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

201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

201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

我们都知道你经历了人生中的最重要的一次挑战,或许你有过焦虑、有恐惧,也有激动,但是别怕,一切都过去了。高考频道为您提供2017年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解析及点评,更多高考资讯敬请关注高考频道!

高考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名家解析

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要求,针对近年来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有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我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我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我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办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自己的心灵”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总之,具有可写性,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能展开论述。

2017高考频道精心推荐: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7全国各省及普通院校高考分数线专题

2017全国各省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状元名单

2017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7年全国高考录取查询时间及入口安排表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高考作文:

历年高考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

2017年浙江数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标准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 学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已知集合{}{}x -10”是465"+2"S S S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函数y (x)y (x)f f ==, 的导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函数y (x)f =的图像可能是 8.已知随机变量i ξ满足P(i ξ=1)=p i ,P (i ξ=0)=1—p i ,i =1,2.若0<p 1

2D()ξ C .1E()ξ>2E()ξ,1D()ξ<2D()ξ?? D.1E()ξ>2E()ξ,1D()ξ>2D()ξ 9.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 –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Q,R 分别为AB ,BC ,CA 上的点,AP =PB ,2BQ CR QC RA ==,分别记二面角D–PR–Q,D–P Q–R ,D –QR –P 的平面角为α,β,γ,则 A .γ<α<β? ? B.α<γ<β ???C.α<β<γ???D.β<γ<α 10.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 CD,AB ⊥B C,AB =BC=AD=2,CD =3,AC 与BD 交于点O,记 1·I OA OB = ,2·I OB OC =,3·I OC OD =,则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 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邮寄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全国卷II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2017年高考数学(浙江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已知集合,,那么P∪Q=() A.(-1,2) B.(0,1) C.(-1,0) D.(1,2) 2.(4分)椭圆的离心率是() 3.(4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是( ) A.B. C.D. 4.(4分)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 A.[0,6] B.[0,4] C.[6,+∞] D.[4,+∞] 5.(4分)若函数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是M,最小值是m,则M- m() A.与有关,且与b有关 B.与有关,但与b无关 C.与无关,且与b无关 D.与无关,但与b有关 6.(4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 n,则"d>0"是"S4+S6>2S5"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4分)函数的导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函数的图像可能是()

A.B. C.D. 8.(4分)已知随机变量ξi满足P(ξi=1)=p i,P(ξi=0)=1-p i,i=1,2.若,则() A.E(ξ1)D(ξ2) C.E(ξ1)>E(ξ2),D(ξ1)E(ξ2),D(ξ1)>D(ξ2) 9.(4分)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ABC(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Q,R分别为AB,BC,CA上的点,AP=PB,,分别记二面角D-PR-Q,D-PQ-R,D-QR-P的平面角为α,β,γ,则() A.γ<α<β B.α<γ<β C.α<β<γ D.β<γ<α 10.(4分)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ABCD,AB⊥BC,AB=BC=AD=2,CD=3,AC与BD交于点O,记 ,,,则() A.I1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解析范文

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解析范文 2017年高考于6月7日至9日开考,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第一时间整理了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题目: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浙江卷的这一作文题目明显关注了今年的科技热点,重点是考察学生如何看待虚拟走入现实的这一现象?本质上是一道社会现象类的题目。这道题目并不难,因为材料中有引导语,给予了学生写作方向。一种是接受,给出虚拟走入现实的必要性;一种是拒绝,重点论述虚拟走入现实所带来的危害;最后是跟它保持距离,也就是接受它的存在,但是要注意它的危害。不过,学生一定要注意,最好观点要明确,选择一种明确立场,不要模棱两可。而且无论同不同意,都要注意辩证分析,不要让逻辑出现漏洞。 这种社会现象类题目并不难写,可以应用最常见的结构模式直接套用。第一步,提出现象:虚拟走入现实的各种表现,带来了哪些变化;第二步,分析现象:选定自己的中心论点,论述现象背后的本

2017年高考数学浙江卷及答案解析

数学试卷 第1页(共18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18页)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 学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 球的表面积公式 椎体的体积公式 24πS R = 1h 3V S = 球的体积公式 其中S 代表椎体的底面积 2 4π3V R = h 表示椎体的高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台体的体积公式 柱体的体积公式 () b 1 h 3a V S S = h V S = 其中的a S ,b S 分别表示台体的 h 表示柱体的高 上、下底面积 h 表示台体的高 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1Q=02P x x x x =<<<,,那么PUQ = A .(-1,2) B .(0,1) C .(-1,0) D .(1,2) 2.椭圆221 4x y +=的离心率是 A B C .23 D .59 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3cm )是 第3题图 A .π+12 B . π +32 C .3π +12 D .3π+32 4.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0+-30-20x x y x y ?? ??? ≥≥≤,则z 2x y =+的取值范围是 A .[0]6, B .[0]4, C .[6+)∞, D .[4+)∞, 5.若函数2()=f x x ax b ++在区间[0]1, 上的最大值是M ,最小值是m ,则-m M A .与a 有关,且与b 有关 B .与a 有关,但与b 无关 C .与a 无关,且与b 无关 D .与a 无关,但与b 有关 6.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则“0d >”是465"+2"S S S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函数()y f x =的导函数()y f x ' =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可能是 第7题图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 效----------------

2017年高考贵州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

2017年高考贵州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 导读:本文2017年高考贵州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7年高考拉下帷幕了,考生们可以来看一看“2017年高考贵州作文题目及范文公布”,本文由高考栏目整理而出,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们! 高考题目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范文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大片上映之时。作为从老资历的学生转变成刚满一年期的职场菜鸟,对于6月7日、8日两天,只看做日复一日劳苦工作的寻常日子,若不是同事偶然提起,大概早就淡忘了2014年这时候的自己,也曾经历了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万人战役。 说是轰轰烈烈,其实大多是媒体和社会肆意渲染,似乎这么个寻常的考试自诞生之日起便背负了“用以实现人生转变”的关键。于是

爸妈哄着,老师逼着,全社会关注着,身为当事人的自己也被周围不寻常的气氛熏陶得加快了心跳绷紧了神经。 在高三最后的温书假里,我们用最老套的题海战术一遍一遍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而因此聚集起来的一个个战斗小组,在彼此竞争的大环境里却保持了同舟共济的革命友谊,一起做题,一起分析,一起把家搬进了自习室里,复习之余还可以玩笑嬉戏。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高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同在战斗队伍里的还有我们的父母,为了打好高考这场硬仗,他们似乎付出了比我的精力。 记得当时老妈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增加营养,连终日大大咧咧的老爸在最后冲刺的日子里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脚步一个喷嚏就打断了我做题思路影响心情。倒是身为当事人的我显得散漫而随心所欲,看书做题的间隙总是停不了进食的嘴,复习的日子不光飞涨了应试能力还增重了10斤。 考完的当日,老妈便生了场大病,像是马拉松长跑之后突然放松了神经就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而我,功成之后为了照顾生病的老妈,也正好把复习期间积累起的赘肉重新减下去。 后来揭榜的时候,小组里的人都各自悲喜着。当时天真地以为高考成绩的高低便是一锤定音地决定了各自未来的命运,经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洗礼之后,就觉得彼时我们认为的“改变人生的关键”其实并没有为毕业之后的发展提供特别有利的证据。无论是985还是211,抑或是其他名不见经传的院校,其实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2004-2017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200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小编收集了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欢迎阅读。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

(word完整版)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

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 适用地区:浙江全省 题目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9年浙江满分作文: 愿为苍生鼓与呼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如果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当然应该“心中装着读者”。 为什么?因为,作品需要传播,传播需要读者。作品好不好,需要围观,需要争鸣,更需要喝彩。 世界上,心中装着读者的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受欢迎,享誉世界,是文学的丰碑,是文化的经典。《水浒》中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江湖好汉,面对无法忍受的压迫,于绝望中奋起,用刀剑棍棒诉说自己的反抗。《聊斋志异》里的那些鬼怪狐仙,他们或丑陋或美艳,但是无论悲欢离合,他们与生死以之的爱情故事,赚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泪?还有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古今中外名家,典型事例不胜枚举。 而我们,每一个识文断字的中学生,既然我们的生活是“作品”,那就意味着要对得起“读者”。这些“读者”,与我们的生活与命运息息相关。他们是父母,是老师,是同学,是其它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亲友。面对他们,我们应该尊重、理解、热爱;对待自己,我们则应该坚韧、勤奋、努力。唯有行得正走得端,踏实勤勉,才能创作出一部杰出的“人生作品”。还是允许我用“作家”来说吧!尽管我的“读者”和我一样只是芸芸众生之一,在滚滚红尘中极容易被轻忽被无视,我还是愿意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放在心上。

2017浙江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7浙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P ={x |-1<x <1},Q ={x |0<x <2},则P ∪Q =( ) A .(-1,2) B .(0,1) C .(-1,0) D .(1,2) 【解析】利用数轴,取P ,Q 所有元素,得P ∪Q =(-1,2). 2.椭圆x 29+y 2 4=1的离心率是 A .133 B .53 C .23 D .59 解析 根据题意知,a =3,b =2,则c =a 2-b 2=5,故椭圆的离心率e =c a =5 3,故选B . 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 A .π2+1 B .π2+3 C .3π2+1 D .3π2 +3 【解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由半个圆锥和一个三棱锥组成的,故该几何体的体积 V =13 ×1 2π×3+13×12×2×1×3=π2+1,故选A . 4.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 ?x ≥0,x +y -3≥0,x -2y ≤0,则z =x +2y 的取值范围 是 A .[0,6] B .[0,4] C .[6,+∞) D .[4,+∞)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z =x +2y ,得y =-12x +z 2,故z 2是直线y =-12x +z 2在y 轴上的截距,根据图 形知,当直线y =-12x +z 2过A 点时,z 2取得最小值.由?????x -2y =0,x +y -3=0,得x =2,y =1,即A (2,1), 此时,z =4,故z ≥4,故选D . 5.若函数f (x )=x 2+ax +b 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是M ,最小值是m ,则M – m ( ) A .与a 有关,且与b 有关 B .与a 有关,但与b 无关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 年) 导读:本文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不以成败论英雄,努力过后才是最好的青春。高考频道紧密关注“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帮助考生分析试卷及解题思路,为你的人生道路更加顺畅而努力。将在第一时间为您奉献高考真题及答案,请您关注。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8-2018年)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2018年 浙江精神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7年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

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6年 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2015年 文章和人品 材料为两个诗词作品,据考生描述,材料内容为: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各地作文题目解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命题人的解析) 一、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 全国卷I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2017年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全国卷II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2017年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

2017年度浙江卷高考作文作品题目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1、【议论文】人生三读 2、【议论文】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3、【记叙性散文】读心为魂 4、【记叙性散文】书生 5、【相关专题】阅读的三重境界 人生三读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有言:见天地,见自己,见苍生。这与一位作家的“人生三书”论不谋而合。读“有字之书”,即见天地万物的运行之理,读“无字之书”,即见芸芸苍生的社会迹象,读“心灵之书”,即见自己内心的所欲所求。然而如何将三者有机的结合,使自己既不读死书,又不汲汲于世,也不闭锁内心呢?想必,以知识和社会经验来丰富内心,剔除纷扰,才是“读书”之途。 现今社会,基础教育的普及早已使“有字之书”谙熟于每个人的心中,而网络的大潮则将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日富一日地带到人们面前。可以说,“有字之书”中的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从世界各地喷薄而出。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一体化和泛娱乐化的兴起,各种从所未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被写在了如今的“无字之书”上。然而,一位哲人曾说“不知情权比知情权更加重要”,它可以让高尚的心灵不被无用的言论所累。面对“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便格外重要。只有在“心灵之书”中读得坚定,读出信念,读出亘古不变的普世价值,读出道德律令和精神准则,才能拒绝动摇,读到真实的自我与内心。否则,如尼尔?波兹曼所言“我们终将毁于自己所爱的东西。”而知识和社会阅历同样可以成为人的武装,从书本和社会中剔除糟粕与流俗,才能达到心灵的上升。 同样,伟大的心灵亦有益于个人对“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理解。抗战时曾有文人说自己当年读宋人著作不知国破家亡之苦,只有到了抗战时国家陷于危难,方得与宋人同情。赫尔曼?黑塞在谈及读书时,也说自己阅读歌德的《亲和力》时,由于误读了它而完全成了另一本书。由此可见,真正伟大的心灵会以知识和阅历审视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拥有“读书”更加聪慧的耳目。 诚然,无论哪一本书,多读未必有益,精读却又怕陷入“牛角尖”的困局,然而这三“读”互相作用,又互相反作用,以知识和社会阅历丰富内心,升华的内心又从社会和书本中去除杂质,淘得真金,在不断循环中臻于完美。从“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的所得,重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结晶。 如此一来,人生三读,岂不快哉? 人生如书,逐级而读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浅谈及优秀例文

2017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浅谈及优秀例文 一、材料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眼,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问题不限;④问题特征明显。 二、材料背景 24小时书店不驱赶任何人,拾荒者也可在此过夜。这两天,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因善意地接纳而爆红网络,被网友们称为“暖心书店”。 12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副店长毕升思说,来店里的拾荒、流浪人员也会看书,也会经常看着看着书就入睡了,“只要他们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我们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 毕升思今年26岁,戴着黑框眼镜,说起话来很轻柔,2012年大学毕业不久,她就来到三孝口店工作,见证了书店的转型发展。“暖心书店”的夜晚片段,通过照片在网上爆红,但在她看来,那只是她跟同事700多天坚守中的普通一晚。 作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首家“实体书店提升转型”的示范,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于2013年6月重装开业,力图打造城市文化生活科技体验中心。2014年10月31日,书店开始24小时运营,成为中部地区第一家全天候书店。 “24小时书店,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地标,是深夜里城市的一盏明灯”,这个理念如今已经深入书店50多名员工的心中。对员工们而言,这盏“明灯”对所有人发光,不管你是衣着光鲜,还是衣衫褴褛。 毕升思说,在书店转型为24小时书店时,他们就曾预判会有拾荒、流浪人员过来,当时他们的选择就是接纳。两年多来,每晚到店里来过夜的拾荒、流浪人员有三四十人,比较固定的有一半,另一半多是临时在这里过夜。 每晚9点半之后,书店四楼、五楼的24小时区域,就会逐渐有很多读者过来,12点之前,大多数人会陆续离开。12点之后,拾荒、流浪人员会相继来到这里。“他们进来都很安静,跟普通读者各占一半,而且没有一来就睡觉的。”毕升思说,拾荒、流浪人员也会看书,他们睡着时,经常有打开的书本盖在身上、放在头边。他们也会带着自己的被子等物品进来,但早上7点左右离开时,都会把东西收好带走。偶尔,也会有精神不太正常的流浪人员进来,值班的店员和保安,会尽量劝说其到一楼,那里也有休息的地方,而且不会打扰到其他夜读的人。 两年多来,书店夜间客流逐渐增加,2015年自晚上9点30分到次日9点,全年夜间客流量达到18万人次。为此,店里增添了不少充电装置、热水瓶和椅子。 书店50多名员工,每个月会有10个人上夜班,分成两班轮流值守。20多万册图书的打理、店内卫生的打扫,会让工作比较辛苦,但他们仍在努力给大家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2017年高考数学浙江试题及解析

2017年高考数学浙江 1.(2017年浙江)已知集合P={x|-1<x <1},Q={0<x <2},那么P ∪Q=( ) A .(1,2) B .(0,1) C .(-1,0) D .(1,2) 1.A 【解析】利用数轴,取P ,Q 所有元素,得P ∪Q=(-1,2). 2. (2017年浙江)椭圆x29+y2 4=1的离心率是( ) A .133 B . 53 C .23 D .59 2.B 【解析】e=9-43=5 3.故选B . 3. (2017年浙江)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 (第3题图) A .12 π+ B .32 π+ C . 312 π+ D . 332 π+ 3. A 【解析】根据所给三视图可还原几何体为半个圆锥和半个棱锥拼接而成的组合体,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V=13×3×(π×122+12×2×1)=π2+1.故选A.

4. (2017年浙江)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x≥0, x+y-3≥0,x-2y≤0, 则z=x+2y 的取值范围是( ) A .[0,6] B .[0,4] C .[6,+∞) D .[4,+∞) 4. D 【解析】如图,可行域为一开放区域,所以直线过点(2,1)时取最小值4,无最大值,选D . 5. (2017年浙江)若函数f (x )=x 2+ ax +b 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是M ,最小值是m ,则M – m ( ) A .与a 有关,且与b 有关 B .与a 有关,但与b 无关 C .与a 无关,且与b 无关 D .与a 无关,但与b 有关 5. B 【解析】因为最值f (0)=b ,f (1)=1+a+b ,f (-a 2)=b-a2 4中取,所以最值之差一定与b 无关.故选B. 6. (2017年浙江)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则“d >0”是“S 4 + S 6>2S 5”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C 【解析】由S 4 + S 6-2S 5=10a 1+21d-2(5a 1+10d )=d ,可知当d >0时,有S 4+S 6-2S 5>0,即S 4 + S 6>2S 5,反之,若S 4 + S 6>2S 5,则d >0,所以“d >0”是“S 4 + S 6>2S 5”的充要条件,选C .

历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历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200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