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沪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第23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首先始于天文学领域,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创了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了解哥白尼及其著作《天体运行论》与“日心说”,16至17世纪,欧洲的科学巨匠突破了神学的桎梏,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启蒙思想家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养分;理解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的发明的重要意义。

2、学会通过不同途径收集史料及表达交流,从材料中汲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得出结论,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索需要有怀疑和批判的勇气和献身的精神,今天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是无数科学家不懈追求和顽强探索的结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在科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难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

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使欧洲发生了什么变化?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催生了许多顶天立地的科学巨匠,科学领域的突破又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

一、哥白尼

《彩图世界五千年》3中“哥白尼”内容。讲述哥白尼的两个小故事:1.不做教授做教士,坚持观察天体30余年,写出《天体运行论》。2.《天体运行论》遭人嘲弄与讽刺。

提问:故事中的哥白尼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假如你是哥白尼,你如何解释太阳由东向西运动?

阅读教科书,聆听故事。思考提炼哥白尼的人物形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角色体验。

一、哥白尼

(1)主要观点:提出“太阳中心说”

(2)地位: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天文观察和数学计算创立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球都围绕太阳运转。

青春应该是:一头醒智的狮,一团智慧的火!醒智的狮,为理性的美而吼;智慧的火,为理想的美而燃。

——哥白尼

思考: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它有没有局限性?体现在哪里?“日心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有。宇宙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比较哥白尼与布鲁诺,你更欣赏谁?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刻卜勒(德国),行星是按照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

各抒己见:

哥白尼否定了地心说,而布鲁诺和刻卜勒又发展了哥白尼的学术思想。从这一事实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二、伽利略

讲述故事(主要信息):伽利略在宗教裁判所的恐吓之下,在“悔过书”上签字,承认地球并不环绕太阳而运行。组织学生讨论: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家们为捍卫真理,有的献出生命,有的遭到迫害。你能说说原因吗?

(1)主要观点

①证明了日心说:_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②开创了_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

(2)地位: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伽利略

研究方法:注重实验和观察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他观测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思考:伽利略的“罪行”是什么?

通过天文观察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直觉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它们有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去。

…………

人的思维创造出一直在改变的一个宇宙图景。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这就是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

——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

三、牛顿

亚历山大•蒲柏语:“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于黑暗。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变得光明灿烂。”提出问题:1、亚历山大•蒲柏给牛顿这么高评价的历史依据是什么?2、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主要成就

(1)牛顿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数学和物理

(2)他总结出_万有引力和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包括在经典力学体系中)

(3)代表作:《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思考并讨论,回答:

1.牛顿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对近代科学的作用。

展开:如万有引力定律等。

2、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也为启蒙思想家们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养分。

小结:随着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一颗颗闪亮的科学之星让黑暗慢慢淡去。一切正变得光明,变得灿烂。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就像布鲁诺在火刑柱上所说的:“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真理终将战胜邪恶。”让我们一起记住他们: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牛顿……还有更多更多为科学,为真理作出贡献、作出牺牲的人们。

板书设计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日心说”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伽利略发明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传统力学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反思

总体上看,本课内容的教学实施还是比较成功的:1.基础知识的整理讲述比较清晰,学生容易掌握。

2.资料准备充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呈现,学生容易接受,课堂气氛融洽。3.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启迪学生理解科学家为科学为真理作出贡献、牺牲的精神。

但在实施中,也感到有些不足,主要反映在:

组织学生讨论,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工作者家们为捍卫真理,有的献出生命、有的遭到迫害,你能说说原因吗?由于教师的组织能力,经验尚显不足,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探究活动有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第23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课时) 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王长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始于天文学领域;知道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的主要科学贡献;知道英国皇家学会是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 (2)理解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背景与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背景”这一问题的分析与讨论,进一步锻炼历史图片的阅读、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培养历史学习的探究意识。 (2)通过梳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基本过程,形成即时整理历史知识点的习惯,掌握建构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类在探索自然过程中所表现的对知识、真理的渴求及执著追求的精神,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感悟科学家的质疑精神及探索精神,认识今天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是无数科学家不懈追求和顽强探索的结晶。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在科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2、难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背景;科学需要发现真理,也需要坚持真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图片(图片1:关于文艺复兴;图片2:关于新航路开辟) 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所表达的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背景 总结图片所表达的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概括说明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背景。 3、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过程 (1)天文学领域: 第一部分:介绍托勒密、哥白尼、布鲁诺、刻卜勒等人的天文学观点。使

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主要贡献;通过材料分析,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重要意义;认识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部分:介绍科学家遭受迫害的遭遇。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理解科学需要发现真理,也需要坚持真理。 (2)物理学领域: 第一部分:介绍伽利略在物理学领域的主要贡献。认识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结合图片介绍牛顿主要贡献,使学生感受牛顿的伟大;通过问题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3)科研机构的建立: 介绍建立时间与目的,使学生认识这一时期政府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视以及科研机构建立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4、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意义 结合本课内容及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认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意义。 四、参考书目 (1)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梁衡:《数理化通俗演义》,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4)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优课教案_10

八上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二、内容标准 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三、教学目标 1.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运动的背景,感受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2.在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和空想性,在角色扮演中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观察历史地图并运用板书,引导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的行动,例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等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感受太平军的英勇斗争精神。 4.阅读史料,引导学生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分析《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感受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对清朝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性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五、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运用历史地图史料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请坐!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那么鸦片战争后中国是何社会性质呢? 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回答的非常的准确。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当时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现在我们来看几位农民在广西桂平某村庄大槐树下的对话。我们分别请三位同学来扮演肖阿牛,陈二发,李大贵三位农民。 生:(学生举手) 师:好,请你们三位同学来进行情境表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请情境扮演的同学注意人物的语气语调。其他同学在情境欣赏过程中,请思考一个问题:哪些原因促使当时的农民们揭竿而起? 生1:(进行肖阿牛角色扮演) 生2:(进行陈二发角色扮演) 生3:(进行李大贵角色扮演)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优课教案_14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本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但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的抗争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知道了历史事件包括的基本要素,为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点学生很好理解,但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对义和团运动该怎样评价?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 通过史料研读认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通过合作学习,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通过观点评说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能更加深刻。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到反抗外来侵略历来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主题之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采访:自鸦片战争后,顽强的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哪些不懈的抗争与探索呢?(参考答案: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了解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导入省时省力,直奔主题。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愤怒——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兴起 教师设问:什么是义和团?(参考答案: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而来。) 教师讲述:义和团的参加者绝大部分是农民、另一部分是失业的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运输工人等,他们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迷信观念。 材料一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义和团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它表现了对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 ——陈旭麓主编:《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插图本)》,182 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材料二窃自中西通商以来,西洋教法盛行中国,天主福音等堂几遍天下,虽至穷乡僻壤,皆有各国教士潜往传教。....近来各省打教堂伤教士之案,纷至沓来,不胜枚举者,非皆百姓之梗顽不化,敢于抗官而藐法也。亦由从教之人大半皆系无赖痞徒,平日犯法生事,无所不为。或因案为官所捕,或因事为众所纠,一旦入教,即以教堂为护身符逋逃薮”,鱼肉乡里,倾害善良,百姓望而生畏。及有讼事,方冀官为主持,乃地方官每遇教民到案,即明烛其奸,大半不肯照例惩治,或委曲将就,或故意延宕,以致被害之家怨愤莫释,行。路之人指目兴叹,日积月累,渐染成风。百姓第见每案到官,教民必占便宜,从无有严办教民以快公论者。积忿生怨,人人欲得而甘心,不逞之徒又从旁捏造谣言以激怒之,遂至一发而不可制。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公开课教案_4

教学设计 课题: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材分析】 内容:《抗击八国联军》是八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端、高潮、结果及意义等基本史实。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屠杀劫掠,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所历外祸之总和。清政府被迫同西方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面对外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是下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到了关键和承接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作用:义和团运动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民族灾难,它使中国人民陷入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危机也是转机,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事实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够全面,他们对那段历史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但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对于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尚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初步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对列强侵华的线索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突破方法: 1、让学生从教材、图片中提炼,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参与国家、主要战役,总结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抓住几个关键战争,结合

沪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第23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首先始于天文学领域,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创了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了解哥白尼及其著作《天体运行论》与“日心说”,16至17世纪,欧洲的科学巨匠突破了神学的桎梏,促使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启蒙思想家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养分;理解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的发明的重要意义。 2、学会通过不同途径收集史料及表达交流,从材料中汲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得出结论,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索需要有怀疑和批判的勇气和献身的精神,今天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是无数科学家不懈追求和顽强探索的结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在科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难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 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使欧洲发生了什么变化?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催生了许多顶天立地的科学巨匠,科学领域的突破又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 一、哥白尼 《彩图世界五千年》3中“哥白尼”内容。讲述哥白尼的两个小故事:1.不做教授做教士,坚持观察天体30余年,写出《天体运行论》。2.《天体运行论》遭人嘲弄与讽刺。 提问:故事中的哥白尼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假如你是哥白尼,你如何解释太阳由东向西运动? 阅读教科书,聆听故事。思考提炼哥白尼的人物形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角色体验。 一、哥白尼 (1)主要观点:提出“太阳中心说” (2)地位: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天文观察和数学计算创立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星球都围绕太阳运转。 青春应该是:一头醒智的狮,一团智慧的火!醒智的狮,为理性的美而吼;智慧的火,为理想的美而燃。 ——哥白尼 思考: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它有没有局限性?体现在哪里?“日心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有。宇宙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比较哥白尼与布鲁诺,你更欣赏谁?宇宙空间是无限的 刻卜勒(德国),行星是按照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 各抒己见: 哥白尼否定了地心说,而布鲁诺和刻卜勒又发展了哥白尼的学术思想。从这一事实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二、伽利略 讲述故事(主要信息):伽利略在宗教裁判所的恐吓之下,在“悔过书”上签字,承认地球并不环绕太阳而运行。组织学生讨论: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家们为捍卫真理,有的献出生命,有的遭到迫害。你能说说原因吗?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概述】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结构】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单元知识网络】

【真题解析】 1.【2001湖北黄冈】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D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清朝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和辨别能力。因为本题要求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的作用逐个加以分析评价,因此,对每一个评价的“度”的把握要很确切。如“学习了西方”,确切来说是“学习了西方”的什么呢?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可以确定选项D。 2.【2002重庆市】阅读以下材料: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 (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答:(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无产阶级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的设问。要对“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有较清晰的认识才能解答。本题又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特别是对材料中“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等词语中隐含的信息,要能确切理解,才能正确作答。 3.【2006山东】请你举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为实现近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探索的各一件事例,并就其中的一件事例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加以评述。(9分) 参考答案: 政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1分) 经济方面: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办等。(1分) 思想文化方面: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分) 评述:只要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表述清晰完整,即可得满分。(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化历程的总体把握情况,解答此题时,应首先把握题干中“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这个时间段,明确“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领域。按题目要求评述“其中的一件事例的历史作用或影响”,答案可以有多种。 【知识运用】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近代科学与文化》精品教案(word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保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 感受贝多芬内心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接着, 教师可以讲述贝多芬的个人经历, 让学生知道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创作的故事, 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 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 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奉献. 材料展示:1687年,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 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根本规律, 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 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 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 “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 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观点及其理论奉献. 设问: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那么是怎样的?

历史初中八年级近代科学教案

历史初中八年级近代科学教案 一、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300字) 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思维和知识体系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为人类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代科学的兴起起源于17世纪的科学革命,这一 时期被称为“启蒙时代”。启蒙时代的科学家们逐渐摆脱宗教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始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学革命之后,近代科学迅猛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许多 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定理,揭示了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都是近代科学的重要成果,不仅对科学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二、近代科学的重要理论与实验(600字) 1. 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被誉为近代科学的里程碑之一。它们揭示 了物体运动的规律,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牛顿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了物体的力学运动可以用数学方程描述的结论,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也为人类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科学领域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 学的观念,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时空的相对性,揭示了时间、空间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相对论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使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相对论的应用也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为现代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 3. 达尔文的进化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秀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了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及其提出的进化论是生命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了解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及其作品;了解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知道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伟大的作品之一;了解梵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汇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归纳概括、合作学习等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的了解,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学习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了解梵高的《向日葵》的艺术风格,从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行处理教材和相关资料,去感受探究学习、多渠道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 围绕主题整理、归纳、提炼有效信息。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材料展示: (1)“我能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 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2)“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和少说空话。” (3)“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 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科学知识,又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新能源,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同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他们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能够支持、吸引和稳定一批优秀的科学人才,使他们从事科学研究。 2.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如:建立良好的科学教育基础和保持较高的科学普及水平。科学不可能孤立地产生,必须有相应的科学普及、有较高程度的科学教育和国民科学素养才有可能产生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优秀科学家队伍。 政策保护。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等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即欧洲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重视科技发展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3.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技发展奠定

了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反对盲从和迷信,提倡独立的学术研究,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统治作舆论准备,它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就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潮中拉开序幕的,首先向宗教神学发起冲击的是天文学。随后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对科学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也有重要意义,它以实践证实了地圆学说,为建立新的天文学和地理学奠定了基础,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所引起的思想观念的革命,它用实践突破了所谓经典知识界限,使人的思维方式从权威的盲目崇拜中解放出来。 理性主义的兴起使整个社会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造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4. 科学的方法。16、17世纪,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创立的科学方法论,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5.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近代自然科的发展历程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阶段: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1、经典力学的建立 (1)建立背景 第一、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 文艺复兴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新天文学”及其实验科学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不但动摇了上帝创世说,也启迪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和实验思想的萌生。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成为数学中的转折点。波义尔把实验法引进化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哈维的血液循环学成为现代生理学的起点。这些科学成 就都对宗教神学进行了冲击,对于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工场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经济上的需要与力学有直接关系。 第四、伽利略等科学家的心血和研究成果的奠基作用。 伽利略:①创立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数学;②重大发现:确立了落体定律、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新概念,发明天文望远镜;著作《关于两世界体系的对话》宣传“日心说”。他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摧毁了教会的信条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 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近代科学的诞生》教案 人教版

《近代科学的诞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书籍、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辨证分析历史上有关人地关系的言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哥白尼、布鲁诺、牛顿事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史上代表人物的有关言论,进一步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图片和史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闪亮登场活动设计,展示图像5-18、19、20、17、16(要求最后一个必须是培根)等其他当时科学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总体上对当时近代科学家的认识,认识他们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成功引入本课课题 提问:猜猜看他们都是谁?并用一句话说出他们的最大贡献。(新课教学) 思维碰撞:1、知识就是力量 组织学生结合书本资料就“知识就是力量”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以点带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总结: 第一种观点强调人地关系中人的主导地位;第二种观点强调人地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第一种观点是人们从畏惧大自然的年代中觉醒,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就其产生的时代来说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是随着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人类滥用自己的知识,盲目开发、破坏自然,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上的生灵带来诸多的灾难,由此人们开始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对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人物追忆:2、科学家研究自然 (1)宇宙之心的探索 展示资料或播放科教片,让学生比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鲁诺的思想,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总结: 人类的科学探索是顺序渐进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时要以生命为代价的。尽管宗教裁判所对科学家凶残迫害,但真理是压不垮的。 疑难解答

第23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第23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康外实中庄晶晶【内容主旨】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得益于人文精神的复兴,效力于欧洲产业革命,在渐趋民主的政治环境中最终释放出理性之光,成为近代世界史上重要的支点。通过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过程的学习,剖析科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深远影响,理清科学、宗教、人类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科学奥秘,感受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感悟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知道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背景,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在近代科学兴起过程中的成就与地位;尝试从问题讨论中初步形成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时空观念”;感悟历史人物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尊重实证、弘扬理性,不断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难点: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当我们坐在微格教室、享受着科学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之前,先让我们把目光回到100年前的旧中国。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他与胡适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的旧旧思想、旧文化、旧传统的祭坛上奉上了“民主”和“科学”。在之前的美国历史中我们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什么是民主,现在我想请问大家,那什么是科学呢? (学生回答)

是知识?是技术?是发明?难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科学知识,没有科学发明?其实科学可以追溯到古典时代的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两河流域、埃及、中国。既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科学,那么,陈独秀他们为什么还要从西方引进科学?科学在之后的历史发展中又被赋予哪些内容、哪些内涵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把目光再从100年前的旧中国追溯回500年前的欧洲,一起来学习第23课《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PPT:课题《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过渡:1450年-1750年之间的欧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尤其在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接踵而至。这些思想解放运动将人开始从神权中、教权中和王权中解放出来。而这些“新思想”的传播,如同和煦的春风,逐渐吹散了笼罩在欧洲上空的“中世纪”的阴霾。在这段时期里,一些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他们决定要以人的思考去替代神的旨意,决心依靠自己的才智领悟知识。他们以“大胆求知”为座右铭,强调知识的自主性和思想的自由活动。 这场基本思维方式的巨变发生在地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和胸襟,商业贸易与航海探险一起向欧洲人展示了无限广阔的前景;这场巨变更发生在天上: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 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科学革命,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一.上帝的漏洞:向天空寻找真相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根据书中小字介绍一下哥白尼(P119第一段小字)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学设计

(2)地位: (3)评价: (4)局限: b、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1)主要成就 ①证明了日心说; ②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学说 ③创制________; ④观测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绘制第一幅月面图 ⑤发现一些天文现象 (2)地位影响: A、开创____________ 被誉为_______。 B、为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642年,伟大的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伽利略逝世了,但是,另一位科学巨人牛顿在1643年的圣诞节的早晨诞生了,谁也没想到这个只有千克重的早产儿会成为一名震古今的科学巨人。 (2)物理学——近代科学的发展 1、牛顿简介 2、主要贡献:他对力学、光学、热学、天文学、数学,都有重大的发现。 (1)数学:微积分的创立。 (2)物理学:总结出______和_____(包括在经典力学体系中) (3)代表作:___________,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3、经典力学的影响: (1)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 (2)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3)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基础

恩格斯在总结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时,指出有三大发现,即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就是由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 (3)生物学——达尔文与进化论 1、生物进化论的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①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理论; ②《人类的起源》:论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 3、论证: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进化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4、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界和人类和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②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 ③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论,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在自然科学领域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地位。 (4)能源领域的革命——瓦特与蒸汽机 1、蒸汽机发明的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2)生产力发展的呼唤 2、过程: 1705 年纽可门发明蒸汽机(只能用于矿山排水) 瓦特改良蒸汽机——”万能蒸汽机“(可适应不同工厂需要) 3、意义 1)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 2)最终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3)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推动了火车、轮船等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加强了各地的交流和联系 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用蒸汽机驱动轮船,试航成功,揭开了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 (5)能源领域的革命——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1.发电机的发明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人民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中国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 课节概述: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的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进行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但最终失败。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特征:近代化的起步和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3.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重点】 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对义和团口号的评价;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本课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及意义。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以及对这次革命的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 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 2.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3.认识孙中山等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的精神。 学生活动: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革命志士的奋斗 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的黄花岗起义,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辛亥革命 1911年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天占领武汉三镇。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9课辛亥革命 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2.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3.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重点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诗歌导入)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前的中国,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占领着我们的土地,贪婪而蛮横的掠夺着中国的财富,而统治中国的又是一个封建专制腐朽软弱的满清政府。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界。正是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这节课我们走近孙中山,学习辛亥革命,重温辛亥精神。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革命志士掀起武装斗争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表明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惜哉!痛哉! 二、武昌起义 教师: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们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教师:(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形势图,叙述武昌起义的时间和经过。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叙述)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武昌。 (3)主力:湖北新军。 (4)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教师:(总结)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来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 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纷纷独立就是一种必然。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教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它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呢?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形势图。

【教学设计】《启蒙运动》(历史华东师大九上)

《启蒙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的演变第16课启蒙运动。本课分为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是思想启蒙,简单介绍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萌芽于17世纪的英国,全盛于18世纪的法国,前后绵延近一个世纪。第二个子目简单介绍了英国的启蒙思想。介绍了英国出现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他们的主张。第三个子目介绍了法国启蒙思想,介绍了法国出现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多元史观时采用先小组讨论再进行总结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历史的进程,感受历史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法国启蒙思想 【教学难点】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打开ppt,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进行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加深学生对上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展示本课学习的三维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加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增加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课 (一)启蒙运动 简单介绍一下启蒙运动“启蒙”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用人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神的旨意使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启蒙运动实际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小组活动,结合课件上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 1.启蒙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的印象,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仔细阅读课本,找出启蒙运动的活动历程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 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二、英国的启蒙思想 学生小组活动,阅读课本。找出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霍布斯 英国政治家、哲学家。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指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发封建色彩。 社会契约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