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谷物加工企业要求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processing cereal establishments

X X X X年X X月X X日发布X X X X年X X月X X日实施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I I I 引言..............................................................I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 人力资源 (2)

4.1 食品安全小组 (2)

4.2 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 (3)

4.3人员健康和卫生要求 (3)

5前提方案 (3)

5.1 基础设施及维护 (3)

5.2 其他前提方案 (5)

6关键过程控制 (6)

6.1 原辅料验收 (6)

6.2内包装材料的控制 (6)

6.3食品添加剂的控制 (6)

6.4 谷物的清理 (6)

6.5 碾米或研磨 (7)

6.6 糙米发芽、干燥 (7)

6.7啤酒麦芽发芽 (7)

6.8 产品包装 (7)

7检验 (7)

8产品追溯与撤回 (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9)

前言

本技术要求是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谷物加工企

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谷物加工企业的特点对GB/T22000要求的具体化。

本技术要求替代了CNCA/CTS 0006-200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谷物磨制品生产企业要求》,CNCA/CTS 0006-2008同时废止。

本技术要求本次为技术性修订,与CNCA/CTS 0006-2008相比较,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22515 《粮油名词术语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的内容;

——修改了谷物磨制品定义,增加了谷物粉类制成品、其他谷物加工品、发芽糙米、啤酒麦芽、陈化粮的定义;

——修改了人员健康和卫生要求;

——修改了前提方案;

——关键过程控制部分增加了对糙米发芽、干燥和啤酒麦芽发芽过程控制的描述。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归口。

本专项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华测鹏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北京新世纪认证有限公司、北京大陆航星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吕艳、李鹏伟、冯晓红、王凯丰、浦宏娣、白妍、唐金艳、郭晓辉、马立田、王雪峰、姚年升、孙文芳、王喜春、徐卫、冯广春、彭军、姜智敏、林华、曲丽、潘瑜等。

本技术要求系第二次发布。

引言

为提高我国谷物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水平和谷物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本技术要求从我国谷物加工企业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结合谷物加工企业的生产特点,针对企业卫生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关键过程控制、检验等,提出了建立我国谷物加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专项技术要求。

鉴于谷物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方面的差异,为确保产品安全,除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关注的一些通用规定外,本技术要求根据谷物加工的特点明确了“关键过程控制”要求。主要包括采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碾米或研磨、发芽、包装等过程的控制。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确保认证评价依据的一致性。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谷物加工生产企业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谷物加工企业建立和实施以HACCP原理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要求,包括人力资源、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检验、产品追溯与撤回。

本技术要求配合GB/T22000适用于谷物分装、谷物磨制品、谷物粉类制成品及其他谷物加工品的生产企业建立、实施与自我评价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适用于对此类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外部评价和认证。

本技术要求用于认证目的时,应与GB/T22000一起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要求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上述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使用其最新版本。

GB 13122 面粉厂卫生规范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1488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7109 粮食销售包装

GB/T 8872 制粉工业名词术语

GB/T 8875 碾米工业名词术语

GB/T 22515 粮油名词术语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

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同GB/T 8872、GB/T 8875、GB/T 22515、GB/T 22000-2006中相关术语。

3.1

谷物磨制品

以谷物为原料经清理、脱壳(或不脱壳)、碾米(或不碾米)、研磨制粉(或不研磨制粉)、压制(或不压制)等工艺加工的粮食制品,如大米、高粱米、糙米、小麦粉、荞麦粉、玉米碴、燕麦片等。

3.2

谷物粉类制成品

以谷物碾磨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按不同生产工艺加工制作未经熟制(或不完全熟制)的成型食品,如挂面、生切面、饺子皮、通心粉、米粉等。

3.3

其他谷物加工品

除谷物磨制品、谷物粉类制成品以外的以谷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谷朊粉、发芽糙米、麦芽等谷物加工品。

3.4

碾米

碾去糙米皮层的工序。

3.5

研磨

制粉过程中碾开、剥刮、磨细诸工序的总称。

3.6

清理

除去原粮中所含杂质的工序的总称。

3.7

润水

加工前,用水湿润粮粒。

3.8

着水量

加水的重量占原粮重量的百分率。

3.9

发芽糙米

发芽糙米是指将糙米在一定温度、湿度下进行培养,待糙米发芽到一定程度时将其干燥,所得到的由幼芽和带糠层的胚乳组成的制品。

3.10

啤酒麦芽

以二棱、多棱啤酒大麦为原料,经浸麦、发芽、烘烤、焙焦所制成的啤酒酿造用麦芽。

3.11

陈化粮

陈化粮是指储存后变质的粮食。

4 人力资源

4.1 食品安全小组

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建立与实施谷物加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包括食品卫生质量控制、产品研发、工艺制定、原辅料采购、生产控制、检验、设备维护、仓储运输、产品销售等知识、技能或经验。

4.2 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

4.2.1 食品安全小组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具有守法意识,理解HACCP原理、前提方案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4.2.2 应具备满足需要的熟悉谷物加工基本知识及加工工艺的人员;

4.2.3 从事产品研发、质量控制、检验等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

4.2.4 采购人员应具备识别原材料质量和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

4.2.5 企业应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持续满足要求。保证不同岗位的人员掌握谷物加工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从事产品研发、配料、加工过程的操作人员应持续满足岗位能力要求。

4.2.6 需持证上岗的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并按时复审

4.3 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

4.3.1 人员健康

4.3.1.1 应按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4.3.1.2 企业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3.2 个人卫生

4.3.2.1 生产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4.3.2.2 生产人员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杂物、饰物带入生产车间;进车间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

4.3.2.3 严禁一切人员在厂区、车间内吸烟、随地吐痰、乱丢杂物。

4.3.2.4 非生产人员经获准进入生产车间时,必须遵守上述有关规定。

5 前提方案

从事谷物加工的企业,在根据GB/T 22000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应根据GB 14881、GB 13122等的要求建立前提方案。

5.1 基础设施及维护

5.1.1 厂区环境和布局

5.1.1.1谷物加工企业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远离有害气体、烟雾、灰沙及其他污染源的地区。

5.1.1.2 厂区主要道路和进入厂区的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道路路面应平坦、无积水。

5.1.1.3 厂区内应进行合理绿化,保持环境整洁,并有良好的防洪、排水系统。排放的污水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5.1.1.4生产区域应与生活区域隔离。生产区域内厂房与设施必须根据工艺流程、环保和食品卫生要求合理布局。

5.1.1.5 生产区域内凡使用性质不同的场所(如谷物仓、清理间、碾米或磨粉间、包装间等),应分别设置或加以有效隔离。

5.1.1.6 包装场所应分设谷物成品包装室和副产品包装室,并加以有效隔离。

5.1.1.7 锅炉房应设在全年主风向下侧,必须有消烟除尘设施。排放的烟气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储煤场地应远离生产车间。

5.1.1.8 平房式生产车间内不得设置厕所,层式生产车间内的厕所便池应为水冲式。厕所内必须有洗手设施。

5.1.1.9 厂内应设与职工人数相适应的淋浴室。

5.1.1.10 存放废弃物的暂存场地,要远离生产车间、原粮和成品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出厂,并对废弃物存放处随时消毒。

5.1.1.11企业应对虫害和鼠害进行控制,灭虫、灭鼠措施不得对食品造成新的安全危害。

5.1.1.12生产区内禁止饲养家禽、家畜及其它动物。

5.1.2生产车间

5.1.2.1地面应平整、光洁、具有防潮性能。制粉车间地面应干燥。

5.1.2.2内墙和天花板应采用无毒、不易脱落的浅色装饰材料。

5.1.2.3门窗应完整、紧密、并具有防蝇、防虫、防鼠功能。

5.1.2.4车间内应有通风设施,确保通风、散热良好。

5.1.2.5 谷物加工中与被加工物料及产品直接接触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选用无毒、无味、无害、抗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制作,并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5.1.2.6 生产设备与被加工物料接触部位不应有漏、渗油现象。生产设备使用的润滑油不应滴漏于车间地面。

5.1.2.7 应定期清理生产设备中的滞留物,防止霉变。

5.1.2.8 设备和管道应严密,防止粉尘外扬。

5.1.2.9 采用湿法工艺时,应有直通沉淀池的污水排放管道,并保持畅通,废水不得外溢。

5.1.2.10 更衣室应与生产车间相连,更衣室内应按操作工人的人数,配备更衣柜(箱)。

5.1.2.11 车间入口处应配备符合卫生要求的洗手设施,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应按要求洗手。谷物粉类制成品的内包装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洗手、消毒设施。

5.1.2.12谷物磨制品加工企业的面粉包装车间应采用防爆灯,并设置有效的除尘设备,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5.1.2.13 挂面制品干燥的晾晒场四周应采取有效的防蝇、防尘措施,无尘土飞扬及污染源,地面应用水泥或石板等坚硬材料铺砌,平坦,无积水,晾晒物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5.1.3 附属设施

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原辅料、包装物料、成品及化学物品的储存等辅助设施,并要求与生产车间分离。

5.1.4 储藏和运输

5.1.4.1 建有卸粮坑的企业应配置除尘设备,其设备选型、除尘风网的设置及除尘工艺参数应合理,以防止粉尘爆炸的发生。

5.1.4.2 原粮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洁净并有防虫、防鼠、防雀设施的仓库内。原粮露天存放时,场地必须干燥、高于地面,并应有防雨和防止原粮霉变的措施。

5.1.4.3 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其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成品库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不合格产品禁止入成品库。

5.1.4.4 成品库中成品码放与地面、墙壁应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应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录。面粉库地面须设铺垫物,面垛应离墙3cm,储存时间较长时,垛高不得超过15层。

5.1.4.5 成品库应有防鼠、防虫等设施,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卫生。

5.1.4.6储存原粮及成品的仓库实施熏蒸法灭虫时,熏蒸剂的使用及残留应符合相应法规、法规及标准要求。

5.1.4.7 运输原粮、成品的车辆、工具及铺垫物应清洁卫生、干燥。不得将原粮、成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应根据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保温等设施。

5.2 其他前提方案

企业应根据危害分析的结果和其他要求制定形成文件的其他前提方案,明确其实施的职责、权限及执行频率,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其他前提方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2.1 生产用水应当符合GB 5749的要求。

5.2.2车间地面和设备表面应保持清洁。接触产品的器具、手套和内包装材料等应清洁、卫生和安全。

5.2.3 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

5.2.4确保与产品接触人员手的清洁卫生。应确保与产品接触人员工作衣、帽的清洁。应保持卫生间设施的清洁。

5.2.5防止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它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污染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

5.2.6正确标注、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

5.2.7确保与食品接触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卫生。

5.2.8对鼠害、虫害实施有效控制。

5.2.9控制包装、储运的安全与卫生。

6 关键过程控制

6.1 原辅料验收

6.1.1 企业应建立原辅料的进货验收记录制度,并有效实施,如实记录原辅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6.1.2 采购的原粮应符合GB 2715、相应原粮的质量标准以及顾客、出口产品输入国相关法规要求,不得使用陈化粮。

6.1.3 采购的谷物粉原料及产品加工用辅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以及顾客、出口产品输入国相关法规要求。

6.2 内包装材料的控制

6.2.1 应建立与产品直接接触内包装材料合格供方名录,制定验收标准,并有效实施。

6.2.2内包装材料接收时应由供方提供安全卫生检验报告,应符合GB/T17109的要求。

6.2.3当供方或材质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评价,并由供方提供检验报告。

6.3 食品添加剂的控制

6.3.1 不得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及法规禁用的食品添加剂。

6.3.2 食品添加剂的验收应符合本技术要求6.1.1的规定。

6.3.3 食品添加剂应设专门场所贮存,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有效期限和领用量等内容。

6.3.4 加工过程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GB 2760和GB 14880的规定。使用时应及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添加量。应定期检修添加剂混配设施以确保混合均匀。

6.3.5药食同源食品及新资源食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6.4 谷物的清理

6.4.1磨制原粮必须经过筛选、磁选、风选、去石等清理过程,以去除金属物、沙石等杂质。

6.4.2风网系统的设备、除尘器、风机管道应合理组合,使之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要根据不同的设备组合要求,选择最佳的工艺参数,达到除杂效果。

6.4.3 生产过程中要监视测量工艺参数和除杂结果,保证成品中限度指标(灰分、含砂量、磁性金属物、矿物质、不完善粒、黄粒米等)符合相应要求。

6.4.4保证生产工艺过程中用水的清洁卫生,储水箱要定时进行清洁消毒。

6.5 碾米或研磨

6.5.1在谷物碾米抛光或研磨制粉加工过程中,应制定合理工艺与技术要求,控制谷物着水量及润

水时间,防止谷物产品水分超标。

6.5.2谷物研磨制粉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研磨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研磨效果,及时维修研磨设备或更换磨辊,尽可能降低产品中由于机器磨损产生的磁性金属物含量。

6.5.3制粉车间、研磨车间、打包间或成品库内清扫的土面、谷物成品不得回机。凡含有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确定和有效清除污染物的谷物成品、半成品、退换品不得回机处理。

6.5.4磁选设备应定期清理,保证磁选效果。

6.5.5色选机、检查(保险)筛应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加强监控,保证效果。

6.6 糙米发芽、干燥过程控制

生产发芽糙米应制定合理的工艺与技术参数要求,控制浸泡、发芽温度与时间。如需加工成干制品,应合理选用干燥设备及工艺参数。

6.7 啤酒麦芽发芽过程控制

6.7.1 啤酒麦芽生产应严格控制发芽过程的温度、湿度、通风及设施、设备与环境的卫生。高温、高湿季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芽过程的微生物繁殖。

6.7.2啤酒麦芽发芽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及其在啤酒中的残留,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不得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

6.8 产品包装

6.8.1 产品的包装过程应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避免杂质、致病微生物及金属物(断针)等污染产品。

6.8.2 产品标识应符合GB 7718的相关要求。

7 检验

7.1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检验室和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

7.2检验室应具备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标准资料、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检验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

7.3应制定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品质规格、检验项目、验收标准、抽样计划(样品容器应适当标示)及检验方法等,并实施。

7.4成品应逐批抽取代表性样品,按相应标准进行出厂检验,凭检验合格报告入库和放行销售。7.5应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留样,样品应存放于专设的留样室内,按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7.6 委托外部实验室承担检验工作的应当签订委托合同,受委托的外部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格,具备完成委托检验项目的检测能力。

8 产品追溯与撤回

8.1应建立且实施可追溯性系统,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应按规定的期限保持可追溯性记录,以便对体系进行评估,使潜在的不安全产品得以处理。可追溯性记录应符合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

8.2应按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建立产品撤回程序,验证撤回方案的有效性,并按规定予以记录。

8.3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CAC/RCP1-1969 [Rev.4(2003),Amd.1(1999)]食品卫生通则

GB 1350 稻谷

GB 1351 小麦

GB 1354 大米

GB 1355 小麦粉

GB 2761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9681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品卫生标准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9503 原产地域产品沁州黄小米

GB 19640 麦片类卫生标准

GB/T 22497 粮食储藏熏蒸剂使用准则

GB/T 8607 高筋小麦粉

GB/T 8608 低筋小麦粉

GB/T 10463 玉米粉

GB/T 11766 小米

GB/T 13356 黍米

GB/T 13358 稷米

GB/T 13360 莜麦粉

GB/T 18810 糙米

NY/T 832 黑米

GB 2711 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

GB/T 21924 谷朊粉

QB/T 1686 啤酒麦芽

LS/T 3212 挂面

LS/T 3213 花色挂面

LS/T 3214 手工面

NY/ T 5190 无公害食品稻米加工技术规范NY/ T 5334 无公害食品小麦粉加工技术规范

超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594 超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通用 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超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第一节制度建设 超市从事食品经营行为,应当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凭《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开展经营活动。各类超市要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质量承诺制度、食品协议准入制度、市场主办者责任制度、食品质量自检制度、食品退市制度、食品运输、贮存及销售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经营者报告备案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制度等十项自律制度。 第二节责任体系 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超市食品经营活动履行监管职责。镇监管站每月对超市巡查不少于一次,县局监管股、室、对每季度对超市巡查不少于一次。 超市要建立以下责任体系: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强调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两会代表、委员以及专家认为,目前已有的监管措施和法规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多监管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该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管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要下决心进一步规范,加大监管,建立一个可追溯的链条;同时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双管齐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月召开的第3次全体会议明确,今年将从8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此前对食品安全犯罪也做了新的规定,加大了食品安全作假以及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打击力度,都说明了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更加重视。 "尤其应强调地方政府在食品监管方面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人

大代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指出,"从目前已经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食品主要瞄准了农村市场和欠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能力有限,难以全方位监测。"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国共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近七成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仅3.7万家,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与食品生产企业小、散、多相比,我国农业生产则更为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尤其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难控制。 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从"田间"到"餐桌",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监管部门,但在实践中,常存在各部门间责任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专家指出,针对监管混乱和监管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各地方政府首先要强化地方监督力度,明确责任,从源头抓起。 --食品安全监管尚存三大难题 陈立昶介绍,目前国家严控食品安全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地方监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造成地方政府监管不力。 综合代表和委员的意见,食品监管在地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滞后。《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实施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现代研究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现代研究 摘要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及有效处理,需要注重与之相关的检验检测与风险监测体系构建。在这些体系的作用下,将会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食品方面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与风险监测体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检验;检测;风险监测体系 注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与风险监测体系研究,有利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实现对其问题的科学处理,促进我国现代食品行业发展。因此,需要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构建出潜在应用价值大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体系,促使人们能够为食品行业给予更多的信任感。 1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相关内容 作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食品安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良好,关系着人体健康。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各环节的科学指导,确保各类食品的各项指标能够达到行业标准要求,避免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同时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为了给予食品安全科学保障,需要注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构建及推广使用,在抽样检验、委托检验、出厂检验等不同检验制度的支持下,确保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有效性。而风险监测体系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将会在有效的法律依据指导下,对食品安全的整体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做出客观评价[1]。 2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1 现状分析 为了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体系在长期的使用中能够不断完善,需要加強其现状分析。具体表现在:①在国家方针政策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下,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践应用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及水平日益提升;②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的作用下,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中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工作正在开展,且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等不同监测技术结构的支持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工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范围的扩大,国外食品检验机构逐渐进入我国市场,且在国内民营及股份制检验结构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了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水平,并促进了中介检验机构发展;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给予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风险监测体系更多的关注。 2.2 存在问题分析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CNAS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依据CNAS-CC61/62:2006的 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的说明 (讨论稿) 1、概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IEC17021:2006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的特点,规定了对从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S)认证机构的特定要求,制定并发布了技术规范ISO/TS 2200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机构要求》。我国已经按照等同采用的原则,将该技术规范转化为国家标准GB/T22003-2008。 为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认可工作的有效性,并促进中国FSMS认证认可结果在世界范围得到其他国家和(或)地区的承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将上述国家标准转化为CNAS认可规范(CNAS-CC61:20XX《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作为对从事FSMS认证机构的认可准则。 注1:ISO/TS22003采用ISO/IEC17021除9.1.4、9.1.5、9.1.10(均以特定要求替代)外的所有条款。实际上ISO/TS22003分为引用ISO/IEC17021的通用要求和FSMS 认证机构的特定要求两部分。 注2:CNAS-CC61:2006和CNAS-CC62:2006(以下简称为“原认可准则”)是CNAS组织行业相关人员,在CNAS- CC11(ISO/IEC导则62)/CC12(IAF GD2)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认证认可的特点制定的。因此本次FSMS认证机构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应包括向CNAS-CC61:20XX 中的通用要求(应用CNAS-CC01:2007《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中条款)和FSMS 认证机构特定要求的转换。 2、目的与范围 为了配合CNAS-CC61:20XX的发布实施,将FSMS认证机构已获得的依据原认可准则的认可资格转换为依据CNAS-CC61:20XX的认可资格(含符合CNAS-CC61:20XX要求

分工及职责--食品安全

何官镇食品安全委员会各部门职责分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统一领导、协调全镇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食品工业化水平,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努力增强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的安全感,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和“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以及“分段监管为主,协调监管为辅”的工作要求,现将何官镇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一)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有关工作计划和方案,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镇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协调组织开展全镇食品安全工作,负责全镇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单位和涉药涉械单位档案的建立,负责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收集、综合、报送;及时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镇食品安全委员会汇报工作;做好对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督促食品相关单位加强自律,搞好食品相关单位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召开镇食品安全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布置有关工作。 (二)农技中心、畜牧站:

负责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拟订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林果产品、畜禽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监管,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对全镇种植养殖基地的动植物产品中农药、兽药、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及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的实施;认真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监督检查农副产品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三)经贸办公室、安监所、环保所: 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配合有关部门综合协调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环节制约产业发展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辖区内食品(包括酒水、饮料)生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及小加工作坊的全面质量管理;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指导食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切实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各项监管措施,严肃查处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无证生产食品的违法行为。 (四)工商行政监督管理所: 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拟订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办法;组织实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质量监测及相关市场准入制度;承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和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工作;加强对辖区内食品批发零售市

最新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考察报告

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考察报告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研究是研究中心20**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有效做法,国家工商总局研究中心组团赴英国、西班牙对两国的食品安全及质量监管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项考察,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有关领导参加了考察。考察重点是两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方面的主要职能、机构设置及运行情况。两国的做法对工商机关有效开展食品市场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情况(一)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和机构设置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由中央(联邦)政府、地方主管当局以及多个组织共同承担。在中央一级,由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负责,地方各郡、区设立相应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为强化监管,年英国政府成立了食品标准局,该局于2**0年正式开始运作。食品标准局是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总体事务及制定各种标准,实行卫生大臣负责制,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西班牙的食品安全监管事务由农业和卫生部门共同负责。农业部门主要负责活体动物的卫生检疫;卫生部门主要对肉类生产加工及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进行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级管理制,具体工作主要由地区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二)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法律责任英国和西班牙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由国际条约和国内法两部分构成。国际条约包括全球性条约(如WTO有关协定)和区域性条约(如《罗马条约》等欧盟条约),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调整该国与其他国家或与国际组织

间的食品安全法律关系,是一国对外进行食品贸易,开展合作交流的依据。国内法由基本法律和专门规定组成,基本法律的法律地位、效力高,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如1984年《食品法》,1990年《食品安全法》和1999年《食品标准法》等;专门规定数量众多,调整对象广泛,是基本法律的必要补充,如1995年《甜品规定》、1996年的《食品标签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形成了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调整对象涵盖所有食品类别,调整范围囊括从农田到餐桌整条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两国制定监管政策、检测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严密的法律支撑。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英国、西班牙等欧盟国家都对违法主体规定了严厉的法律制裁。责任主体违法,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还要根据违法程度和具体情况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制裁。英国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制裁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处以5千英镑的罚款或3个月以内的监禁。2、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损害的,处以最高2万英镑的罚款或6个月监禁。3、违法情节和造成后果十分严重的,对违法者最高处以无上限罚款或两年监禁。由于法律责任规定明确、衔接紧密、处罚严厉,对违法者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三)以食品质量检测为手段,注重监督检查英国、西班牙法律授权其监管机关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场所进行检查,并规定检查人员有权检查、复制和扣押有关记录,取样分析。两国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为监督检查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遍布全国的权威检测机

最新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 ---- 版本: A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实施 ---------- 发布

1目的 规定确认和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单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和验证及结果的分析利用。 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和验证的组织及结果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和验证。 4程序 4.1验证的策划 单项验证的策划具体按下规定: a)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按《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b)危害分析的输入持续的验证按《危害分析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c)HACCP计划中要素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按《HACCP计划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d)危害水平在确定的可接受水平之内的验证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和《终产品验证抽样检验计划》的有关规定。 e)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按《内部审核程序》规定进行。 4.1.2当验证是基于终产品的测试,且测试的样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时,受影响批次的产品按照《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规定处置,并且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4.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在实施包含于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和HACCP计划的控制措施之前,及在变更后,应确认: a)所选择的控制措施能使其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实现预期控制; b)控制措施和(或)其组合时有效,能确保控制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并获得满足规定可接受水平的终产品。 具体按《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程序》和《危害分析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FSM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大纲

FSM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大纲(第三版) 1.总则 本大纲依据CCAA《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以下简称注册准则)制定,适用于拟向CCAA 申请注册为各级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的人员。 2.考试要求 2.1 考试科目 申请实习审核员注册需通过“基础知识”科目考试; 申请审核员注册需通过“审核知识与技能”科目考试; 申请主任审核员注册需通过“管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科目考试; 参加考试时,考生需提供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件原件。 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见附件一),并自觉服从监考人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 2.2 考试方式 考试为书面闭卷考试,考试试题由CCAA 统一编制,每科考试时间2 小时。 参加“基础知识”考试时,考生不能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参加“审核知识与技能”和“管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考试时,考场提供GB/T 22000 标准文本。 2.3 考试频次及地点 考试原则上每季度末月组织一次,在北京和选定的大中城市设立考点。CCAA 在考前40 天发布报名通知,申请人可在每次设立的考点范围内选择地点报名并参加考试。 2.4 考试费用 CCAA 根据《认证人员注册收费规则》收取考试费用。 报名截止后,无论是否参加考试,考试费用将不予退还。 2.5 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2.5.1 基础知识科目的题型及分值

2.6 考试合格判定 基础知识科目满分为120 分,96 分(含)以上合格; 审核知识与技能科目考试的满分为100 分,70 分(含)以上合格; 管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科目满分100 分,70 分(含)以上合格。 2.7 考试结果发布 CCAA 将在考试结束后45 天(遇法定节日顺延)内公布考试合格人员名单。 3.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内容 3.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a)了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发展概况; b)理解GB/T22000 标准每项条款的内容和要求; c)理解GB/T22000 标准中的术语; d)理解食品安全管理原理及其运用; e)了解用于文件、数据和记录的授权、安全、发放、控制的信息系统和技术; f)了解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具及其运用(如危害分析、判断树、风险分析、统计过程控制等)。 3.2 管理体系审核 a)理解 GB/T19011 中条款3、4、6.3 和6.4 的内容; b)理解ISO/IEC17021:2011 的目的、意图以及第9.1.1-9.1.9 的内容。 3.3 食品安全领域专业知识 a) 理解食品安全管理知识 食品安全管理及其相关术语; HACCP 原理、食品安全危害识别及评价技术; 包括前提方案(PRPs)的食品安全管理原则;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一、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制度 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申请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一)《食品流通许可证》审查批准。对申办许可证的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属地管辖原则,依据《吉林省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认真审查,按从事食品流通经营活动的经营场所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 (二)工商登记注册。必须坚持先证后照、依法登记原则。对未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前置审批文件的,不得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对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经营活动的,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改变许可项目、许可证到期的食品经营者,要及时责令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重新办理,逾期不办的,要依法注销许可证。 (三)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经营者,不予办理市场准入登记: 1.未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相关批准文件的; 2.已经取得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和相关批准文件被吊销、撤销或者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重新办理许可审批手续的; 3.个体工商户吊销《营业执照》不满六个月的; 4.伪造、涂改、使用他人《食品流通许可证》的; 5.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的。 四)接受社会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公示审批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相关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二、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食品质量管理,严把食品质量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食品,应当采取责令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方、销毁等措施,清理退出食品市场。 (一)食品市场质量准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做好下列工作: 1.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2.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销货记录制度,鼓励有条件的经营者建立电子进货查验记录和质量自检制度; 3.监督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4.积极引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制度; 5.开展食品质量抽样检验,重点强化对消费者申(投)诉集中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种类食品的抽样检验,确保上市食品质量安全。 (二)食品退市监管。对下列食品,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责令退出市场: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杂使假或者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及综述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及综述

一、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 食品安全问题不但是中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每年世界各地都要发生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仅以乳制品安全事件为例,近年来就发生过:1955年日本著名乳制品企业森永公司有毒化合物当作乳质稳定剂在奶粉中添加事件,日本最大奶制品企业雪印公司特大污染事件,丹麦产荷兰“多美滋”奶粉受微小金属颗粒和润滑油污染事件,美国雅培婴儿奶粉事件,的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美国Gentilease婴儿奶粉含金属颗粒超标事件等。食品安全事故使各国加快了健全监管体系的步伐,一批法律相继出台并不断调整完善。发达国家的食品监管体系大都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 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的范围,而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整个食物链的管理与保护问题。经济形式的变更、产业分工的专业化以及新技术的发展,都决定了食品安全监管是个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过程。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就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非常典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变迁大致能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由竞争阶段,时间是从美国建国到18 代早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大规模发展,与食品有关的商业贸易多限于各州境内。因此,当时主要由州政府负责对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进行监督,而联邦政府则主要负责管理食品的出口。

第二阶段是由乱到小治阶段,时间是在1850年代到19 代初期。到了1850年代中晚期,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猛发展,食品贸易由各州而扩展至全国。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食品市场出现了制伪、掺假、掺毒、欺诈现象。牛奶掺水、咖啡掺炭在当时司空见惯,甚至还有不法奸商在牛奶中加甲醛、肉类用硫酸、黄油用硼砂做防腐处理。在公众的重压之下,19 ,国会经过了《纯食品和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这标志着美国食品安全监管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极大地遏制了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违法行为。 第三阶段是由小治到大治阶段,时间是在19 代早期。最初的《食品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没有对食品标准问题作出规定。因此人们无法经过食品的标签或者外观来判断其成份或者质量,大量使用各种人造材料、添加剂的食品开始充斥市场。1938年,国会制定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该法案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扩大了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权力,奠定了美国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基础。此后FDA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了大量的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四阶段是完善与加强阶段,时间是由1950年代到现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颁布以后,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此后出台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都以该法所确立的基本框架为前提,或者对该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或者对某种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完善最新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完善 摘要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和发展的基础,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然而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转基因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人类自身道德素养等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去年的三鹿奶粉所引发的三聚氰胺以及种种食品添加剂问题,更是让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下子凸显了出来,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心越来越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和重新建立迫在眉睫。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明显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如成立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退出“食品放心工程”,等等,但是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仍然存在很多漏洞,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也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监管体制 ABSTRACT Food is the foundation to the mankind for existence,activity and development,just as the saying “Food is god to the people”. However, som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 unctions, such as the inflation of population, extensively apply of Gene technical and some non cultivated manners of mankind and so on, result in the present non-optimism condition of food. Especially the came out of Melamine and many kinds of food additive last year, let the food safety issues highlighted by all of a sudden, made a tremendous influence in the society, the common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low confident in food security, that the food security of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system should reform imminently. In the last few years, our government obviously take severe measures to manage the food safety, for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food and drugs management bureau, releasing “food trust engineering”,etc ,but our food security still had very many loopholes, the government also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in food safe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aspect responsibility. Keywords:food safety; gover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关于改革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关于改革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是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保障,改革和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做好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检验检测能力逐步提升,为食品安全监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然存在着重复建设、资源分散、能力不强、利用率不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运行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为指导,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机构改革及健全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使全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更先进,功能更齐全,服务更完善,为食品安全监管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统筹规划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检验检测资源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薄弱环节,促进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共享,提高检验检测整体能力。 (二)因地制宜,分级负责。鼓励地方特别是基层积极结合本地区监管工作实际和产业布局情况,根据食品检验检测专业技术特点,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任务,各负其责,分级分步组织实施,有序推进,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足够的检验检测能力支撑。 (三)规范建设,科学评价。促进检验检测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规范化,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科学评价和有效监督,规范检验检测程序,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四)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协调机制,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发挥各级各有关部门涉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人才、设施、设备、经费等资源作用,有序高效为食品安全监管服务。 三、工作目标 按照“检测机构要精、检测项目要全、检测能力要强、检测水平

食品安全考试大纲第三版

中 国 认 证 认 可 协 会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大纲 第 3 版 文件编号:CCAA-226 发布日期:2010 年 4 月 28 日 实施日期:2015 年 2 月 13 日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考试大纲 1.总则 本大纲依据 CCAA《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以下简称注册准则)制 定,适用于拟向 CCAA 申请注册为各级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的人员。 2.考试要求 2.1 考试科目 申请实习审核员注册需通过“基础知识”科目考试; 申请审核员注册需通过“审核知识与技能”科目考试; 申请主任审核员注册需通过“管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科目考试; 参加考试时,考生需提供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件原件。 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见附件一),并自觉服从监考人员等考试工 作人员管理。 2.2 考试方式 考试为书面闭卷考试,考试试题由 CCAA 统一编制,每科考试时间 2 小 时。 参加“基础知识”考试时,考生不能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参加“审核知 识与技能”和“管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考试时,考场提供 GB/T 22000 标准文本。 2.3 考试频次及地点 考试原则上每季度末月组织一次,在北京和选定的大中城市设立考点。

CCAA 在考前 40 天发布报名通知,申请人可在每次设立的考点范围内选择地 点报名并参加考试。 2.4 考试费用 CCAA 根据《认证人员注册收费规则》收取考试费用。 报名截止后,无论是否参加考试,考试费用将不予退还。 2.5 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2.5.1 基础知识科目的题型及分值 分值分布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约占 50% 2.食品安全领域专业知识 约占 20% 3.管理体系审核 约占 15% 4.法律法规 约占 10% 5.个人素质 约占 5% 题 型 数 量 单题分值(分) 小计分值(分) 单项选择题 80 1 80 多项选择题 20 2 40 2.5.2 审核知识与技能科目的题型及分值 分值分布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约占 45% 2.食品安全管理领域专业知识 约占 15% 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综合应用 约占 40% 题 型 数 量 单题分值 (分) 小计分值 (分) 单项选择题 40 1 4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 项技术要求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44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 求 Speci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含肉和(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以HACCP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术要求,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前提方案、关键过程控制、基地要求、产品检测和记录保持。 本文件是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在含肉和(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生产企业应用的专项技术要求,是根据含肉和(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行业的特点对GB/T22000要求的具体化。 本文件适用于含肉和(或)水产品的速冻方便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与自我评价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可用于

采购方对此类食品提供者的评价和实施第三方认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上述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使用其最新版本。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FSMS-0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水产品加工企业要求 FSMS-0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 FSMS-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速冻果蔬生产企业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本文件中未注释的术语和定义同GB/T22000中的相关术语。 3.1速冻方便食品quickfrozenconvenientfood 以粮谷、果蔬、肉、水产品等为原料,经调制、加热(或未经加热)后速冻、冷(冻)藏等加工工艺生产的、经简单处理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进一步深化食品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国务院、自治区的有关要求,结合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实际,现就切实加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关系到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当前,全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但连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和查处中发现的诸多问题表明,全市食品安全隐患较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规模小、素质低、技术落后、不规范操作、违法违规经营等已成为制约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因素,一定要借深化食品药品监管机制改革

之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监管合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要通过深入持久地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安全流通网络体系、安全信息网络体系以及行业诚信自律体系等;建立起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使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放心。 近期,要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重点,有效遏制非法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农药、兽药行为;有效遏制无证照加工、经营食品行为和面粉、肉类、儿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死肉上市销售行为。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退出、召回制度,努力提高学校食堂、餐饮业量化分级经营管理比例,规范食品市场的食品经营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案件,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二、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尽快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 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全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述与启示 农业、食品和饮料行业在整个欧洲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欧盟一直以来对食品安全问题格外重视。2000年疯牛病事件以来,欧盟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立法到执法均有鲜明特点,可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经验。 一、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一)欧盟食品安全立法 1.《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和《欧盟食品安全绿皮书》 1996年爆发的疯牛病削弱了消费者对于欧盟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信心,同时也使欧盟机构意识到了长期以来把食品安全监管仅仅作为内部市场建设的一个附带目标的相关政策存在严重的不足。对此,欧盟于1997年出台《食品安全绿皮书》,作为欧盟食品法立法的一个起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如1999年的二恶英事件,表明了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有基本的法律保障和独立的监管机构。因此,欧盟在《食安全绿皮书》基础上于2000年出台了《食品安全白皮书》,用116项条款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制订了一套连贯和透明的法规,提高了欧盟食品安全科学咨询体系的能力。《食品安全白皮书》是欧盟食品安全法律的核心,提出了一项根本性的改革计划,就是食品法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包括普通动物饲养、动物健康

与保健、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新型食品、添加剂、香精、包装、辐射、饲料生产、农场主和食品生产者的责任,以及各种农田控制措施等。 2.欧盟食品安全重要法令(EC) No 178/2002 、(EC) No 882/2004 。 (EC) No 178/2002是2002年1月28日颁布的,主要拟订了食品法律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和食品安全事务的程序,重点规定了作为独立机构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不仅有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也使各有关机构的运行和控制工作依法进行,而且基本法的原则性规定也为其他各个具体法、特别法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而2004年4月29日颁布的(EC) No 882/2004侧重于规定对食品与饲料,动物健康与福利等法律的监管实施,提出了食品安全“官方控制”(Official Control)的概念,规定了欧盟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Competent Authorities)的职责与权力,并明确了欧盟委员会对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 两部法令在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EC) No 178/2002通常被称为欧盟食品安全的“基本法”,明确了风险评估、召回跟踪制度和应急机制等食品安全基础制度,对欧盟食品安全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EC) No 882/2004是欧盟成员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职权来源,英国、爱尔兰等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官方控制都以该法令或者根据该法令制定的本国食品安全条例作为依据。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管理体制(1949-197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间,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解决温饱是当时食品安全的最大目标”。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食品质量安全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食品卫生。这期间,政府主管部门主要采取内部管控方式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较少使用经济奖惩、司法审判、信息披露与技术标准等现代化的食品监管的政策工具。总体而言,实行的是以主管部门管控为主,卫生部门监督为辅,寓食品卫生管理于行政管理之中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一)卫生防疫体系的形成 建国初期,受苏联卫生防疫体制的影响,食品卫生管理自然落到了卫生部门的管理职权范围之内。1949年,原长春铁路管理局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站。从1950年开始,各级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建立起了省、地(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对食品进行卫生管理,同时陆续制定了食品卫生质量要求和卫生管理办法。1953年1月,政务院第167次会议正式批准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验与管理。1954年,卫生部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站编制》。1956年底,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59年,大部分的人民公社也建立了相应的卫生防疫机构,从而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卫生防疫体系。 1964年,卫生部颁发实施了《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首次明确了卫生防疫站作为包括食品卫生监督在内的卫生监督体系的主体机构的性质、任务和工作内容。到1965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专业防治机构822个,人员77179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由卫生防疫部门负责,但由于卫生防疫机构兼有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的双重职能,工作重心在卫生防疫,而卫生监督又包括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等诸多内容,所以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在卫生防疫系统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 (二)主管部门承担管理职责的体系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我国模仿苏联建立了一套专业化分工色彩浓厚的工商业部门管理体制。轻工部、粮食部、农业部、化学工业部、水利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供销合作社等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不同的食品进行卫生和质量监管,并建立了本部门独立的卫生检验和管理机构,分别承担各自的食品卫生管理职责。(表) (三)指令性管理体制的特征 1、寓企业于行政管理之中。1965年卫生部、商业部等五部门颁布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明文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包括生产、加工、采购、贮存、运输、销售)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把食品卫生工作纳入生产计划和工作计划,并且制定适当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管理本系统、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卫生部门应当负责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和技术指导”;“卫生部门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应当事先与有关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即实行的是以主管部门管控为主,卫生部门监督管理为辅,寓食品卫生管理于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之中的体制。 2、管理工具以软性管控为主。《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强调“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应当经常性对所属单位的基层领导干部、职工进行重视卫生的思想教育,自觉地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同时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应当把食品卫生工作列为成绩考核和组织竞赛、评比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还规定了群众性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由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实施。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所涉及的大部分管理工作均属于思想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