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

高三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

高三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
高三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

物理学科教学案

A 、

B 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重力加速度为g ,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

A .都等于g

2

B .g

2和0 C .

m A +m B

2m B g 和0 D .0和

m A +m B

2m B

g 重点提示:

考点三: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1.动力学中常见的图象v -t 图象、x -t 图象、F -t 图象、F -a 图象等.

2.解决图象问题的关键:(1)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抓住图象的一些关键点,如斜率、截距、面积、交点、拐点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或受力情况,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例5.受水平外力F 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A .在0~t 1内,外力F 大小不断增大 B .在t 1时刻,外力F 为零

C .在t 1~t 2内,外力F 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 .在t 1~t 2内,外力F 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编号:姓名:总分:

限时训练(16)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

A 组

【】1.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

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

【】 2.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它的左端与一劲度系数为800 N/m的轻弹簧相连,右端连接一细线.物体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此时物体与水平面刚好接触但无作用力,弹簧处于水平状态,如图所示,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7.5 m/s2

B.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外力为15 N

C.在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D.在剪断弹簧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7.5 m/s2

【】3.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A.a1=g,a2=g

B .a 1=0,a 2=g

C .a 1=0,a 2=m +M

M g

D .a 1=g ,a 2=m +M

M

【 】4(2009?山东高考)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表示物体的位移)所示的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 】5.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 的作用,力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及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中的信息能够求出的量或可以确定的关系是(g 取10 m/s2)( )

A .物体的质量m

B .斜面的倾角θ

C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D .μ>tanθ

6.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N,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F 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g 取10 m/s 2)

B 组

【】7.如图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A.接触后,小球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

小,最后等于零

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直到为零

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

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

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

8.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试利用两图线求:

(1)物块在0~9s内发生的位移;

(2)物块在3~6s的加速度大小;

(3)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及应用一中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 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动力学方程: F 合 = (m 1 +m 2 +……)a 分量表达式:F x = (m 1 +m 2 +……)a x F y = (m 1 +m 2 +……)a y 2. 应用情境:已知加速度求整体所受外力或者已知整体受力求整体加速度。 例1、如图,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A,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的木块B放在A的斜面上。现对A施以水平推力F, 恰使B与A不发生相对滑动,忽略一切摩擦,则B对 A的压力大小为( BD ) A 、 mgcosα B、mg/cosα C、FM/(M+m)cosα D、Fm/(M+m)sinα ★题型特点:隔离法与整体法的灵活应用。 ★解法特点:本题最佳方法是先对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加速度,再隔离B受力分析得出A、B之间的压力。省去了对木楔受力分析(受力较烦),达到了简化问题的目的。 例2.质量分别为m1、m2、m3、m4的四个物体彼此用轻绳连接,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拉力F1、F2分别水平地加在m1、m4上,如图所示。求物体系的加速度a和连接m2、m3轻绳的张力F。(F1>F2) 例3、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B的作用力等于 ( ) A.F F F F 3、B 解析: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先选整体,求出A、B共同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B,B 在A施加的弹力作用下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将m1、m2看做一个整体,其合外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1+m2)a,再以m2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2=m2a,以上两式联立可得:F12= ,B正确. 例4、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如图1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 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D )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作用,组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D.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二、对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1.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的动力学方程:b c a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一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一) 课题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计划课时 3 节 教学目标1、巩固记忆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公式和物理意义。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 3、通过例题分析、讨论、练习使学生掌握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 4、训练学生解题规范、画图分析、完善步骤的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及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建立思路、掌握方法是难点。 教学方法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牛顿第二定律主要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桥梁,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好这一问题呢? 二、主要教学过程 突破一牛顿运动定律与图象综合问题的求解方法 物理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的重点及热点。 1.“两大类型” (1)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所受的合力(或某个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一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v-t图象与F-t图象的桥梁。 3.解决图象问题的方法和关键 (1)分清图象的类别:分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其物理意义,掌握物理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会分析临界点。 (2)注意图象中的一些特殊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图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图线的转折点,两图线的交点等表示的物理意义。 (3)明确能从图象中获得哪些信息:把图象与物体的运动情况相结合,再结合斜率、特殊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确定从图象中得出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或关键点。 突破二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1.连接体的分类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 ——陈法伟 1.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由知,加速度与力有直接关系,分析清楚了力,就知道了加速度,而速度与力没有直接关系。速度如何变化需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反之减小。在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有极值。 例1. 如图1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 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 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决定于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从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弹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合力与速度同向时小球速度增大,所以当小球所受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故选CD。 例2.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与 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故正确答案选C。

牛顿第二定律经典好题

牛顿第二定律瞬间问题 1.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 ) A.将立即做变减速运动 B.将立即做匀减速运动 C.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做加速运动,速度继续增大 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解析:因为水平面光滑,物块与弹簧接触前,在推力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与弹簧接触后,随着压缩量的增加,弹簧弹力不断变大,弹力小于推力时,物体继续加速,弹力等于推力时,物体的加速度减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弹力大于推力后,物体减速,当压缩量最大时,物块静止. 答案:C 2.(2017届浏阳一中月考)搬运工人沿粗糙斜面把一个物体拉上卡车,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2 ,则( ) A.a1=a2B.a1<a2<2a1 C.a2=2a1D.a2>2a1 解析: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则F-mg sinθ-μmg cos θ=ma1;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2F-mg sinθ-μmg cos θ=ma2;可见a2>2a1;综上本题选D. 答案:D 3.(2017届天津一中月考)如图所示,A、B、C三球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固定一个轻杆,B、C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轻杆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零 B.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 C.A、B之间杆的拉力大小为2mg sinθ D.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为 1 2 g sinθ 解析: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弹簧弹力不变,细线拉力突变为0,合力不为0,加速度不为0,故A错误;对球C,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ma,解得:a=g sinθ,方向向下,故B错误;以A、B、C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烧断细线前,A、B、C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弹簧的弹力f=3mg sinθ,烧断细线的瞬间,由于弹簧弹力不能突变,弹簧弹力不变,以A、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3mg sinθ-2mg sinθ=2ma,则B的加速度a= 1 2 g sinθ,故D正确;由D可知,B的加速度为a= 1 2 g sin θ,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 sinθ=ma.解得:T= 3 2 mg sinθ,故C错误;故选D. 答案:D 9.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两物块A、B中间用轻弹簧相连,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突然撤去推力F的瞬间,A、B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aA=2a+3μg B.aA=2(a+μg) C.aB=a D.aB=a+μg 答案 AC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8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课时达标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如图所示,bc是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中心穿过横杆,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块m,小车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过程中,M始终未相对杆bc移动,M、m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M受到横杆的摩擦力为 ( ) A.大小为(m+M)g tan α,方向水平向右 B.大小为Mg tan α,方向水平向右 C.大小为(m+M)g tan α,方向水平向左 D.大小为Mg tan α,方向水平向左 解析:对m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α=ma,a =g tanα,方向水平向右.取M和m整体分析:F f=(M+m)a=(M +m)g tanα,方向水平向右,A项正确. 答案:A 2.(多选)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中实线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在0~1 s内,拉力F不断增大 B.在1~3 s内,拉力F保持不变 C.在3~4 s内,拉力F不断增大 D.在3~4 s内,拉力F不断减小 解析:由vt图象可知,在0~1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外力恒定,因此拉力恒定,A项错误;在1~3 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拉力大小始终等于摩擦力的大小,B项正确;在3~4 s内,物体做的是变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越来越大,摩擦力恒定,则由F f-F=ma 可知,拉力F越来越小,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BD

3.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 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 A .物体从A 到O 先加速后减速 B .物体从A 到O 加速运动,从O 到B 减速运动 C .物体运动到O 点时所受合力为0 D .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 解析:首先有两个问题应搞清楚,①物体在A 点所受弹簧的弹力大于物体与地面之间的阻力(因为物体能运动).②物体在O 点所受弹簧的弹力为0.所以在A 、O 之间有弹簧的弹力与阻力相等的位置,故物体在A 、O 之间的运动应该是先加速后减速,A 项正确,B 项错误;O 点所受弹簧的弹力为0,但摩擦力不是0,所以C 项错误;从A 到O 的过程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D 项错误. 答案:A 4.如图所示,ad 、bd 、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d 位于同一圆周上,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 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释放(初速度为0),用t 1、t 2、t 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 点所用的时间,则( ) A .t 1<t 2<t 3 B .t 1>t 2>t 3 C .t 3>t 1>t 2 D .t 1=t 2=t 3 解析:设P 为圆上的任一点,∠adP =θ,s =Pd =2R cos θ,由s =12at 2,且a =g cos θ,则t =2R g ,显然t 与θ无关,故D 项正确. 答案:D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寒假作业4 (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一、选择题(1-12单选,13-22多选) 1.如图,水平面上一个物体向右运动,将弹簧压缩,随后又被弹回直到离开弹簧,则该物体从接触弹簧到离开弹簧的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接触面光滑,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 B. 若接触面光滑,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C. 若接触面粗糙,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 D. 若接触面粗糙,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2.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物体在 1 0~t时间内( ) A. 速度一直增大 B. 加速度一直增大 C.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3.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时,其加速度为a,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 () A. 2a>a′ B. 2a

牛顿第二定律与正交分解法(二)

牛顿第二定律与正交分解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 A. a 变大 B. a 不变 C .a 变小 D.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 变化的趋势 2.自动扶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o角,扶梯上站着一个质量为50kg 的人,随扶梯以加速度a=2m/s 2一起向上加速运动,则(g 取10m/s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人不受扶梯的摩擦力 B. 此时人受到扶梯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 此时人受到扶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 此时人受到扶梯的摩擦力大小为N f 6.86= 3. 如图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他外力及空气阻力,则中间一质量为m 的土豆A 受到其他土豆对它的作用力应是( ) A .mg B .mg μ C .21μ+mg D .21μ-mg 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力F 可按图(a )、(b )(c )、(d )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 与mg 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 =0时速度为零,若用v 1、v 2 、v 3 、v 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A .v 1 B 。v 2 C 。v 3 D 。v 4

二、双项选择题 5.如图所示,在汽车中悬挂一小球,实验表明,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稳定角度.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 1,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 1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A .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B .汽车可能向左运动 C .m 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 .m 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 6.物体A B C 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 m B 、 m C ,与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 、μ B 、μC ,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 分别拉物体A 、B 、C 所得加速度a 与F 的关系图线如图,对应的直线甲、 乙、丙所示,甲、乙 直线平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μA < μ B B.μ B >μC C .m B >m C D. m A < m C 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物块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体A 和B ;C 为一垂直固定斜面的挡板,A 、B 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系统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对物体A 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 压缩弹簧后,突然撤去外力F ,则在物体B 刚要离开C 时(此过程中A 始终没有离开斜面)( ) A .物体 B 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 B .弹簧的形变量为mg sin θ/k C .弹簧对B 的弹力大小为mg sin θ D .物体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 8.如图(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 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 ,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根据图(b)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 A .物体的质量 B .斜面的倾角 C .斜面的长度 D .加速度为6m/s 2时物体的速度 9.两个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 、B 质量分别为M 、m,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 受到的摩擦力( ) A.等于零 B.方向沿斜面向上 C.大小等于μ1mgcos θ D.大小等于μ2mgcos θ 三、实验题: 10.为了探究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 (a O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精选习题

专题六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a 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 及质量m 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4-12所示,A 为小车,B 为打点计时器,C 为装有砂的砂桶,D 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 等于砂和砂桶总重量,小车运动加速度a 可用纸带上点求得: 图14-12 (1)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及对应的m 1 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 图14-13 从图线中得到F 不变时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 m 1 之间定量关系式是______。 (2)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重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 与合力F 图线如图14-14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明显超出偶然误差范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①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 .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木块上 C .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 .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②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 与拉力F 的关 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 甲、m 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 甲m 乙,μ甲μ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2012海淀二模)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 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 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 的加速度。 ①实验时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 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 、B 、C 、D 、E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 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 =_____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时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分别测量小车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画出a -F 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线的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木 甲 乙 丙

下载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课题: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一) 目的:1、掌握应用牛顿定律分析力和运动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受力分析、运动和力关系的分析。 难点:受力分析、运动和力关系的分析。 方法:启发思考总结归纳、讲练结合。 过程:一、知识点析: 1.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的定量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数学表达式:ΣF=ma或ΣFx=Ma x ΣF y =ma y 理解该定律在注意: (1)。瞬时对应关系;(2)矢量关系;(3)。 2.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2)加速度一与速度的关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没有直接联系,但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有关,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力)方向一致。 (3)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而力与物体的速度,及速度的变化均无直接关系。Δv=at,v=v +at,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的积累,速度的大小还需考虑初始情况。 二、例题分析: 例1。一位工人沿水平方向推一质量为45mg的运料车,所用的推力为90N,此时运料车的加速度是1.8m/s2,当这位工人不再推车时,车的加速度。 【例2】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3-2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和到B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解析】本题主要研究a与F 合 的对应关系,弹簧这种特殊模型的变化特点,以及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对物体运动过程及状态分析清楚,同时对物体 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找出AB之间的C位置,此时F 合 =0,由A→C 的过程中,由mg>kx1,得a=g-kx1/m,物体做a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在C位置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3-2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精讲)含答案

专题3.2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精讲)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 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单位制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a=F m或F=ma。 (3)适用范围 ①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②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单位制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2)基本单位 基本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千克、秒、米。 (3)导出单位 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知识点二动力学中的两类问题 1.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下:

【方法技巧】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知识点三超重和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 (2)视重 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完全失重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 的现象 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 下,大小a=g 原理方程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g F=0 运动状态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无阻力的抛体运动;绕 地球匀速圆周运动

高三复习牛顿第二定律

1.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撞,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5 2,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 运动员质量为65 kg ,吊椅的质量为15 kg ,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当 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a =1 m/s 2的加速度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3.如图甲所示,初始有一质量m=5kg 的物块以速度v 0=10m/s 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在此时刻给物块施加一水平外力F,外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作用3s 时间后撤去外力F,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 (1)撤去拉力F 时物块的速度大小; (2)物块向右滑行的总位移。

4.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5.如图甲所示,一长方体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B的右端放置着一个小铁块A,在t=0时刻同时突然给A、B初速度,其中A的初速度大小为v A=1m/s,方向水平向左;B的初速度大小为v B=14m/s,方向水向右,木板B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B的质量相等,A与B及B与地面之间均有摩擦(动摩擦因数不等),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始终没有滑出B,重力加速度g=10m/s2.(提示:t=3s时刻,A、B达到共同速度v=2m/s;3s时刻至A停止运动前,A向右运动的速度始终大于B的速度).求: (1)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看来A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 (2)B运动的时间及B运动的位移大小; 6.如图所示,木块A的质量为m A=3kg、木板B的质量为m B=1.5kg.木板B两面平行,放在倾角为37°的三角体C上.木块A被一根固定在天花板上的轻绳拉住,绳拉紧时与斜面的夹角也是37°.已知A与B,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3.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木板B从木块A下面匀速抽出,同时C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绳子对A木块的拉力大小; (2)拉力F的大小; (3)地面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前面2小题必须算出数字结果,第三小题的结果可以用三角函数表达)

16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讲解 基础

物理总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掌握解决动力学两大基本问题的基本方法; 2、了解力学单位制; 3、掌握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方法,掌握实验中图像法的处理方法。 【知识网络】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相同。 解决动力学两大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运动=F ma ???→←??? 合力 加速度是运动和力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考点梳理】 要点一、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相同。 要点诠释:牛顿第二定律的比例式为F ma ∝;表达式为F ma =。1 N 力的物理意义是使质量为m=1kg 的物体产生21/a m s =的加速度的力。 几点特性:(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是加速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矢量性: F ma =是一个矢量方程,加速度a 与力F 方向相同。 (3)独立性: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一个力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力有关,与其他力无关。 (4)同体性: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使该物体产生加速度。 要点二、力学单位制 1、基本物理量与基本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共有三个,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其单位分别是千克、秒、米;其表示的符号分别是kg 、s 、m 。 在物理学中,以质量、长度、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共七个物理量 作为基本物理量。以它们的单位千克(kg )、米(m )、秒(s )、安培(A )、开尔文(K )、坎 德拉(cd )、摩尔(mol )为基本单位。 2、 基本单位的选定原则 (1)基本单位必须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并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与重复性。 (2)必须满足由最少的基本单位构成最多的导出单位。 (3)必须具备相互的独立性。 在力学单位制中选取米、千克、秒作为基本单位,其原因在于“米”是一个空间概念;“千克”是一个表述质量的单位;而“秒”是一个时间概念。三者各自独立,不可替代。 例、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g 、m/s 、N 是导出单位 B .kg 、m 、s 是基本单位 C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kg ,也可以是g D .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 F ma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1-牛顿第二定律(练)(-含解析)1

专题11 牛顿第二定律(练) ) 1.2015年元宵节期间人们燃放起美丽的烟火以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按照设计,某种型号的装有烟花的礼花弹从专用炮筒中射出后,在3s 末到达离地面90m 的最高点时炸开,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竖直向上射出时的初速度是v 0,上升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大小是自身重力的k 倍,那么v 0和k 分别等于(g 取10m/s 2 ): ( ) A.60m/s 1 B.60m/s 0.5 C. 30m/s 1 D. 30m/s 0.5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情况,并熟练运用运动学基本公式解题。 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 1>F 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关于弹簧的伸长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水平地面光滑,弹簧的伸长量为 F 1-F 2 2k B. 若水平地面光滑,弹簧的伸长量为 F 1+F 2 k C. 若水平地面粗糙且两个物体与地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的伸长量为F 1+F 2 2k D. 若水平地面粗糙且两个物体与地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的伸长量为F 1-F 2 k 【答案】C 【解析】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均为m ,若水平地面光滑,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2 2F F a m -=

再以A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kx=ma 代入解得,弹簧的伸长量为 12 2F F x k += ,选项AB 错误; 若水平地面粗糙且两个物体与地面动摩擦因数相同,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212 222F F F mg F a g m m μμ--=--= 再以A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kx-μmg=ma 代入解得,弹簧的伸长量为 12 2F F x k += ,选项C 正确,D 错误;故选C. 【名师点睛】本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也是连接体问题,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最好是先整体后隔离物体,同时要充分抓住各个物体加速度相同的特点列方程求解。 3.如图所示,物块A 、B 质量相等,在恒力F 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光滑,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物块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 1;若物块与水平面间接触面粗糙,且物块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2,物块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N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2a a =,12N N > B .12a a =,12N N = C .12a a >,12N N > D .12a a >,12N N = 【答案】D 【名师点睛】考查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知识解决有关连接体问题的能力,知道A 、B 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通过整体法和隔离法,即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进行求解;此题难度不大,考查基本规律的运用. 4.(多选)如图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A 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长绳吊起一重物B ,设重物和小车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B 、v A ,则: (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精练:牛顿第二定律

201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精练 3.2 牛顿第二定律 一、选择题 1.(贵州省五校联盟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卷)小球从空中下落,其质量为1kg ,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小球与水平地面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取210/g m s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下落时所受阻力大小为8N . B .小球下落时所受阻力大小为2N . 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7.2 m . D .小球在3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7.33/m s . 1.B 2.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2所示,滑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m 。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 1,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 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沿斜面滑下,则滑块B 受到的摩擦力( ) A .等于零 B .方向沿斜面向下 C .大小等于u 1mgcos θ D .大小等于u 2mgcos θ 2.C 3.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2届高三段考理综卷)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 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 的人以加速度a 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s

A .(M +m )g B .(M +m )g -ma C .(M +m )g +ma D .(M -m )g 3.B 4.(湖北省黄冈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4.A 5.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 和BC ,A 和C 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 比斜面AB 长,如图所示,一个滑块自A 点以速度v A 上滑,到达B 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BC 滑下,设滑块从A 点到C 点的总时间是t C ,那么下面四个图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的大小v 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 ) 5.C 6.(浙江省台州市2012届高三期末质量评估试题物理卷)质量为m 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先后用完全相同的橡皮条并列地水平拉物块,且每次橡皮条的伸长量均相同,物块在橡皮条拉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加速度a 与所用橡皮条的数目n 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更换物块所在水平面的材料,再重复这个实验,则图中直线与水平轴线间的夹角θ 将( )

牛顿第二定律题型分类

江苏省2013届高三物理一轮教案系列专题 牛顿第二定律 二、应用举例 1.力与运动关系的定性分析 【例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例2】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物体 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A到O加速运动,从O到B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从A到O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 2、超重和失重 【例1】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根弹簧秤,如图24-1所示,弹簧秤的秤钩上悬挂一个质量m=4kg的物体,试分析下列情况下电梯的运动情况(g取10m/s2): (1)当弹簧秤的示数T1=40N,且保持不变.(2)当弹簧秤的示数T2=32N,且保 持不变. (3)当弹簧秤的示数T3=44N,且保持不变. . 【例2】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kg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 只能举起100kg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g取10m/s2) 【例3】如图24-2所示,是电梯上升的v~t图线,若电梯的质量为100kg,则承受电梯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在0~2s之间、2~6s之间、6~9s之间分别为多大(g取10m/s2) 跟踪反馈 1.金属小筒的下部有一个小孔A,当筒内盛水时,水会从小孔中流出,如果让装满水的小筒从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筒自由下落的过程中[ ] A.水继续以相同的速度从小孔中喷出B.水不再从小孔中喷出 C.水将以较小的速度从小孔中喷出D.水将以更大的速度从小孔中喷出

关于系统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关于系统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眉山中学邓学军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它深刻揭示了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所受到的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在科研、 生产、实际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牛顿第二定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作些分析总结, 以加深学生对该定律的认 识与理解,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效果目的。对于连接体问题,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于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则表达式为:F =( m i +m 2+…)a ,这种情况往往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 系统的合外力,求岀共同的加速度。 例1 ?质量为m i 、m 2的两个物体用一轻质细绳连接,现对 m i 施加一个外力F ,在如下几种情况下运动,试求绳上的拉 力大小。 m 1 m 2 m i m 2 ⑶m i 、m 2放在光滑斜面上向上作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对整体:F —( m i + m 2) g sin a=( m i + m 2) a 对 m 2: T — m 2g sin a = m 2 a 解得:T = m i m 2 ⑷m i 、m 2放在粗糙斜面上向上作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对整体: F —( m i + m 2) g sin a — g( m i + m 2) g cos a=( m i + m 2) a 对 m 2: T — m 2g sin a — g( m i + m 2) g cos a = m 2 a 其二,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同。 这种题目较难,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表达式为: F m i a i mba 2 L ,这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 系统中只有一个物体有加速度,其余物体均静止或作匀速运动。 例2?如图示,斜面体 M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物体 m 沿斜面下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速下滑时,M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 +m ) g B. 加速下滑时,M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 + m ) g ⑵m i 、m 2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作加速直线运动: T = m 2 —F 解得:T = m 2 m i m 2 ⑸m i 、m 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 F 作用下绕0i 02作匀速圆周运动 解析:对整体:F =( m i + m 2) a 对 m 2: T = m 2 a (连接绳子极短) 解得:T = m 2 > F 01 [m2 -| ml m i m 2 ⑴m i 、m 2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加速直线运动: T = m 2

2第二讲 牛顿第二定律 高三一轮复习

第二讲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2.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会进行相关的判断 3.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讲重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 2.由受力情况定性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本讲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考点点拨:1.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2.力和运动关系的定性分析 3.正交分解法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中的应用4.合成法与分解法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中的应用 5.临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 一、考点扫描 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其中的F 和m 、a 必须相对应) 2.对定律的理解: (1)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m F a =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3)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的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各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 二、高考要点精析 (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 ☆考点点拨 (1)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m F a =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当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瞬时变化。 【例1】如图(1)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 、L 2的两根细线上,L 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某种解法: 解:设L 1线上拉力为T 1,L 2线上拉力为T 2,重力为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θcos 1T mg ,21sin T T =θ,解得2T =mg tan θ,剪断线的瞬间,T 2突然消失,物体却在T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 tan θ=ma 所以加速度a =g tan θ,方向在T 2反方向。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说明理由。 (2)若将图(1)中的细线L 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2)所示,其它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a =g tan 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 明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