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个人空间圈(P436)当个体间相互作用时,试图保持围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

也即个体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身体缓冲区。

2.零相关标准(P323)指被试的信心和他们的思维认为准确性没有关系。

3.心理负荷(P457)①是由输入符合、个体努力和工作绩效三部分构成;②工作性质上区

分心理负荷和体力负荷,把体力支出少的偏向于脑力工作的负荷。

4.实验性分离(P239)在实验中将两个对象或概念区分开来。

5.内隐联想测验(P146)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概念词

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方法。

6.统计回归(P25)实验中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

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向正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7.交互作用(P52)是指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一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

每个水平上不一样是,交互作用就产生了。

8.准实验设计(P53)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相对应,它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

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9.实验者效应(P59)实验者在试验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以某种方式如动作、表情和语言

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10.加法反应时法(P143)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

的时间总和。

11.材料限制(P152)是指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加工的信息的限制,因而即

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12.负启动范式(P161)同时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其中一个是目标刺激,其他的

为分心刺激,在这次试验中起分心作用的刺激,如果在下一次试验中变成目标刺激,被试的反应时往往会变长。

13.Stroop效应(P160)是指统一刺激词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14.内隐记忆(P255)无需意识提取的记忆。指的是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

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15.实验者效应(P59)

16.闪光融合频率(P180)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17.混淆(P58)额外变量不加以控制就可能与自变量一同引发因变量的变化,最终难以区分额外变量的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实验者也无法确定哪个才是真正解释因变量变化的原因,即引起自变量效应和额外变量效应混淆。

18.被试内设计(P65)是指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19.词语遮蔽效应(P282)当所需记忆的时间难于用言语来把握时,词语化可能反而会有损记忆,导致错误记忆的发生。

20.信度(P26)指试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也就是实验的可重复程度。

21.绝对阈限(操作性定义)(P81)是有50%的试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22.习惯误差(P85)被试由于习惯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偏向。

23.费希纳定律(P105)感觉的强度的变化和刺激的对数变化成正比,也叫对数定律。

24.错误记忆(P273)过去经验和对事件的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的心理现象。

25.要求特征(P60)被试很有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测,然后用自己认为能满足的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26.被试间设计(P63)是要求每位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27.位置效应(P66)实验所处的序列位置会影响被试的反应。

28.效度(P25)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29.差别阈限(操作性定义)(P81)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哪个刺激强度之差。

30.前瞻记忆(P286)是指对于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

31.幂定律(P109)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共变关系是一个幂函数的关系。

32.减因素法(P139)是一种用减法讲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33.负启动范式(P161)

34.资源限制(P152)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

四、简答题

1.列出10个准实验设计的被试变量(P45)

年龄、性别、种族、种群、地区、婚否、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血型

2.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P430)

拥挤是指一定空间中个体的数量;而拥挤则是由密度产生的个体的主观心理体验。

3.思考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关系(P26)

内部效度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有代表性,能否推广到样本的总体中去。

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也就是一个好的研究要想有好的外部效度,必须要先保证有较高的内部效度,但仅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并不一定就有好的外部效度。

4.个体差异实验中自变量年龄的实验设计种类?(P364)

横向设计是在相同的时间比较几个年龄组的同期群,它们提供的是年龄差异的数据。横向设计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得到数据,但是易于混淆年龄影响和同期群影响。纵向设计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比较相同的同期群,它体工队是年龄变化的数据。纵向设计非常耗时,它会受到被试流失、事件影响和影响行为的历史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优势是可以避免横向设计中固有的混淆。

此外还有连续设计和混合设计。

5.信号检测论的原理?(P111)

在获得多次测试得到对信号的印象之后,被试的头脑中将产生两种分布,一个噪音的,一个是有噪音背景的信号。有一些感觉印象模糊,即可能是噪音也可能是信号,于是两个分布中间有重叠。两个分布的距离取决于信号的清晰程度和被试感觉的灵敏性。这时,一个判断标准必须划定,从而指导被试决定什么样的刺激就可以被判断为有,而其他的不可。

6.信号检测论为什么可用于心理学研究?相对于传统的心理物理法有何优势?(P111)因为信号检测论可以讲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冬季、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从而解决了传统心理物理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测定感受性时,把被试的主观因素分开。

7.哪些因素有助于提高实验内部效度?(P25 58)

控制额外变量,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统计回归,样本的随机性,个体生长和成熟因素。

8.试比较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P147)

两者都承认注意具有选择功能,都是以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或资源有限性作为出发点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的看法不同。认知选择模型认为,具有注意选择功能的过滤器或衰减器是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的,这意味着不是所有的刺激信息都能得到高级分析而被识别。反应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的选择功能是位于识别与反应之间的,这意味着所有被输入到感觉通道的信息都可以被识别,但只有一部分被认为是重要

的信息才会引起反应。

9.试举例说明交互作用?并用图表进行表示。(P52)

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用不同的方式对遗忘症患者和控制组被试(遗忘症患者)进行即以测验,并从交互作用中得到了改变科学家对记忆看法的重大发现——内隐记忆。

10.工作记忆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P251)

工作记忆是用来描述短时记忆对当前信息进行的暂时性的存储和加工功能。分为三个部分

⑴语音环路能对词语信号进行被动存储和主动复述。

⑵视觉空间模板它在短期内保持视觉和空间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操作。

⑶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它是一个能量有限的系统,被假定为具有控制所有注意资源的分配、检索子系统、准备和应用策略等特征,并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它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

11.什么是速度-准确性权衡现象?如何对两者进行权衡?(P133)

即指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来指导其反应。在以反应时为因变量指标时,单一考虑速度或单一考虑准确性,往往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这就大大地损害实验结果的说服力。因此,在进行反应时实验时,必须同时考虑速度和准确性这两个因变量,当只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因变量指标时,应对另一个指标有所交代,说明其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

12.减因素法的原理?(P139)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13.错误记忆研究范式有哪些?(P278)

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主要有联想研究范式、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错误联接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其中联想研究范式和无意识知觉范式主要考察的是人们对单词的错误记忆;错误联接范式既可以考察对单词,也可以考察对图片、脸谱等材料的错误记忆;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则是考察人们对事件的错误记忆。

14.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426)

⑴由于缺乏理论的分析和总结,研究者各行其是,研究工作中表现出非理论性倾向;

⑵环境心理学研究对象涵盖范围很广,极为复杂;

⑶环境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重视应用,要以应用方向去发展。

15.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有哪些?(P60)

⑴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排除出去

⑵恒定法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⑶匹配法旨在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

⑷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随’是把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抵’是通过采

用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⑸统计控制法时候采用统计技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16.小样本相对于大样本设计有哪些优缺点?(P70)

优点:小样本设计被正式有助于探索性研究;在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咨询等领域中,小样本设计对矫正程序有效性的验证及理论假设的检验特别有效。

缺点:过少的被试人数,造成实验持续事件往往相对较长,所获得的数据为某一时间或空间序列上被试的行为或心理反应。

17.衰减模型的内容?(P149)

该模型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二十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这些信息仍然是可以得到高级加工的。

18.什么是颜色对比现象,请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颜色对比现象。(P186)

颜色对比是两种不同的色光同时作用于视网膜的相邻区域,或者相继作用于视网膜的同一区域时,颜色视角所发生的变化。前者是同时对比现象,后者是继时对比现象。例如,注意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你就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

五、论述题

1.如何解释思维和无意识的关系?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顿悟现象、酝酿效应和非理性过程是否是思维无意识性的反应呢?为什么?是否可以借助零相关标准和猜测标准来验证这一点?如果可以,请设计具体实验。(P322)

2.请介绍情绪的先天获得实验——恒河猴的依恋,并论述实验的结果表明什么?(P337)

3.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的有效性和现实性问题?关于现实性问题,请举例说明。(P396)

4.请用说服模型的四个因素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你自己态度改变的心理变化过程?(P411)

5.对于一个“老烟枪”,根据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你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改变其对抽烟这一行为的态度。(P412)

Powered by LSQ 特别鸣谢00提供页码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含答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情绪、情感等。 2.视觉重要的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和明度视觉等。 3.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4.感觉等级、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构成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5.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 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6.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 7.优越欲、同步欲和换购欲是三种主要的现代购买动机。 8.态度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的预先反应倾向。 9.消费者满意度(CSI)的英文全写是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 10.所谓移情是指将自身置于他人的情绪空间之中,感受别人正感受着的情绪。 11.气质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方面的内容。 12.社会文化广义地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13.根据设计的心理学原则,控制器与显示器应协调一致。 14.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代表这种差异性的 新款产品。 15.产品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消费者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 16.增强消费者的广告记忆,一般的心理策略有适当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数量、 突出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利用形象记忆的优势、设计鲜明特征、合理地 重复广告和注意广告重点材料的系列位置。 17.新产品的扩散过程,是指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并且不断在消费者总体中展开 的过程。 二、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标准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错觉是错误的A。 A感觉 B 知觉 C 感知 D 经验E投射 2.设计艺术中最常使用的错觉现象包括:ABCDEF。 A两可图形 B 形态错觉 C 错觉轮廓 D 不可能图形E恒常性造成的错觉F似动和主观颜色 3.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包括ACDEF 。 A小步子原则 B 大步子原则C积极反应原则 D及时强化(反馈)原则E自定步调原则F低错误率 4.高级情感主要包括CDE 。 A责任感 B 情绪感C道德感 D理智感E审美感F体悟感 5.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 B 法需对每一条意见进行辨别力检验。 A实验法 B 态度总加量表法 C 语义分析量表法 D 访谈法E投射法F问卷法 6.发散性思维三因素的趋势是A B E 。 A发散性 B 流畅性 C 独特性 D 变异性E变通性F新颖性 7.与消费者需要有关的概念有A B C D E F 等。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填空: 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的影响 2.费希纳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 3.心理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名词: 1.实验者效应: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2.双盲:实验者与被试均对实验处理的类型和实验预期的结果一无所知。 3.实验的自动化:被试尽量不与人接触,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 4.单盲: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实验或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实验处理组。 5.掩饰情节:在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程序进行似是而非的解释,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目的是不让他们猜测实验假设。 6.要求特征(需要特征):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7.安慰剂效应: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8实验效度: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9实验的内部效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10.实验的外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普遍推论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11.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实验处理,故又称独立组设计。12.被试内设计: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实验处理),也叫单组实验设计 13.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 14.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15绝对感受性:对物理刺激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在数值上呈反比。16.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17差别感受性:对物理刺激强度变化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也叫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与差别感受性在数值上呈反比。18“开窗”实验: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像打开窗户一样,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简答: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1860年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公式为:S = KlogR (1)奠定了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心理测量学----的基础。(2)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被试内设计的优缺点: (1)优点:1、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2、组内设计方便、有效。3、组内设计适用于特殊被试群体。4、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2)缺点:1、顺序效应。2、多次实验处理,导致被试的疲劳、厌倦等情绪。3、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4、对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恢复期的实验,要防止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混合设计的基本方法:(1)先确定实验中的被试间因素和被试内因素,将被试按被试间因素的水平数随机分组(2)每组被试接受被试间因素的某一处理水平与被试内因素所有处理水平的结合。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认知心理学 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2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和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和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看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是“是”反应,还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和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

实验心理学2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 2 复习提纲 考试范围: 第六章至第八章,第十至十四章 考试题型: 1. 单选题(10分,共10题) 2. 多选题(10分,共5题) 3. 名词解释(20 分,共4 题) 4. 填空题(10分,共5题) 5. 简答题(20分,共2题) 6. 论述题(12 分,1题) 7. 实验设计题(18 分,1题) 第六章:知觉 什么是月亮错觉?如何解释?月亮错觉是指月亮刚刚在地平线升起时看起来比在天顶时要大,而实际上月亮在这两个位置上的大小是相同的(即直径保持不变),此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也是相同的。解释: 1. Boring 和Suzuki 提出,观察到的月亮大小受到此时眼睛和头形成的相对角度的影响。根据注视 角假设,月亮错觉的产生是由于随着月亮升起时角度的变化,观察者头和眼睛的相对位置也有所改变。 2. Ptolemy 提出基于知觉因素的显见距离假设,认为:通过一个充满物体的空间来观察一个物体 时,会觉得此时观察的物体比实际上处于相同距离但通过空旷的空间观察到的物体更远。当月亮在地平线和天顶时,其大小实际上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月亮投射到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是相同的。但是,根据显见大小和显见距离之间的线性正比关系,较远的物体看起来要大一些,所以,看起来离观察者更远的地平线月亮比在天顶时大。 3. Restle 提出相对大小假设,认为:我们感觉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依赖于物体在视网 膜上视像的大小,而且还依赖于物体当时所处的视觉环境。物体相对所处的环境范 围越小,物体看起来就越大。由于月亮在地平线时所处的空间相对较小,在天顶时 所处空间较广阔,因此,地平线的月亮看起来比较大。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①研究对象特殊性; A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人,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与学习能力;既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心理具有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 B涉及的各种变量多且复杂,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即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②研究过程特殊性; A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对象控制与操纵欠精确;变量多且设计复杂、精细;易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③研究方法特殊性; A需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B“黑箱方法”,难以准确描述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C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较难确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研究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①按数据形式分: A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B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②按研究目的分: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 ③按对变量的干预情况分: A真实验研究B准实验研究C非实验研究 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 变量数据获得方法:

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费希纳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威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测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状况研究、教师期望改变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等。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多样共存 新特点: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方式的多分支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研究过程的计算机化 心理学研究基本环节: 1、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确定 2、文献的查阅与综述 3、研究类型的选择 4、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5、被试的取样 6、研究的实施 7、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8、结论的获得及其适用性 理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 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即对一系列抽象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描述。 归纳:由事例出发形成理论 演绎:由理论出发形成假设 研究就是检验假设,修改理论的过程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 二、简答题 三、实验设计(1)改错(2)设计 复习范围: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实验设计 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四章反应时间 第五章视觉与听觉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 广义的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2.实验心理学的任务 提出问题—选出被试—标识、控制和测量变量—实验的安排、操作—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3.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 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实验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即实验者规定了将要研究的事物,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b. 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实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开始实验,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事件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一致; c. 实验者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d.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改变某一条件,用以观察试验结果。 缺点: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实验干涉程度高;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二、心理学实验以及各种变量 1.心理学实验的概念 实验:为了重复以前的发现,并进行拓展与发现。 实验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用来验证理论,并提供解释行为的数据。 有两种情况:a.存在假设b.没有假设 实验心理学家采用的三种基本实验:

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诞生得标志: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始祖”、“心理学之父”;学生:铁纳钦 2、华生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得代表人物。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 4、罗杰斯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6、根据注意就是否有预定目得与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就是指事先没有目得、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得原因:一、客观刺激物本身得特点①刺激得强度(包括绝对强度与相对强度)②刺激物得新异性③刺激物之间得对比关系④刺激物得运动变化二、人得主观因素:①个体得需要与兴趣②已有得知识经验③人对事物得期待④人得身心状态 9、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得、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得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得条件(规律性):①加深对活动得目得、任务得理解; ②培养稳定得间接兴趣③合理地组织活动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11、有意后注意(最高级、最难形成):就是有预定目得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 12、注意得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13、意识学说:1、冯特得意识心理学;2、詹姆斯得意识流理论;3、维果斯基学派得意识观; 14、无意识:主体没有意识得心理过程,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得总与; 15、无意识学说: (一)弗洛伊德得个体无意识理论(过于强调无意识得作用) 人得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本我,处于心灵得最底层,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就是人得各种行为得最后根源与决定因素;第二层为自我,就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得实际条件来调节自己行为得意识,按照“现实原则”活动;第三层为“超我”,处在人格结构得最高层,就是道德化、理想化得自我,它以社会习俗与道德原则为标准,压制本能得冲动,不顾现实得利益得失,按“道德原则”行事。 (二)荣格得集体无意识理论 包括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主要) (三)弗洛姆得社会无意识理论 社会无意识就是由社会不允许成员所具有得那些思想与情感所组成,主要就是指普遍得精神在社会中受压抑得部分。 16、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个别属性得反映

72.华师《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精简版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 1、Cooper和Shepard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不同旋转角度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对以下4种旋转角度图形(①60 ②120 ③180 ④240)的辨认时间的大小关系判断正确的是。D.①< ②=④< ③ 2、只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A.等距量表 3、下列几种情况,反应时最短的是。A.被试反应慢时手指被电击 4、反应时技术中加因素法的前提是信息加工是。B.系列加工 5、斯腾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四个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B.信息辨别 6、假设判断标准为β,在噪音和信号的先定概率不同,对结果的奖罚也不同的情况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C.β与噪音的先定概率成正比,与正确拒绝的奖励数加虚报的惩罚数成正比 7、在选择反应时实验中,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之间的关系应该是。D.两者数目相同 8、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可以断定被试存在。B.习惯误差 9、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影响的实验设计类型是。B.被试内设计 10、心理旋转实验说明:非语言材料的记忆编码方式是。B.视觉编码 11、个体25岁以前,随着年龄增加,反应时。B.逐渐变短 12、心理旋转实验是基于什么反应时技术。A.减法法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凡是研究过程无关变量都要设法消除 14、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冯特 15、以下符合实验基本进程的是。B.从因素型实验到函数型实验 16、处理效应包括。 A.主效应B.交互作用C.实验者效应D.简单效应参考答案:ABD 17、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顺序量表时可能产生的误差有。 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空间误差D.时间误差参考答案:CD 18、下面哪些可以作为学习实验的因变量?。 A.达到某一标准的学习次数B.错误次数C.项目掌握的正确率D.学习进程曲线参考答案:ABCD 19、如果因变量指标敏感性不足,可能导致以下哪些情形。 A.霍桑效应B.天花板效应C.地板效应D.德西效应参考答案:BC 20、下列方法中不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是。 A.测量法B.问卷法C.实验法D.观察法参考答案:ABD 21、简单简单效应(3 分) 是指一个因素在另外两个因素水平的结合上的处理效应。 22、准实验设计(3 分) 是指降低了实验控制的标准,通常在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无法严格创设等组的条件下进行的设计。 23、主效应 是指在实验中单个自变量所起到的作用,简单来说,主效应就是在实验中有自变量处理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的被试行为的变化。 24、对数定律(3 分) 公式:S=clogI,S代表感觉量,I代表刺激量,c是常数。是指心理量是刺激量的对数函数,也就是当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的强度以算术级数增加。 25、真实验设计(3 分) 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 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实验设计。其特征在于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能有效地控制研究中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和因变量的指标,以及被试的分配情况,并可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26、内隐记忆(3 分) 是指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27、阈限(3 分) 操作定义为有50%的概率能够感觉得的刺激强度称之为阈限 28、ROC曲线(3 分)

实验心理学上

0273《实验心理学(上)》2013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题型有: 1、正误判断 2、简答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1、实验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非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2)科学证据的标准 1)以事实为依据的(empirical) 2)客观的(objective) 3)系统的(systematic) 4)经过控制的 (controlled) 2、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及评价 (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纵、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组合。 因变量:又称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被试被观测的方面,即实验中研究者要观测的变量。 控制变量:又称为无关变量或额外变量、参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努力控制的,否则,它就可能混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给变量建立操作定义。 1)经常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操作定义化后,才能进行实验。 2)知道所用的定义,人们更容易重复结果。 3)再定义,看结果是否改变。 (3)心理学实验的评价:心理学实验的评价一般是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的。 信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可靠性,或者说,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信度可细分为不同类别,如复本信度、重测信度等。 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有效性。当的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等。 (4)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有何不同。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也就是实验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条件以外的程度。 3、变量的类型与设计 (1)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有哪些种类。 1)反应的准确性 2)反应的速度

实验心理学复习习题及答案..

欢迎共阅实验心理学 单选题 1.事后回溯设计是:前实验设计 2.在加因素法反应时中,刺激与数目选择反应时的关系是:线性关系 3.与古典心理物理学相比,信号检测论的优点是:能将辨别力与判断标准加以分离 4.补笔测验用来研究:内隐记忆 5.某小学90%以上的学生成绩在30分以下,这种现象是:地板效应 6.注意研究中,所使用的双作业操作范式应遵循的原则:互补研究 7.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着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着作是:《实验心理学》 8.依据误差对阈限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是:平均差误法 9.A、B、C反应时比较:B>C>A 10.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视崖”知觉实验 11.动作稳定测量仪(九洞仪)可用于考察:情绪特征 12.华生做的儿童恐惧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刺激---反应法 13.通常用来测量个体距离判断水平的仪器是:深度知觉仪 14.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是:再认法 15.在试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明确程度的是:内部效度 16.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要选取多种指标来评价实验研究的成败,这些指标是:效度和信度 17.信号检测论实验的方法有:评价法和有无法 多选题 1.有人想检验课堂教学中屏幕上呈现的四种类型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没有发现这四种搭配类型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可能的解释是A.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本来就与学习效果无关B.所挑选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的四种搭配类型之间差异过小C.对学习效果的测量不准确D.授课教师的差异削弱了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类型的影响效果 2.记忆研究中,材料呈现方法有:全部呈现法、提示法、对偶联合法 3.等响曲线反映的响度听觉特点有:频率是影响响度的一个因素、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增长率、声强提高,响度级也相应增加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反应时间)【圣才出品】

4.1复习笔记 一、反应时间的概述 (一)反应时间的概念 反应时间又称为反应的潜伏期,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它包含了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 (二)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1.天文学的贡献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19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Bessel等人通过观测得出了“人差方程”,即B-A=1.22s,来表示Bessel的观测数据和另一位天文学家的观测数据之间的差。 2.生理学的研究 (1)Hehnhohz的研究 l850年生理学家Hehnhohz运用反应时间来测定蛙神经的传导速度。后来,他用一弱电击刺激人的皮肤,让被试一旦觉得电击就用手反应,记录这些反应时的差异。他从中可粗略估计人的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m·s-1。 (2)Donders的研究 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实验。Donders借助反应时间的相减得到选择反应时间、辨别反应时间,即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3.心理学的研究 (1)Wundt及其学生的研究 Wundt及其学生,特别是Cattell,对反应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2)认知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认知心理学利用反应时间这一客观指标对加工过程进行研究,以揭示信息加工过程和各个阶段。 ①相减法 反应时的相减法在具体应用中假定,两种作业中的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心理过程,而在其它方面均相同,这样就可判定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间之差就是完成那个特定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②相加法 Sternberg发展了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这种方法假定,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所需时间的总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③开窗实验法 Hamilton等(1977)、Hockey等(1981)发展了“开窗”实验。即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3)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 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现象是指在反应时实验中,被试往往会以牺牲反应正确率为代价而换取反应的速度,有时则会为了达到高的反应正确率而牺牲反应的速度。被试在反应时实验中可运用不同的速度—准确率权衡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反应。 二、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一)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DOC)知识分享

实验心理学 第九章情绪的早期研究 1.早期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朗格的情绪理论(外周情绪理论) 代表人物:詹姆斯-朗格 观点:情绪发生必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该刺激必然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该生理反应最终产生了情绪体验,即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2)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丘脑情绪理论) 代表人物:坎农,巴德 观点: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首先传递到丘脑和下丘脑部位,再由这两处同时发出神经冲动,一方面上达至大脑皮层,另一方面同时传递冲动到达内脏,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都是作为丘脑和下丘脑活动的同一个结果而在同一时刻产生的。 (3)帕佩兹环路学说 代表人物:帕佩兹 观点:整个位于前脑底部、重叠在下丘脑之上、环绕着脑干形成的皮层内边界的边缘系统,调整着有机体的内部过程。 2.早期情绪实验 (1)后天习得实验——小艾尔伯特的恐惧(华生) 观点:恐惧这种复杂的内在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逐步实现,并且这种情绪还会迁移和泛化到相似的物品上。 (2)先天获得实验——恒河猴的依恋(哈罗) 观点: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情绪的测量方法(量化) (1)主观体验法: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测量个体情绪的主观体验。 ①形容词检表法(静态);②时间抽样技术(动态) (2)面部表情法: 伊扎德等人的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3)生理指标法(客观):

情绪的生理指标有:心率、呼吸、血管容积、皮肤电、循环系统、语图分析、脑电波、生化指标 4.情绪的实验方法 (1)刺激反应法 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测定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可以推测内部情绪。实验:双跑道程序(阿姆塞尔) (2)情绪诱导法 研究者运用一些新的方法来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这些指标的关系。 A单词诱导法;B图片诱导法 ①诱导法的局限性:实验室情境中诱发的情绪往往带有明显的人为性质,被试很可能由于知道这是一项实验而无法真正引发所要研究的情绪,这使得实验室中所得出的结论很难有推广性。 ②提高诱导法推广度的策略:A使用盲设计 B进行现场研究 5.情绪和认知 (1)情绪认知理论 ①阿诺德的认知-评估学说 代表人物:阿诺德 观点:强调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代表人物:伊扎德 观点:a关于情绪的认知功能的观点 b关于情绪发展和分化的观点 ③沙赫特的认知-激活理论(三因素论) 代表人物:沙赫特,辛格 观点:情绪是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6.情绪与记忆 ①情绪与记忆的关系:促进与阻碍—特定的情绪状态可以改善记忆,而某些情绪会损害记 忆 ②情绪与记忆的一致性编码效应:识记时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被试记住了更多的消极材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 实验效度:是指试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构念效度: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操作化问题,及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内部效度:是指试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如果试验中只有自变量能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则称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内部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1)生长和成熟 2)历史(经历) 3)前测的影响(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后测的分数将比前 测的高) 4)被试者的选择偏性 5)被试者的缺失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统计回归(是指在取样时,选取某些特质位于两极端的被试,而这些被 试在前后两次测试时出现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被试其得分向中间回归) 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如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解决办法:双盲实验 2、统计回归。即第一次测量平均值较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 或第一次测量平均值较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 (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一、统计检定力低。二、所选统计方法依据的 各种假设条件的满足程度。三、多重比较和误差变异的影响。) 3、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如被试的一些固有和习得的差异:性别、年龄、 经验、个性、实验者的流失或者由于实验时间跨度较长,个体本身的生长和 成熟因素的影响。解决办法:可设置一个无实验处理。 零结果对实验内部效度的提示: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意义上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毫无关系,那么就必然提示了实验的内部效度存在大问题。 1、自变量的操纵是否有效。 2、因变量的测量是否充分。 3、额外变量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会导致期望效应和霍桑效应。解决办法:尽量减少 人工情境化,增加实验变量。进行现场试验研究。 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解决办法:增加取样层次,使代表性增加。 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实验者对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和反应变量的操作 性定义往往以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来加以考虑的。 期望效应:被试参与实验时存在一定的动机和对实验的预期,影响其行为表现。霍桑效应:被试由于受到关注,在实验条件下,行为会受到影响。

东南大学《709心理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

东南大学《709心理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东南大学人文学院《709心理学综合》考研全套目录 ?全国名校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发展心理学考研真题汇编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普通心理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发展心理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教育心理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心理统计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心理测量学部分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实验心理学笔记上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产生于1879年三个代表性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第二节科学方法的两个标志:经验观察;自我校正 1经验观察的角度:实验心理学要达到科学方法的标准,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有效且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其 他因素的影响。必须回答“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这两大课题。 (2)自我校正方面:实验心理学能否自我校正?如果从实验法得来的结论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法(也即通过其他实验)来进一步巩固证实,或与之相反地反驳质疑,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实验心理学具备了自我校正的能力。 非科学方法有哪些:权威、注意凝视、先验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1、观察法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属于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类型: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是指深入地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调查研究是采用问卷或量表对某种现象进行大范围取样研究的方法。 2、相关研究法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变化的关系,但还是不能确定相互关联的事物孰为因果,其指标叫做相关系数(r)。(1)优点: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2)缺点:其一,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其二,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3、实验法(一)什么是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心 理学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实验假设和推论;实验变量;实验控制 观察法有三种:自然观察、个案观察法、调查研究法 相关研究的改进:交叉—滞后法 实验研究的原则:(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保证被试推出的自由;(3)保证被试避免受到伤害;(4)保密的原则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定课题,选择被试;(2)确定实验控制;(3)数据整合;(4)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实验研究的变量 变量:指在数量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变量是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额外变量控制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变量。 实验的三个要素:假设、变量和控制一、变量:实验的基本特征二、自变量 自变量的分类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 (二)对在变量的操纵(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1972年提出,指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的定 义。(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三、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 (一)因变量的分类对因变量测量的指标 (1)客观指标:反应的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反应的正确性;反应标准;反应的难度 (2)主观指标:被试的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是对自己心理活动过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他对主试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的 记录)。 (二)对因变量的控制1、反应控制:目的: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维度上,主要通过指导语来实现。指导语:是心理学实验中主试给被试交待任务时所说的话。指导语的要求:内容确定;指导语要完全;简单明确;指导语要标准化。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反应指标选择的标准:有效性(最重要),客观性,数量化。 3、避免量程限制影响有效性的典型情况: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它们统称天地效应。 天地效应: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使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者是最低端,从而使指标有效性遭受损失。 四、控制变量(一)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 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2、要求特征:被试自发的对主 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方式进行反应。我们把这种称为要求特征。 额外变量的控制事前控制:1、排除法2、恒定法3、匹配法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 事后控制:5、统计控制方法(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据,分别加权等)。 第二节实验研究的设计 实验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1、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和因变量;2、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处理水平;3、如何将被试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本课程力图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心理实验设计理论水平与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具备独立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报告撰写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升学必考科目之一。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学习运用基本实验方法分析实际心理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实验心理学是一门既广博又精深的学科,需要考生综合已学的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达到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良好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科学研究伦理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 2.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结果分析,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实验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技术与方法,感觉实验,知觉试验,记忆实验等。 3.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了实验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和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现象做出初步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使用实验心理学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2)方法能力:本课程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给出实验目的、内容、要求与讨论提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