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李艳敏

一、八钢辩证的概念与源流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辩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深浅、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症类别的阴阳,以及为辩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钢辩证。

二、八钢辩证的意义

八纲中的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的基本纲领;寒热是辨别疾病本质的基本纲领;阴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归纳证侯的总纲,用来概括表里寒热虚实六纲。八纲是对疾病过程中机体反应状态最基本的概括,是对辩证诊断提出的最基本的原则要求。

八纲辩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质做出纲领性的辨别。

八纲辩证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具体。是比较笼统、抽象的辩证,

三、八钢辩证的基本证侯

(一)表里辩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表证病在体表;里证病在体内,病位深重。

表里辩证主要用于外感病。

1、表证

概念: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犯机体时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

段,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舌

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辩证要点:以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为辩证要点。

2、理证

概念:指病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病变化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新起恶寒或发热,一脏腑、气血、阴阳等失调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辩证要点:以脏腑、气血、阴阳等失调的症状为辩证要点。

(二)寒热辩证

寒热是辩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

概念:指感受阴寒邪气或机体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踡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

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辩证要点:以恶寒喜暖、肢冷踡卧、面白、分泌物及排泄物清稀、舌苔白滑、脉迟或

紧等症状为辩证要点。

2、热症

概念:指感受阳热邪气或机体阳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宁,痰、涕黄稠,或五

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甚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辩证要点:以发热、面赤、分泌物及排泄物稠浊、舌红、脉数等症状为辩证要点。(三)虚实辩证

虚实是辩证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1、实证

概念: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各种实证的证侯表现各不相同。临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急剧

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所实证,症状剧烈者多实证。舌苍老,脉实有力者为实证。常

见症状有:高热、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腹胀痛拒按,大

便密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涩痛、色黄量少,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

等。

辩证要点:新起、暴病、病情急剧、体质壮实、症状剧烈、舌苍老、脉实者多为实

证。

2、虚证

概念: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虚证包括精、气、血、阴、阳、津液不足,以

及脏腑各种不同的虚损。

临床表现: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度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

证,症状平缓者多虚证,舌娇嫩、脉虚者为虚证。常见症状有:面色淡白或萎黄,精

神萎靡,身倦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大便稀溏或滑脱,小便清长或失禁,舌淡肥

嫩,脉虚或弱,或形体消瘦颧红,五心烦热,盗汗,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无力。

辩证要点:久病、势缓、耗损过度、体质素弱、症状平缓、舌娇嫩、脉虚者多为虚

证。

(四)阴阳辩证

阴阳是辩别证候类别的纲领,是八纲辩证的总纲。

1、阴证

概念:指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黯,少气懒言,倦怠无力,精神萎靡,身重,踡卧,畏寒肢

冷,语言低怯,呼吸微而缓,口淡不渴,痰、涕、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

淡肥嫩,苔白滑,脉沉迟或细涩或微弱等。

辩证要点:以抑郁、沉静、功能衰退、分泌物、排泄物清稀等为辩证要点。

2、阳证

概念:指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侯。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壮热,面红目赤,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呼吸气粗而快,语

声高亢,喘促痰鸣,痰、涕黄绸,口渴喜冷饮,大便密结,尿少黄而涩痛,舌红绛起

芒刺,苔黄而干,脉实、数、浮等。

辩证要点:以亢奋、躁动、功能亢进,分泌物、排泄物粘稠等为辩证要点。

3、阴虚证

概念:指体内胡液不足,阻不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性质的证

候。叉称“里虚热证”。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

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以口燥咽千、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4、阳虚证

概念:指体内阳气不足,阳不制阴,温煦、推动、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性质

证候。又称“恒虚寒证”。

临床表现:精神委靡,少气懒言,畏寒肢冷,面色白.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大便稀

溏,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弱。

辨证要点:以精神委靡、少气懒言、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等为辨证要点。

5、亡阴证

概念:指机体阴液大量耗失,阴液严重匮乏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汗热味咸而黏,虚烦躁扰,身灼肢温,恶热,口渴喜冷饮,呼吸急促,皮肤皱瘪,小便极少,面赤颧红,唇舌下燥,脉细数疾而按之无力。

辨证要点:以汗热味咸而黏、虚烦躁扰、身灼肢温、面赤颧红、脉细数疫而按之无力等为辨证要点。

6、亡阳证

概念:指机体阳气严重耗损,阳气欲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四肢厥冷,口不渴或渴喜热

饮,呼吸微弱,面色苍白,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以冷汗淋漓、汗质稀淡、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而色苍白、脉微欲绝等为

辨证要点。

八纲辨证歌诀全篇

八纲辨证歌诀全篇 八纲辨证总纲领百病有因各不同脏腑辨证是核心气血津液辨分明外感热病层次辨判断疾病证侯型八纲辨证-表证表证邪犯肌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痛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里证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寒证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热证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虚证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实证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阴证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阳证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阴虚证阴虚形瘦眩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颧红唇赤潮热汗脉搏细数舌绛干阳虚证阳虚神疲乏力气口淡不渴便溏利畏寒肢冷蜷卧睡面白舌淡脉迟虚亡阴亡阴阴液衰竭征汗多粘湿手足温渴喜冷饮气粗急舌红绛干脉细频亡阳亡阳

阳气已衰竭汗多冷清肢冷厥口淡不渴气微弱舌质淡润脉微绝病因辨证-六浮病辨证伤风发热汗恶风喉痒咳嗽头晕痛伤风病证舌苦薄白脉浮缓风疹时发时隐踪或皮瘙痒无定处或为游走关节痛寒邪病证表寒发热恶寒风无汗头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直中吐泻腹冷痛暑邪病证(1)暑温暑温高热烦渴汗头痛气粗短赤便舌红苔黄脉洪数或为短气神疲倦或为抽搐牙关紧或反张弓神昏谵(2)中暑中暑感受暑邪病突然发生头晕痛胸闷恶心时呕吐口干渴饮体倦松甚则昏仆不省人发热烦渴大汗生或身无汗肢厥冷或兼抽搐反张弓湿邪病证湿侵头重肢体倦二便不爽口中淡胸闷纳少腹胀满关节疼痛重着酸舌苔白腻脉濡缓或为浮肿女带缠燥邪病证(1)凉燥凉燥恶寒热无汗头痛不渴口鼻干舌淡苔白脉浮弦鼻塞咳嗽少有痰(2)温燥温燥发热微恶寒鼻咽干燥口渴烦舌红苔黄脉浮数干咳稠粘带血痰火证壮热恶热烦口渴尿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实数吐衄便血昏发斑七情病的辨证-喜伤证喜则气渙伤心气神不守舍人自迷精神恍惚举止乱语无伦次脉虚细怒伤证盛怒伤肝气上逆头晕目眩面目赤甚则昏厥或呕血怒后情志多抑郁胸胁胀满脉弦硬急燥易怒善太息忧伤证忧愁过度伤肺脾情志沉郁乏力气纳少便溏脉虚缓少气咳嗽痰清稀思伤证思则气结伤心脾食少便溏乏力气失眠健忘心惊悸形体消瘦脉沉细悲伤证悲则气消心肺虚意志消沉常哭泣面色惨淡脉

八纲辩证表

目录Array一、阴阳 阴证、阳证辩证 (1) 阴虚、阳虚辩证 (2) 二、表里 表证、里证辩证 (3) 表里寒热虚实辩证 (4) 三、寒热 寒证、热证辩证 (5) 各种热证辩证 (6) 寒热的上下虚实辩证 (7) 寒热的真假辩证 (8) 四、虚实 虚实辩证及气血虚实 (9) 虚实相杂辩证 (10) 五、津液受伤辩证 (11)

治解表散寒①80.260.50②50.60.80③260.5000 里寒:不发热、怕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手足凉、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舌淡、脉沉迟 治:温里散寒①650.3820②380.650③80.70.2650 表热:发热重、恶寒(恶风)轻、口干咽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清热疏风解表①050.00300.020②00500.060.020③020.060.00500④00600.050

里热:发热或潮热或五心烦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尿黄、舌红、Array脉数 治:清热除疑、养阴安神①00600.00400.00300②003.006.00500 ③001000.06500.0200 表虚:常见发热出汗、恶风、脉浮数 治:扶正解表为主①2650.80.70②650.820③2000.650.70 表实:常见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脉浮紧 治:解表清热疏风①080.020.650②260.40.500③720.6400 里虚:气虚①720.650②2000.650 血虚:①400.300.880②4300.260.800③2600.4500 阴虚:①00600.00400.700②600.5400.70 阴盛:①650.380.20②05000.60.4380 里实:凡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脉实有力、均为里实证 实热:上述症状兼发热面赤、烦燥不安、口渴欲饮、尿短赤、脉 淡大有力 ①003.006②006.004.00100③00300.00600.00400 实寒(里寒实)上述症状兼形寒肢冷、喜热怕冷、口不渴、尿不 黄、苔白、脉沉迟有力 ①650.3820②650.380.260③650.30.820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

第六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邪正盛衰——虚实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执简驭繁 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 (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六淫 疫毒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 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 发热恶风,汗出,鼻塞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缓。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

八纲辩证之表里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钢辨证,是指医生将诊法所获得的各种临床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正邪盛衰、疾病性质和病症类别八个纲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八种类型症候的辨证方法。 八钢基本证候,即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是四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证候。今天为大家介绍八纲辨证之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表里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里是相对的,从病位来说,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阳经属表,三阴经属里;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属表,筋骨属里等。从病势深浅来看,病邪入里一层为深为里,病邪出表一层为浅为表。狭义的表里,认为身体的皮毛、肌腠相对为外为表;脏腑、骨髓、气血相对为内为里。所以从广义的表里来说,病位的内外和病势深浅,都不可作绝对地理解;但狭义的表里则有所特指。从表里两纲的具体内容而论,更侧重狭义的表里概念。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

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邪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病进;病势由里出表,是病势减轻,为病退。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内伤杂病的证候一般属于里证范畴,因此对于内伤杂病的证候应以分辨具体脏腑等病位为主。而对于外感病来说,分辨表里其意义则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外感病往往具有由表入里、由轻而重、由浅而深的传变发展过程。所以,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都可理解为是表里、浅深、轻重层次划分的辨证分类方法。表证表证是外感邪气经皮毛、口鼻而入,侵入机体的皮毛、肌腠,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兼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证候分析 外感邪气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发热。卫气受遏,失其“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则出现恶风寒的症状。外邪郁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以致头身疼痛。邪未入里,舌象尚无明显变化,故见舌淡红,苔薄白。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脉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 法。它是根据中医脏腑有病时所表现的证候来加以分析 和归纳的。 中医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 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除三焦外,与现代医学 的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 面的意义,却不尽相同。目前中医的五脏辨证学说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确是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特效腧穴]内关极泉天池心气虚: 可用四君子汤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以养心安神。(衡体57) 心xx:可用瓜蒌薤白桂枝汤以通心阳,可加蒲黄、五灵脂、丹参、桃仁以活血。。(衡体57 天能)脉结或代的一般用炙甘草汤加减。 舌淡苔白润或腻,脉结,是心阳为痰浊阻滞,宜用温胆汤加党参、玉竹以除痰通阳。(御茶银杏氧通) 2.心血(阴)不足证 [症状]以心悸心烦为主证。或有易惊、失眠、健忘。若兼见低热,盗汗,口干,舌尖红,舌苔薄白或无苔为心阴虚。若兼见眩晕,面色苍白,口淡,舌淡嫩,脉细弱为心血虚。 心血虚、心阴虚证的定位症状多见以下几种: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这组症状在心的阴血虚方面比较多见。如果舌红、升火、脉细数,或有盗汗测可辨为心阴虚。缺少红、赤、热、汗的症状,或见有脉细、舌淡、面色不华,则可辨为心血虚。 xx 对照: 某些器质性心脏病,贫血,神经官能症等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外邪入侵传里,或精神刺激,耗伤心血、心阴,或由于其他出血疾

患,导致心血不足。 [治疗大法]滋阴养血,xx。 [对症方药]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均衡营养餐银杏氧通) [重点经脉]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特效腧穴]血海三阴交内关心悸,眩晕等心血虚证,可用四物汤加阿胶、柏子仁、益智仁、炙甘草治疗。 若心动过速而见舌红无苔,脉细数等心阴虚证,可用生脉散。 3.痰蒙神明证 [症状]以神志痴呆,意识朦胧,苔白腻,脉滑为主证。或有呕吐痰涎,或昏迷不醒,喉有痰声,舌强不语。若兼痰热,则舌红苔黄,脉滑而数。 xx 对照: 癔病,精神分裂症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因精神刺激,气机不舒,或气郁化火,煎炼津液为痰,痰火交炽,以致蒙蔽神明,狂躁妄动。 [治疗大法]化痰开窍。 [对症方药]用导痰汤加减。 [重点经脉]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 、心 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神明情志(相当于部分大脑皮质的功能)《内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 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忧愁思虑则伤心。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2.心主血脉(相当于部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内经》诸血皆属于心。心者,其 充在血。3.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八纲辩证

八纲辨证 A型题 1.下列对“辨证”的认识哪项不对: A是对疾病全过程特点的认识 B是通过现象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C是医生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 D是对疾病当前病理本质的认识 E是对病因、病性与病位的认识 2.“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为: 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E 《伤寒六书》 3.八纲辨证的内容在《景岳全书》称为: A治病八字 B八种纲要 C治病大法 D二纲六变 E二纲六要 4.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 E恶寒发热并见 5.表证的转归,下列哪项不可能出现: A经治疗而愈 B“自然”痊愈 C演变成半表半里证 D演变成里证 E恶化而死亡 6.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A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 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 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 E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7.关于里证的特点,错误的是: A病情一般较重 B无表证特征证候 C都是慢性起病

D病程一般较长 E以脏腑证候为主 8.下列类似于半表半里证概念的是: A肝胆病证 B少阳病证 C气分病证 D中焦病证 E厥阴病证 9.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阳气亏虚 B阴液不足 C阴寒内盛 D阴邪致病 E阴气偏盛 10.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A便溏臭秽 B口干口苦 C面红尿清 D舌苔黄腻 E脉细而数 11.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 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E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 12.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A虫积 B痰湿 C血瘀 D内燥 E气逆 1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主要含义是: A营血相对亏虚 B正气必定亏虚 C正气相对亏虚 D阴液必定亏虚 E经络相对亏虚 14.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 A表实寒证 B里虚寒证 C肾阴虚证 D表实热证 E里实热证 15.与( )中内容相对而言,下述哪项不属阴证 A久(新)病 B血(气)分证 C三阴(三阳)病 D脏(腑)病 E燥(湿)证 16.下列哪项是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 A病程长与短 B怕冷之症新与久 C脉象有力与无力 D病势缓与急 E疼痛喜按与拒按 17.阴虚的兼并证,下列哪证最少见: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法。它是根据中医脏腑有病时所表现的证候来加以分析 和归纳的。 中医的五脏即: 心、肝、脾、肺、肾;六腑即: 胆、 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除三焦外,与现代医学 的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 面的意义,却不尽相同。目前中医的五脏辨证学说仍在 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且确是有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特效腧穴]内关极泉天池心气虚: 可用四君子汤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以养心安神。(衡体57) 心xx: 可用瓜蒌薤白桂枝汤以通心阳,可加蒲黄、五灵脂、丹参、桃仁以活血。。(衡体57天能)脉结或代的一般用炙甘草汤加减。 舌淡苔白润或腻,脉结,是心阳为痰浊阻滞,宜用温胆汤加党参、玉竹以除痰通阳。(御茶银杏氧通) 2.心血(阴)不足证 [症状]以心悸心烦为主证。或有易惊、失眠、健忘。若兼见低热,盗汗,口干,舌尖红,舌苔薄白或无苔为心阴虚。若兼见眩晕,面色苍白,口淡,舌淡嫩,脉细弱为心血虚。 心血虚、心阴虚证的定位症状多见以下几种: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这组症状在心的阴血虚方面比较多见。如果舌红、升火、脉细数,或有盗汗测可辨为心阴虚。缺少红、赤、热、汗的症状,或见有脉细、舌淡、面色不华,则可辨为心血虚。 xx对照: 某些器质性心脏病,贫血,神经官能症等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外邪入侵传里,或精神刺激,耗伤心血、心阴,或由于其他出血疾患,导致心血不足。 [治疗大法]滋阴养血,xx。 [对症方药]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均衡营养餐银杏氧通) [重点经脉]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特效腧穴]血海三阴交内关心悸,眩晕等心血虚证,可用四物汤加阿胶、柏子仁、益智仁、炙甘草治疗。 若心动过速而见舌红无苔,脉细数等心阴虚证,可用生脉散。 3.痰蒙神明证 [症状]以神志痴呆,意识朦胧,苔白腻,脉滑为主证。或有呕吐痰涎,或昏迷不醒,喉有痰声,舌强不语。若兼痰热,则舌红苔黄,脉滑而数。 xx对照: 癔病,精神分裂症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因精神刺激,气机不舒,或气郁化火,煎炼津液为痰,痰火交炽,以致蒙蔽神明,狂躁妄动。 [治疗大法]化痰开窍。 [对症方药]用导痰汤加减。 [重点经脉]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 一、心

中医护理八纲辩证练习试题

1、中医学的“证”不包括下列哪项:(D ) A.病因 B.病性 C.病位 D. 病的表现 E.邪正关系 2、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 )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心 E.脑 3、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C ) A.证候相兼B.证候错杂C.证候独立D.证候真假E.证候转化 4、证候虚实的“虚”是指:(D ) A.体质虚弱B.气血虚C.邪留伤正D.正气不足E.精气虚 5、“实”证的含义主要是指:(E ) A.体质壮实B.正气旺盛C.阳邪中人D.阴寒内盛E.邪气盛实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D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B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病人咳嗽声音洪亮的属:( A ) 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痰湿内阻E.燥热伤肺 9、病人咳嗽时,干咳无痰的属:( E ) 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痰湿内阻E.燥热伤肺 10、观察病情时,若见病人面色为黄色,则为:( B ) A.热证B.虚证C.痛证D.瘀血E.惊风 11、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多属:( D ) A.实热证D.阴虚证C.肝胆湿热D.戴阳证E.阳虚证 12、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D ) A.形体羸瘦B.两目晦暗C.面色无华D.精神不振 13、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的脉象是:( A ) A.洪脉B.浮脉C.大脉D.实脉E.长脉

14、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B )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B.精气衰竭,虚阳外越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D.机体阴阳严重失调E.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15、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多属:(B ) A.气虚D.血虚C.阻虚D.阳虚水泛E.阳气暴脱 16、小儿指纹显于命关,多属:( B ) A.气血旺盛,正常表现B.邪入脏腑,病情严重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D.邪气入络,邪浅痫轻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17、但寒不热见于( D ) A.表热证B.伤风证C.里实证D.里寒证E.半表半里证 18、护理诊断/健康问题饮食异常:口渴,见于证候:(C ) A.表证 B.寒证 C.热证 D.虚证 E.阴证 19、醒时经常汗出,活动有甚,称为:(B ) A.大汗B.自汗C.盗汗D.战汗E.绝汗 20、气滞所致的疼痛一般不见于:(A ) A.头胀疼B.胁胀疼C.胸胀疼D.胃胀疼E.腹胀疼 21、护理诊断/健康问题舒适改变:胸闷,病人伴有咳嗽痰多,色白而粘,易于咯出,气喘,喉中痰鸣。辨证为:( E ) A.心阳虚证 B.心血瘀阻证 C.肺气虚证 D.痰热壅肺证 E.痰湿阻肺证 22、镜画舌的形成机理是:(B ) A.水湿上犯B.胃肾阴涸C.热盛伤滓D.热人营血E.胃肠热结 23、里寒证的表现不见下述哪项:(C ) A.畏寒肢冷B.口淡不渴C.舌红苔灰D腹痛便秘E.脉象沉紧 24、里证不包括下列哪项:(D ) A.少阴病证B.阳明病证C.太阴病证D.太阳病证 E.厥阴病证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疫毒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 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 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doc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 人体于自然界的统一,与四时,昼夜等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扶正祛邪 ?护病求本 ?标本缓急 ?三因制宜 预防为主 ?中医护理程序 ?1、中医护理评估 ?2、中医护理诊断 ?3、中医护理计划 ?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中医护理计划。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药物应用护理及特殊护理等。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辨证,即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辨,即辨认,辨别,也就是分析。证,即证候,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所以,明确了某一证候,即是对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斗争的强弱、阴阳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况的概括。 辨证的过程,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症”是指单个的症状,中西医认识是一致的,如头痛,发热,咳嗽,心慌,恶心…等。 “证”,即证据、证候的简称,它不单纯是症状或主观感觉,而是一组征候群,也是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证”是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并包含着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证”是从分析症状和体征着手,归纳成为比症状更能说明疾病本质的概念。 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总的类别,有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因此,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按照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这种朴素的两点论来加以分析,使病变中各个矛盾充分揭露出来,从而抓住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是虚是实、属阴属阳的矛盾,这就是八纲的基本精神。 [编辑本段] 一、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一)表证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1.正式提出“八纲”名称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E《伤寒六书》2.《景岳全书》中将八纲辨证的内容称为:() A治病八字 B八种纲要 C治病大法 D二纲六变 E二纲六要 3.下述哪项除外均是表证的特点:()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 E恶寒发热并 4.关于里证的特点,错误的是:() A病情一般较重 B无表证特征证候 C都是慢性起病 D病程一般较长 E以脏腑证候为主 5.形成寒证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阳气亏虚 B阴液不足 C阴寒内盛 D阴邪致病 E阴气偏盛6.下列哪项不是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 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E寒证脉迟,热证脉数 7.下述哪项最应归属于阳证:() A表实寒证 B里虚寒证 C肾阴虚证 D表实热证 E里实热证 8.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是:() A病程长短 B病情缓急 C脉之有有力无力 D怕冷的新久 E肢体痛与不痛9.导致亡阳的病因病机,除哪项外均是:()

A阳气由虚而衰而欲脱 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 C阴血消亡,阳随阴脱 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 E剧毒、严重外伤刺激 10.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A证候相兼 B证候错杂 C证候独立 D证候真假 E证候转化 11.下列哪项是辨别真实假虚的主要依据:() A默默不语,语则声高 B形体赢瘦,腹满拒按 C倦怠懒动,动之觉舒 D稀便少许,气臭不爽 E脉象沉细,按之有力 12.下列哪项可视为“里邪出表”:() A久咳久喘,今咳血量多色鲜红 B肝病胁痛五年,腹壁青筋显露 C胃脘疼痛,昨恶寒发热脉浮紧 D麻疹发热三天,疹出烦热渐退 E饮食不慎,腹痛腹泻大便臭秽 13.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关键的因素是:() A邪气的性质 B邪气的进退 C邪正的对比 D阴液的盈亏 E阳气的盛衰 14.下列哪项不是辨证所应明确的内容:() A病位 B病势 C病名 D病因 E病性 15.下列哪项不是导致虚证的常见原因:() A先天禀赋不足 B病中耗损过多 C房事劳倦太过 D情志失于调摄 E后天生化不足16.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归属于阳证:() A面红目赤 B疼痛喜按 C心烦不宁 D脉数有力 E发热口苦 17.表证的发热是:() A、往来寒热 B、恶寒发热 C、但热不寒 D、但寒不热 E潮热 18.下列哪项不是亡阳证的典型表现:()

中医护理八纲辩证练习题

1、中医学的“证”不包括下列哪项:( D ) A.病因 B.病性 C.病位 D. 病的表现 E.邪正关系 2、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 )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心 E.脑 3、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C ) A.证候相兼 B.证候错杂 C.证候独立 D.证候真假 E.证候转化4、证候虚实的“虚”是指:(D ) A.体质虚弱 B.气血虚 C.邪留伤正 D.正气不足 E.精气虚 5、“实”证的含义主要是指:(E ) A.体质壮实 B.正气旺盛 C.阳邪中人 D.阴寒内盛 E.邪气盛实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D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B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病人咳嗽声音洪亮的属:( A )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痰湿内阻 E.燥热伤肺 9、病人咳嗽时,干咳无痰的属:( E )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痰湿内阻 E.燥热伤肺 10、观察病情时,若见病人面色为黄色,则为:( B ) A.热证 B.虚证 C.痛证 D.瘀血 E.惊风 11、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多属:( D ) A.实热证 D.阴虚证 C.肝胆湿热 D.戴阳证 E.阳虚证 12、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D ) A.形体羸瘦 B.两目晦暗 C.面色无华 D.精神不振 13、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的脉象是:( A ) A.洪脉 B.浮脉 C.大脉 D.实脉 E.长脉 14、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B )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李艳敏 一、八钢辩证的概念与源流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辩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深浅、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症类别的阴阳,以及为辩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钢辩证。 二、八钢辩证的意义 八纲中的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的基本纲领;寒热是辨别疾病本质的基本纲领;阴阳则是区分疾病类别、归纳证侯的总纲,用来概括表里寒热虚实六纲。八纲是对疾病过程中机体反应状态最基本的概括,是对辩证诊断提出的最基本的原则要求。 八纲辩证是从八个方面对疾病本质做出纲领性的辨别。 八纲辩证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具体。是比较笼统、抽象的辩证, 三、八钢辩证的基本证侯 (一)表里辩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表证病在体表;里证病在体内,病位深重。 表里辩证主要用于外感病。 1、表证 概念: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犯机体时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 段,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舌 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辩证要点:以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为辩证要点。 2、理证 概念:指病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病变化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新起恶寒或发热,一脏腑、气血、阴阳等失调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辩证要点:以脏腑、气血、阴阳等失调的症状为辩证要点。 (二)寒热辩证 寒热是辩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1、寒证 概念:指感受阴寒邪气或机体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踡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 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辩证要点:以恶寒喜暖、肢冷踡卧、面白、分泌物及排泄物清稀、舌苔白滑、脉迟或 紧等症状为辩证要点。 2、热症 概念:指感受阳热邪气或机体阳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宁,痰、涕黄稠,或五 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甚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 辩证要点:以发热、面赤、分泌物及排泄物稠浊、舌红、脉数等症状为辩证要点。(三)虚实辩证 虚实是辩证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1、实证 概念:指邪气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各种实证的证侯表现各不相同。临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急剧 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所实证,症状剧烈者多实证。舌苍老,脉实有力者为实证。常 见症状有:高热、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腹胀痛拒按,大 便密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涩痛、色黄量少,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 等。 辩证要点:新起、暴病、病情急剧、体质壮实、症状剧烈、舌苍老、脉实者多为实 证。 2、虚证 概念: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虚证包括精、气、血、阴、阳、津液不足,以 及脏腑各种不同的虚损。 临床表现: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度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 证,症状平缓者多虚证,舌娇嫩、脉虚者为虚证。常见症状有:面色淡白或萎黄,精 神萎靡,身倦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大便稀溏或滑脱,小便清长或失禁,舌淡肥 嫩,脉虚或弱,或形体消瘦颧红,五心烦热,盗汗,潮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无力。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 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 (1)表证的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 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表证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浮脉 但热不寒 里证 如咳嗽、心悸、腹痛、呕泻,沉脉等 或但寒不热者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者胸胁苦满

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 (1)寒证的临床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 (2)热证的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 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鉴别项目寒证热证 寒热恶寒喜温恶热喜凉 口渴不渴渴喜冷饮 大便稀溏秘结 小便清长短赤 舌象舌淡苔白润舌红苔黄 脉象迟或紧数 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 (1)虚证的临床表现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精)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 八纲辨证总纲领百病有因各不同脏腑辨证是核心气血津液辨分明外感热病层次辨判断疾病证侯型八纲辨证 -表证 表证邪犯肌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痛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里证 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寒证 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热证 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虚证

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 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 ” 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实证 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阴证 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阳证 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阴虚证 阴虚形瘦眩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颧红唇赤潮热汗脉搏细数舌绛干阳虚证 阳虚神疲乏力气口淡不渴便溏利畏寒肢冷蜷卧睡面白舌淡脉迟虚亡阴“ 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 ” 亡阴阴液衰竭征汗多粘湿手足温 渴喜冷饮气粗急舌红绛干脉细频亡阳 亡阳阳气已衰竭汗多冷清肢冷厥口淡不渴气微弱舌质淡润脉微绝病因辨证 -六浮病辨证 伤风发热汗恶风喉痒咳嗽头晕痛伤风病证 舌苦薄白脉浮缓风疹时发时隐踪或皮瘙痒无定处或为游走关节痛寒邪病证 表寒发热恶寒风无汗头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直中吐泻腹冷痛暑邪病证(1暑温 暑温高热烦渴汗头痛气粗短赤便舌红苔黄脉洪数或为短气神疲倦或为抽搐牙关紧或反张弓神昏谵 (2中暑

中医诊断学之八纲辩证

八纲辨证 一、阴证的临床表现 1、概念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2、临床表现 ⑴望诊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 ⑵闻诊语声低怯 ⑶问诊身重蜷卧,畏冷肢凉,倦怠无力,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 ⑷舌脉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二、阴虚证、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三、亡阳证的临床表现 1、问诊冷汗淋漓,汗质稀淡,肌肤不温,手足厥冷 2、望诊神情淡漠,呼吸气弱,面色苍白 3、舌脉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 4、辨证依据①有长期阳虚病史,或有导致阳气暴亡的因素,②以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 四、亡阳证的证候分析 1、原因 (1)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的进一步发展 (2)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 (3)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 (4)因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阳气暴脱。 2、证候分析由于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失却温煦、固摄、推动之能,故见冷汗、肢厥、面色苍白、神情淡漠、气息微弱、脉微等垂危病状。 3、临床所见的亡阳证,一般是指心肾阳气虚脱。由于阴阳互根之理,故阳气

衰微欲脱,可使阴液亦消亡。 五、表里证 六、表里同病的临床表现 1、表里俱寒主要表现为头痛、身痛、恶寒、肢冷、腹痛、吐泻、脉迟、舌淡苔白等 2、表里俱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喘而汗出、咽干引饮、烦躁谵语、便秘尿涩、舌质红、舌苔黄燥或起芒刺、脉数等 3、表寒里热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口渴引饮、心烦、咳喘痰黄、舌红苔薄等 4、表热里寒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咽干、食少腹胀、便溏溲清、舌体胖、苔稍黄 5、表里俱实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恶寒身痛、头痛、咽喉不适、脘腹胀满或疼痛拒按、二便不畅、脉滑实有力 6、表里俱虚主要表现为自汗恶风、鼻塞喷嚏、眩晕心悸、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脉虚浮 7、表虚里实主要表现为自汗恶风、腹胀拒按、纳呆、便秘、苔厚 8、表实里虚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时或腹痛、纳少或吐、自利等 七、表里出入的临床表现 1、由表入里 表证转化为里证,一般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阶段,由于机体未能抗邪向外,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等原因。邪气不从外解,以致向里传变,使病情加重。 六淫等邪袭表,若不从外解,则常常内传入里,表现为表证的症状消失而出现里证的证候。如先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证候;当恶寒消失,出现但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数等症时,表示表邪已入里化热而形成里热证。 2、由里出表 某些里证在治疗及时、护理得当时,机体抵抗力增强,驱邪外出,从而表现出病邪向外透达的症状或体征。

第六章 辩证――八纲辩证

第六章辩证 辩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辩证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性质和正邪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中医学的辩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等,其中八纲辩证是各种辩证的总纲。脏腑辩证主要应用于内科杂病,它是其他各种辩证的基础。 以上各种辩证方法均各有特点,在不同疾病的诊断上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 第一节八纲辩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它们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和综合,以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一、表里 表里辩证是辨别病变部位深浅、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辩证方法。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腑在内,属里。外邪犯表,多在疾病的初起,一般比较轻浅;脏腑受病,多为病邪入里,一般比较深重。 (一)表证 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的外感病初起阶段。表证多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表证的临床表现是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有头身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二)里证

里证,是病位深在于内(脏腑、气血等)的一类证候。里证可由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入脏腑而产生;或邪气直接侵入脏腑而发病;或由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其他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 里证包括的证候范围很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则以脏腑的证候为主。里证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可与表证相鉴别。其具体内容详见虚实寒热辩证及脏腑辩证部分。 (三)半表半里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示达于里;或里证出表,尚未至于表,邪正搏于表里之间的一种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六经辩证中称为少阳证)。其证候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不欲饮食、脉弦等。在这阶段解表治里皆非所宜,必须应用和解法以和解表里治之。 (四)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表证和里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称为表里同病。如病人既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有腹胀、便秘、小便黄等里证,此即为表里同病。表里同病,一般多见于表证未解,邪已入里,或病邪同时侵犯表里,亦有旧病未愈,复感外邪所致。 2、表里转化 表证、里证还可以相互转化,即所谓“由表入里”和“由里出表”。表证和里证之间间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主要取决于正邪相争的状况。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等因素,皆能导致表证转化为里证。如外感表邪不解,病情发展,出现高热不退、咳喘痰黄稠或带血,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留阻于肺,形成痰热壅胴的里热实证;若经及时治疗,患者热势逐渐减退,咳喘渐平,则表示里邪外透,由里出表。凡病邪由表入里,表示病势加重;病邪由里出表,表示病势减轻。 二、寒热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八纲辩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辨证的过程,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辨证和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具体重要的两个环节,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辨证是认识疾病,论治是针对病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 “症”是指单个的症状,中西医认识是一致的,如头痛,发热,咳嗽,心慌,恶心…等。 “病”,是指病名,中医所说的病名中只有少数与西医病名是一致的,如麻疹,白喉,破伤风,哮喘,痢疾,中暑等,而大部分的叫法是不同的。由于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对疾病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上,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是病人的自觉症状、体格检查、化验检查;中医认为疾病是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临床辨证主要依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舌象、脉象等),诊断时

不一定要确定病名,而是要明确是什么“证”。 “证”,即证据、证候的简称,它不单纯是症状或主观感觉,而是一组征候群,也是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证”是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并包含着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证”是从分析症状和体征着手,归纳成为比症状更能说明疾病本质的概念。 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该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总的类别,有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因此,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按照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这种朴素的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