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生物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高一生物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高一生物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平和正兴学校2018级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酸雨与人体健康

指导教师:罗佳敏课题组长:黄彩艺

课题成员:周喜惠、赖燕华、陈佳佳、蔡文深、吴欣怡、王妍芳

相关课程:生物研究方法:调查

一、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某天在看天气预报时候,播音员善意提醒:明天有酸雨,注意保护皮肤。于是,我们决定研究一下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具体怎样

二、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是怎样危害人体的。尽自己的力量阻止酸雨的形成和防止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三、任务分工

周喜惠、赖燕华负责上网,去图书室查阅资料。蔡文深、黄彩艺负责采访老师。赖燕华、陈佳佳、蔡文深负责到工厂实地考察。陈佳佳、蔡文深、吴欣怡负责实验室研究。王妍芳负责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10月1日到8日,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

第二阶段10月10日到14日,访问化学老师及生物老师,了解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第三阶段11月1日到10日,到附近的化工厂进行调查

第四阶段11月15日,对酸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第五阶段11月25日,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报告

五、研究内容:酸雨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六、可行性分析:图书资料、相关书籍、报刊,实验室设备,网络

七、预期成果:调查报告

八、呈现形式:文字、图片、动画

九、指导老师意见

目的性很强,可操作性强。在实验室做实验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签名:

生物专业开题报告

生物专业开题报告 生物专业的同学们,还在为到处寻找生物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而发愁吗?我带来了生物专业开题报告。 生物专业开题报告 课题: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必须非常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发展个性、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是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带头科学,进行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结合当前生物教学的现状,把探究学习与生物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是生物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一)有效实施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需要 1.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师习惯于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从事各种教学活动,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物新课程的新重点、新难点、新目标、新方式。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延续以往实验的操作程序,只是在部分环节上安排少量的讨论,大部分的探究实验都存在“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农村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比城市教师更

多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知识性教学量过大,教师的认识和能力不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没有细化,实验条件不完善。学生学习中最困难的事情是交流表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不知如何是好等等。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已经有很多的尝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误区。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教师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的过程。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题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的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章有限的篇幅里不能详尽地介绍,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必要拓展。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认可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为以后投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光荣使命埋下种子。 二、学生分析 在学生已经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搜集与调查相关的信息资料,了解现在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以及对环保的重大意义,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刻不容缓的,从而积极参与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中。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面临威胁的原因, 能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 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首先使用视频剪辑及配音技术,将从网络上下载的关于“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圈的重要性”进行剪辑、整合,并进行音乐和解说的配音,作为本节课的导入环节。 2.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已灭绝或濒临灭绝动植物的图片展示,并配以相关音乐,自动播放,点燃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欲望。 3.使用电子遥控设备对多媒体进行操控,既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又能使课堂进度紧跟自己的思路,使课堂更加连贯。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 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 持(资源、 方法、手段 等)

生物科学专业_开题报告范例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耐胆盐、耐酸乳酸菌菌株 选题类型应用基础型课题来源自选项目 学院生命科学与理学院专业生物科学 指导教师×××职称×× 姓名×××年级2006级学号××× 开题报告(立题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方案、论文进度安排、主要参考文献) 1立题依据 2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3选题理论意义: 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是我国广泛栽培的夏秋季主要蔬菜之一。它喜温怕热,在胁迫因子当中,夏季高温是影响黄瓜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均存在高温热害,高温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易使黄瓜授粉受精失败,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黄瓜耐热性的提高是露地及保护地栽培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系(GSH-Px)的组成成分,参与作物体内自由基的消除,进而提高了植物对逆境的抗性,硒的使用可显著提高黄瓜叶片GSH-Px 的活性,使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高温胁迫下,硒还能中和与衰老相关的氧化胁迫。 5实践意义:高温胁迫使黄瓜的品质下降,严重影响栽培设施的利用效率及黄瓜设施栽培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硒对高温胁迫黄瓜幼苗地上部的生长调节,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黄瓜设施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牛奶的组成最为接近人体母乳,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营养最为丰富和均衡,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有其它食品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新鲜牛奶发酵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倍受人们青睐[1]。在当今社会,酸奶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饮料,酸奶所具有的独特功效备受人们喜爱。1908年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E.Metchnikof提出“酸奶长寿”理论,认为高加索地区居民长寿者多的原因是由于食用大量的含有乳酸菌的酸奶。

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中国是地球上种子植物区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袭了北方第三纪、古地中海古南大陆的区系成分;动物则汇合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大部分种类。中国的种子植物有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中国农民开发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不仅许多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中国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在中国境内已知的经济树种就有1000种以上。水稻的地方品种达50000个,大豆达20000个。中国的栽培和野生果树种类总数无疑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许多主要起源于中国或中国是其分布中心。除种类繁多的苹果、梨、李属外,原产中国的还有柿、猕猴桃、包括甜橙在内的多种柑桔类果树,以及荔枝、龙眼、枇杷、杨梅等。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00多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2200多种。各种有经济价值植物的野生原型和近缘种,大多尚无精确统计。 据初步统计,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案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与分布。 2.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球历史上5次大规模物种灭绝,探讨物种灭绝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近300年俩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探讨人口增长和物种灭绝的关系,并掌 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与分布 2.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学难点: 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是罗素追求的人类社会各人群、各种族及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共存、交流与和谐相处。但今天,我们追求参差多态的现实可能更多地转移到人类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由于目前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地球物种灭绝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正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一、物种灭绝的原因——自然因素 1、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灭绝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提问】:物种灭绝和物种濒危是否是一回事? 【点拨】:物种灭绝和物种濒危的区别是它们分别处于某一特定物种走向消亡过程的不同阶段。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对象是濒危物种而不是已灭绝的物种。 【提问】:同学们能否举出一些物种灭绝的例子? 【举例】:(1)两亿四千五百万年以前,所有动物的95%,几乎是整个动物王国,全部灰飞烟灭,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恐怖的物种灭绝事件。 (2)《美国国家地理》发表文章指出在过去600年中,至少有4.4万种昆虫从地球上销声匿迹,更令人吃惊的是,大量昆虫灭亡这一趋势将逐年恶化,预计在未来50年里,可能会有数十万种昆虫走向灭绝之路。 【提问】:物种灭绝仅仅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吗? 【点拨】:答案是否定的。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7最后两自然段和课本P108页阅读材料,从而认识到:物种灭绝不是一种偶然的事件。提示学生从数量、分布、寿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点拨】: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提问】:那么物种灭绝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呢?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学习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

.....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迪 一、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状 随着社会的展,人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可是人的精神生活却由于面 更多的,往往无所适从,青少年是人成的关期,更容易受外界境的影响。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我的中学生,了能融入生存争日益残酷的未来社会,他只能放弃一 切,努力学。他以感受到生命的快、美、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一些不能适学校生活和一些敏感的孩子,更深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他找不到生命存在的价,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了生命,近几年大量的生道端。不理解 的是,与自己生命的相伴随的是人生命的,他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容,使得敲、欺,甚至流血等暴力事件有生:一血淋淋的惨令人震惊和痛心。学 生象一棵棵久旱的小苗,切盼望着心灵的、情感的交流、人生的指引??生命教育是人痛定思 痛之后学校教育出的呼。 生命教育思想由美国学者杰·唐·化特于 1960 年首次提出,几十年来,生命教育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展,但中国大起步晚。是因受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国内特在一些落后地区是影响甚微。 二、本研究目的、意 生命教育目的在于促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的展,通青少年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展知的授,他生命的意有一定的,珍惜和珍重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并青少年在受教育的程中,培养他人及社会的心,使青少年人格得全面展。生命教育是由中小学生涉及吸毒、自、人等直接危害生命健康事件 的增多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了教育学生要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但随着社会的展和人 的深入,生命教育的思想已逐开始突破当初。从珍惜生命、保生命的物理保 出,开始求更广和深的展空。特是教育本身存在的反思。深化教育改革,生命教育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心;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理解、珍、关、敬畏与欣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自然三种关系中得以体。 三、本的新之 1、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和践大起步晚,在少数学校开始行方面的,但于起始段,关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奔走、呼吁”等理探的面,缺乏 可操作性。本把知面的构想真正化可操作的行,使关生命教育在 生物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施。本参考国内外已有生命教育教材,合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在生物教学中挖掘学生行生命教育的光点,学生渗透关生命教育。 2、本学生的直接参与和身体,提出使学生成“ 自己”作关生命教育的价期望。提出“ 好每一天”作成自己的生命焦点。 3、本学生的学程,学生的直接参与活和身体,引学生通“生命故事”交流自己的生活、自我、生命体和生命追求以及自己他人的生命、

生物工程开题报告doc

生物工程开题报告 篇一:生物工程专业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名称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筛选和 纯化学生姓名郑一凡学号 XX4073022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06级生物工程1班 指导教师彭清静职称教授 填写时间 XX年3月31日 篇二:生物工程开题报告 木质素纤维素糖化发酵 1 课题来源 来课题源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为实验性课题。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及石油资源的濒临枯竭,能源危机日益突显,许多专家估计,世界上已知的石油储存量大约30 年内将被消耗完。 [1]。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可再生资源作为补充替代能源,其中以燃料酒精的生产最为突出。而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微生物及酶技术,将其水解转化成燃料乙醇是解决化学燃料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2]。因此研究开发纤维素的转化技术,将秸秆、蔗渣、

废纸、垃圾纤维等纤维素类物质高效地转化为糖,进一步发酵成酒精,对开发新能源,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 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利用秸杆物质生产酒精的技 术水平还是停留在先用纤维素酶产生菌株(或其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秸杆物质产生戊糖和己糖,再由乙醇发酵菌把单糖转化为乙醇。人们多年来一直设法把一系列编码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基因重组进能利用单糖发酵生产酒精的工程菌中,使之能直接将秸秆分解成单糖,进而转化成酒精。近年来美国能源部鼓励采用具有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整套酶类、能发酵戊糖产生有机酸的某些极端嗜热细菌,设法引入乙醇发酵途径的基因,同时敲除细菌中的有机酸发酵途径,构建利用秸杆发酵乙醇代谢工程菌,这方面的前景非常诱人。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以纤维质废物为原料生产酒精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汤晖,于淼,汤树德等研究表明:①用不同的化学方法预处理秸杆,其纤维素酶解效果顺序为:强碱>石灰>氨化>对照;同一方法在高温下>常温下;②提高酶浓度可加快酶解速率,缩短达到同一糖度时间;在相同底物和酶浓度下,采用较低温度和延长酶解时间,可获得较高糖度和提高糖化率;在一定的酶浓度下提高底物浓度,虽然酶解速度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开题报告.doc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HPLC法测定伏立诺他有关物质和含量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vorinostat (商品名Zolinza) 是Merck 公司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 his2tone deacetylase ,HDAC) 的新型抗癌药物,该药于2015 年1月6 日获得美国FDA 批准上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时或治疗后仍不能治愈、或恶化、或病情反复情况下的转移性皮肤T 淋巴细胞瘤。vorinostat 化学名: N-羟基-N苯基辛二酰胺;英文名: N-hydroxy-N-phenyloctane-diamide vorinostat 属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低浓度( IC5《86 nmol、L - 1) 即可以有效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1 、HDAC2 、HDAC3 和HDAC6 的活性,抑制组蛋白次乙酰化,因而从基因水平调控细胞周期,阻断癌细胞基因复制,并激活其凋亡基因,达到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效果。但vorinostat 的抗癌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之中,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6 - 7 ] 。两项临床试验证明了vorinostat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包括107 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后又复发的CTCL 患者。按皮肤损伤改善标准评分等级的判断,接受Zolinza 治疗的患者中3%有所改善,疗效平均持续168 d。 一些生物学数据已经证明了vorinostat 在皮肤癌,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有效性。而且近年研究vorinostat 不仅可以单独作为肿瘤治疗药物,还可以与其它抗癌药物联合用药, 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具有增效作用。可与转录调节因子(如52 杂氮22′2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报告(1期).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报告(I期) (简本) 委托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二○一三年一月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报告(I期) 项目承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项目负责人: 植物多样性调查王国祥博士、教授 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常青博士、教授 鸟类多样性调查鲁长虎博士、教授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于婷婷王琰王国祥王维莹朱雅刘科李建新李振国张保卫张晨岭陈建琴赵凯胡超超钱晨徐瑶郭晓峰常青常福辰傅玲解文利魏宏农鲁长虎王征李宁罗芳翟明亮熊天石潘扬欧洋郑钟伟徐丹丁叶多程嘉伟 报告书编写人员: 王国祥王征李宁陈建琴赵凯常青鲁长虎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调查方法 (3) 1.调查范围 (3) 2.技术路线 (3) 3.调查样点设置 (4) 3.1鸟类调查 (4) 3.2植物调查 (5) 3.3水生生物调查 (6) 4.调查方法 (7) 4.1鸟类调查 (7) 4.2植物调查 (7) 4.3水生生物调查 (8) 三、调查结果 (9) 1.鸟类多样性状况 (9) 1.1种类组成 (9) 1.2珍稀鸟类 (9) 1.3种群数量变化 (13) 2.植物多样性状况 (13) 2.1物种组成 (13) 2.2群落组成 (14) 2.3植物资源 (15) 3.水生生物资源及水质评价 (18) 3.1浮游植物 (18) 3.2浮游动物 (18) 3.3底栖动物 (19) 四、结论和建议 (20) 1.鸟类分布特点及管理建议 (20) 1.1分布特点 (20) 1.2存在的问题 (21) 1.3管理建议 (22) 2.植物多样性特点及管理建议 (23) 2.1植被分布特点 (23) 2.2存在的问题 (26) 2.3管理建议 (27) 3.水生生物多样性特点及管理建议 (29) 3.1水生生物多样性特点 (29) 3.2存在的不足 (30) 3.3管理建议 (31)

高二生物教案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9.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一章。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消除环境污染,增强人类自我保护意识的知识,这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首先讲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况”。接着又介绍了“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的特点和野生生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及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最后讲述了“生 (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讲解,并且让学生知道遗传多样性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注意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问题的重要,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集中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最后得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结论。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要注意结合实例进行讲述。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应注意配合有关的录像或图片资料进行讲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 (1)我国生物多样性存在哪些特点; (2)哪些事实可以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3)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分为三个题目讲解: (1)就地保护的必要性; (2)迁地保护的必要性; (3)加强教育与法制管理的必要性。 本节还安排了“收集并交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的研究性课题,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状况及其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

相关资料的方法,并提高语言文字和信息交流的能力。 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的联系:生物多样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与第七章第一节中有关基因库的知识有关。在讲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时,需要第八章第三节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类型、成分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知识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识记)。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B:识记)。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B:识记)。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实施方案 (1)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通过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措施。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2.突破策略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从三个水平上来研究和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点,通过讲述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人们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盲区,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六、学法指导 1.本节深奥难懂的知识并不多,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内容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对知识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 力。 2.应当积极使用图片、录像片等资料,使教学更形象、生动。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关注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实验设计实验方案 【摘要】对学生进行切实的环境教育,实现其从受教育者转变为研究者与实践者,体验环境问题的严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科技进步、关心环境保护的现实态度。引领学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其科学精神与合作精神。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对高中生物课程的目的定位于: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立创:初步学会生物科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 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课程目标中规定:1、知识方面: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2、态度观念方面: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3、能力方面: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大纲中反复强调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提高保护环境意识等。 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是国策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环境意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柏玉娟2011.1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

2019生物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2019生物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2019-01-18课题名称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策略研究选题缘由一、课题的提出新时代素质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确定了新课程核心目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全人”的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反思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大多重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导致了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技能为目的,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忽略人文素养的养成。 在长期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觉到,我们的孩子,只要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自己思考完成作业,在接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时候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孩子们对生物科学发展史的不了解,对科学家的不了解,对生命的不尊重,对他人的不尊重,却总是使我心绪难平。 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忽略了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我希望这个问题能得到解决,希望通过我的一些尝试,能摸索出

一条适合我的学生,适合我的专业的人文素养培养的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人文素养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为主,以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具有明确、全面和稳定的以人为本的目的和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教育,是全面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基础是文,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对自己记忆人文和科学的看法就不同,对人文的追求及其形成方式也不同。 以人为本的科学世界观是认识和形成当代人文精神的根本依据”。 开展人文素养教育,需要纠正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即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人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创的意识上来。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教育,传授的是科学和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 而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不仅强调思想的健康,还侧重于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本身就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践中只重视科学素养,忽视人文素养,必然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形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物种和物种之间、物种和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 -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的数量就在增长。在生产力落后的时候,人口的数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灾、虫灾、火灾、水灾、地震

等的控制; 另外,人类自身制造的灾难如战争、贫困也使得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数量与寿命都提高了 - 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30年达到20亿,2000年达到了60亿,现在达到65亿。 -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 1970年8亿人口, 2000年就超过13亿人口了 - 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加上大跃进等政策错误,我国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约80%地方水土流失 -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3万平方公里 - 目前有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草原退缩面积13亿亩, 每年以2000万亩增加。每年使用农药防治面积23亿亩次,劣质化肥污染农田2500万亩。 原因2: 生境的破碎化 -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

保护生物多样性(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会鉴别、选择、运用与分享信息,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能 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由“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散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环境观”及“形成科学的生 活态度”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协商和辩论这样保护白头叶猴 课前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1.收集熟悉的城市的生物面临威胁的资料。 导言: 复习提问:1. 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教师:生物的多样性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但他们目前的生存正面临着很大的威胁。下面就请学生们把你们了解的情况展示出来。 学生:学生展示生物的照片,生存环境,历史情况,现状等,介绍四到五种珍稀动物的情况。) 教学过程: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人类现在也要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把生物从危险的状况中拯救出来。同学们讨论的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保护生物生活的环境,同学每想一想,

怎样才能让生物生活在他们适宜的环境中呢? 学生:建立自然保护区。如果它的环境已经破坏得很严重,我们就要建立新的环境。 教师: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外,我们还有种方式叫“迁地保护”。我国现在的许多动物园、植物园、水族观和濒危繁殖中心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保护的。大家想一想,这两种方式中,最好的是什么方式呢? 学生:建立自然保护区。 教师: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 学生:卧龙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教师:我国目前有自然保护区一千五百多处,其中张家界、九寨沟和黄龙等3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为什么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物的多样性能够进行很好的保护? 学生:(阅读书P113)它们是“天然基因库”“天然的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教师:但是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关于白头叶猴的保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学生:介绍白头叶猴的基本情况。 教师:介绍辩论和协商的三方。 学生一组:(代表当地农民)我们农民刚开了个会,不同意建立自然保护区。如果建立自然保护区,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烧饭和取暖没有木材,我们的生活会很困难。虽然白头叶猴很珍贵,需要保护,但我们人更珍贵,不能为了珍贵的动物,放弃我们人的利益。 学生二组:(代表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听了农民的发言,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但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讲,必须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现在人和动物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人的生存能力强于动物的能力,人们不断地破坏白头叶猴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这样下去的后果是造成生物的灭绝。虽然建立自然保护区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但人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生存。 学生三组:(代表当地政府)两方面说得都有道理,我们认为要保护双方的利益。但是从长远的利益来讲,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

生物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最新)

一、生物探究性教学的特征 1.实践性。实践性是探究性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索的全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提升观察、思维、动手的能力。 2.合作性。探究性教学需要师生合作完成,主要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合作。 3.发展性。探究性教学是自主性与独立性并存的教学模式,是围绕问题展开,自主解决,重在发现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以追求发现而学,为追求自身发展而学,老师的教学是一种促进的作用。 二、探究性教学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1.通过探究性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实验操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亲身体验学科研究的乐趣。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做生物实验,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表达问题,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 2.探究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探究性教学的组织方式多以小组为主,教师会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在生物实验实践操作中,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的是在向共同的目标努力,大家会为了完成目标积极合作,努力沟通,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逐步得到培养。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每个学生有不用的解决方法,但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通常会通过商量以一个最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在不断交流和磨合中完成的。小组探究中也存在着竞争性和个体化的活动,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得以贯彻,让实验凝聚着小组学生的智慧,让群里效应在实验中得以有效发挥。在生物实验研究性小组学习中,学生会感受到群里的力量是个人所不能比拟的,同时也享受着合作的快乐。 3.探究性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实践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合作的一个过程。课堂氛围的好坏能直接反应老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探究性教学营造一个积极主动、轻松和谐的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精力集中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建立情境、发现问题。在生物教学开始前,老师需要准备问题情境,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给学生营造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与困惑,进而提出问题。再通过问题与实验的结合,学生就会在实验中思考学习,在思考中发现问题。

2018-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 开题报告是每个论文都需要的,所以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呢?本文就以生物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广大毕业生。 题目名称: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筛选和纯化 一、选题的依据: 硅酸盐细菌又称钾细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这类细菌能分解岩石矿物,把其中植物不能利用的养分释放出来。 自然界中含钾素很丰富的长石和云母等硅酸盐矿物,是组成地球表面岩石和土壤的主要成分(占60%以上)。这些矿物虽然含有丰富的钾素,可是并不能为植物所利用,因为它们都是很稳定的矿物。但是,有些细菌能分解稳定的矿物,把其中对植物有用的钾素释放出来,硅酸盐细菌即属此类。 硅酸盐细菌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这类菌可分解土壤中难溶的磷、钾,此类菌发酵液中有激素类物质,在植物根际形成优势种,可抑制其它病原菌生长,达到增产效果。这类菌能分解土壤矿物,在瓷业中作添加剂,还可用来处理污水。其代谢产物如多糖、有机酸、蛋白质对作物有增产效果。 已经发现的硅酸盐细菌有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环状芽孢杆菌(B.circulans)等。李凤汀等人在1997年报道了分离到硅酸盐细菌HM8841菌株,经工业发酵制成菌剂,使农作物提高产量。 本论文通过分离、收集硅酸盐细菌,丰富菌种资源库,筛选高效解钾菌,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菌肥生产及农业生产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分离筛选出具有解钾作用的硅酸盐细菌,并对筛选出的菌种纯化以利于保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硅酸盐细菌培养基的配制; 2、分离筛选硅酸盐细菌;

高中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 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在三维目标的实施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有老师在实践中开展探索,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如何认识过程、生物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情感价值观的分类、生物课程中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三者的有机整合、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等方面缺少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有部分课程专家在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述中谈到过这些问题,如《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等。 目前国内其它学科如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有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的研究,关于三维目标方面的理论和论文也较多。但有关生物学科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方面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课题可以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空白,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理

论、元认知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推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增强生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2、使生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寻找实现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我校生物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3、探索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 (三)研究重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的研究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 (二)界定:

生物多样性报告

生物多样性报告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福建省武夷山 生物多样性报告 目录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 述 (1)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1) (一)森林植被 (2) (二)植物资源 (3) (三)动物资 源··························· (6) 第三章保护现状 (8) 第四章建议 (10)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县(市)交界处,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方圆57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

的中亚热带。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毛竹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高山矮林、针叶林等7大类。 特别是毛竹种类大约在80种以上,占全国毛竹种类的三分之一。植物种类约有3、4千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149科1800种。武夷山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福建省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四县(市)的结合部,北部与江西省铅山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7′~117°51′,北纬27°33′~27°54′。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km,东西相距最宽处22km,总面积56527.3k㎡。属于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区系复杂,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79年至1989年,由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进行了为期10年科学考察,开展了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昆虫调查,采集了大量野生动植物标本,摸清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出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集》。1989年-1992年进行了猴类资源调查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补充调查,1990年-1995年开展了鸟类区系调查,1996-1997年进行GEF项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2008-2009年“中国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项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物科考补充调查,进一步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