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菌病害分类查询表

真菌病害分类查询表

真菌病害分类查询表
真菌病害分类查询表

真菌病害分类查询表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真菌病害得类别与主要病害索引 上回,咱们介绍了植物病害得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了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与非侵染性两类、有无病征就是区分这两大类病害得关键点。 植物病害得症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真菌病害与细菌病害得症状类型以坏死、腐烂、萎蔫为主;但病征不同:细菌性病害病部在潮湿情况下能够观察到菌脓;真菌病害得病征常以各种霉、点、粒、粉等来表现。 病毒性病害得症状类型以变色、畸形居多,非侵染性病害中得缺素症尤其中微量元素缺乏,也常表现出这两类症状。但病毒性病害常常就是全株性得;缺素症一般部位较为固定; 在所有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数量最为繁多,约占所有病害数量得70%以上。所以后面我重点介绍真菌病害。 根据我个人得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够做到:1.熟悉常见得主要病害发生规律;2.对不熟悉得作物得真菌病害基本正确分类与判定这两点后,再结合所掌握得杀菌剂知识,就能够大部分胜任日常农户用药指导了。 所以,了解、掌握真菌得分类就是做好病害防治指导得基本功,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一.真菌得分类基础知识: 真菌得主要分类梯级就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得顺序来划分,就是一种人为得划分。就好比一个人得身份界定就是:洲、国、省、市、县、乡、村一样、

我们日常所说得真菌性病害均属于菌物界、真菌门。(所有生物 分为: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三个界); 真菌门下,又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 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等“五大金刚”,这有点象世界被分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南极洲五大洲一样。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瞧到一种病害被描述为:这就是低等真菌病 害、所谓低等真菌,常指鞭毛菌亚门与接合菌亚门得真菌病害。 其她几个亚门得真菌病害常常被成为高等真菌病害。 在了解真菌得分类时,最重要得了解与掌握这个病害大致属于 哪个亚门、目、属。就好像我们了解一个陌生人时,首先想知道 得就是:她就是哪个国家(亚门或纲)、哪个省(目)、哪个县(属) 得一样、 其她分类单元不就是不重要,但对于我们这些以推广应用技术, 而不就是以搞科研得人来说,了解这个大框架已经足够了。当然 如果您自己有兴趣了解与掌握更多得知识,那就另当别论。二.鞭毛菌亚门主要病害与分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姓名:范恬学号:20113306 专业:生物教育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炭疽病类、叶斑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叶枯病、煤烟病、霜霉病类;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

最新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一、鞭毛菌亚门真菌 1、卵菌纲: (1)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盘梗霉属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指疫霉属 白锈科:白锈属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2)水霉属、水霉属、绵霉属 (3)水节霉目 (4)链壶菌目 2、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属 3、壶菌纲: (1)壶菌目:节壶菌属(2)肋壶菌目 (3)芽枝菌目 (4)单毛菌目 4、丝壶菌纲 二、接合菌亚门真菌: 1、接合菌纲: (1)毛霉目:毛霉属、根霉属、笄霉属、梨头霉属 (2)虫霉目(3)捕虫霉目

2、毛菌纲 三、子囊菌亚门真菌: 1、半子囊菌纲: (1)外囊菌目:外囊菌属(2)内孢霉目 (3)原囊菌目 2、不整囊菌纲: 散囊菌目:青霉属、曲霉属 3、核菌纲: (1)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布氏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壳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单囊壳属 (2)球壳目:长喙壳属、小丛壳属、顶囊壳属、日规壳属、黑痣菌属、间座壳属、赤霉属、麦角菌属、黑腐皮壳属、隐球丛赤壳属 (3)小煤炱目:小煤炱属 (4)冠囊菌目 4、腔菌纲: (1)多腔菌目:多腔菌属、痂囊腔菌属 (2)座囊菌目:球座菌属、球腔菌属、亚球壳属 (3)格孢腔目:黑星菌属、格孢腔菌属、核腔菌属、旋孢腔菌属 5、盘菌纲:(1)星裂菌目:斑痣盘菌属、散斑壳属 (2)揉膜菌目: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

(3)梭绒盘菌目 (4)瘿果盘菌目 (5)块菌目 (6)盘菌目 (7)厚顶盘菌目 6、虫囊菌纲 四、担子菌亚门真菌: 1、冬孢菌纲: (1)锈菌目: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层锈菌属、栅锈菌属、疣双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多胞锈菌属 (2)黑粉菌目: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条黑粉菌属、叶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尾孢黑粉菌属、实球黑粉菌属 2、层菌纲: 有隔担子菌亚纲:(1)银耳目 (2)木耳目:卷担菌属 (3)隔担菌目:隔担耳属 无隔担子菌亚纲: (1)外担菌目:外担菌属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真菌病害的类别与主要病害索引 上回,咱们介绍了植物病害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了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类。有无病征是区分这两大类病害的关键点。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症状类型以坏死、腐烂、萎蔫为主;但病征不同:细菌性病害病部在潮湿情况下能够观察到菌脓;真菌病害的病征常以各种霉、点、粒、粉等来表现。 病毒性病害的症状类型以变色、畸形居多,非侵染性病害中的缺素症尤其中微量元素缺乏,也常表现出这两类症状。但病毒性病害常常是全株性的;缺素症一般部位较为固定; 在所有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数量最为繁多,约占所有病害数量的70%以上。所以后面我重点介绍真菌病害。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够做到:1.熟悉常见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2.对不熟悉的作物的真菌病害基本正确分类和判定这两点后,再结合所掌握的杀菌剂知识,就能够大部分胜任日常农户用药指导了。 所以,了解、掌握真菌的分类是做好病害防治指导的基本功,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一.真菌的分类基础知识: 真菌的主要分类梯级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来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份界定是:

洲、国、省、市、县、乡、村一样。 我们日常所说的真菌性病害均属于菌物界、真菌门。(所有生 物分为: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三个界); 真菌门下,又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等“五大金刚”,这有点象世界被分 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南极洲五大洲一样。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病害被描述为:这是低等真菌病 害。所谓低等真菌,常指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真菌病害。 其他几个亚门的真菌病害常常被成为高等真菌病害。 在了解真菌的分类时,最重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个病害大致属于 哪个亚门、目、属。就好像我们了解一个陌生人时,首先想知 道的是:他是哪个国家(亚门或纲)、哪个省(目)、哪个县(属)的一样。 其他分类单元不是不重要,但对于我们这些以推广应用技术, 而不是以搞科研的人来说,了解这个大框架已经足够了。当然 如果你自己有兴趣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那就另当别论。二.鞭毛菌亚门主要病害和分类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培训讲学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 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害等。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左右。 1、真菌性病害 1.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 根肿或者瘿瘤。 1.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和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1.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病。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者 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1.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1.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浸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1.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浸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 统发病,如枯萎病和黄萎病等。 1.7肛孢菌纲的黑盘孢属。起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者白色的黏液。

1.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很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多形 成干腐或者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和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于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小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 主要依据。 2、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由于细菌浸染破坏薄细胞和细胞壁组织所导致的 后果。 在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 环。 在肥厚的组织或者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 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 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 在根或茎上。 萎蔫是细胞浸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者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回造成植株萎蔫死 亡。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常见的种类有:炭疽病类、叶斑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叶枯病、煤烟病、霜霉病类; (一)炭疽病类 1.症状 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 1.症状 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保持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隔7-10天喷一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新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花卉苗木类 (一)、虫害类: 1.蚧壳虫: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虫体表面有蜡质层,一般药剂难以接触到虫体本身。 (2)防治方法:每年的五一前及十月份左右重点用药预防。建议使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120公斤喷雾。对一些大树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600公斤根部浇灌,防治时间长达40多天。 2.蚜虫、粉虱、木虱、网蝽: (1)危害性状:种类繁多,繁殖超快,要缩短用药期。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攻尔(200ml)1瓶+国光“甲刻”(1kg)1/4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用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防治蚜虫间隔期就3到4天一次。 3.秋枫叶蝉: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成虫白色,迁徙传播速度快,危害后,新叶蜷缩畸形,老叶失绿黄化。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甲刻”(1 kg)1/4袋兑水280斤后喷施叶面,并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800公斤根部浇灌,可避免1-2个月内被叶蝉危害。

2.蓟马: (1)危害性状:成虫黑色,叶面卷曲叠合,需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崇刻”(10g)5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续用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 5.红蜘蛛: (1)危害性状:群集于叶背和嫩芽上吸食汁液,叶片失绿无光泽,后期大部分焦枯脱落。(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乐圃”1瓶+国光“攻尔”(200ml)1瓶兑水300斤后喷施叶片,重点是反面,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6.食叶害虫(毛毛虫,青虫、苏铁曲纹紫灰蝶等): (1)危害性状:咀嚼式口器,大量啃食叶片,可选胃毒性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金美泰”(500ml)1瓶+国光“攻尔”(200ml)3瓶兑水1000斤后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注:水生植物虫害的防治可以国光金美泰1瓶+国光乐圃3瓶兑水1000斤防治,对水生生物(鱼、虾等)无影响 7.卷叶、潜叶害虫: (1)危害性状:大多寄生于叶片或吐丝结茧,造成叶面凸变或卷曲,可选渗透性强的药剂。(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300斤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真菌分类

真菌分类 1 子囊菌门(Ascomycota) 1.1 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 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 1.1.2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 1.1.3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1.1.4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 1.2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1.2.1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 1.2.2 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 1.2.3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1.2.4 散囊菌纲 (Eurotiomycetes) 1.2.5 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 1.2.6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 1.2.6.1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1.2.6.2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 1.2.6.3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1.2.7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1.2.8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 1.2.9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 1.2.10 盘菌纲 (Pezizomycetes) 1.2.11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1.2.11.1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 1.2.11.2 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 1.2.11.3 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 1.3 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 1.3.1 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 2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2.1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 2.1.1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 2.2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 2.3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 2.3.1 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 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 (Microbotryomycetidae) 2.3.3 锈菌亚纲 (Urediniomycetidae) 2.4 黑粉菌纲 (Ustilaginomycetes) 2.4.1 亚纲 (Entorrhizomycetidae) 2.4.2 外担子菌亚纲 (Exobasidiomycetidae) 2.4.3 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 3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4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1、叶片出现斑点或斑块 如果叶片的斑点或斑块起皱变褐,可能是缺水造成的。若斑部软化、呈黑褐色,可能是浇水过冷、水溅到叶片上、化学药品的伤害、日灼病或病虫造成的。若斑点湿润有水疱状或干燥而凹陷,这是病害造成的。有几种害虫能刺吸植物的叶片为害。 2、突然落叶 叶片没有褪色就萎蔫,突然脱落,往往是由于植物受到了突然的袭击,如温度骤然的大幅度升降,白天日照强度的急增,或强冷风的吹袭;土壤的过度干燥, 特别是木本植物更易落叶。 3、顶部叶片小而黄,严重时出现褐斑 喜酸性土植物和对钙质敏感的植物在北方浇含钙质多的水(硬水)和用含钙质比较多的培养土容易出现的现象。 4、叶片卷曲脱落 由于温度低,顶部喷水或吹冷风造成的。 5、叶片黄化脱落 偶尔有老叶片脱落是正常的。大量的叶片同时黄化脱落则表明浇水过多,室内温度骤然降低或局部冷空气对流所致。 6、叶片呆板无生气 可能是光线过强或红蜘蛛为害的结果。健壮的叶片积满灰尘,也会缺乏生气, 注意清洗。 7、叶片出现损伤性裂口和孔洞 通常原因是:宠物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刚萌发的叶芽受伤)是昆虫为害。 8、花蕾脱落 导致叶片脱落的原因同样可以引起花蕾脱落。花蕾脱落最常见的原因是空气干燥、缺水、光照少、开花前盆的位置变动或昆虫为害。 9、花很快枯萎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水、空气干燥、光线太弱或温度太高。 10、叶片萎缩 要么是土壤干燥,要么浇水太多或盆底排水孔堵塞,以至使根系腐烂。也可 能是阳光太强(特别是中午)、空气干燥、温度太高,根系长满盆或虫害。 11、新植株落叶 刚换盆,新购买的植物或植物从一房间移到另一环境稍有变化的房间,掉 1-2片叶子是正常的现象。注意换盆时用稍大一些的盆,买植物拿回家时要小心 保护植物渐渐从阴处移到明亮处,尽是减少对植物的刺激。 12、底部叶片干燥脱落 有三种原因:缺乏光照、温度过高或缺水。 13、植物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烟草主要病害的种类及发生时期

烟草主要病害的种类及发生时期 来源:《烟草农药应用技术》 烟草病害种类很多,目前已知我国的烟草病害有60余种。按侵染源可分为由真菌侵染导致的真菌类病害、由细菌侵染导致的细菌类病害、由病毒侵染导致的病毒类病害。烟草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1)烟草炭疽病烟草炭疽病由属半知菌亚六包盘孢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范围为5~36℃,最适温度为20~30℃。在烟草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1~2天内扩展成直径2~5毫米的圆斑,褐色、黄色或黄褐色,病斑周围隆起,可有少许轮纹,中央凹陷呈赤褐色。该病病菌也可以侵染种子。 (2)烟草猝倒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有3种,以鞭毛菌亚门的腐霉属为常见。主要危害烟苗,病苗在近地面处呈褐色水渍状腐烂。病苗象开水烫过一样,成片的病苗变成暗绿色,萎蔫倒伏、腐烂,在湿润条件下病菌向四周扩展,致使烟苗成片发病。 (3)烟草赤星病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的一种真菌侵染所引起。赤星病流行温度属于中温,日均温度低于20℃时很少发病,25℃以上时则发病严重,温度太高反而不易发病。烟株叶片进入中后期是赤星病的感病阶段,病菌主要危害成熟时的叶片。感病后,叶片先发生深褐色小圆点,受害组织开始变褐,直径一般1~厘米。病斑上的死组织具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病斑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4)烟草根黑腐病病原为串珠霉菌,由属半知菌亚门的此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发病最适温度范围为17~23℃。15℃以下,26℃以上发病较轻。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根系。烟苗发病后,幼茎、子叶和根尖发黑腐烂,重病株的根系则全部腐烂,呈黑色。病菌不死,地上部分呈现生长缓慢,发黄,矮化。 (5)烟草黑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真菌侵染引起。该真菌喜欢高温多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苗期发生较少,主要危害大田成株,根茎叶均可发病。“穿大褂”:茎部受害后向髓部扩展,白天萎蔫。“黑胫”: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侵染,导致根部和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斑,地上部分萎黄枯死。“黑膏药”:根部发病后变黑,在多雨潮湿时,中下部叶片常产生黑褐色坏死斑,直径可达4~5厘米。 (6)烟草蛙眼病为烟草尾孢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的侵染引起的。此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7~30℃。烟草蛙眼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成株的叶片上,病斑圆形,较小,直径多在10毫米以下,褐色或灰白色,中央为白色,有窄狭而带深褐色的边缘,形如青蛙眼球状,故名“蛙眼病”。 (7)烟草青枯病属假单孢杆属细菌。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18~37℃,最适温度为30~35℃。烟草青枯病在苗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苗期危害更重。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根、茎、叶各部均能受害,最典型的症状是受害植株的叶片枯萎,萎垂的叶片初期仍为青色,故称“青枯病”。发病初期病株常表现为一边枯黄,一边健康,继而病茎髓部成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仅留木质部的空腔。发病中后期病叶全部萎蔫,根部变黑腐烂,横切病茎,用手挤压切口,会从导管中渗出黄白色乳状浊液,这即是细菌的溢脓。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植物常见病害及特征

根腐病:病菌侵染部位:根部、茎基部、嫁接口、茎结处等。 生产中实际发生的病害有:腐皮镰孢菌根腐病、拟茎点霉根腐病、枯萎病、蔓枯病、白绢病、菌核病、疫病。 根腐病:其中腐皮镰孢菌根腐病是非嫁接黄瓜的主要根腐病种类,诊断特征一是地下茎基部腐烂,缢缩不明显;二是茎基部导管变褐色;三是茎基部后期导管变褐色,但不向上发展,即地上部茎的导管不变色。而拟茎点霉根腐病是当前嫁接黄瓜的主要根腐病种类。 镰刀菌枯萎病: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省各地都有发生,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由于连年种植,土壤中菌量逐年积累增多,发病日趋严重。其诊断特征是病株呈萎蔫状;严重时剖开根、茎部导管,见到变黄褐色或黑褐色,其它病害没有此症状。 白绢病:被害部位主要发生在植株茎基部,在病部上面长有呈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辐射状,边缘明显,所以叫白绢病,同时还生有茶褐色的小菌核。 疫病:诊断特征为,茎基部软化缢缩、植株萎蔫枯死,但是,导管不变色,这点和枯萎病不同。枯萎病与黄瓜疫病的主要区别为,黄瓜枯萎病一般不为害叶片。有时叶脉发黄,成网纹状。为害叶片,开始呈水浸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展为近圆形大病斑黄瓜枯萎病不为害瓜条,疫病为害瓜条,开

始水浸状凹陷,后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黄瓜枯萎病呈萎蔫,严重时枯死,疫病呈萎蔫,很快枯死;黄瓜枯萎病地上部茎基部纵裂,疫病地下茎基部软腐缢缩、腐烂;导管黄瓜枯萎病致使导管变黑褐色,疫病不变色。 黄瓜蔓枯病:黄瓜蔓枯病除为害黄瓜外,还能为害冬瓜、南瓜、西葫芦、甜瓜和西瓜等。黄瓜茎、叶都能被害。其诊断要点,一是叶子病斑大,呈半圆形或“V”字形,同时病斑上面长有许多小黑点;二是茎被害多发生于节部,病斑白色,有琥珀色胶质物流出,散生有大量的小黑点,严重时造成蔓枯。 菌核病属于土传真菌病害,塑料棚、温室或露地黄瓜均可发病,但以塑料棚黄瓜受害重,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真菌病害的类别与主要病害索引 上回,咱们介绍了植物病害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了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类。有无病征是区分这两大类病害的关键点。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的症状类型以坏死、腐烂、萎蔫为主;但病征不同:细菌性病害病部在潮湿情况下能够观察到菌脓;真菌病害的病征常以各种霉、点、粒、粉等来表现。 病毒性病害的症状类型以变色、畸形居多,非侵染性病害中的缺素症尤其中微量元素缺乏,也常表现出这两类症状。但病毒性病害常常是全株性的;缺素症一般部位较为固定; 在所有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数量最为繁多,约占所有病害数量的70%以上。所以后面我重点介绍真菌病害。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够做到:1.熟悉常见的主要病害发生规律;2.对不熟悉的作物的真菌病害基本正确分类和判定这两点后,再结合所掌握的杀菌剂知识,就能够大部分胜任日常农户用药指导了。 所以,了解、掌握真菌的分类是做好病害防治指导的基本功,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一.真菌的分类基础知识: 真菌的主要分类梯级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来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份界定是:洲、国、省、市、县、乡、村一样。 我们日常所说的真菌性病害均属于菌物界、真菌门。(所有生物分为:

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三个界); 真菌门下,又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等“五大金刚”,这有点象世界被分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南极洲五大洲一样。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病害被描述为:这是低等真菌病害。所谓低等真菌,常指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的真菌病害。其他几个亚门的真菌病害常常被成为高等真菌病害。 在了解真菌的分类时,最重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个病害大致属于哪个亚门、目、属。就好像我们了解一个陌生人时,首先想知道的是:他是哪个国家(亚门或纲)、哪个省(目)、哪个县(属)的一样。 其他分类单元不是不重要,但对于我们这些以推广应用技术,而不是以搞科研的人来说,了解这个大框架已经足够了。当然如果你自己有兴趣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那就另当别论。 二.鞭毛菌亚门主要病害和分类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常见农业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 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病害等。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左右。 1、真菌性病害 1.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 根肿或者瘿瘤。 1.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和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1.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病。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者 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1.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1.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浸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1.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浸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 统发病,如枯萎病和黄萎病等。 1.7肛孢菌纲的黑盘孢属。起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者白色的黏液。

1.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很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多形成 干腐或者湿腐。 由于真菌性病害的类型和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于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小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 据。 2、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由于细菌浸染破坏薄细胞和细胞壁组织所导致的后 果。 在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 在肥厚的组织或者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 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 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 根或茎上。 萎蔫是细胞浸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者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回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真菌性”病害的8大症状要点

“真菌性”病害的8大症状要点 一般大家碰到病害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分辨不清楚病害的类型,到底是细菌?真菌?还是病毒?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一般病斑上有霉层或粉层,不同颜色,无臭味。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本文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根据不同真菌侵染表现出的症状类型,常见的有:炭疽、叶斑、锈病、白粉、叶枯、煤烟、霜霉、溃疡、腐烂、猝倒和立枯病等。1.炭疽病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片上,常为害叶缘和叶尖,严重时,使大半叶片枯黑死亡。黄瓜炭疽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呈现圆形、椭圆形红褐色小斑点。后期,扩展成深褐色圆形病斑,中央则由灰褐色转为灰白色,而边缘则呈紫褐色或暗绿色,有时边缘有黄晕,最后病斑转为黑褐色,并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辣椒炭疽病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的黏孢子团。严重时一个叶片上有十多个至数十个病斑,后期病斑穿孔,病斑多时融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病斑可形成穿孔,病叶易脱落。玉米炭疽病发病规律:病原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2°C~27°C,4°C以下不能萌发。病菌生长适温为26℃至

28℃。春秋两季发病较重。老叶从4月初开始发病,5至6月间迅速发展,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分生孢子靠风雨、浇水等传播,多从伤口处侵染。栽植过密、通风不良、室内花卉放置过密、叶子相互交叉易感病。湿度大、病部湿润、有水滴或水膜是病原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的重要条件,连阴雨季节发病较重。防治药剂:二氰·吡唑酯在苹果树、枣、山药上的应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在辣椒、柑橘、西瓜上的应用。2.叶斑类病害01危害症状多为害叶片,叶斑上往往着生着各种粒点或霉层,叶片聚集发生时,可引起叶枯、落叶或穿孔等。病状为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斑点症状。常见的类型有角斑病、黑斑病、圆斑病,轮斑病、褐斑病、斑枯病等,呈灰、黑、褐等色。严重时叶片变黄、焦枯、脱落。发病规律叶斑病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药剂防治戊唑醇、唑醚·代森联、代森锰锌、丙环·嘧菌酯等。3.锈病类危害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幼果和果柄。叶片初患病正面出现油亮的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橙黄色的病斑,边缘红色。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会出现几十个病斑。发病1~2周后,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细小点粒,叶柄发病,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多呈纺锤形,初期表面产生小点状性孢子器,后期病斑周围产生

常见病虫害分类与防治办法

常见病虫害分类与防治办法

细菌感染植物症状:主要表现为“菌脓”; 真菌感染植物症状:霉状物(菌丝、孢子、粉状物等)、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 一、细菌类病害: 点是, 1、病状: 1.1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角斑病与霜霉病的主要不同处是其病斑较小,颜色浅,后期穿孔;叶背病部水浸状明显并产生乳白色菌脓。对光观察,叶片有透光感。 1.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1.3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1.4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1.5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1.6 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如菊花根癌病等。 2、病症: 2.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的确诊,就依据菌脓。 2.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细菌脓。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2.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而真菌引起的腐烂则有纤维残体,无臭气。 3、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3.1一定要培养壮苗,要求植株健壮。 3.2不能有伤口,特别是移栽这一关,不能伤根。抹芽打杈时一定要注意要选择晴天,中午前后温度高的时候伤口能及时愈合,这样就减少细菌性的侵入。 3.3要控制环境条件,降低湿度。 3.4要实行化学防治,农药喷洒。 3.5农药交替喷洒。 4、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治药剂 4.1农用链霉素、新制霉素、中生菌素等生物制剂。 4.2叶枯唑。 4.3有机铜、无机铜等各种铜制剂,噻菌铜,病菌不容易对铜制剂产生抗性,碱式硫酸铜、琥胶肥酸铜、络氨铜、氢氧化铜等无机铜制剂和噻森铜等有机铜制剂的防效一般比较稳定,而且杀菌谱广,对多种真菌性病害也有较好防效,主要用于预防。 4.4溴氯海因、三氯乙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乙蒜素、碘制剂、高锰酸钾等强氧化性药物 细菌性病害特别难治,预防效果比较好的是有机铜制剂,治疗效果可以的是氯溴海因、中生菌素、叶枯唑等。

实用文档之真菌分类汇总

实用文档之" 真菌分类汇总" Ainsworth & Alexopoulos系统 真菌界Fungi 真菌门Eumycota(1.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2.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3.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4.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5.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1.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为单鞭毛,后生尾鞭 壶菌目Chytridiales 油壶菌科Olpidiaceae 绵壶菌科Achlyogetonaceae 集壶菌科Synchytriaceae 泡壶菌科Phlyctidiaceae 根壶菌科Rhizidiaceae 歧壶菌科Cladochytriaceae 节壶菌科Physodermataceae 壶菌科Chytridiaceae 大壶菌科Megachytriaceae 肋壶菌目Harpochytriales 肋壶菌科Harpochytriaceae 芽枝菌目Blastocladiales 雕蚀菌科Coelomomycetaceae 链枝菌科Catenariaceae 芽枝菌科Blastocladiaceae 单毛水霉目Monoblepharidales 单毛水霉科Monoblepharidaceae 节水霉科Gonapodyaceae 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为单鞭毛,前生茸鞭丝壶菌目Hyphochytridiales 异壶菌科Anisolpidiaceae 根前毛菌科Rhizidiomycetaceae

真菌与细菌病害区别

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详细版)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比较如下: 一、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五、名称组成: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

常见道路病害种类

城市道路病害种类及管理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基础建设速度的高速增长,城市道路设施的水平等级数量较以往有了成倍地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城市道路养管设施,如何做好日常的小修养护维修和设施管理工作便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 首先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养早、养小、养全、养好”的原则,加强路况巡视,实施对城市道路设施的动态管理.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和交通、道路类别等具体条件,确定合理的道路养护周期,加强以路面为中心的全面养护,使道路各部位的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提高城市道路设施的完好率. 一、城市道路按技术等级的分类(五类)(图片) 1.快速路是指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车带,具有4个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者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机动车以较高速度行使的道路. 2.主干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与城市各区和与国道、省道相通的主要干路.一般应分幅行驶. 3.次干路指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城市主干路组成道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道交通的交通干路. 4.支路指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路与街坊路的道路.居民区及工业区或其它类地区的交通路线多属支路. 5.街坊路即胡同里弄路.指以服务功能为主,满足居民出行,以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为住的道路. 二、城市道路养护等级分类(三个等级) 按照城市道路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本着保证重点、养好一般的原则,将

城市道路分为三个养护等级. 1.一等快速路、主干路、金融、商贸主干、旅游路线和特殊重要道路. 2.二等次干路、一般性商业街道、重点地区道路、外事活动与旅游路线之间的联络线、工业区的主要道路. 3.三等支路、居民区及工业区内道路、街巷与主、次干路的联络线、重点地区及重点企事业所在地的街坊路. 三、城市道路养管的内容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分三个阶段,即病害发生前,为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养护(养早);加强巡查,发现病害的及时经常性养护;通过所掌握的路面使用品质衰变规律和技术水平,进行的周期性养护。 城市道路养管内容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侧石、缘石、树穴石、盲道、桥面、路名牌及其他附属设施(如景观灯、步道桩等) 四、道路常见病害的种类 (一).车行道 1.裂缝:沥青砼路面建成初期会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裂缝,随着表面水分的侵入,会使路面基层至路面的承载里下降,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基层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裂缝. (图片) ★ 2.脱皮:产生饿主要原因是封层之间与面层之间或者面层与底层之间粘结不良,降低了层间的抗剪强度,在车轮荷载的水平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剪应力使面层产生了推移,沥青砼面层病害深度小于等于2.5cm。(图片) 3.麻面:由于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不足,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集料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