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最新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021年主动脉疾病相关基础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突破点(全文)

2021年主动脉疾病相关基础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突破点(全文) 摘要 主动脉壁主要由不断更新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主动脉壁内的细胞和细胞外组分通过调节自身的功能和结构来应对外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增强主动脉管壁应力。如果主动脉的功能和结构发生障碍,将会导致主动脉管壁退化,力学结构受损,出现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过去20年,研究者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学、生物力学等角度,剖析主动脉疾病发病的深层机制,旨在挖掘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主动脉疾病具有潜在的致死性,主要包括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和胸主动脉夹层。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急性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为2.8/10万,40岁以上高危人群AAA患病率为0.33%[1]。从病理发生角度上看,主动脉疾病既可以是遗传性的,也可以是散发性的。其中,主动脉瘤是主动脉管壁全层的扩张,而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内膜上形成一个原发破口,血流冲刷进入主动脉中膜内,使得管壁形成真假两腔,薄弱的血管外壁容易发生破裂、出血。目前,临床上尚无限制主动脉疾病进展的特效药,只有在达到手术指征后行外科治疗。

主动脉管壁由不断变化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这些组分发挥着复杂的生物力学功能,提供合适的管壁顺应性和足够的力学强度以应对血流动力学改变[2]。在主动脉应力、损伤、修复和重构的不同阶段,这些构成主动脉壁的细胞和细胞外组分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然而,在疾病状态下,各组分的失衡将导致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数量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炎性反应,从而引起主动脉瘤、夹层,甚至破裂[3]。对其潜在调节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药物筛选,以限制主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基于主动脉壁内的各个构成组分,对其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阐述。 1 内皮细胞 血管内膜屏障由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和其下层的内弹力膜构成,能够隔绝有害物质,保护管壁组织。其中,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调节VSMC功能,预防炎症和血栓。近年来,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已被证实在多个血管疾病中具有始动作用[4]。这种始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弹力膜受损后,血管的应力结构改变,弹性回缩力减弱,容易出现扩张性疾病[5];另一方面,大量炎性细胞通过受损的内膜浸润至血管中膜后释放促炎因子,导致中膜进一步退化[6]。有研究结果显示,完整的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在保护主动脉免于形成主动脉瘤或夹层中具有重要作用[7]。最近,Pan等[8]发现胸主动脉夹层病人主动脉组织中蛋白的S-亚硝基化

(整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进展.

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内科医生须重视冠状动脉以外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尽可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狭义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其病理生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致,是外周动脉闭塞的重要原因,包括颈动脉疾病、椎动脉疾病、上肢动脉疾病、主动脉疾病、肠系膜动脉疾病、肾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y disease,LEAD)以及多动脉疾病。 广义的PAD还包括先天性动脉畸形,各种药物、肿瘤、免疫和全身疾病合并的动脉血管病变。本文主要综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PAD的治疗进展。 一、PAD的危险因素 PAD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似,但不同部位的PAD,各危险因素与之的相关性不同。目前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大都集中在LEAD 方面,其他的外周血管疾病较少。 调查表明,中国自然人群LEA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身高、腹围、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中吸烟及年龄

的相关度最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 06、5. 12。吸烟对于LEAD的危害似乎比冠心病(CAD)更大。而糖尿病与其的相关性国内外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血糖控制状况、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二、PAD的诊断 详细地询问病史对于PAD的诊断及血管评价尤为重要。除了临床症状(如肢体的静息痛、跛行、头晕等)外,还应包括危险因素、用药情况、相关疾病史等。 目前诊断PAD的金标准仍然是血管造影,但是因其有创、设备要求较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等,难以在基层医院以及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运用推广,因此一些无创、简便、有效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静息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运用最为广泛,其诊断LEAD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6%、79%。 但是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ABI的敏感性将下降50% - 60%。此外常用的检查还包括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彩色多普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照影(CTA)、磁共振血管照影(MRA)检查方法等。 随着各类检查手段的不断丰富,PAD的检出率不断升高,但临床上仍需警惕漏诊、误诊发生,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对于突发的胸背部疼痛患者,如心电图、心肌酶谱不支持冠心病诊断,需警惕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手册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高死亡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式。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均进展迅猛。经食道彩色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aortography,TE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使我们能够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腔内隔绝术(end ovascular stent-graft exclusion, EVE)的丰富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同时使手术的创伤减小,安全性增加。为了指导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使该疾病的诊疗疾病能够在我国快速、规范的进展,学组依照国内外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与现代新技术相适应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供国内同道参考。遗憾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均缺乏关于主动脉夹层内治疗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因此本指南暂以学组内专家的共识为基础。 概述 主动脉夹层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年发病率为5-1 0/100 000,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生率的2~3倍,死亡率约1.5/ 100 00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与45-70岁人群,

男性发生平均年龄为69岁,女性发生平均年龄为76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3岁,尤其好发于马凡综合征患者,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从发生部位上看,约70%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20%位于降主动脉,10%发生于主动脉弓部三大血管分支处。 病因学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液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动脉中膜是由网状弹力纤维、间隔支撑胶原纤维和规律排列平滑肌细胞组成。平滑肌细胞形成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本身亦是支持营养层;弹力纤维维持着血管的顺应性;胶原纤维决定了血管横向阻力,同时也阻碍着血管的顺应性。阻碍血液动力学的要紧因素是血管的顺应性、离心血液的初始能量。而血液动力学对主动脉管壁的要紧作用因素是血流的应力(包括剪切应力与残余应力),常用可测指标是血压变化率(dp/dt max)。当各种缘故造成血管顺应性的下降,使得血液动力学对血管壁的应力增大,造成血管管壁的进一步损伤,又再次使血液动力学对血管壁的应力增大,从而成为一个恶性循环,直至主动脉夹层形成。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 来源:河北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网发布时间:2011-04-23 查看次数:432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高死亡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式。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均发展迅猛。经食道彩色超声(tran sesophageal echoaortography,TE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 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 ography angiography, CTA)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x clusion,EVE)的丰富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的创伤减小,安全性增加。为了指导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使该疾病的诊疗疾病能够在我国快速、规范的发展,学组根据国内外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与现代新技术相适应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供国内同道参考。遗憾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均缺乏关于主动脉夹层内治疗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因此本指南暂以学组内专家的共识为基础。 概述 主动脉夹层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动脉 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年发病率为5-10/100 000,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生率的2~3倍,死亡率约1.5/100 00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与45-70岁人群,男性发生平均年龄为6 9岁,女性发生平均年龄为76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3岁,尤其好发于马凡综合征患者,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从发生部位上看,约70%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20%位于

2020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外周动脉疾病(PAD)地临床合理用药试题与答案

外周动脉疾病(PAD)的临床合理用药 ——在线答题得分:90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外周动脉疾病是所有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 A.对 B.错 2-下肢PAD患者需服用他汀类药物,使LDL降至100mg/dL以下。() A.对 B.错 3-西洛他唑(100mg,每日2次)可明显增加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并可提高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A.对 B.错 4-双侧RAS(肾动脉狭窄)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可以服用ACEI或ARB类抗高血压药 物。() A.对 B.错 5-抗生素通过控制动脉壁的继发性感染,进而抑制AAA(腹主动脉瘤)的进展。() A.对 B.错 多选题(每道题有多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 1-外周动脉疾病主要包括() A.下肢动脉疾病

B.肾动脉疾病 C.主动脉疾病 D.肺动脉疾病 2-根据外周动脉疾病流行病学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与年龄毫不相关 B.吸烟及糖尿病是极强的外周动脉疾风险因素 C.严重或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D.冠脉疾病与脑血管病患者的外周动脉疾病主要风险因素相似,但某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不同 3-外周动脉疾病危险因素有() A.吸烟 B.年龄 C.糖尿病 D.高血压 4-下列哪些人群应禁用尼古丁替代治疗(NRT)() A.对尼古丁过敏者 B.心肌梗死 C.严重心律失常 D.不稳定或者进展期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 5-肾动脉疾病的临床治疗目标是() A.保护肾功能 B.控制血压 C.控制尿酸 D.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

WORD格式可以任意编辑

主动脉夹层治疗指南

ESC2014 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4 年更新了主动脉疾病指南,并在2014ESC 会议期间再次推荐了这一指南。现概述该指南要点。 一、前言 本指南专家组全面回顾了已往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研究数据对旧指南进行了修正、升级。ESC 委员会力求在新指南中提供全面、详细、具体的主动脉疾病内容,同时切实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文中涉及到的证据效力及指南推荐内容等级,具体内容请见ACC/AHA 成人稳定型缺血心脏病指南更新。 二、主动脉解剖学结构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主动脉的解剖学结构。详见下图。 以横膈膜为界,主动脉被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主动脉壁组织可分为3 层,分别是由内皮细胞覆盖的血管内膜组织,富含血管平滑肌、层状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的血管中膜以及由胶原、血管滋养血管、淋巴管组成的血管外膜。

作为血管,主动脉具有循环通路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位于主动脉弓与升主动脉处的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可以起到调节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作用。主动脉压力升高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降低,而降低会升高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 主动脉在心脏舒张期扮演着「二级血泵」的功能,即Windkessel 效应。这项功能对于诸如冠脉灌注等在内的多项心血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人的主动脉直径不超过40 mm,且随着下行逐渐变小。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及血压在内的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主动脉直径。一般来说,男性每10 年主动脉直径扩张mm,女性为mm。这种生理性扩张造成脉压升高,机制或与胶原/ 弹性纤维比例有关。 最新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于主动脉根部重构的影响十分有限,其影响上限为男性40 mm,女性34 mm。 三、评估主动脉病变 1. 临床体检 虽然临床上,主动脉病变多数情况下无显着症状,但是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临床医生应考虑主动脉疾病的可能性。 (1)胸部或腹部深部急性疼痛或悸动,伴背部、臀部、腹股沟或腿部放射痛,患者或有「破裂感」。应考虑主动脉夹层(AD)或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 (2)咳嗽、气短、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应考虑胸主动脉瘤(TAA)。 (3)持续或短暂性腹部疼痛、腹部不适,腹部搏动感或少量进食后出现饱食感。应考虑腹主动脉瘤(AAA)。 (4)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或跛行。或为考虑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继发症状。 (5)快速进展的主动脉病变或引起左喉返神经麻痹,造成患者声音嘶哑。 事实上,临床医生有时可以仅凭一些腹部或胸部的明显症状(听诊、问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主动脉病变。另外,临床医生应关注患者双上肢血压是否有差异,并掌握患者脉搏情况。 2. 实验室检查 基础实验室检查包括患者心血管风险因素。虽然实验室检查在确诊急性主动脉病变方面贡献不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生物标记物检查辅助影像学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临床医生主要依靠各种影像学手段诊断主动脉病变,包括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食管超声心动图(TOE)、CT、MRI 及主动脉造影术在内的诸多方法都可以应用于主动脉病变检测,表一给出了常用影像学手段的主动脉疾病诊断方面的长处及不足。

2014年主动脉夹层治疗指南

2014年主动脉夹层治疗指南

ESC2014 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4 年更新了主动脉疾病指南,并在2014ESC 会议期间再次推荐了这一指南。现概述该指南要点。 一、前言 本指南专家组全面回顾了已往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研究数据对旧指南进行了修正、升级。E SC 委员会力求在新指南中提供全面、详细、具体的主动脉疾病内容,同时切实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文中涉及到的证据效力及指南推荐内容等级,具体内容请见ACC/AHA 成人稳定型缺血心脏病指南更新。 二、主动脉解剖学结构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主动脉的解剖学结构。详见下图。

以横膈膜为界,主动脉被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主动脉壁组织可分为 3 层,分别是由内皮细胞覆盖的血管内膜组织,富含血管平滑肌、层状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的血管中膜以及由胶原、血管滋养血管、淋巴管组成的血管外膜。 作为血管,主动脉具有循环通路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位于主动脉弓与升主动脉处的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可以起到调节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作用。主动脉压力升高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降低,而降低会升高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

主动脉在心脏舒张期扮演着「二级血泵」的功能,即Windkessel 效应。这项功能对于诸如冠脉灌注等在内的多项心血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人的主动脉直径不超过40 mm,且随着下行逐渐变小。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及血压在内的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主动脉直径。一般来说,男性每10 年主动脉直径扩张0.9 mm,女性为0.7 mm。这种生理性扩张造成脉压升高,机制或与胶原/ 弹性纤维比例有关。 最新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于主动脉根部重构的 影响十分有限,其影响上限为男性40 mm,女性34 mm。 三、评估主动脉病变 1. 临床体检 虽然临床上,主动脉病变多数情况下无显著症状,但是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临床医生应考虑主动脉疾病的可能性。 (1)胸部或腹部深部急性疼痛或悸动,伴背部、臀部、腹股沟或腿部放射痛,患者或有「破裂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