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月自考电磁场试题

4月自考电磁场试题

4月自考电磁场试题
4月自考电磁场试题

2009年4月自考电磁场试题

全国2009年4月自考电磁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静电场中,电位相等处,场强()

A.相等B.不相等

C.不定D.恒为零

2.电介质中的电偶极子产生电场,其场源为()A.自由电荷B.极化电荷

C.电子D.离子

3.不同磁媒质分界面上,标量磁位满足()A.B.

C.D.

4.为确保标量磁位是单值的,必须()

A.使用库仑规范B.指定参考点

C.改变微分方法D.限制积分路径

5.磁场能量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A.B.

C.D.

6.已知D=5x2( )ex,则x=1处的为()

A.20B.10

C.5D.2.5

7.面电流密度的单位是()

A.A/m3B.A/m2

C.A/mD.A

8.恒定电场中理想介质分界面处,导电媒质中电场强度分量为零的是()

A.法向分量B.切向分量

C.轴向分量D.旋度分量

9.安培环路定理的微分形式是()

A.B.

C.D.

10.发电机中相对运动产生电动势的载体是()A.磁场与导体B.电场与导体

C.磁场与电场D.磁场与磁场

11.时变电磁场的似稳条件可表示为()A.R>> B.R=

C.R<< D.f<<100 kHz

12.在良导体中,波阻抗Zc为()

A.B.

C.D.

13.电磁波在理想介质和导电媒质中传播时,电场强度相位

相同,磁场强度相位()

A.也相同B.不相同

C.不定D.恒为零

14.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主要是()

A.接地导线的电阻B.接地体的电阻

C.土壤的电阻D.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

15.金属球A外罩有一同心金属球壳B,已知A的带电量为QA,B的带电量为QB,则球壳B外表面的带电量为()A.QA-QBB.QA+2QB

C.QB-QAD.QA+Q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6.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表面电场强度的方向与表面________。

17.材料能够完全承受的最大电场强度称之为________。18.超导体的电阻率为________。

19.恒定电场中,不经过电源的电场强度闭合线积分等于________。

20.要维持导电媒质中的恒定电流,则其中必须具有恒定的________。

21.如果磁媒质中的M和H成正比关系,则该媒质为

________。

22.无面电流情况下,不同磁媒质分界面上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________。

23.平面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与等相位平面________。24.电导率为零且不产生功率损耗的介质称之为________。25.坡印亭矢量方向与积分表面法线方向垂直时,对应的面积分值为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库仑电场

27.电介质极化

28.电功率密度

29.位移电流密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0.在恒定电场媒质分界面处,电流密度应满足什么样的分界面条件?

31.简述磁媒质的磁化原理。

32.设平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压为U=Um ,问位移电流密度峰值与极板间电压峰值是否同时发生,为什么?

33.良导体内的电场强度等于零,磁感应强度是否也等于零,为什么?

34.用导线将一带电金属球与另一相邻不带电金属球相连接,问能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小题10分,第36小题13分,共23分)

35.在长直载流导线l附近有一矩形线圈,如题35图所示,试用矢量磁位A求取线圈中的磁通量。(长度l >> c,矢量磁位公式为A= )

36.一半径为R,电荷体密度为的球体,其中为常量,r 为空间某点至球心的距离。试求球内、外的电场强度分布(设空间电介质为真空)。

全国2017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的关系是(A)P.95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互补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2.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作为论证信息可信度的基础,这一政策论证模式是(A)P.307 A.权威模式 B.统计模式 C.分析模式 D.解释模式 3.政策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政策是(C)P.123 A.基本政策 B.部门政策 C.元政策 D.科技政策 4.对特定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公共政策的形式予以关注,这是公共政策的(D)P.169 A.普遍性 B.稳定性 C.特殊性 D.回应性 5.政府最高首脑拥有对公共决策最终决定权的是(A)P.204 A.首长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 D.分权制 6.由于执行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是(B)P.343 A.政策制定偏差 B.政策执行偏差 C.政策评估偏差 D.政策规划偏差 7.在集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政府作用并形成了“集团模型”的学者是(A) 4-236 A.莱瑟姆 B.杜鲁门 C.莫斯卡 D.戴伊 8.政治系统模型认为,既是现政策过程的终点又是新政策过程的起点的是(C)P.236 A.转换 B.输出 C.反馈 D.输入 9.对政策规划和政策实施计划进行的监控是(B)P.383 A.引发性监控 B.预防性监控 C.过程性监控 D.结果监控 10.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基础上的政策议程设定模型是(D)P.275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三源流模型 11.能够由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公共政策问题是(A)P 254 A.结构适度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结构混乱问题 D.结构残缺问题 12.z省出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是(C)P.410 A.政策的增删 B.政策的修正 C.政策的更新 D.政策的合并 13.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是(D)P.3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14.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C)P.320 A.政策研究 B.政策调整 C.政策执行 D.政策学习 15.既是构成政策执行人员的主要力量,又是影响政策执行效率的基础性因素的是(A)P 322 A.下级行政人员 B.政策研究机构 C.公共政策执行力 D.政策执行机制

4月全国自考电磁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电磁场试题 课程代码:0230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静电场环路定理的积分形式是() A.???l E·d l =0 B.?? E·d s=0 S C.?l E·d l =0 D.?b a E·d l=0 2.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试验电荷的受力方向() A.相同B.相反 C.不确定D.无关 3.一个任意形状的平面电流小回路,在远离该回路处,可看成一个() A.电偶极子B.元电荷 C.磁偶极子D.元电流 4.电位移矢量D=0εE+P,在真空中P值为() A.正B.负 C.不确定D.零 5.恒定电场是指电场不随() A.位置变化B.时间变化 C.温度变化D.压力变化 6.体电流密度等于体电荷密度乘以() A.面积B.体积 C.速度D.时间 7.恒定电场内的电位函数满足() A.泊松方程B.散度方程 C.旋度方程D.拉普拉斯方程 1

2 8.从电磁力公式F =I l ?B 可以判定,导体l 的受力方向与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 ) A .平行 B .垂直 C .无关 D .不确定 9.在静止媒质中,电磁感应定律的表示式为( ) A .? l E ·d l =t ????S D ·d s B .? l H ·d l =????-S t B ·d s C .?l E ·d l =????-S t B ·d s D .?l E ·d l =????-S t B ·d s +?l (v ?B )·d l 10.位移电流的表达式为( ) A .J D =????S t D ·d s B .J D =t D ?? C .J D =????-S t D ·d s D .J D =t D ??- 11.在线性媒质中,静电场能量的数值( ) A .只与最后状态有关 B .只与电场的建立过程有关 C .与最后状态及建立过程均有关 D .与最后状态及建立过程均无关 12.下列关于动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态位既不是空间坐标的函数,也不是时间的函数 B .动态位既是空间坐标的函数,也是时间的函数 C .动态位是空间坐标的函数,但不是时间函数 D .动态位是时间的函数,但不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13.理想介质中时变场E 满足的波动方程为( ) A .2?E =2 221t E ??υ B .2?E =222t E ??υ C .2?E =221t E ??υ D .2 ?E =2 2t E ??υ 14.相对磁导率r μ略小于1的磁媒质称为( ) A .顺磁物质 B .铁磁物质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真题及复习资料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1-97 A.拉斯韦 尔 B.德洛尔 C.韦 伯 D.西蒙 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 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 策》 D.《盐铁论》 3.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D )3-183 A.利益集 团 B.公民个人

媒 D.代议机关 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B )3-208 A.英 国 B.法国 C.瑞 士 D.美国 5.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 C )6-287 A.问题界 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设 计 D.政策抉择 6.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B )6-300 A.工具学 习 B.概念学习 C.社会学 习 D.组织学习 7.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森 B.戴伊 C.拉斯韦 尔 D.西蒙 8.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 A )4-238 A.精英模 型 B.集团模型 C.混合扫描模 型 D.渐进主义模型 9.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 A )5-268 A.系统议 程 B.政府议程 C.正式议 程 D.规划议程 1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 C )7-327 A.过程模 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 型 D.系统模型 11.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 D )7-330

湖北自考公共政策多项选择题

湖北自考2011年公共政策多项选择题 湖北自学考试2011年公共政策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至今尚不统一,常见的名称有(ABCDE) A、公共政策学 B、政策学 C、政策科学 D、政策分析 E、政策研究 2、叶海尔?德洛尔指出,从方法论角度看,政策科学包括的基本范畴是(ABCDE) A、政策战略 B、政策分析 C、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 D、政策评估 E、政策科学的发展 3、能够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的是(ABC) A、“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 B、“凡是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 C、“是以国家务农重谷,使凡州县守?,皆以劝农为职” D、“宽以养民、严以治吏”

E、“立国之道无他,惟在富民” 4、古代政策研究没有形成独立学科的原因是(ABCDE) A、古代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 B、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显露出来 C、参与决策的人很少 D、决策过程纯属“黑箱”运作 E、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政策在那时还不可能 5、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ABCD) A、亚当?斯密 B、克劳塞维茨 C、卡尔?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E、托克维尔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有(ABC) A、谴责一切封建关系 B、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C、以经纪人的利己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D、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E、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 7、克劳塞维茨将战略要素区分为(ABCE) A、精神要素 B、物质要素 C、地理要素 D、战术要素 E、统计要素 8、马克斯?韦伯的主要著作有(ABC) A、《宗教社会学论集》 B、《古代犹太教》 C、《科学论文集》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E、《通讯的数学理论》 9、按照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想模型,理想的决策系统就是(ABCDE) A、由极少数人组成的最高层次的决策控制 B、由下级行政人员负责执行 C、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是一个自上而下单向的命令传递关系 D、政策执行者的方案选择要体现对政策制定者的服从和遵行 E、政策行为的宗旨或目标都由政策制定者在法规或命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真题:《公共政策学》论述题部分及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支持系统有效运行的影响 【答案】政策支持系统一般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 (1)信息传播系统: 比如: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的搜集与整理;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③信息的传递。 (2)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3)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基本功能是: 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构成要素是: ①政策评估主体②评估对象③评估目的④评估标准⑤评估方法 【考点】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31.试述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方法 【答案】评估是对各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的意见。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是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 (1)预测是指预先测知未知事物或条件的可能性,以作为未来行动的依据。 1)预测性评估的步骤: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的分析;试验式证实。

2)预测性评估的方法:①外推预测②理论预测③判断预测 ①外推预测: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的社会状况②理论预测:理论预测帮助分析人员以理论假设,以及当前和历史的数据为基础对未来的社会状况做出预测③判断预测:试图就各种判断进行推导和合成。 (2)公共政策的可行性评估,指的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拟采用的政策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的评估。 1)技术可行性,主要以效力标准来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可能性,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政治可行性,主要以政策对相关权力或利益群体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绩效。 (4)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 【考点】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电磁场试卷

PART1 一、 选择题 1.若一个矢量函数的旋度恒为零,则此矢量可以表示为某一个(C )函数。 A .矢量的散度 B .矢量的旋度 C .标量的梯度 2. 自由空间的电位函数z y x 522 -=?,则点)6,3,4(-P 处的电场强度=E ρ ( A )。 A. 5e 32e 48e z y x ρρρ+- v/m B .48e x ρ v/m C .30e z ρ v/m 3. 损耗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其波长λ 随着媒质电导率σ的增大,将( B )。 A. 变长 B. 变短 C. 不变 4. 平行极化波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无反射的条件是( A )。 A. B i θθ= B.B i θθ> C. B i θθ< (i θ为入射角,B θ为布儒斯特角) 5. 频率f=1MH Z 的均匀平面波在电导率m s /4=σ,磁导率70104-?==πμμH/m 的良 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深度(或穿透深度)=δ( A )。 A. m f 25.01 ≈μσ π B. m f 4=μσπ C. m f 0625.01 ≈μσ π 6. 在导波系统中,存在TEM 波的条件是( C )。 A.022 >+κγ B. 022<+κγ C. 022=+κγ 7.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随距离变化的规律为( B )。 A. r 1 B. 21 r C. r ln 1 8. 导电媒质中,已知电场强度t sin ωE E 0ρρ=,则媒质中位移电流密度d J ρ 的相位与传导 电流密度c J ρ的相位( A )A. 相差2π B. 相差4 π C. 相同 9. 恒定电场中,当( A )时,两种媒质的分界面上的自由面电荷为零。 A .2211σεσε= B .1221σεσε= C .2121σσεε= 10.设矩形波导的截止频率为c f ,工作频率为f 的电磁波在该波导中传播的条件是 ( B )。 A. f = c f B. f >c f C. f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 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 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3)他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5、韦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 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 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 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 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界定 他是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 代表性著作:〈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 (2)

全国20XX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 A )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B.《博弈与决策》 C.《隆中对》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B ) 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 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B ) 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 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A ) 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 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 B ) 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 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 ) 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 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 C ) 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 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D ) 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 )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 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A ) 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

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 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 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A )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B.“挂羊头,卖狗肉”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D.不折不扣落实 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 ) 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 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 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C ) A.20世纪30~4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 A ) 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D.社会效益的原则 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B ) 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D.M·麦克拉夫林 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D )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D ) 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 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C ) 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 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D ) 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 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D ) 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D.一系列假设

(最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电磁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 年7 月自学考试电磁场试题 课程代码:023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电介质会在电场强度作用下发生( ) A.分解 B.化合 C.游离 D.极化 2.在导电媒介与理想介质的分界面处,电场强度的 ( ) A. 法向分量为零 B.法向分量连续 C.切向分量连续 D.切向分量为零 3.恒定磁场中的基本场矢量是( ) A. B B. A C. E D. D 4.电磁感应定律的本质是( ) A.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B.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C.变化的磁场产生磁场 D.变化的电场产生电场 5.与电感线圈中贮存能量成正比的是( ) A. 电流 B.电压 C.电流的平方 D.电压的平方 6.已知D=x2e x+yze y+xye z,则^?D=( ) A.2x+z B.-2x-z C.2xe x+ze y D.(x-y)e x-ye y 7.导体外表面电场强度( ) A. 只有切向分量 B.只有法向分量 C.具有切向与法向分量 D.恒为零 8.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与该处的( ) A.电位有关 B.电何密度有关 1

C.电荷量有关 D.电场强度有关 9?磁媒质中的环形电流微元可视为() A.电偶极子 B.磁偶极子 C.单位电荷 D.单位磁荷 10. 对于频率为100kHz的场源,适合迅变场的条件为() A. R 2000m C. 3000m v R v 4000m 11. 时变电磁场洛仑兹规范的表达式为( A. ▽? A=0 C. ▽? B =0 t 12. 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 A.只与点电荷同参考点的距离相关 C.与点电荷移动的路径相关 13. 电磁波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间的相位差称为 A.波程差 C.相位系数 2

2018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课程代码00318)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始点通常是 A.经验观察 B.程序设计 C.理论归纳 D.研究层次 2.采用委员会制行使国家最高决策权的是 A.英国 B.瑞士 C.法国 D.俄罗斯 3.任何一项具体政策都必须预设重点,它体现的是 A,政府的独立性 B.政府的公共性 C.政府的偏好性 D.政府的权威性 4.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属于 A.战略 B.策略 C.战术 D.技术 5.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称为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6.政策系统的核心是 A.公共组织 B.公共舆论 C.公共权力 D.公共问题 7.通过举行信息发布会、发布文件或白皮书等方式正式向公众予以政策宣示的是 A.政策监控 B.政策发布 C.政策执行 D.政策评估 8.决策者正式同意采用某一政策方案来解决列在政策议程中的特定问题是 A.政策论证 B.政策采纳 C.政策审议 D。政策评估 9.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听证制度体现了 A.决策理性化 B.决策民主化. C.决策地域化 D.决策专业化 10.基于中国自身经验和理论资源总结出来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A.有限理性主义模型 B.规范最适模型 C.集团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1.将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结构不良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A.威廉?邓恩 B.哈蒙?齐格勒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电磁场简答题

简答题: 1、请说明在空心金属波导内能否存在TEM 波(结论及原因)。(10%) 解: 不能。(3分) 若存在TEM 波,z H 0=,则磁场在横截面内闭合,沿磁场闭合路径积分必不等于零(2分),由广义安培环路定律,该闭合路径必然包含电流(3分),而空心波导中心无导体,只能存在纵向位移电流,即z E 0≠(2分)。故TEM 波无法存在 1、 体电流密度J 的定义是什么?单位是什么?s J 与J 是什么关系?流过某一曲面的电流 I 与J 有什么关系?说明在σ有限的导电媒质表面传导电流0s J = (A/m 2) 当在σ有限时,导电媒质表面传导电流 2、 试写出下列物理量的单位:电场强度、电位移矢量、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介电常数、 磁导率、电导率。 答:电场强度的单位 N/C(牛顿/库仑) 或 V/m(伏特/米) 电位移矢量的单位 C/m 2(库仑/米2)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 T(特斯拉) 或 Wb/m 2(韦伯/米2) 磁场强度的单位 安培/米 (A/m ) 介电常数的单位 F/m (法/米) 磁导率的单位 H/m (亨/米) 电导率的单位 S/m (西门子/米) 3、 分别写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可由高斯定理求0d lim d n n S i i S S ?→⊥⊥?==?J e e d S I =? J S 0lim S h h →=J J 00lim lim 0S h h h h σ→→===J J E

出给定电荷分布的电场?为什么? 答:高斯定理 d d S V V ρ=??D S 安培环路定理 d d c S =??H l J S 在电荷和介质分布都具有对称性(平面对称、球对称和无限长轴对称)时,才可由高斯定理求出给定电荷分布的电场。只有在此条件下,才可能方便计算出适应对称性的闭合面上的电位移的通量,再由与面内的总电量的关系计算出电位移,再由本构关系计算出电场强度。 4、 极化强度的定义是什么?极化电荷体密度P ρ与P 是什么关系?电位移矢量D 是如何 定义的?若已知介电常数和电场强度,如何计算P 和D ?两种不同介质分界面上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与介质分界面两侧的1P 、2P 有什么关系? 答: ε=D E 5、 试从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区域及引起的效应比较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 答: 产生的方式:传导电流与自由电荷定向运动有关,位移电流可以与电荷运动无关(由变化的电场),或只与束缚电荷的定向运动有关。 存在的区域:传导电流存在于电导率不为零的媒质中,位移电流不存在于电导率无限大的媒质中。 引起的效应:都有磁效应,位移电流在高频时有热效应。 1.平面电磁波在媒质分界面上的反射特性和透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与界面两侧媒质的电磁特性参数(2分)、入射波的极化特性和入射角有关(3分)。 1. 试说明为什么单导体波导不能传播TEM 波。 答:对TEM 波,有E z =0和H z =0 由 d d d c S S t ?=+????D H l J S S 和 d d c S t ?=-???B E l S 对于横向的任意闭合回路C 有 0=lim i i V V ?→?∑p P P ρ=-?P 0ε=+D E P 21SP n n P P ρ=-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02349自考浙江省2009年1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

超越60自考网 浙江省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矢量A在另一个矢量B上的投影称为映射,用数学表示为( ) A.A·B B.A×B C.e A·(B·e A) D.e B·(A·e B) 2.安培力与电流的________有关。( ) A.位置 B.方向 C.大小 D.以上都是 3.电通量的大小与所包围的封闭曲面的________有关。( ) A.面积 B.体积 C.自由电荷 D.形状 4.可用镜像法求解的两个相交的导体平面的夹角为( ) A.180° B.90° C.45° D.180°/n(n是整数) 5.磁场满足的边界条件是( ) A.B1n-B2n=0,H1t-H2t=J s B.H1t-H2t=0,B1n-B2n=J s C.B1n-B2n=0,H1n-H2n=0 D.B1t-B2t=0,H1n-H2n=J s 6.电场强度E=(e x3+e y4)sin(ωt-kz)的电磁波,其传播方向是沿________方向。( ) A.e x B.e y C.e x3+e y4 D.e z 7.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导体上,随电磁波的频率增高进入导体的深度( ) A.不变 B.变深 C.变浅 D.都有可能 8.导波装置方波导可以传播( ) A.TEM波 B.TM和TE波 C.驻波 D.平面波 02349#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第 1 页共3 页

9.天线的选择性与天线的带宽都是天线的重要参数,天线的选择性越好,则带宽( ) A.越窄 B.越宽 C.与选择性无关 D.不变 10.电磁能是一种能量,能通过无线输送,其输送的能流密度为( ) A.E×H B.1/2εΕ2 C.1/2μH2 D.1/2εΕ2+1/2μH2 二、名词解释及理解(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保守场?并说明电位与路径的关系。 2.什么是体电荷密度?并指出什么情况下带均匀或非均匀电荷的球的球外电场与同等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关系。 3.什么是极化强度? 4.什么是电磁波的相速,电磁波的相速可以超过光速吗? 5.唯一性定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力线的疏密表示场的大小,力线越________,场越小。 2.电位与电荷满足________关系,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3.理想导体内的电场为0,所以其电位也________。 4.自由空间的泊松(Poisson)方程,其边界条件有________类。 5.磁场的本质是________产生的。 6.电磁波的洛仑兹规范为________,它确立了运动电磁波之间的联系。 7.电磁波的衰减一般是由________损耗引起的。 8.短路线在传输线中可以等效为一个________。 9.电磁波的辐射装置称为________。 10.具有相同频率的模式场称为________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写出点电荷q电场强度和电场能量,从能量看,其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什么是零电位,有什么意义,简答静电学中电位为零的几种情况。 3.说明什么是TEM波。TEM波没有色散,而TE或TM波有色散,为什么还使用波导这一类的导波装置? 02349#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第 2 页共3 页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考前划重点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https://www.doczj.com/doc/ae18005984.html, )搜集整理原创制作! 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 考前划重点 说明: (一)、所谓“考前划重点”是自考资深专业老师经过多年教学的研究,结合考试大纲,归纳考试规律和命题趋势,并为学员缩小考试范围、浓缩考试内容,圈定重点考点,总结提炼出各门课程的必考点、常考点、易考点和预测考点,学员通过对考前划重点的学习,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高效掌握考试重点,快速通关。 (二)、我们将知识点按考查几率及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重点、二级重点、三级重点,其中,一级重点为必考点,本次考试考查频率高;二级重点为次重点,考查频率较高;三级重点为预测考点,考查频率一般,但有可能考查的知识点。 考试学习软件站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课件网(https://www.doczj.com/doc/ae18005984.html,)搜集整理原创制作! 一、《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型分析: 自2011年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程,更名为《公共政策学》,教材改用由宁骚主编的2010年版《公共政策学》。 我们以11.7考试情况为例,题型大致包括以下六种题型,各题型及所占比值如下: 题 号 题 型 题量及分值 第一题 单项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第二题 多项选择题 (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第四题 简答题 (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五题 论述题 (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六题 案例分析题 (共1小题,每小题各 15分,共15分) 由各题型分值分布比重我们可以看出,各个题型在试卷中的比重,由此可知考试复习重点,每种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 单项选择题: 考查知识点比较分散且细致,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也是识记内容,难度一般,不会超出考试大纲涉及的内容。考生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与记忆,特别要注意知识点细节的掌握与理解。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会均匀的分布在教材的每一个章节。 多项选择题: 主要考查理解性和识记性的知识,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答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采取排除法选择答案等方法答题。此种题型的考查一般陷进比较多,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并认真的区分相似答案,最终确定并选择正确答案。 简答题: 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考查形式比较灵活,考生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综合应用来简答这种题型。此种题型难度一般不大,但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论述题: 本题所占分值相对比较大,所以考生务必要认真的解答。论述题一般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不是很大,但命题方向一般不容易预测,这就要求考生要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案例分析题: 本题型和论述题一样都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考查的知识一般跳跃性比较大,覆盖面也比较广,要求考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二、《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自考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 1.7.简述“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 1.8.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1.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1.10.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 2.1.公共政策的定义所提示的内涵有哪几点? 2.2.简述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 2.3.简述政策实践的重要性。 2.4.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2.5.简述公共性如何内含于公共政策。 2.6.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可以分为哪几类? 3.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 3.2.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3.3.简述政策支持系统中的政策咨询系统与政策监控系统。 3.4.简述政策系统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治环境。 3.5.简述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 3.6.简述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 3.7.简述首长制的优缺点。 3.8.简述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雅各布在《民主视野》一书中总结的关于公共利益的四种代表性定义。 3.9.简述大众传播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1.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4.2.简述机构一制度模型。 4.3.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 4.4.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的一组命题是什么? 4.5.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原因。 4.6.简述如何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化。 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5.2.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 5.3.简述假设分析法的特征。 5.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 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6.2.简述政策目标的分类。 6.3.简述单一式规划主体和多元式规划主体的利弊。 6.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的六个步骤。 6.5.简述影响一个政府组织学习能力和可以学到的知识的因素。 6.6.简述政策移植增加的原因。 6.7.简述预测性评估的三种方法。 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7.1.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 7.2.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过程模型。 7.3.简述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的内涵。 7.4.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博弈模型。 7.5.简述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在正常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6.简述政策本身的因素。7.7.简述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7.8.简述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 响。 7.9.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8.1.从哪些方面来说,需要对政策进行评估 工作? 8.2.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 8.3.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8.4.简述过程评估的目的及容易出现的问题。 8.5.简述评估总结的工作步骤。 9.1.简述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9.2.简述政策本身的稳定因素。 9.3.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9.4.简述“政策学习”模式包含的前提及其 特点。 9.5.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9.6.简述政策接续的定义及其意义。 9.7.要实现政策接续的目的应该做好哪些方 面? 9.8.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及原因。 9.9.简述巴达奇对政策终结的力量的分类。 9.10.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10.1.简述政策分析的含义及要素。 10.2.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 10.3.简述政策分析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10.4.简述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分析师的职 业伦理。 简答题答案 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答: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 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 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 政策领域的扩大。①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 活的正面作用。②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 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 中涉及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 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政,二是实 行政策咨询。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 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作为政策的直接主 体系统的公共权力机关,就在这些组织里制 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个人而言,经常成为某 项公共政策的对象系统中的一分子。鉴于公 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 方案,这种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相对性是 需要研究者给予特别关注的。另外,公共权 力机关以及供职其内的所有公务人员所拥有 的直接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全部权力,在 法理上都是人民委托他们行使的权力,而人 民在民主制度健全的政治体制中能够通过政 治参与而成为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但是在 民主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中以及在人民对政治 参与持冷漠态度的情况下,他们就仅仅是政 策的对象或客体。人民一方面是国家主权的 拥有者,另一方面又是公共政策的对象或者 客体,这一对矛盾只有在公共政策体现和维 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正确的 解决。 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 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答:公共权力机关在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确定 无疑的,但是科学决策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必 须增加政策咨询、政策评估、政策预测等环 节,而在这些环节中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 析者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尽管在整 个政策系统中后者处于辅助决策的地位。在 对重大政策的研究中,探究二者在决策过程 中的互动是很有意义的。美国学者埃齐奥尼 指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握有权力,而 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者创造知识,“这两 种社会职能——两种专业、两种精英人物的 群体,具有互补性”。因此,应当重视“权力 在知识的创造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互动中所 起的作用”,而“二者的结合是在知识和决策 之间架设桥梁的最佳途径”。 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答:(1)提出拟研 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 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 撰写研究报告。 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答:个案研究的 步骤一般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 容;(2)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个案研究(如 收集资料、访谈、观察、测量等);(4)整理 分析材料,形成结论;(5)起草研究报告。 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答: 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是由这样一些概念构 成的:第一组: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政 策研究、政策分析;第二组:公共政策、公 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决策体制、政策过 程、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第三组:政策系 统、政策行为者、非政府政策行为者、政策 环境、政策网络、利益相关者、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政策社群、政策输入(投入)、政 策输出(产出)、政策反馈、政策支持系统、 公民参与;第四组:政策类型、元政策、基 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立 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政策链、政 策群、政策组合拳、管制性政策与自我管制 性政策、分配性政策与再分配性政策;第五 组:政策过程、过程模型、理论模型建构、 上来下去模型、有限理性(满意决策)模型、 渐进调适(渐进主义)模型、理性广博(完全理 性)模型、政治系统模型(宏观或综观路径)、 规范最适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 精英主义模型、混合扫描(综视)模型、理性 选择制度主义模型、垃圾桶模型;第六组: 政策问题、公共问题、假问题、问题认定、 政策议程;第七组:政策制定、政策倡导、 决策者、公共决策、政策规划、政策对话、 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方案主办者、政策设 计、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审议、政策 选择(方案择优)、政策学习、政策移植、政 策可行性、政策采纳、政策合法化、政策宣 示(政策声明、政策发布);第八组:政策执 行、执行者(执行机构、执行主体)、政策对 象(执行对象、目标人群)、自上而下政策执 行、自下而上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政策执行、 执行力、执行环境、政策试验、政策试点、 政策偏差、执行再决策、政策结果(政策影响 与政策产出)、政策执行模型;第九组:政策 稳定、政策维持、政策变动、政策创新、政 策调整、政策接续、政策终结、政策周期; 第十组:政策评估、评估主办者、评估者、 评估标准、预评估、方案评估、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总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事后 评估、正式评估、实验评估、回溯性评估、 虚假评估、投入一产出评估、成本一收益比 率、内外部结合评估、第一至第四代评估; 第十一组:政策监控、经费监控、时间监控、 社会审计路径、社会实验路径、社会系统会 计路径、社会研究与实践综合路径;第十二 组:政策知识、政策学知识、知识转换、政 策研究组织、政策实务人员、政策分析师、 智库、政策预测、政策咨询、演绎因果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