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

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

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
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

生态环境 2005, 14(3): 372-377 https://www.doczj.com/doc/a615963828.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doczj.com/doc/a615963828.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1039);国家科技部环京津周围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应急项目(FS-2000-3);河北省“十五”农业科技园区项目(01220930D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0426)

作者简介:刘树庆(1956-),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旱地农业的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2005-01-25

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

刘树庆,张笑归,谢建治,杨志新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摘要:着重论述了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问题。针对人们对农产品安全质量与环境标准的要求,简要介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明确了河北省坝上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地理区位优势: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等,并指出该区存在的干旱多风少雨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坝上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限量施用纯氮≤225 kg ·hm -2和有机肥≤75000 kg ·hm -2等措施。这些对我国入世后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与环境质量管理,推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体系与技术指标,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坝上高原;错季蔬菜;无公害蔬菜;环境标准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X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3-0372-06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安全质量越来越关心,尤其是对每日不可缺少的蔬菜产品的安全质量更为重视。中国加入WTO 以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安全质量和环境质量提出高的要求,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及环境保护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及严峻的挑战,而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将是世界各地追求的目标。

目前世界各国都推出各自的生态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无公害食品。因此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1~6]。面对加入WTO 后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何提高质量,推行无公害生产体系及技术标准至关重要。

1 坝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概况

1.1 关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概念

我国已把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列为“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并于2001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但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之间有何关系?环境标准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技术与措施?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甚至混为一谈。现就有关概念问题分述如下。

(1)无公害食品——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特定技术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批,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它要求质量不高,但其有害物不超标,可用少量化肥、农药(限量使用)。

(2)绿色食品——指按特定生产方式,并经权威机构认定,方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我国

提出的绿色食品可分为A 级和AA 级两个标准。A 级——指产地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化肥农药),按特定规程生产、加工,其产品质量符合特定标准(不超标),并经专门部门认定,可使用A 级标志的产品。AA 级——标准更高,生产过程不准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如不准使用化肥、农药)。

(3)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部体系,经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的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等。

(4)绿色无公害食品——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泛称。

1.2 坝上无公害蔬菜生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

2.1 坝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特点及优势 (1)气候资源优势。该区属北纬40°左右,地势较高,海拔1400~1600 m ,地形地貌属内蒙古高原南缘,俗称坝上高原。气候属高寒半干旱区,年均温

3.78 ℃,年降水量350~420 mm ,5~9月降水量占80%,雨热同季;无霜期95~110 d ,光照充足,作物生长期光照时数1800~2000 h ,5~9月总日照时数1276 h ,≥10 ℃的有效积温857 ℃;而且昼夜温差大,日温差12~17 ℃,有利于错季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与发展。但该区气候干旱少雨多风,常有霜寒旱灾发生,对蔬菜生产威胁较大。 (2)水土资源独特。该区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0.37 hm 2,坡梁地、砂质栗钙土占65%,有机碳5.5~9.6 g·kg -1,滩地壤质草甸栗钙土占20%多,土壤有机碳多在15.6~17.5 g·kg -1之间,全N 多在1.39~1.72 g·kg -1之间;土壤无污染,水质好,不含

刘树庆等: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373

有害元素,区域内没有排污企业和外流入境水系,空气清新,雨热同季,80%降水集中在5~9月份,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生产。但该区水资源缺乏,地下水资源不足(5.88亿m3)。

(3)区域时差优势。我国南方6~9月份出现夏秋菜淡季,而坝上因气候冷凉,正是各种喜凉蔬菜生产成熟上市的季节,可弥补南方蔬菜空缺。加之该区近临京津特殊的地理位置,高速公路发达,当日运到,远销山东、上海、广州等东南各大沿海城市。但运菜路卡收费提高成本,迫切需要绿色通道。

(4)蔬菜品质优良。该区属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发展为农户提供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其品质优良。据北京蔬菜所化验,与当地西红柿相比,干物质多3.18%,可溶糖多1.72%,粗蛋白多0.24%,每千克胡萝卜素多0.61 mg,维生素多5.7 mg。因此,坝上蔬菜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如张北县的大白菜,尚义县的西芹,沽源县的菜花等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还有大白萝卜、洋葱、菠菜、绿菜花等错季蔬菜极具竞争力,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2 坝上无公害蔬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水资源极缺,大水漫灌较为普遍,水资源浪费严重,加之受利益驱动,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蔬菜重茬病虫害也较为严重。因此在坝上无公害蔬菜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点。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干旱缺水及水资源浪费越来越严重,地下水位每年下降50 cm。因此,珍惜水资源,推行旱作节水农业势在必行。②化肥农药用量逐渐增加,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尽管实行严格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制度,但仍有人为获得高产而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品种不合理,防治技术不规范。③质量环保意识差,只求高额产量,不重视产品质量,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由此可见,实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乃是坝上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2 坝上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

2.1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我国1997年已颁布农药管理系统,对化学农药的生产与安全使用都作了具体规定。河北省也于2001年8月出台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即DB.13/T453-472-2001),有31种农药被封杀,化肥用量也被严格控制[2]。

2.1.1 对农药的规程规定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禁止使用矿源农药,控制使用高效剧毒的化学农药。河北省禁止使用的农药有甲拌磷(3911)、对硫磷(1605)、治螟磷、杀螟磷、666、DDT,磷化锌、磷胺等31种。武汉也禁

止使用的农药有甲胺磷、对硫磷(1605)、马拉硫磷、久效磷、甲拌磷(3911)、氧化乐果、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铁灭克)共8种。因上述高残留农药不易分解,易大量积累在环境中,为保证环境安全生产及人体健康,各地对剧毒农药都禁止使用,国家为此也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表1)。

蔬菜产品安全质量是否合格,常用ADI值(人每日允许摄入量)和MRL(农药最大残留量)值以及CACC(最大残留量)值判定。

ADI值为允许进入人体的量:ADI值=最大无作用剂量(2 mg·kg-1)/100(安全系数)=(2 mg·kg-1)/100=0.02 mg·kg-1。

MRL值=ADI×平均体质量(60 kg)/日食用量(0.5 kg)=0.02×60/0.5=2.4 mg·kg-1

我国根据FAO和WHO的建议,主要参照国际食品法常委(CAC)的标准[12],制定出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CAC,我国标准严于国外标准(表2)。

2.1.2 禁止使用的肥料及化学物质

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渣,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不符合规定及标准的化肥,未经登记注册的新造肥和复混肥,含激素或化学合成的生产调节剂和叶面肥等均被禁止使用。限量使用的肥

农药名称最大残留限量/(mg·kg-1) 方法标准

甲胺磷不得检出GB14876-1994

氧化乐果不得检出GB/T5009.20-1996

甲拌磷不得检出GB/T17331-1998

对硫磷不得检出GB/T17331-1998

克百威不得检出GB/T17331-1998

乙酰甲胺磷≤0.2 GB14876-1994

水胺硫磷≤0.02 GB/T5009.20-1996

敌敌畏≤0.2 GB/T17331-1998

乐果≤0.1 GB/T17331-1998

表2 蔬菜中甲胺磷最高残留量比较

Table 2 The remaining amount of first amine phosphorus is

compared at most in the vegetables mg·kg-1中国国际食品法常委欧洲美国

不得检出花椰菜0.5 根茎块茎0.01 黄瓜西红柿1.0

不得检出甘蓝0.5 球茎蔬菜0.01 茄子辣椒1.0

不得检出黄瓜1.0 芸薹类0.01 圆白菜芹菜1.0

不得检出芹菜1.0 豆菜类0.01 莴苣花椰菜1.0

374 生态环境 第14卷第3期(2005年5月)

料有:含Cl 化肥,如NH 4Cl ,KCl ;含硝酸盐N 肥,如NH 4硝酸盐、K 硝酸盐等。另对化肥和农药安全间隔期及栽培管理技术也作了规定,收获前15 d 不准使用农药和过量化肥。

2.1.3 无公害蔬菜可使用的肥料

(1)允许使用的有机肥料:有机肥(粪尿、无害处理堆沤肥、绿肥、杂肥)、草木灰、腐殖酸类肥、秸秆等。

(2)限量使用的无机化肥:氮肥如NH 4SO 4、NH 4HCO 3、尿素;磷肥如普钙、重钙、钙镁磷肥、一胺、二胺等;钾肥如K 2SO 4、钾镁肥。化肥用量:

一般氮肥施用纯氮量≤225 kg·hm -2;有机肥75000

kg·hm -2。施肥原则:①不污染土壤环境;②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N 与无机N 的比例不低于1∶1;③测土平衡施肥,叶菜类最高纯氮施用量≤225 kg·hm -2,低肥土壤最高施纯氮量≤300 kg·hm -2。 2.2 环境标准

2.2.1 土壤环境标准

坝上土壤均无污染,农药、硝酸盐、重金属不超标;土壤养分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以沙壤、轻壤为佳;土壤保水保肥,土壤CEC 大,土温性好,土壤肥力高。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土壤环境标准详见表3。

2.2.2 水质标准

坝上水质较好,符合农灌标准,故可按国家农用灌水的水质标准实施(表4)。

2.2.3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质量好坏对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也有一定影响。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大气环境质量

标准,执行GB3095-82的标准,并要求应达一级

(长期无害)空气质量标准(表5),二级标准(不发生伤害)和三级标准(正常生长)作为限值标准。

2.3 无公害蔬菜农药和硝酸盐最高限量标准

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类。国家对农药残留检验标准已在前面叙述(见前2.1.1),坝上主要参照地方标准,如北京蔬菜产品质量检测质量标准[10]。

2.3.1 农药标准

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可见表1。这里主要参照北京地方农药残留最高限量,其标准可见表6;严控农药残留标准,可见表7。而坝上无公害蔬菜农药、硝酸盐和重金属均未超标。

2.3.2 无公害蔬菜硝酸盐含量标准

坝上蔬菜其硝酸盐积累均未超标,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表8)。坝上大白菜(春秋王,春夏王,春黄)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为400~500 mg·kg -1;秋绿60和秋绿70大白菜其硝酸盐含量为500~700 mg·kg -1,成熟期多在1250~1450 mg·kg -1之间。美国西芹其硝酸盐积累量为600~1800 mg·kg -1,菠菜为850 mg·kg -1,生菜为150~300 mg·kg -1,甘蓝为350~1450 mg·kg -1,菜花600~800 mg·kg -1,大萝卜为950 mg·kg -1,大葱为50~300

表3 无公害蔬菜生产土壤环境标准

Table 3 Soil standard of the nonpollution vegetables producation mg·kg -1

级别 基地 生态影响 区别 w (Cu) w (Zn) w (Pb) w (Cd) w (Cr) w (As) w (Hg) w (Ni) 1 优良 正常 背景区≤ 35.9 103.0 37.1 0.29 58.4 13.6 0.21 38.7 2 可 基本正常 安全区≤ 71.8 206.0 74.2 0.58 110.8 17.8 0.42 77.4 3 大面积不宜 敏感蔬菜有影响 警戒区≤ 125.0 500.0 400.0 1.00 200.0 22.0 0.70 100.0

表4 农用淡水水质的国家标准(无公害)

Table 4 National standard ( nonpollution ) of farmland fresh water quality mg·L -1

污染物 水质标准 污染物 水质标准 污染物 水质标准 污染物 水质标准 污染物 水质标准 Cl 化物 ≤200~300

Cd ≤0.01 As 化物 ≤0.1(水地) ≤0.5(旱地) F 化物 ≤3(土pH ≤6.5) ≤4(土pH ﹥6.5) 三氯 乙醛 ≤0.5(土pH ≤6.5) ≤1(土pH ﹥6.5) S 化物 ≤1 Pb 化物 ≤0.1 Cu 化物 ≤1(土pH ≤6.5) ≤5(土pH ﹥6.5) CN 化物 ≤0.5(土pH ≤6.5) ≤1(土pH ﹥6.5) 大肠 杆菌 ≤10000个/L

Hg 化物

≤0.001

Cr +6

≤0.5

Zn 化物

≤3(土pH ≤6.5)

挥发Pb

≤1(土pH ≤6.5)

标准级别 TSP(日均率)/mg

飘尘 SO 2 CO

2 一级标准 0.15 0.05 0.05 4.00 二级标准 0.30 0.15 0.15 4.00

刘树庆等: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 375

mg·kg

,茄子为120 mg·kg ,辣椒为20~40

mg·kg -1,黄瓜为70 mg·kg -1,西红柿只有5 mg·kg -1,故有坝上“西红柿刀切不流汁”之称。无公害蔬菜硝酸盐最高限量标准详见表8。

现在坝上无公害蔬菜主要通过山东出口东亚和东南亚。山东寿光农民持“绿卡”种菜,贴上绿色商标,其价格高出10%~20%,多的达1倍,可多收入3~4.5万元·hm -2。因此,按无公害蔬菜技术标准生产,可让人们吃上放心菜,同时高质量又带来了高效益。现在,我们执行更为严格的中国农科院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控制标准,实行更严格的国际标准,详见表9。

2.3.3 无公害蔬菜重金属最高含量标准

由于坝上没有工业外污染源,无公害蔬菜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目前主要参照国家无公害蔬菜的重金属最高含量控制标准,详见表10。

据2003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13],目前化肥用量猛增,5年时间化肥使用量增加1倍。1997年化肥施用量为2623万t ,平均240 kg·hm -2以上。2004年化肥用量达4339.5万t ,其中氮肥2157.3万t ,磷肥712.2万t ,钾肥422.5万t ,复合肥1046.2万t ,平均435 kg·hm -2。由于现有的蔬菜保护地施肥量达1500 kg·hm -2以上,过量化肥施用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增产效应下降,利用率低(N 肥的利用率只有30%~40%,P 肥的利用率仅为15%~20%);②区域分配不合理,N 、P 比例失调;③用量过大,是普通用量的3~6倍;④农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科学合理施肥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至关重要。

3.1 无公害蔬菜生产主要技术与措施 3.1.1 测土施肥、平衡施肥技术

概括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六大工作任务、措施与对策是:

(1)要跨部门联合与协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行测土、配方、生产、供应、推广一条龙。推广科学施肥,使用作物专用肥,增产增收。建立土肥监测点,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特别是要把化肥用量减下来,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施肥,节本增效。 (2)要推广平衡施肥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化技术(多媒体)处理大量测土施肥数据,建立土肥动态监测管理系统,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

(3)要以“丰收计划”、“沃土计划”推动平衡施肥

表8 无公害蔬菜硝酸盐最高含量标准 Table 8 The highest content standard of nitrate in

the nonpollution vegetables mg·

kg -1

蔬菜品种

最高限量 小白菜、小油菜、生菜、水萝卜 3000 芹菜、茴香、芫荽、莴笋 2000 大白菜、秋白菜、甘蓝

1500 西葫、冬瓜、苦瓜、丝瓜、白萝卜、蒜薹 1000 云豆、豆角、红豆 500 韭菜、大葱、蒜薹、生姜 500 表9 蔬菜硝酸盐含量安全限量标准

Table 9 Safe standard with a limit the content of nitrate in the vegetables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w (硝酸盐, FW)

/(mg·kg -1) ≤432 ≤785 ≤1440 ≤3100 污染程度 轻 中 高 严重 卫生标准

允许食用

生食不易

可热食、盐渍 盐渍不易

可热食

不许食用

表10 重金属最高含量标准

Table 10 The highest content standard of heavy metal mg·kg -1

项目 w (Hg) w (Cd) w (Pb) w (Cr) w (As) w (F) w (Zn) w (Cu)

表6 蔬菜中农药残留最高限量

Table 6 The residual amount of pesticides limited at most in the vegetables mg·kg -1

农药名称 已酰甲胺磷

喹硫磷 六六六 敌百虫 粉锈宁 敌敌畏

DDT

溴氯菊酯 氰戊菊酯

乐果 杀灭菊酯 三氯苯醚菊酯 百菌清 拉芽威

氯氰菊酯 代森锰锌

倍硫磷 锌硫磷

最高限量 ≤0.2

≤0.1

≤0.5(叶菜类) ≤1.0

≤1.0(叶菜类) ≤0.5(瓜果) ≤0.05

表7 严控农药残留标准(不得检出)

Table 7 Accuse the recidual standard of pestcide is severely controlled

under the standard of china (can ’t be checkout)

农药名称 马拉硫磷 呋喃丹 甲拌磷

氧化乐果

久效磷

1605(对硫磷) 三氯杀螨醇

376 生态环境第14卷第3期(2005年5月)

工作,华北石灰性土壤缺磷、低磷,实行补锌施磷工程,对缺硼的油菜采取补硼等施肥技术。

(4)大力推广新型肥料,长效碳,氮肥,涂层尿素,缓控释肥料,提高肥效,减少氮损失,提高其利用率。

(5)改进施肥技术,化肥深施,尿素施后5~7 d浇水。

(6)加大普及科学施肥力度,宣传、培训、传授科学施肥知识,抓好示范户和样板田[10~12]。

3.1.2 无公害蔬菜施肥“六忌”

(1)叶菜忌施NH4硝酸盐。长期施硝酸铵会造成硝酸盐积累,导致中毒。

(2)施尿素后忌立即浇水。尿素酰铵态氮-有机氮,5~7 d后会转化为NH4HCO3,若施后马上浇水,会有氮淋失,故施后5~7 d浇水为好。

(3)忌反复施用硫铵。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防碍根系正常生长。

(4)菜地缺水忌施碳铵。碳铵又叫气肥,易挥发损失。菜地缺水,氮挥发更重。

(5)忌过量施普钙。磷肥连施过量≥600 kg·hm-2,会使菜株早衰,生长不良,产量低,品质劣。一般当季施肥用量为300 kg/hm2即可。

(6)忌过量施氮。过量施氮,包括叶子喷高质量分数氮肥,会造成硝酸盐积累,不利人体健康。纯氮施用量应控制在225 kg·hm-2以下。过量施氮不仅成本高,还污染环境。目前,国内最高施氮(纯)量,低产田为375~600 kg·hm-2,一般田控制在225 kg·hm-2。

3.2 防治蔬菜硝酸盐污染的技术途径

3.2.1 防治技术

(1)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控制氮肥用量,一般环境安全纯氮施肥量为225 kg·hm-2[7-8],如按纯氮最高限量为600 kg·hm-2,折合600 kg尿素。科学施肥方法,氮肥深施、旱施,“重基肥轻追肥”(7∶3)。施氮技术模式是“攻头控尾”,可降低硝酸盐20%~25%。

(2)增施有机肥。适量配施氮肥,可降低硝酸盐含量。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例至少1∶1为好。一般施有机肥75000 kg·hm-2。

(3)测土配方、平衡施肥。N、P、K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可降低硝酸盐含量。蔬菜对N、P、K 需求量一般比作物高,坝上作物:w(N)/w(P)为1∶0.7~1;蔬菜:w(N)/w(P)为1∶(0.5~0.7)或2∶(1~3)∶2。

(4)配施氮肥硝化抑制剂。

(5)配施微肥。N与Mn、Mo、Fe、Zn等配合施肥,可降解硝酸盐、NO2-含量。大白菜喷Mn可降低硝酸盐含量15%;菠菜喷Mn可降低硝酸盐含量50%,减少NO2-含量达90%。其主要原理是配施微量元素可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参与植物对氮的同化,从而降低硝酸盐的含量。

3.2.2 研发新型肥料与技术

根据蔬菜吸取养分特点,研制蔬菜专用肥。如缓控肥料、控释肥料可提高氮肥利用率达60%~70%。

3.2.3 选择培育适宜的品种

造成不同蔬菜体内硝酸盐积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因素,故应选硝酸盐低的品种。如菠菜叶光滑的、色淡的硝酸盐含量低,而叶皱缩、色深的硝酸盐含量则高。

3.2.4 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

灌溉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增加光照,可降低硝酸盐的含量,可由棚室转到陆地种植;收获前5~20 d不追氮肥,推迟收获期可降低硝酸盐含量;喷施MnSO4(0.7%)可治干烧心病,还可降低硝酸盐含量19%。ZnSO4和Na2SO4也有减低硝酸盐作用,分别可减低硝酸盐含量17%和14%。

参考文献:

[1] 吴文良. 中国生态农业[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62: 223-

240.

WU WEN-LIANG. China Ecological Agriculture[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1982: 223-240.

[2]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S]. 2001.

QUALITY AND TECHNOLOGY INTENDANCE OFFICE OF HEIBEI. Technic Standerd of Nonpollution Vegetables Production[S].

2001.

[3] 刘树庆, 张立峰. 旱地农业研究[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2.

LIU SHU-QING, ZHANG LI-FENG. Study on dryland agriculture[M].

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5: 1-2.

[4] 赵其国. 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J]. 生态环境, 2003, 12(3): 253

-259.

ZHAO QI-GUO.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agro-security[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3, 12(3): 253-259.

[5] 刘树庆, 刘玉华, 张立峰. 高寒半干旱区农牧业持续发展理论与实

践[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1: 1-15.

LIU SHU-QING, LIU YU-HUA, ZHANG LI-FE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griculture and Husband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ashang plateau[M]. Beijing Weather Press, 2001: 1-15.

[6] 赵其国. 中国土壤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生态环境, 2004,

13(1): 1-5.

ZHAO QI-GU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il science development in China[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4, 13(1):1-5.

[7] 朱兆良.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 土壤与环境, 2000, 9(1): 1-6.

ZHU ZHAO-LIANG. The loss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in agriculture and its countermeasure[J]. Soil and Environment, 2000, 9(1): 1-6. [8] 张洁霞, 刘树庆, 杨福存. 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西芹硝酸盐积累状

况及其分析[J]. 河北环境科学, 2003(2): 58-60.

刘树庆等:河北坝上高原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标准与技术377

ZHANG JIE-XIA, LIU SHU-QING, YANG FU-CUN. The accumulate status of nitrate and its analysis in celery in the cold and semiarid area of Hebei[J]. Hebei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3, (2): 58-60.

[9] 李新波, 刘树庆, 杨福存, 等. 坝上地区蔬菜硝酸盐含量状况及其

防治措施[J]. 土壤肥料, 2003(2): 43-44.

LI XIN-BO, LIU SHU-QING, YANG FU-CUN, et al. The Content of nitrate in vegetables of Bashang plateau and its countermeasure[J].

Soil Fertilizer, 2003(2): 42-44.

[10] 张振贤, 于贤昌. 蔬菜施肥技术与原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1996: 64-73.

ZHANG ZHEN-XIAN, YU XIAN-CHANG. The technology and theory of vegetable fertilization[M]. Beijing, China Aagriculture Press, 1996: 64-73.

[11] 河北省农业厅.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M]. 石家庄:河北省科学

技术出版社, 2001: 190-207.

HEBEI AGRICULTURE OFFICE. The Planting Technology of Greenhouse Vegetables[M]. ShiJiazhuang: He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1: 190-207.

[12] 杨福存. 坝上蔬菜栽培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 78-111.

YANG FU-CU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vegetable planting in Bashang plateau[M]. Beijing Weather Press, 2003: 78-111.

[13] 国家环保总局. 全国生态环境现状调查[J]. 环境保护, 2004, 5: 13

-18.

CHINA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FICE. Investigation of China Environmental actuality[J].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04, 5: 13-18.

The Environmental standard and technique of non-pollution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staggered season in the region of Bashang plateau of Hebei province

LIU Shu-qing, ZHANG Xiao-gui, XIE Jian-zhi, YANG Zhi-xin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standard and technique of non-pollution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staggered season in the region of Bashang plateau in Hebei province, and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cept of non-pollution vegetables, green foods and organic foods. In the paper, the environmental standard and technique was put forward to produce the staggered season vegetable of non-pollution. The highest application rate of pure nitrogen fertilizer is limited to 225 kg·hm-2 and the organic manure set bounds to 75000 kg·hm-2in the region. So there is an important meaning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the safe application rate of fertilizer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Key words: Bashang plateau; non-pollution vegetables; environmental standard and technique

特殊人群营养

特殊人群营养 第一章、孕妇营养与膳食 (一)孕妇的生理特点 1、内分泌系统改变基础代谢率增加,原因:雌激素作用与甲状腺功能亢进 2、消化系统改变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孕妇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与胀气等现象 3、循环系统改变心排除量增加,血压变化,血容量增加,血液成分变化 4、泌尿系统改变肾排泄负荷增加,肾功能相对不足 5、呼吸系统改变上呼吸道粘膜水肿,局部抵抗力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6、体重及体成分 (二)孕期营养重要性 1、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健康的影响 A、营养性贫血:血容量增大导致(缺铁,致母体缺铁性贫血;缺叶酸,致母体巨幼红细胞贫血)B、骨质软化症:缺钙C、营养不良性水肿D、妊娠综合症(严重营养不良时发生) 2、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与婴儿健康的影响 A、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增加(营养素缺乏或过多,酗酒)B、对胎儿、婴儿智力发育的影响C、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增加D、围生期婴儿死亡率增加(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E、巨大儿(可能因为孕妇血糖升高) (三)孕期营养需要 孕妇从开始到分娩前,体重增加12kg(包括胎儿、胎盘、羊水),其中水分为7kg,脂肪4 kg ,蛋白质1 kg 。 增加热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钙、铁、碘、锌)、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A与C、维生素B12与叶酸、维生素D)。 1、能量(1)孕早期(2)孕中、后期(增加200kcal/天) 2、蛋白质约需要蛋白质920克,从第5个月开始增加蛋白质。 3、脂肪占总能量20%~30% 饱与:单不饱与:多不饱与=1:1:1 注意n-3系与n-6系多不饱与脂肪酸的摄入比例=1:4~6 4、矿物质 (1)钙 1500mg,每天进食奶或奶制品 (2)铁防止缺铁性贫血:多摄取血红素铁(动物肝脏、血液、瘦肉),加服铁剂 5、维生素 (1)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2)维生素D 晒太阳(3)维生素E 坚果与植物油(4)维生素B1 就是脱羧酶与转酮醇酶的辅酶,与能量代谢有关。缺乏时导致胃肠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早孕反应。 (5)维生素B2 参与三羧酸循环及呼吸链中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代谢有关。缺乏时的典型症状就是“口腔-生殖综合症”,另外,与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有关。 (6)维生素B6 参与体内氨基酸、脂肪酸与核酸的代谢。缺乏时,常伴有多种B族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对皮肤、神经与造血系统等产生影响。 临床上常用维生素B6辅助治疗早孕反应。 (7)叶酸妊娠前几周就是神经管形成与闭合的关键时期,神经管将最终发育成脑与脊髓。一般妊娠诊断时间为孕6周,而此时神经管已经闭合,神经管畸形可能已经发生。 在孕前3~6个月与孕早期每天补充叶酸400ug,可有效地预防大多数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8)维生素C 孕早期因妊娠反应与代谢改变,应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有助于减轻呕吐与味觉异常。 (四)孕期合理膳食

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规范

认证技术规范《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制订技术规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原地区风力资源得以大量开发,适用于高原地区的风力发电机组开始广泛应用,但仅限于整机制造企业对机组要求的一些研究和企业自发的内部设计。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仅仅考虑了主要的风资源条件,对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和要求未作相关的规定。为了规范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以及检测认证,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牵头,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瑞能电气有限公司、北车风电有限公司、中国明阳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编写了此技术规范。 (二)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不抵触、不矛盾。 (三)与现行标准的关系,以及存在的差异及理由; 至今我国还没有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关风力发电机组的标准有GB 18451.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这个标准规定了适用于一般环境条件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要求,而高原地区的环境条件不满足该标准的使用条件。由于高原型气候条件(比如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度高)会对机组的运行和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在满足GB 18451.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之外,还需对机组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为此,标准起草小组参考了国外先进产品及有关标准制定了此认证技术规范。 (四)参与修订认证技术规范的主要单位情况;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计量科学

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1

《实用营养学》 第三周第二讲 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1) 一、低温环境的概念 二、低温环境下生理和代谢的特点 三、低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和低温环境人员的营养需要 四、低温环境人群的膳食要点 五、低温环境人群的一日膳食举例 首先,我们来看低温环境的概念。人类的低温环境主要分为生活低温环境和工作低温环境。生活低温环境多指温度10℃以下的环境,生活中的低温环境主要是由于常年居住地区的气候地理因素所造成,常见于寒带、海拔较高地区的冬季,例如我国的东北、西北以及西藏等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低温工作环境一般指5℃以下的工作环境,包括特殊工作环境或者特殊作业的环境,主要为接触低温的职业,例如南北极的科学考察、冷库作业等。人体的实感温度,除了外界的气温以外,还包括当时环境空气的湿度、风速等综合因素。 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较为复杂,涉及低温的强弱程度、作用时间及作用方式等。机体本身的生理状况和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低温也影响当地的食物供应、居民的日照时间。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机体在低温条件下对营养的特殊需求。 我们来了解一下低温环境下人体的生理和代谢有哪些变化 首先在寒冷环境中,因气温低、风速大或衣着单薄,体热散失过快,极易导致体温或局部肢体温度下降。人体的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皮肤直接散热。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可造成冻僵冻伤。低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低体温引起冻僵后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1.耗氧量下降。耗氧量可作为总的物质代谢状态的指标。耗氧量下降与中心体温下降基本平行。中心体温为32℃时,耗氧量为37℃时的65%~70%;30℃时为50%~55%;28℃时为40%;25℃时为30%~35%;20℃时为20%℃-25%。 2. 呼吸商下降。体温过低时,随着耗氧量下降,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以及血浆中的溶解度增高,呼吸商(RQ)低于正常。当体温为30℃时,呼吸商由0.82降至0.65。 3.消化系统。在低温环境中胃液的分泌有所增加,其酸度也有所增强,胃排空减慢,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较为充分。寒冷环境可使食欲增加,反映了机体对能量需要量的增加。 4.心血管系统。寒冷刺激下可直接或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同时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使心输出量增多、血压上升、心率加快。据临床资料表明:寒冷的季节,特别是气温骤然下降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死亡病例也随之增多。 原因主要是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死,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升高。 5.呼吸系统。冷空气的吸入,可使呼吸道上皮直接受刺激,同时气道阻力增高,可成为冬季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寒冷暴露下呼吸道及肺实质的血流亦受影响,肺实质可表现为肺静收缩,可能引起进行性肺高压。 6.神经系统。寒冷可通过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肌肉、关节的作用影响肢体功能,使皮肤感觉敏感性、肌肉收缩力、协调性、操作灵活性减弱,更易出现疲劳。 7.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急性冷暴露时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冷习服

高原冻土施工及环境保护讲座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施工技术及环境保护 --- 辛卫(主讲) 为贯彻铁道部党组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修好青藏铁路,保护好每个青藏铁路参建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高原病发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科技先导、环境保护、机械化快速施工” 的施工组织原则,作为我们每个参建员工来说,都必须对青藏铁路施工技术及青环境保护进行学习,并运用于施工生产过程中去。 下面就对青藏铁路高原冻土施工技术及环境保护作概括讲述:一、青藏铁路高原冻土施工技术 1、青藏铁路格拉段概况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省会西宁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963 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45 公里)已于1984 年交付临管运营。 格尔木?拉萨简称格拉段,为新建单线I级铁路,全长1118公 里(青海省境内564 公里,西藏自治区境内554 公里),该段处在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腹地,线路北起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基本沿青藏公路南行,途径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沿、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经安多县、那曲地区、当雄县到拉萨市。沿线地质构造复杂,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区553.758 公里(多年冻土北界位于西大滩断陷盆地,南界位于安多谷地),主要存在高原冻土、高地震烈度及活动断层等工程地质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将面临三大技术难题:高原缺氧、多年冻 土、环境保护。

2、冻土学基础理论 ( 1 )基本概念 冻土是指处于o °c以下,并含有冰的岩石和土体。包括多年冻土(指冻结状态维持在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土)和季节冻土(指冬季冻结,来年夏季融化,冻结状态维持在二年以下的土体)。 季节融化层是指每年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多年冻土上部覆盖层。 季节冻结层是指每年寒季冻结、暖季融化的土层。 多年冻土上限是指多年冻土顶面的埋藏深度。 多年冻土下限是指多年冻土底面的埋藏深度。 多年冻土人为上限是指工程建筑物修建和运营后,多年冻土新形成的上限。 (2)不良冻土地质现象: A、冰椎:多年冻土区地下水或河流封冻后地下(河水)流出地表形成的椎状或盾状冰体。 B、冻胀丘;多年冻土区地下水在冻结土层下聚集冻结,形成透镜状厚层冰体,将地表隆起形成丘状的土丘。 C、热融湖塘:由人为作用或自然作用引起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下沉所形成的积蓄水的洼地。 D 、热融滑坍:高含冰量冻土分布在平缓山坡,由于人为破坏坡 脚,高含冰量冻土暴露融化,上覆土层失去支撑而坍塌,与融化泥水混合顺坡向下滑动的坡面坍滑现象。 E、沼泽湿地:多年冻土区某些植被覆盖良好的山前平缓低地或洼地,由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

第28卷第3期2009年05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ol.28,No.3May,2009 收稿日期:2008-12;修订日期:2009-02.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BAC01A01-02)。作者简介:于伯华(1974-),男,山东枣庄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环境整治、土地利用。E-mail :yubh@https://www.doczj.com/doc/a615963828.html, 391-397页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 于伯华1,吕昌河1,吕婷婷2,3,杨阿强1,4 ,刘闯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3.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植被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本研究以1981-2006年间的GIMMS/NDVI 产品为 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分别从植被空间分布、植被波动和植被变化等方面,探讨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981-2006年间,雅鲁藏布江河谷区、错那县和墨脱县的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三江源地区的顶端和青海南山北麓等区域地表植被年际波动较大。反映区域植被盖度时间变化趋势的SLOPE 值以及植被盖度,具有从南部、东南部向北、西北部“下降—上升—不变”的规律。植被盖度下降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和青海湖南部,其次是三江源中南部地区;植被没有明显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显著上升的区域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区,植被指数明显上升区域主要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山间盆地区,轻微上升的区域分散在明显改善区的周围。依据SLOPE 值的空间分异特征将整个高原划分为4个一级区:帕米尔高原植被指数上升区、藏北高原—阿里高原—柴达木盆地植被指数稳定区、高原中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河谷植被指数上升区和三江源—横断山区植被指数下降区。 关键词:NDVI ;植被变化;区域分异;青藏高原 1引言 地域分异也称为区域分异,是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水平地域分异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是地域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对应的太阳辐射、降水、土壤和生物等主要地表过程和要素都具有与纬度和距海远近相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了各自然要素和地表过程、能量与物质循环以及自然综合体沿纬度和经度的地域分化[1]。地球表面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等的空间分布以及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2],是生态地理区域划分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3]。因此开展地域分异研究不仅是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自然综合区划的基础工作之一[4],其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安排生产有指导作用。开展地域分异研究,传统分区方法和过程具有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空间精度差的弊端[5],已经无法满足准确、经济地获取数据的要求,无法解决分区过程中的标准一致性问题。卫星遥感 具有其他调查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实现及时、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的目的[6],具有统一量纲的遥感数据产品也为研究过程中保证标准一致性提供了可能[7-8]。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也为分区过程中有效地辨别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提供了技术支持[9]。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为快速识别环境因子和地表过程的地域分异特征提供了可能,并为分区结果的对比提供比较好的参照。 地表植被是一定水分、气温及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植被之间的差异直接反映了不同水热组合及其差异性,是地方、区域和全球尺度生态系统状况、环境压力和景观变化的指示器[6]。每一种气候类型都对应着一套相应的植被类型[10],在具有地域分布特征的各自然因子及过程的影响下,植被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11]。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

高海拔环境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技术要求

高海拔环境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技术要求 一、环境因素确定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两大发展方向 针对环境因素而确定产品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市 场需求提出了两大发展方向。 第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西部能源经济的大发展,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 备也成为目前部分市场招标的。我国幅员广大,具有世界上九种气候类型分类的六种气候区,包括湿热、亚湿热、暖温、寒温、寒冷、干热,且有世界上特有的广大的高海拔地区,海拔超过2000m的高 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3%;海拔超1000m的面积达58%,并有1800公里跨越湿热带到寒冷区域的海岸线和470万平方公里的近海大陆架及石油资源蕴藏丰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电力行业是先行行业,在 高海拔地区环境中,必然有大量控制电力的成套开关设备配套使用,成套产品经受此类严酷自然环境 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使产品不能发挥正常功能或使用寿命缩短。而根据国家标准,高压成套产品适 用的正常海拔环境为1000m及以下,低压成套产品的适用的正常海拔环境为2000m及以下。而超过以上海拔高度的产品都必须重新进行研发设计、试验研究,从产品的设计着手,充分考虑高海拔环境对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性能的影响。 我公司中压产品的销售目前主要集中在山西、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其中山西上次项目海拔高度 在1275米,宁夏的项目海拔高度在1100-3000米之间,青海项目海拔高度在2300米。 第二,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国家为了振兴经济,大规模投入4万亿资金, 进行经济刺激计划,重点进行不同行业内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升;分别出台了化工行业、钢铁行业、有色冶金行业、船舶制造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等产业的振兴,技改项目必然很多,迅速拉动了适 合这些市场需求特点的电器产品市场,“三防”要求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成为部分招投标技术要求之一。由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一般都近于用户侧布置,基于实现空间优化和降低成本(电缆长度、土木 工程)等,工业客户在接近工业流程的电气室内使用开关成套设备。这些使用场合必然有在现场环境 中存在着腐蚀性气体,酸、碱、盐的雾或液体,粉尘并伴随潮湿或高温等环境因素,即高污秽的环境,设备使用在这些场合不作技术处理,必然有对电路和产品结构的腐蚀作用,尤其对电路的腐蚀导致电 气使用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产品的运行功能,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 以及破坏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这些情况在很多事故分析中不断地出现,所以基于高污秽的环境,出现“三防”型概念特点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该类成套产品的设计,重点应从产品的制造工艺入手,考虑各种腐蚀、盐雾、湿热等环境对产品的影响。 上述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两类发展方向都是基于环境技术这门基础学科而所确定的发展方向, 对保证产品的正常功能发挥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机械、电气寿命等密切相关。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

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著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适应对策

第21卷第5期2006年5月 地球科学进展 A DVANCE S I N E AR TH S C I ENC E V o l.21 N o.5 M a y.,2006 文章编号:1001-8166(2006)05-0459-06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及其适应对策 姚檀栋1,朱立平1 (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100085;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和强烈影响。青藏高原的现代环境与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引起包括冰冻圈和水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对高原本身以及周边地区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国际研究的热点地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目前出现三个新的科学动向:关注关键地区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关注以现代地表过程为核心的监测研究;关注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本项目的研究对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的发展、国际科学前沿的贡献以及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项目的研究将揭示青藏高原隆升到现代地貌与环境格局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构造事件和环境事件; 重建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并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阐明青藏高原冰冻圈、湖泊和主要生态系统与土地覆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特征;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点和高原热力与动力过程对不同气候系统变化的影响。本项目将在高原南北典型区域利用地貌学与沉积学手段,研究青藏高原现代地貌与环境格局的形成过程;利用湖芯、冰芯、树木年轮等手段,研究青藏高原过去环境变化的特征事件、区域分异及其与全球变化的联系; 利用冰川、冻土、积雪的时空变化,结合对高原特殊大气边界层的观测,研究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与能量水分循环过程;从冰川、湖泊、大气的监测入手,结合模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机制; 利用生态系统碳的源—汇变化,研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综合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水资源变化所产生的区域效应和适应对策。 关 键 词: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全球变化;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青藏高原的出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气候格局[1];其地表过程变化不但会引起亚洲大气环流的重大变化,还会在北半球甚至全球产生重大影响。在现代时间尺度上,青藏高原特殊的下垫面和大气过程给青藏高原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特殊问题,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西部大开发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则举世关注[2]。因此,青藏高原研究既是科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 科学意义 在国家以及各部门的不断支持下,特别是通过已经完成的“973”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中国的青藏高原研究已经完成从面上考察、定性研究、静态研究和分散研究阶段到定点研究、定量研究、动态研究和集成研究阶段的转移。通过一系列专著和论文的发表,积累了大量的基础  收稿日期:2006-04-21;修回日期:2006-04-2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编号:2005C B422000)资助. 作者简介:姚檀栋(1954-),男,甘肃通渭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冰川与环境研究. E-m a i l:t dya o @i t pca s. a c. c n

高原环境下的低压电器如何选择

高原环境下的低压电器如何选择 摘要:本文通过高原环境对低压电器产品影响因素的分析及适应性研究,提出了高原环境下使用低压电器产品应采取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低压电器;高原环境;适应研究;影响分析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施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器的性能要求也日益提高。高原空气密度低、含氧量少、昼夜温差大,以及气温、气压和空气密度等大气参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减,对所使用的低压电器设备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1 高原环境对低压电器产品的主要影响 高原环境对低压电器产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升、绝缘性能、接通能力和分断能力、对产品动作性能的影响、电寿命、对PLC的干扰。 1.1 温升 海拔升高,空气密度降低,散热的对流作用减弱,对于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电器其温升就会随之升高,额定容量下降,影响电器使用寿命。海拔每升高lOOm,电器温升增加0.1~0.5 (一般在0.4 以下1;而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直减率为海拔每升高lOOm气温约降低0.6 ,可以部分补偿由海拔升高对电器温升的影响。 1.2 绝缘性能 海拔升高,空气密度降低,空气的介电强度也相应下降,使空气间隔的放电电压明显降低,导致电器的外部绝缘强度降低,外绝表面及不同电位的带电间隙比较容易击穿,特别是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影响较大。通常,电器间隙以电器承受所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来确定,而爬电距离以作用在跨接爬电距离两端的长期电压有效值来确定。 1.3 接通能力和分断能力 空气压力和空气密度的降低,会对空气介质灭弧的开关电器灭弧性能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而,一方面会造成开关电器灭弧时间延长,触头烧损严重,从而使得接通和通断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关电器灭弧。 1.4 对产品动作性能的影响 由于高原地区散热的对流作用减弱,且最低气温较低,日温差较大,会给一些低压电器产品的动作特性带来一定影响,如热磁式低压断路器的动作特性、热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均会发生一定变化。 1.5 电寿命 由于受高海拔地区极端最低气温过低及电器产品温升和灭弧时间的综合影响,高原环境会对低压电器产品的电寿命产生一定影响。 1.6 对PLC的影响 高海拔地区灰尘、风沙等自然环境对PLC的影响尤为突出,使得磁盘和磁头上的灰尘过多,轻则出现内存数据丢失、逻辑运算结果错误,重则造成划盘。灰尘对触点的接触阻抗有影响,它将造成键盘不能进行正常的输入操作,还特别容易破坏磁盘的磁记录表面。在正常情况下

浅谈高原训练的营养和运动营养补给

浅谈高原训练的营养和运动营养补给 摘要:高原训练作为一种外在的负荷刺激,配合适当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可以达到增强运动员训练效果的目地。有必要对高原训练中的营养代谢特点、营养物质补给以及针对性的运动营养补给进行研究,以期为高原训练的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原训练营养补给运动营养补给 应该认识到,高原环境的外在刺激容易导致多种问题,比如身体反应较大;训练负荷不易控制,训练强度较难提高,力量、速度素质容易丢失;易出现疲劳、伤病、个体不易恢复等。运动营养是指运动员所采用的具有提高运动能力、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改善由于运动训练所引起的身体机能的紊乱以及预防某些运动性疾病等功能的物质。合理的营养补充能够加快机体的恢复,适应组织代谢的变化,促进运动训练的实施,从而承受大负荷的训练,不断提高运动竟技状态和运动成绩。 1、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 1.1合理均匀的热量补充 德国人认为在高原训练中应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在膳食结构中占61% ,蛋白质占13%,脂肪占13%。[1]在缺氧的高原环境中,含脂肪较多的食物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和降低运动强度、延长运动时间才能转化为热能,且不易消化吸收,因此,高原地区运动员膳食应以糖和蛋白质的摄入为主。高原训练运动员需消耗的糖主要从食物及饮用含糖的饮料中获取,食用的物质必须含有高浓度的糖,并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糖的补充应以低聚糖为主。同时建议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改一日三餐为一日多餐制((5次),以促进消化和吸收。一般情况下,补糖的浓度应在5%-10%之间,一般要控制在8%为佳。训练后补糖的浓度可以稍高一点在10%-35%之间。[2]就蛋白质的补充而言,缺氧时氮的代谢处于负氮平衡。研究报道,一定量的蛋白质对高原适应比较重要。因此,应及时补充优质蛋白质,如蛋、奶、鱼、肉以及动物肝脏。补充蛋白质可选择优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蛋白质水解产物等形式补充。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厌食,且缺氧严重时,脂肪氧化不全,酮体增加,对急性缺氧的适应不利。因此高原训练时应采用低脂肪膳食。 2.2水和矿物质的补充 一般认为,在高原训练时每天至少比平原时同等情况下多饮1L以上的水,补液的原则仍是少量多次。德国的一份资料表明,在平原每跑1h要补充水分2L;美国的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在一场比赛当中及稍后,按规定及习惯一般补液3L (记300mL一瓶的含碱性、低糖、含丰富电解质钾钠的佳得乐的运动饮料共10瓶)。1995年英国人尼莫建议,在高原运动时可选用矿泉水,最好再加入(每升)

高原环境下柴油机燃料与排放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第36卷第3期2019年6月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NNTERNALCOMBUSTNONENGNNE&POWERPLANT Vol.36Na3 Jun.2019 DON10.19471/https://www.doczj.com/doc/a615963828.html,kh1673-6397.2019.03.014 高原环境下柴油机燃料与排放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胡金义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 摘要:对高原环境下使用柴油、其它新型燃料及加入助燃剂柴油的柴油机在经济性、动力性、排放性等方面进行对比,论述国内在醇类燃料、醸类燃料、沼气-柴油双燃料、无灰助燃剂及其他生物燃料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着重分析各种燃料在经济性、动力性、排放性等方面的差异,指出现有研究的现状和不足。针对醇类燃料与柴油燃料难以完全互溶、双燃料需对发动机的燃烧室及供油系统等主要部分进行改装、无灰助燃剂的生产和成分计量困难因而加入量受到限制等各种新型燃料存在的问题,研究利用氮气吸附法从进气源头上减少氮气含量,提高进气含氧量,从而提高和改善柴油机在高原环境下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能。 关键词:混合燃料;氮气吸附法;高原;排放 中图分类号:TK423.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397(2019)03-0079-07引用格式:胡金义.高原环境下柴油机燃料与排放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9,36(3): 79-85. HU Jinyh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S diesel engine fuel and emission in plateau[J].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owerplant,2019,36(3):79-85. 0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中青藏高原海拔为3000-5300m,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7%。高原地区具有地型复杂、垂直变化大,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大气压力低、空气密度小、空气含氧量低等特点。柴油机在高原环境下使用时会受到高温、低温、气压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不仅影响柴油机性能的正常发挥,严重时可使其功能失效,影响使用寿命,对车辆装备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形成安全隐患&1-'。随着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国内开始对柴油机混合燃料及助燃添加剂进行研究,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减少排放。 1醇类燃料 申立中团队用一款非道路用卧式双缸直列水冷四冲程柴油机对柴油、乙醇柴油和生物柴油-乙醇-柴油等3种燃料进行了试验,分别对柴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进行了对比⑶。他们在试验中发现,燃用E10和B10E10(E10表示混合燃料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10%,B10表示混合燃料中生物柴油的体积分数为10%)的燃油消耗率低于柴油,柴油机的经济性得到改善,改善程度受转速和负荷影响;低负荷时燃用E10的CO排放高于柴油和B10E10,高负荷时燃用E10和B10E10的CO排放均远低于柴油;燃用E10的HC排放高于柴油和B10E10,低负荷时燃用B10E10的HC排放和柴油相当,但高负荷时B10E10低于柴油;燃用E10的NO”排放均低于柴油和B10E10,低负荷时燃用B10E10的NO”排放低于柴油,但高负荷时略高于柴油;E10和B10E10的碳烟排放均比柴油有所改善,低负荷时不太明显,随着负荷的增加,改善 收稿日期:2018-12-31 作者简介:胡金义(1989—),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和机动车高原燃油排放,E-mail% 3305392774@https://www.doczj.com/doc/a615963828.html,.

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高原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一般将海拔3000m 以上地区称为高原。因在这一高度,由于大气氧分压的降低,人体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常出现低氧症状。我国高原地域辽阔约占全国面积的1/6,人口约有1000 万。 一、高原环境作业人群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需要量 人体对高原地区的反应,首先是为了从低氧空气中争取到更多的氧而提高机体的呼吸量,因此必然呼出过量的CO2,影响机体正常的酸碱平衡。严重低氧情况下食欲减退,能量供给不足,线粒体功能受到影响,因而代谢率降低。但在同等劳动强度条件下,在高原的能量需要量高于在海平面者。一般情况下,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在高原适应 5 天后,比在海平面上的能量需要量高3%~5%,9 天后,将增加到17%~35%;重体力劳动时,增加更多。 (二)各种营养素需要量 1.碳水化合物在3 种产能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代谢能最灵敏地适应高原代谢变化。碳水化合物膳食能使人的动脉含氧量增加,能在低氧分压条件下增加换气作用。有研究证明,高碳水化合物膳食能将动脉氧分压提高6.6±3.7mmHg,肺扩张能力可增加13.9%。机体摄食量不足,,tl,脏线粒体上三羧酸循环中脱氢酶特异性活力和细胞色素 C 氧化酶的活力均下降。可见在高原地区,应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维持体力非常重要。有人建议,碳水化合物占供给量的比例,可提高到65%~75%。在 6 200m 高度膳食中应含有80%碳水化合物、10%蛋白质和100k 的脂肪,以便提高机体耐低氧的能力。 糖和糖原是机体在紧急情况下首先被动用的能源物质,并且维持血糖水平对脑功能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能提高对急性低氧的耐力,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使肺泡和动脉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增大。有人证实,4300m 高度口服葡萄糖110g,可提高肺动脉弥散率13.9%,进食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膳食的动物耐受低氧程度大于高蛋白膳食,并且高碳水化合物对低氧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有良好作用。高糖膳食可减轻高山反应症状(头痛、恶一tl,、嗜睡等)

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几点建议

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几点建议 2012-11-19 16:21:13 来源: 作者:得荣·泽仁邓珠【大中小】浏览:1806次评论:0条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江河之源、生态之源、众山之源、气象哨和生命极限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为冰川缩退,江河流量减少,湖泊萎缩干枯,土地沙化、盐化和钙化,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植被破坏,野生动植物处于濒危灭绝。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对全国全球有6大影响:一是引来水资源枯竭;二是影响全球气候;三是失去世界珍奇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领地;四是影响人类健康;五是影响世界景观格局;六是影响建构和谐社会。根据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提出12条保护建设措施: 一、重树藏民族传统的生态环保意识。 继承和弘扬藏民族"尊重生命、慈悲为怀、禁止杀生"的珍爱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和生态道

德,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一是全体公民要树立保护生态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态道德观,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 二是不能唯一强调人对自然的权利和对自然的征服,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有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的义务,承认人是自然之子,人与自然同处一个生命系统,人与大自然是平等的关系,即万物平等观念。 三是用生命道德来约束人们对生态环境实用主义、利已主义和自由主义行为,坚决制止在资源开发中唯利是图、杀鸡取卵的野蛮行为,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把个人或局部行为纳入整个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轨道,建立起人与自然平等的生态道德规范。 四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建设的动力来自个四个方面:一是政府、二是公众、三是社会、四是专家。政府对生态保护认识到位,加大投入,措施得力,管理有方;民众对自然生态树立自觉保护,善待自然界,强化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身的意识;社会对自然生态做到保护生态,人人有责,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人类共同的义务和职责;专家对生态保护作出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管理措施和前景预测。二、建立有成效的自然生态保护区 藏区划有很多自然保护区,但大都名存实亡。原因是:一没有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二没有实质性的保护内容,三没有保护经费,四没有强有力的管护人员和管护技术,五没有检查、监督机制。 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总的原则为:政府引导、民众参与普遍鼓励、多方参与、多渠道扶持援助,先易后难,讲究成效。总的思路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实现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保得住、有成效。改变保护自然生态与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相矛盾的传统观念,认清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是相互相存的道理,树立生态建设后面是财富的理念。建立生态保护区的具体策划为: (一)每个地区根据本区域内的自然生态退化和破坏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总体规划、实施步骤,不宜全面开花,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试点示范,推行以点带面,逐步扩大。 (二)根据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和地理气候,建立具有特殊性(指生态种类特殊和珍稀)、针对性和选择性的保护区。

高原冻土区路基的施工技术研究

30 总459期 2018年第09期(3月 下) 0 引言 高原冻土区的施工环境恶劣,在公路建设工程当中对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在公路工程施工当中,路基施工是最重要的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冻土区公路的建设质量,在施工当中必须总结冻土区路基施工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高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水平。 1 施工准备技术 1.1 重视地质资料的调查与核对 在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当中,要想应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在路基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地质资料的调查与研究,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全面而详细地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并在正式施工之前做好核对工作,保证施工当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料的完整性,为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技术应用提供准确的依据。在地质资料调查当中,主要了解冻土区的面积、厚度、冻土层的硬度。1.2 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分析工作 在施工之前,根据地质调查资料做好施工技术分析,制定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要确定施工的总体技术方案,包括路基施工的总体技术方案,比如说路基施工采用什么机械设备开挖路基,如何确定开挖的计划、程序,选择何种路基施工填充材料、确定路基施工的基本技术环境和条件等,这些都应该在路基施工技术分析当中解决,这项工作确定了路基施工的基本技术方向。 2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 2.1 基底处理 2.1.1 少冰、多冰冻土分布地段和融区路堤基底处理 少冰、多冰冻土分布地段和融区路堤基底处理过程中主要考虑到地面横坡的坡度,如果坡度陡于1:5,高度H≥2.5m 时,基底施工要保存地表植被,人工平整地面,使用压路机将基底压实;同时,将地表完成宽度不小于1.0的内倾台阶,也要采用人工夯实的方式,让其达到路基施工 的硬度标准。当高度H <2.5m 的时候,需要检测基底强度是否符合强度要求,如果不符合应该将软土清除,并且回填新土并压实。在回填的过程中采用分层回填的方式,逐层压实到既定标准。 2.1.2 高含冰路段的路堤基底处理 高含冰路段的路堤基底处理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地表横坡的缓度,当地表横坡缓于1:5,并且H≥Hs 的时候,此时路堤采用的是最小设计高度,基底多年冻土处于冻结状态,最小填筑高度也就是路堤的保温层厚度。当H≥2.5m 的时候也要保存地表植被进行施工,然后平整基底、使用压路机压实,基底表层和第一层填土适当压实即可,不需要进行压实度检测,主要是因为在环境温度的影响之下其硬度很快就会超过施工标准、当地表横坡陡于1:5的时候,地表需要完成≥1.0的宽台阶,然后将基底平整压实并检测压实度。2.1.3 不良冻土现象分布地段的路堤基底处理 高原地区的不良冻土现象分布比较广泛,包括冰锥、热胀丘、热融滑塌等,这些不良冻土现象处理不当会对路基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先进行技术处理,达到路基施工标准以后再组织施工。首先应该查明水的来源、地下水的流向、多年冻土的工程类型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勘测的结果修建永久或临时排水系统,可以采用挡水埝或盲沟的方式来拦截疏通,同时将地表和冻土层上面的水排干以后再组织施工。对于已经露出的高含冰量冻土应该采取必要的支挡结和覆盖,避免冻土在施工中出现融化。然后再使用清除或抛石排淤的方式解决软弱层对路基施工的负面影响,根据高含冰量冻土地段基底处理中根据含水量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法,含水量达标可以通过压实排水的方式来达到施工硬度,如果含水量比较大应该采用换填处理。对于高原冻土地带的沼泽湿地应该严禁施工,需要更改公路工程建设方案来选择新的施工地点。 3 路堤施工技术分析 3.1 一般路基施工 在路基施工当中填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选择 收稿日期:2017-12-15 作者简介:罗小堂(1983—),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公路与桥梁工程。 高原冻土区路基的施工技术研究 罗小堂,关玥,涂辉兵 (江西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29) 摘要: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笔者在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中的一些经验,分析了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当中的技术要点,提出了重视地址资料的调查与核对、科学利用通风路基施工方法、降低填料蓄热对冻土的影响、合理的选择路基施工时间等建议,希望能够对高原冻土区的路基施工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关键词: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准备;技术控制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