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如何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法制教育

谈如何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法制教育

谈如何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法制教育
谈如何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法制教育

谈如何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服刑人员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刑人员违法犯罪,最终入狱服刑,大多是由于自身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分辨是非、守法用法的能力。所以要让服刑人员认罪服法、积极改造的前提就是要加强服刑人员法律常识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提高法律意识,产生对法律权威性的敬畏。此外,绝大多数服刑人员最终要回归社会,那么对服刑人员进行法制教育的另一层意义在于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始新生活。

一、服刑人员法律常识教育的主要任务

努力培养服刑人员的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认罪悔罪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权威的习惯,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引导服刑人员正确认识犯罪危害,发掘犯罪原因,认罪悔罪,积极改造。

二、服刑人员法律常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知道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了解法律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正、规范法律主体行为、调整利益关系的功能,能够促进个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知道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1

(二)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增强宪法意识。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懂得不承担法定义务或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三)重点学习与服刑生活密切相关的刑事、民事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以及民法部分内容。

(四)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含义,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抵制不良诱惑,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

三、实施服刑人员法律常识教育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法制教育的根本在于树立服刑人员法律意识,而不是简单的普法教育。

法制教育的意义在于改变服刑人员法制意识淡簿的现实。法制教育对服刑人员认罪悔罪,预防再犯罪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加强服刑人员认罪服法意识,预防再犯罪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法制教育还有更加深刻的意义,那就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化国家,是一个法治国家,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否则的话,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法制教育要树立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最主要和最核心的是要通过法制教育,培养服刑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宪法意识是法律意识的核心,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带有全面性、根本

2

性的问题,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国法律的灵魂。因此,培养服刑人员的法律意识,首先是要让他们学会维护宪法的尊严,同各种违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权利义务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具备良好法律意识的人,应该正确、合法地运用好自己的法律权利,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像政治民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旦权利受到侵犯,就应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而不应该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也不要采用“私了”的方法来解决。很多服刑人员就是因为没有正确、合法地运用自己的法律权利,想当然地感情用事、义气用事才稀里糊涂地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法律是公正的,任何人都完全可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使每位服刑人员明白享受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亦必须全面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可以不行使,但义务不能不履行。法律是绝对不允许只要求行使权利却不履行义务的。对不履行义务的人和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服刑人员的法制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要通过法律这面镜子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分清大是大非,通过法律来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不法侵害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因此,教学中要重视法律知识内化和上升为法律意识的过程。这既是对监狱法制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服刑人员学习法律知识的必然走向。

3

(二)法律常识教育应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是服刑人员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现在许多监狱虽开展了法制教育,也讲出了一些成绩来,但并没有真正花力气来抓,或者并没有抓到点子上。多数还是采取法制教育讲座的形式,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实,法制教育应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并且把法制教育同道德教育、认罪悔罪教育结合起来。从监狱开展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许多监狱非常重视法律知识的课堂学习,并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普法效果的主要指标,这客观上使法制教育坠入了为教育而教育的误区。现在的服刑人员,其中有不少人学过法律,对有关的条文也非常熟悉,甚至能够背出来。为什么他们也会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呢?因为法制教育虽然包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但法制教育并不能局限于法律知识考核的成绩。因为了解和熟知法律知识,并不等于具备了法律意识。对法律条文的熟知仅仅是对法律的一种知识的掌握和感性认识,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光有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不足以适应今日社会的现实需求,更不能适合今后法制社会的长远要求。

在开展服刑人员法制教育时,应当使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法制教育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系统性,从中树立起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这里所要求的新颖性,就是力求有新意,令服刑人员耳目一新,产生兴趣,自觉接受教育;直观性,就是善于运用

4

实例印证抽象的法律知识和概念,形成法制观念和意识;参与性,就是通过现身说法、演讲比赛等活动,促使服刑人员自行思考、自我分析、自我判别、自我教育,收到教育的实效;系统性,就是将法制教育的内容按按照教学大纲,按计划,循序渐进。

要充分利用现有中国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和纪念日,如“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用必要的专题教育形式,增强服刑人员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认罪悔罪思想,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服刑人员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专题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保护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三)注重法律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

许多服刑人员虽然懂得了一些法律知识,也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具体在运用法律的时候,由于不掌握起码的操作法则,还是会遇到许多具体困难的。法律的具体使用必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其中有法律具体的规定,也有社会经验的积累,掌握了运用法律的操作方式方法,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就可以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法制教育要有知识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但也要有操作方式方法的传授,这些法律的实际操作问题,小至怎样写状

5

纸、到什么地方告状,大到通过什么合法途径、到什么机关和部门去寻求法律援助,等等,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用法是非常现实的和重要的。

在开展服刑人员法制教育时,应当在高度重视实体法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程序法的教育,因为程序法涉及的就是法律的运用过程,是保证实体法切实贯彻实施的操作条件和保证。服刑人员法制教育中还应当增加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的维权过程中,如何严格依照法律规范进行;在防受害、防罪错过程中,如何掌握事前防范、临场应用、事后报案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等等,因为这种教育内容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是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正确处理法律问题的必要知识。

总之,开展服刑人员法制教育重要的是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法律实用知识的掌握,而非理论说教,这是我们在进行服刑人员法制教育的时候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6

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告流程

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告流程 一、司法所介绍参加入矫宣告人员情况。 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所在村(居)民委会成员或所在单位(学校)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本人、家庭成员或亲属、监护人或担保人。 二、核实被宣告人身份(书记员协助执行)。 三、书记员宣布宣告庭纪律: 1、到庭的所有人员,一律听从宣告庭的统一指挥,遵守宣告庭纪律; 2、不准吸烟、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他妨碍宣告活动的行为; 3、旁听人员不准发言,提问,如对宣告庭活动有意见,可在休庭或闭庭后,口头或书面向区司法局提出; 4、诉讼参与人员和旁听人员应当关闭携带的移动电话不得随便走动和进入宣告区; 5、未经宣告庭准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6、对违反宣告庭规则的人,宣告庭可以口头警告、训诫也可以责令其退出宣告庭或经上级准许,提请公安机关予以罚款、拘留。 四、全体起立听取社区矫正入矫宣告。 五、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宣告以下内容:

(一)、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 (二)、社区矫正期限; (三)、社区服刑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1、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及时报告。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变更居住地。社区服刑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地,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区司法局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服刑人员离开居住地不得超过一个月。 2、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1)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2)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3)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4)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

社区矫正教育

第十章社区矫正教育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区矫正教育相关内容,识记社区矫正教育的概念.性质及其功能,把握社区矫正教育的种类,并针到不同类型的矫正对象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课时分配:3学时 二.教学重点:社区矫正教育的概念.性质及其功能,社区矫正教育的种类。 三.教学难点:社区矫正教育方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组织讨论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主要内容: 社区矫正教育是社区矫正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整个社区矫正活动成败的关键。社区矫正的最终目标是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将其转化为守法公民,并最终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严格的监管措施是远远不够的,监管措施只是基础,教育才是关键。只有在完善社区矫正监管措施的基础上,依靠完善的社区矫正教育措施才能实现社区矫正的最终目标。 第一节社区矫正教育概述 一.社区矫正教育的概念 社区矫正教育,是指社区矫正机关对依法被处以社区矫正刑罚的罪犯,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以教育矫正为目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通过社会化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结合法律强制规定的教育内容,努力转变罪犯犯罪思想,矫正行为恶习的系统教育活动的总称。 社区矫正教育包括主体.对象和内容三要素。 社区矫正教育的主体,是指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教育活动的机关.组织和个人。社区矫正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社区矫正机关,而且包括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服刑人员的亲属等社区资源。社区矫正机关在社区矫正教育活动中不仅直接对社区服刑人员员实施教育,而且还要负责对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和监督。 社区矫正教育的对象,是指在社区矫正活动中接受教育的人,仅指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只有积极接受社区矫正教育,才能逐渐矫正自己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最终回归社会。 社区矫正教育的内容,是指社区矫正教育主体对社区矫正教育对象实施矫正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及方式.方法。社区矫正教育的内容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是决定整个矫正教育活动成败纠关键。 社区矫正教育是改造罪犯的三大改造手段之一,是刑罚执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全过程。 二.社区矫正教育的性质 社区矫正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普通教育不同。普通教育是以整理.传承和创新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也是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方式;而社区矫正教育则是以矫

384-社区服刑人员个别教育记录簿

社区服刑人员个别教育记录簿 说明:1、“内容”依据入矫教育、常规教育、解矫教育三阶段的教育内容简要记录。2、记录人和被教育人要求亲笔签名。3、个别教育按管理级别落实并进行计次。

走访笔录薄 第页共页━━━━━━━━━━━━━━━━━━━━━━━━━━━━━━━━━━━━━━━ 事由:_ 走访时间:年月日时分至时分 被走访人:___________ 被走访人与服刑人员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访地点:被走访人联系方式: 走访人:、、、记录人:___我们是、、的工作人员、、、今天我们根据《山西省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工作规定(试行)》就的有关情况进行走访,请予以配合。 走访记录: 实性的意见如“以上笔录我看过,陈述情况属实”,并签字或者按指纹。笔录走访人、被走访人应在走访笔录上逐页签字。 走访人签字:、、、 被走访人签字:

走访笔录薄(副页) 第页共页 实性的意见如“以上笔录我看过,陈述情况属实”,并签字或者按指纹。笔录走访人、被走访人应在走访笔录上逐页签字。 走访人签字:、、、 被走访人签字:

社区服刑人员学习心得体会 说明:社区服刑人员要按照管理级别,依托个别教育、集中教育活动,根据入矫、常规、解矫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提交学习心得体会。

家访记录薄 记录人

社会志愿者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会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支必不可少的辅助力量。 一、社区矫正志愿者。 1、志愿参与村居(社区)的矫正帮教工作,与建立“一帮一”的矫正帮教关系,帮教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2、社区矫正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⑴每月与矫正帮教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对矫正帮教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矫正教育或心理矫治; ⑵参与对矫正帮教社区服刑人员的奖惩评议; 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矫正帮教社区服刑人员的具体问题或实际困难,积极争取帮困扶助工作落到实处。 二、社区矫正工作者。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每月要主动与社区矫正志愿者沟通,共同研究解决矫正帮教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三、社区服刑人员。要自觉遵守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接受社会志愿者的社区矫正帮教。 社区矫正志愿者签名:社区服刑人员签名:社区矫正责任人签名:年月日

社区矫正人员谈话笔录

社区矫正人员走访谈话记录 走访时间:年月日时至时 走访地点: 调查人:记录人: 被调查人:性别:年龄: 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民族: 单位及职务: 住址及电话: 调查主要内容: 您好,我们是方顺桥司法所工作人员(出示证件),现在按照相关规定对您进行例行家访,请您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我们就是对您最近一个月的各种情况进行一下了解,希望您能够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实事求是的回答我们的问题。听清楚了吗? 答:□听清楚了□没听清 问:您最近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答:□较好□一般□较差 问:您最近在干什么? 答:□打工□务农□在家赋闲 问:您这个月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卖农产品收入 □和亲朋好友借钱□没有收入 问:您最近对生活期望值有哪些?(可多选) 答:□家庭美满□衣食无忧□生活富裕 □安于现状□健康平安□没有希望

问:您最近现在的婚姻状况怎样吗? 答:□较好□一般□有危机 □未婚□已离异或丧偶 问:您最近目前经常同谁居住在一起? 答:□配偶、子女、父母或亲戚□同学、同事或朋友□与陌生人合租居住□一个人居住 问:目前家庭成员对您的关心程度怎么样? 答:□很关心□一般□不怎么过问 问:您的孩子或家庭成员最近学习或工作状况情况怎么样? 答:□较好□一般□较差 问:出现家庭矛盾时,您一般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可多选) 答:□谁也不找、自己忍着□积极与对方沟通□找邻居□有暴力解决倾向□找亲属□这个月没有矛盾问:您最近家庭成员和别人发生纠纷情况解决情况如何? 答:□已经解决□正在解决□没有解决 □这个月没有纠纷 问:您最近家庭环境对您有过不良影响吗? 答:□有□没有 问:您的家庭成员受歧视的情况怎么样? 答:□没有歧视□有点歧视□非常歧视 问:目前的家庭成员对您的矫正工作帮助程度怎么样? 答:□帮助很大□帮助一般□没有帮助 问:您最近对家庭生活状况总体感觉怎么样? 答:□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 问:您最近居住地周边治安有何变化? 答:□治安较好□打架斗殴现象增多□流动人口增多□入室盗窃现象增多□其它

第四章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练习

第四章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练习 一、社区服刑人员包括哪些? 社区服刑人员包括:缓刑、假释、管制、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五类人员确定的依据是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二、请具体分析社区服刑人员的类型: 社区服刑人员是指适用以下五种刑罚方法或措施的人员: (一)管制 管制是指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这是在刑法教科书对“管制”具有“通说”地位的定义,目前已有变化。在社区矫正试点的省市,对管制的监管,司法行政部门也参与其中。实践中,我国管制的适用率很低。 (二)缓刑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或者未被发现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缓刑人员在社区矫正中所占比例最大。 (三)暂予监外执行 暂予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服刑人,具有法定的三种特殊情形:(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还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至于危害社会的;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刑罚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时,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执行场所和执行方法的制度。暂予监外执行在社区中矫正是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在实践中运用的最少。 (四)假释 假释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一定时间后,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司法机关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现在,假释的人数有增长的趋势。 (五)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一定社会政治生活权利的刑罚方法。剥夺政治权利可以是附加,也可以是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在社区矫正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管制的概念: 管制是指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 四、缓刑的概念: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或者

最新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

【企划文案】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陈某(化名),男,1996年2月出生,广州市南沙区人。2016年12月因犯强奸罪,被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018年9月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由东涌镇司法所负责对其社区矫正期间日常监管。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情况】 (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后,对其开展法治、道德、政策、警示教育情况 司法局接收陈某后,由驻区司法警察对其进行首次训诫谈话,根据其所犯罪名,开展针对性教育,从法治、道德层面进行教育;也结合当前陈某情况进行警示教育,使其接受社区服刑人员身份。 (二)依托心理测评及访谈,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状态,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协助其树立自信 陈某在报到当天,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进行了《入矫初始测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测量及访谈。后经过综合分析,陈某重新犯罪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在陈某的个案跟进过程中,以广州市司法局心理干预项目派出心理咨询师为指导、社区矫正中心心理咨询师为协助共同为陈某开展心理咨询、使用心理服务技巧,协助他释放压抑及不良情绪,减低自卑感,树立其融入社会的信心。 (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案管理,协助其定制专属职业生涯规划 司法社工与陈某在个案跟进过程中,遵循平等、接纳原则,采用“个案管理”形式,整合相关资源,协助陈某提高自我竞争力。陈某目前仅处于高中学历,他十分担心自己以后出来社会是否能立足。陈某被现实情况压迫出现焦虑情况。司法社工邀请“职业生涯规划师”协助陈某梳理自我职业规划及期待,根据陈某实际情况,先从易到难罗列出目标。在社区服刑期间,陈某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了职业培训,并通过师徒制教学,成功入职企业。 (四)根据工作实际并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特点,组织其参加社区服务情况 陈某经历了二年半的监狱生活,隔断了陈某的人际关系及交往,造成了社会支持系统相对弱。假释后,陈某在村里、朋辈中,受到标签化,使陈某的内心十分难受,难以释怀。司法社工了解到该情况,安排陈某前往敬老院为老人清洁卫生及参与交通执勤岗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其奉献社会意识,树立其正确的劳动

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讲稿

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讲稿 上营司法所社区矫正学习讲话稿 20XX年1月28日 今天让两位参加上营司法所组织的学习,主要是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和法律素质,提高大家对社区矫正的认识,端正大家参加社区矫正的心理态度。使大家摆脱旧的犯罪思想和行为方式,树立起新的道德品质和守法意识,养成新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习惯,成为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的人。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是一种刑罚制裁方式,是相对于监狱执行刑罚的变通方式。按照刑法和刑诉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适用社区矫正刑罚执行方式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罪犯更有利于其改造,但把大家放到社会上这种轻松的环境中改造,并不是说大家可以放任自流,为所欲为。尤其是接受社区矫正后,你们必须严肃对待社区矫正规则,认真遵守社区矫正纪律,如果在司法所组织的社区矫正工作中想来来,想走走,按照程序,如果哪位被警告三次,就有可能被执行监禁刑,即放到监狱执行原判刑期。也就是说社区矫正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法律的可执行性。 下面我给大家讲解《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大家要认真听讲,学习相关内容,认真遵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

一、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 鉴于两位的矫正类别都是缓刑,所以主要针对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应当遵守的规定进行讲解。 1 《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我国现行有关法律、《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作了进一步明确,具体如下:报告 《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不准出境 《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社区矫正人员……在刑罚执行期间不得出境。 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县 《实施办法》第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

社区矫正题目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社区矫正机构和司法所应当根据需要,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矫正。a A、对。? B、错。 2、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指导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实施统一管理。b,分等级管理 A、对。? B、错。 3、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分开进行,矫正宣告公开进行,但矫正档案应当保密。B,宣告不公开 A、对。? B、错。 4、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减刑条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依法提请原审法院裁定。b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A、对。? B、错。 5、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的,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b A、对。? B、错。 6、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督管理的,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组织查找,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b A、对。? B、错。 7、社区服刑人员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a A、对。? B、错。 8、《安徽省社区矫正实施条例》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b A、对。? B、错。 9、单位和个人对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进行捐赠的,按照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b A、对。? B、错。 10、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网格化管理。b A、对。? B、错。 11、社区服刑人员家庭符合申请宅基地、承包农村土地条件的,解除社区矫正以后按照规定办理。b A、对。? B、错。 1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履行社区矫正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监督。a A、对。? B、错。 13、应当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立社区矫正培训和社区服务基地。a A、对。? B、错。 14、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将社区服刑人员需要遵守的禁止令内容通知给有关单位和个人。a A、对。? B、错。 15、矫正小组成员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违法犯罪或者违法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向司法局报告再向司法所报告。b

浅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

浅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 近年来,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市共有9名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通过调查发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具有文化程度低、农村人员多、以侵权为目的的暴力犯罪突出、团伙作案比例较大、出现了新型犯罪苗头,而且有着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教育不力,缺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父母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要么是粗暴管教。溺爱型家庭容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粗暴型家庭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自暴自弃。这种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和引导,促成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 二是家庭结构失衡,家庭不和睦。家庭是每个人的生活起点,对每个人的身体发育、知识取得和道德品质的陶冶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离异,破坏了家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1

对儿女缺少爱抚和管教,削弱了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职能,这就不同程度地使他们的人格和行为发生了扭曲。 三是家庭缺乏正确的引导。有的家长迫于生存压力,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好自己的子女,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不能及时发现和教育纠正子女的不良行为,甚至对子女的越轨行为即便是有所觉察也放任不管,导致子女放任自流,一步步地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四是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一些家长把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入家庭生活,自身言行不端、品行不正、素质低下,影响了孩子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产生误导。更有甚者公然唆使子女违法犯罪。 五是有少数学校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认识不足。学校是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重智轻德,法制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这使得青少年错过了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的最佳时期。 六是社会不良文化教育的影响。随着网络影视业等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不健康的黄色书刊、影像制品等泛滥成灾,低级文化演出涉足城乡,非法电子游戏厅屡禁不止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直接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成长产生着严重影响。 七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受攀比心理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少数未成年人物欲膨胀,心理失衡,容易产生极端心理。 八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赌博、贩毒吸毒、卖淫 2

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监狱转型发展的需要,劳动改造模式,已经逐渐由 室外向室内组织,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密集型的劳动改造,虽然有利于监狱管理的管控,但也暴露出教育改造工作如何转变,并与之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密集型关押管理环境下,如何在劳动改造中提升教育改造质量,做好教育改造工作,还有待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今年以来,随着司法部部署的“教育质量年”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监狱系统教育改造工作出现转型发展,我们应抓住契机,积极主动的做好新时期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研究,完善教育改造理念,初步实现科学的教育改造体系设计,积极探索出实施教育改造的有效举措,从而落实“首要标准”,服务于法制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下面我从当前监狱服刑人员的实际改造状况入手,对教育改造工作的发展,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当前监狱服刑人员存在的改造现象 当前监狱服刑人员,存在的改造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喜好”:一 是喜好“简单”,服刑人员之间的言行以简单为主,缺乏感情交流和沟通技巧,直来直去的言行虽然看上去节约了时间,但也堆积了大量的劳动改造、生活、学习及卫生矛盾和问题,乃至于很多服刑人员习

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所以打架斗殴,对抗管教,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出现较为普遍和突出。 二是喜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很多服刑人员(特别是有特定技能犯)非常喜好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念和自私,自私和自念的言行,不仅导致服刑人员之间缺乏合作和配合,窝里斗、相互拆台过多,影响劳动改造的有序开展,还导致改造风气不正,互监互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易出现监管事故隐患。 三是喜好“一根筋”,虽然当前服刑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以前有较大进步,但服刑人员容易认死理,不易转弯的情况出现增多,他们认识的狭隘性和偏执性,导致他们喜好“一根筋”的思维模式,不能进行自我心态调节,跳出固定思维的能力较弱,民警对服刑人员开展说教工作的阻力较之以前有所增大。 二、导致监狱服刑人员改造现象形成的原因 万事皆有因才有果。上述三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科学严格的服刑人员系统教育,一方面新犯行为规范整训没有与时俱进,源头性教育还有待改进和调整,入监教育缺乏必要的力度和针对性,导致不少新投改的服刑人员,对于

社区矫治作业1

《社区矫治》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7分,共21分) 1、社区矫正——由国家专门机关组织社会资源和力量,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内进行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P6 2、社区民间组织——指立足于社区,由社区居民自愿组成,自我管理,自主活动,有一定的活动目标,以实现社区、居民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民间组织。P143 3、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指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进性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监督、教育、指导、服务等一系列活动。P189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社区矫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abcd 。 A.执行方式的非监禁性 B.处罚力度的缓和性 C.社区资源的参与性 D.矫正措施的人道性 2、国外社区矫正的类型包括abcd 。 A.监督方案 B.居留方案与释放方案 C.社区监督与控制方案 D.观护制度 3、我国社区矫正的种类包括abcd 。 A.管制 B.缓刑、假释 C.剥夺政治权利 D.暂予监外执行 4、我国关于社区矫正性质的学说包括abcd 。 A.行刑说 B.处遇说 C.救助监督说 D.教育说 5、从目前一些西方国家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规定来看,社区矫正的目的主要是abd 。 A.保护公民安全 B.帮助服刑人员重返社会 C.严惩罪犯 D.减少行刑成本 6、我国社区矫正的任务是bcd 。 A.严惩罚犯 B.教育矫正 C.监督管理 D.帮困扶助 7、国外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 A.调查 B.监督管理 C.提供医疗和服务 D.发放生活费用 8、国外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包括bcd 。 A.地方政府官员 B.专业人员 C.准专业人员 D.志愿人员 三、判断题(请在题前的括号里打“”或“”,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英国,社区矫正制度是一种针对较轻犯罪的单独的主刑刑种。 ()2、社区矫正中的志愿人员不一定具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技能。 ()3、被假释人员,经公安机关事先批准,可以外出经商。 ()4、社区矫正官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中唯一具有法律地位和身份的专业工作人员。 ()5、社区矫正危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重新犯罪率。 ()6、认罪悔罪教育是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矫正的开始。 ()7、相对于集体教育而言,个别教育的效果稳固性相对较差。 ()8、社区矫正的经费资源包括政府经费和社区筹资两种。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原则。P27 1、依法规范原则,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对我国刑法执行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 2、积极稳妥原则,指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和工作步骤的安排而言,这是对工作的基本要求。 3、协调配合原则,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在现行法律框架内,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都不可能独立完成。 4、改革创新原则,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社区矫正工作作为我国刑罚执行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它不是简单的服刑人员改造场所的转移,也不是简单的工作主体的变更。 5、矫

社区服刑人员维稳排查工作总结

社区服刑人员维稳排查工作总结 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维稳排查工作实施方案,为预防*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全*社会政治的稳定,我*开展了社区服刑人员排查工作,现就社区服刑人员排查工作总结如下: 我*共有社区矫正对象15人,其中缓刑5人,假释1人,解除矫正9人,均已安排了监管人,无一人脱管漏管。严格落实了监管环节的各项措施。 这次走访采取了重点走访排查和普遍走访排查相结合、走访排查和帮扶解困相结合的方式,走访的重点是在社区矫正期间家庭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有重新犯罪倾向的社区矫正对象以及暴力犯罪社区矫正对象。一是突出管控重点全面走访。我街在全面排查走访的同时,重点排查走访重新犯罪风险较大的矫正对象、有其他特殊困难的矫正对象等。二是严格履行外出请假制度。对节后准备外出的矫正对象在节前办理好节后外出请假手续,并对请假外出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集中开展一次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集中进行一次公益劳动、一次个别谈话、一次上门走访、与矫正对象监督人交换一次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情况,对表现欠佳或思想、表现不稳定的矫正对象落实好监管人,列入重点对象进行管理。三是切实开

展帮扶解困。结合排查走访,对在家庭和生活方面确实存在困难,不能过好春节的社区矫正对象,我们进行了排查摸底,并给予一定的困难救助,确保他们过上安定的春节。 针对少数社区矫正对象存有思想包袱、情绪低落等情况,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首先向各村的治保主任、志愿者了解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的社会服刑改造情况和现实表现,特别是公益劳动情况,然后向矫正对象的监护人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有没有困难,最后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针对已了解的实际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走访排查活动,切实掌握了我*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情况和生活动态,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在就业、生活、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杜绝了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为春节期间**的平安稳定提供了保障.

社区服刑人员测试题

牛山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测试题 姓名:联系方式:得分: 目前在什么地方从事何种职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填上A、B、C或D) 1、下列选项中,()不是社区矫正的对象。 A、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 B、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 C、易于改造,且放在社会上服非监禁刑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 D、剥夺了人身自由的罪犯 2、对宣告执行后()的社区服刑人员,一律实施严格管理。 A、一个月内 B、二个月内 C、三个月内 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由()承担。 A、基层法庭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派出所 D、司法所 4、司法所规定所有社区服刑人员必须按时参加集中教育,凡是无故不参加集中教育的服刑人员将给予()处分? A、警告 B、提请治安拘留 C、批评教育 5、被判处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受到司法局()警告仍不改正的,应当提请收监执行?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6、社区矫正人员李某未向司法所请假,擅自外出至杭州市区一天,应()处罚? A、直接提请收监执行 B、给予李某警告处分一次 C、不处罚 D、提请治安管理处罚 7、社区服刑人员手机监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应当给予警告处分? A、手机停机、关机时间超过24小时的。 B、手机发生遗失及故障后24小时内,及时向司法所报告的。 C、人机分离、呼叫转移时间超过24小时的。

8、司法所规定服刑人员离开东海县范围的,必须到司法所()请假? A、来司法所书面请假 B、可以打电话来请假 C、可以让朋友来请假 9、()可以不用参加公益劳动。 A、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 B、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C、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 10、下列哪项属于社区矫正的目的()。 A、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B、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C、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D、对罪犯实施打击和惩罚 11、下列哪种情形,不可以请假?() A、就医 B、家庭重大变故 C、法律规定的必须由本人到场的情形和事项 D、单位安排外出学习三天 12、()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对的题后打√,在错的题后打×) 1、社区矫正人员自到县司法局登记报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当接受严格管理。() 2、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 3、社区服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4、社区服刑人员可以会见罪犯,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人员。() 5、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服刑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6、社区服刑人员遇到集中教育的时候,有事应当提前来司法所进行书面请假。() 7、社区服刑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_刘素珍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刘素珍X1朱久伟2樊琪3梅玮3 (1南京军区八五医院心理科,上海,200235)(2上海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办公室,上海,200235) (3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上海,200234) 摘要以探讨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为目的,以康健街道社区服刑人员为范围,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 PQ)及S 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心理健康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在总体上虽基本属于正常人群在其人格特征仍与罪犯人群所特有的特点具有少量共性;其心理健康也普遍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证明了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联系,其结果可以在今后的社区心理矫正工作中加以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测量心理矫正 1导言 在人类社会中,犯罪是极其普遍而常见的现象。人为什么会犯罪?因素之多,不一而终。但是,已有不少理论表明犯罪是同心理问题相连接的。自从马歇尔(I.H.M arshall, 1981)将监狱领域中的医学模式和实证主义犯罪学派的发展联系起来之后,国外的研究者开始提出犯罪与心理疾病之间有重叠关系;犯罪行为是一种异常行为;犯罪行为是精神-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等观点,最终得到心理治疗方法既能够有效矫正犯罪人,又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论断[1]。 罪犯的心理问题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的过程,有社会文化等认知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等在其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心理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现代犯罪学家安倍淳吉于1990年对犯罪心理作了具有层次结构性的表述,认为,犯罪者的/基本自我0(即基本欲求)与/中心自我0(具体目标)在犯罪行为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边缘自我0 (实现目标的方法)则处于手段性的位置[2]。莱根(Ly kken, 1957)、艾森克(Eysenck,1964)则认为,具有犯罪人格倾向者极易陷于犯罪;极端外向者不易受他人控制和接受社会化,在犯罪人口中较为常见[3]。所以,犯罪与人格倾向有密切的关联。 社区服刑是有别于监狱服刑的一种新的服刑形式。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这种服刑模式更有利于人的改造。我市已在部分社区开始尝试此种服刑模式。然而,如何矫治更有效,是广受关注的问题。根据犯罪心理学理论,心理矫治(psycholog ical treatment for offender,psychological tr eatment for inmate)是指促使罪犯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等活动的总称[4],它是有效矫治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矫治工作开展之初,只有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assessment),在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特征和其他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展包括心理矫治在内的其他工作[5]。根据文献检索,未见关于我国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专门研究报道。本项研究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内部因素)))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心理矫治工作的影响。 2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康健街道22名社区服刑人员,其中女性4位、男性18位,年龄在20~60岁之间。案由分别为盗窃、斗殴、敲诈、交通肇事、受贿、虚开发票等。小学文化程度9.1%,初中文化程度22.7%,高中文化程度36.4%,中专文化程度13.6%,大专文化程度9.1%,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9.1%。未婚31.8%,已婚54.6%,离异13.6%。 2.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社区服刑人员以团体方式进行调查,答卷当场回收。采用问卷为:1症状自评量表(SCL-90)[6]:由90个问题组成,统计指标为总分及各症状因子分,症状的严重程度从1(没有症状)至5(极严重)分为5级,根据各因子分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分数越高表明其心身症状越严重;o艾森克人格问卷(EPQ)[7]:共88项由P、E、N、L4个分量表组成,主要调查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内外向(E)、受试者的/掩饰0倾向(L)。由训练有素的专门测量人员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团体测量,对于有阅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实施个别测量。 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用SP 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和分析 3.1与普通人的常模比较 社区服刑人员SCL-90的总均分和阳性因子高于中国普通人群常模,且各因子中,在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均分高于中国普通人群常模,在躯体化因子上与中国普通人群常模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社区服刑人员EPQ的4个维度中只有内外向(E)略高于常模均值(p<0.05,见表1),且存在显著差异。但这4个维度的分值分布均在正常范围内。 3.2阳性症状及心理问题检出率 X通讯作者:刘素珍。E-mail:liusuzheng@https://www.doczj.com/doc/ad7776927.html, 1452心理科学Ps ychologi cal S cience2006,29(6):1452-1455

关于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林仲书常占芳(北京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处)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全球性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区矫正接收宣告不公开进行,对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纵观世界各国法律,无不将关怀和保护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国家法律的重要方面,以法律手段保障培养出身心健长特点的人员参加;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康、遵纪守法的人。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采用易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罪犯尽量采取非刑事处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心理辅导和社区服务;罚及非监禁措施,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就学、就业等提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特别是2012年3供帮助;督促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监护人履行监护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等,以上规定有效地保司法部联合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使对未成护了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对落实未成年社区年罪犯采取非监禁性措施并利用社会资源在社区对其服刑人员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提供了制度进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得以实质落实。北京市司保障。法局联合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三是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各区县司法局积极探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北京市社区索和拓展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矫正实施细则》,同时积极探索有利于未成年社区服例如,门头沟区司法局“四制一式”工作方法,即诉 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的新模式。前调解、庭审前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前科封存四项 制度和加强“人本式”管理。朝阳区司法局与区检察 一、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 院、区共青团联合签发《关于对附条件不起诉的非在主要做法 校未成年人实行“监督考察”工作的实施细则(实北京作为首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从起初行)》等,都是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就十分注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对制度的进一步探索。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教育(二)I作举措矫正原则,注重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和行一是开展分类教育。依据“两院两部”《社区矫为养成。同时,以首都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为平台,正实施办法》和《北京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规定阳光中途之家为落脚点,整合政府、社会各方资源,“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结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给予帮扶关怀,保护他们的合法合《北京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实施方权益。案(实行)》,并运用《社区服刑人员综合状态评估指《一{制度建设标体系》量表,将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与其他社区服一是与首都综治委预青组、市高级人民法院、市刑人员分开,并分类别、分阶段、分等级地开展具有检察院、市公安局、共青团北京市委联合签发了《关针对性的矫正工作。同时,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再根据于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社会调查工作的犯罪类型、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心理特点等方面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确保了未成年人正确适用化分类进行有效监管。 非监禁刑,参加社区矫正。二是开展个案矫正。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之所以二是在《北京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他们的成长环境、个性特征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其社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对未成 |Il国司法·2013年第4明I79万方数据

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目录 摘要 (2) 一、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的现状分析 (2) (一)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现状 (2) (二)华舍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分析 (2) 二、华舍街道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特点 (3) (一)目标明确 (3) (二)涉及面广,分支多,持续时间长 (3) 三、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一)帮教安置政策不够系统 (3) (二)安置就业力度不够 (3) (三)信息管理不完善 (4) (四)管理方法落后 (4) 四、华舍街道进一步推进帮教工作的系列构想 (4) (一)制定社区矫正人员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 (4) (二)加强社区矫正宣传工作 (5) (三)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教育系统化 (5) (四)积极开展市场化安置工作 (6)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摘要]随着服刑人员帮教工作的不断深入,释解教人员以及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工作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一大难点和热点,笔者以华舍街道社区为例展开一系列的调研,较为具体地分析了当前帮教工作的现状及特点、帮教工作中的问题和意见,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刑人的教育工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关键词]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管理 社区矫正指:“依法判处管制、裁定假释、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和刑满释放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置于社区内由国家机关,民间组织和在相关的社会团体专门的协助下,于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的期限内,对其犯罪心理和不良习性进行矫正,对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活动起到促进作用”[1]。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旨在最大限度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的现状分析 (一)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现状 华舍街道矫正办《关于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工作的实施意见》,于2012年3月正式下发各个相关单位。指出个性化教育矫正需要做的重点工作,首先要着力抓好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通过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具体制定,为把个案矫正方案真正落到实处,争取做到因人施教、以情施教、动态施教。截止2012年12月,华舍道社区矫正人员共计141人,其中安置帮教112人,社区矫正人员17人。以性别划分:女22人,占25%,男121人,占85%,;按罪行分:盗窃类犯罪40人,约占27%,涉毒人员15人,约占10.5%,经济犯罪15人,约占10%,暴力犯罪25人,约占17.5%,交通肇事3人,约占2%。 (二)华舍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分析 心智不成熟、法律意识确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和不良习惯是绝大多数社区矫正人员存在的特点。在社区服刑期间依然表现出不良的恶习,和犯罪心理,普遍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甚至有些80后矫正对象“从轻或减轻处罚”的

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一)

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社区矫正案例分 析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社区矫正案例 分析 社区服刑人员是指适用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五种刑罚方法或措施的人员。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案例 案例内容 【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 陈某(化名),男,1996年2月出生,广州市南沙区人。20XX年12月因犯强奸罪,被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0XX年9月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由东涌镇司法所负责对其社区矫正期间日常监管。 【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施教育矫正情况 (一)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后,对其开展法治、道德、政策、警示教育情况 司法局接收陈某后,由驻区司法警察对其进行首次训诫谈话,根据其所犯罪名,开展针对性教育,从法治、道德层面进行教育;也结合当前陈某情况进行警示教育,使其接受社区服刑人员身份。 (二)依托心理测评及访谈,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状态,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协助其树立自信

陈某在报到当天,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进行了《入矫初始测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测量及访谈。后经过综合分析,陈某重新犯罪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在陈某的个案跟进过程中,以广州市司法局心理干预项目派出心理咨询师为指导、社区矫正中心心理咨询师为协助共同为陈某开展心理咨询、使用心理服务技巧,协助他释放压抑及不良情绪,减低自卑感,树立其融入社会的信心。 (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案管理,协助其定制专属职业生涯规划 司法社工与陈某在个案跟进过程中,遵循平等、接纳原则,采用个案管理形式,整合相关资源,协助陈某提高自我竞争力。陈某目前仅处于高中学历,他十分担心自己以后出来社会是否能立足。陈某被现实情况压迫出现焦虑情况。司法社工邀请职业生涯规划师协助陈某梳理自我职业规划及期待,根据陈某实际情况,先从易到难罗列出目标。在社区服刑期间,陈某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了职业培训,并通过师徒制教学,成功入职企业。 (四)根据工作实际并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特点,组织其参加社区服务情况 陈某经历了二年半的监狱生活,隔断了陈某的人际关系及交往,造成了社会支持系统相对弱。假释后,陈某在村里、朋辈中,受到标签化,使陈某的内心十分难受,难以释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