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专题一坐标曲线题

(完整版)专题一坐标曲线题

(完整版)专题一坐标曲线题
(完整版)专题一坐标曲线题

专题一坐标曲线题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

考向图象图象解读

反应物有剩余开始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在不断

减少,最后不为0

完全反应开始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在不断

减少,最后为0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

考向图象图象解读生成物

质量的

变化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

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

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

后,生成物的质量将不再发生

变化

向两种混合溶液中加入一种

溶液,应遵循优先反应原则

(优先发生中和反应,再发生

其他反应),如将NaOH溶液

加到H2SO4和CuSO4混合溶

液中,生成物(沉淀)的质量不

从原点开始;但若沉淀为不溶

于酸的BaSO4时,曲线也从原

点开始

加入催

化剂时,生成物质量的变化反应时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影响生成物的总质量

3.金属和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

考向图象图象解读

足量金属与等质量的酸反应金属足量、酸不足时,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酸的质量来决定,所以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反应速

率快

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等质量的Mg、Zn、Fe与足量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量价比决定)由多到少的顺序为Mg、Fe、Zn,生成氢气越多,消耗的酸也越多;反应速率(由金属活泼性决定)由快到慢的顺序为Mg、Zn、Fe

4.其他

考向图象图象解读反应物

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在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总质量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固体物

质与溶

液反应,

溶液质

量变化

消耗的固体质量比溶液中析

出固体或放出气体物质的质

量大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

液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

液质量不变,如锌粒与稀硫酸

反应

消耗的固体质量比溶液中析

出固体或放出气体物质的质

量小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

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

液质量不变,如铁与硫酸铜溶

液反应

二、溶液中相关量的变化曲线

1.溶液中溶质质量曲线(CaO除外)

考向图象图象解读

物质溶

于水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某种固体物质,溶质质量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

质量不再增加

向某物

质的不饱和溶液中继继加入该物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物质,当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

质量不再增加

向某物质的饱

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2.溶质质量分数曲线

考向图象图象解读不发生

化学反

应的溶

质质量

分数的

变化情

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

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

溶质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

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一定温度下,向某一饱和的溶液中加

入相同的溶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水

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

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续表

考向图象图象解读

反应物

溶质质量分数变化

反应物为溶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不断减小,直到完全反应,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零

生成物溶质质量分数变化

生成物为溶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不断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此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

三、pH变化曲线

1.酸碱反应的pH曲线

考向图象图象解读

滴碱入酸起始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

的pH>7,溶液呈碱性

滴酸入碱起始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

的pH<7,溶液呈酸性

2.稀释溶液时pH曲线

考向图象图象解读

酸加水酸性溶液加水稀释时,因酸性溶液的pH<7,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的增加,pH不断增大,

但不会大于7

碱加水

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时,因碱性溶液的pH>7,水的

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的增加,pH不断减小,

但不会小于7

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例1】(2017·湘潭)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C )

A.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锌粉

C.用适量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O2

D.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的稀盐酸

【解析】A.溶液中开始没有NaCl,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NaCl,NaCl的质量分数增大,待NaOH反应完,继续滴加稀盐酸,NaCl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图象错误;

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开始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锌强,

镁粉反应产生H2的速率快,稀硫酸反应完时,二者产生的H2的质量相等,图象错误;C.

开始加热,固体没有反应,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不变,待KClO3分解,固体的总质量变

小,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继续加热,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不变,

图象正确;D.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开始粉末状的石灰

石反应快,反应结束,二者产生CO2的质量相等,图象错误。

溶液中相关量的变化曲线

【例2】(2017·重庆)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B )

【解析】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

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

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故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

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故错误;D.FeCl3

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

数变大,故错误。

pH变化曲线

【例3】(2017·娄底)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A.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C.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D.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

【解析】A.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稀盐酸过量时pH小于7,故正确;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时,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正确;C.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是0,故不正确;D.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镁比锌活泼,和稀硫酸反应时镁比锌的反应速率快,并且生成氢气多,故正确。

1.(2017·郴州)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C )

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

A 稀硫酸氯化钡溶液

B 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C 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D 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

2.(2018·昆明)

如图所示。则y表示( D )

A.沉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

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

第2题图

第3题图

3.(2018·德州)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C )

A.H2O B.H2SO4

C.NaOH D.CaCO3

4.(2017·江西)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5.(2017·山西)“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象,其中图象与实验表述一致的是( B )

A.加水稀释NaOH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D.在密闭容器中,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6.(2018·绵阳)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m(H2)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V(稀盐酸)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

7.(2017·邵阳)下列图象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C )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硫酸

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

8.(2017·随州)大数据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9.(2018·孝感)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 )

A.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

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铁粉至过量

B.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 (OH)3]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pH 的情况

C.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10.(2017·孝感)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

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11.(2018·济宁)分别向50 g FeSO4和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随Mg粉消耗,Mg粉与溶液中FeSO4、CuSO4的质量变化如图。请读取图象信息并结

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面说法不合理的是( D )

A.反应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

B.反应后,两溶液底部分别析出的金属是Fe和Cu

C.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Fe

D.反应后,若FeSO4和Cu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B 12.(2018·新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

A.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B.向盛有少量H2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

质量的水

C.加热一定质量KClO3和MnO2的混合物

D.向盛有一定质量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

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13.(2017·天水)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C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14.(2018·贵阳)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15.(2018·宁波)向盛有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B )

16.(2017·广东)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D .发生的反应为2KNO 3=====△

2KNO 2+O 2↑

17.(2018·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Ⅰ.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Ⅱ.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图甲中K 点和L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 点和N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 .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 .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 g

D .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 4+BaCl 2=== MgCl 2+BaSO 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初中物理复习专题七 坐标曲线类题

初中物理复习专题七坐标曲线类题 力学坐标曲线(10年6考)Ⅰ s-t、v-t曲线(xx、 19、xx、13) 1、(xx徐州)下列速度-时间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2、 (xx潍坊)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第2题图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 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3、 (xx攀枝花)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 1、F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 1、P

2、则F1______F2,P1______P2(均选填“>”、“=”或“<”)、第3题图Ⅱ m-V曲线(xx、6) 4、 (xx眉山)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5、 (xx南京)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 ) 第5题图 A、1∶2 B、2∶1 C、4∶1 D、8∶ 16、 (xx甘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密度ρ甲________ρ乙(选填“>”、“<”或“=”);质量为

1、8 kg乙物质的体积为________dm 3、第6题图Ⅲ F-t曲线(xx、19) 7、 (xx福州)将一个重为G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静止时停止加水,图中的图像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8、 (xx遂宁)如图甲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放一重为5 N,底面积为20 cm2的物体A,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A物体,拉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A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由图像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3 s~6 s内物体受到的合力是________N,9 s~12 s物体做____________运动,它能继续运动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第8题图Ⅳ F-h曲线[10年2考;xx、18(2)、xx、17] 9、 (xx雅安)如图甲为盛水的烧杯,上方有弹簧测力计悬挂的圆柱体,将圆柱体缓慢下降,直至将圆柱体全部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图 A、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 N B、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3 N

中考化学练习【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

专题一坐标曲线题 1.(2019陕西)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D)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2. (2019宜昌)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 3. (2019重庆A卷)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B)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

4.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C) A.图①: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②: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 C.图③: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D.图④: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5. (2019大庆)下列图像不能 ..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C) A.①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②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③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D.④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6. (2019河南)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D)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7. (2019湘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D) A.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 B.相同质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固体反应 C.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往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8. (2019宿迁)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B)

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版

圆锥 曲线的方程与性质 1.椭圆 (1)椭圆概念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 (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2c 叫椭圆的焦距。若M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21||||2MF MF a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2 221x y a b +=(0a b >>)(焦点在x 轴上)或 122 22=+b x a y (0a b >>)(焦点在y 轴上)。 注:①以上方程中,a b 的大小0a b >>,其中222b a c =-; ②在22221x y a b +=和22 221y x a b +=两个方程中都有0a b >>的条件,要分清焦点的位 置,只要看2 x 和2 y 的分母的大小。例如椭圆22 1x y m n +=(0m >,0n >,m n ≠)当m n >时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当m n <时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2)椭圆的性质 ①范围:由标准方程22 221x y a b +=知||x a ≤,||y b ≤,说明椭圆位于直线x a =±,y b =±所围成的矩形里; ②对称性:在曲线方程里,若以y -代替y 方程不变,所以若点(,)x y 在曲线上时,点(,)x y -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x 轴对称,同理,以x -代替x 方程不变,则曲线关于y 轴对称。若同时以x -代替x ,y -代替y 方程也不变,则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椭圆关于x 轴、y 轴和原点对称。这时,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

点是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椭圆的中心; ③顶点:确定曲线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常需要求出曲线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令0x =,得y b =±,则1(0,)B b -,2(0,)B b 是椭圆与y 轴的两个交点。同理令0y =得x a =±,即1(,0)A a -,2(,0)A a 是椭圆与x 轴的两个交点。 所以,椭圆与坐标轴的交点有四个,这四个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同时,线段21A A 、21B 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为2a 和2b , a 和 b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由椭圆的对称性知:椭圆的短轴端点到焦点的距离为a ;在22Rt OB F ?中, 2||OB b =,2||OF c =,22||B F a =,且2222222||||||OF B F OB =-,即222c a b =-; ④离心率:椭圆的焦距与长轴的比c e a =叫椭圆的离心率。∵0a c >>,∴ 01e <<,且e 越接近1,c 就越接近a ,从而b 就越小,对应的椭圆越扁;反之,e 越接近于0,c 就越接近于0,从而b 越接近于a ,这时椭圆越接近于圆。当且仅当a b =时,0c =,两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方程为222x y a +=。 2.双曲线 (1)双曲线的概念 平面上与两点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非零常数的动点轨迹是双曲线(12||||||2PF PF a -=)。 注意:①式中是差的绝对值,在1202||a F F <<条件下;12||||2PF PF a -=时为双曲线的一支; 21||||2PF PF a -=时为双曲线的另一支(含1F 的一支);②当122||a F F =时,12||||||2PF PF a -=表示两条射线; ③当122||a F F >时,12||||||2PF PF a -=不表示任何图形;④两定点12,F F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12||F F 叫做焦距。 (2)双曲线的性质

生物坐标曲线图解题方法

2011高中生物曲线图形类型(1) 一.常见单曲线类型: 1.升降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某一值时,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减小。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温度或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2)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3)温度对呼吸强度、光合强度的影响;(4)叶中可被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叶龄的关系;(5)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与叶龄的关系;(6)绿色植物体内干物质积累量与叶面积指数;(7)根吸收矿质离子与温度的关系;(8)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细胞中细胞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9)种群增长率与时间的关系;(10)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等。 2.升平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某一值时,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趋于稳定。如:(1)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酶量一定)的关系;(2)O2浓度与有氧呼吸速率、ATP产生速率的的关系;(3)O2浓度与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的关系;(4)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光照强度、矿质元素、水分的关系;(5)质壁分离后进行复原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6)叶中不可被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叶龄的关系;(7)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8)自然状态下种群密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3.降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如:(1)O2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O2存在时发酵作用受抑制);(2)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3)发生渗透作用失水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4)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5)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6)恒温动物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等。4.升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着横坐标变量的增大而增加。如:(1)卵裂中DNA总量与时间的关系;(2)理想状态下种群密度与时间的关系;(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4)变温动物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等。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三坐标曲线题试题(最新整理)

专题三坐标曲线题 一、选择题 1.(2016,兰州)下列图像与选项中的表述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 A.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质量的水 B.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产生氧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D.熟石灰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2016,达州)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C) 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 MnO2的情况下产生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硫酸 D.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3.(2016,天津)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 B.向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中分别滴加足量的相同稀盐酸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两份等体积的 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4.(2015,益阳)下列图象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D) A B C D 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B.向 pH=1 的溶液中加水 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 D 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 溶液 5.(2016,宜昌)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D)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6.(2015,南充)已知:2KMnO4 = = = = = K2MnO4+MnO2+O2↑。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 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 7.(2016,呼和浩特)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质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则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8.(2016,苏州)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乙两物质均属于难溶物质

题 型 训 练 (三)[坐标曲线题]

题型训练 (三) [坐标曲线题] 方法归纳 初中阶段常见的坐标曲线有三种:直线、曲线、折线。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步骤:①识图,弄清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②析图,分析图像的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的意义,分析线段或曲线的趋势。③用图,直接从题中提出的问题入手点,顺藤摸瓜,从图像中寻找相关的解题信息,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强化训练 类型1 热学坐标曲线题 1.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T3-1所示。已知该过程中物质均匀放热,则该物质( ) 图T3-1 A.凝固过程中内能不变 B.凝固点是-20 ℃ C.属于非晶体 D.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小 2.(多选)2017·衡阳如图T3-2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T3-2 A.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 ℃ B.熔化过程持续了4 min C.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的小 D.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内能都相同 3.2017·西宁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T3-3中A曲线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中B曲线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像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________(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图像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________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

1.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

专题一坐标曲线题 1. (2019重庆A卷)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2. (2018重庆B卷)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3. (2019重庆B卷)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代表氧气 B.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4. (2019吉林)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如图相符的是() A. MnO2中加入H2O2溶液 B. 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 C. CuO中加入稀H2SO4 D. BaCO3中加入稀HNO3

5. (2018宁波)向盛有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6. (2019广东)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7. (2019枣庄)向盛有50 mL稀硫酸的烧杯中,缓慢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滴加,某些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8. (2019广安)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Na2CO3+HCl=== NaHCO3+NaCl;②NaHCO3+HCl=== NaCl+H2O+CO2↑,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图像关系正确的是() 9. (2018宜昌)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0):(0) x x y y λλ?μμ'=>?? '=>?的 作用下,点P(x,y)对应到点(,)P x y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 (1)极坐标系 如图所示, 在平面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 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 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注:(i)极坐标系以角这一平面图形为几何背景,而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为几何背景; (ii)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极坐标系则不可.但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都是平面坐标系. (2)极坐标 设M 是平面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 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 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ρθ. 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0,ρ≥θ可取任意实数. 特别地,当点M 在极点时,它的极坐标为(0, θ)(θ∈R).和直角坐标不同,平面一个点的极坐标有无数种表示. 如果规定0,02ρθπ>≤<,那么除极点外,平面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ρθ表示;同时,极坐标(,)ρθ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1)互化背景: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 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所示: (2)互化公式:设M 是坐标平面任意一点,它的直角 坐标是(,)x y ,极坐标是(,)ρθ(0ρ≥),于是极坐标与 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如下: 极坐标(,)ρθ 直角坐标(,)x y : cos sin x y ρθ ρθ=??=? 直角坐标(,)x y 极坐标(,)ρθ: 222 tan (0) x y y x x ρθ=+=≠ 在一般情况下,由tan θ确定角时,可根据点M 所在的象限最小正角. 4.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题型四坐标曲线题

第二部分热点题型攻略 题型四坐标曲线题 类型1 温度相关图像(2016年5考,2015年2考,2014年7考,2013年5考,2012年11考) 1. (2016滨州)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第1题图 A. 冰是晶体 B. 冰的熔点是0 ℃ C. 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2. (2016自贡)小丽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第2题图 A. 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 B. 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冰的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D. 图中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3. (2016广州)如图甲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 第3题图

A. 乙中温度计示数为32 ℃ B. 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 D. 甲杯的水加热2 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 min吸收的热量相同 类型2 速度相关图像(2016衡阳26,2015年4考,2014年2考) 1. (2016自贡)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第1题图 A. A与B B. B与C C. C与D D. A与C 2. (2016潍坊)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 知 () 第2题图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 m/s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 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3. (2016兰州)如图是某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前5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在5 s~15 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m/s. 第3题图 4.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一地点向北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在0~5 s时间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___(填方向)运动;在0~20 s内,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

高中生物坐标曲线类型和解答策略

高中生物曲线图形类型 一.常见单曲线类型: 1.升降曲线: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温度或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2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3温度对呼吸强度、光合强度的影响;(4叶中可被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叶龄的关系;(5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与叶龄的关系;(6绿色植物体内干物质积累量与叶面积指数;(7根吸收矿质离子与温度的关系;(8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细胞中细胞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9种群增长率与时间的关系;(10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等。 2.升平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酶量一定的关系;(2O2浓 度与有氧呼吸速率、A TP产生速率的的关系;(3O2 (4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光照强度、矿质元素、水分的关系;(5质壁分离后进行复原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6叶中不可被再利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叶龄的关系;(7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8自然状态下种群密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3.降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O2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O2存在时发酵 作用受抑制;(2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3发生渗透作用失水的 细胞重量与时间的关系;(4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5生态系统恢复力 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6恒温动物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等。 4.升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卵裂中DNA总量与时间的关系;(2理想状态下种 群密度与时间的关系;(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的关系;(4 变温动物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等。 5降升曲线: 曲线递变规律: 该变化趋势可以表示:(1DNA溶解度与N

(完整版)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0):(0) x x y y λλ?μμ'=>?? '=>?g g 的作用 下,点P(x,y)对应到点(,)P x y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 (1)极坐标系 如图所示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 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注:极坐标系以角这一平面图形为几何背景,而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为几何背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极坐标系则不可.但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都是平面坐标系. (2)极坐标 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ρθ. 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0,ρ≥θ可取任意实数. 特别地,当点M 在极点时,它的极坐标为(0, θ)(θ∈R).和直角坐标不同,平面内一个 点的极坐标有无数种表示. 如果规定0,02ρθπ>≤<,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ρθ表示;同时,极坐标(,)ρθ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1)互化背景: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所示 : (2)互化公式:设M 是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 y ,极坐标是 (,)ρθ(0ρ≥),于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如表: 点M 直角坐标(,)x y 极坐标(,)ρθ 互化公式 cos sin x y ρθ ρθ=?? =? 222 tan (0)x y y x x ρθ=+= ≠ 在一般情况下,由tan θ确定角时,可根据点M 所在的象限最小正角. 4.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曲线 图形 极坐标方程 圆心在极点,半径为r 的圆 (02)r ρθπ=≤< 圆心为(,0)r ,半径为r 的圆 2cos ()2 2 r π π ρθθ=- ≤< 圆心为(, )2 r π ,半 径为r 的圆 2sin (0)r ρθθπ≤<

高三生物二轮特训:《坐标曲线类解题模板练》同步训练及答案

题型二坐标曲线类解题模板练 解题模板概述坐标曲线中,多以时间、位置、温度等易测量的因素为横坐标,以事物的某种性质为纵坐标,以曲线表示事物变化及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常用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生物体结构、代谢、生命活动及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坐标曲线图的类型很多,有单一曲线型、多重曲线型等。无论怎么复杂,关键是数和形。数就是曲线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将来的动态。解题思维模板如下: 模板强化训练 1.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将它们的pH调节到3、5、7、9,取等量新鲜萝卜的提取液分别加入四个烧杯中,都有气体产生;将加入四个烧杯中的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30 ℃和相同的时间内,分别测量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 B.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pH不同造成的 C.曲线A和B反映出提取液的量不同,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不同 D.用点燃的卫生香检验气体产生情况时,pH为7的一组中更容易熄灭 答案 A 解析曲线A和B的差异是在pH相同的条件下,因提取液的量不同造成的,其中曲线A 反映的是提取液的量减半的结果,B错,A对;由图中信息可知,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是相同的,C错;pH为7的一组过氧化氢分解的最多,产生的氧气最多,因此点燃的卫生香燃烧最剧烈,D错。 规律总结单曲线:常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常有以下种类: (1)升曲线

(2)降曲线 (3)先升后降 (4)先降后升 (5)升降不断变化

坐标图解题思路

看准趋势比较关系 ——坐标图解题思路 刘彦强 提要:坐标图试题是对文科考生和数学底子较差的政治老师而言都感到非常棘手的一类试题。本文提出了“依据坐标看趋势,比较曲线看关系”读懂坐标图表、五步解析坐标图题的简单实用且准确又有效的方法,并以2015年出现的所有做标题为例做了解析示例。 关键词:自变量因变量曲线 坐标图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此类试题对文科考生和数学底子较差的政治老师而言都感到非常棘手,属于拉开优等考生与一般考生差距的试题。实践表明,无论是考生还是政治老师,对此类试题感到棘手的地方集中在读懂坐标图,以及从坐标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上。为此,本文想集中讨论如何认识坐标图,如何从坐标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问题。 例一: (2015年海南卷)2.市场上某款运动鞋的价格上涨后,其供应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图示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B A.① B. ② C.③ D.④ 解析思路:

本题相对比较简单,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依然属于典型的坐标图试题。我就一这道题为“麻雀”,通过对这只麻雀的解剖来把握坐标图题这一类“飞鸟”的解题思路。 坐标图的基本要素是纵、横坐标和曲线。按照这三个要素及其关系,解析坐标图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弄清坐标含义。弄清坐标含义是解坐标图类试题的基础。在例一的四个坐标图中,纵坐标为价格,横坐标为商品数量。 第二:判别两个坐标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依据例一题意,价格即纵坐标是自变量,供应量(数量)即横坐标为因变量。这是解题的关键。 第三:认准曲线内容。搞清楚曲线所代表的实际内容,这是解析坐标图的前提。在例一的四个坐标图中,曲线都代表的是商品需求。 第四:依据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变化理论,把握曲线变化趋势。这是解析坐标图试题的数学基础。在例一中,价格上涨,引起供应量的增加,是正相关关系。 第五:比较不同曲线差异。判别那一条曲线符合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变化趋势。这是解析坐标图试题的直接要素。此题的四个坐标图中,①曲线表示负相关关系,③的两条曲线都是负相关关系,两个都应排除。④的两个曲线虽都是正相关关系,但两曲线反映的曲线位移并没有反映出价格上涨(箭头与横坐标平行),②准确的反映了价格上涨,供应量增加的正相关关系,故答案为B。 分析上面的五步解题思路,前四步都说的是如何读懂坐标图。将其高度概括,四步又可以归纳为两句话,即: 依据坐标看趋势,比较曲线看关系。 “依据坐标看趋势”是看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用数学语言说,就是坐标分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一坐标曲线题练习_251

专题一 坐标曲线题 2018备考精编 1.下列不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导学号95444099】( ) 2.[2017山西]“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表述一致的是( ) 【导学号95444100】 A) B C D 第2题图 A.加水稀释NaOH 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 C.向一定量的Na 2SO 4溶液中滴加BaCl 2溶液 D.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3.[2017绥化]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导学号95444101】( ) A B C D 第3题图 A.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加足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4.[2017天水]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导学号95444102】( )

A B C D 第4题图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5.[2017随州]大数据处理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第5题图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pH =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6.[2017青岛]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导学号95444103】( ) A B C D 第6题图 A.将一定量的60 ℃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和CuO 固体 C.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D.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7.[2017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导学号95444104】( )

最新中考化学专题一 坐标图像题

专题一坐标图像题 识图、读图及用图表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是近几年中考化学考查的主要能力之一,对这种能力的考查通常借助坐标图像题来完成。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二是看懂图像所描述的化学意义。首先要搞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然后分析相关变化过程,对图像涉及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再判断各量之间的曲线变化关系与图像是否符合。重点要抓住关键的三点(起点、折点、终点)、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横、纵坐标的比例关系。 注: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坐标图像题分析详见P59。 类型一质量变化图像 1.物质溶解时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过程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溶 剂(如水)中加入某种溶质 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 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 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 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 图像 分析溶质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 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质质量不再增加 起始时溶液未饱和,溶质 继续溶解直至饱和,溶质 质量先增大(起点时溶质质 量大于零),后不变 原溶液饱和,溶质不能继 续溶解,溶质质量保持不 变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图像 分类反应物的质量变化曲线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图像

酸、碱、盐溶液混合相互反应时,酸与碱的反应一般优先于该酸与盐的反应。如: ①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HCl时,NaOH先和HCl发生中和反应,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⑤所示。 ②向一定量的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此能马上产生沉淀,当硝酸钡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大,生成沉淀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③所示。 ③向稀盐酸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NaOH先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NaOH才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生成沉淀的坐标曲线如图像⑤所示。同理,若溶液中有酸时,酸要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CaCO3、BaCO3、Cu(OH)2等沉淀;但是若反应物中分别含有Ba2+和SO2-4(或Ag+和Cl-),则反应物一开始混合即有沉淀产生。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_知识点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0) :(0) x x y y λλ?μμ'=?>?? '=?>?的作用下,点P(x,y)对 应到点(,)P x y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 (1)极坐标系 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注:极坐标系以角这一平面图形为几何背景,而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为几何背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极坐标系则不可.但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都是平面坐标系. (2)极坐标 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ρθ. 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0,ρ≥θ可取任意实数. 特别地,当点M 在极点时,它的极坐标为(0, θ)(θ∈R).和直角坐标不同,平面内一个点的极坐标有无数种表示. 如果规定0,02ρθπ>≤<,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ρθ表示;同时,极坐标 (,)ρθ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1)互化背景: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所示:

九年级下册物理专题复习5坐标曲线信息题

五.坐标曲线信息题 上信中学陈道锋 1.如图所示为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第1题图 【答案】C 【解析】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音色由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决定.由图像可以看出,音叉和长笛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波形是不同的,所以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选C. 2.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 【答案】C 【解析】A、B选项,由图像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路程,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的,图像应是倾斜的直线,故A、B错误;对于C、D选项,由图像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速度,图像应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3.如图,往浴缸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下列表示此过程中浴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浴缸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在向浴缸中倒水时,相同时间倒入相同质量的水,但水在浴缸中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所以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的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故B是正确的;故选B. 4. 如图所示,利用图像可以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下图像大致描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根据公式G=mg可知,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公式P=I2R 可知,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故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根据公式Q=mq可知,燃料的热值一定,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成正比,故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公式可知,降落伞匀速下降时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5. 如图甲所示,是李辉“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第5题图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2)由图乙可,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 .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2)晶体;(3)固液共存;变大 【解析】(1)实验室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由于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故是晶体.(3)由于BC段是物体的熔化过程,故该物质此时为固液共存的状态,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6. 定值电阻甲和乙中的电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得: (1)甲的电阻为Ω; (2)当通过乙的电流为0.5 A时,其消耗的电功率为 W; (3)若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则干路中的电流为 A

解题技巧32:坐标曲线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

坐标曲线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 1.坐标曲线的主要类型 曲线名称曲线模型可概括的生命活动举例 钟形(1)酶活性受温度、pH影响规律 (2)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 J形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或细胞增殖)曲线 L形(1)杂合体自交后代杂合率与时间(代数)的关系 (2)无氧呼吸速率受氧气浓度影响规律 (3)恒温动物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4)渗透作用失水率与时间的关系 (5)蛙受精卵发育过程中有机物总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厂”字形(1)适当范围内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光照强度影响规律 (2)矿质元素吸收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纵轴上有截距) (3)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4)杂合体自交后代纯合体比率与代数的关系 (5)自然条件西种群增长规律 V字形(1)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干重与时间的关系 (2)种群数量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 (3)KNO3、乙二醇等物质诱导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4)酵母菌产生CO2与O2浓度的关系(变形) П字形(1)微生物生长曲线或受限制环境中的种群增长曲线的关系 (2)可再利用元素,如Mg在叶片中的含量与叶龄的关系 (3)叶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解题技巧 生物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思路关键在于识标、析点、明线,具体步骤如下: 1.识标首先要通过题干理解该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关系。其次要进行知识点定位,即明确考查所学的哪些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知识点?第三是要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回忆这些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相同与不同等要一一理清。 2.析点即对坐标曲线图曲线的起点、转折点、顶点、终点、交叉点进行分析,理解特殊点的生物学含义。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横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明线即观察坐标曲线图中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逐渐增加或减小。超过一定范围后,随“横坐标的量”的增加,“纵坐标的量”减少或增加,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随横坐标量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进而掌握两个或多个变量变化快慢相应的生物学意义。 例题下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曲线和方程知识要点

曲线和方程的概念 【知识要点】 定义 一般地,如果曲线C 与方程0),(=y x F 之间有以下两个关系:(1)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2)以方程0),(=y x F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 我们就把0),(=y x F 叫做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叫做方程0),(=y x F 的曲线. 注意:要建立曲线与方程间的对应关系,仅有条件“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 x F 的解”是不够的,因为可能有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不在曲线C 上;仅有条件“以方程0),(=y x F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也是不够的,因为曲线C 上可能有不满足方程0),(=y x F 的点.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时,才能说方程0),(=y x F 是曲线C 的方程,曲线C 是方程0),(=y x F 的曲线. 求曲线的方程 【知识要点】 1 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如果已给出,本步骤省略). ②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y x ,写出已知点的坐标,设出相关点的坐标. ③根据曲线上点所适合的条件,写出等式. ④用坐标表示这个等式(方程),并化简. ⑤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在本教材不作要求). (6)检验,该说明的要说明. 2 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定义法、直接法、代入法、参数法等. (1)定义法:根据题意可以得出或推出动点的轨迹是直线或圆或椭圆或双曲线或抛物线.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写出或求出轨迹方程.若方程形式知道,往往用待定系数法求. (2)直接法:根据题设条件直接写出动点的坐标),(y x 所满足的关系式,即方程0),(=y x F . (3)相关点法(代入法):是所求轨迹上的动点),(y x P 随着另一个已知曲线上的动点),(11y x M 的运动而运动时,一般用代入法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其方法是根据题设条件求得两动点坐标),(y x 与),(11y x 之间的关系式,从中解出),(),,(11y x g y y x f x ==,由于),(11y x M 在已知曲线上,故),(11y x M 满足已知曲线方程,将11,y x 的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从而求得动点P 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根据题意得出动点P 的坐标y x ,用其他点的坐标或长度、角、斜率、时间等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