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特色农业汇总

河南特色农业汇总

河南特色农业汇总
河南特色农业汇总

河南各地市特色农业总结

许昌鄢陵——花卉

鄢陵县是闻名全国的腊梅之乡,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许昌市东部,311国道横穿东西,西距京广铁路2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余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臵十分优越。

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目前,全县花卉面积已发展到32万亩,品种2300多个,2002年花卉产值9.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的30.2%来自花卉业,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基地和南北花卉交流中心。

花卉种植是鄢陵的特色优势产业,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天然的驯化基地。近年来,鄢陵县委、县政府把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抓规模、抓品牌、抓效益、抓景观,建成了“一区两带一长廊”,即以大马、柏梁、陈化店等乡镇为中心的花卉示范园区,以鄢望路和豫26省道为依托的花木生产带,311国道两侧为公司的花卉生产销售长廊。涌现出了北方花卉集团、锦花花木有限公司、中国腊梅园、中国玫瑰园等龙头企业、实现了集团化经营、公司化运作。如今,总面积10万亩的鄢陵花木园区已入驻花木企业161家,完成投资15亿元。该县的花木生产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几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0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

草毯等4大品系2400多个品种,花木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万元。随着在鄢陵举办的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上升到国家层面,鄢陵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花木之乡”。

为了提高鄢陵花卉的质量和档次,打响鄢陵花卉的品牌,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了荷兰郁金香、巴西木、美国凌霄、日本樱花、墨西哥铁树、比利时杜鹃等近百种名花,使鄢陵的花卉品种达2300多种,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系列。腊梅盆景、桧柏造型、月季、桂花、玉兰、菊花等已成为国内外叫得响的名牌花卉。鄢陵腊梅质厚、色泽艳、香味浓、花期长,寒冬腊月傲香怒放,虎蹄梅、素心梅等更是惹人喜爱。鄢陵腊梅不仅走进了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还登上了美国林肯纪念馆。鄢陵桧柏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我国园艺界独树一臶。在昆明世博会上,鄢陵县参展的花卉夺得1金2银12铜的桂冠,为鄢陵、为河南赢得了荣誉。在2002年举办的“中原花木园艺交易博览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山西、陕西、甘肃、内蒙等地的近两千家花卉生产销售单位前来参展考察,洽淡业务,极大地提高了鄢陵花卉的知名度和销售区域。2001年9月,国家科技部批准许昌市以鄢陵县为中心兴建“国家花卉产业示范园”,成为国家在花卉产业方面的第一个示范园。

以花为媒,打生态旅游牌,是鄢陵县借花生财的又一得力之作。“花湖人影乱、香风满花城”。近年来,依托花卉优势,鄢陵出现一

股生态旅游热。鄢陵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聘请国家、省级专家教授来鄢陵考察、论证、规划旅游工作,树立大旅游观念,沿311国道花卉长廊,使外地游客一进入鄢陵,就臵身于花草的海洋之中。10万亩花卉游览区,让游客感受回归大自然的宁静和恬淡。春天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金秋硕果累累,冬日梅香诱人,让人尽享自然情趣。独特的人文、自然禀赋使鄢陵生态旅游如虎添翼。

三门峡--苹果

地处豫西的河南省三门峡市紧紧抓住苹果资源优势,依托“灵宝苹果”这一国内知名产品,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已成为三门峡市农村经济的最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目前,全市果树面积197万亩,其中苹果面积118万亩,苹果产量13亿公斤,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7.5%,全市农村人均果品收入1744元。

2003年国家《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公布,灵宝、陕县均名列全国27个苹果最适宜区县和55个国家级苹果出口基地县范围。按照《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在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中,平均每个县栽培面积为26.9万亩,全市各县平均在40万亩,是全国水平的1.5倍,这个数字充分说明即使在全国最好的苹果生产区域中,我们的产业规模也是占有很大优势的,"全国最适宜区中的优势规模"是以灵宝、陕县为代表的三门峡苹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定位。

三门峡苹果先后获得全国各种奖杯数十个。全市现有苹果116万

亩,2003年总产量7.74亿公斤,近年来,苹果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水果总量的84%以上,产值所占比例则更高,以苹果为主的水果产值2003年达8.68亿元,比2002年7.63亿元增长13.8%,在同期农业总产值增长中的贡献率为18.3%。苹果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市农村经济中最大的支柱产业。

随着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果品加工体系发展良好,2003年,全市果品加工企业消化果品3亿公斤。湖滨果汁、灵宝阿姆斯两个果品加工企业浓缩果汁年加工能力达16.3万吨,产品远销美国和西欧国际市场,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占据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的一半左右,其中湖滨果汁技术设施综合排名世界第三,浓缩果汁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二位,作为河南省农业龙头50强企业,今年年初已获准在新加坡上市,其果汁2003年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 "河南省食品工业第一品牌"等称号。

近年来,全市通过品种改良、树形改造、果实套袋、标准化管理等措施,果品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果树工作开始全面迈入历史性发展新阶段。1996年"卖果难"以来,经过连续8年卓有成效的努力,全市改良杂劣苹果品种44.65万亩,把苹果良种率从59%提高到90%以上,有2/3的果园树形郁闭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果实套袋数量连年实现新突破,苹果标准化管理工作迈上正轨,灵宝苹果顺利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和"河南省名牌产品","优质果品信息网开通并成长为全国农业网站知名品牌,全市果业发展整体实现了质的飞跃,具备跳跃式发展潜力。

南阳西峡县

一特色农业--食用菌

西峡县位于鄂、豫、陕三省结合部、是豫西南边陲的一个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76.8%,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是河南第二区域大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之一,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交界处,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大,适立各种菌类发展。2 0 07年全县生产袋料香菇3000万袋、草腐菌5000万袋,年产鲜香菇1 7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种植食用菌的农户达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额的比例为53%,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 3%来自食用菌产业,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达到32%以上。2008年初,西峡县被评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十快县”,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29位,较五年前上升了6个位次。

全县2 6万农民中有10万人从事食用菌生产,双龙镇香菇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10亿元;丁河镇香菇市场年交易额在7亿元左右。“西峡香菇”成为河南省名牌产品,西峡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二猕猴桃特色产业

西峡人在沟河两岸适生地块建立示范基地,对野生植株进行嫁接改良,发展成为一条百公里猕猴桃绿色长廊。目前,全县猕猴桃面积已达9万亩,成为全国第二大猕猴桃生产县。西峡猕猴桃产业“名片”。

西峡猕猴桃先后获得全国优质农产品金奖;全国猕猴桃优良品种奖;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全国猕猴桃十大优良品种奖;河南省“名牌农产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36万亩野生基地已先后通过OFDC(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美国OCIA(美国有机作物改良协会)、日本JAS(日本有机作物标准法规)、欧盟ECOECRT(欧盟有机认证协会)和NOP(美国有机认证协会)等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西峡荣获“中国名优特经济林——猕猴桃之乡”。

西峡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使西峡成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表现为种质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适合人工栽培,抗冻害、日灼和病虫害能力强,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野生猕猴桃在西峡已有千年生长历史,人工栽培也有40多年历史。全县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40万亩,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面积就有15.4万亩,年可利用产量1000万公斤,居全国县级之首,以分布集中、品质优良、种类多驰名中外,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的交叉分布区域。西峡是全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人工育苗成功,建立全国第一个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到2009年底,全县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0万亩,2009年挂果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3600万公斤,基地规模和产量在全国仅次于陕西周至县,居全国第二位。其中畅销世界的“海沃德”面积达5万多亩,占全国“海沃德”基地总面积的40%。

三山茱萸

该县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生产的山茱萸具有色红、肉厚、个大、柔软、油润和药味浓等特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多种糖、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该县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山茱萸生产基地,素有“山茱萸之乡”的美称。西峡“伏牛山牌”山茱萸在“99北京国际农博会”上,被评为优质名牌产品。

西峡县生产的山茱萸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唐朝,这里的人们就开始栽种山茱萸,而且形成了山茱萸交易市场。2003年,西峡山茱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西峡县山茱萸总面积达1.47万公顷,挂果8700公顷,年产量180万公斤,占全国山茱萸年总产量的1/2、占河南山茱萸年总产量的2/3;西峡山茱萸的规模、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并且山茱萸的材质和药效都是其他任何地方所无法比拟的。千百年来,西峡发展山茱萸的生产历史久盛不衰。如今,经过更新换代,在种类上已发展到石磙枣、珍珠红、黑老红、青头郎等近10个品种,基地面积达到20多万亩。

山茱萸的加工也获得快速发展。位于西峡县境内的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地道的西峡山茱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六味地黄丸,畅销全国,远销东南亚。西峡养生殿酒业有限公司以山茱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中国养生系列保健酒,走俏日本市场。

南阳方城--裕丹参

古裕州者,亦即今之南阳市方城县也。方城县地处南亚热带与北温

暖带分界线上和800里伏牛山与500里桐柏山交汇之处,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使盛产的植物药材丹参茎细皮厚、色泽紫红、品质优良,早在汉代就被医圣张仲景誉为“丹参之首”,后被人们冠名为“裕丹参”,以此昭示裕州丹参之地道。

该县裕丹参种植基地分别建在符合丹参适生条件的12个乡镇,其中拐河、四里店基地建设规模最大。将裕丹参作为重要的特色农业品牌进行培育和打造,加大对裕丹参的研究和开发力度,研究出“无公害仿野生丹参良种繁育技术”、“无公害仿野生丹参栽培技术”等5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技术,使方城裕丹参一举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河南省无公害产品和名牌产品,利用丹参根开发生产出“八味丹参茶”、“菩达茶”等丹参保健品,利用丹参花、叶、茎杆生产出化妆品、功能性食品、畜禽功能性饲料等。全县目前发展裕丹参3万亩,亩效益达5500多元,深加工企业4家,产业年产值近3亿元。

邓州朝天椒

河南省邓州市紧紧抓住当地盛产优质小辣椒的特色优势,壮大规模,提高品质,拓宽销路,今年,全市种椒面积达60万亩,在全国已是“十分天下有其一”。小辣椒其实是辣椒中簇生椒的俗称 ,因其植株低矮 ,果实簇生 ,果角小且朝天生长 ,嫩果绿色 ,成熟时变成鲜红色 ,故又称朝天椒或朝天红。又因其适应性强 ,高产稳产 ,生产技术较简单 ,投资小 ,效益高 ,且可出口创汇而成为豫西南特别是

南阳盆地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位于豫西南边陲的邓州市,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降水适中,四季分明,土质富含适宜小辣椒生长的矿质元素。当地产的小辣椒,具有红果率高、色泽好、肉厚、辣度高、油分大、营养丰富等优点,在市场上销路一直很好。邓州市近三年来增强对这个特色产业的经营意识,使之成为全市发展经济的优势。强化基地建设,推动种植上规模。眼下,该市已形成着想专业村116个,种植大户5000多户,椒农达30万人,规模效益日渐明显。据厦门大学化验中心化验 ,辣度为 1890 0~ 2280 0°,是各地产的辣椒中辣度最高的样品 ,深受中外客商的青睐。

新乡封丘县--金银花

封丘县地处河南省豫北平原黄河滩区,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和水资源充足。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环境非常适宜金银花的生长,金银花作为封丘县传统的中药材种植作物,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优异的地理环境和成功的管理方式,形成了封丘金银花独特的性能。目前,全县辖19个乡(镇),区域面积1200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人,耕地面积 130万亩,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20万亩,是国家金银花生产基地、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生产基地、无公害金银花标准化示范基地。2003年3月,封丘金银花荣获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自此,封丘金银

花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内受到了等同于知识产权级的保护。几年来,封丘金银花曾三次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2005年被批准为河南省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金银花生产基地;2007年被授予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金银花产品不但在国内市场俏销,而且在国外市场上也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东南亚各国的华裔华人,更是把金银花视为家家必备之上品。许多亚洲人还把中国的金银花看作是财富和吉祥的象征,把金银花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礼品。河南封丘出产的金银花,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我国港、澳、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封丘金银花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如今,封丘金银花产业已实现了五大突破: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550万公斤;亩均效益3000元以上;培植和烘干技术及产品品质均居全国前列;市场份额占全国的50%;已成功出口国外1000吨。

新乡原阳--大米

原阳县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顶部,是历史上有名的受灾县。据史料记载,自公元946年至解放前的1000多年内,黄河在原阳县境内溢洪决口泛滥57次。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阳人民,饱受了洪涝和盐碱的侵扰。1968年,该县原武镇试种水稻成功,“引来黄河水,碱区稻花香”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如今的原阳,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45万亩,

平均亩产500公斤,年产稻谷2.5亿公斤以上,原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大米之乡。

原阳大米是种在了经过黄河水淤平改良后的土地上,并经过了有机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黄河水的浇灌,在加上该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从而造就了原阳大米的一流品质。有趣的是,该县盐碱地又赋予了大米先天的碱性,使原阳大米煮饭时不需加碱就香味十足。所产大米独具特色,米质晶莹透亮,软筋香甜,香味纯正,适口性强,经国家权威部门化验对比,原阳大米的蛋白质、淀粉以及铜、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国际有名的泰国大米。据悉,自1991年以来,原阳大米先后获得国家“七五”星火科技博览会金奖、两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国际食品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等各种国家级和国际级金奖。“原阳大米”使原阳声名远播,原阳已建成了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米市场,这里的米价甚至可以“左右”全国米市的价格,“原阳大米”成了原阳人的自豪。

近年来,原阳县积极强化原阳大米种植和经营者的产业化意识。目前,该县的一些公司开始进一步拉长大米的产业化链条,米酒、米粉、黑米醋、方便碗米等大米深加工产品在原阳相继问世。如今,全县农民来自大米及大米深加工产品的人均年收入在千元以上。

信阳--毛尖

信阳市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秦岭至淮河地理分界线以南,这里山势起伏,云雾迷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信阳毛尖嫩香鲜爽、

甘醇浓郁的优良品质,素来以“细、园、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其产茶历史可追溯到东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陆羽《茶经》称其在唐代即为贡品。苏东坡曾赞曰,“淮南茶,信阳第一”、“色香味俱佳”。独特的地理位臵,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上经过千年演变而形成的独特采制工艺,孕育出了名门之秀—信阳毛尖百年名牌。信阳毛尖以外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香气馥郁持久而享誉海内外,是信阳的“金名片”,屡获国内外殊荣。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120万亩,开采面积75万亩;2008年茶叶产量2200万公斤,总产值16.8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22.6亿元;全市现有各类茶场120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近600家,达到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300余家,百万资产的茶农(大户)450多户,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6家;全市茶叶注册商标20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6个;茶叶集贸市场10馆茶楼近200家;行业组织迅速发展,已经建立茶叶产业协会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41家;从业人员超过110万人。

1992年以来,信阳市以饮誉海内外的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为载体,连续成功举办了16届信阳文化节,每届茶文化节都力求创新办节理念,改革办节形式,拓展办节领域。据统计,前16届茶文化节期间实现现货交易金额近百亿元,签约经贸项目1013项,项目投资总额492.44亿元。这些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综

合服务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而且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充足的后劲。2010年,市委、市政府在保护和丰富"信阳毛尖"绿茶金字招牌的同时,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大力开发生产具有信阳特色品质风味的"信阳红"红茶,掀起了夏秋茶叶生产加工的新高潮,全面提升信阳市茶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增效,茶农增收。目前,信阳市已形成绿茶、红茶比翼齐飞、并肩发展的可喜局面。

洛阳--牡丹

牡丹是洛阳市的市花,也是河南省重要的旅游品牌和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以牡丹为龙头的花卉苗木产业还是洛阳市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洛阳市牡丹面积已达2万亩,形成了邙山、洛南两大牡丹产业基地,基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生产单位68个,催花牡丹基地30余个,催花牡丹种苗面积达6000余亩,牡丹品种达到1200个,种苗达6000余万株。洛阳牡丹产值达到10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日本、法国、美国、荷兰、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年销售量达到1000万株。洛阳牡丹商品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种植,公司化、市场化经营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生产中心之一。

从1999年洛阳市明确提出牡丹产业发展战略以来,洛阳市即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动作、市场经营的发展模式,于2002年率先在全国申请了“洛阳牡丹原产地标志”,同年制定了河南省洛阳牡丹系列标准,并通过市场和政府监督,实行产品市场准入制,以此催生了一大

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洛阳培育的10万盆容器栽培牡丹种苗可以不受季节限制随时移栽,彻底打破秋天栽植的传统方法,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种苗和盆栽基地。

近两年来,洛阳先后建成了洛阳牡丹研究院、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相继开发出了牡丹精油、牡丹酒、牡丹干花等10余类深加工产品,提交专利申请300多件,制定了《洛阳牡丹种苗质量标准》、《洛阳牡丹盆花质量标准》等4项标准,申请了洛阳牡丹原产地保护;牡丹剪纸、牡丹刺绣、牡丹三彩、牡丹瓷、牡丹玉石等工艺品也开始推向市场,初步形成了从牡丹种植到牡丹系列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条。

洛阳洛宁烟叶

洛宁县地处崤山腹地,土壤以红黏土为主,且昼夜温差大,种烟条件得天独厚,是国务院区划办划定的烟叶最佳适宜区之一。洛宁县注重科技兴烟,加大烟田物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烟农种烟积极性持续高涨,烟叶生产水平逐年提高。连续几年来,洛宁县烟叶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年收购烟叶20万担以上,烟叶已经成为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洛宁是洛阳市烟叶生产第一大县,河南省烟叶生产第二大县,全国烟叶生产十强县。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把烟叶生产作为富民增效的支柱产业,着万亩烟力抓好“三园一点一带”精品示范工程,即河底乡、东宋乡、小界乡三个千亩高科技烟叶生产示范园区,东宋乡王岭现代农业示范

点以及河底、东宋连片开发区16个行政村,总面积1.3万亩的“百里叶产业带”工程,强力推进烟叶产业化发展。洛阳市烟草公司拿出1290万元,将洛宁定为全市唯一试点县。洛宁县的烟叶生产,向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烟叶产业化迈进。洛宁按照创建“河南精品、全国一流”的标准建设了河底乡、东宋乡两个生态型科技示范园,形成了路成网、渠配套、炕成群、旱能浇、涝能排的烟叶生产格局。

新郑--大枣

“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新郑是大枣的故乡,大枣是新郑的象征。新郑种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1978年,在发掘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发现了8000年前的碳化枣核,说明当时在新郑一带,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大枣。春秋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荫。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改革开放以来,新郑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大枣产业尤为重视,发展更趋区域化、规模化、科学化,枣树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品种达30余个,除灰枣和鸡心枣这两个优良品种外,还有六月鲜、九月青、结不俗、酥枣以及反季节的雪枣、冬枣等优良品种,并且体型逐渐增大,平均果重50克,最大80克。年产红枣3000万公斤,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是财政部

扶持的“大枣保护基地”。

新郑大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青睐,它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和磷、钙、铁及维生素B、C、P等物质,是天然的维生素果实,营养价值极高。邓小平同志出访日本时,曾专门将鸡心枣馈赠日本天皇。在新疆举办的全国枣类评比中,新郑枣品质名列千枣类第一名。全市年产鲜枣1500万公斤(历史最高年产达2100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占八个枣区乡镇农业总产值的10%以上,重点产区孟庄镇则达60%以上。大枣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枣加工企业众多。1994年,原国家林业部,财政部将新郑定为“全国大枣基地县(市)”,1998年,成功策划举办了“98 首届枣乡风情游”,开发了“古枣园”、“玉皇观枣台”等著名景点,制订了新郑大枣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全国最大的枣产品集产地“中华红枣商贸城”和集一流的红枣新技术示范围园区“红枣大观园”也正在建设中,所有这些都将有力推动新郑红枣产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焦作--怀山药

焦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孟路”,明清为“怀庆府”。这里的气候环境被专家总结为“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别适合山药的生长。此处土壤的形成以黄河冲积为主,并吸纳了太行山岩溶地貌经雨水冲刷渗透而来的成分,形成了疏松肥沃、与众不同的黄土地,特别适合山药、地黄、牛膝等

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独一无二的天时、地利,是怀山药能够冠绝天下的基本条件。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92中中药材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宝之药”,怀山药具列其中。在国家公布的地道药材名录中,怀山药名列河南地道药材之首。2006年12月,在由中国食品烹饪协会主办的2008北京奥运推荐食谱菜品展上,焦作的怀山药入选2008奥运会食谱。2007年,焦作怀山药种植基地被评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焦作市山药种植主要分布在温县、武陟、孟州、沁阳、博爱等地。温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温泉镇、岳村乡、祥云镇、南张羌镇为重点的新洛路两侧铁棍山药连片种植区和以赵堡镇、祥云镇、温泉镇为重点的滩区铁棍山药连片种植区,以铁棍山药种植为主;武陟县主要分布在与温县交界的大封乡、小董乡,铁棍山药约占三分之一;沁阳市一般种植在沁河滩地上,绝大部分为一般怀山药;孟州则以沿滩乡镇为主;博爱县南部个别乡镇也有种植。

目前怀山药产量的95%以上为食用,5%经炮制、切片后作为中药进行销售。其中,铁棍山药基本上全供食用。近年来,分布在全国的怀药产品专营店、加盟店和药材店铺迅猛增加,怀药销售网络初具规模。焦作当地设立的怀药专卖店、加盟店达250多家,遍及市区及各县城区的大街小巷、农贸市场及旅游景点;分布在其它省市的怀药专卖店、加盟店迅速发展到350多家,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大中型城市如省内的郑州、新乡、洛阳、安阳等,省外的北京、广东、东北、山东、广西、陕西、福建等省市和地区;分布在广东等地

药材批发市场的怀药药材经营档口300多个;怀药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中牟--西瓜

中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宜西瓜生长,历史上,以其个头大、形状好、颜色正、味道美等鲜明特点,享有“籽如宝石瓤如蜜,中牟西瓜甜到皮”、“凉争冰雪甜争蜜,香拂笑语牙水生”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西瓜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县种植面积曾高达20余万亩,产量曾占全国西瓜早熟品种50%的郑杂5号,闻名全国的无籽西瓜黑蜜系列、蜜玉系列、郑抗系列等优质西瓜品种,都是在中牟得到成功培育,并加以推广的,是闻名全国的西瓜生产基地。

中牟广大瓜农广泛应用综合防治技术,使用绿色有机肥料,实行标准化生产,促使西瓜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同时,积极推进西瓜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两个调整,有力地打造“五洲绿源”中牟西瓜品牌,增强中牟西瓜市场竞争力。由原来的以郑抗系列为主调整到了以黑蜜和京欣系列为主的黑蜜、京欣、新欣、郑抗、汴杂五大系列共计11个品种。其中,个型大、瓜皮厚、耐储运的黑蜜系列,主要是为了开拓外地市场;个型适中、皮薄瓤脆的京欣系列,主要是为了供应周边城市市场。此外,特小凤、金豹、小兰、碧春等大棚礼品型小西瓜,便于包装入市销售,主要供应现代家庭消费。引进推广

成熟早、售价高、效益好的全光照大棚西瓜,逐步压缩上市时间集中、售价低、效益差的露地西瓜种植面积。

杞县--大蒜

杞县种植大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有气候和土壤条件,使所产大蒜具有个大、皮白、不散头、耐贮藏、辛辣味正、硒含量多、营养丰富等特点,杞县大蒜其内在品质深受国内外销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杞县是全国大蒜主产区之一,种植大蒜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近年来,杞县把大蒜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围绕“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生产产业化、营销市场化”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大蒜富县”战略,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带动、中介组织联动,着力打造品牌,提高大蒜的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大蒜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蒜产业化格局。全县现有12个大蒜生产专业乡镇、150多个大蒜生产专业村、15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成大蒜保鲜和恒温冷库650多座,年贮藏能力达25万吨;先后建成和完善了5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大蒜交易市场;全县拥有对外进出口权的企业36家,年对外贸易额达1000多万美元,全县专门从事大蒜经营的农村经纪人达到8000多人。作为全国重要的大蒜生产、加工、贮藏和出口基地,目前杞县大蒜面积达40万亩,产量6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位居河南省第一位。产品远销

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2009年为例,全县农民来自大蒜的收入达23亿多元。

驻马店平舆--白芝麻

平舆县是白芝麻优良品种的发源地,也是全国优质白芝麻生产基地。该县白芝麻具有子饱、粒白、醇香、皮薄、含油量高等特点,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称,先后被国家、省命名为白芝麻外贸出口基地县、科技扶贫优质白芝麻开发基地县、白芝麻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白芝麻无公害生产基地县,白芝麻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

平舆县优质白芝麻常年种植面积都在50万亩以上,生产量分别占全国、全省、全市优质白芝麻总产量的17%、50%、80%,年出口量1300~1400万公斤,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平舆充分利用白芝麻资源优势,着力把白芝麻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坚持种植订单化、加工产业化、销售外向化,抓住国际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旺盛需求,努力做大做强白芝麻产业。

卢氏--核桃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与陕西省南部接壤,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卢氏县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人工栽培核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卢氏核桃皮薄肉厚,果大色香,出油率高,无污染,被誉为“果中之王”。

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城厢镇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示范线建设总体要求,我镇按照集成打造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和产业高端指导方针,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的目标,整体推进世界现代田园示范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青白江区域东部,镇域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辖11个农业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农业总人口4.2万人。镇内有润辰食品有限公司、红旗油脂、迪澳植化、宜家食品、西南科联种业、玉虹罐头厂、天天绿、康祖食品、荣泰清真、成都二牛等10家龙头企业;有食用菌协会、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万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十五里、十八湾、兴禾、桂龙、玉虹桥等5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四川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新兴菌种站、食用菌孵化园区等科研机构3所;有恒邦食用菌博览园、绣水稻香、红玫瑰休闲园、芮家风味馆、金河山庄、东方欲晓等一三产互动休闲农家乐20余家;有玉虹桥蔬菜基地、十五里休闲观光园区、今日田园、特色食用菌园区、科联玉米制种基地、贵和高科农业生态园、食用菌博览园、经作所科技实验基地、永乐春大学生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 二、具体做法 (一)重规划,以“五区一带”的园区划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思路,以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为目标,从全局上规划全镇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结合我镇地理和区位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五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于2010年在全区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厢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二)抓典型,以贵和高科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为示范 坚持走高现代农业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之路,我镇近年来陆续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其中以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有机标准做农业,采用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引种高科技新品种,配套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农业园区已经被列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项目,该公司的多次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我镇的一张高科技农业宣传名片。 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成员由创建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108家,合作社以有机为立足根本,现有西湖瓜、番茄等四项有机认证和玉虹桥蔬菜品牌,带领周边农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镇大学生创业基地,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其特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农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章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南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河南农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河南的农业的现状来看,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河南农业发展不足 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省的农业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自然灾害较重、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农民收入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我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前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现状一:目前,河南大多数地区仍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这种底效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价格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它的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它更具有价格优势,使得省内的农产品受到外围市场的严重冲击 现状二:目前,河南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由于农民种粮成本投入大,而且直接受天气的影响,风险特别高,所以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虽然政府实施了许多惠农政策,但也阻碍不了人口流动的大潮,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山区,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有及少部分人在家看守着一亩三分地,就算在家种着几分地,但很多人还是把种粮作为副业,能自给就行了,大量耕地从此荒废。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日益明显,道路水泥化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同时,我省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由于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在这些耕地中污染土壤占了将近20%,近年来高化肥、农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种面积的高速增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 现状三:目前,河南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投入也很有限,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既承担价格风险,同时还承担着自然的风险,也就是说经营者是靠天吃饭的,农产品的产量直接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在风调雨顺的好年份中,经营者都获丰收,产品价格自然也上不去,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产量上不来,收益与就上不来,甚至会出现倒挂的可能。 现状四: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并且产品单一,也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因而不能时刻把握市场信息,适当地调整营销策略;特色农产品基地逐渐壮大,但基地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来,我省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尽管基地面积上看数量较大,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板块。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部分板块基地建设起点低,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发展优质高效特色设施农业 ——肃州区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肃州区委党校孙伟祥 教学目标: 全面、准确地把握设施农业的基本内涵;基本了解肃州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肃州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巨大潜力以及发展设施农业面临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科学举措;最终为学员创设一个开拓思维、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交流平台。 教学重点: 引导学员更好地解放思想,科学而辩证地认识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有效组织课堂讨论,集中学员智慧,共同探索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大计。 教学方法: 系统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言(图文展示) 春节来临,在肃州区农村处处洋溢着增收的喜悦,一排排蔬菜温棚错落有致,菜农忙着采摘装车,一座座高标准的暖棚圈舍整齐划一,膘肥体壮的牛羊撒着欢儿,……2010年,依托现代农业的发展,肃州区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加755元,突破7000元大关达到了7013元。 近年来,肃州区按照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立足区情,超前思维,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种植,积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措施来抓,坚持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科技指导、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出了一条在传统农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新路子,与中央、省、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农村发展新思路不谋而合,为千家万户建立稳固的增收支柱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功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 一、肃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设施农业及其分类(课件展示) 《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文件对设施农业做出了准确的定义——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园艺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

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

【免费下载】论 河 南 农 业 的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章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南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河南农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就河南的农业的现状来看,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 关键词:河南农业发展不足 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 业生产力,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省的农业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自然灾害较重、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农民收入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我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前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现状一:目前,河南大多数地区仍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这种底效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价格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它的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它更具有价格优势,使得省内的农产品受到外围市场的严重冲击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侯春明 内容提要 酉阳是一个贫困县,必须发展特色农业,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简要地解释了特色农业的内涵,指出了特色农业的特点。第二,分析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药业、畜牧业、林业、烟业、旅游业这五大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背景优势,中国加入WTO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三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倾斜政策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第三、从经济性、地理性、观念性三个方面指出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最后,对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对策:一是配套和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体系;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五是推进扶贫开发,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六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特色农业现状对策 酉阳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西宽98.3公里,南北长119.7公里,总面积5173.2平方公里,总人

口为73万多人。2001年,设39个乡镇,782个村。酉阳县有800多年建州史,多民族习俗相互交织,文化绚丽多姿。历史上经济发展滞后,民贫县穷,灾难深重。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虽然一直在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但由于起点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目前生产力仍然较低,发展较慢,经济较落后,是扶贫大县。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全县的经济支柱是农业。因此,要想带动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就不能盲目追随,而应因地制宜,以农业为突破口,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 这里所指的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粮食农业)而言的,是根据当地的农业条件因地制宜,把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的一种农业类型。 特色农业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区域性。即在一定区域内,依托区域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二是独特性。即在产品开发上,不求其全,但求其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三是规模性。生产规模大,产品批量大,在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大,能够形成“拳头”产品。四是领先性。瞄准市场,抢占项目和产品开发的制高点,采用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和工艺。五是高效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

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doc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 瓜州县农牧局陈玉新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蜜瓜。2007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10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万亩、鲜食葡

萄面积0.48万亩。2010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元,收购总量为37.3吨,总收入为11.2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达到2700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部分尚未进入产果期。 3、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08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4万亩左右,2008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10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万亩,红花1.59万亩,枸杞3.35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巩固酒花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一特四化”、“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发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山东: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一、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发展高效特色农 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农产 品品牌覆盖率和品牌价值不断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较 大成绩。截止2013年底,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6100个,“三品”原料产地面积2752万亩,总产量达到3210万吨,产品认证数量和基地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在农业部组 织开展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网络投票评选中,先后有烟台苹果、威海刺参、金乡大蒜等33个品牌荣获该荣誉称号,入选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应当说,山东省农产品 市场能够形成省内、省外和国外市场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农产品出口能够实现连续14年领跑全国,与品牌优势地位 是密不可分的。 二、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立足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各地都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 牌认证管理工作,挖掘传统品牌资源的潜力,培育区域特色 品牌,烟台苹果、莱芜三辣、章丘大葱、胶州大白菜等众多 传统品牌支撑起一大批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同时,如章丘 鲍芹、马家沟芹菜等一批新兴区域特色品牌,在带动区域发

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品 牌。在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创建自有品 牌,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农产品 地理标志,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壮大。近 年来,涌现了“张裕”、“鲁花”、“金锣”等上百个知名企业品牌。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也已经成为品牌建 设生力军,涌现了寿光“绿源”、莱芜“明利蔬菜”,日照“贡青”等众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另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专业村镇,奠定品牌发展的产业基础。目前,全省一村一品 专业村发展到达到6330个,专业镇280个,已认定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70个、省级40个。 (三)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努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 我省每年都组织举办和参加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农业展,包 括寿光蔬菜博览会、全省名优农产品精品展、全国农交会、 全省农交会等。2013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就组织农产品交 易会、推介会、产销对接活动60余场次,参加企业和单位19000多家,参加人数1000多万人次,贸易成效额800多亿元,有力地提升了山东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了山东农产品 的市场占有率。 (四)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 近几年,各市在发展农产品品牌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工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攀枝花市农牧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 2

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2010年初,攀枝花枇杷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单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0元,经济效益极高。 早春蔬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攀枝花就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为“三北”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蔬菜产品。攀枝花生产的早春蔬菜产品具有无公害、品质优的特点,上市时间处于海南菜之后、其他省市设施菜上市之前的市场空档期(1-4月上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攀枝花早春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市场销售均价每公斤超过了3元,四季豆、豇豆每公斤均价更是达到6元以上。菜农亩纯收入平均达到了10000元以上,个别 3

信阳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最活跃、最重要地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农业全部特征.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地高低,是衡量农业地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程度地重要标志,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信阳市特色农业发展已有长足进步. 一、创汇产品绩效裴然 在经济全球化地今天,能够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地农产品,是特色农业典型代表.全市出口创汇农产品项目虽少,但质量精良,绩效裴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固始柳编经济效益可观.固始柳编以三河尖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往流、桥沟、观堂、丰港、徐集等乡镇,主要产品有柳、木、藤、草及其混编工艺制品个系列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万套(件),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柳编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多元,年创利税万元,创汇万美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商城猪鬃制品广泛用于各工业领域.由于猪鬃是不能工厂化人工合成地天然产品,所以成为一枝独秀、长盛不衰地特色产品.商城县中原制鬃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最大地出口猪鬃和鬃制品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猪鬃和鬃刷两大类产品,全部出口到美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荷兰、毛里求斯、瑞典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万元,完成销售收入万元,创汇万美元,利税万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新县植物制品以天然、无公害见长.植物叶加工出口创汇万美元,油茶饼加工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茶叶精加工出口创汇万美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紫云英种子出口,以商城、固始等县为主.全市每年紫云留种余万亩,常年收购一万公斤.除了畅销南方各省,而且向日本、韩国出口.全市年出口紫云英种子吨,创汇万美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潢川樱桃谷鸭产业富民效应显著.潢川华英集团,引进英国樱桃谷鸭养殖加工技术,建祖代鸭场个,父母代种鸭场个,父母代种鸡场个,大型养殖基地个,饲料厂个,鸭加工生产线条,鸡加工生产线条,羽绒加生产线条,具备年屠宰加工樱桃谷鸭万只,肉鸡万只,熟食吨,羽绒吨,饲料万吨地生产能力.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日、韩、英、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中东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同行业地%.年,销售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万元,出口创汇万美元.现今,华英集团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之路,已辐射带动万农户万余人脱贫致富奔上了小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优势农产品基地初步建成 近年来,全市各县区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实施扶优扶强地非均衡发展战略,依据自然优势,扬长避短,强化特色,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大力开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家级优势农产品基地 根据生态优势、生产优势、产品优势和发展潜力优势等条件,年全市被农业部列入长江下游弱筋小麦开发带和长江中游“双低”油菜优势开发带.全市弱筋小麦主要集中在息县、淮滨、平桥、潢川、罗山等沿淮麦区,种植面积万亩,总产亿公斤.“双低”油菜主要集中在固始、商城北部、潢川、光山、罗山、息县、淮滨、平桥等县区土壤肥沃地区,种植面积接近万亩,总产亿公斤左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省级优势农产品基地 全市光、热、水资源充足,植被面积大,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条件明显优于北方各市,特色农产品居多.其中,以潢川为中心地花卉苗木,以师河、罗山、光山为主地豫南优质茶叶,以罗山为中心地豫南食用菌,被定为河南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带.全市花卉苗木以“春栀(花)、夏月(季)、秋桂(花)、冬梅(花)”见长,年基地面积达到万亩,总产值亿元;优质茶叶基地万亩,总产吨,总产值亿元;食用菌万棒(袋),总产值亿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详细版.doc

附件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郑州市 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郑州航空港区 4.白沙产业集聚区 5.金岱工业园区 6.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8.官渡产业集聚区 9.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10.新郑新洪工业园区 11.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12.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 13.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14.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5.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开封市 16.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 17.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

18.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9.杞县产业集聚区 20.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 21.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 22.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23.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 洛阳市 24.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 25.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 26.洛宁产业集聚区 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7.宜阳产业集聚区 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 28.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29.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商贸和物流业 30.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 31.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

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 32.洛新产业集聚区 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 33.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 能源铝产业、铝精加工、镁合金、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 34.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 钼钨精深加工 35.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 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材料 36.汝阳产业集聚区 新型建材、特种钢材及煤化工 37.嵩县产为集聚区 38.伊川县产业集聚区 规划面积8.719平方公里,东园以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机械制造、硅及光伏产业。西园以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发展高新技术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平顶山市 39.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机电装备、新材料 40.平新产业集聚区 节能环保新材料 41.郏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乡为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2100亩,优质超级稻500亩,食用菌大棚150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100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已规划猪沼菜、猪沼鱼等生态示范项目160个,已形成“一村多品”、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注重特色,调大规模,强调品牌。一是注重特色,形成了××以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巴西菇、白蘑菇为主,××的优质超级稻、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生态示范项目为主,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二是调大规模,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由去年1000亩,发展到XX亩,计划冬季种植XX亩,食用菌大棚由110个到160个,力求达到260个;生态示范项目力求发展150个;三是我们打造好的青扁豆、美国红菜为主的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的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的巴西菇和白蘑菇的食用菌品牌,着力以组织生产向商品流通的转向。

二、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和农业。我们用好用足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信用部门积极行动,核定项目,发放信贷资金130多万元,产业老板也投入了资金70余万元,充分激活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三、推行好“大户”带动运作模式。我们实行了干部联系产业大户的制度,充分发挥“大户带动”示范作用。×××××年计划出栏200头以上,现存栏50多头,各出栏30多头,建好沼气池2个;××××发展食用菌大棚6个,年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这一批典型的事例,起到鲜明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促使我乡规模养殖和食用菌项目得以逢勃发展。 四、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政府必须做好积极地引导工作,但也必须按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运作,发展订单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降低农业产业化风险的有力保障。我们有1700亩蔬菜生产实行订单农业,由×××公司和××蔬菜公司进行销售;有由××鹏老板组织生产销售的食用菌产业;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组织销售的优质超级稻、黄姜等产业。 五、实行菜稻连种,提高土地的覆种指数。我们积极支持已有的科研成果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高农业产品

河南特色农业汇总

河南各地市特色农业总结 许昌鄢陵——花卉 鄢陵县是闻名全国的腊梅之乡,位于中原腹地河南省许昌市东部,311国道横穿东西,西距京广铁路2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余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臵十分优越。 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美誉。目前,全县花卉面积已发展到32万亩,品种2300多个,2002年花卉产值9.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的30.2%来自花卉业,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基地和南北花卉交流中心。 花卉种植是鄢陵的特色优势产业,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天然的驯化基地。近年来,鄢陵县委、县政府把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抓规模、抓品牌、抓效益、抓景观,建成了“一区两带一长廊”,即以大马、柏梁、陈化店等乡镇为中心的花卉示范园区,以鄢望路和豫26省道为依托的花木生产带,311国道两侧为公司的花卉生产销售长廊。涌现出了北方花卉集团、锦花花木有限公司、中国腊梅园、中国玫瑰园等龙头企业、实现了集团化经营、公司化运作。如今,总面积10万亩的鄢陵花木园区已入驻花木企业161家,完成投资15亿元。该县的花木生产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几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0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

草毯等4大品系2400多个品种,花木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万元。随着在鄢陵举办的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上升到国家层面,鄢陵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花木之乡”。 为了提高鄢陵花卉的质量和档次,打响鄢陵花卉的品牌,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了荷兰郁金香、巴西木、美国凌霄、日本樱花、墨西哥铁树、比利时杜鹃等近百种名花,使鄢陵的花卉品种达2300多种,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系列。腊梅盆景、桧柏造型、月季、桂花、玉兰、菊花等已成为国内外叫得响的名牌花卉。鄢陵腊梅质厚、色泽艳、香味浓、花期长,寒冬腊月傲香怒放,虎蹄梅、素心梅等更是惹人喜爱。鄢陵腊梅不仅走进了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还登上了美国林肯纪念馆。鄢陵桧柏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我国园艺界独树一臶。在昆明世博会上,鄢陵县参展的花卉夺得1金2银12铜的桂冠,为鄢陵、为河南赢得了荣誉。在2002年举办的“中原花木园艺交易博览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山西、陕西、甘肃、内蒙等地的近两千家花卉生产销售单位前来参展考察,洽淡业务,极大地提高了鄢陵花卉的知名度和销售区域。2001年9月,国家科技部批准许昌市以鄢陵县为中心兴建“国家花卉产业示范园”,成为国家在花卉产业方面的第一个示范园。 以花为媒,打生态旅游牌,是鄢陵县借花生财的又一得力之作。“花湖人影乱、香风满花城”。近年来,依托花卉优势,鄢陵出现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