪石、普通角闪石等)和粒状矿物(长石、石英等)组成,又是也含石榴石、十字石、电气石、帘石类以及碳酸盐矿物,有明显的片理构造,片状或柱状矿物至少>30%,粒状矿物中常以石英为主,可含一定数量的长石,长石量<25%。岩石表现为显晶质的均粒鳞片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变晶粒度常大于0.1毫米。

片岩类的命名原则:

特征变质矿物+片状或柱状矿物+片岩

主要类型:

(1)、.云母片岩

主要由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及中酸性斜长石等组成,一般粒状矿物含量较低,片状矿物>30%,石英>长石,石英不参加命名,长石若参加命名时,应具体到种属。

(2)、石英片岩

岩石片柱状矿物一般小于浅色粒状矿物,片状矿物含量在30—50%之间,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50%,常为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3)、斜长石英片岩

其组成矿物仍以石英为主和部分片柱状矿物,在粒状矿物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斜长石(10—25%),常为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2、片麻岩类

片麻岩是指具有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条带状或条痕状构造并含长石较多的岩石,其中长英质矿物大于50%或更多,且长石多于石英。

片麻岩类命名原则:

特征矿物+主要的片状或柱状矿物+(长石种类)+片麻岩

(1)、富铝片麻岩

一般为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也很普遍,片麻状构造明显或不很发育,主要由钾长石,中酸性斜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等组成。主要的是以富含矽线石、蓝晶石,铁铝榴石及堇青石等富铝变质矿物为特征,特殊情况下还可含刚玉,或含石墨。

(2)、斜长片麻岩

主要有各种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角闪石等组成,有时含石榴子石,辉石及其他副矿物,其中浅色粒状矿物含量应在50%以上。本类岩石的片麻状构造明显或不明显均可,粒度粗细不限。

(3)、碱性长石(及二长)片麻岩

主要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及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等所组成,其他特征矿物少见,具有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不一定清楚。

(4)、钙质片麻岩

主要由斜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透辉石,阳起石,帘石等矿物组成,并可含少量碳酸盐矿物,方柱石,钙铝榴石等。

3、长英质粒岩类

本类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粒状矿物组成,一般占矿物总量的70%以上,且长石多于石英,片状和柱状矿物占30%以下,组成粒状变晶结构。

(1)、变粒岩

变粒岩中的长英质粒状矿物>70%,且长石>25%,片柱状矿物含量10—30%,主要是具有特征的细粒均粒它形粒状变晶结构,一般粒度多在1毫米以下,且大小均匀,片麻理不很清楚。

(2)、浅粒岩

特征同变粒岩相同,但暗色矿物含量在10%以下,浅色矿物中长石>25%。

(3)、长石石英岩

长石和石英占矿物总量70%以上,但长石含量较少,占25%以下,可含少量其他副矿物,一般组成均粒粒状变晶结构。

(4)、石英岩

石英占矿物总量的70%以上,可含少量长石(10%以下)和因杂质引起的其他变质矿物,黑云母,绢云母,帘石,闪石,榍石等,进一步命名可将其出现的其他矿物写在名称之前。

4.角闪质岩类

本类岩石外表颜色较深,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三种矿物组成,次要矿物有帘石类,辉石,石榴石,碳酸盐矿物及磷灰石,榍石,锆石等副矿物,结构构造不定,常见有片状,片麻状,块状,条带状,为重深变质条件下形成。

(1)、斜长角闪岩

斜长角闪岩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含量>50%,石英很少或无,可含少量其他暗色矿物。

(2)、角闪斜长片麻岩

角闪石为主的暗色矿物含量<50%,浅色矿物中斜长石>25%,还可有部分石英或其他暗色矿物、如辉石,黑云母。

(3)、角闪片岩

角闪石为主的暗色矿物>95%,浅色矿物以石英为主的片岩,也可含少量碳酸盐矿物、辉石、帘石等。片状构造有时不清楚。

(4)、角闪石岩

角闪石为主的暗色矿物>95%,可含少量的辉石,黑云母、长石等,外表色深,多为块状构造,有片状构造者称为片状角闪石岩。以辉石为主时,形成辉石岩。

5.大理岩类

它是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经变质后形成。大理岩类碳酸盐矿物含量占50%以上,此外含各种钙镁硅酸盐及铝硅酸盐矿物,一般为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大理岩类命名原则:

颜色+特征构造+非碳酸盐的变质矿物+大理岩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知识分享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 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 等,如花岗片麻岩; 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2、变质岩的分类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 板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 片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 片麻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等。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工程地质工作总结

工程地质工作总结 篇一:工程地质总结 工程地质总结 模块一 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 模块二 1.内圈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地核主要含铁,镍的物质组成 3.岩石包括:胶结物和矿物 任务一造岩矿物 1.矿物:地壳中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2.造岩矿物 a.单质:金银汞铅石墨金刚石 B.石英方解石石膏 3.矿物的物理性质 1)矿物的形态 2)矿物的光学性质 a自色

B3)矿物的力学性质 a.硬度 滑石硬度为1金刚石硬度为10 在野外用于鉴定的物品:软铅笔(1度)指甲(2-2.5度)小刀铁钉(3-4度)玻璃棱(5-5.5度)钢刀刃(6-7度) B.解理(巧克力)和断口(掰甘蔗) 解理:矿物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的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其破裂面称为断口 任务二岩浆岩按地质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的化学成分 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Sio2→→→→→→→→→→由多变少 2.岩浆石的构造 (1)条带状构造 (2)块状构造 (3)气孔状构造 (4)杏仁状构造 (5)流纹状构造 3.主要岩浆岩 (1)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

(2)中性岩类:正长岩,正长斑岩,闪长岩,闪长斑岩,安山岩,粗面岩 (3)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4)超基性岩:橄榄岩,辉岩 任务三沉积岩及其工作性质 从体积上看,沉积岩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7.9%,从分布面积上看,沉积岩站陆地面积的75% 1.沉积岩的形成 (1)原岩风化破坏阶段 (2)搬运作用阶段 (3)沉积作用阶段 (4)固结成岩阶段 2.沉积岩的结构 (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晶粒结构(4)生物结构 3.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的沉积岩 分布最广最常见的三种沉积岩:页岩,砂岩,石灰岩 1)碎屑岩类 (1)砾岩和角砾岩 (2)砂岩 2)黏土岩类 (1)泥岩 (2)页岩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一、矿物学知识 1、矿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的原则与体系,按化合物类型及化学键性质将矿物分为 五大类,再根据阴历自己络离子的不同分类分为: (1)含氧盐类,包括:硅酸盐类(橄榄石、石榴石、十字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盐类(石膏、重晶石等),磷酸盐 类。 (2)氧化物和亲氧化物大类,氧化物(赤铁矿Fe2O3、石英、磁铁矿等),亲氧化物(褐铁矿)。 (3)卤化物类,氟化物(萤石),氯化物类(食盐)。 (4)硫化物类(方铅矿PbS、闪锌矿、黄铜矿CuFeS2、黄铁矿)。 (5)自然元素类(自然流、石墨吗)。 2、矿物的命名: (1)依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 (2)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方解石、橄榄石。 (3)依据矿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石榴石,十字石。 (4)依据矿物的两项突出特征命名,如方铅矿、黄铜矿。 3、常见造岩矿物的特点: (1)橄榄石:结构式:(Mg,Fe)[SiO4],单晶体柱状,橄榄绿色,随含铁的量而不同。晶体呈短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富镁的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色深,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断 口油脂光泽,硬度7,不完全解理,常见贝壳状端口。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陨 石和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2)普通辉石: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为56。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中等解理,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硅酸盐矿物,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由硅氧分子链组成主要构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或正交晶系。 (3)普通角闪石,普通角闪石的晶体呈长柱状,横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体,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针状或纤维状。颜色绿黑至黑色,有玻璃光泽。条痕白色略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或56°。摩氏硬度5-6,比重3.1-3.4。 (4)斜长石:白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86度,相对密度2.61—2.76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 5)正长石,AlSi3O8],单晶呈短柱状或厚板状,有两种结晶习性:多呈粒状集合体。肉红色或浅红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90度,相对密度2.57. 黑云颜色为黑色、深褐色,有时带浅红、浅绿或其它色调,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黑色则 呈半金属光泽。硬度2-3,比重3.02-3.1。解理:解理极完全,条痕:白色略带浅绿色(6)石英:SiO2, 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质地坚硬,外观常呈无色、白色、乳白色、灰白半透明状态,莫氏硬度为7,断面具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变动于 2.22~2.65之间。极不完全解理。条痕白色。 二、偏光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 1、原理: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 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进行镜检的方法,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各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实验五 变质岩及其结构、构造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普通地质学 指导老师: 汪海珍 成绩: ________________ __ 实验名称: 变质岩及其结构、构造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盛烨 吴伊鑫 金宇尊 於家鸣 王稳策 鲍其琛 马瑞拉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对变质岩标本的观察,学习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的特征 2. 掌握常见变质岩的鉴定特征,学会用肉眼鉴定方法。 3. 通过对变质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变质作用的了解。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概念 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矿 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发生变化,转化再造形成的岩石。一般是在温度和压力升高条件下进行 的,岩石基本上仍保持固态。 产生原因:构造运动、岩石被深埋或岩浆侵入等。 变质矿物:只能由变质作用生成,不可能在沉积作用及岩浆作用中生成的矿物。是变质岩 的主要标志。

红柱石、兰晶石、十字石、矽线石、硅(矽)灰石、石榴子石、录帘石、透闪石、阳起石、蓝闪石、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石墨等。 2.变质作用因素 (1)温度 150-180℃(或180-230℃)直到800-900℃。低于这个温度,属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高于这个温度岩石熔融,属岩浆作用。 温度来源: 1)地热:地下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热增温率为30℃/km。原处于地表的沉积物 或岩石,随地壳下沉,被埋深到5000米以上,就会发生变质作用。 2)岩浆热:高温的岩浆熔融体侵入地壳中,可使周围岩石变质。 3)断层摩擦热:当作用力大于岩层的抗剪强度时,岩层产生断裂,断块互相错动、挤压 产生高温,可使断裂面两侧的岩石变质。 (2)压力 引起变质作用的压力有静压力、流体压力及定向压力。压力来源: 1)静压力:由上覆岩石重量引起的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静压力对岩石的作用力各 向相等,其数值等于上覆岩石的重量。 2)流体压力:静压力在岩层中不仅仅是通过岩石的固体质点来传递,并且通过在岩石孔 隙中循环的流体来传递压力,这种压力称为流体压力。岩层中的流体成份及其流体压 力可促使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使岩石变质。 (3)化学活动性流体 以水和二氧化碳为主,含有易挥发、易流动、化学性较活泼的物质。例如:碱金属离子、稀有分散元素、卤素元素、各种酸根离子等。 来源: 1)岩石孔隙与裂隙中的水溶液 2)矿物中含有的水、二氧化碳和挥发性物质,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作用下从矿物中分离 出来 3)从岩浆中分泌出来的物质 4)地壳身处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分泌出来的含钾、钠、二氧化硅等化学成分的热液。 3.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1)结构: 无论火成岩还是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后,原来的岩石结构可部分或全部改变。 1)变晶结构: 在变质过程中,原岩发生重结晶形成变质矿物,原岩的结构全部消失。变质形成的矿物的晶粒称为变晶,由变晶组成的结构称变晶结构。按变晶的大小可分:粗粒变 晶结构、d > 3 mm;中粒变晶结构、d = 1- 3 mm;细粒变晶结构、d = 0.1- 1 mm; 显微变晶结构、d < 0.1 mm。 2)变余结构: 变质程度不深的时,原岩只是部分形成变晶,还保留了原岩的结构,称为变余结

变质岩

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原岩的化学成分。() 2.变质岩的成分完全取决于原岩的成分。() 3.变质岩中可以保留变质原岩的结构和构造。() 4.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5.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组分发生迁移主要是通过溶液来实现的。() 6.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塑性变形。() 7.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变形。() 8.不同的原岩形成不同的变质岩。() 9.变质程度相等的变质岩属于等物理系列的岩石。() 10.等化学系列的岩石都处于同一变质相中。() 11.区域变质岩是温度、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局部地区。()12.不同的变质相可有相同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 13.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原岩化学成分密切相关。所以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不具有多样性。() 14.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 15.岩石变质后仍可保留原岩的构造特征。() 16.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均向压力的增加往反形成比较大、体积较小的矿物。() 17.变质岩中的一组矿物称为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 18.变斑晶往往同变晶基质同时或稍晚形成。() 19.退变质作用是一种复变质作用。() 20.粒间流体压力能影响变质作用的温度。() 21.变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矿物自形程度一般不高,自形程度反映变质结晶的先后顺序。() 22.变质相是指多种原岩成分与变质矿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23.若干变质相可归并为不同的变质相系。() 24.温度的变化可决定变质作用的方向。() 25.红柱石、刚玉、滑石都属特征变质矿物。() 26.等变线是变质程度带间的界限。() 27.变质岩中的新生矿物、原生矿物在一定变质条件下都是稳定存在的,因而可称为稳定矿物。()28.变质岩石根据原岩成分及变质相进行分类的。() 29.变质级的高低是划分变质作用强度的依据。() 30.变质岩的原岩也可能是早期形成的变质岩。() 31.动力变质作用只能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 32.碎裂结构是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33.糜棱岩与碎裂岩的主要差别在于糜棱岩中的破碎颗粒极细小,外貌致密、坚硬。() 34.碎斑为原岩矿物经动力变质作用残留下来的,故碎斑结构是一种残余结构。() 35.花岗碎裂岩与碎裂花岗岩的主要区别是其形成时的应力性质的不同。() 36.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与侵入岩体的大小和产状有关,而与成分无关。()37.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 38.接触变质岩是与侵入岩体产状和分布有关的一类变质岩。() 39.接触变质带的发育宽度与围岩性质有关。()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表五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表 5.变质岩石大类的主要鉴别特征。 表六主要变质岩类型的鉴定特征表

6.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和方法。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包括侵入和喷出)过程中所散发的热或挥发分作用于围岩发生变质作用所生成的岩石。按接触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烘烤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相应的变质岩。 ① 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 对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可以冠以“热接触”字样,如:热接触大理岩;或以“角岩”这一基本名称结合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命名,如:长英质角岩、辉石斜长角岩。对热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保留原岩组构者,则以原岩类型为基本名称,冠以“角岩化”进行命名。如:角岩化泥(页)岩、角岩化钙硅质板岩。 ② 接触交代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最利于接触交代作用进行、具有重要成矿物意义的是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类接触交代生成的“矽卡岩”。随碳酸盐围岩成分的不同,抽生成的矽卡岩分为钙质矽卡岩和镁质矽卡岩两类。 矽卡岩的命名是以组合矿物种属及其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若岩石具有斑杂状、角砾状或条带状构造,则冠以构造名称,如:角砾状辉石石榴石矽卡岩等 镁质矽卡岩的命名也是以组合矿物其量比结合特殊构造命名,如:橄榄透辉石矽卡岩、条带状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 ③ 蚀变岩的分类与命名 对于保留部分原岩组构的蚀变称为“×××化”;对于原岩组构彻底改变者,则以蚀变产物为依据命名。 不彻底的各类蚀变,通常是以蚀变形成的新生矿物结合原岩命名,如蛇纹石化××岩、绿泥石化××岩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属矿物在围岩中聚集,当未达到工业品位时也用“化”,这与前面“蛇纹石化”等的意义是不同的。 ④碎裂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 碎裂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取决于原岩类型和应力强度,其分类和命名见下表。

几种常见变质岩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

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有时 还有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锰铝榴石等变斑晶。常为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粒度小于0.1毫米,在片理面上常有小皱纹构造。原岩为黏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是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因原岩类型不同,矿物组合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 的千枚岩。如黏土岩可形成硬绿泥石千枚岩;粉砂岩可形成石英千枚岩;酸性凝灰岩可形 成绢云母千枚岩;中基性凝灰岩可形成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可按颜色、特征矿物、杂 质组分及主要鳞片状矿物进一步划分为银灰色绢云母千枚岩、灰黑色碳质千枚岩及灰绿色 硬绿泥石千枚岩等。千枚岩分布很广,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

大理岩(marble)一种变质岩,又称大理石。因在中国由于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 石而得名。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又称汉白玉。一般认为,大理岩可形成于不同的温压条件下,如透闪石大理岩形成于 低-中温条件下,透辉石大理岩、镁橄榄石大理岩则形成于中高温变质条件下。大理岩分布广泛,如中国的云南、山东、北京房山等地均产大理岩。许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 属和非金属矿产,在成因上都与大理岩有关。其本身也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美术工艺品原料。大理岩硬度不大,易于开采加工,板材磨光后非常美观,可作室内装饰材料;开采和 加工中的废料,可制成工艺品或经轧碎作生产水磨石、水刷石等的优质集料。少数高度致 密均质的可供艺术雕刻和装饰用。

变质岩总结

变质岩总结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石头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石头。质变可能是重结晶、纹理改变或颜色改变。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一般变质岩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要大于150 摄氏度)高压下产生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而出露地表。 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大面积变质的岩石为区域性的,但也有局部性的,局部性的如果是因为岩浆涌出造成周围岩石的变质称为接触变质岩;如果是因为地壳构造错动造成的岩石变质为动力变质岩。 原岩受变质作用的程度不同,变质情况也不同,一般分为低级变质、中级和高级变质。变质级别越高,变质程度越深。如沉积岩粘土质岩石在低级作用下,形成板岩;在中级变质时形成云母片岩;在高级变质作用下形成片麻岩。 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形成新的矿物,所以变质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成矿过程,中国鞍山的铁矿就是一种前寒武纪火成岩形成的一种变质岩,这种铁矿占全世界铁矿储量的70%。此外如锰钴铀共生矿、金铀共生矿、云母矿、石墨矿、石棉矿都是变质作用造成的。 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在变质作用中,由于温度、压力、应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原岩的化学成分、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地质工作总结

工作小结 1.原生晕异常 2013年进行了1:10000化探扫面工作,共采集样品879件。沿用2007年项目的化探异常下限值,Cu为70×10-6,Pb为90×10-6,Zn为150×10-6,Au 为5×10-9,这批样品的测试成果表明,部分样品出现了铜、铅、锌的异常。其中,38个样品的铜元素含量在(70-593)×10-6区间;11个样品的铅元素含量在(90-539)×10-6区间;15个样品的锌元素含量在(150-1817)×10-6区间,,31个样品的金元素含量在(5-485)×10-9区间。 圈定了以Cu、Pb、Zn和Au异常为主的化探异常,位于矿区NE部,呈不规则状NE向展布,异常具一定梯度变化,浓集中心较明显,带宽大于400m,长大于650m。异常带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含)炭质二云母石英片岩、(红柱石化)炭质板岩和千枚岩,褐铁矿化较强,岩石中可见具黄铁矿假晶的褐铁矿,故推测应为矿致异常。异常区内见NE向断层和一条近EW向断裂呈锐角相交,是成矿有利条件,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化探异常: 在矿区开展1∶1万区域化探扫面,在矿区北东部圈出了以Cu、Pb、Zn、Au 为主等多元素综合异常带。异常带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含)炭质二云母石英片岩、(红柱石化)炭质板岩和千枚岩。 Au 是直接指示元素, Ag、Hg 、Bi、Mo 、Cu、Pb、Zn、As、Sb 是间接指示元素, 其中Ag、Mo、Cu、Pb是最佳指示元素。 硫化物多金属热液矿化作用的特点是具有Cu、Pb、Zn 3个元素异常共生产出的特点。 热液金属矿床中除Au外常伴生有Hg、As、Sb、Pb、Zn、Ag、Cu、Bi、Mo、Co、Ni等元素异常。在一个矿床上,这些元素异常不一定全部出现,但会出现其中的大部分。 尽管阿尔其图矿区与朱拉扎嘎、常山壕和赛音乌苏矿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

成都理工 变质岩 总结

变质作用(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metamorphism metamorphism) )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发生转化的过程。 变质岩(变质岩(metamorphic metamorphic rock rock)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变质作用的制约因素即引起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主要是内部因素(地质因素),外部因素(物理、化学方面的)也很重要。 外部因素主要有三:1)温度(T)2)压力(P)3)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C) 温度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1)促使矿物重结晶,从而使原岩的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岩石组分基本不变。如石灰岩重结晶成大理岩。 (2)促进变质反应的进行,使组分重新组合,致使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都发生改变。如白云母分解形成矽线石+钾长石组合。 按照压力的来源可分为三种:负荷压力流体压力应力 变质作用方式——变质作用过程中,导致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转变的机制。主要的变质作用方式有五种: 1重结晶作用原岩中的矿物发生溶解、组分迁移、再沉淀结晶,致使矿物形状、大小变化,而无新矿物相形成的作用。 2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的化学成分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3交代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流体相运移,发生物质组分的带入、带出,引起组分间复杂置换的作用。4变质分异作用成分、结构构造均匀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不均匀的各种作用。5变形和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岩石和矿物发生变形和破碎的作用。根据地质成因、变质作用因素和变质作用方式,将变质作用分为五种类型: 热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体散发的热量,使接触带围岩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变质作用。 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流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由于区域性热流异常,伴有压力作用、有时有流体相加入等作用因素复杂所形成大面积分布变质岩的一种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继续升高,便产生深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并贯入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一种变质作用。等化学系列(等化学系列(isochemical isochemical series series) ):化学成分相同,而变质条件不同所形成的矿物共生组合。依此,可将变质岩划分为五个等化学系列(化学类型),即: (1)泥质岩类:富铝、钾的泥质岩、中性岩类原岩。 (2)长英质岩类:富硅贫铁镁的碎屑岩、酸性类原岩。 (3)碳酸盐岩类:富钙镁的碳酸盐岩类原岩。 (4)基性岩类:富铁镁钙铝的中基性、基性岩类及成分相当的不纯泥质碳酸盐岩原岩。 (5)镁质岩类:镁铁的超基性岩和成分相当的沉积岩原岩。 (1)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十字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叶蜡石、蛇纹石、硬绿泥石、方柱石、硅灰石、符山石等,主要在变质岩中分布。 (2)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长柱状、针状的矿物,且常见它们作有规律地定向排列,如阳起石、透闪石、云母、滑石、蛇纹石、矽线石等。 (3)变质岩中含水(以[OH]为代表)的矿物与岩浆岩相比更为发育。 (4)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常具波状消光,裂纹也较发育。 (5)变质岩中常发育分子体积小、相对密度大的矿物。

变质岩

1.三大岩关系 形成过程 A-火成岩——原岩—熔融—结晶 B-沉积岩——原岩—风化—搬运—沉积 C-变质岩——原岩—P、T、C—变质 特征———继承与改造 特征变质矿物的出现 2.变质作用、变质岩 变质作用: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为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原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或:指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作用因素(P、T、时间、流体) 温度:200 - 800℃,超高压可达1000 ℃;地热增温(正常情况25-30 ℃/ km) 压力:静压力、定向压力、粒间流利压力 流体成分:H2O、CO2等,在较高温压条件下, 具有较大的活性。 4.变质岩的研究方法与意义、任务 变质岩研究的意义:变质岩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来自地壳深部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地壳深部的有关信息。其研究意义是: ①了解深部地壳的组成和早期地壳演化; ②恢复变质时期地壳的热力学演化历史; ③恢复原岩建造; ④指导找矿。 变质岩石学的任务: 对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进行全面、系统的岩石学研究 研究变质作用的发生及其演化过程 研究变质与变形的关系

研究变质作用的时代 变质岩的研究方法:地质学方法、实验变质岩石学方法、理论综合方法 5.变质岩流体来源 6.变质作用类型及定义 1.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的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指围岩受岩浆高温的影响而发生的变质作用。温度是主要因素,压力次之,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重结晶和变质反应。典型的接触热变质岩称为角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如果变质因素除温度压力之外,还有大量来自岩浆的挥发组分参与,就会使接触带附近的侵入岩和围岩发生明显的交代作用,从而形成变质岩。 2.动力变质作用:指岩石受定向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破碎、变形、重结晶的变质作用。其特点是低温、高应变速率、重结晶不强烈,往往与断裂带有关。 碎裂变质:在地壳的浅部,岩石呈脆性,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岩石便会被压碎或磨碎,产生碎裂变质,有代表性的岩石是构造角砾岩。 韧性变形:在地壳中、深部,温度和压力较高,岩石具塑性,在断裂带中的岩石一般不发生明显的破裂,而是以强烈韧性剪切变形或塑性流动为主,有代表性的岩石是糜棱岩。其特征是细粒化,并具有明显的定向构造。 3.气液变质作用: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 *常发生于一些热液矿床或矿脉周围以及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前者称围岩蚀变,后者称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流体外,温度、组分的化学势是主要的控制因素,交代作用和变质反应是其主要的变质方式。 4.区域变质作用:指在大范围内,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变质作用。 浅变带:温度和静压力不大,以定向压力为主,板理发育,主要形成板岩、千枚岩。 中变带:压力较大,温度也较高,常形成各种结晶片岩。 深变带:静压力较大,温度高,重结晶显著,形成各种片麻岩和混合岩。 5.混合岩化作用:从变质岩经深熔而形成混合岩的过程称为混合岩化。亦称超变质作用。 7.变质作用机制(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等 1. 变质结晶 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主要机制包括: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

作业一 一、简答题 1.请比较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有何区别 答:斑状结构与斑状变晶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斑晶与变斑晶的区别,其区别有三:(1)斑晶为岩浆中早结晶的矿物;变斑晶为变质岩中结晶能力强的矿物; (2)斑晶比基质早结晶,变斑晶比基质同时或稍晚结晶。 (3)斑晶是在岩浆(液态)中晶出,变斑晶是在固体状态下晶出。 2、什么是稳定矿物、不稳定矿物、特征变质矿物、贯通矿物各举例说明之。 答: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通过重结晶作用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不稳定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变质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对温度—压力条件变化特别敏感的矿物。也就是说它只在很狭窄的温压范围内稳定的矿物。如红柱石(低压)、蓝晶石(中压)、矽线石(高温)等。 贯通矿物:对温压条件变化不敏感的矿物。如石英、方解石等 3、变质岩结构构造按成因可划分几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变质岩的结构按成因可分为四类: 1.变余结构:特征: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2.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变晶体的特点: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应现象常见;常常具有定向性;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取决于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成面能)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先后关系。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当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时,岩石无定向或略具定向,具碎裂结构或玻璃质碎屑结构,微破裂

工程地质总结

一、绪论 1、工程地质的含义:将地质学的原理运用于解决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问,研究与 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学问题的科学。 2、工程地质的任务: A、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 建筑场地和十一的建筑型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B、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 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C、提出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地下水的方案 D、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E、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3、工程地质条件:指工程建筑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包括地基岩性、地质构 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4、工程地质问题: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址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 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渗漏、沉降变形、天然建筑材料的储备和质量问题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壳物质组成以及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 2、地质作用类型: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内力与外力之间的关系: 内力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构造,是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是地表形态的雕刻师 地表上升,遭受剥蚀;地壳下降,接受沉积 4、矿物(mineral):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此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5、鉴别矿物的主要特征: A、颜色和条痕:颜色:白色、他色、假色;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B、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度: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光泽:自强而弱分为:金属 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与树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 C、硬度:由软到硬,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 玉、金刚石(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 D、解理与断口:解理:完全、中等、不完全(根据是否易于沿解理破裂以及解理免的 大小和平整光滑程度) E、密度 F、弹性、挠曲、延展性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着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其破裂面称为断口) 6、岩石:地壳的基本物质组成,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由矿物组成。 7、岩石的分类:火成岩:岩浆作用;沉积岩:外力地质作用;变质岩:变质作用。 8、火成岩类型及特征:11页表2.1 9、火成岩产状、成分、结构与构造: 产状:岩基、岩株、岩墙、岩床、岩盖与岩盆 成分:长石、云母、石英、铁磷矿物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常见变质岩的观察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2.认识和熟悉几种典型的变质岩种类的描述和肉眼鉴定。 二区域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变质岩肉眼观察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沉积岩、岩浆岩大体相似,包括以下内容:1.颜色 变质岩的颜色比较复杂,它既与原岩有关又与变质岩矿物成分有关。因此,颜色虽可帮助鉴定矿物成分,但与其它两大类岩石相比,则重要性较差。变质岩的颜色常不均一,应注意观察其总体色调。 2.结构构造 区域变质岩的结构主要为变质结构,仅少数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在肉眼下很难与结晶质结构相区别。描述变晶结构时同样应注意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等特点。区域变质岩最特征的构造是由矿物具一定方向排列而构成的定向构造,即片理。片理是变质岩特有的一种构造。根据其剥开的难易,剥开面和平整程度和光泽,结合矿物重结晶程度等特征,可将片理中的板状、千枚状、片状和片麻状四种构造区分开。区域变质岩中亦有块状构造。 3.矿物成分 描述变质岩的成分时,应注意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特征变质矿物。一般按矿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描述。 4.岩石的命名 区域变质岩中具有定向构造的岩石,以定向构造为其基本名称。若肉眼可识别出主要矿物或特征变质矿物时,亦应作为定名内容。一般命名原则可概括为:颜色+(矿物成分)+基本名称。如蓝灰色蓝晶石片岩。角闪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质岩。 三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和注意事项 (一)接触变质岩 接触交代变质岩,颜色成分均较复杂多变,与原岩成分及交代有密切关系,典型岩石为矽卡岩,常含多种金属矿物。接触热变质岩的典型岩石石英岩和大理岩是典型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一)岩浆岩 主要特征: 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 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 主要特征: 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 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 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包括:?砾岩与角砾岩;?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3.黏土岩类:又称泥质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类岩石。黏土岩类具有泥状结构,由黏土矿物及其他细粒物质组成,硬度低。根据其固结程度可分为泥岩、页岩、黏土。固结好而无层理的为泥岩,固结较好并有良好层理的为页岩,固结较差的则为黏土。 4.化石岩及生物化学岩类: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 相沉积物,具显晶或隐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生物结构,包括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 (三)变质岩 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