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学科会诊制度及流程图

多学科会诊制度及流程图

多学科会诊制度及流程图
多学科会诊制度及流程图

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制度

一、需多学科会诊人员:

1.凡患者病情涉及多个学科

2.需要多专业协同诊治的病例;

3.入院3天诊断未明的疑难病例;

4.危重病例;

5.恶性肿瘤患者;

6.有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例;

7.某些特殊患者。

二、会诊申请:

1.急诊综合病区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病情超出本专业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须申请科间会诊,并提前开展科室会诊、讨论。

2.急诊综合病区必须将各种资料准备齐全,时间允许时将科讨论结果书面报医教科。

3.会诊经科室主任同意提出。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时间、地点和拟邀请人员(原则上应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或科主任)上报医教科(上班时间)或医疗总值班(下班时间),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三、会诊要求:

1.会诊时由医教科或医疗总值班主持召开,管床医师要详细汇报病情、可能诊断,提出会诊目的,做好会诊记录。会诊中,会诊医师要详细诊查,提出明确会诊意见。医教科

(医疗总值班)原则上应该参加,指定参加会诊人员中学术资历最高者作总结归纳,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

2.临床科室按照要求填写多学科会诊效果评价反馈表,医教科定期对多学科会诊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汇总、反馈。

四、会诊绩效考核

1.对需申请会诊的病例而未申请会诊的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2.申请科室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完善与诊治有关的各项检查、病历打印、病情汇报、科讨论等。急诊综合病区科主任、责任组组长、管床医师至少两人参加,违者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正常的会诊邀请,如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请科其他同级医师或上级医师代为会诊,违者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4.多学科会诊要求至少提前一天将病人病情摘要、详细辅助检查、入院诊断、治疗情况、邀请会诊科室、各科室会诊目的、会诊时间、会诊地点详细写明,将电子版发至医教科科长网及会诊科室主任,通知医教科时需将以上资料纸质版送达医教科。会诊效果评价反馈表,会诊后3天交至医教科,同时汇报会诊后疗效,违反规定扣除当月绩效考核3分/人次。

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 2018年8月10日

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流程图

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 2018年8月10日

关于成立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

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工作组的通知

各科室:

为规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工作,确保会诊质量,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成立成立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工作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解玉涛(医教科主任)

副组长:小飞(医教科副主任)

成员:军(一科主任)

四、2015年多学科会诊汇总

(一)2015年全院共进行246例多学科会诊,如图4-1

分析:由图4-1可见,1-12月份全院多学科会诊例数上半年基本呈上升趋势,下半年呈下降趋势。10月份尤为下降显著,分析原因主要与科室危重病人减少,节假日有关。

(二)2015年外科体系共进行181例多学科会诊,主要与定期组织的骨科大会诊有关。如图4-2

图4-2 2015年1-12月份外科体系多学科会诊例数

(三)2015年非手术体系共进行65例多学科会诊,如图4-3

图4-3 2015年1-12月份非手术体系多学科会诊例数

五、多学科会诊存在问题

1.有些科室需进行多学科会诊病历,未及时申请多学科会诊;

2.进行多学科会诊前,大部分科室未进行科讨论;

3.多学科会诊申请单书写不认真,缺少入院诊断及详细的检查,疾病的诊断不准确,缺少入院后治疗效果,责任组上级医师未认真审查会诊申请单的容及书写质量;

4.个别申请多学科会诊病历,会诊价值不大;

5.有些科室病人住院多天,病情之前已有加重或治疗效果不好,未及时提前申请会诊,多临时提出多学科会诊,并要求在当天进行;

6.还有个别科室多学科会诊申请前未认真评估患者病情,申请后临时性、随意性增加会诊科室;

7.没有记录会诊后患者治疗效果,没有认真及时执行会诊意见;

8.申请会诊的科室会诊后反馈表未及时交至医教科,多学科会诊反馈表书写不认真、不完善;

9.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制度要求参加多学科会诊的医师技术职称为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大部分科室均能按制度指派医师参加,但仍有不符合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制度的医师参加多学科会诊,2015年参加多学科会诊共1045人次,主治医师参加的34人次,占会诊总人次的3.25%,住院医师参加的

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

双向转诊制度 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与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转诊网络,特制定本制度。 一、高度重视双向转诊工作,对于只需进行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 护理等服务的患者,医院应结合患者意愿,宣传、鼓励、动员患者转入相应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下级医院完成后续康复治疗。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双向转诊管理,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任务 之一。医院成立双向转诊领导小组,业务副院长为组长,医务科科长为副组长,各临床科室科主任为成员。 三、双向转诊协议医院双方要保持通讯畅通,遇危、急病人和大批伤员时直 接沟通,建立急救绿色通道。 四、我院负责接收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者,上级医院转 回的病情稳定患者,使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如遇急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协议医院拨打我院急诊科急救电话或将病人转入我院急诊科,急诊科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延误及推委病人,要保证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转诊预约专线电话。 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病房科主任或诊疗组长认定确需要转出的病人,需 与上级医院或下级医院做好联系,保证病人在转出过程中病人的安全。 六、转诊程序 (一)转入病人:接转诊病人后,在急诊科进行转诊登记,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需住院者优先安排。 (二)转出病人:根据病情,需要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联系好上级医院,医护人员要护送患者转院,确保患者安全转入上级医院,并做好病情交接工作。符合下转条件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科室医生进行登记、填写转诊病情介绍单,并联系好下级医院。由患者家属附带相关诊疗资料,将患者转送至下级医院。 七、双向转诊需具备的条件 (一)转上级医院条件(除急诊抢救外) 1.由于我院治疗条件有限,不能实施有效救治,且转运途中风险相对较小的患者; 2.多次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无效的病例,疑难复杂病例; 3.甲、乙、丙类传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疗的新发传染病人; 4.疾病诊治超出我院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因技术、设备限制或其他原因

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完整

XX医院 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医疗活动,为进一步规我院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情况,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院多学科综合会诊: (1)新发现的传染病病例; (2)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3)疑诊恶性肿瘤患者;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多科室会诊(超过2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院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三、院多学科综合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授权科室其它高年资医生参加会诊。 四、院多学科综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科递交《XX医院院会诊申请表》(紧急会诊除外)并明确会诊主持人(主持人须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以上医师)。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反馈给申请科室。 五、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会诊后,应及时书写院会诊记录,并登记。住院医师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医务科做全程记录。 六、申请科室做好院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七、科室每季度至少申请一次院多学科会诊。否则扣罚科主

任(含副主任)责任奖200元。 八、医务科每季度对会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真执行会诊制度的科室进行通报表扬,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每发现一例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100元,扣科室绩效1分。 九、因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未执行该制度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由科室负全责,并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会诊部分执行。 十一、院多学科诊疗会诊医师: 抄送:院领导 市第四医院办公室 2014年5月15日印发 附件1 XX医院 多学科诊疗会诊工作流程

护理会诊制度 1

护理会诊制度 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疑难、危重病例或护理操作及护理新技术推广等问题时,邀请相关科室会诊,保障临床疑难重症及实施新手术、新疗法患者的护理质量。 一、护理会诊的申请 凡属复杂、疑难或跨科室和专业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技术,均可申请护理会诊。临床科室收治疑难病例时,应及时提出申请,由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会诊。对特殊病例或典型病例,可由护理部负责组织全院性的护理会诊。 二、护理会诊种类: 1、科间会诊:由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组长或专科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12小时内完成(急会诊者应在2小时内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 2、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 3、院内会诊:由护士长提出申请,经护理部同意,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护理部主任或科护士长主持。 三、会诊人员 主持会诊人员原则上应具备专科护士或副主任护师以上资格,或由被邀请科室护士长指派人员参加。 四、会诊要求

1、参加会诊的人员应根据会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准备。由申请科室管床责任护士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问题,组长、护士长或专科护士补充。参加人员对病情、护理问题、措施及成效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会诊意见和建议。 2、原则上高级责任护士或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具备申请会诊和参与会诊资质。申请会诊需要填写“护理会诊单”。 3、进行会诊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并事先发给参加会诊的人员,预做发言准备。 4、会诊结束时由专科护士或临床科室护士长总结,对会诊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组织临床实施,观察护理效果。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立项专门研究。 5、会诊结束后由主持会诊的高级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在“护理会诊单”上填写会诊意见,并签名。 护理部 2016-12-01

多学科会诊制度及流程

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制度 一、需多学科会诊人员: 1.凡患者病情涉及多个学科 2.需要多专业协同诊治的病例; 3.入院3天诊断未明的疑难病例; 4.危重病例; 5.恶性肿瘤患者; 6.有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例; 7.某些特殊患者。 二、会诊申请: 1.急诊综合病区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病情超出本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须申请科间会诊,并提前开展科室内会诊、讨论。 2.急诊综合病区必须将各种资料准备齐全,时间允许时将科内讨论结果书面报医教科。 3.会诊经科室主任同意提出。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时间、地点和拟邀请人员(原则上应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或科主任)上报医教科(上班时间)或医疗总值班(下班时间),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三、会诊要求: 1.会诊时由医教科或医疗总值班主持召开,管床医师要详细汇报病情、可能诊断,提出会诊目的,做好会诊记录。会诊中,会诊医师要详细诊查,提出明确会诊意见。医教科(医疗总值班)原则上应该参加,指定参加会诊人员中学术资历最高者作总结归纳,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

2.临床科室按照要求填写多学科会诊效果评价反馈表,医教科定期对多学科会诊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汇总、反馈。 四、会诊绩效考核 1.对需申请会诊的病例而未申请会诊的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2.申请科室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完善与诊治有关的各项检查、病历打印、病情汇报、科内讨论等。急诊综合病区科主任、责任组组长、管床医师至少两人参加,违者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正常的会诊邀请,如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请科内其他同级医师或上级医师代为会诊,违者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4.多学科会诊要求至少提前一天将病人病情摘要、详细辅助检查、入院诊断、治疗情况、邀请会诊科室、各科室会诊目的、会诊时间、会诊地点详细写明,将电子版发至医教科科长内网邮箱及会诊科室主任邮箱,通知医教科时需将以上资料纸质版送达医教科。会诊效果评价反馈表,会诊后3天内交至医教科,同时汇报会诊后疗效,违反规定扣除当月绩效考核3分/人次。 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 2018年8月10日 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流程图

中医护理会诊制度

中医护理会诊制度 中医护理会诊制度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病人护理难点的重要措施。病人在临床护理及中医护理技术开展过程中涉及其他专科专病护理及技术,需专科协助解决时,应及时组织会诊,以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有效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技术操作方面的难题。为规范中医护理会诊工作,特制订制度如下。 一、会诊范围 1.需要解决专科护理及中医专病护理问题 2.解决疑难病人的若干护理问题 3.解决中医临床护理技术问题。 二、会诊形式 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间会诊。 三、会诊程序 1.科内会诊: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历,,由责任护士提出,经护士 长同意,召开本病区或科系医护人员参加(亦可结合疑难病例讨论会进行)。 2.科间会诊在本专科领域内对病人的护理有困难,需相关科室协助,可提出科间会诊。 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科室人员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急 诊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内赶到邀请科室,做好会诊记录。申请会诊科室必须认真填写中 医护理会诊单,责任护士、护士长签字后,派人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的要 求,派主管护师或指定护士根据会诊性质、病人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会诊时责任 护士或护士长应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听取会诊意见,共同 研究护理对策,同时表示对被邀人员的尊重。会诊人员应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 会诊科室填写护理会诊单,护士长签字后由工勤送会诊单,交给被邀请会诊科室护士 长。然后安排护理专家前往会诊,邀请科室安排人员陪同,说明会诊的目的,由责任护士 汇报病历情况,提出会诊问题及要求,护理专家查看后提出会诊意见,将会诊结果记录护 理病历中。 2、全院会诊:会诊科室填写护理会诊单,护士长签字后上交护理部,由护理部安排有关护 理专家进行会诊,护理部参加会诊并记录。由护士长提出,经护理部同意,并确定会诊时 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护理会诊目的及邀请人员报护理部。护理部确

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图

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第一条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巾发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卫医发[2006]244号)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开展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京卫医字[2006]172号)和《关于印发对口支援社区卫洼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京卫医字[2007]45号)文件精神,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推进我院对社区卫生支援工作的开展,恃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双向转诊服务工作。 第三条建立医院联系制度医政赴召开双向转诊单位之间月例会,加强信息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題。 第四条医院接待双向转诊办公室设在社区转诊患者限务部 负责与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取务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并负责接待社区上转和联系下转病人,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双向转诊工作,畅通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减少环节,为转诊病人提供便利。 第五条双向转诊原則 (一)患者自愿的原則:从维护病人利益出发,充分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莩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 (二)分级诊治原则: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危急重症在上级医院。 (三)医疗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的有效流动,促逬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连续治疗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转.下转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医疗照护。 第六条各科室职责 (一)医政处 1、建立医院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专家库,备案。 2、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院目前的检验,大型设备裣金项目目录. 3、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院支援专家名单,包括专业特色及在院出诊时间,介绍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及专业特色.特长,提髙医院的知名度- 4、根据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需求,组织具有中岛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以专家门诊、专家咨询、健康课堂、专家带教等多神形式,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制定工作时间表,提前送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做好宣传工作. 5、制定双向转诊的标准(见附件1) 6、制定双向转诊的洗程(见附件2) 7、制定对口支援社区方案。 (二)社区转诊患者服务部 1、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转诊病人提供便利。负责双向转诊具体工作,设立专线电话,实行8小时服务。 2、患者服务补对转来的病人要认真进行核实、登记、实行优先就诊、检查. 交费、取药;优先安排住院。 3、负责协调联系相关部门、解答患者的疑问、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信息沟通,遇特殊情况报告门诊部。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版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2018年修订) 为提高我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加强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的管理,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下列情况可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门诊患者中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3.为恶性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佳优化治疗流程,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开展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

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三、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专科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四、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一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科。同时要求提出会诊的病例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讨论意见。 1.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程记录,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收集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并附于病历中。 医务科收到申请后,组织邀请各相关科室专家医师参加会诊。被邀请专家不得推诿或拒绝(如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自行联络本科室其他专家医师代为参加,并向医务科通知确认)。 为保证会诊意见,必要时被邀请专家在会诊前查看病人,了解其目前状况。 2.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被邀请专家准时参加会诊,不得迟到。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议;管床医师汇报病历,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被邀请的专家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史,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回到会诊室,提出专科诊治意见,管床医师详细记录,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归纳整体治疗方案。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标准)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3.抢救工作制度 4.病房管理制度 5.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6.护理查房制度 7.护理会诊制度 8.分级护理制度 9.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0.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11.查对制度 12.给药制度 13.护理交接班制度 14.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15.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6.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17.压疮的预防制度 18.压疮的预防管理制度

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4、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5、剧、毒、麻、贵重药品人专人保管,加锁、帐物相符。 6、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7、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8、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9、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0、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成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理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理组长二级质量管理,院质检小组每月抽查一次,护理部每月抽项查、每季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护理部,护理部全面总结后,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

等级医院多学科会诊制度

重症医学科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为提高我院多学科会诊的质量,加强多学科会诊的管理,特对全院多学科会诊做出以下规定,请各临床、医技科室参照执行,并在实际执行中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细节。 一会诊程序 院内多学科会诊由经治科室科主任提出,医务处负责安排、组织,由医务处及科主任主持,会诊前应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会诊前会诊医师要熟悉病情。会诊中经治医师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按照会诊意见及要求实施诊疗。 二会诊申请 1.病例选择:多学科会诊的病例,一般是入院2周诊断不明或特殊需要,患者病情疑难、危重、复杂,需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2.会诊申请要求: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1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处。同时,提出全院多学科会诊的病例,原则上要求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科室讨论意见。会诊申请单内容包括: (1)患者病情介绍,在诊治上需解决的问题(2)拟会诊时间(3)拟请会诊人员(4)科室主任签字或盖章 二会诊前准备 1. 经治医师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理解

与配合。 2. 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历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完善,并附于病历中,影像资料收集齐全。 3. 医务处收到全院多学科会诊申请后,应立即组织通知被邀请的各位专家,拟请专科会诊的通知专科科主任参加会诊。被邀请专家无特殊情况不得拒绝及推诿,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必须自行联系落实本科其他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代为会诊,并向医务处报告确认。 4. 为保证会诊质量,被邀请专家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尽早了解病情,必要时会诊前查看病人。 三会诊过程 1. 会诊专家应准时到达会诊科室,不得迟到。 2. 医务处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确认拟请的会诊医师均到场,及时联系未到场的医师,若有拟请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前来会诊,需立即落实,更改会诊医师。 3. 提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诊,管床经治医师详细汇报病史,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 4. 会诊医师到病房进一步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5. 各位会诊医师回会诊室,提出各专科诊治意见。经治医师做好详细记录。 6. 科室主任总结发言。 四会诊后 1. 经治医师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于疑难危重讨论本中,并详细

护理核心制度考核试题及答案

2016年护理核心制度考核试题 一、填空题: 1、护士再注册每(五年)一次。 2、护理质量管理实行(二级)护理质控网络。 3、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及考核,人人达标,有考核记录。 4、医嘱查对制度医嘱必须(每班)查对,护士长每周至少参加大查对(2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 5、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6、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 7、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8、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仔细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进行输血,并(两人)签名。 9、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剧毒、麻醉药品应(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10、接班者提前(15 )分钟到科室,阅读病房交班报告、医嘱本、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11、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物品或药品等交待不清,应立即查询。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 )负责;接班后发现问题,则由(接班者 )负责。 12、病人及家属要求复印病历资料,须经(信息科)批准,按规定程序到病案室办理。任何人(不得)将病历资料提供给他人,不得擅自从病房(直接)复印病历,未经许可不得将病历带离医院。 13、对有疑问的医嘱,护士须(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14 、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24 )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4 )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4 )小时。 15、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血液、体液或损伤之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16、严格执行护理差错事故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事件发生后,责任人应及时报告护士长,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护士长在(24-48 )小时内报告护理部.,严重不良事件应(立即)上报护理部和医务科17、病人及家属提出封存病历要求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同时上报医务科,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病历封存。 18、氯化钾、高浓度氯化钠、肌肉松弛剂等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并有使用剂量限制。 19、医疗仪器、器械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性能良好。 20、精密设备要(定人)管理,(定点)存放,(定期)检查,(定期)维护,若有损坏,及时送修。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护理核心制度的是( C ) A分级护理制度 B医嘱执行制度 C 院务公开制度 D查对制度 2、护士再注册每(D )年一次 A 2 B 3 C 4 D 5 3、特级护理的病人在一览表上的相应标记为( A ) A 红卡片 B 黄卡片 C 蓝卡片 D 绿卡片 4、具备以下哪种情况的患者,定为二级护理( B ) A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B 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C 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D 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5、以下哪项不是一级护理的护理要求( A ) A 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B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C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D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6、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C )小时内据实补记

护理管理工作流程图

一、护理查房流程 选择较典型病例 主查人说明查房目的 责任护士汇报病人情况(病情、个案特点、体现动态过程)重点说明病人现存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达到的护理效果及尚需解决的护理问题 主查人查阅病历、护理记录等 现场查看病人,与病人交谈,择机进行护理体检 依据获取的资料组织护士共同参与讨论 进行点评和总结,简要评价此次查房效果 对发现的问题实施整改并反馈

二、护理会诊流程 遇到护理疑难病例 病区护士长提出申请,填写护理会诊申请单,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通知有关护理专家安 排会诊事宜 申请护理会诊护士长汇报护 理病例 会诊人员查看病历资料,进行 护理体检和评估 提出会诊意见,记录在会诊单上及时反馈效果,记录 病区执行处理意见,实施相应措施,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三、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流程 院内大讨论 科内讨论护士长评估患者,确定病例 责任护士提出讨论要求 组织科内高年资护 士病人做好讨论 汇报护理部 护理部组织相关专 业人员参加讨论 记录 1、责任护士汇报病例,内容包括:病情、诊断、 主诉、治疗、护理等; 2、提出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执行相关护理措施 讨论并现场指导

四、护理投诉处理流程 病人、家属来投诉 热情接待,(请坐、必 要时倒水)、安抚情绪 认真听取投诉内容并准确全面 记录,留取投诉人的联系方式 将投诉内容汇报领导 针对投诉的问题,尽力解决,不能解决时,寻求其他部门帮助 在五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回复

五、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危重病人 由主任、护士长组织抢救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急性中毒等、立即报告医生 送至抢救室医生到来之前,护士根据病情采取紧急处理 措施,如: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吸痰等。 1、安排抢救护士分工合作; 2、通知家属(由医生通知); 3、实施重大抢救时汇报主管部门和领导。 实施抢救1、按规范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2、配合医生落实各项抢救措施;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做好心理护理 1、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等; 2、抢救记录必须在抢救结束6h内完成。 完成抢救记录 抢救结束后1、做好抢救物品和器械的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确保抢救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2、严格交接班。

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XX医院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医疗活动,为进一步规范我院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情况,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 (1)新发现的传染病病例; (2)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3)疑诊恶性肿瘤患者;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2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院内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三、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授权科室其它高年资医生参加会诊。 四、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科递交《XX医院院内会诊申请表》(紧急会诊除外)并明确会诊主持人(主持人须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以上医师)。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五、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会诊后,应及时书写院内会诊记录,并登记。住院医师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医务科做全程记录。 六、申请科室做好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七、科室每季度至少申请一次院内多学科会诊。否则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200元。 八、医务科每季度对会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真执行会诊制度的科室进行通报表扬,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每发现一例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100元,扣科室绩效1分。 九、因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未执行该制度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由科室负全责,并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内会诊部分执行。 十一、院内多学科诊疗会诊医师名单: 抄送:院领导 朝阳市第四医院办公室 2014年5月15日印发 附件1 XX医院 多学科诊疗会诊工作流程

护理会诊制度考题+身份识别制度

护理会诊制度考题 一、判断题(7题) 1、凡属复杂、疑难或跨科室和专业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技术,均可申请护理会诊。(对) 需进行专科护理会诊的,由责任护士向相关专科提出书面会诊申请(错) 2、参加会诊人员原则上应由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或由被邀请科室护士长指派人员承担。(对) 3、集体会诊者,由护理部组织,申请科室由护士长负责介绍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记录会诊意见。(错) 4、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或主管护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责 任护士负责汇总会诊意见。(对) 5、科间会诊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完成。(错) 6、申请会诊前与管床医生沟通,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按要求填写会诊单,提供病人相关信息,做好相关物品准备(对) 7、邀请外院专家对复杂疑难病情进行护理会诊时,由护士长书面上报护理部,同意后方可实施。(对) 二、单选题(13题) 1、科间会诊时,由(B)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 A、要求会诊科室的办公护士 B、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护士 C、要求会诊科室的主管护师 D、要求会诊科室的副主任护师 2、凡需要其它科室参与疑难病历护理讨论的病员,由(B)提出会诊 A、责任护士 B、科室护士长 C、住院总 D、科主任 3、科间会诊时,被邀请科室接到会诊通知后一般(B)天内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 A、1天 B、2天 C、3天 D、5天 4、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或主管护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由谁负 责汇总会诊意见。( A )

A、责任护士 B、副主任护师 C、主管护师 D、护士长 5、急症护理会诊时限(D) A、15分 B、30分 C、60分 D、及时完成 6、护理专家到院外会诊,由(C)批准 A、科护长 B、科主任 C、护理部 D、医疗科 7、集体会诊者,由护理部组织,申请科室由(D)负责介绍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记录会诊意见。 A、主管护师 B、护士长 C、副主任护师 D、主管护士 8、出现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申请护理会诊?( D ) A、复杂、疑难、危急 B、复杂、跨科室、危急 C、复杂、疑难和护理问题 D、复杂、疑难或跨科室和专业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技术 9、科间护理会诊时,如果是急会诊,被邀请科室间接到通知后应什么时间完成?(A) A、及时 B、1小时 C、2小时 D、30分钟

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图

双向转诊制度 一、为加强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及上级医院的医疗技术协作与业 务交流,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工作目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二、逐步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双向转诊网络。医院患者下 转以乡镇卫生院及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逐步扩大到周边县区;上转以市内外三级医院为依托,加强技术协作与交流,达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院医疗与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双向转诊原则 1、患者自愿的原则: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切实当好患者的“参谋”。 2、分级诊治的原则:小病,常见病在基层,社区;危急重症在上级医院。 3、就近转诊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疗机构服务可及性,就近转诊患者,做到方便,快捷。 4、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选择地将患者转诊到专科,专病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提高患者诊治的有效性。 5、无缝式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持续性的医疗服务。 四、双向转诊临床标准。 1、上转标准 ①本院临床各科急危重症,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②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③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

④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 ⑤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 ⑥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 2、下转标准 ①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 ②诊断明确,不需要特殊治疗的病例。 ③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④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 ⑤老年护理病例。 ⑥自愿要求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者。 ⑦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五、双向转诊管理规范 1、双向转诊医院应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转诊的畅通,转诊协议时效自定,过期应再续签。 2、双向转诊协调由医教部具体负责,急诊科,门诊部负责上转患者的登记与统计。 3、医院应对协作单位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免费为其培养卫生技术骨干。 4、对于在协作单位抢救患者,如需要医院支援,医院在接到邀请后应立即派出医务人员出诊,就地参与抢救。需要转院的患者可直接送医院治疗。协作医院对疑难杂症提出会诊要求者,医院委派相关专家前往会诊,无特殊原因不得推诿。 5、先安排住院。 6、实行资源共享,以上转来的患者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合理诊断,

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及工作流程 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加强我院与 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转诊网络,特制定本制度及工作流程。 一、医院高度重视双向转诊工作,对于只需进行后续治疗、疾病监测、康复指导,护理等服务的患者,医院应结合患者意愿,宣传、鼓励、动员患者转入相应的市(县)级、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下级医院完成后续的康复治疗。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双向转诊管理,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任务 之一。业务副院长为此项工作的主要审批责任领导,医务部负责双向转诊的监管工作,具体实施部门设在门诊部、急诊科(节假日),负责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确定专人负责接待双向转诊患者的有关事宜及完成有关资料登记、整理工作。每月将统计数据上报医务部。各临床科室的科主任各负其责,并在科内指定1-2 名医务人员为双向转诊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转诊患者的具体接待事宜。 三、双向转诊协议医院双方要保持通讯畅通,遇危、急患者和大批伤员时直接沟通,建立急救绿色通道。 四、我院负责接收各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患者以及上级医院转回的病情稳定的患者,竭力保证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如遇急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协议医院拨打我院紧急救援电话120 或将患者转入我院急诊科,急诊科任何医务人员不得延误及推委患者,要保证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 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临床科室的科主任认定确实需要转出的患者,需与 上级医院或下级医院做好联系,保证患者在转出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六、转诊程序1、转入患者:接转诊患者后,在门诊部或急诊科进行转诊登记并上报医务部备案,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需住院者优先安排。 2、转出患者: (1)、上转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科室医生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填写《城乡基本医保参保(合)人员转院证明》并登记,

医院多学科诊疗管理制度

医院多学科诊疗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提高疑难复杂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 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专业人员为依托,为患者提供科学诊疗服务的模式,具体通过MDT病例讨论会形式开展。 (三)基本要求 1.医院应成立MDT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医院相关职能处室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议医院MDT相关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工作委员会下设MDT办公室,负责MDT工作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具体事务,包括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进行质量管理,收集议题、定期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各项诊疗规范的培训等工作。 2.医院应按照学科或病种等成立MDT专家组,由来自多个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构成,专家组团队组成如下: (1)组长一般由具备高级职称、具有专业影响力和领导力的专家担任,负责MDT病例讨论的主持工作。

(2)组员一般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专家及麻醉、护理、康复、临床药学、营养等专业的专家。 (3)协调员负责安排病例讨论会、收集患者资料准备必要的设备设施记录MDT病例讨论会的决议、追踪MDT治疗方案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协调MDT成员之间的关系。 MDT专家组职责包括:确定病例纳入标准,并根据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学科发展不断更新纳入标准;根据要求及时参加MDT讨论会,提出本专业的诊治意见;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诊疗方案。 3.医院应成立MDT评价小组,由相关专业专家和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行政、业务及工作流程执行情况督查,定期召开评价小组会议,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MDT执行原则MDT必须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以患者为中心。一般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病例讨论会,参与人员均可发言,共同讨论形成诊疗决议。 5.MDT诊疗方案的实施患者MDT诊疗方案形成后应由患者的首诊医师/主管医师向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并引导患者落实各项诊疗方案。如未按照MDT诊疗方案实施,应及时在病历中记录相关原因。 6.MDT团队应当建立病例随访机制,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 (四)具体细则 1.门诊患者MDT流程 (1)预约挂号接诊医师判断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后,应向患方充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规定审批稿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 理规定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为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提高医务人员对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促进各学科融合,协调多学科(亚专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规范、高效地开展临床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多学科联合诊疗”来自三个及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即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团队,以下简称MDT 团队。 MDT是医疗业务协作组织不属于二级业务科室,不具备独立人事权,不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元,原则上不新增工作场地和人员编制。团队的运行实行负责人负责制。 第二条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1、门诊或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或综合解决者;2、门诊病人就诊3个专科或者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3、恶性肿瘤患者;4、其他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患者。 第三条申请或成立MDT团队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团队负责人应为本院内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他相关学科参与MDT的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本专业工作5年以

上)也可参与,参与科室之间有较强的专业互补性,其合作预期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团队有明确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诊疗相关病种有明确界定,制定相关疾病的诊疗常规、治疗方案及工作流程。 (三)团队成员自愿参加,人员相对固定,定期、定时、定址进行会议,提出诊疗意见。 第四条 MDT团队的申报和审批遵循以下流程: (一)团队负责人填写并提交《XXX疾病MDT团队申请表》;(二)医务处初审; (三)院内公示; (四)医务处组织专家评审; (五)院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各类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在院内只设置一个; (六)在医院网站上发布公告。 第五条 MDT团队分为AB两个等级: (一)MDT团队A级:MDT团队已形成一定规模,有明确的团队负责人,有固定的省级专家组成员,制定有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及流程,现阶段已经开展针对某一器官会系统疾病的院内多学科诊疗活动。 (二)MDT团队B级:MDT团队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固定组织,无相应的省级专家组成员,未制定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

静脉治疗会诊制度

静脉治疗会诊制度 一、会诊申请: 1.科室有静脉治疗会诊范围内情况发生时,先由科室静脉治疗小组联络员评估处理。遇有疑难病例时,由科室联络员填写《静脉治疗护理会诊单》申请静脉治疗学组会诊。 2.《静脉治疗护理会诊单》应填写患者基本信息、简要病史、会诊目的、申请时间(详细到分钟)、申请人。 3.会诊单可从OA系统发送至静脉治疗学组秘书处。紧急情况下可电话邀请(774***),会诊结束,及时填写会诊单。 4.根据会诊申请,普通会诊24h内出诊,紧急会诊20min内到达会诊目的地。 5.会诊人员须详细记录会诊意见,提出具体会诊意见,解决会诊问题,提出后续治疗与护理建议,必要时可开出护理医嘱。会诊记录包括会诊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处理意见、处理方式及建议,对置管患者应填写相应知情同意书、风险告知书、评估记录单、患者信息维护档案等记录)会诊时间及会诊人员签名等。 6.会诊意见的处置情况应当由申请科室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 7.必须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对患者需要自费或部分自费的药物或医用材料以及特殊用法,须在会诊意见记录中注明,并告知患者和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签字手续。 8.对疑难问题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向静脉治疗组组长汇报。

9.会诊过程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做好会诊患者相关健康宣教与指导。进行PICC置管操作的护理人员必须持有《PICC置管资格证》。 10.严禁会诊人员不亲自查看病人,电话会诊。 静脉治疗护理会诊流程

二、会诊范围: 1.置管 1.1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 1.2中心静脉置管(CVC) 1.3外周静脉穿刺 1.4植入式输液港(CVPAS) 1.5动脉导管 2.管道维护 2.1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 2.2中心静脉置管(CVC)维护 2.3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维护 2.4植入式输液港(CVPAS) 维护 1.5动脉导管维护 3.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处理 3.1导管堵管 3.2静脉炎 3.3液体渗出和外渗 3.4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4.其他输液治疗的护理 4.1抗肿瘤和生物药物输入的护理 4.2胃肠外营养输入的护理

护理会诊制度

护理会诊制度 1.科间会诊 1.1 申请程序: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主管护士填写申请单,送达会诊科室。夜间值班护士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向本科室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决定是否请会诊。 1.2 会诊程序及会诊人员资格:平诊会诊由主管护士以上的护理人员执行;夜间值班护士接到急诊会诊,向科室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安排人员会诊。 1.3 会诊时间:平诊会诊24 小时内完成;急诊会诊15 分钟内到达。 1.4 会诊形式:申请会诊的科室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提出会诊问题,参加会诊的护理专家查看病人,提出会诊意见,最后由主持人综合会诊意见,指导落实护理措施。1.5 主管护士将会诊情况记录在护理会诊记录单上归入病历的护理记录单后面,同时在科室护理会诊记录本上记录。 2.院内会诊 2.1 申请程序及会诊人员资格:多元性的疑难护理问题,科室向护理部递交护理会诊单,由护理部组织相关科室护士长或主管以上的护理专家进行多科联合会诊。 2.2 会诊时间:在24 小时内完成。 2.3 会诊形式:护理会诊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或科护士长主持,由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提出会诊问题,参加会诊的护理专家查看病人,提出会诊意见,最后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科护士长)综合会诊意见或建议,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2.4 科室主管护士将会诊情况记录在护理会诊记录单上归入病历的护理记录单后面,同时在科室护理会诊记录本上记录;护理部人员主持会诊人员在护理会诊记录本上做好记录,以积累对疑难护理问题的护理经验。 3.护理院外会诊制度 3.1 申请程序:院外疑难杂症需会诊的,可联系我院对外关系处,由对外关系处通知护理部,也可根据需求直接与护理部联系。 3.2 会诊人员资格:多元性的疑难护理问题,由护理部组织相关科室护士长或相关护理专项小组的护理专家进行会诊。 3.3 会诊时间:由提出会诊的医院与我院协商后安排合适时间, 3.4 会诊形式:电话会诊、网络会诊、现场会诊 3.5 院外会诊由申请医院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或科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提出会诊问题,参加会诊的护理专家查看病人,提出会诊意见,最后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科护士长)综合会诊意见或建议,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3.6 记录:申请会诊方需向我院提供会诊邀请函。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为了更好的落实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查房、讨论制度。 1.护士长必须做到对疑难危重病人每日5 次查房和跟随医生查房,掌握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护理落实情况。 2.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护士长安排护理查房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保证疑难危重病人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指导低年资护士对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积累护理经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