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三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三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三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三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三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下面是关于梦游天姥吟留 别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一):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 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 也许还能够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 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此刻浙江绍兴一带。“信”,在那 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 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 述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 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 结在一齐。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 它附近的赤城。 “五岳”, 指我国的五座名山, 泰山、 华山、 衡山、 嵩山、 恒山。 “赤城”, 是山名, 在此刻浙江天台北, 正因山上赤石罗列, 远看好像红色的城, 因此叫赤城。 之后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 说那天姥山东南方 的天台山虽然十分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那里的“天 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十分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那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 高耸的样貌写得淋漓尽致, 仿佛那高峻挺拔、 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 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陈丹青语录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 诗人就进入了梦境。 从那里到“失向来之 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 一夜间飞过镜湖, 又飞到剡溪。 他看到: 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 那里渌水荡漾, 清猿啼叫, 景色十分幽雅。 “谢公”, 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爱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 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以前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 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 之后, 李白写道: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 那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 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 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 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 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 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 彩也一步步加浓,一向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 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 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 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必须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 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 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那里采 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 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 在我们面前, 霹雳闪电大作, 山峦崩裂, 轰隆一声, 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 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 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那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 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 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 在天门打开以前, 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 而天门 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 作用,在诗的气势上,构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 奇的背景。 之后,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 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那里,到达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 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 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 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 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 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 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 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 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情绪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

波澜起伏是就应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 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 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 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 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 去寻仙访道的好。 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 表现了李白思想当 中消极的一面。 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 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 状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能够明白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 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 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 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 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 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 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 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那里能够看出诗 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用心的,有反抗精神的。 下方再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 这首诗, 在构思和表现手 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 套,而是借留别来证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 铺直叙的办法, 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 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 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 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 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 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 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就应注意,作 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 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 他写神仙 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 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 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 动人的光彩的。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构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资料和艺 术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诗体,主要是七言,也能够兼用或长或短的句 子

。用韵,能够一韵到底,也能够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于旧 体诗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种。 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 这大概是由于这种 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 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 虽然以七言为基调, 但是还交错地运用了四言、 五言、 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 而是浑然一体,十分协调。这是正因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 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 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刘国正)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为了借惜别来表现自己不事权 贵的态度,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奇景,塑造出—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就很 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风格, 加重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再把这些与当时丑恶的 现实加以比较,才回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来,几乎是天衣无缝。这奇特的构思是 运用了比喻、比较、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 惊心动魄。无怪乎杜甫评论此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天姥山其实映射的是朝廷。第二段从登山起,描述天姥山的美丽壮阔,来表 现自己进入朝廷后初期受到重用之时对朝廷的依靠和好感。 而“忽已暝”三字表 示自己深陷其中。已被迷惑看不见真正的事实。然后忽然间“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表示他已经开始得罪权贵。之后“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则 映射自己失宠。 而自己则一向在这种“得”与“失”中挣扎。 到达顿悟的境界后,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才发现这一切的一切但是是一场梦。 最后一段表现自己对黑暗朝廷的不屑与性格上的洒脱。 第一句表达了世事不 可把握,略显消极的思想。第二句写出了诗人想隐遁,远离着黑暗污秽的现实世 界的想法。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 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主旨: 蔑视权贵、 对现实不满、 不屈于世俗的叛逆, 他渴望济苍生、 安社稷、 辅佐明君治理天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二): 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学价值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开 始了一个不安定的灵魂的漫游之路。 如何对生命好处重新定位?怎样的走路方式 更适合于自己高洁的品性?怎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政治的失败使他不羁 的性灵开始了新的思考,在“儒”、“道”、“侠”的传统文化思想深刻的影响 下,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的审美示范。下方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梦》一诗的美学价值。 一、诗的形象美 中国的诗歌 早于绘画, 古典诗歌的艺术成就给中国绘画带给了肥沃的土壤, 很多中国画

都取意于诗,或者干脆是为诗作注,描摹诗境。宋代的宋迪,提出了自然景色的 八个题材:平沙落雁、远浦归航、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汀夜雨、 古寺晚钟、渔村落照。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情境。但是诗本身却是对 生活形象的概括,它来自生活,诗歌展现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因此在诗歌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境。 美总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美的第一特性。美更多是形式,是直 观的。 因此马克思才说眼睛对美的追求最坚决。 李白十分擅长于从生活中发现美, 并用他的如巨笔把它描摹刻画出来。《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仅十四个字,却塑 造了一幅意境开阔、情意深长的送别画面。在那里,我们似可看见画面中友人渐 行渐远, 诗人却依然翘首以望的怅然身影。 《梦》 一诗中也不乏这样的句子: “天 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人运用比较与夸张,写出天姥山之巍峨高耸,直插云霄之势如在眼前,使 人不敢逼视。 而末句以拟人手法反衬原本高峻的天台山应对天姥, 如小孩在作拜 倒之势,恭敬之态使人不禁莞尔,也不禁对天姥山产生崇敬之情。这样的笔法相 比于任何一幅高山奇石图也不逊色。 对诗歌中类似的美的画面的赏析, “不仅仅 令人怡情悦目,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促进人的性格全面发展,开拓人的思 维。……从而净化了人的心灵。”(陆一帆在《美育丛书》)这是欣赏《梦》一 诗的美学价值之一。 二、诗的情感美 形象的美是种外化,它还依靠于人的主观感受,内化为某种审美情感。审美 不单要体会形象之美,更要融合自己的感情构成审美感受、审美决定。这就要求 审美者要透过直观、 外在的形象去探寻内在的情感。 《梦》 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那里除了有伫足半山, 远望海日升空、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美,更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凌云 的情感蕴含其间。结合作者的遭遇,他当时初到长安,带着满腔抱负,也最后能 被皇上赏识,青云直上,岂不是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而之后群小谗毁,无奈骑 驴出京都,一时之间前路无定,岂不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的《梦》一诗在情与景的融汇表达上也创造了美的典范。 《梦》的情感美还表此刻其跌宕起伏的旋律美。李白生性自由,追求解放, 因此他的诗在感情的表达上也如朝日,如滔滔逝水,不可阻抑。在诗歌写作上, 也是不拘形式,表现其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感情。《梦》起句情感苍茫,意境 渺远,仙山之美却渺不可及,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在此语中一览无遗。继而想及尚 有天姥可到, 情怀顿时激昂不可抑制, 连续用四个句子极力渲染天姥山之雄奇高 伟。“因梦”成行后,他沉浸于剡溪美景之中,攀登至半山腰,又不由为所见的 壮阔景观所激荡。暮雨将至,熊咆龙吟,林栗巅惊,令读者的感情也随之沉郁凝

重。至此情感由渺茫而激昂而宁静而高昂又沉郁,已有数转,但作者并不就此收 束,继而随电闪雷鸣创造了最瑰奇最绚烂的想象。诗人描绘了辉煌灿烂,气象万 千的神仙世界,可谓惊心眩目,动人魂魄,情感更是排山倒海而来,难以抑控。 但是忽而梦醒,无限寥落,情绪大起大落,起承过渡,全无痕迹。这时诗人的感 情本已沉至谷底,似乎再不能昂扬了,但末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又如奇峰突起,一种不卑不屈的巍然正气冲天地而出。《梦》这首诗 正是这样把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 波澜迭起与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 跳跃发展完 美地结合起来的,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三、诗的气质美 中国的儒家文化历来注重“温良恭俭让”与“文质彬彬”, 而“道”家思想 则推崇修身养性, 因此“弱美”、 “静美”则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相对的对“力 美”、“壮美”的追求与表现则显得较为薄弱。就女子形象而言,从《诗经 》中“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到汉乐府中“纤纤作细步”的刘兰芝, 到杜甫《丽人行》中“态浓意远淑且真”的杨贵妃,到现代“始终微笑着”的刘 和珍君,无不是娴静温柔的。从琴棋书画”的文化传统的深入人心,到对名士风 流的景仰,到对家庭和美、田园理想的追求,无不是寻找一种人生宁静境界。诗 歌的气质追求与文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结构是适应的, 李白深受儒”、 “道”思 想影响,他的诗当然也会打上这种文化品格的烙印。《梦》一诗,虽然充满了浪 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与昂扬气势,但其最根本的气质却是沉静、飘逸的。经历了政 治大失败的李白, 对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 最终他认识到在一个不正确的时代里, 个人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 他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的反抗便是蔑视权贵, 鄙薄富贵,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拟古十二首?其九》)他决意“且放白鹿青 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弱美”、 “静美”的追求, 不免有消极的嫌疑, 但对一个时代中的人物的评价应站在他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来评析, 过高的要求 显然是不客观的。 而这种文化品格对社会的安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浮躁 的时代容易滋生急功冒进的情绪, 这对于和平社会来说未必是好事。 而从个人的 角度来说,“弱美”、“静美”的文化品格能够透过抒发忧愤郁悒,从而冲淡个 人不幸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更为人的伦理构造带给了美的表现形式,构成儒雅、 沉静、含蓄、飘逸、从容、开阔的优美气度与风格。这也是欣赏《梦》一诗时所 能看到的审美价值。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是为提升人的素质服务的, 在欣 赏《梦》一诗时,对形象美的鉴赏,对情感美的把握,对诗气质美的定位,都有 助于我们自身素养的培养,这正是我们挖掘《梦》一诗审美价值的好处所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三): 这首诗是李白用心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 它集中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手

法的艺术特色: 1.奇特的构思。我国古代一般的“留别”、“赠别”之类的诗歌,大都写 离愁别绪, 黯然销魂, 情调低沉。 而李白这首留别诗, 完全突破了这种陈规旧俗, 它突破了我国古代留别诗的一般程式, 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方式来构 思全诗。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 游; 再由天姥引出仙洞, 由梦醒而生感慨。 这样从现实到梦境, 又从梦境到现实; 借描绘仙境的完美,以揭示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 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明自己的斗志,来表现“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的主题。 2.丰富的想像。诗人驰骋想像,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其中有月 光皎洁、绿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感,也有“半壁见海日,空中 闻天鸡”那种海日东升、 浮光跃金、 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 有“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瞑”的胜景,也有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夜 间奇象,还有琼楼银台、雍容和谐、富丽堂皇的仙府。奇景异境,变幻迭出。诗 人构思出一幅幅梦游中的奇景, 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 把幻想中的事 物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 大胆的夸张。 诗人热爱山水, 到达梦寐以求的境地。 本诗所描述的梦游, 所表达的炽热的情感, 诗人充分发挥了他的夸张才能, 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 活现,惊心动魄。天姥山横空而耸,山势超越了以险峻闻名的五岳,遮掩了高耸 的赤城,甚至连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拜倒在天姥山的东南方。诗人以夸张、烘 托的手法,极言天姥之高。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 动有力, 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 描绘了天姥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 4. 深刻的主旨。 本诗结尾在前面大胆夸张、 丰富想像的基础上, 收拢笔势, 对全诗的资料作了高度的概括: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这 高亢的呼喊,使诗人郁积在胸中的苦闷和忧愤,如火山爆发,江涛怒吼,毫不含 糊地向当时的黑暗现实提出了挑战, 这是诗人对权贵的傲视, 是对污浊社会的抗 议,是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是自己的人生愿望未能实现的充满愤懑的呐喊, 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赏析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前言】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他渴望济苍生、安社稷、辅佐明君治理天下。 【注释】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知识目标 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3、了解唐代古体诗的基本特点。 4、理解并掌握诗中文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以至背诵全文。 德育目标 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诗歌第二节,一波三折,变幻莫测的梦游意境是教学重点。抓住这一重点,即可充分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也有助于充分理解梦境背后的深意。 【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的意境,体悟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对梦境深层含义的解读应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诗作的思路及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 2、探究式阅读。如让学生充分讨论诗作的主题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解题 龙巾试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写的是谁? 1、李白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将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 2、"古体诗"和"吟"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 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吴越一带 的人谈起天姥山, 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 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 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 对着天姥山, (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 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 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 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 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 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 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 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 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 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 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倘若使我不 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745 年, 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 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 留给在 东鲁的朋友, 所以也题作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 天姥山, 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经常出海的人谈起瀛洲这个地方,都说大海 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找到。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 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 清。信,确实,实在。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明灭:忽明忽暗。 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 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指东岳泰 山、西岳华(huà)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和下文的“天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完整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3、理解本诗的意境及其所展示的诗人独特人生态度和傲岸性格。 教学重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授课用时:三课时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环节: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态度和意向是真。 了解“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现存诗歌__900__余首,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长于乐府与绝句,其诗风格豪放而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3、作品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常考的古文,其中有些字词和句子 是考试经常出现的, 大家需要特别留意。 下面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重点句, 欢迎阅读了解。 1.字词: (1)梦游:在梦中游览。 (2)吟 yín ,此处指古体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中的一种。“吟”重在 吟咏情性。是一种抒情诗 。 (3)留别:离开某地时赠送礼品或作诗词 赠给留在那里的朋友。 (4)瀛::yíng,大海。 (5)语:yǔ,谈论。又读 yù,告诉。 (6)姥:mǔ,年老的妇人。诗中是山名。又读 lǎo。 (7)或:或许,也许。一说,有时。 (8)睹:dǔ,看见。 (9)倒:dǎo,此处解作横躺下来。又读 dào,另作别解。 (10)倾:qīng,歪,倾斜。 (11)度:此处解作通过(江河等)。又读 duó,另作别解。 (12)宿:sù,此处解作夜里睡觉;过夜。又读 xiǔ,量词,用于计算夜。 又读 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 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 (13)著:此处读 zhuó,穿,今写作“着”。又读 zhù,另作别解。 (14)转:zhuǎn,改变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又读 zhuàn,如旋转; 又读 zhuǎi,如转文。 (15)倚:yǐ,靠。 (16)暝:míng,日落;天黑。
1/7

(17)咆:páo,怒吼;嗥。 (18)殷:yǐn,拟声词,形容雷声;诗中用做动词,雷鸣般地震动。又读 yīn,yān,另作别解。 (19)栗:lì,发抖;哆嗦。 (20)峦:luán,山(多指连绵的)。 (21)冥:míng。 (22)霓:ní,副虹。 (23)瑟:sa,古代一种弦乐器,像琴。 (24)鸾:luá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25)悸:jì,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26)嗟:jiē,叹息。 (27)觉:jiào,此处作“醒时”解。又读 ju?,另作别解。 (28)安:ān,此处作“怎么,哪里”解。 2.句子: (1)海客读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的主体是描写梦游天姥的幻境, 开头段却写现实中的天姥, 但又不直接落 笔,而是用这么个对偶句,由“海客”所读,引出“越人”之语。起兴写法,一 虚一实,仙境难求,实景可睹,笔意曲折,文气跌宕。以海客仙山与天姥类比, 给天姥涂上神秘的色彩。 “云霞明天或可睹”, “或”字加重了天姥的神奇色彩。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 连用“连”“横”“拔”“掩”“倒”“倾”六个动词, 把天姥与“天”相 联系; 与以高著称的“五岳”, 与跟它相邻而名声远扬的“天台”“赤城”相对 比,描写天姥的雄伟高大。这种夸张的手法下的天姥,已不是现实生活中天姥的 再现,而是诗人的思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从诗中反映看,是“越人”说的, 诗人言之是有据的。 这既体现出诗人下面以梦幻神游的形式写天姥的必要, 表明 了梦游天姥的缘由,从而唤起读者对天姥的向往,随诗人飞向那梦幻之境。 (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是过渡句, 由现实过渡到梦幻。 这句也是点题句, “梦” 与题中“梦游”相照应。 “之”指“越人”之“语”, 是“梦”的根据。 “吴越”, 从修辞看是借代,指天姥山;从语言学角度,是个偏义复词,此处指“天姥”所 在的“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飞”,显示了业已入梦,否则,人岂能飞。也写出 急欲游历天姥的迫切心情。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影”借代“身”,“我影”即“我身”即“我”。“送我”,以拟人手法 写月,从月亮对自己非常亲切的感受中,表现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2/7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翻译与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注释翻译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选自《李太白全集》。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越州(绍兴),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3).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 (4)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 (5)向天横:遮住天空。横,遮断。 (6).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住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 (7)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更低了。 (8).因之:因,依据。之,代指前段越人的话。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教师:《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版 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3、理解本诗的意境及其所展示的诗人独特人生态度和傲岸性格。 教学重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授课用时:两课时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环节: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视权贵, 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态度和意向是真。 了解“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现存诗歌__900__余首,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长于乐府与绝句,其诗风格豪放而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3、作品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4、资料补充: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 浪漫主义诗作的两大支撑: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3、基础要点扫描 (一)字音识记 天姥(mǔ)瀛(yíng)洲剡(shàn)溪渌(lù)水谢公屐(jī)暝(míng)澹(dàn) 殷(yǐn)岩泉訇(hōng)然石扉(fēi)鸾(lúan)霓(ní)魂悸(jì)嗟(jiē)怳(huǎng) 二、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唐诗的百花园中有一朵色泽不同的奇葩,他郁郁不得志时,会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千岩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2.

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 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最新译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翻译参考译文: 出海回来的人说起瀛洲,波涛渺茫令人难以相信;吴越一带的人谈到的天姥山,忽明忽暗的彩霞也许能够见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档住了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一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些传说,梦游一趟吴越地的天姥山,有一天夜晚在梦中飞越了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来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碧波荡漾,山中不时传来猿猴清亮的叫声。我穿上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登上直入云霄的陡峭山路。在半山腰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了从天空传来的天鸡的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不停地变换路径。因为迷恋各种奇花异草,靠着山石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茂盛的山泉发出的响声,犹如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峦震惊,乌云翻滚眼看就要下雨了,水波荡漾飘浮着水雾。电闪雷鸣,使山峦崩裂。山洞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有多深,日月的光辉照耀着用金银建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乘风而下。老虎弹琴,鸾鸟驾车,各路仙人密密麻麻列队而来。猛然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惊醒坐起,不由得长叹一声。但见醒来时身边的枕头和床铺,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事情也象梦中的光景一样,自古以来所有的事情都象东去的流水一般有去无回。离别朋友之后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大川。不能低头弯腰侍奉依权仗势的人,那样只能让我心情不舒畅,脸上也没有笑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 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指名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文本研习 1.研习第一节 (1)齐读第一节 (2)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3)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研习第二节 导入: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1)学生齐读第二节

(2)小组交流: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明确:月夜→寂静清幽白昼→壮美奇绝傍晚→离奇险怪夜晚→壮丽辉煌 (3)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4)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3.研习第三节 (1)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明确:李白一生倘佯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合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其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进步性: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2)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三、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

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

1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12、《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3、理解本诗的意境及其所展示的诗人独特人生态度和傲岸性格。 教学重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授课用时:两课时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唐诗的百花园中有一朵色泽不同的奇葩,他郁郁不得志时,会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能实现伟大抱负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豪迈而自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李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天姥山究竟在何处,却是个千古之迷:一说在仙居县韦羌山。二说天姥山是台州天台山,三说在绍兴新昌县。一千多年来,人们都不知道天姥山的所在,李白在诗句里所描写的也被世人认为是诗仙某一次开怀畅饮后的幻境。“天姥”为女性天神(或海神或山神),也写作“天姆”。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今人又在浙江新昌天姥山发现一高达10多米的独立巨石,形态极为象女神。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一般读为“梦游天姥/吟留别”,按照这样的读法,好象应该是将“吟”理解为动词“吟唱”。但是,该诗的另一个标题却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没有使用“吟”字。可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实际上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没有实实在在的意思,可以不翻译。 为了正确理解和诵读,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免发生误读现象。 “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行”一体。其形式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留别”,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出处或作者: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翻译: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 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文,考生必须要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深刻记忆。为此,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必考知识点以及梦游天姥吟留别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我根据

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注解: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