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作业2

2015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作业2

2015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作业2
2015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作业2

二、论述题(共3题,每题10分)

第15题(已答). 为什么台湾民俗那么丰富,如果你去台湾,对哪些风俗感兴趣?为什么?

【参考答案】台湾民俗的频繁性,各种民俗活动层出不穷,经久不衰,主要有六个方面原因:(一)大陆民俗活动的翻版和复制。台湾的移民都是从大陆去的,大陆有多少民俗活动,台湾也就有多少民俗活动,有的还在传承中不断完善。(二)于无奈之中求平安的思想极为普遍。台湾先民在开拓台湾时,由于条件的险恶,有些困难难以预测,有些事情更无法把握,只好求助于神灵及祖先保佑,于是大大地推动了各种民俗活动。(三)心灵慰藉的要求。先民们经过艰苦创业,苦尽甘来,手上有了些钱,他们认为是神灵或先祖护佑,心灵才会感到平安。(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根深蒂固。也有的居民开始并不热衷介入民俗活动,但别人都加入了,你不加入,万一家中出了事,会被认为是神灵怪罪,也就跟着介入了。(五)不愿拂人好意。特别一些要收费的民俗活动,左邻右舍都参加了,同事朋友也热衷于此,别人来相约,往往不愿拂人好意也就参加了。于是也由此产生了多神崇拜的现象,有的人崇拜多个神灵,对每个神灵的来历和护佑功能却不甚了解。(六)与经济利益挂钩。特别一些地方举办的各种节,有借此推销本地特产、扩大本地知名度的意义,以宜兰、台南两地为例,宜兰苏沃镇的鲭鱼节、礁溪乡的金枣节、壮围乡的哈蜜瓜节、冬山乡的风筝节、五洁乡的鸭母节、三星乡的葱蒜节,台南县白河镇的莲花节,麻豆镇的文旦节、官田乡的菱角节、将军乡的胡萝卜节、善化镇的啤酒节、玉井乡的芒果节、关庙乡的凤梨节、龙崎乡的麻竹节等,都是有意识地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10.0分

第16题(已答). 诗钟竞咏是怎样产生的?你认为对现代娱乐活动是否有参考价值?

【参考答案】诗钟的创作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福州为诗钟发源地,被称为诗钟国。闽派诗钟在1887年唐景崧入台前就传入台湾,闽台诗钟活动大都采取组织诗社、定期集会吟咏的形式。《诗畸》一书作者共55人,其中闽人约占一半。闽台诗钟之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其一,闽台闭塞的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使中原文化原型得以较完整地保留。其二,福建文人大量进入台湾,把诗钟带到台湾,并成为台湾诗钟发展的主力。其三,日据时期,闽台诗人组织诗社,开展诗钟活动,以抒发亡国之恨。从整体上看,击钵催诗的竞技,过于追求形式、技巧,脱离现实,最终堕入文字游戏的末路,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但也不能抹杀诗钟的积极意义,在台湾近代文学史上开创了诗社活动经常化、常规化的风气;促成台湾各地、各界文学爱好者的联谊;推出一批佳作名篇。日据时期,台湾诗钟(击钵吟)之会促使台湾诗人养成和磨练汉文学的趣味和表现的功夫,具有抵御异族同化大文化上的反抗意义。诗钟在台湾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其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9.0分

第17题(已答). 列出你知道的闽台美食习俗,你认为哪些传统美食可以传承和发展?(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答案)

【参考答案】闽台两地过年是从农历十二月十六打尾牙开始的。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全家团聚吃年夜饭,闽台方言称为围炉。年夜饭一般都极为丰盛,但不能全部吃完,要留待来年再吃。莱肴中必不可少的是鸡、韭、鱼、肉丸、鱼丸等,都有寓意。闽台方言鸡与家谐音,取全家食鸡起家,展翅高飞之意;韭和鱼象征天长地久,年年有余;鱼丸、肉丸,则意味着合家团圆。初一早上要甜一甜,即喝糖茶,或吃糖饼之类的甜食,希望新的一年日子过得更甜美;要吃线面,祈求健康长寿。吃东西时,一般不能吃完,要留一点在碗里,以示年年有余。元宵节应时食品主要是元宵丸。元宵丸有两种,一种是实心的,一种是带馅的,除煮食外,还可油炸蒸食。元宵节吃元宵丸起源于宋代,意在祝一家人和睦团圆、生活甜蜜,并借以表达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康乐的心愿。闽南人又称元宵丸为定心丸意味着吃了元宵丸,年就过完,可以安心去工作了。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大习俗。闽台各地粽子品种多样,其中泉州的肉粽远近闻名,现已成为日常风味小吃。吃芋是中秋节闽南、台湾人的传统食俗。这习俗与沿海抗倭斗争有关。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士兵挖野芋头,解决缺粮问题,大败敌人,正值中秋佳节。中秋节吃芋头成了习俗,从大陆传入台地,人们拟人化地把芋头分为芋母、芋子、芋孙,作为一种亲情的象征。于是,家家户户购芋头,做芋饼、煮芋饭、蒸芋、烹芋汤、捣芋泥、炸芋枣芋头全席,闽台人近乎到了没有芋头不成节的地步。台湾高山族雅闰人对芋头更是崇拜至极。中秋节期间,如果新船下水必须把自家种的芋头搬上新船压舱,视芋为鱼、为余,剪彩仪式后的忌日再把芋头从船厂上搬下来分赠亲友近邻,借此作为一种迎接丰收兆头。闽南、台湾的戏状元饼, 中秋夜人们一边赏月,一边在月光下玩起戏饼游戏。戏饼用的会饼由级别、大小不一的63个月饼组成,分为6种,模仿古代科举制四级考试,设状元饼1个、探花饼2个、榜眼饼4个、进士饼8个、举人饼16个、秀才饼32个。这种戏饼专用的会饼中秋节前在闽南、台湾许多饼店均大量制作。参加戏饼人数五六人为宜。开始时,取6个骰子放在大海碗里,轮流掷骰子,谁戏到约定俗成的点数就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月饼。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本题分数】10分

【本题得分】7.0分

闽台文化:往年试卷(2010—2011年)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开放教育(本科)《闽台区域文化》模拟试题 一、填空 1.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 2.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闽越”,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纹身,是一个善于舟楫的民族。 3. 隋朝时,陈棱从台湾掳回的数千人口,就近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和第一次。 4. 13世纪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这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5. 泉州自古佛教兴盛,被誉为“宗教博物馆”素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之称。 二、名词解释 1.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答: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 打尾牙 答: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初二、十六以酒肉款待店员为“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祭祀土地公,店主祈求财运亨通。老板经理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 3. 禁忌 答:即“忌讳”,心理上以为忌讳的和言行上规定为不能说和不能做的便是禁忌。完整地表述就应该是:由对不洁事物的憎恶和对危险事物的畏惮以及对于神圣事物的崇敬所产生的禁制便是所谓禁忌。 三、论述题 1、概括台湾人与闽南人的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答:闽南人与台湾人的共同文化心理特征是在闽台文化的传承与交融中形成的,闽台文化养育着他们,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塑造并影响着闽台人的心理行为方式,使闽台人的思想、信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区别于大陆内地其他文化的人。受海洋文化和移民历史的影响,闽台人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多以实际行动来检验,不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但是在务实的同时,往往又听命于神灵,这从闽台两地神灵庙宇之多,闽台人热衷算命当数全国第一,所以闽台人在认知、行为具有矛盾性。多元文化形成闽台

闽台区域文化形成性考核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形成学作业(第1—3 章) (一、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 3 万至 2 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3、台湾文化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二、简答 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最新电大-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任务作业1-3参考答案资料

7864_闽台区域文化课程形考 任务1 一、名词解释(共12题,每题5分) 1、大坌坑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2、长滨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长滨文化的发现,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3、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 参考答案或提示: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时称夷洲,三国时期称琉球,隋、唐、宋、元朝时称琉求,明朝时称东番,清朝属福建,设立台湾府。1885年台湾建省。 4、凤鼻头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 5、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6、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2015福建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1)

2015福建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1)第 1 大题:名词解释 1 . (10分) 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 . (10分)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 (10分) 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4 . (10分) 宗教 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5. (10分) 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第 2 大题论述题 1 . (80分) 1.分析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整理

闽台区域文化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 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 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 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 年前,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1971 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 3 万至2 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1 万多年。 3、台湾文化------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 5、打尾牙----是闽台方言,意为当年最后一次打牙祭。闽台方言称正月初二的牙祭为“头牙”,腊月十六的最后一次牙祭为“打尾牙”。打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牙祭,便格外隆重。这一天黄昏,闽台两地各家各户都摆出香案,陈列鸡鸭肉,点燃香烛、冥币,祭祀土地公。这一天,闽台两地街市上各家商店门口都香烟缭绕,店主向土地公叩头作揖,祈求财运亨通。晚上,老板经理要宴请伙伴朋友,欢庆一年的劳动业绩,以示酬谢,并祝愿来年有更大的成果。从打尾牙开始,便进入年关,人们开始准备过年了。 6、婚嫁六礼------早在周代就确立了婚嫁程序中的“六礼”:纳彩(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姓名和生辰)、纳青(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设有一套繁文缛节。明清以后,福建婚嫁风俗虽有变化,不尽相同,但仍旧习难改,总体上仍取六礼之意,从议婚到成婚,通常要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送聘、送日子、送嫁、迎亲、婚礼、归宁等程序。 7、放王船------王船多半有福建沿海一带放出,通常置三尊王爷神像于船上,并在各神像上写上王爷名字,船上载有一切日常用具、粮食和白羊一只,放行海上任其漂流沉没,寓意瘟疫葬身大海,即可保健康平安。 8、诗钟----诗钟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活动中又有关于时、体、题、韵的严格规定和各种颇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项目,限时咏作,分等奖励。诗钟有笼纱、嵌珠二格,嵌珠即折枝之异名,但当时人们往往不称嵌珠,而更经常使用折枝之名称。 9、地方传说----地方传说包括地方山川风景、地名古刹、特产工艺、风俗民情等内容,大多有所寄托,乃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 10、南音----福建南音,亦称“弦管”。为中原古乐,原名…五音?,又称南乐。其乐风承袭隋唐之清乐,大曲,有高雅,敦厚的文士风格。有严格的组织形式、传承方式和演唱规则,是属于高雅的古老乐种。它由指、谱、曲三部分组成。南音在台湾称为“南管”。既指乐曲,也指戏曲。南音传入台湾的第一站是鹿港,由泉州人带到鹿港。现在不但还在演唱、演奏,而且还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在台湾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闽台区域文化》复习纲要

开放教育公共管理(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闽台区域文化》考试纲要 一、考试对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法学、行政管理五个专业本科水平的学员。 二、考试课程名称与考试方式 开放教育教育管理、小学教育、汉语言、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闽台区域文化》课程考试形式:开卷笔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三、本课程考试内容、基本要求与复习方法建议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闽台区域文化》课程知识的全面、系统、综合掌握的情况,在考试过程中检验学生对闽台文化的基础常识,发展变化、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储备的水平,测量学生通过学习《闽台区域理论》在文化知识拓展、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考核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各章中基本常识和重要理论,拓展应用是要求学员在掌握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得出新认识,促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考试以重点掌握、识记名词、拓展应用的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作为常识性内容不作为考核要求。在复习阶段要学员以一种主人翁的精神、怀着对闽台两地深厚的感情,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围绕学习主教材,参考网上相关学习资源,结合面授辅导要点,从本地乡土文化出发拓展对闽文化的进一步认识,紧扣复习纲要,广泛阅读课内外教学资料,熟读教材,结合平时作业多做练习,积累相关实例,进行分析,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主动向老师求教,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在考试过程中,要求同学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严谨的作风,结合实践、积极思考,依照考试要求,沉着冷静、准确作答。在考试中要灵活运用作答技巧,注意跨章节内容的综合、概括分析,能够结合本地文化内容灵活迁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考试试题的命题原则、基本题型和所占分数比例 考试命题原则遵循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主要考核内容在文字教材内容范围内,少数内容将涉及闽台区域文化课外相关的本地文化或家乡文化内容。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30%、填空20%、问答占30%、知识拓展分析占20%四种类型,名词解释以教材内容、复习大纲中的理解、重点名词内容为主,考核基本常识。简答、论述题以重点掌握内容为主,考核学员对闽台区域文化各个领域的文化价值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拓展以

闽台文化作业答案

闽台文化作业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 “东山陆桥”是闽台地缘关系的见证,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山陆桥”逐渐被海 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左镇人 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 “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左镇人”就是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的。“左镇人”的发现,把人类开发台湾的历史至少提前了 1万多年。 3、台湾文化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伸,文明同源、祖地文化体系的传承、民间信仰是叶与根的关系、以儒学“开化”台湾、在习俗生活方式方面保留和延续大陆的传统;其地域特征是糅合各种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传统文化因台湾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适应性发展与选择性传承。 4、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古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延伸,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台湾文化的主要

影响源,只有了解闽南文化才能全面认识闽台文化。闽台移民往来,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交融,形成闽台文化共同的地域属性。闽南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闽南方言、口传文学、民俗、生活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民间信仰习俗、民间工艺,以及闽南学术著述和闽南人的思想性格。二、简答 1、简述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 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 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 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台湾被称为“浮福建”,表示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平均水 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大约在距今32000年,福建沿海的部分陆地是与台湾陆地相连的,但到了12000年前,由于气候逐渐变暖,“东 山陆桥”逐渐被海水覆盖。在多次冰期,反复出现的海退与海浸现象时,“东山陆桥”曾经多次露出海面。“东山陆桥”的存在说明闽台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 2、您认为闽南人与台湾人有哪些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 闽南人与台湾人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1、闽台人均有族群迁徙为主,以地缘、血缘关系聚居,较为完整地保持了祖籍的风俗习惯、语言的传统。2、闽台人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戏曲、生活习俗,对人生价值的总的、根本的看法近似,乐于在拚搏中体会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安土重迁,认为改造命运的主动权在 自己,不惜以生命作代价,换取财富与新境界。3、闽台人的情感敏感外露、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 第1 大题名词解释0分1 . (10分) 客家民歌 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学员答案==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 可得分数:确定2 . (10分) 泉州孔子庙 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

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学员答案==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可得分数:确定第2 大题论述题0分1 . (80分) 1.发掘本地方言中称谓词、熟语、地名中具有闽台方言的共同特征的实例,并说明理由。(结合本地或家乡方言占10分) 参考答案或提示:(1)称谓:由于传统封建礼制,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在闽台方言中也同样也保留了一套能区分血亲远近、辈份高低、年龄大小的严密系统。称呼亲属时,闽台方言称呼词的使用均以辈份高低为基本准则。但当遇到辈份与年龄不相应时,只以辈份称呼而不从年龄。因此,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遇到比其辈份高的年轻男女,面称其为“叔公”(祖父的弟弟)或“姑婆”(祖父的妹妹)之类的现象则司空见惯。 (2)熟语是一种独特的口语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由于熟语内容丰富、反映面广、富有乡土气息、形式、固定,因而群众喜闻乐见,以至于在民间广为流传、根深蒂固。如成语,闽台方言中的成语也多呈四字格形式。因土生土长,说者多绘声绘色,听者也

地域文化闽台经济与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1总共28 题, 第1 题(已答). 宋时大陆与台澎之间的经济贸易已十分繁盛,当然这种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之间。 A. 大陆人民和南洋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B. 大陆人民 C. 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D. 大陆人民和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参考答案】D 第2 题(已答). 2007年,闽北籍台资投资兴办了(),该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闽北唯一的一所承接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学校,同时也被福建省台联选定为全省首家台胞培训基地。 A. 武夷学院 B. 华侨大学 C. 龙岩学院 D. 厦门大学 【参考答案】A 第3 题(已答). 至(),福建居民对台湾居民的民风习俗、生产技术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济交往也进一步密切。此时台湾已成为中央王朝的羁属,但是中央王朝对台湾的管辖还是松散而不得力的。 A. 秦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参考答案】B 第4 题(已答). 清末及民国时期,不属于福建与台湾的海上交通主要线路的是() A. 福州与台湾航线 B. 厦门与台湾航线 C. 泉州与台湾航线 D. 除汽船定期航班外,福建的帆船穿越台湾海峡,从事航运贸易,获利颇丰【参考答案】C 第5 题(已答). 历经10多年倾力打造,()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与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简称“鞋博会”)两大展会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参展、参观的境外企业和客商比例逐年递增。 A. 福州 B. 厦门 C. 泉州 D. 莆田 1

【参考答案】C 第6 题(已答). 龙岩市利用台资的企业以()企业为多。 A. 资源型 B. 技术型 C. 资金型 D. 互补型 【参考答案】A 第7题(已答). ()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台湾人民祖籍地有许多源于此地,两地人民情同手足。 A. 福州 B. 厦门 C. 泉州 D. 漳州 【参考答案】B 第8 题(已答). 古代,闽南和台湾都出现了经营海峡两岸贸易的商业组织是() A. 榷货务 B. 郊行 C. 巡检司 D. 市舶司【参考答案】B 第9 题(已答). ()对台小额贸易量一直稳居大陆县级第一,年贸易额约占福建的三分之一,为福建最大的对台贸易港之一。 A. 霞浦 B. 杏林 C. 福清 D. 东山 【参考答案】D 第10 题(已答). ()成立“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台商投资区等,通过举办两岸林博会、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会、两岸特色乡镇交流会等,加强两地的经贸关系。 A. 福州 B. 南平 C. 三明 D. 龙岩 【参考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共8 题,每题 5 分) 第11题(已答). 以下关于明代闽台经济关系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明朝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完全阻止了福建沿海人民继续迁居澎湖的趋势 B. 颜思齐、郑芝龙集团,他们在那里辟垦土地,建立部落,大大推动了台湾本岛的开发,从而也促进了闽台之间的经济交流 C. 明朝中、后期,由于倭寇横行、海盗窜扰、殖民者侵入,对大陆、福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 D. 王审知在位期间,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 贡献,号称“明王” 【参考答案】BC 2

2019年电大_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任务作业1-3参考答案

_闽台区域文化课程形考 任务1 一、名词解释(共12题,每题5分) 1、大坌坑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相似。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2、长滨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长滨文化的发现,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3、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 参考答案或提示: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琉求”,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时称夷洲,三国时期称琉球,隋、唐、宋、元朝时称琉求,明朝时称东番,清朝属福建,设立台湾府。1885年台湾建省。 4、凤鼻头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 5、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6、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闽台区域文化资料

名词解释 1.东山陆桥 是福建与台湾史前文化关系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见证。人们惊奇地发现在碧波万顷的台湾海峡上,有一道浅滩发端于福建东山岛,经澎湖列岛,抵达台湾。这道浅滩评均水深不超过40米,最浅的地方只有10米。古地理与古气候学研究表明:这道浅滩曾经在过去的冰川时期,因海退而变成陆地,成为连接闽台两地的陆桥。 2.左镇人 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南县左镇乡菜寮溪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为青年男性右顶骨残片。其后又陆续采集到顶骨、额骨、枕骨和单个牙齿等。其年代距今约3万至2万年。考古学家称之为“左镇人”。“左镇人”是已知台湾最早的住民,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时代大体相同,同属晚期智人。 3.长滨文化 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包括潮音、乾元、海雷等十几个海蚀洞穴)进行了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民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 4.大坌坑文化 1964年,经台湾大学发掘,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位于淡水河口)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石器有磨制的磅、链和打制的斧、网坠等。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5.圆山文化 p4 6.凤鼻头文化 p4-5 7.文化 p23 8.文化的三个阶段 p23-24 9.闽台文化 p24 10.闽台文化内容 p24 11.闽台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p24 12.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

2012年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2

一、名词解释 1 . 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2 . 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 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 . 宗教 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4 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 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二、论述题 1.分析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或提示:闽台地缘上的密切关系,在闽台地理距离与特征,闽台在史前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和福州与大陆有“不可分离,难舍同枕”的地理位置。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不到200千米,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台湾和台湾海峡,本来就是和福建相连的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台湾是以大陆为根生成的一个岛屿,在地缘上与大陆是不可分的。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

闽台区域文化模拟

《闽台区域文化》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对,相距宽度狭处只有130千米,离福州最近。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50米至100米。 2.居住在福建境内的越人称 “闽越” ,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是以蛇为图腾和断发纹身,是一个善于舟楫的民族。 3. 隋朝时,陈棱从台湾掳回的数千人口,就近安置于福清县福庐山。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台湾人定居大陆(福建)沿海和第一次。 4.13世纪末,元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于福建泉州路同安县。这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上设立专门政权机构的开始。 5. 泉州自古佛教兴盛,被誉为宗教博物馆素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之称。 6. 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表面,即器物文化;中层,即制序文化;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7. 福建戏曲十分丰富,剧种有四、五十种之多,剧目数以万计,均为全国之冠,故有“戏剧之乡”的美称。闽台地方戏曲的繁荣,宗教祭祀 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8.诗钟的创作是一种具有竞技性质的集体活动,福州为诗钟发源地,被称为诗钟国。 9. 闽南是.雕刻之乡,常在各层中饰以雕梁画栋,门窗格扇,椽头柱础等都布满了各类雕饰。这与台湾民居一样,但台湾的雕饰更加精美,雕梁画栋更加令人眩目。表露出一种建立新家园时苦尽甘来的心情。 10. 福建境内的诸种方言,也有插入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方言飞地”(即方言岛) 。那里聚居的人在家说母语,出村说当地话。 11、朱熹于绍熙间任漳州知州,他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使“漳民独蒙大儒之泽”,造就一些文人学者,文化发昌盛,文化教育普及。 12、闽台两地宗教法脉相联。以佛教为例,台湾佛教法脉与福清黄檗寺、福州怡山西禅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关系密切。 13、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归宁。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

电大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闽台区域文化任务一参考答案 主观题共17题(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共题,每题5分) 8、福建书院有什么特色,对现代教育有什么启发?(参考《闽台文化探略》)答:福建书院始 建于唐,延续到清末。1、元代前以民办为主,元代开始官府逐渐加强对书院的控制。2、明代中叶后,以官办为主,逐步取代实际已趋衰亡的儒学,纳入官学系统,民办书院始终绵延不断。3、明代以前以讲学为主,是宋、明理学家讲学授徒、宣传学术思想和实践他们教育主张的场所。4、清代,除一部分仍保持教学与切磋学术的传统外,多数成为科举的附庸,以学习八股文写作以应科举为主课。5、有相当数量与书院性质相似而规模较小的私学和以个人读书为主或数人相聚读书,互为师友,或兼讲学授徒的书堂、书室。它们互相补充、促进,在官学以外形成另一更具活力的教育组织形式。6、福建书院的兴起与教育发展是同步的,其在福建教育史和中国书院史的地位不可小觑。福建书院的发展历程总体上与全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福建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福建书院又有个性化的一面,而且,福建区域内各地书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互有差异。启发:政府应大力支持教育事业,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风尚。千方百计吸引和留住优秀师资人才。对于家族式教育的重视应予保护。兴建各种学校,开放图书馆或网络、书籍经典共享。 最新闽台区域2012网考一、名词解释 1。闽台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四大山头与九大门派参考答案或提示:二十一世纪的台湾佛教,派系复杂,山头林立,主要如四大山头:佛光山、中台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九大门派:大岗门派、月眉山派、开元寺派、法云圆光派、大仙寺派、观音山派、万佛山派、清凉山派、东和寺派;五大团体:国际佛光会、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这些山头、门派、团体,都与福建佛教的法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宗教参考答案或提示: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由神话、教义、仪式和仪典等若干个部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宗教包括:理论、崇拜仪式、信仰团体、崇拜对象等方面。闽台人的宗教观、生活方式、宗教仪式对其身心的影响深刻,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因其特殊原因起着特殊作用,其意义和影响大大超越了宗教本身闽台文化体系中,闽台宗教交往占有极其重要位置。 4。文化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它以精神与物质两种形式交互作用的,它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并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2015福建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3)

2015福建电大《闽台区域文化》网络作业及答案(3)第 1 大题名词解释 1、(10分) 客家民歌 参考答案或提示:台湾的客家山歌流行于当地粤语区和客家方言区,台湾数百万客家人。客家山歌尽管种类繁多,其曲调为闽西粤东民歌调,多为七字句,每首四句28字。歌词特点,即兴,双关语,插字衬腔;体裁七言小调较多,小调较不规则。主要独唱对唱两种演唱方式。以唢呐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音乐,是客家器乐音乐的代表。2、 (10分) 雾峰林氏大宅 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台湾台中县雾峰乡的,分为顶厝、下厝、莱园三大部分,下厝创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为清朝福建陆路、水陆提督林文察的宅第,面宽十一开间,分前后五进的宫保第,画栋雕梁,富丽堂皇,墙上和花窗嵌有青石平雕、浮雕、人物、山水、花鸟,与精美的木雕、漆雕、砖雕、灰雕交相辉映,为台湾最大古民宅之一。 3、 (10分) 台湾林本源邸宅 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台北县板桥市西北的林本源邸宅及花园,为台湾最大的私人住宅,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分为“三落旧大厝”、“五落新大厝”及“白花厅”和花园等三大部分,分别落成于清道光、光绪年间。园内亭台楼阁左通右连,曲折回环。园中“汲古书屋”为“藏书之所,“方鉴斋”依地势凿池建榭,为观赏戏剧之处。其各类窗户图案、建筑物上的木雕、泥塑形态活泼、做工精细。整个邸宅与花园为典型闽南风格。据李乾朗考证,此为漳州建筑师所建的经典之

作。 4、(10分) 泉州孔子庙 参考答案或提示:位于泉州市区泮宫内,宏伟壮观,为我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主体建筑为宋代典型的重檐庑殿式,殿为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屋脊较短,四角斜坡面较长,殿柱皆为花岗岩石,束腰嵌有莲花图案青石浮雕,台北孔庙位于大龙洞、哈密街一带,由泉州府惠安县著名建筑大师王益顺于1925年重建,主要模仿泉州孔庙,建成“正统南中国式孔庙”。 5、 (10分) 泉州开元寺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众多木构建筑中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建筑,其特点一是继承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大胆突破创新。既有浓郁的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闽南建筑风格。二是将雕饰艺术与构造技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6、 (10分) 谚语 参考答案或提示:谚语,是群众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的一种简练通俗而富有哲理性的定型化语句。谚语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的谚语包括俗语和歇后语。狭义的谚语是指劳动人民总结生产斗争、和各种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传统道德标准的富于教训意义的短小而形象的一种韵文体语。 7、 (10分) 神话 参考答案或提示: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极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记录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

2016年电大_闽台区域文化形考任务作业1-3参考答案

7864_闽台区域文化课程形考任务1 一、名词解释(共12题,每题5分) 1、大坌坑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4年,在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坌坑文化遗 址集中分布在台到北部淡水河下游和西海岸一带。出土的陶器多为褐色砂陶。有宅、罐、碗等,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大坌坑文化距今约6400年,是台湾最早的 新石器时代文化。其绳纹陶器,同比它早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 土的相似。大坌坑文化实际上是大陆东南沿海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与闽南、粤东沿海同时代 文化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2、长滨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1968—1971年,台湾学者在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5次发掘,发现了丰富 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长滨文化距今约1.5万年,其石器都是打制四起。 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类型和制作技术,同大陆南 方发现的旧石器相似。由上可见,台湾在第四冰期同大陆相连的时候,已经是旧石器时代晚 期人类活动的场所了。长滨文化的发现,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 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3、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台湾名称 参考答案或提示:在中国古代文献里,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 州”、“琉求”,在东汉、两晋南北朝时称夷洲,三国时期称琉球,隋、唐、宋、元朝时称琉 求,明朝时称东番,清朝属福建,设立台湾府。1885年台湾建省。 4、凤鼻头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大坌坑文化结束以后,在台湾西海岸的中南部地区,与圆山文化同时, 先后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目前暂都归属凤鼻头文化。第一种是红陶文化类型,以高 雄县林园乡凤鼻头中层遗址为代表,距今约为4500—3500年。石器多为磨制。经济生活以 农业为主,兼营渔猎。墓葬有石棺墓,人骨上见有拔牙习俗。第二种是素面和刻纹黑陶文化 类型,主要遗址有高雄县风鼻头上层、台中县营埔等,距今约3500—2000年。营埔出土陶 片上发现有稻壳印痕。第三种是印纹和刻划纹灰黑陶文化类型,已属铁器时代遗存。风鼻头 文化继承发展了大坌坑文化,更明显地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其红陶、黑陶文化,同位于福 建闽江下游的闽侯昙石山文化遗址中层和上层的遗物十分相似,同属于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 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 5、闽台文化 参考答案或提示: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是以福建台湾地区为核心形成共同 性的文化特质,具有共源同本的现象,台湾文化主要源于闽文化,闽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 福建文化以先进的生产技术、物质财富、文学艺术等内容向向台湾地区延伸,台湾文化也影 响了福建文化,在共同的历史源流背景下,民族流动形成了同文同种特征,相似的心理个性 特征或差异品类特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6、文化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或提示:文化学家把文化分为三个阶段:表面,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 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层,即制序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和规范、礼仪习俗、行为 方式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文化、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