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终版谈谈我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看法

最终版谈谈我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看法

最终版谈谈我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看法
最终版谈谈我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看法

谈谈我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看法何为教育?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

中国的教育现象很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一番,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双重的教育模式之下,我们应当对此有个很好的认识,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中对中国教育制度的误解,而不要去一味的认为中国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发展的素质教育相对立的。以前,目前,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选用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并且占教育的主题教育。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中国绝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中国的考试制度深恶痛绝,是因为这种特定的考试制度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改进学生素质上的缺陷,而是压制了学生的个性、毁坏了学生的身体、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种考试不是帮学生的,而是整学生的。应试教育存在弊端,中国的教育是死读书,读死书,成绩第一,分数至上,出现高分低能现在很多,甚至有些书呆子脑子只对数字文字感兴趣,并且很精通,其他日常生活常识一概不懂。中国绝大多数的家长虽然痛恨应试教育对孩子的伤害,但是没办法,目前只有好成绩才能让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停的做试卷,学理论知识,而

到了大学后,很多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因为童年时没有好好玩,就开始在大学不停的玩,沉迷各种游戏小说等,毁了孩子的一生。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是理论+实践,允许未成年学生在假期去打工,从而接触社会,大学前的学业是比较轻松的,让孩子充分享受童年的乐趣,到了大学才开始让学生努力学习;该玩的年龄好好玩,该读书的年龄好好读书;虽然不好拿来作比较,但是比较下来,中国教育的弊端是让孩子在该玩的年龄时没有好好玩,该读书的年龄没有好好读书。

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成为社会共识,为人们所普遍痛恨,但是应试教育为什么不仅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变本加厉了呢?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多决定的,我国是人口大国,集中了世界进1/4的人口,面对这么庞大的人口当然要选用合适的方式去选拔人才,在诸多的选拔方式之中也只有考试才能做到人才的优化选择。其他的方式我们先人们可能也尝试过,可是并没有达到所预想的目的,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围绕着考试就渐渐的形成了今天的应试教育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问题就出现了,我们一提到书就自然地想到了考试,一进学校的大门就知道学习怎么样才考好试,一切都是在为考试而作打算,所以也就忘记了我们学习的真正的目的了。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大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学校成绩却很少关心他们有没有学到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一味的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做的更好,而没有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就是怎样才能考取好的成绩和考一个名牌大学,升学是目的学习却变成了一种手段了。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对自己个性抹杀,对孩子创造力的遏制,那样就背离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了。当然,应试教育也有它的优点,倘若没有也不会在历

史至今都处于不败之地。在这里,我就不说了。

说了应试教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学家又提出了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一直要求屏弃应试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德、智、体能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顺应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最理想的教育观念。但是,就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素质教育想一下子来代替应试教育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仍然占中国教育的统治地位,不是素质教育没有应试教育优越,而是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以考试形式来进行人才的选拔,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仍然会选择应试教育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切学习的重心都仍是围绕最后的冲刺所准备的。对于一般的学校来说,进行素质教育只是应付上头的号召,做起来还是为升学而服务。但是,素质教育是不是得不到实现呢?是不是素质教育只是一个空谈呢?那也不是。我们国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当然现在也有两者并存额现象,只是不明显而已。素质教育需要经济的支持,当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要求教育要符合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人的素质相应的要做一定的要求,其精神文明建设要和物质文明和谐发展就必然会触使教育模式的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素质教育才会在我国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继而但全国发展到相对发达的阶段的时候,素质教育也就相应地完全代替了素质教育,那么这个时候,应试教育也就会消失了。但是我们要相信,应试教育不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教育的阔土上,素质教育必然会取代它的位置,成为我国教育的主导模式。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完整清晰解说

1. 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考试和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2.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3.从教育的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4.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5.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形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6.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X〕2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减轻我区中小学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如下方案。 一、充分认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全区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但总体来看,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特别是有些学校办学行为不够规范,片面追求升学率,违规补课、考试多、作业多、学生睡眠不足等现象尤为突出,造成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把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纠正不规范行为,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

二、切实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一)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 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不得擅自调整教育部或省定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保障体育、音乐、美术、小学科学、小学英语、综合类和实践类课程的全面开设,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时间。进一步加强对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监督管理,从X 年下学期开始,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小学只能征订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各一本教辅资料;初中、高中只能征订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各一本和课程设置对应的教辅资料,其他一律不得征订。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选用中小学教材。严禁任何部门、团体和个人滥编、滥发教辅资料,或向学生摊派习题集、考试卷及课外读物等。 (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1.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作息时间的有关规定,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不宜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宜超过7小时。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住校生每天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课时,走读生原则上不安排晚自习,要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2.严格控制书面家庭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留书面家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讨论题目 1.谈谈你对学习比较教育课程的认识 2.“什么是教育”谈谈你的理解 3.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4.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5.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 要求 1.从上述5个问题中选择其中1个论文题目(不少于3000字) 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偏: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纠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之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共识。学者们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文辅相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至于素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潜性。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 内化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素质的形成。人的素质的外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方能实现。 (2)整体性。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 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 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构成素质整体的各因素也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并得到测量。 (3)稳定性与发展性。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 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个体的素质也是发展的。 (4)社会评价性。人的素质具有优劣好坏之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素 质,这些优良的素质可以得到客观的测量。 此外,也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如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等等。

我对素质教育的一点认识

我对素质教育的一点认识 素质教育是现在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是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中的发展方向,一味的教与学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也不再符合学生的发展,它的实践性与现代性表明,它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代的丰富与发展。可是,有不少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由此导致教育观念混乱,不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 2、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德、智、体、美、劳基本质量的教育,也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一部分人某些方面特殊知识、能力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5、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通过市场竞争重新配置物质资源,而且要求重新配置人才资源,要求在教育体制、教育内容、人才规格等多方

面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不同要求。 6、素质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的结构化性质决定了素质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决定了人的素质培养与发展的整合性特征。 那么,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手段的优劣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新办法。我们应该把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狠抓教学管理这一学校管理的核心,真正体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1、课堂教学,求实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紧抓了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的缰绳,进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高扬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的教改实验,强调课堂教学自主化。其次,教学结构优化,一是抓驾驭课堂,稳定课堂教学秩序,包括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提问,组织课堂练习,控制课堂内的时间分配。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注意教学程序的控制,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和教学诸因素的相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抓加强主体意识,要求课堂面向全体,强化因材施教。 2、教育科研,常抓不懈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1.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我国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那里呢? 我们认为,“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在谈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时,有人把取消考试称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与一种标志,这种认识与做法是错误的。历来的考试,都是教育的手段,我们必须科学地动用考试这种手段,来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比如认真地对待每次考试,并通过考试及其知识质量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必然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科学素质。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也要科学地运用考试这种手段,进行必要的应试训练。这与作为一种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的“应考试教育”中的考试是有区别的。“素质教育”,反对频繁的考试、搞突然袭击、以考试压学生,用考分排队等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2.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 “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包括显性危害与隐性危害。其显性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其隐性危害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甚至至今还很少有人提及。而实际上,其隐性危害的后果,大大超过显性危害。 “应试教育”隐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身心摧残上。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的状况;频繁的各类考试、按考分来区分学生的优劣,扼杀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艰苦努力,它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面对当前的现实,广大教师应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是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3.1要更新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699-52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小学素质教育 一、某某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某某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 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某某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

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某某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富县沙梁中学申余忠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单纯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高考录取的精英教育相对应。不单看学生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目前,社会对教育评价的依据是高考考生人数的上线率,上线率高则说明教育质量高,反之则会对教育形成巨大的压力。教育主管部门也多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质量高低,学校也以分数论教师,教师在有意或无意的重点关注学生分数,对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聪明,不管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突出,也不管“好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有问题。家长对学生在学校表现不闻不问,只看成绩单,如果成绩高有奖励,反过来,如果考不好,轻则批评教育,有甚者棍棒加身。这些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都对素质教育的推行造成了重大阻碍。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进行的考核,迫使教师不得不戴着应试教育的枷锁进行素质教育。这也是造成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扎扎实实的原因。尽管上级部门也会时常提素质教育,比如近年推行的体育、艺术“2+1”,大课间活动等,但教师还是自觉不自觉地以降低其它能力的发展为代价,挤用学生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甚至睡眠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应试机能。上面检查时突击完成活动任务的计划、记载,检查的风一过,继续盯紧分数不放松。继续训练考试“机器人”。 教育的本意就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前赘上“素质”二字,是为了区别“应试教育”,矫正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更加突出和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育人还是育分”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应试教育把分数放在第一位,教育者眼中只“见分数”“不见人”,具体表现为“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以考高分为教育的追求目标,以分数为评价教育的标准,有人戏说“分分分,师生的命根”,就是应试教育下师生对分数的一种心理感受。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考试机器”,“题海”战术被普遍采用,对学生反复进行考试训练,研究考试技巧几乎成了教育教学的全部,追求升学率几乎成了学校工作的全部,偏离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学生被动学习、被迫考试,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素质教育,简单说来,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既要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发现和培养学生某方面有优势的潜在素质。具体说来,素质教育就是完全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教育。“高中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有详细要求,在“培养目标”里明确指出,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 础,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都有具体的要求,所以,严格实施课程方案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就是品格,是人在不经意中各种表现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论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行为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只有形成好的习惯,才能有好的品格,有好品格的人,才能成就一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崇高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优秀

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试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作者: 摘要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概念,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一般舆论倾向是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但在具体实践中,出于对学生升学深造的迫切需求,一些家庭和学校又往往看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谁能让学生考高分,就算谁教学有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被人为地片面化和矛盾化了。其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一对孪生儿一样共存于一个母体之中,他们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同一个目的的两个侧面。就是说,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试能力是素质教育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怎样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呢?一要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和他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作用,二要全面了解应试教育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 一、素质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指人类自身素养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它产生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劳动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生存能力、观察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思想品格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等。从根本上讲,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素质教育就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中。人类靠素质教育传播知识、经验和技能;靠素质教育培养人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开拓创新能力;靠素质教育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总之,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素质教育。 从范围上讲,素质教育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类型。确切地说,人类的素质教育是自家庭开始的。从婴儿呱呱坠地,直至学话、学步、入学和后来的步入社会,有意无意的素质教育无处不在。其中在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中,学校教育至关重要。因为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发育身体和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学生在学校中可受到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知识、技能教育,较之家庭和社会教育更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和成就。从内容上讲,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社会形态和不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溧阳市经济开发区小学“减负”工作汇报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在社会各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中反响强烈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性格和个性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违背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领会、贯彻省、市“减负”工作精神,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活泼、和谐的“快乐校园”氛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减负”要取得实效,观念的更新是前提。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和以及唯分数的教学质量观念,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化、个性化发展。我们从领导、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加强学习宣传,深化落实减负工作。 首先是学校管理层面。学校行政作为学校管理的实施者,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我们组织全体行政人员系统学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减负”相关文件,深入讨论,深化理解,明确要求,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学校的办学 —1—

目标,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提出“人人有双发现的眼、人人有双能干的手、人人有颗智慧的脑,人人争做创新的人”的绸小学生培养目标,并把这一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和学生各项活动之中。 其次是教师层面。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以及常州市、溧阳市教育局有关会议、文件中的“减负”有关精神,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落实“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领会“减负”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对照规定要求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真进行自查自纠。 再次是家长(社会)层面。我们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印发告家长书、张贴宣传资料等各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宣传“减负”的重要意义,取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减负工作,避免产生“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负面问题。 二、落实要求、强化管理 为了保障“减负”工作的有效落实,加强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控,我们成立了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和减负工作监督小组。校长作为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任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副校长、教导处等有关处室人员担任,监督小组成员主要由学生家长和各班学生代表担任。 —2—

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中国素质教育的未来的发展 过去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中小学教育以“应试”为主,更多的强调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标准,像工厂生产标准件一样,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按一个规格,一个标准生产出来。但世界是多彩的,社会是多元的,对人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在以后对诸多方面都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一、国家管理 政府资金:加大资金支持,提供一些设施,使进行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对农村地区加以扶持。 机构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将素质教育摆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素质教育的发展将会促使考试制度的改革与评分标准的改变。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有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多种形式的高考制度改革试验,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考生的选择机会 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二,学校管理 教育观念:不再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紧箍咒”来念,把教职工福利待遇与学生分数挂钩。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程的设置:这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各个学校将从自己所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等实际情况出发,各有特点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实现理工结合、文理交叉,使学科间的整体联系以及科学和社会系统的联系得到了加强,拓宽了专业口径,开阔了科学视野,当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学科课程。 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

落实常规夯实过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落实常规夯实过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王场乡中心校本学期以来,王场乡中心校围绕县教育局“两轮驱动”占略,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白花片区教研组的领导和指导下,以落实县教育局新的《中小学教学常规》、《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契机,全乡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端正认识,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中心学校行政一班人,围绕质量中心,始终坚持以“常规促过程,过程出质量”为思路,追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狠抓新《常规》的贯彻落实,强化过程,力求我乡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一、统一认识,增强《常规》落实的思想原动力 1、背景:新《常规》、《评价方案》更加科学,全面、规范,是教师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指导,但部份教师对新《常规》有畏难情绪,怕自己达不到《常规》过程的要求,对常规、过程、质量的认识模糊,思想上有淡化常规和过程的倾向。 2、宗旨:统一思想,澄清认识,力求实现在观念上由拒绝到认同,行动上由被动应付到主动落实。 3、我们的做法:

组织对《常规》、《评价方案》的学习,讨论中心学校对教师们有意识的思想,让教师将认识统一至如下四点上来①《常规》、《评价方案》给我们明确了如何去顺应改革,解决了教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的问题;②是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手段;③是凸现过程管理,提高自身教育质量的法宝;④是促进自身成长的途径; 组织部份初中(通报批评者)和小学教师(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不达县平)召开质量分析会,将教学成绩和这部份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对照分析,结果再次证明,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和教学成绩是成正比例的,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新《常规》在我乡的贯彻落实。 二、健全制度,保障《常规》、《评价方案》顺利落实 期初,我乡根据教育局新的教学工作常规,并结合王场乡实际,组织人员认真研究,制定了《初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量化考评细则》,统一教学常规检查考核标准,同时,中心学校和片区内各校点,仍坚持教学常规月查制,坚持过程与绩效并重的原则,将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教育成绩,并纳入对教师的制度考核与评优。晋级、选先、聘任等相挂钩,与管理人员的考核、考评相挂钩,严格兑现,确保《常规落实》,次求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

浅谈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

浅谈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取消这种差异;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无法也没必要取消这种差异,作为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尊严。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由原来的单一评价变为素质综合评价,而现行的考试制度却严重影响着素质综合评价的落实,制约着新的评价方法的落实,必须加以变革才能使素质综合评价落到实处。 新课程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使我们对学生有了清晰全面、深刻的认识与考查,将学生作为一个个主体、完整发展的人,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一、对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 人生而平等,之所以会出现先进和落后之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的原因,既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又包括教育者的因素。作为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学生,教师的评价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以考试分数论英雄,因为学习和考试不能划等号,学习应关注学习者的素质,而考试则关注考试的功利目的。 二、评价应饱含激励,让学生获得自信、走向成功 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的自信。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老师们,让我们善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让我们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迎接每一天吧!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鼓励学生获得自信,饱含激励的加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感受到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但是,赞赏也应有“度”,千万不可滥用,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发现无论他们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很浮躁,那么还会在乎表扬吗? 教师的评价,要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即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的威信来自思想的前沿性,语言的哲理性,认识问题的深刻性,对学生作出总体价值的积极向善性,体现着真善美的、充满魅力的人格”。的确,一个思想保守僵化,说话婆婆妈妈,看问题肤浅,总是以苛刻、挑剔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师肯定适应不了现代思想积极活跃的青少年一代,肯定会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伴脚石。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综合能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说到素质教育,在我认为,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当今的教育界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让教育者、受教育者都从思想上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接下来,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所认为的素质教育 首先,区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1、应试教育衡量学生的最重要依据就是分数,如果一个学生的考试分数高,他就是一个优秀生、好学生,如果一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不高,那么,他就会被列入到差生行列,在分数的影响下,学生的其他方面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这样,无形中就抑制了学生特长的发展,最终学生把考试视为自己的对立面,把自己看成被分数奴役的人,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而素质教育则注重面向每一个学生,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学生取得的成绩不单单是分数上的,而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是成功。这样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即有广泛的知识又有各种技能与创造力的人,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型人才。 2、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们本能的充实大脑,却限制在书本这个小天地中,这不能不说是学生的一大悲哀!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康个性、丰富创造性的人才,只有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不是简单的重复别人的想法和做法,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和突破。使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其次,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们必须适应素质教育: 1、教师要从思想上尽快接受素质教育,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教师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那种只重教师教不重学生学、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是被动的装知识容器、只重填鸭式的灌输等教学方法将不再存在。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尊重他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便油然而生,相对应试教育来说,素质教育肯定要先进的多,但我们是否把我们坚持了两千年的应试教育完全摒弃?中国现在能否完全实现素质教育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一种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而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它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主体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确实存在众多弊端,它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一味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但这种开发智力的方法也是百害而无一利,它严重束缚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拓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十分缺少创新能力,并且胆子特别的小,他们往往做事时十分的稳重,缺乏冒险精神,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出现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除了科研环境赶不上别人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缺乏大胆创新的精神。另外,如果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我们的智力提升了,但我们在德、体。美方面是否能达标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在应试教育下拼命学习,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从而我们失去了干大事的本钱,那么我们成绩再好也没用。另外,没有美好的品德也是不行的,并不是说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品德都不好,我们说的是应试教育不注重学生美德的培养,没有好的美德,就好比没有根基的大厦,是会倒塌的。曾经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有高文凭,不一定有高能力,有高能力,不一定有好的美德”,可以看出美德是决定我们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当然要先进的多,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它并不承认考试中能得高分的就是好学生,而要看学生的整体情况,包括文明礼节,身体健康,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召唤,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谁掌握的创新型人才越多,谁就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素质教育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应试教育是要求学生怎样学习,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分数的

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全面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摘要:面对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着眼于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合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强化考核和评估等五个方面扎实有效地做好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的发展;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宣言中强调,教育应该扩大到人的整个一生,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该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标,教育要把体力、智力、情绪和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人成为完善的人。之后世界上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相继实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学会学习的教育、学会关心的教育等。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即“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决定充分说明,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并正在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践,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推动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实现教育公平,防止教育片面性,尽可能地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世界范围的教育的发展、人才竞争的高度提出来的。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以提高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价值取向,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及创造精神,启发引导学生增强公民意识与思维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国家建设,使自身的学习过程与家庭、社会、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成长并倡导完善人生。推进素质教育实质上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革命。每一个教育行政部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对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负责,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要有

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战

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战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核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已经出炉!可以说,“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但何为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归根究底,仍要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战如何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小落细落实呢?这是个问题。 曾几何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这种方式还能奏效吗? 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阻。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国际上长达 20 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中国,应试教育可谓是源远流长:自隋代创建科举制度直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的一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科举始终是大批文人学子踏上仕途的唯一途径。而自明朱元璋制定八股文以后,科举考试的应试色彩愈发浓烈。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使应试教育达到巅峰。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快显现: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重应试学科,轻视其它学科。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备种教育因素不协调,造成了学生学得死,负担重,甚至畸形发展。 就在此时,针对应试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正式提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至此,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之战正式展开。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关于素质的结构,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二分法,认为人的素质包括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三层次说,认为人的素质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五成分说,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划分,将人的素质相应地划分为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或者将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 二、心理素质结构建构的理论依据 大脑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天的环境、学习和训练对脑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需要以学生脑的生长、发育与开发为中介;而且脑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之一。人脑经过长期进化,其结构极其复杂和精细。遗传因素虽然决定着大脑发育的总方向和主要轮廓框架,但是大脑神经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特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换句话说,人脑之所以发育成为人脑而不是动物的脑,这是遗传决定的;但是,究竟发展成什么样的人脑,是优秀的大脑还是平庸的大脑?这与后天的环境因素、营养条件、教育方式、学习训练乃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关系。就素质教育而言,丰富的感官刺激,学校的各类教育和训练、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的影响,通过儿童生理素质,特别是大脑这一物质基础,发展成为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建构应重视运用大脑发育的规律,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发展。 三、心理素质的涵义、特征 1.心理素质的涵义 2.心理素质的特征 心理素质,不应从简单的心理过程或心理特性的角度来加以研究,不能将心理素质简单地看成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及其特性,对心理素质的研究应从个性层面上着手。心理素质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3.心理素质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心理素质与上述几个概念也存在着差别。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个体处于此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四、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的思路 1.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的要求与策略 要求:(1)体现心理素质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不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几个孤立的方面。(2)反映大学生在学习、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3)既考虑到大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需要,也考虑到国家、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4)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于未来需要,强调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5)以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年龄阶段特征和“最近发展区”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大学生这一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素质结构。 策略:(1)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以实验研究为手段;坚持实用性、可行性与逻辑准确性的结合。(2)采用研究指标多元化的建模原则,通过专家(理论取向)、用人单位及高校教师(职业取向)、学生(个人取向)等多层面,确立心理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谈 “素质教育”一词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创造物。即使查遍10 多年来出版的教育类辞书,诸如《教育大辞典》、《世界教育辞典》等,均无“素质教育”的条目。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顾名思义,乃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准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为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与此相反“应试教育”则是指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面向考试”,造成“教学为了考试”的畸形局面。由于“教”与“学”跟着考试走,学生便成了考试的奴隶。历史表明,在考分优秀者中间,不乏“应考艺术”出众者,而他们在实践中又显得缺乏创造能力。这就是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高分低能”现象乃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之一。因为升学率和以分取人,势必导致“唯分数论”的倾向。于是,片面教学以应付考试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严重影响了学 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这已不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形势对人才的要求。于是提出了改革“应试教育”的任务,但又苦于无策。在这种情况下,“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作为征服“应试教育”的武器。那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到底区别在哪里呢?下面笔者试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来加以比较。 一、两种教育目的比较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同的教育目的,对人的身心素质及社会价值作出的规定也存在差异。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重心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这显然是不对的,尽管教育部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要坚决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要求“从全国到地方坚决不搞高校中学生招生考试的名次排比”,“坚持把学校和学生从频繁的考试中解脱出来”,“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只抓少数,忽视或放弃大多数”等,然而这种状况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至今并没有多少改善。分数,仍然是学生前程的敲门砖;排队,仍旧是教师的荣辱榜;升学率,还是学校的生命线。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必定是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