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毕业前的心理疏导

小学生毕业前的心理疏导

小学生毕业前的心理疏导
小学生毕业前的心理疏导

小学生毕业前的心理疏导

董军面对着即将来临的毕业考试,虽然我们非常注重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复习,但是来自学生心理方面一些不利于复习的因素也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例如学生极易出现的焦虑与浮躁,认为“复习没有意思”“不自由”、“累死了”等心理负担,需要,及时有效地利用一切利用的时间机会释放和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轻装上阵,正如前面几位老师提到的用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形式开展复习,不要整天要么就是教师的讲,要么就是单一的练习。而我们学校的老师则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也十分必要。那么,老师如何经行正确的疏导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我们中心小学位于市中区的东郊边沿,在校的学生来自周围各个层次不同的家庭。与往届的学生相比,这一届学生独生子女多、离异家庭多、家长工作忙或工作单位偏远而造成学生吃小餐桌的多、差生多。这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前提,经常和学生谈心,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或利用班队会定期设立“学生论坛”,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谈学习方法,让助人为乐的学生谈心理动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谈谈他的苦恼。例如,有的班干部非常苦恼,他们为班上的事务尽心尽力,却得不到同学们的理解,在这次的“庆六、一”评优活动中得票不多。在班队会上,她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多提意见,经讨论,令她们明白了症结所在:要求别人做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还有小强同学是班上有名的后进生,他谈了自己的心理历程后,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要帮助他。还有的同学谈了悄悄为班集体捐献花盆、金鱼,是想让班级的文化建设更出色等,经过畅谈,同学们都捧出了那颗赤诚的心,增进了了解和理解,加强了友谊,心情也十分舒畅。此外,还发动学生走向社会,通过社会新闻媒介和街头巷尾的议论发现和了解信息,下午预备铃响后进行三分钟的“热门话题大讨论”,从而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同学们健康地成长,“学生论坛”的开办,令学生的心扉敞开了,全班同学都得到启迪,激发了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爱心,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级一跃成为了学校的文明班,还代表学校参加区的先进班集体评比。

二、抓好双向沟通。

学生思想是变化的,学生中的矛盾也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这需要我们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把可能发生的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心理素质,还要做好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

到双向理解。由于年龄的差距,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常常难于理解对方的思想和感情。老师和家长或把学生看成“孩子”,实行“专制式”的指责、批评,或把学生看成大人,抱怨他们不听话,要求他们象成年人一样能够自控、自觉。学生则随自我意识的增强,尽力想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控制,我行我素,对老师和家长的话反感,不体谅“父母之心”,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教育的成效。为此,班主任可以进行“我和父母交朋友”之类的主题班会,利用心理日记,周记等,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开展“写给班主任的悄悄话”等活动。

同时,本学期在进入复习工作前,给学生家长开办青少年心理知识讲座,或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材料,帮助家长更新观念。针对某一观点或问题,举行小型家长座谈会,例如,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问题举行小型家长座谈会,把几位学习上困难较大的学生家长约在一起,还邀请个别抓子女学习较有经验的家长,共同商讨如何提高学习质量的问题,这样的小型家长座谈会令家长有极大的兴趣,他们相互之间很熟悉,谈起来亲切,又不受拘束,效果非常好,学生的成绩得到稳步上升。

三、讲究疏导艺术。

学校要求我们毕业班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们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乐学的氛围,想了不少办法:如五年级各个班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建起了专门的读书角,书都是班上学生自己从家里拿来的,这些书平时在家里早就不看了,拿到班上却成了抢手货,全班学生做到了资源共享。除了资源共享外,还做到了知识共享、信息共享,每个单元教完后他们就自己出检测题,然后交换检测,学生积极参与,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全班交换检测又让学生个人的知识、信息在全班得以共享,避免了单纯的题海战造成的学生学习倦怠。又如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建起了词语积累沙龙,利用这个平台有的学生把学过的词语按规律找出来展示给大家,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在班上发布让大家分享,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进步。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

在理解学生的心理的基础上,力求抓住“火候”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教师讲的道理要能使学生入耳入脑,这就需要班主任讲究疏导的艺术,变单纯“我讲你听”的方法为对话和其他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最佳心态环境中受到教育。并且,注重选择恰当的时机,如:学生因进步受表扬时,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学习成绩退步时等,都是班主任找学生谈心的最佳时机,还要注意环境和方式,避免正襟危坐式的谈话,最好采用无意识的方式,如有趣的聚会,课余娱乐中的笑谈,都是富有成效的场合。

对学生的疏导要有针对性,善于把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优等生一般都

较自傲。有时看不到自己的特点,可采用提醒式,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指出其缺点,使他们领会老师意图,正确估量自己;后进生在班级中往往较自卑,表现对抗心理,应采用对话谈心式,用道理来说服他们,令他们心服口服,特别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中等生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前进的动力,对什么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应采用触动式的谈心方法,在掌握分寸的前提下,以“刚”克“刚”,促其猛醒。对犯错的同学,不能一味地狠批猛骂,而应当采用“参照式”的方式找他们谈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引起反思,增强改过的信心。

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推心置腹,可以使师生关系融洽,收到疏导的最佳效果。

孩子开学复课做好学生的安全和心理疏导工作

孩子开学复课做好学生的安全和心理疏导工作 冬去春来,繁花已盛开,我们共盼开学的日子即将到来。从居家学习到开学复课,同学们经历了异“长”的假期,会不会有“异常”的心理,遇到“异常”的困难?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由衷地期望与家长们一起,家校协力,为同学们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成长防火墙。 一确保安全,点对点,严格遵照防控要求 学校会按照上级防控的要求做好各种准备,但要做到“一对一”的细致落实,就需要“点对点”,我们要拿出“绣花功夫”精准施策落实各项防控细节。 1.确认健康绿码。学生及其家人必须均为健康绿码。来校前,学生及家人必须无咳嗽、发热、腹泻、乏力等症状,无其他传染病,和境外归国人员无接触,否则不得返校。这是对自身负责、对他人负责,也要对法律负责。 2.规划出行方式。走出家门,就要做好防护。规划好上下学的出行方式,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定要做好防护。在上下学高峰期,到了学校校门口等人员聚集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3.学习防护方法。家长需在开学前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防护方法,如七步洗手法、佩戴和摘取口罩的正确方法、打喷嚏或咳嗽的规范动作、活动及如厕方式、上下学安全要点

等。 4.准备好“健康包”。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生活习惯,如果有条件或者方便,给孩子准备一个“健康包”,可含口罩、消毒湿纸巾、一小瓶免洗洗手液等,做好自身的防护准备。这些是疫情防控的应急举措,有些也可成为家庭教育的常态习惯,特别要理解必要的检查、报备、工作流程和很多特殊的规定,换位思考,充分信任,虽会给自己带来短时间的不便,但归根到底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也是为了他人的健康。相信学校的安排,做好同向而行的教育伙伴。 二调整作息,对准时,逐渐对接学校时间 虽然之前学校在居家学习阶段会要求“在家在校一个样”,但毕竟“居家学习”和“学校学习”还是不同的。早上起床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还是需要重新按照学校的作息调整。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是比较重要的一点。睡眠医学研究显示,学龄期的儿童每天至少要有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引发一些行为以及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好习惯都是从父母开始的,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减少自己熬夜的时间,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懂得按时睡眠就像健康饮食和每天锻炼一样重要。建立一套“睡眠程序”也会对睡眠带来帮助,比如睡前喝牛奶-洗漱-阅读-与父母道晚安这样的睡眠程序,会使睡觉也充满仪式感,产生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4)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情况介绍 邬意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他不会叠,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三、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邬意韬姥姥讲,邬意韬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四、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邬意韬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和邬意韬开玩笑的少了,和他争玩具的几乎没有了。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邬意韬记忆力非常好的条件,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复述故事,请他朗诵儿歌,慢慢地他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邬意韬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如何叠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五、教育效果。 两个月以后,邬意韬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邬意韬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李岚清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群体,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往往把他们列为优秀生。他们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遵守纪律,还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等工作。这些学生深得教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羡慕。由于其经常被奖励和赞赏所包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被看成是比较有个性或者是“可爱的小毛病”。如果对这些“小毛病”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影响优秀生的健康成长。 (1)争强好胜。优秀生往往都比较争强好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优秀生好胜心过强,凡事总要比高低,论输赢,又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听不得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不让人、不容人,那样对自身的发展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2)心高气傲。优秀生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处处唯我独尊,支配欲极强,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3)猜疑嫉妒。优秀生往往在意自己的表现,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虚荣心较强。但一旦被人超越,就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嫉妒心理的产生就使得他们变得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推卸责任,或是想方设法把排在自己前面的“拖下来”。 (4)恐慌脆弱。优秀生一般都是“温室的花朵”,一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很少遇到困难,更不知受挫的滋味。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意志变得薄弱,心理上也难以承受,不知如何接受眼前的挫折和挑战。脆弱心理使他们变得心理恐慌,精神萎靡等。 (5)消沉失落。俗话说:“爬的越高,摔的越疼”。优秀生往往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激烈的竞争使部分优秀生丧失了优越的地位,失落感也就油然而生,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 2、后进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差,比较懒散,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一般被列为后进生。他们的顽劣表现常常会让别人甚至他们自己忽视和低估了他们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长此以往,后进生的心理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恶性循环更加导致学生产生

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心有灵犀一点通 ——浅谈如何做好高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高1113班班主任李平华 两周前,办公室的同事开玩笑对我说:“李老师,你们班得请个风水先生来制一制!”事出有因,我所带的这个班自高一起出现过几例典型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特别是近两个月接连出现了两起这样的事件:11月17日,一名体育生在师大培训期间突然胡言乱语,说看到了一些诡异的东西,回家后一直沉默不语,卧床不起,目光呆滞,判若两人;12月15日,一通宿女生在早读到校途中,疑遭受陌生男性惊吓,进教室后显露出神情极度恐慌的样子,见了男性便吓得大哭。幸运的是,这两位学生经沟通和治疗均已恢复正常,但当时确实让我一筹莫展!最近我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了解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就怎样做好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谈一下我的看法。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收集整理详细的学生家庭档案,做到有备无患。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其家庭成长环境、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有很大的关系。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子女只有要求、训斥,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以本班为例,不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就是:不考上二本就不送读大学,三本没有什么读的价值,只上专科线就直接去打工。有几个学习态认真,但基础很差的学生对于家长这样的要求便直接产生了放弃学业的念头。因此,我们在整体学生档案时,不仅仅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的收集,更要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工作单位、脾气性格、以及学生与家人的相处关系做好详细的记录。这样才便于我们重点关注一些问题家庭很问题学生,对症下药。以本班出现的几例心理问题的案例来说,高二时让校长都头疼的陈姓男生,其成长环境就很特殊。其父亲跑长途客车,母亲售票,很少在家。自小该生就过着几乎独处的生活,且小学时受过别人的欺负,曾留下较深的心理阴影。缺少家人的关爱、父母的沟通为其心里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二、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到明察秋毫。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此时,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压力和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学生会表现出以下几种心理状况: (一)刻苦型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

xx心理疏导方法 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学校教育显然十分重要,我们的家长不该轻视,必须重视孩子发展,就必须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今天的发展,遇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必须去疏导他们不应负有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进行情感疏导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对父母存有戒备心理,使之出现无形的隔膜,父母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假如不去沟通,不就此建立真挚的友谊,势必造成孩子那“朽木不可雕也”。 古人云:“生不教,父之过”,孩子发展到今天,教诲引导时不容半点虚假,也不能再去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正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切从头再来,好坏看今后表现”的精神激励,使孩子会看到希望。 2、学习动机的疏导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并不意味着责任全在教师,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当孩子入学后学习困难或没有学习动机,成绩老是落在别人后面,难以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此情况学校老师会通过一定途径告诉家长,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一起商讨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策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对孩子在变化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彰激励。 3、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1)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通过谈心、做朋友形成更密切关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2)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可以通过媒体有益的故事、电影、电视的某些片段,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能看到现实社会

真实的一面,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3)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让孩子树立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解决问题的情景,从中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或失败和挫折的痛苦,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疏其心,导其行,家长需要多多了解小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除具备细微耐心外,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孩子经得起风雨的参天大树。

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总结

学校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总结xxx大学把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贯穿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始终,突出“四个精准”,全力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1.精准引导,戴上“心理口罩”。 学校及时发出一封公开信,倡导学生在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保持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全校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宣传矩阵,大力宣传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防控知识,着力讲好xx师生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准推送心理调适系列科普及心理减压文章,为广大学生戴上“心理口罩”。 2.精准摸排,构筑“心理防线”。 学校充分发挥“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信息联动,开放线上心理测试平台,对学生心理需求进行调研,对疫情严重地区学生逐一了解情况,按照“一人一策”建立学生台账,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安排辅导员、心理委员等专人加强与重点疫情防控地区有来往学生的沟通交流,做到动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措施第一时间到位、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3.精准帮扶,开好“心理处方”。

学校开通xx大学心理咨询预约热线,为产生焦虑、压抑等问题的学生提供线上帮扶。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重点支持,对有需要的学生及时给予跟踪心理帮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不同时期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困惑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微信推文予以解答和疏导。 4.精准疏导,做好心理主题教育。 学校组织开展线上“用‘心’战‘疫’”主题班会,同学们分享、讨论个人学习心得和心情小故事,传递积极力量;开展“逆境携行,你我同心”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境与挫折,及时调整负面情绪,相互给予关爱支持。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长,为抗“疫”加油。

如何对残障儿童进行心理疏导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一项十分漫长而艰巨的智能工程,特别是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教育好残障儿童(指盲、聋、自闭症、肢残和智残学生,由于生理上有缺陷,造成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特别困难,而需要给予特别帮助和照顾的学生),不知要比常人多洒下多少心血和汗水,下面笔者拟就如何对残障儿童进行育人谈点粗浅的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商榷。 1.以爱心抚之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情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学生是教师的特定工作对象,教师的一切工作内涵都应浓缩于―个爱字。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残障儿童是一个生理上有残疾,心理上有创伤、求医无望的不幸学子,由于社会上的种种偏见,人们对他们的了解认识不够,关心和尊重不够,有些学生在家庭里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于是,他们迫切希望在学校里能得到在社会上和家庭里得不到的东西――关爱、信任、尊重、鼓励、和蔼、温馨,尤其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关心和爱护。为此,一个称职的特校教师必须懂得爱的艺术,把爱体现在关怀、理解、支持这六个字上,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用无私的爱去感化、温暖他们那已经冷却的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带领他们走出迷茫,使他们感受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为他们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提供保障。在工作中,我常常蹲下身子与残障学生平视交流,与其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还用自己的钱带感冒生病的学生到医院治疗,回来后坚持守护在床边端水喂药和护理;学生的衣扣掉了帮其补上;学生的牙膏、香皂等日用品用完了及时帮其买回来。让残疾学生在爱的暖流中增强信心,重塑自我。实践证明,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是转变残疾学生永不衰竭的原动力。 2.以耐心导之残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会产生许多心理障碍,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无论是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正常儿童,如自控能力差、意识薄弱、容易暴躁、焦虑、胆怯、恐惧、自卑和自暴自弃,且比较任性、多疑、固执、孤僻等等。尤其是重度问题学生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都在情理之中,教师和家长无需视为洪水猛兽,动辄训斥,怒不可遏目,更不能歧视、厌弃和排斥他们,放弃对他们教育的责任,而应该是毫不动摇、不厌其烦地、坚定不移地去教育、帮助、关心他们。只有做到耐心、文明、态度和蔼,才会获得教育的成功。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为了防止学生有不良行为或是搞破坏性活动,注意加强学生的身心康复训练,经常反复提醒,言传身教,持之以恒地关心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前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卫生习惯,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由于残疾儿童每取得一点成绩都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仁慈、宽容和博爱之心,给他们以诚挚的鼓舞和希望,多鼓励、赏识他们,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还是爱抚的微笑都会给残障儿童带来快乐和鼓舞。[!--empirenews.page--] 3.以诚心待之残障儿童一般阅历较浅,经验不足,依赖性强,特别是聋哑学生,从小缺乏有声语言,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生活,他们唯一能用来认识世界的就是一双明亮的眼睛,所有的信息全来自于直观感觉,其模仿性强,很容易受表面行为的影响。而在学生眼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为此,教师在与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中,身教比言传显得更为重要。要时刻记住:教师站在讲台上,就是学生的活教材,对人对物一定要抱着诚心诚意的态度,凭着一颗赤诚之心,以高尚人格和魅力感化人,用平等的心态感染学生,用真诚的关怀感动学生,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以此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从而激发起他们成才奋进的激情,朝着崇高的目标前进。 4.以信心育人残障儿童的残疾、缺陷是生理性、器质性的,很难改变,致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畏

(完整版)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2014-12-04 菲立思英语小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从家中的“中心”地位变成学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中形成了人际关系,在形成过程中,一些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结合自己多年在小学担任保育工作所接小学生从家里到学校,接触的人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老师和同学,在教授知识和相互协作中,会因魅力出众而倍受小学生的关注。一般以为,小学生只有在11-12岁以后才有真正的逻辑思维,固然这一观点夸大了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但至少说明在缺乏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了生理发展的制约,小学生对老师或有特长的同学较轻易产生敬佩与模仿,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幼稚,脑发育的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教育时间,对事物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系统,爱憎观不能完全达到社会要求,因此,这种敬佩与模仿会变成盲目崇拜。实践也证实,很多教唆犯正是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唆青少年犯罪。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建立和发展良好辅导关系的方法、观察和反映的方法、影响的方法。(一)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良好的关系是辅导成功的一半。”辅导员应尽快让来访者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和接纳,使随后的辅导工作能

够在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顺利完成,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关系本身的治疗功能。1.初步建立关系一般来说,学生鼓起勇气站在辅导老师面前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紧张、担忧和疑虑的,这时候,辅导老师的态度是否热情,语气是否温和,表情是否关切,是能否迅速化解学生的紧张,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可以先和来访学生握手,亲切地叫其名字,给予热情的问候和简单的寒暄,然后再询问其来访目的。在会谈过程中,不妨将保密性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自然地告诉学生,打消他的顾虑。另外,辅导室里温馨宁静的环境布置,辅导员自然放松的坐姿,也都能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 2.深入关系的建立研究表面,影响辅导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辅导者对来访者的态度特质,以及这些态度特质是否得到合适的表达。辅导员主要透过个人中心疗法中的平等、同感理解、真诚关怀和无条件接纳等态度及其具体的表达技术与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1)平等。保持态度的态度是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础,也是充分表达其他态度的前提条件。保持平等的态度要求辅导老师不以专家、老师、长者自居,能意识到咨访双方都有接受和拒绝、反驳和批评、选择和放弃的权利和自由,以自己的平等心态和平等意识让来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独立和表达自由,达到平等、轻松、无门槛的沟通。(2)真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四年级 一.案例介绍 邓颖鑫是一位女同学,她长着大眼睛,头发较乱,衣着不整齐,成绩中上,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而有的同学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更何况将走进六年级的学习,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我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经过分析认为有三方面因素: (一)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三)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邓颖鑫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她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三.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邓颖鑫同学的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的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看到她身上的变化,这可谓是感受良多: 1、启发激励,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邓颖鑫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邓颖鑫闲谈,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邓颖鑫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邓颖鑫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邓颖鑫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邓颖鑫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的问我:“老师,你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你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是不笑的!”我欣然地拉着她的手说:“好孩子,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的老师多得很!” 2.树立信心,引发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作为胆小的王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她的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

如何给孩子做心里疏导

如何给孩子做心里疏导 【篇一:如何给孩子做心里疏导】 作为家长如何为孩子做好心理疏导 如何正确引导成长期、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健康。 上作为家长如何正确的给孩子做好心理疏导(一)学会感恩(1)感 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当一个人呱呱坠地, 来到这个世界,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享受前 人赋予的一切成果了。生活中,当我们每天享受清洁的环境时,我 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喜迁新居,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 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当我们读一本好书,要感谢作者 的创造。正如一首《感谢》小诗中所讲的:“朝霞捧出了黎明,大 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生活赠予友谊爱情??” (2) 感恩是一种品德。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 大多时候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学会感恩,学会尊重 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3)感恩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看看一些美国儿 童每日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中的内容:“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 ,“昨天吃的比萨很香” ,“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内容非常简单,记录的是幼小心灵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 都应心存感激,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怀有一颗“感恩 的心”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怀着感恩之心生活,善于发现事物 的美好,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 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那么,作为子女,怎 样学会感恩呢?(1)学会体谅。 就算有人坚持要说“亲子之间没什么恩” ,但他至少也得承认“父母并不欠孩子什么债” 。实际上,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从来都是含辛 茹苦,尽心尽力。他们并不期望能有什么回报,如果能够得到一句 关切的问候,在他们则已经是极大欣慰的事情了。 子女若像债主一样逼着父母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奉献” ,对父母来 说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心灵折磨。子女要学会体谅,首先就要学会体 谅父母。 (2)学会负责任。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要学会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包括对自己、父母、家庭的责任,也包括对他人、社会。懂得

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新时期又赋予了教师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学会学好基本的知识技能外更应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此要求下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心理辅导是一门艺术,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那么在在心理辅导时教师应如何去做呢? 一、要有爱心 “育人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工作中,我努力用“师爱”去抚慰学生,慢慢地将心灵受伤的学生搀扶到正路上来。经常有学生给我写信,向我诉说心里的焦虑、苦闷、迷惘、无助,这些情绪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态度,甚至是价值取向。我曾收到过一个高二男同学的来信,他说:“老师,我有时很迷茫,甚至都不知道我读书究竟有什么用――我不想长大,可又不可能,我现在很无助。”他平时

很用功,考试成绩通常还不错,我了解到他当时是刚刚考完试,成绩不太理想,所以感觉难以接受,又没有办法把苦闷发泄出来,所以竟有了不想长大的想法。了解到这些,我给他回了一封信,告诉他:“每个人在某一时段,由于外部的、自身的一些原因,总会有一些消极的想法或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但有问题总是要解决的。首先明确自己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水平和掌控能力,读书会让人远离愚昧,提升内涵。长大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且必须面对的结果,所以我们都会长大,同时也会享受到长大的乐趣。长大了,通过努力了,我们就有能力孝敬父母,享受爱情,过自己喜欢的日子。你看看,这难道不好吗?所以,你现在要做的是理清思绪,找到方向,再努力向前。”后来这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现在明白我该怎么做了。我相信,只要我心中的希望还在,我离成功永远是越来越近。尽管可能我速度很慢,但蜗牛也是牛,我相信自己!”而且他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得很不错。有些学生跟我说,他们与同学甚至是朋友之间的关系,有时不能协调。有些学生,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女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有的学生说:“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的一个最重要时期,是一个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点。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形象地称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特殊问题,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作为班主任如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疏导、消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这是一个所有班主任都应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的阻塞现象,或心理失衡,失调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目前,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性格的个性化都很强,但其面临的社会却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快节奏、多变化的社会,这对初识社会的中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这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中学阶段学生必须面对升学、就业、人际关系等强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于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就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极多,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主要表现为:(1)认知障碍。如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思想教育不理解或对学科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形成的应付心理或厌倦心理等。(2)情绪障碍。如学生因老师表扬或批评而形成的骄傲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碍。如孤僻心理、抑郁心理、狂妄心理等。(4)人际交往障碍。如早恋心理、嫉妒心理、怀疑心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个体身上,上述心理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几种障碍交织在一起。 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必须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创设班级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2.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经常性地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辅导我有话要说

幼儿心理辅导我有话要说 小欣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因为身体不好,三年换了三家幼儿园。她在家、在外表现活泼、外向。在幼儿园怕老师,有事不敢说,比如肚子疼一直忍着,回家紧急看医生;午睡中间不敢请假去小便,忍无可忍就尿在床上。开学以来已尿床二次。怎么办? 分析: 小欣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虽然妈妈说她在家和在外表现得活泼外向,这更多的是从幼儿行为特点来做的一个评价。其实,内向和外向性格,并不一定通过外在行为来体现,更多的指向内心世界。一个孩子,害怕跟人打交道,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就是一些内向的表现。当然,我们并不能说,内向的孩子不好,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独到的特征,在不同的领域也会有不同的成功表现。 内向的孩子,有一些遗传的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问题产生可能源自家庭生活环境。有两种可能会让孩子有内向的趋势,一是父母太强势;二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强势父母的家庭,孩子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所有内在成长的动力总是受到打压,孩子就有可能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机会与母亲或者养育者建立安全性的依恋关系,孩子就不太容易坦然面对陌生的生存环境,心理发展无法正常成长,总是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的心情。 从案例中发现,父母认为孩子身体不好,三年换了三家幼儿园。虽然我不清楚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及更换幼儿园的理由,但是频繁的更换幼儿园,让孩子总是经常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对于相对内向,没有和养育者建立起安全性依恋关系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正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这个问题的过分关注,让孩子深感压力。 建议: 父母要充分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让孩子有什么想法,能够有勇气说出来,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和评判孩子的是非对错。大班的孩子,正在形成羞耻感,对于敏感

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班级管理中必知的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班主任,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提高管理实效。 一、正确运用“门坎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门坎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个目标,但要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呈梯级的子目标。一旦学生实现了第一级子目标,就通过了门坎,再加上班主任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就有如上台阶一样,一级一级的,最终达到预期的总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门坎效应,班主任在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时,应注意如下原则: 1、目标的合理性。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子目标要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处于同一层次,学生努力就可以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制定目标时,班主任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以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合理性。 2、目标的层次性和具体性。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态度总是存在差异。为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优、中、差生的知识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育者的参与性。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而且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迈“门坎”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一旦达到某个阶段的子目标时更要及时加以鼓励,使学生产生兴趣与动力,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激化学生产生实现更大目标的动机。 二、正确运用“瓦拉赫效应”,寻找学生智能发展的“最佳点”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这样评价:“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的智慧之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其强项和弱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班主任应主动运用“瓦拉赫效应”,积极地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智能发展的“最佳点”。 1、变堵为导,把学生由被动推向主动。传统的班级管理以堵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这种单向性的、不平等的关系天然地包涵着专制主义。而被剥夺了自主性、被伤害了自尊心的学生,对班主任抱有反感,甚至怨恨情绪,师生关系时常处于冲突和对抗之中,更谈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约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自己智能的强点。

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我们班的王闫文同学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王闫文父母,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

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 六年级 学生姓名

小学生心理疏导案例六年级学生姓名:刘清君辅导目标: 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目标:1、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方法进行干预。2、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希望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采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使到班集体的其它成员认识“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的重要性; 并可适当让其充当班里的班干部,但一定要与其签定任职前的自我管理合约,通过激励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预,从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辅导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一同进行家访;详细向现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学询问并记录他在以往的行为特征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资料,以便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症状。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在准备好一切辅导所需的工作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该同学。借助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为他接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第三步:开展实质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1、营造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晤谈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关系后,我分阶段地对该同学进行心理晤谈。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他阐明辅导的目的和现状,运用“同理心”

的技巧降低其抵触情绪;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量表测试其心理特征。第三阶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采取合理的心理治疗方式。最后阶段主要是解释为他设计的“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碍。 2、为他设计“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 (1)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2)通过其它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制造严重的冲突事件,进一步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开展班级的团体心理治疗,适当举办一些团体心理活动,提倡“和谐”的班级气氛,让他尽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尽量挖掘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行为进行放大。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发现其存在的细微的不良品格行为,进行耐心教育和正确的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逐步达成道宁团体心理治疗的12 个效能。 4、与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要分别肯定,对存在的人格障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帮助他改变自我,改善环境。辅导后记: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治其症结,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标不治本。本个案成功之处也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详实调查,认真思索为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