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保护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型。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有大嶂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低山在保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台地和丘陵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东部,海拔500m以下,丘陵地势较平坦。河流地貌即新丰江,分布于保护区的北部。人工湖泊地貌即万绿湖,分布于保护区的南部。人工湖岛屿地貌,分布于万绿湖中。

保护区西北部的中山和低山主要岩性是石英砂岩,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因此,这一区域的风化壳和土层相对较薄,中山山地由于海拔相对较高,主要发育形成山地黄壤,而海拔低于800m的低山则主要发育山地红壤。在保护区的南部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比较容易风化,因此风化壳和土层较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较丰富。保护区东部的台地和丘陵分布区主要是红色砂岩,不易风化,风化壳和土层很薄,植被稀疏,有些地方甚至岩石直接裸露,该区域内土壤主要为赤红壤。此外,在保护区居民点附近还有一定面积的水稻土和菜园土分布。

2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析

2.1 土壤调查采样与分析方法

采样点基本设在植被调查样方内。选择代表性地段,挖掘剖面,深100-120cm左右,划分层次,填写土壤剖面调查表。按20cm的土层厚度由下而上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在采集分析样品后,在各层用环刀采土,用于测定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用小铝盒采土,用于测定土壤自然含水量。环刀样品和小铝盒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立即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分析样品带回室内后风干、除杂、研磨过筛后,贮于密封容器内供分析用。

土样测定方法:自然含水量,酒精燃烧法;容重和毛管持水量,环刀法;ph值,水土比2.5:1,电位法;有机质,重铬酸氧化-外加热法;全氮,开氏法;碱解氮,扩散吸收法;全磷,hclo4-h2so4消化,钼锑抗比色法;有效磷,盐酸-氟化铵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全钾,naoh碱熔,火焰光度法;速效钾,1mol/l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1]。

2.2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

2.2.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各个肥力因子及

土壤的耕性。土壤质地状况决定于成土母质(岩)、气候、地形、地表植被、人为活动等因素。

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多为中壤土和重壤土(表1),少数为砂壤土或轻粘土。土壤中3mm-3cm

的石砾含量一般较低,多数土壤为非砾质土。这样的质地状况对土壤物质循环和植物生长均

比较有利。由表1还可以看出,同一剖面中上层土壤<0.01mm的颗粒含量大多低于下层土

壤,这主要是受地表径流水的淋溶作用影响。

表1 土壤质地地点与土层深

剖面号群落类度

型(cm)

1 0-20 白公塘黄樟-20-40

马尾松 40-60 群落 60-80

80-100 100-120 2 0-20 茅坑枫香-20-40 油桐- 40-60

杉木群 60-80 落 80-100

100-120 3 0-20 渔潭电站后山 20-40 罗浮柿 40-60 -杉木 60-80 群落 80-100 4 0-20 渔潭电站东 20-40

粉单竹 40-60 -杉木 60-80 群落 80-100 100-120 5 0-20 水稻田 20-40 样号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石砾含量 g.kg-1 95.6 229.0 59.8 0.0 10.8 173.1 65.1 85.6 167.8 88.6

71.3 3.5 133.5 308.1 213.5 138.5 153.0 61.7 45.2 114.1 48.3 149.1 122.5 0.0 1.0

<0.01mm 土粒含量

g.kg-1

368.03 323.37 216.41 238.11 190.65 197.05 359.48 404.81 418.77 467.17 457.25

484.41 607.57 601.33 642.81 634.81 677.03 354.59 388.89 364.64 409.24 404.32 363.06

421.42 442.22 土壤质地非砾质中壤土少砾质中壤土非砾质轻壤土非砾质轻壤土非砾

质砂壤土少砾质砂壤土非砾质中壤土非砾质中壤土少砾质中壤土非砾质重壤土非砾质

重壤土非砾质重壤土少砾质轻粘土中砾质轻粘土少砾质轻粘土少砾质轻粘土少砾质轻

粘土非砾质中壤土非砾质中壤土少砾质中壤土非砾质中壤土少砾质中壤土少砾质中壤

土非砾质中壤土非砾质中壤土 [2] 3.2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状况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同时影响土壤温度、通气状况和养分转化速率。土

壤中的水分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亦大不相同。土壤自然含水量受地形、天气

状况、植被覆盖、孔隙状况、结构、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变异很大。万绿湖自然保护区

土壤自然含水量在163.99~461.07g.kg-1之间,平均为300.35 g.kg-1(表2)。毛管持水量

是指土壤毛管孔隙中全部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包括了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各种

水分形态。其值大小反映了土壤的保水能力,与土壤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密切相关。万绿湖

自然

保护区土壤毛管持水量在208.89~613.53g.kg之间,平均为386.04 g.kg。从毛管持水

量来看,保护区内土壤的持水能力较强。

2.2.3 土壤容重及孔隙性

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的松紧状况,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状指标。其值主要与土壤质地、

结构、团聚状况、土粒排列状况及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容重在

0.65~1.61g.cm之间,平均值为1.11g.cm,土壤容重总体上较小,表明土壤比较疏松,有利

于水分下渗和保存。另外,表层土壤容重一般低于下层土壤(表2)。

表2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

自然含水量g.kg-1 257.62 254.87 165.69 166.69 163.99 284.58 253.33 254.63

251.67 281.89 461.07 322.34 364.86 346.41 344.31 387.66 392.84 344.84 378.68 329.03

163.99 461.07 300.35 16.25 毛管持水量g.kg-1 362.49 345.79 249.98 208.89 226.78 365.82 382.11 351.87

320.68 371.28 603.35 613.53 425.87 401.60 384.05 452.36 473.51 383.99 410.07 386.77

208.89 613.53 386.04 20.36 吸湿水

-1g.kg 18.35 14.37 11.80 10.84 7.40 9.30 19.18 20.73 20.94 21.21 19.33 21.07 26.22

24.70 20.38 21.71 22.15 18.82 18.46 16.67 18.70 16.58 14.35 18.74 17.99 15.33 7.40

26.22 17.90 0.90

土壤容重g.cm-3 1.04 1.21 1.37 1.61 1.42 0.94 1.07 1.16 1.15 1.07 0.65 0.89

0.89 0.92 1.07 1.06 1.03 1.27 1.24 1.19 0.65 1.61 1.11 0.04

总孔隙度% 60.71 54.37 48.38 39.12 46.30 64.58 59.55 56.31 56.51 59.47 75.30

66.46 66.53 65.45 59.76 59.86 61.26 52.02 53.05 54.91 39.12 75.30 57.99 1.62

非毛

毛管孔管孔隙度% 隙

度%

37.77 22.94 41.82 12.55 34.27 14.12 33.68 5.45 32.43 13.86 34.29 30.29 40.96

18.59 40.67 15.64 36.95 19.56 39.79 19.68 39.49 35.81 54.48 11.98 37.76 28.77 36.78

28.66 40.96 18.80 48.17 11.68 48.54 12.72 48.79 3.22 50.94 2.11 46.21 8.70

32.43 2.11 54.48 35.81 41.24 16.76 1.26 1.83

通气

孔隙度% 33.89 23.55 25.72 12.25 22.96 37.89 32.39 26.84 27.51 29.18 45.11 37.83

34.17 33.71 23.05 18.63 20.92 8.17 5.96 15.60 5.96 45.11 25.77 2.06

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 1.65 3.33 2.43 6.18 2.34 1.13 2.20 2.60 1.89 2.02 1.10

4.55 1.31 1.28 2.18 4.12 3.82 1

5.15 24.14 5.31 1.10 24.14 4.44 1.12 -3

-3

-1-1

no.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min max mean se 土壤孔隙是土壤水分和空气的存在场所,也是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空间。

自然土壤中孔隙容积所占比例愈大,水分和空气的容量就愈大。土壤孔隙包括毛管孔隙和非

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主要用于通气,毛管孔隙则可以蓄水。一般对于植物来说,孔隙度在

50%左右或稍大而其中通气孔隙度占20-40%之间为好。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总孔

隙度在39.12~75.30%之间,平均为57.99%,毛管孔隙度在32.43~54.48%之间,平均为41.24%,

通气孔隙度在5.96~45.11%之间,平均为25.77%。总体来说,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的总孔

隙度较大,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比例比较合理,土壤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并具

有较强的保水能力。

2.2.4土壤酸碱性与缓冲性

土壤酸碱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对营养元素的分解释放、植物的养分吸收、土壤肥

力、微生物活动、土源病虫害的发生及植物的分布与生长有重要影响。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

区土壤水提ph值在3.92~4.93之间,平均为4.34,kcl提ph值在2.95~3.53之间,平均为

3.21(见表3),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h2o)与ph(kcl)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

数为0.82(表4)。总体上看,土壤酸性程度由表层土壤往下表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见图1

中a,b),主要原因是枯落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使表层土壤酸性增强,另外由于该地

区丰富的水热条件,土壤矿物质分解彻底,上层土壤的盐基遭受强烈淋洗,从而造成表层土

壤酸性更强。

土壤缓冲性是土壤缓和土壤酸碱反应的能力。测定时分别用ph值为2.13和8.26的溶液

浸提土壤,然后测定土壤溶液ph值。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ph(h2o)与用酸性浸提液测得

的ph之间的差值在0.70~1.80之间,而ph(h2o)与用碱性浸提液测得的ph差值在0.01~

0.66之间,表明保护区内土壤对酸性物质的缓冲能力较差,而对碱性物质的缓冲能力较强。

2.2.5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森林土壤有

机质主要来源于森林凋落物,此外还有枯死根系、森林动物和土壤小动物的排泄物和尸体以

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仅占土壤重量的1~10%左右,但它是

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对水、肥、气、热等肥力因子影响很大,成为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

础。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17~30.86g.kg-1之间,平均值为13.01g. kg-1

(表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与土壤ph值(包括水提和kcl提ph)呈显著负相

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5和-0.51(表4),进一步显示了土壤有机质对土壤酸度的影响。

在土壤剖面中,由表层往下,有机质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且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远高于下

层(图1中c)。 2.2.6 土壤氮素

土壤中的氮主要来源于生物,有机质是自然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凋落物的分解可使土

壤n素含量明显增加。氮素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土壤含

氮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对磷和其它元素的吸收。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全氮含量

在0.090~0.999 g.kg-1之间,平均值为0.544 g.kg-1(表3)。上层土壤含量明显高于下层

(见图1中d)。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2(表4),这

与以往许多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3,4]。此外,全氮与土壤ph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土壤碱解氮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中的氮素。其数量大

小可以反映近期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的含量。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在

18.314~149.061 mg.kg-1之间,平均值为72.659 mg.kg-1。碱解氮与全氮、有机质之间呈

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78,这与以往许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剖面中亦

表现为上层含量比下层高,呈现明显的梯度(见图1中e)。

表3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含量

no.

[4,5]

。碱解氮在

ph ph 缓冲性* 有机全氮碱解氮全p 速效磷全k 速效k (h2o) (kcl)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min max mean se

g.kg mg.kg g.kg mg.kg g.kg mg.kg 质

(2.13) (8.26) -1

g.kg

4.16 3.01 3.16 4.19 18.38 0.873 4

5.181 0.367 1.122 1

6.558 39.226

4.19 2.98 3.12 4.23 9.35 0.378 5

5.225 0.314 0.291 15.819 25.842 4.57

3.35 2.93

4.70 3.51 0.090 28.561 0.367 0.145 12.384 1

5.882 4.93 3.48

3.18

4.97 1.17 0.213 38.724 0.388 0.193 12.701 14.949 4.76 3.53 2.96

4.82 10.76 0.253 22.341 0.302 0.193 11.152 29.889 4.84 3.49 3.12 4.99

1.86 0.132 18.314 0.337 4.13 3.05 3.16 4.18 2

2.06 0.782 110.993 0.308

4.36 3.18 3.26 4.41 20.25 0.383 111.169 0.373 4.37 3.21 3.21 4.42

16.42 0.421 94.719 0.282 4.44 3.18 3.23 4.48 14.15 0.584 90.626 0.348

4.47 3.10 3.19 4.57 8.74 0.420 74.007 0.305 4.40 3.15 3.21 4.65 10.57

0.668 76.197 0.298 3.92 2.98 3.18 3.93 30.86 0.880 149.061 0.586 3.96

2.95

3.04

4.03 21.19 0.958 70.280 0.372 4.04 2.95 3.08 4.07 16.43

0.871 86.434 0.333 4.16 2.96 3.07 4.21 11.12 0.999 76.247 0.626 4.26

2.96

3.11

4.36 9.89 0.380 47.418 0.687 4.31 3.14 3.28 4.34 20.29

0.744 84.241 0.449 4.22 3.17 3.32 4.29 10.86 0.660 49.294 0.370 4.22

3.20 3.18

4.33 9.14 0.417 5

5.355 0.410 4.47 3.21 3.56 4.58 14.67

0.705 125.319 0.474 3.97 3.19 3.28 4.63 10.61 0.376 79.949 0.401 4.61

3.30 3.21

4.82 7.11 0.174 53.179 0.399 4.53 3.49 3.78 4.71 17.75

0.707 108.889 0.406 4.15 3.27 3.31 4.23 11.79 0.666 82.117 0.366 4.61

3.53 3.52

4.81

9.35 0.420 55.279 0.351 0.725 11.136 17.127 1.365 9.641 58.212 1.124 8.830 45.451 0.782

7.777 35.802 0.538 0.391 0.538 6.465 35.802 9.198 31.756 7.841 28.021 86.225 57.901 70.351 60.391 -1-1-1-1-1-1

1.229 14.069 0.933 15.222 0.831 14.642 0.734 15.456 0.343 15.578 29.577 1.757 8.592 77.821 1.024 11.077 51.676 1.217

9.846 52.299 1.413 10.201 72.219 1.363 12.836 1.019 15.069 13.209

11.568 5.751 10.704

63.504 54.166 62.881 42.339 1.848 11.081 22.419

3.92 2.95 2.93 3.93 1.17 0.090 18.314 0.282 0.145 6.465 1

4.949

4.93 3.53 3.78 4.99 30.86 0.999 149.061 0.687 13.209 16.558 86.225

4.34 3.19 3.21 4.46 13.01 0.544 72.659 0.393 1.541 11.748 4

5.451 0.05

0.04 0.04 0.06 1.35 0.053 6.448 0.020 0.521 0.572 4.024 * 缓冲性测定时用的缓冲液(浸提液)ph值分别为2.13和8.26,测得的数值为分别用

这两种浸提液浸提土壤测得的ph值。篇二: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对资源的认识和管理

3.加强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常规土壤调查和制图的方法,同时全方面提高

二、实习任务

1. 从地质角度,认识岩石种类、特性及各种环境条件

2. 认识不同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掌握观察、描述土壤特性及其规律的方法

3. 掌握土壤调查的工作步骤,学会基本制图方法

4. 了解所调查的土壤资源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三、实习准备

为使实习取得预期的效果,做好实习的一切准备是异常重要的。

指导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野外实习的地点,预查、制订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日程安排、人员组织等)。师生共同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地形底图、收集与分析有关实习地区的资料和图件等。

(一)地形图的准备

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地形图比例尺大小的选择,视野外实习地区范围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的复杂程度而定。实习范围小、环境条件复杂和土壤种类多样性的,比例尺宜大,反之宜小。我们这次采用1:100000地形图。

(二)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

1.自然条件包括对调查区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植被、地貌、母质和母岩、水文的了解和分析。

2.社会经济情况资料:搜集社会经济资料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与演变的影响。包括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现在的社会情况,特别是农业经济资料,如人口、农业劳动力、总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林地、牧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如作物种类、作物配置、耕人选制度、产量水平;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水利、施肥状况;旱、涝、盐、碱、次生潜育化、水土流失情况等。

(三)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用具的准备:洛阳铲、铁锹、剖面刀、钢卷尺、放大镜、三角尺、土壤标本盒、10%盐酸。

五.工作步骤:

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

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洛阳铲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

3.评土比土;

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四.河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

河北土壤类型多样,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主要有7个土类,即:褐土、潮土、棕壤、栗钙土、灰色森林土、粗骨土、栗褐土、石质土。褐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麓的京广铁路两侧,燕山南麓的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北,海拔700——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及山麓平原、冲积扇上中部地带,是河北省分布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64%;潮土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通县至唐山一线以南的平原地区;棕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燕山的中山和部分低山及冀东滨海丘陵上;粗骨土主要分布于石质山丘,土层浅薄,颗粒粗糙,砾石含量大于30%;栗钙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地区的坝上高原和坝下张宣、怀来、阳原、蔚县盆地的部分地区,栗褐土在冀西北坝下地区广泛分布,处于褐土区和栗钙土区的过度区;灰色森林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东北部的低山丘至围场一带;石质土主要分布于石质山丘,在极薄的a层土下直接与基岩接触,常与粗骨土镶嵌分布。其他土壤如盐土、黑土、水稻土、沼泽土、亚高山草甸土等也有分布。

五、实习路线与观察内容:

1.保定—白洋淀:地形由山麓平原区向冲积平原区过渡,地势越来越低,主要观察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的变化。测区土壤类型为潮土,主要的土壤亚类有湿潮土,沼泽土等。

2.保定—西陵林场:地形由山麓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势越来越高,地下水水位逐渐加深,

使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减弱,直至不参与土壤的成土过程。由于地形的变化,

太阳辐射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六、

保定市:(1)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寒旱

同期,雨热同期.(2)地形:地貌分别非常明显,山地,丘陵,山麓平原,交接洼地,洼淀,自西向

东依次排列.山体岩石类型有花岗岩,石灰岩类,页岩类,石英岩类等.(3)母质:在山区,有各

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

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

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4)水文与水文地质: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

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5)植被:不同的

地形部位分布不同的植被:海拔20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主要植被为苔草属.海拔1200米以

上为棕壤,植被为人工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20米到100米有地带性褐土的分布植被

多为旱生阔叶林及灌木和草本植物.在京广线以东的冲积平原上主要是潮土,天然植被少,除

农作物外,有杨树,柳树等.在白洋淀周边,有湿生植物,如三棱草,芦苇等.

白洋淀:也叫湿地,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共143个湖泊,是历史上水草丰美的

北方大湖。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其水质逐渐恶化,水体呈现轻度富营养化,整

个水体五项指标超标:含氮总量8倍超标,含磷总量超标3.6倍,cod总量超标0.74倍,bod

总量超标2.07倍,硫化物总量超标3.55倍。

(二)实习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三)路线调查过程中各土类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剖面特点及土壤利用改良措施与

途径

一.潮土

1.成土因素:

(1)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5℃;≧10℃的积温3400℃,

年降水量500--650mm,干湿季节明显,年蒸发量1800—2600mm,水热分配不均匀。在此气候

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不易大量积累,春旱秋涝,盐碱化严重。

(2)地形:在冲积平原上,河谷阶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浅,一般在1.5--3.5米。

(3)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砂粘相间,分层明显。

(4)植被:喜湿杂草,马塘,狗尾草,茅草,等。

(5)地下水状况:参与潮土的形成,地下水位浅,土体内外排水均不良,存在潴育化,

有锈纹、锈斑,出现部位比较浅在30--40cm。也易看到铁锰结核。

2.成土过程:

(1)潮土化过程:①矿物质的积累和迁移过程,钙的积累和迁移过程,形成了钙积层,

出现了假菌丝,存在可溶性盐的积累移动,铁锰氧化物最终形成锈纹锈斑。②存在有机质的

矿物质分解

(2)旱耕熟化过程:土壤发生型:ap-p-bw-cw 3.主要亚类:

(1)典型潮土(或潮土):分布在冲积平原岗地向洼地过渡的倾斜平地上,山区沟谷处

有零星分布。ap-p-bw-cw(ap层是耕作、犁底过渡层,p层为犁底层,bw锈纹淀积)

(2)脱潮土:属潮土亚类,原称为褐土化潮土,是潮土的土类具有褐土的性质,土壤发

生型为:ap-p-bca-cw,有假菌丝或砂姜出现。

(3)湿潮土: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区,又叫沼泽化潮土,是潮土的亚类。测区白洋淀:湖

积物质地粘重,季节性淹水,青灰色或灰蓝色。适宜种植水稻,土壤发生型为:ap-p-bg-cg(g

潜育化,长期积水),指示植被长蒲和三棱草,柽柳。

(4)盐化潮土:表层有积盐现象,盐分含量>0.2%,盐生植被为盐蒿,盐蓬和芦苇。

(5)碱化潮土:碳酸盐含量较高,指示植被为碱蓬和柽柳。

4.剖面特征:第一层耕作层,碎块状结构;第二层犁底层,片状结构;第三、四层是心

土层和底土层,大量锈纹锈斑的出现,越往下越多,铁锰氧化物的沉积物。

5.土壤利用改良措施与途径:

潮土的分布区域地势平坦且土层深厚,一般均用于耕种,属农业土壤,有利于机械化、

水利化作业,热量丰富,能达到一年两到三熟。但也有一些缺点容易出现旱涝碱咸,另土层

薄较为贫瘠。根据其特点,该土壤的利于应由各级政府统一规划、综合治理,调整作物布局,

提高经济效益,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

6. 测区白洋淀:湖积物质地粘重,季节性淹水,青灰色或灰蓝色。适宜种植水稻,土壤

发生型为:ap-p-bg-cg(g潜育化,长期积水),指示植被长蒲和三棱草,柽柳。出现了锈纹

锈斑

和泥炭层,因为处于还原状态。潮土在20—30cm处出现氧化还原层说明地下水位上升。

二.褐土

1.成土因素:

(1)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干湿季节明显,旱季长;

(2)地形:分布在低山丘陵盆地,冲积扇和山麓平原,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3)母质:黄土或黄土状的洪冲积物,富含碳酸钙;

(4)植被:半旱生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原、草本植被,指示植被有:酸枣、荆条、白

羊草、萎陵草、菅草、达乌里胡枝子、黄被草、毛地黄、蒺藜、阿尔泰紫菀等

(5)地下水状况: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不超过4米较深,一般不参与成土过程,

若参与了成土过程则会有锈纹锈斑出现。

2.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褐土的粘化过程是残积粘化,粘粒排列方向无规则,淋溶弱;

(2)弱淋溶钙积过程:有钙积层,出现假菌丝和砂姜

(3)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3.成土母质(土属):

测区内出现的褐土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有: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石灰岩残坡积物、洪

冲积物和黄土母质。

4.剖面特点:

整个土体课大致分为四层:a-bs-bca-c a层:有机质层(腐殖质层),灰棕色或灰褐色,壤质,疏松多孔;五氧化二磷含量5-50mg/kg,

氧化钾含量70-175mg/kg,腐殖质含量1-1.5%;

bs层:粘化层,粘粒含量高,质地粘重,一般呈褐色;

bca层:钙积层,浅褐色或淡黄色,轻壤到中壤,块状结构,盐酸反应强烈,有假菌丝

和砂姜;

c层:母质层,岩石风化后碎屑物,黄土,黄土状洪冲积物。

5.主要亚类:

(1)淋溶褐土:在棕壤之下,出现在褐土的最上部,海拔较高,一般为1000米以上,

ph值微酸性6.5左右,a-bs-c结构(bs为粘化层),本测区内看不到;

(2)典型褐土或褐土:母质层中也含有一定少量的钙质,a-bs-bca-c结构,盐酸反映

上弱下强;

(3)碳酸盐褐土: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阶地和盆地边缘,发育在黄

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为a-bs-bca-cca结构(ca丰富),加10%的hcl,土体冒泡;

(4)潮褐土:原来称为草甸褐土,分布在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白洋淀中心沼泽土)位置低,洪冲积扇末端的指状缓岗上,a-bs-bca-cw结构(bca钙积,cw潴育层出现锈纹锈斑,一般为1m以下很深的部分出现;

(5)褐土性土:因为成土年份较短呈a-c结构,分布在褐土区内,低山地的顶部和阳坡,土层薄,植被不好。

6.改良利用措施和途径:

(1)应该注意发展灌溉,多建一些储水池,用来积聚雨水,灌溉农田,运用水土保持措施,在山谷中间期谷坊坝,用以拦截雨水和残坡积物质,在山坡上修建梯田和鱼鳞坑,拦水拦沙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的配施,有机无机肥的配施,以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林果跟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推行立体农业。

(四)西陵区的土壤调查:

1.从保定出来一路向西,满城测区为山前平原的上部,母质类型是河流冲击物,不算台地。地下水对土壤的影响逐渐减小,看不到氧化还原层。主要是看褐土的亚类,典型褐土的上部hcl的反应微弱,下部较强;碳酸盐褐土整体反应很强或是上强下弱,主要影响因素是母质;潮土褐土在1m以下出现氧化还原层,有锈纹锈斑;褐土性土不长农作物。满城测区黄土台地,基岩是石灰岩,新黄土的质地轻直立性结构明显并有大量的假菌丝出现和砂姜,质地粘重,盐酸反应强烈。老黄土基本上无盐酸反应(判断新老黄土主要是看其质地是否均一,是否夹有碎石)。古风化壳:颜色更深,石灰岩的上层,土体颜色发红,夹杂碎石,滴盐酸后基本上不冒泡。植被:酸枣、荆条、草本植被类型。

2.从实习基地出来向九龙山方向出发,经过了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定土类时,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然后是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

3.西陵测区属清朝皇陵区,人为因素对土壤影响较大,有些土壤经过人为扰动,破坏了土壤篇三: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1实习目的与任务

(1)观察不同地貌类型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

(2)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

(3)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4)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5)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

1.2实习意义

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出改良利用土壤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地合理开发并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实习区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2.1 白洋淀

2.1.1地理位置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

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

2.1.2面积地貌

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为控制湖区水位,在白洋淀东部自然泄水处建有枣林庄大闸,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马河,扩大水源。由于南拒马河含泥沙量大,淤积严重,湖泊面积和容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淀区总地势自西向东略有倾斜,地势平坦,地面自然坡度1/7000。西半部淀边区高程7~9米,最高10米。为冲积平原洼地。地势较高的的土壤发育为褐土,地势较低的为潮土。东半

部水区淀底高程5.5~6米,园田一般的高程8.5米左右。为湖沉积的沼泽土,由于常年种植水稻,形成水稻土。

2.1.3气候条件

白洋淀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干燥度 1.40),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大陆度64.3)。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2.1.4经济状况

白洋淀水产资源丰富,是有名的淡水鱼场,盛产鲑鱼、鲤鱼、青鱼、虾、河蟹等40多种鱼虾,加之水生植物遍布,野鸭大雁栖息,这里的人们可以捕捞鱼虾,采挖莲藕,双可猎取各类水禽,一年四季,一片繁忙。故被人称为“日进斗金,四季皆秋”的聚宝盆。

2.2保定市 2.2.1气候

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舒适。冬冷夏热,雨热同期。

2.2.2地形

地貌分别非常明显,山地,丘陵,山麓平原,交接洼地,洼淀,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山体岩石类型有花岗岩,石灰岩类,页岩类,石英岩类等。

2.2.3母质

在山区,有各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

2.2.4水文地质

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2.5经济状况

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全市正建成7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8个果品基地和8个牧渔基地,年均产粮食526万吨、果品60万吨、肉类46万吨。雄县红小豆、满城草霉、易县磨盘柿、阜平大枣、顺平红富士苹果、曲阳鸭梨、唐县小尾寒羊、涞源虹鳟鱼等产品远近驰名。望都辣椒、安国中药材、留史皮毛、皮革及毛纺、顺平肠衣、白沟箱包、安新羽绒、容城服装、曲阳石雕等,已形成一批企业和优势产业。全市农产品商品率已达63%,农业产业化率达31%,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扩大对外经贸前景广阔。

2.3 易县 2.

3.1气候条件

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平原区年均温11.4~13.5℃,≥10℃的积温4065℃,无霜期186天,年降水量564mm;山区平均气温9.4~9.7℃,≥10℃的积温3880.7℃,无霜期160天,年降水量668mm。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瓜果类。

2.3.2地形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1813~32米,大地貌有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西部为山地,有五大山脉:摩天岭、云蒙山、五迴岭、五峰寨、狼牙山,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原。本测区属丘陵区,基地海拔80多米,有些丘陵,地形主要有河床、河漫滩、阶地、黄土台地、山地(山脊、山坡、山麓)、母质和土壤,其利用方式也不同。

2.3.3水文地质

县域内有五大河流: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漕河。拒马河本县河长32.5km,北易水39km,中易水61.5km,南易水33km,漕河50km。地下水位较深,水质良好。

2.3.4植被条件

山地有些乔木,主人工林,像松、柏、槐、杨、柳等,较高山有栎、桦树等,草本主禾本科,如白草、菅草、黄背草,灌木有酸枣、荆条,长势阴坡好于阳坡。

阶地大部分被利用,主种植粮食作物,台地以旱作为主母质,没水浇条件,低阶地有水浇条件,种植一些高产作物,除此之外有些田间杂草和乔灌木。

2.3.5母质类型

主要分布有碳酸盐类岩石(沉积岩),还有岩浆岩、变质岩、碳酸盐主要燧石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岩浆岩,岩浆岩有安山质凝灰岩,变质岩有花岗片麻岩,其母质有残坡积物、洪冲积物,还有黄土(新黄土和老黄土)等。

2.3.6土壤状况

全县土壤类型主要有褐土、棕壤、潮土、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等。一般700米为棕壤,丘陵区为褐土,50米以下为潮土、水稻土、风沙土。该县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平均<0.6%,单体p<5ppm,占耕地10%左右,说明土壤较贫瘠。

2.3.7经济状况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限制,工农业基础薄弱。过去山多耕地少,交通不便,单靠种植业,人民生活不富裕。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河北农大太行山开发,给这里农民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如今,农业不断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交通、通讯不断完善,矿产、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人民生活迅速得到提高。

三、实习路线与观察内容

3.1保定—白洋淀

主要观察: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

土壤类型变化情况为:潮褐土—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沼泽土。

(1)望亭乡(清苑县)

山前平原区(下部):地形低洼,同时受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随季节不断上下,有氧化还原过程,形成潴育层,具有明显的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

亚类:属于潮褐土(上部具有褐土特征,下部出现氧化层)。

土属(母质类型):河流洪冲击物。

(2)同口(白洋淀周边地区)

上部:泥炭层(灰蓝层);下部:氧化还原层。

(3)白洋淀

山前平原区和冲击平原区的交接洼地,淀内为潮土。

3.2保定—川里

主要观察:山麓平原向山地过渡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

山麓平原中下部耕地—潮褐土。

洪积平原上部—褐土。

黄土台地—碳酸盐褐土。

石灰岩、砂页岩、花岗片麻岩山地—褐土性土。

河流阶地—潮土、潮褐土。

3.3保定—紫荆关—西陵林场

主要观察:山麓平原到山地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

黄土台地—碳酸盐褐土。

花岗片麻岩—淋溶褐土。

四、西陵区土壤调查

4.1土壤调查工作计划

(1)分析研究成土因素,熟悉工作底图,划分地貌单元并设置概查的工作路线。

(2)集体概查。

(3)详查练习:定点标图、剖面挖掘、描述取土、罗盘及洛阳铲的使用等。

(4)总结概查情况及土壤分布规律,拟定初步的土壤分类系统,确定技术操作规程。

(5)详查准备:设置剖面点并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

(6)详查。

(7)详查资料的审查整理。

(8)评土比土并拼图。

(9)补充调查

(10)清绘土壤分布图

4.2土壤调查工作步骤

4.2.1概查

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

务。即,

(1)了解掌握测区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

(2)了解测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并拟定出初步的工作分类系统;

(3)为详查作准备,制定详查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操作规程;

(4)检查工作底图的实用性;

(5)如果使用遥感影像作为底图建立影像判误标志。

4.2.2详查

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洛阳铲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

边界的绘制。

详查过程中土样采集标签的书写

(1)土盒的采集:每一个土壤类型要采集一个土盒,原状土、满、按顺序装、贴好标签。

标签包括:剖面代号、土壤类型代号、土层深度、采集者、采集日期。

(2)分类系统:土类—亚类—土属—土种

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上图代号:

①土类:潮土ⅰ、褐土ⅱ、冲击土ⅲ;

②亚类:潮土亚类1;典型褐土1;碳酸盐褐土2;潮褐土3;褐土性土4.

③土属:中酸盐残坡积物(花岗岩、花岗片麻岩)1;碳酸盐残坡积物2;砂页岩、千枚

岩、板岩等3;老黄土4;新黄土5;洪冲积物6;篇四:土壤调查报告

山伯伯农庄果园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

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

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

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

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

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

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

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

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1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析

1.1 土壤调查采样与分析方法

采样点基本设在植被调查样方内。选择代表性地段,挖掘表面,深20-30cm左右,填写

土壤表面调查表。分析样品带回室内后风干、除杂、研磨过筛后,贮于密封容器内供分析用。

土样测定方法: ph值,水土比2.5:1,电位法;有机质,重铬酸氧化-外加热法;有效

氮,比色法;有效磷,盐酸-氟化铵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1mol/lnh4oac浸提,火

焰光度法。

2.2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 2.2.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各个肥力因子及

土壤的耕性。土壤质地状况决定于成土母质(岩)、气候、地形、地表植被、人为活动等因素。

果园土壤多为中壤土和重壤土,少数为砂壤土或轻粘土。土壤中的石砾含量一般较低,多数

土壤为非砾质土。这样的质地状况对土壤物质循环和植物生长均比较有利。 2.2.2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状况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同时影响土壤温度、通气状况和养分转化速率。土

壤中的水分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亦大不相同。土壤自然含水量受地形、天气

状况、植被覆盖、孔隙状况、结构、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变异很大。山伯伯果园土壤自

然含水量在30%~60%之间,比较利于植物生长。 2.2.3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对营养元素的分解释放、植物的养分吸收、土壤肥

力、微生物活动、土源病虫害的发生及植物的分布与生长有重要影响。果园土壤水提ph值在

6.4~6.6之间,平均为6.5,土壤弱酸性反应。主要原因是枯落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

使表层土壤酸性增强,另外由于该地区丰富的水热条件,土壤矿物质分解彻底,上层土壤的

盐基遭受强烈淋洗,从而造成表层土壤酸性更强。 2.2.4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果园土壤有

机质主要来源于果树凋落物,有机肥的施用等。有机质是土壤中最活跃的成分,对水、肥、

气、热等肥力因子影响很大,成为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2.2.5土壤氮素

土壤中的氮主要来源于生物,有机质是自然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凋落物的分解可使土

壤n素含量明显增加。氮素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土壤含

氮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对磷和其它元素的吸收。

山伯伯农庄果园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含量

no. 美人指辣椒桃子火龙果 ph (h2o) 6.4 6.5 6.5 6.6 速效氮mg.kg-1 速效磷mg.kg-1 9.9 9.9 0.1 361

82.7 145.2 11.8 200

速效k

g.kg-1 500 155.8 94 有机质 0.1% 0.2% 0.1% 2 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山伯伯农庄果园内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

水稻土和菜园土。土壤质地砂壤质至轻粘土,以中壤土为主。土壤ph值(水提)平均为6.5,

呈弱酸性反应。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水平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而异。

各部分土壤,其土层厚度、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等各方面的条件均能较好地满足果树生

长需要。但是,果园土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和贮量均较高,其中速效磷的贮量远远高于其它土

壤。若在果树生长季节内,土壤养分含量因施肥措施影响必定更高,而且果树种植中还会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等有毒化学物质,增加了对周边水体污染的风险。因此,从保护水源免受污染的角度出发,应考虑加强果园周边水体的监控,及时发现及时控制。篇五: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以卫片为底图进行的野外“土壤及土地利用”调查和室内制图等教学实习环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贵阳市花溪区桐木岭进行“土壤及土地调查与评价”教学实习。

2.掌握“资源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野外独立工作能力。

3.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土壤分布图。

二、实验主要工具及试剂:

1.图纸(桐木岭6号)、锄头、铁锹、hcl溶液、ph指示剂、ph试纸、白瓷板、电动刀、取土盒5个、彩笔等

三、实习要求

1.以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的调查,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等。

土壤利用图:根据土壤利用状况确定土壤利用类型,并按土壤利用分类表标号。土壤图:根据土壤相应指标确定土壤类型,并按土壤类型表标号,对于新土种由小组根据土壤指标状况先命名,然后进行统一命名。

2.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域的调查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在室内完成各小组专题图的拼接。

3.花溪区桐木岭周边区域土壤的分类、质地、植被类型、侵蚀程度、植被覆盖度等调查以及实习报告的完成。

四、实习计划及时间

实习时间计划为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4天)

2、室内制图阶段(1天)。

五、实习地区(花溪)概况

花溪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是省会贵阳市南郊的一个县级区,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距贵阳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

花溪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地貌总的轮廓是:东西两侧山地、丘陵地势较高,海拔1200米以上;中部槽谷盆地地势较低,海拔1100米左右。以分水岭为界,西南至东南部位中山峡谷及台地,地势较高,海拔在1300米以上;西北、东北部海拔多在1200~1300米之间。

花溪区处于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地带,从西南部的旧盘、掌克至桐木岭、孟关上板一线为分水岭。分水岭以北及高坡东部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面积60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9.2%;以南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面积41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0.8%。按河长大于10公里或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标准,全区共有17条河流,境内总河长257公里;其中属长江流域的9条,总河长147公里;属珠江流域的8条,总河长110公里。

本次实习区地理位臵、范围、自然概况

位于花溪区西南部的罗平村、尖山村、板桥村,境内山高谷深,垂直气候差异大,森林复被率高,立体农业显著;属岩溶中山地貌区,距花溪2公里,地形起伏不平,海拔高度在1213.5~1433.3米之间;多为板岩风化山体,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蚀作用显著,多

为水蚀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29.3mm,年日照时数1250~1290小时,〉10℃年积温3600~4200℃左右,无霜期255~290天;地层以泥炭系、石灰系和二叠系的碳酸盐岩类的风化残积物、坡积物等为主,表层出露以石灰系的灰岩为主;受成生物气候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土壤以黄壤为主,其中旱地土种以黄沙泥土为主,水田土种以黄泥田为主,土壤ph值在7.0—7.5之间。分布在平缓和坡度较小的区域土层深度平均可以达到1.5米,坡度较大区域,土层较浅平均只有0.6米。主要树种杉木、马尾松和毛栗等灌丛等,森林覆盖率和自然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自然土以硅质黄壤和石灰土居多旱作图主要有黄沙泥土、冷砂土、大泥土和岩泥等;水稻土有黄沙泥田、大眼泥田和冷侵田等。

六、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理论知识学习

经过刘老师对这次调查实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开始安排接下来几天的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各项调查技术的原理和注意的细节。花溪区桐木岭土壤和土地利用调查以正射影像图为底图,按地形图为标准,典型区域为单位,地块为基础,生产为中心,障碍发展的土、肥、水等因素为重点进行。

土壤图的内容:包括土壤类型(以土种为主),主要剖面点位,行政区界,队所在地、主要道路、沟渠、水面、抽水机站、石质丘陵保留一定的等高线,图廓内应绘制图例(主要包括着色和土壤代号、土壤名称、面积、说明)、比例尺、方位标(正北面图可省)并标明制图时间和单位。

土壤利用类型图: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划分。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三级分类,进行统一的编码排列。

<二>、实习开始

1.我们班共分为9个小组集体进行了一条路线的调查桐木岭地区土地利用现状。

2.根据相关探查技术和步骤9个小组分区调查桐木岭地区和花溪地区的土壤。 <三>、调查内容

1.成土因素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1)成土因素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

a.关系式:道库恰耶夫公式: s=f(c,o,r,p)t s:土壤体 r:地形c:气候 p:母质 o:生物 t:成土时间

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

(2)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

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母质中的一些性质例如机械性质、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母质中的磷、钾、钙、硫和其他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自然肥力。许多土壤的属性继承了母质的性质。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从酸性岩母质到基性岩母质随着硅含量的减少,而铁,锰、镁、钙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母岩发育的红壤,其化学组成不同,富铝化强度也有差异。一般说来,由玄武岩、石灰岩等基性母岩发育的红壤,其淋滤系数、分解系数、铝化系数和铁化系数的相对值,均高于由花岗岩等酸性母质所发育的红壤。如果母质层具有不同质地层次,亦影响到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过程,非均质母质对土壤形成、性状、肥力的影响较均质母质为复杂,影响土体中物质

迁移转化的不均一性,不同母质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的土壤。

不同母质对土壤次生矿物也很有影响。斜长石和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含有多量的三水铝矿,酸性岩中的钾长石发育的土壤则以高岭石为多。冰渍物和黄土中,含水云母和绿泥石较多;下蜀黄土以水云母为主;页岩和河流冲积物富含水云母;紫色页岩,湖积物和淤积物多蒙脱石和水云母。蒙脱型粘性母质易发育成变性土。

不同母质所形成的土壤,其养分情况也不相同。钾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钾;而斜长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钙;辉石和角闪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土壤有较多的铁、镁、钙等元素;含磷量多的石灰岩母质,在成土过程中虽然石灰质遭淋失,但土壤含磷量仍很高。

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质地粗的母质上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粗,质地细的母质形成的土壤质地也较细。粗质母质易发育成淋溶土,细质母质易发育成潜育土。在一些土壤形成过程中,母质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是砖红壤和红壤等,但在石灰岩和紫色岩上发育的土

壤,因含有大量碳酸钙,阻滞和延缓了富铝化作用的进行,因而分别发育成为石灰土和紫色土。

(3)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而土壤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风化过程,影响植物生长,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可以说,土壤的水、热状况决定了土壤中所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作用,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型的土壤,因此,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学中,把土壤温度和湿度作为诊断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

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矿物的风化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其速度和温度有关。气候对次生矿物形成的影响,一般情况是,降水量增加,土壤粘粒含量增多。土温高,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加强。因此,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的次生粘土矿物。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活跃,有机质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

不同气候带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不相同。草甸土中微生物数量最多,黑土中微生物数量每克土可达数千万个,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中,微生物数量在数百万到数千万个之间,湿润地区的红壤,砖红壤中,微生物数量较少,但某些砖红壤中也可达两千万个左右。

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带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如寒温带分布着灰化土,温带分布着暗棕壤,暖温带分布着棕壤,亚热带和热带分布着红壤、砖红壤等。同时由于气候干湿程度的差异,也分布有相应的土壤类型,如温带湿润气候区,分布有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分布有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分布有荒漠土。

(4)土壤发育与生物的关系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它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其中植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及其相应的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土壤的作用最为显著。绿色植物对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并把太阳能转变为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或进一步转化,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丰富起来,产生了土壤肥力特性,改造了母质,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的有机质的性质、数量和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对成土过程

所产生影响也不同。一般说来,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有机残体的数量多于温带夏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又多于寒带针叶林,草甸植物多于草甸草原植物,草甸草原植物多于干草原植物,干草原植物又多于半荒漠和荒漠植物

土壤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并且是多方面的。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使其中潜藏着的能量和养分释放出来,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使生物能世代延续下去。土壤物质的生物循环不断反复进行,土壤肥力也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此外,某些特种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各种自养性细菌对矿物质的分解等,都对土壤形成和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土壤动物中的原生动物,各种土栖昆虫、蚯蚓和鼠类等,它们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同时它们以特定的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的作用。土壤动物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类型和土壤性质的标志,并可作为肥力指标

(5)土壤发育与地形的关系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不同于母质、气候、生物因素,它没有给土壤提供任何新的物质,它的作用只是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它和土壤之间并未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而只是影响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个条件。它是通过其他成土因素对土壤起作用的。

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方向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面辐射是不同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而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湿度逐渐增大,因而自然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出现土壤垂直分布的规律。在北半球,南坡接受光热比北坡强,但南坡土温及湿度的变化较大,北坡则常较阴湿,平均土温低于南坡,因而影响土壤中的生物过程和物理化学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南坡和北坡的土壤发育,甚至土壤发育类型均有所不同。

地形支配着地表径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斜坡排水快,土壤物质易遭淋溶,常见砾质薄层土壤;在低洼处,易积水,细土粒和腐殖质易积累,土色较暗,土层深厚。高地和低地之间表现为共轭关系。在相同的降水条件下,平原、岗丘、洼地等不同地形接受降水的状况不同。

不同的地形部位的母质分配是不同的,山地上部或台地上其母质主要是残积母质,从上部质地较细的土层到较粗的碎屑物,过渡到基岩。坡地和山麓的母质多坡积物,粗碎屑和粗颗粒分布在地形高处,愈远则颗粒愈细小,多由细砂和粘性物质组成。在山前平原的冲积锥或冲积扇地区,成土母质为洪积物,从地形部位较高处向低平处,土壤质地由粗逐渐变粘。土壤分布的特点是砾质土→砂土→壤土→粘土。

地形发育深刻地影响着土壤发育。由于地壳的上升和下降,或局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不仅影响土壤的侵蚀与堆积过程,而且还要引起水文、植被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土壤形成过程逐渐转向,使土壤类型依次发生演替。

2、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调查区的土地总面积为86.1715hm2,具体的各类类型见表1。

.word格式.

. 专业.专注 .

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究这 一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进行了一项详尽的调查研究。本报告将介绍所 调查到的土壤污染情况,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改善土壤质量, 保障人民健康。 一、调查范围和方法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各地的农田、城市居民区、工业园区以及采矿区 等地的土壤样本。我们采用了标准化的采样方法,并进行了详细的实 验室分析,以获得土壤样本的有关数据。调查时间涵盖了过去五年, 以全面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 二、调查结果 1. 农田土壤 调查显示,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农药和 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持续积累农药残留物和化肥残留物。此外,农田附近的工业和采矿区也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负荷。 2. 城市土壤 城市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交通污染、工 业排放和垃圾填埋等因素导致了城市土壤的广泛污染。特别是,工业 园区附近的土壤受到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的严重影响,其污染程度高于 其他城市土壤。

3. 工业园区土壤 工业园区是土壤污染的重灾区之一。金属加工、电子制造和化学品 生产等行业的工业废物对土壤造成严重破坏。调查表明,工业园区土 壤中重金属、有机物和毒性物质的浓度均超过安全标准。 4. 采矿区土壤 采矿活动对土壤污染贡献巨大。煤矿、铜矿和铁矿等矿山的尾矿、 废渣和废水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导致土壤的重金属和人工有机物含量 显著升高。这些污染物会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和农作物,威胁到周边 居民的健康。 三、解决方案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持续加强监测和调查: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及时了 解土壤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2. 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合理使用,避免过度施用。 3. 推行农田环保种植技术:广泛推广生物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作物 栽培技术,减少农业对土壤的污染。 4. 加大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力度:厂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废物处理措施,避免工业废水、废气和废物对土壤造成更大的破坏。

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一、引言 本次调查旨在研究特定场地的土壤环境情况,以了解其土壤类型、质地、养分含量及污染状况等,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 1. 采样点选择:根据场地的地理位置和土壤分布情况,在场地内设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确保对整个场地的土壤环境进行充分的代表性调查。 2. 采样方法:在每个采样点周围挖取十字形的土壤样品,深度约为30厘米,并将采样的土壤样品装入干净的塑料袋中。 3. 实验室分析:将土壤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检测。 三、调查结果 1. 土壤质地:经实验室分析,场地土壤主要为粘土质地,具有较高的保水性和肥力,但也容易产生积水和渗漏现象。 2. 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测试结果显示场地土壤呈弱酸性,对某些作物的生长可能有一定影响,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处理。 3. 有机质含量:场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说明土壤肥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有机质的补充和改良。 4. 养分含量:场地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较为平衡,但仍

需根据具体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5. 污染状况:经过重金属检测,场地土壤中并未检测出超标的重金属元素,属于相对较为安全的环境。 四、建议与措施 1. 土壤改良:针对场地土壤的质地问题,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沙子或腐殖质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 2. 酸碱中和处理:针对场地土壤的酸碱性,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等中和剂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以适应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 3. 有机质补充:鉴于场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可以采取添加有机肥或进行翻耕等措施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4.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平衡情况,可以根据具体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5. 定期监测:建议定期对场地土壤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土壤污染或其他问题,保证土壤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特定场地的土壤环境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针对土壤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问题进行改善和管理,以保证场地土壤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同时,也希望本次调查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土污染调查报告模板6篇

土污染调查报告模板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是对一个地区的土壤类型、性质、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全面性的调查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保障环境生态安全。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土壤调查成为了人们所迫切关注的问题之一。以下将列举三个案例,概括探讨我们在土壤调查方面所做的努力。 案例一: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黑河市,极端气候和工农业生产的污染,使得当地的土壤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针对这种情况,黑河市的有关部门积极展开土壤调查,利用技术手段对污染区域进行重点排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土壤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土壤结构、微生物数量等多个方面,最终确定了污染源的类型和污染程度,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案例二:在日本东京都内,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狭小,土地的合理利用一直是一个难题。为此,日本政府组织专家们进驻当地进行土壤调查,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面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了城市土壤的品质和污染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政府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在印度的高热带地区,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当,导致当地的土壤发生了特殊类型的盐渍化。印度政府于是组织了一批土壤学专家进行现场的土壤调查,采取了人工取样和控制实验室分析的方式,最终找出了盐渍化的原因以及合理利用土

地的方法。据调查结果,当地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土地治理措施,成功地解决了盐渍化问题,使当地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总之,进行土壤调查是为了认清土地的基本状况,科学规划利用方式,保护土地环境,并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希望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大家都能充分意识到土地保护的重要性,积极推行土壤调查,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土壤调查具有重要的科学性、技术含量以及社会实用价值。在进行土壤调查时,需要结合研究地区的地理、土壤、水文、气候等多方面的基础资料,利用实验、调查、测试等多种方法,对土壤的性质、构成、成分、质量、污染情况等几个方面开展全面细致的评估。 土壤调查是环境保护与治理、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依据。在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凸显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土壤调查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广土壤调查等环境科学技术,为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个人也应该担负起土地保护的责任。尽量降低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对废水、废弃物等垃圾的处理要规范严格,恢复荒地和退化土壤中生态功能的修复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保护土地、爱护环境,让地球的绿色和生命永恒存在。 作为一个智能AI语音助手,我会尽我的力量,每时每刻无私 地为了保护环境做出微小的贡献,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 的关注。为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采取了多种方法,对不同 地区的土壤进行了全面的采样和测试。 二、调查方法 1. 采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采样和定点采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们随机选择了不 同地区的样本点,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然后,我们在每个样本点周围设立了 多个定点,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测试项目 本次调查测试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以及土壤酸碱度等 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初步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 三、调查结果 1. 重金属污染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土壤中含有过高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毒和慢性疾病。特别是 在工业区和农业区附近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2. 有机污染物 调查还发现,部分地区的土壤中含有有机污染物,如农药、化肥等。这些有机 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同时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3. 土壤酸碱度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酸性土壤会导致土壤中的 养分流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碱性土壤则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释放, 加剧土壤污染问题。 四、调查分析 1. 污染原因 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的排放, 以及不当的土地利用方式,都是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 2. 污染影响 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重金属污染会通 过农作物的吸收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其次,有机污染物会破 坏土壤生态系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最后,土壤酸碱度的改变会导致 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议措施 1. 加强监管 政府应加强土壤污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 排查和处罚,确保污染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2. 推广科学种植方式 农民应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科学种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3. 加强土壤修复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应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如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为制定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涵盖了城市、农村以及工业区等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以全面了 解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 三、调查方法。 1. 采样,在调查范围内,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进 行采集。 2. 实地调查,对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气味 等特征,并结合当地的环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检测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含量。 四、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城市土壤污染,城市土壤中普遍存在着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主要来 源于工业废气、废水排放以及交通尾气等。 2. 农村土壤污染,农村地区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化肥过量使用等现象较为普遍,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 工业区土壤污染,工业区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存在严重的土壤污染现象,对周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五、调查分析。 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压力增加,导致化肥、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对土壤的积累和渗透。土壤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作物品质下降、地下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体健康受到威胁等方面。 六、建议措施。 1.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2. 加强立法和管理,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3. 推广绿色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4. 加强污染治理,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严格控制和治理,减少工业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七、结论。 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我们的土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上是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报告,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而努力。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引言: 土壤作为大自然的底层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快速发展,土 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旨在对当前土壤污染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壤污染的定义和成因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出生态环境和农 作物生长的安全范围的现象。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使用化 学农药和化肥、废弃物的不当处理等。 二、土壤污染的影响 1.农作物安全问题 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农作物,进而影响食品安全。人 们摄入受污染的农产品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如慢性中毒、免疫 系统受损等。 2.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微生物和 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生态平衡。 3.环境质量恶化 污染土壤对地下水和河流造成威胁,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同时,有机污染物的挥发会导致大气污染,进一步影响环境质量。 三、土壤污染现状调查 1.工业污染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对土壤 造成了严重污染。特别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区域,土壤中重金属 和有机物浓度超标的问题突出。 2.农业活动 农业中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导致土壤污染。一些地区 因排水灌溉不善而出现盐碱地,严重限制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3.废弃物处理

不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如垃圾填埋和焚烧,会导致有害物 质渗入土壤,从而引发土壤污染。 四、解决土壤污染的对策 1.加强立法和监管 加强土壤污染的管理,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源的 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 2.发展环保技术 推动绿色工业化进程,研发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工业废气和 废水的排放量。在农业方面,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加强废弃物处理 推动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对土壤的影响。加强危险废物处理,确保废弃物的处置符合环保标准。 结论:

土壤专项调查报告

土壤专项调查报告 土壤专项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状况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我国启动了土壤专项调查。 二、调查目的 土壤专项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我国土壤的状况,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可以掌握土壤的基本特征、污染程度、污染源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为土壤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 土壤专项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等。调查人员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样点,进行土壤采样,并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同时,还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壤信息,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土壤类型和分布情况。 四、调查结果 根据土壤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农田土壤受到农药、化肥等农业活动的污染;城市土壤受到工业废弃物、交通尾气等污染源的影响;矿区土壤受到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的污染。此外,一些地区的土壤还受到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风险。 五、对策建议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防治。首先,加强农 业生产管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其次,加强 城市环境管理,控制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改善交通尾气排放情况。此外,对于 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应加强监管,控制其排放量,同时加强土壤修复工作。 六、未来展望 土壤专项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土壤状况的机会,也为土壤保护和治理提 供了科学依据。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土壤 保护的长效机制。同时,还应加强科研力量,推动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结语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土壤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土壤专项调查 为我们揭示了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也为我们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据。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土壤保护工作,共同努力,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 续发展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土壤,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我 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和分布情况,本次调查对某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二、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选择了某市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工业发达,土地利用频繁,是典 型的土壤污染易发区。调查范围包括工业区、农田、居民区等不同类型的土地。 三、调查方法。 1. 采样点选择,根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和工业分布情况,选择了50个 不同类型的采样点。 2. 采样方法,采用方格法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个采样点进行表层土 壤和深层土壤的采样,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 3. 检测项目,对土壤样品进行了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等指标的检 测分析。 四、调查结果。 经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得出以下结论: 1. 土壤污染现状,在调查范围内,发现了多个土壤污染点,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和农田周边地区。重金属超标、有机物含量偏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2. 污染原因分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以及农药、化 肥的过度使用。工业区和农田的土壤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3. 污染影响评价,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农产品和水产品超标现象较为普遍。 五、建议措施。 1.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废气和废水排放,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2. 土壤修复技术,对已经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采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技术手段,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度。 六、结论。 本次调查全面了解了某地区土壤污染的现状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共7篇)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共7篇)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共7篇) 第1篇: 淮安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样本有关淮安土壤污染调查报告2021年4月19日1有关淮安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当前,土壤生态环境安全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家乡淮安的土壤污染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进行了阐述,提出一些解决土壤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淮安土壤污染治理调查报告1土壤污染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

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经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当土壤中有害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经过"土壤植物人体",或经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淮安土壤污染现状土壤污染物种类很多,其中最突出的而又很难降解的有两大类,一是重金属,二是有机合成农药。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来源很多,一般情况下经过大气、尘降与水污染转化而产生。 但由于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大量化肥与农药的使用,也使土壤日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沈跃文等对淮安市的蔬菜基地、大型交通干线两侧、重污染企业附近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检测发现:蔬菜基地的监测点位分布在楚州区、盱眙县和金湖县三地。 汞、铅和锌的一次监测值均有超标现象,其超标率分别为25、5和5,其监测均值均达标。 大型交通干线两侧的监测点分布在盱眙县和金湖县两地。土壤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都比较低,一次监测值无超标现象。

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

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及背景 近年来,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当地土壤环 境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方案,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特进 行土壤环境初步调查。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 本次调查范围县城市区及周边广泛农田。利用采样的方式,选取不同 区域的土壤样本,进行实地采集。采取现场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测试。 三、调查内容及结果 1.土壤PH值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数据,土壤的PH值在不同样本中变化较大,最低值为 4.5,最高值为8.5,平均值为6.8、其中,耕地的土壤PH值大致稳定在6.5- 7.0之间,表明土壤酸碱度适宜。农田土壤的PH值稍低于耕地,主要是 因为农田对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酸碱度降低。 2.土壤养分含量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土壤的养分含量较为丰富,有机质、氮、磷、钾等主要养 分均符合农业生产需求。此外,农田土壤中养分含量稍高于城市区域,这 与农田常年施肥的情况有关。 3.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还对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目前土壤环境未出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但在部分工业区域附近的土壤样本中,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含量稍高,表明该地区受到工业排放的影响。 四、调查结论及建议 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土壤酸碱度适宜,并且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基本适合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2.目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并未超过国家标准,但在部分工业区域附近存在轻微的重金属污染。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土壤酸碱度不平衡的区域,可以采取石灰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质量。 2.对于重金属污染区域,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限制工业废物的排放,避免进一步污染土壤。 3.加强土壤保护意识的宣传力度,提倡有机农业与科学施肥,促进土壤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4.建立土壤环境监测机制,定期对土壤环境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结语

环境土壤调研报告

环境土壤调研报告 环境土壤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环境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了解当前环境土壤的污染情况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寻找解决办法,我们进行了这次环境土壤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环境土壤的污染程度、污染源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二、调研方法 1.实地调研:我们选择了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环境的土壤样本,共100个样本点,采集土壤样本用于后续实验分析。 2.实验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理化指标分析、重金属含 量检测等实验,以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1.理化指标分析:从理化指标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土壤的pH 值略低于城市土壤,说明农村土壤更酸性。同时,农村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更高,说明农村土壤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然而,农村土壤的养分含量明显低于城市土壤,说明农村土壤养分流失严重。 2.重金属含量检测:通过对土壤样本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发 现城市土壤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普遍较高,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这些重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构成潜在威胁。而农村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主要来自自然的土壤成分。

四、调研结论 1.城市土壤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土壤,主要污染源是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农药使用等。城市居民频繁接触污染土壤,对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2.农村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重金属元素对土壤有毒性,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土壤的污染和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五、建议 1.对城市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控制工业废气和交通尾气的排放,减少污染源对土壤的影响。 2.农村土壤养分恢复,推广有机耕作和健康施肥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3.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管理和治理。 六、总结 城市土壤的污染问题需引起重视,必须采取行动来减轻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农村土壤的养分流失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有效的治理和管理,我们可以减少土壤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土壤的种类调查报告

土壤的种类调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我整理的土壤的种类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土壤调查:野外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土壤地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土壤剖面形态及其周围环境的观察、描述记载和综合分析比较,对土壤的发生演变、分类分布、肥力变化和利用改良状况进行研究、判断。 2、调查类型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区自然条件(指地形、母质、土被等)的复杂程度和农业生产特点以及调查区面积的大小,土壤调查可分3种类型。 a、大比例尺是在小面积范围内对土种或土壤变种为主的土壤基层单元所进行的性状、肥力变化和微域分布规律的调查。成图比例尺大于1:50000,通常为1:10000或1:25000。此类调查对土壤分类和制图的详度和精度要求较高,调查内容具体而全面,可用于全面查清调查区内土壤的种类、性质、分布和面积,具体指导农业生产单位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中国已进行的两次土壤普查,均属此类。在某些特殊农业区或经济林作区试验区内进行的更大比例尺(1:500、1:20xx或1:5000)的土壤详测制图亦属此类。 b、中比例尺是在较大面积范围内(大农业地区、荒地区或流域规划地区)着重对土属或土种的类型变化及其中域

分布规律进行的区域性土壤概查。成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0~1:500000。调查时常选择一定数量的路线进行重点观察,同时结合典型样区进行详测。路线调查要沿线控制填图,即在目力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内尽量在作业现场勾绘土壤路线草图的界线,然后通过对各路线控制范围内的土壤类型进行评比和统一拼、接图幅,即可完成一幅完整的`土壤图。在已进行过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并有图件资料的地区,则可按统一的制图标准直接缩编为中比例尺土壤图。 c、小比例尺指对省级、大自然区以至全国范围内的土类和亚类为主的土壤资源分布进行的调查。成图比例尺多为小于1:500000至1:1000000或更小。调查方法以路线约测为主,即在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在调查区内选定少数代表性的路线和典型自然地理单元进行重点调查。小比例尺土壤调查所取得的资料概括性极强。此类土壤概图和约图也可借助若干调查区已有的土壤图件和其他有关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图件、资料,或借助卫星象片编制。随着航空摄影和航天资源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已采用航片判读进行土壤调查。还有一些国家应用假彩色影象增强卫星遥感数字图象处理等新技术,借助卫星象片解译进行土壤调查的研究。这些对于加速调查进度和提高土壤图的精度,都有较好效果。 3、调查步骤全过程一般可分3个阶段: a、准备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①路线踏查,统一调查技术,确定土壤调查的填图单元。②收集并阅读调查区内各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与背景 土壤作为地球的表层覆盖层,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土壤的质量,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地土壤的状况及其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区域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城市郊区作为调查区域,采用代表性抽样方法,共调查了30处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土壤样本采集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深度,选取合适的取样点,并采用标准土壤采集工具进行采集。样本回收后,经过干燥、筛选和分析处理,获得相关数据。 三、土壤质量评估 1. pH值分布

pH值是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土壤pH值普遍在6.5-7.5之间,属于中性土壤,适宜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 2. 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含量为2.5%,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土壤缺乏有机质补充,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水分保持能力不足。 3. 养分含量 养分含量是评估土壤肥力的关键指标。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较为均衡,但钾、磷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尤其在农田土壤中几乎缺乏。这可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注入合适的肥料进行补充。 四、土壤污染情况

1.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是土壤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区域土壤中镉、铅等重金属含量超出环境规定的安全范围,可能是由于工业废水、尾矿渣等排放造成的。需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以防止进一步损害。 2.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农田土壤中常见的污染问题之一,对土壤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普遍存在,其中以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最多。农药的合理使用和严格执行安全期限,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五、解决方案与建议 1. 增加有机质含量

土质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土质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土质情况调查报告 一、目的和背景 根据公司下属项目部的需求,我部门开展了一项关于土质情况的调研活动。该调研旨在为项目部提供土质信息,以便项目部在施工前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土地的可承载性和稳定性,并依据调查结果来确定适合的建筑设计方案。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方法、结果和结论。 二、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调查土质情况,包括现场勘察、取样分析和文献研究。 1. 现场勘察: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调研团队,深入到调研区域进行现场勘察。我们仔细观察了地表的土质情况,包括颜色、粘性、杂质等方面。 2. 取样分析:我们对所收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取样分析。我们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测试,包括密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方面。 3. 文献研究:我们对相关的土质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献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分析,以了解区域土壤的一般情况。

三、调研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以下是关于土质情况的主要结果: 1. 土壤类型:调研区域土壤主要为黄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部分地区存在少量的黏土和砂质土。整体上,土壤质地较为松散。 2. 土壤颜色:调研区域土壤的颜色主要为黄褐色,表明土壤中富含有机质。 3. 土壤质地:调研地区土壤质地以砂质土为主,少量的黏土和壤土。土壤孔隙度较高,排水性良好。 4. 土壤含水量:调研显示,土壤含水量整体较高,与区域内的降雨量相关。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是有利的。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松散的土壤质地意味着在建筑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支撑措施以确保项目的安全。在施工前应充分评估土地的可承载能力,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2. 土壤中富含的有机质可为植物提供丰富的养分,对于农业和园林项目来说是有利的。农作物的种植和植被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

土壤调查报告编制

土壤调查报告编制 土壤调查报告编制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愈发重要。而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的调查和评估对于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 有重要意义。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养分含量、污染程度等。本文将从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制 过程、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制过程 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确定调查区域、设计调 查方案、采集土壤样品、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首先,确定调查 区域是整个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因素。其次,设计调查方案是为了明确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包括采样点 的选取、采样深度的确定等。然后,采集土壤样品是调查的核心环节,需要根 据调查方案在采样点进行现场采样,并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接下来,实验室分析是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的测定,包括土壤质地、有 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数据处理是对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以得 出土壤质量的评价和分级。最后,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编制土壤调查报告,包 括调查区域的概况、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污染状况等内容。 二、土壤调查报告的方法 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制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首先,采样方法是保证土 壤样品代表性的关键,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随机采样、网格采样和层次采样等。其次,实验室分析方法是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测定的基础,包括土

壤质地的测定、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养分含量的测定等。此外,为了评价土壤 质量和污染状况,还可以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例如,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采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土壤质量的评价和 分级结果。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采集的土壤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图形展示,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土壤质量分布和污染程度。 三、土壤调查报告的应用 土壤调查报告的应用广泛,涉及农业生产、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首先,土壤调查报告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土壤质量和养分含量的评价,可以指导农民合理施肥和选取适宜的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利 用效率。其次,土壤调查报告可以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土壤类 型和质地的调查,可以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不当的土地利用 和破坏性开发。最后,土壤调查报告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对土 壤污染程度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治土壤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 健康。 综上所述,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并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土壤调查报告的应用涉及农业生产、土地规划和 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土壤调查和 报告编制工作,提高土壤质量的评估和保护水平,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促进生 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调查实训总结报告

土壤调查实训总结报告 土壤调查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目的和背景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深入了解土壤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训过程 1. 实地调查:我们选择了校园内的三个不同地点进行土壤采样和调查。通过观察和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湿度等特征,初步了解了土壤的基本性质。 2. 实验分析: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我们使用了pH试纸和甲醛试剂分别测试了土壤的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同时,还进行了养分分析,通过加入不同的试剂并观察变色反应,确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 3.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三个地点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第一个地点的土壤酸碱度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第二个地点的土壤酸碱度适中,有机质含量较丰富;第三个地点的土壤酸碱度较低,有机质含量较高。在养分含量方面,三个地点的土壤中均富含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但含量有所差异。 三、实践心得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以下是我个人的实践心得: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自参与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仅凭理论知识是无法真

正了解问题本质的,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 2. 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本次实训要求我们在小组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通过与同学们的密切配合,我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与人沟通和协调团队工作,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3. 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土壤调查和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同地点的土壤性质也存在差异,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得到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四、改进建议 在本次实训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我对于实训的一些建议: 1. 实践环节可以更加充实:在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中,我觉得有些环节比较简单或重复,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 2. 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分析过程中,我们只是简单地观察变色反应,没有深入分析数据的原因和影响。可以考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数据分析,让他们从实验数据中找到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 3.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讨论和总结报告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探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 通过本次土壤调查实训,我加深了对土壤性质和组成的认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