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成绩出来后,家长应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高考成绩出来后,家长应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高考成绩出来后,家长应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高考成绩出来后,家长应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高考放榜已过去一周,几家欢喜几家愁。发挥出色的考生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往往会出现失落情绪,甚至发生极端悲剧。据报道,四川高考后,有考生自杀留下遗书控诉父母——称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高考失利的考生应如何走出阴霾?华夏高考网小编建议,家长应注意孩子在情绪变化方面的蛛丝马迹,帮助孩子重塑信心,及时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小编还提醒,不仅是考试失利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超常发挥的考生同样可能出现心理波动,容易被陷入喜悦的家长和考生忽视。

案例1:高考没上线拒绝报志愿

女孩小婷(化名)是重点班的考生,但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原本觉得铁定能上一本,却最终没有达到一本线。到了填报志愿的日子,小婷把自己锁在房间,不肯填报志愿,并且向父母提出,自己只想到国外读书。

然而,对于女儿的要求,父母表现得十分强硬,不同意其出国读书。小婷的情绪也变得更糟,不仅无法接受高考成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性格差、一无是处,也不愿意填报志愿,认为读二本没有前途。

班主任知道了小婷的情况后,带着她去见心理老师。在心理老师面前,小婷这才敞开心扉,原来,小婷觉得其他同学都考上了一本,自己上二本院校很没面子。在她心里,觉得出国读书让她面子上好过些。于是,心理老师与小婷聊喜欢的专业、人生规划,帮她分析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她建议小婷,可以先了解自己的分数段能报哪所二本学校和感兴趣的专业。“高考失利并非没有前途,以后还可以考研。如果想出国读书,也可以在大学阶段作为交换生出国,或者考托福,在研究生阶段出国深造。”

案例2:没考上,“伤害”家人惩罚自己

去年参加高考的考生阿平(化名),因为高考失利,成绩没上本科线,只能读高职专科学校。当时,阿平的父母知道孩子没考好,说话特别小心翼翼。然而,阿平却表现得异常厌烦,还说出了让家人感到伤心的话——“不用你们管我,你们什么都不懂,你们越说我越烦。”

“这个时候关键是让孩子重新接受自己,而不是通过复读逃避。重新树立信心后,再跟他探讨未来的多元可能性。”心理老师并没有急于给阿平支招,而是先倾听得知他内心的困惑,才开始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开导阿平,高考没考好,也能后发制人“逆转胜”。

如今,阿平虽然在高职学校,却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努力地安排学习生活计划,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三种考生需关注:

太好、太差、低于预期

高考后,三类考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第一类是平时成绩较好,因各种原因发挥失常,一时间,懊恼、自责、不甘心统统涌上心头,不愿接受现实。第二类是成绩处于“临界线”的考生,原来有希望上重本,却滑到二本;原来有希望读本科,却掉到专科,这类考生容易觉得付出的努力全都白费,导致焦虑。而第三类,大多家长和考生容易忽略,这类考生平时成绩一般,但在高考时超常发挥,考得特别好。

为何考得好也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超常发挥的考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甚至忘乎所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的孩子,平时成绩只能读二本,但高考上了一本分数线,考生觉得反正上线了,就不认真研究志愿填报,反倒在填报志愿时栽了跟头,一本的分数却最终因为没有填好志愿,只能读二本学校,这非常可惜。”

华夏高考网小编建议,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先冷静下来,适时地给孩子“泼点冷水”,

告诉孩子高考是包括考试和填报志愿的。考试结束不代表高考结束,成绩只是一部分,志愿填报同样重要。“有的人手里拿着一副好牌,由于不认真对待,可能满盘皆输;也有的人拿着一副烂牌,只要认真对待,照样能反败为胜。”

考生情绪引导三要点

1.指责和过度关心都不可取

小编认为,在引导孩子走出失落情绪的过程中,家长应避免几个误区。

第一,家长不应随意责备高考失利的孩子。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考生自己已经难以接受,甚至觉得对不起父母。但有的家长,还会指责孩子,认为“为何别人能考好,你却没考好,肯定没认真学习”。

第二,有的孩子考试没有达到预期,需要时间接受这个事实,但家长们可能会表现出“过度关心”,觉得孩子什么都不说,是在自我封闭。但事实上,孩子只是希望独自冷静一会儿,家长的过度关心或适得其反。

2. 先树立信心再理性分析

“只有家长走出误区,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首先是要告别过去,总结收获和不足;二是通过研究志愿填报,报好志愿、规划未来;三是发展志趣,提升生命内力。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还包括肢体、表情的流露,要多给孩子积极的肯定引导。及时、理性地将孩子的关注点转移到报志愿上,根据分数段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这对未来的影响更加关键。“家长要向孩子明确,高考失利不意味着输了未来,只要付出多一点努力,就算绕一点弯路,也可以赢得未来。”

3.应留意孩子情绪的蛛丝马迹

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有何蛛丝马迹?

并非所有的失落都意味着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有时候,考生觉得成绩未达预期,需要给予一定的空间冷静,这需要家长的耐心观察。

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生活作息的细节、饮食习惯的反常。“有的孩子表现为不吃不喝,也有的孩子表现为暴饮暴食,这都是反常的行为。”此外,还要留意孩子与外界的联系,是否封闭自己。

如果观察到反常行为,家长不应立即采取行动,而应该“等一等”,多观察一会儿,再采取行动。如果家长无法处理,还可以寻求外界的专业支持。

孩子心理辅导的方法-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心理辅导的方法-孩子心理健康 第一步:自我叙述 通过交流使孩子袒露自己内心的思想、认识、困惑。发现自身的优点、不足。明确自己的处境和发展方向。增强其责任心。使他们逐步具有反省能力。并且积极地向着反省习惯方向发展。 1、心理暗示 对于不同的事物,积极的心理和消极的心理给人的影响和情绪是不一样的。比如下雨,有的人就觉得可能出门要穿雨衣,非常麻烦,路上交通不方便,路滑,很容易摔交,走路时很可能泥浆溅在裤腿上,非常讨厌,这是消极的心理暗示。也有人会这样想,终于可以看到天上落下的雨了。她湿润了整个大地。清洁了整个世界,自己可以打着雨伞和自己最亲爱的人在一起体会这个朦胧的世界,感受季节的气息。这个时刻将会给自己留下美好甚至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们在做心理辅导时,首先要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到这次辅导非常有希望,非常有可能改变自己目前的困难状况,使孩子有一种迫切的心情迎接这次辅导,这样就开了一个好头。 如果使家长和孩子谈心,可以说我跟着某某心理专家或者某某心理辅导书上学习了一个非常好的彼此交流的方法,我们一起尝试一下好吗?如果是请专家辅导,则可提前对这个孩子说明这个心理辅导专家的成就,他曾经挽救过多少比自己这个孩子更为困难的学生,使多少更加困难的孩子达到了健康甚至优秀的水平,使孩子对这次辅导充满了期待和盼望,一般我们建议到专家的处所去而不是请专家到自己家里来,因为一般情况下,孩子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比较容易安静,比较容易进入角色,而在家里看到一个陌生人常常不自觉的产生戒备心理。并且在自己家里无意识地会有自己是家里主人的想法,对请来的专家会有一种不自觉的排斥感。 2、轻描淡写 和孩子见面以后,建议一般不要谈行为偏差,也不要问学习情况,更不要谈孩子最敏感的焦虑的问题。可以问问孩子的概况,比如他的年龄姓名,最好让他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亲爱得家长们:大家好!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得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得讲座,同学们会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就是较健康得,但也有9、 5%得小学生存在较明显得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与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得还就是心理问题较明显得大中学生,小学生得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得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得发展、各种竞争得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得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得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得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得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得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就是对她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就是势在必行得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得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得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得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得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得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得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

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得自我与主动发展得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得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得心理问题: (1)学习与升学竞争导致得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得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就是不就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您们造成巨大得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得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得小学生,绝大部分都就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她人,依赖性强、不容她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得情况也很严重,这使她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得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得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与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得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与沟通导致得心理矛盾与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得理解也就是造成您们心理问题得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您们年龄得增长,使您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与烦躁。一方面您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您们得想法与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与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得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得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得主要问题一般就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

如何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f6228693.html, 如何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作者:石海清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7年第07期 众所周知,高三学生面对的诸多因素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而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高三学生迎考时正常发挥。 面对朝夕相处的学生,教师如何从情感上实施好“传道授业解惑”呢?做好学生心理辅导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 一、做学生“心理辅导”的积极参与者,不做旁观者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总会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和有问题的学生,课堂上有意识观察学生,课下有针对性了解学生。 如我所任教的高三某班田同学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很好,其他科目较差,尤其数学成绩很差,一般只有50-60分,从她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她的心理压力较大,时不时表露出畏难情绪。我主动找她谈心,了解到她父母已故,最亲的人只有奶奶和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姐姐,认为自己唯一的出路是考一个理想的大学。可是自己如此糟糕的数学成绩怎么办?于是,我首先要她丢掉过重的思想包袱,对她说:“父母不在,确实对成长不利,古往今来因早年失去父母而没被困难吓倒者,不乏其例:唐朝诗人韩愈,文学家巴金、曹禺,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英国首相布莱尔……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生活让你失去了应有的,但你会收获坚强、收获战胜困难的办法。”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她在2017年1月26日高三协作考试中数学86分,3月26日的高三模拟考试中数学成绩98分。每一次的进步让她变得自信多了。 二、做学生“心理辅导”,要因人而异,精准施教 不为了辅导而輔导,不为了任务而辅导,而是根据需要而辅导。我们的目的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诱导和帮扶,而不能嗤之以鼻,更不能动不动就交给班主任或告诉家长。这就要掌握心理辅导上的技巧,实施精准施教。 比如,对于自卑的学生要查找其自卑的成因:有的是缺乏成功的经验。如果一个人几次努力都失败了,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进而限制能力的发挥。有的是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认识。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只有读书,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希望,为此给自己施加了较大的压力,背着这样的思想负担,学得很累。有的是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有的学生因为生理的不足而自卑,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父母职业地位低下而自卑。因此,针对不同的成因就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但一以贯之的应是激励教育、树立信心。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4)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情况介绍 邬意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他不会叠,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三、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邬意韬姥姥讲,邬意韬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四、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邬意韬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和邬意韬开玩笑的少了,和他争玩具的几乎没有了。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邬意韬记忆力非常好的条件,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复述故事,请他朗诵儿歌,慢慢地他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邬意韬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如何叠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五、教育效果。 两个月以后,邬意韬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叠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邬意韬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从中我更坚信了这一点: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中考心理辅导家长篇

中考心理辅导家长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中考心理辅导家长篇 中考的脚步正在悄悄临近,家长无不对自己的孩子怀着成功的期盼。中考不仅考生紧张,家长可能更受煎熬。那么这个时候家长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的帮助孩子呢? 一、学习方面 1.平时适度“加压”考前适度“冷淡”孩子的学习 孩子在最后的几十天里取得巨大成绩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小,在最后应考的时间里,家长从言辞上适度“冷淡”孩子的学习,避免过分关心,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状态。如果孩子学习过晚,要及时加以提醒,避免孩子出现疲劳学习状态。在孩子复习功课时,不建议家长陪读,尽量避免多次出入孩子房间,一会送牛奶、一会送水果,极易打乱孩子复习思绪。 2.家庭环境不要过分紧张 有些家长临到中考,家里电视也关了,走路也蹑手蹑脚起来……这样的小心翼翼让孩子备感紧张。应该为孩子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如果过度关注,往往适得其反。 不搞特殊化。一旦家有考生,整个家庭气氛都不一样了,家长常给孩子说:“你只需要好好学习,专心复习,其他的我来。”过分的小心翼翼,与往日生活产生巨大反差,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 不要鼓励孩子早睡。一些孩子习惯深夜11点睡觉的,非要他晚上9点就睡觉,违反生物钟,反而造成孩子失眠。 3.营造中考环境,督促工作做到位 硬环境:考场模拟 软环境:态度、习惯、时间掌控等 中考考查的不仅是学习成绩,也是在考察孩子的心理、身体素质等,家长在孩子复习时应起到督促的作用,由于学习压力大,再加上久坐书桌前,视野空间活动空间狭小,孩子容易烦躁发脾气,这时家长要提醒孩子出去适当娱乐、运动一下,以户外简单运动为主,半小时为宜。 二、心理方面 1.情绪要稳定

家长会 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教案 年级:主讲人:时间: 一、父母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健康的孩子。 家长心理健康的三大标准 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那么,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心理素质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稳定和健康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家长心情舒畅,情绪愉快,可以给家庭创造一个祥和欢乐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感到亲切愉快,乐于完成家长所交给的任务,学习也会更加专注。相反,如果家长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将自己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事和不满的情绪带回到家中,把孩子当作发泄对象,就会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和戒备状态。作为家长,一定要善于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 ●坚强的意志 一个好家长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应该有决心、有毅力,勇于战胜困难,这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成功后的喜悦。同样,这种坚强的意志,也应该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模仿性强,辨别力弱,可塑性强,自制力弱,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断完善性格 家长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坚持长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坚韧、果断、有成就动机的现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对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就感可以为孩子提供样板。 二、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星空有你心理健康园网站,关于儿童心理家长教育主题相关的文章《对小孩子说话的技巧及注意事项》,该心理与健康文章的主要讲述的是儿童心理 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最出色的。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这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同样,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也是会失败的。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其实到最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不”字正是这一类教育方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在潜意识里也根本不会把这个“不”字听进去。你对孩子不停地说“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却变成了:“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或是“与小朋友吵架!” 夸张点说,大人的“不当语言”是促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诱因。如果一个孩子整

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略谈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肖钿 前言 高三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心理状况的变化又会对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讨影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高三学生面临着即将毕业走向社会或考上大学继续深造,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心理压力较大。同时,处于这时期的学生更容易两极分化,或者认真学习,继续深造;或者自暴自弃,引发更多的行为问题。 学生存在的现象主要有: 学习焦虑的现象,他们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 对人焦虑的现象,他们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退缩, 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 自责倾向的现象,他们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 过敏倾向的现象,他们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 冲动倾向的现象,他们十分冲动,自制力较差。 高三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的人数较多。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入内部,朝向自我。当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得窄小,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高三学生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常被学习压得喘不气来,根本无暇与人交往,所以心理活动容易走向片面,变得敏感多疑。同时,因为学生过于压抑,情绪经常难以得于宣泄,也加剧了他们的敏感多疑,让他们容易为一些小事烦恼。 在学习焦虑上,高三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这可能与我们当前的应试教育有关。每个学生从小就被定下目标要考上大学,直到今天,老师、家长围绕他们的主要话题也是高考,这无形中为学生添加了巨大的压力。每个学生都想考上大学,但无形中他们却产生了这样一种观念,如果考不上大学,这辈子就完了。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 正如上面所说的,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会大大降低。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致观察,了解心理特征,把握教育契机 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异所带来的家庭变化感受不一,但都是一个被迫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1)愤怒、痛苦阶段。父母离异初期,孩子表现为极度失望,想哭,心情烦躁,成绩下降,对朋友具有攻击性。 (2)盲目或麻木阶段。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做错事不感到羞愧,处于一种莫名的“亢进”状态。 (3)流动出走阶段。孩子往往行踪不定,到处乱走,最显著的特征是无论身在何处都处于上满弦的状态,这是一种近乎癫狂的时期,孩子的注意力高度分散,心理负担过重,如果在这阶段再遭受打击,将产生严重后果。 (4)终日忙碌,足不出户阶段。孩子常常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最害怕外界提到他父母离婚的事,精神很紧张。 (5)渴望、思索阶段。孩子渴望得到朋友,希望有人陪伴他战胜困难。同时,他们会设法了解父母离婚的原因,心理上趋于早熟。 (6)获得新生阶段。在经历了上述几个阶段以后,心理上得到了新的平衡,恢复了原来的兴趣,又重新有了生活目标。 父母离异,使得子女经历着痛苦、复杂、漫长的感情磨砺。在1~4阶段中,孩子需要关心、爱抚、帮助,在5~6阶段中,除了继续需要关心、爱抚外,还需要悉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困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情感特点,因“段”施教,把握最佳教育契机,把父母离异给他的心理、学习、品德、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保证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及人身安全。 2.给予关爱和情感补偿,培养健康心理 “师者父母心”。教师要给单亲学生更多的爱抚,在衣、食、住、行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尽量补偿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歧视和冷落而感到处处有温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助,消除其自卑感、孤独感;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并创设机会,让他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积极情绪和良好的性格;激发单亲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转移他们的抑郁情绪;细心发现他们的特长,加以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好成绩。当他们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目标,就会淡化消极情感,产生愉悦情绪,陶冶性情,获得健康发展。 3.树立信心,正视挫折,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单亲学生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生活的信心受挫。而信心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单亲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对生活、人生的信心。多给这些学生讲一些名人故事,如面临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材的爱迪生、高尔基,笑对挫折的毛泽东、周恩来,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通过这些故事告诉单亲的学生,卓越人才的成长必先经过意志磨练的过程,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现实,正视挫折。通过一些专题活动,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从困难挫折中领会人生的真谛,培养他们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 4.亲近家长,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 学校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

家长心理健康优秀讲座稿范文

家长心理健康优秀讲座稿范文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已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 其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他的存在, 心理上便竭力趋于接受它。 精神科常见到的患有癔症的病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暗示性,这类病人的症状往往在精神科医生的暗示治疗后得以消失。在民间,一 些迷信巫术行为如“跳大神”,对于一些癔症病人来说能起到暂时 的治疗效果,其实“跳大神”所起到的就是安慰剂的作用。与此相反,曾经流行一时的“带功报告”也是利用了暗示性原理使得在场 的人出现“集体癔病发作”。 现在,我公布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字的读音,您看看“文件”、“事件”中的“件”与前面我说的那个字一样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 一个汉字就不认识了呢?这是因为在前面的那段文字中应用了一些能 够影响您对这个字作出判断的话语,使您受到暗示,所以您就认不 出这字了,这就是心理暗示。 在“暗示”的过程中,从暗示的具体内容、方式不难判断出暗示者的心理状态。比如,积极的心态,则会给予他人以积极的暗示, 像热情、激励、向上、开拓进取、策划成功等等,使他人得到的不 仅是暗示本身,而且是得到了温暖,得到了战胜困难的力量。反之,消极的心态,则会使他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如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等,使他人承受的不仅仅是暗示带给的痛苦与压力,而且还会波及到他人。以消极的暗示形成“污染源”,受暗示者蒙 上精神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信誉暗示、情境暗示、表情与动作暗示等构成的暗示形式,都会起到它该起的作用。

例如语言暗示,一句激励他人成功的话语,就是“好言一句”,会 让人感到“三冬暖”的;给人一句泄劲儿的话,就可是“恶语伤人”,会令人觉得“六月寒”的。语言暗示,可以使人际关系融洽,也可 能使人际关系受到伤害。又如,表情、动作的暗示,一个斜视的目光,一个撇嘴的动作,难免就会使接受暗示者感到受了污辱;一个用 食指指尖指人的动作,就会是显示出暗示者的素质低下;某人面部表 情僵硬,就可能使他人感到不悦。长此以往,心境不佳,消极冷淡 的表情积淀下来,不仅影响自己、影响他人,还会因此形成某种不 良心态甚或导致某些生理部位的病变。 每个人接受“暗示”的程度不同,有些人容易接受“暗示”,有些人对“暗示”反应则不敏感。通过心理学家对不同人群的分析, 认为以下四类人群较易接受“暗示”: 1、年龄大的特别是老年人,女性更易接受某些暗示,像广告宣传、消费行为尤其是物质消费方面的暗示,更能吸引女性。 2、人在疲倦时,容易接受某些暗示,正像利用心理催眠术那样,使人们在不自觉中接受某种暗示。 3、社会经验缺乏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4、独立见解差的人,容易接受暗示。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丰富 知识,不断地提高素质,不断地磨炼意志,不断地独立思考,就会 识别抑制消极的暗示。 当然,在接受暗示、施之暗示、自我暗示之际,我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不 断地提高素质,不断地磨炼意志,不断地独立思考,这样就可以识别抑制消极的暗示。尤其是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自我超越等自 我暗示非常重要,只有在行动中,相信自我,我能行,就会克服困难,就会取得成功。 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

高三学生心理指导家长篇

高三学生心理指导——家长篇 请以平常心对待高考生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心。在这几天,紧张的不仅仅是考生,更有身后殷切期望的家长。他们忙前忙后,为子女充当着“后勤部队”。然而,不知有些家长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许多“好心”在不知不觉中办成了“坏事”,本以为能减少孩子压力的做法却成了给孩子变相施压的“背后芒刺”。心理专家指出,考生家长容易出现以下五种“无心之过”: 镜头一:全程陪同。考前几天,小丽在家复习。每逢这时,妈妈便会坐在她的对面,一会“小丽,要水吗?”一会又泡杯咖啡递过来,有时还煎两个荷包蛋放在桌子上。“看书就看书,妈妈又递这递那的,一看到她那眼神我就紧张。” 专家点评:紧紧盯着只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尤其是看到家长充满期待的眼神。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 镜头二:“逼”孩子早睡。小张平常都是晚上11点左右睡觉,考前那几天,每晚9点30分不到,家人就“强制”要求他放下书本,关灯睡觉。而小张怎么也睡不着,几次差点失眠。 专家点评:睡眠习惯不要刻意改变,适当提前就寝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是不要过分强调早睡,更不要随便打乱作息时间,在平时习惯的基础上稍稍提前一点即可。 镜头三:“书的暗示”。有的家长会把诸如《高考状元谈高考》《我是这样考上北大的》之类的指导书悄悄地放在孩子书桌的案头,想以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孩子的拼搏精神。 专家点评:家长的心不言自明,无非想自己的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当不了状元就会让家长失望,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 镜头四:“住高考房”。为了让孩子少走点路,多一点休息时间,以及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许多家长在高考时甚至考前好几天就在学校附近的宾馆包一间房,以作备考之用。

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从“心”开始,陪伴孩子成长 引言: 家长有没有资格证,问题就从此开始。 我从1990年开始做家庭教育咨询,下到胎教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我有三点感受。 1、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绝对有一个问题父母。例:我在川大做完讲座后,有一个大一女生问我:“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爱情吗?”才十七八岁的女孩,问这个问题,问题的背后,一定是某个阶段承受了爱情的创伤。 家长一定要做榜样。 2、在所有的问题中,人际问题排在第一。同伴关系又取决于夫妻关系。婚恋问题第二。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语气、习惯等等都等同于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学习和工作的问题排在第三。 3、对人影响最深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每一个人出问题都是和价值观有关系,对待事情的意义和看法,尤其是0-18岁的孩子的价值观100%来源于家庭,其次是学校。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拥有朋友,却又非常自私自我,做事情之前先问会不会加分,有不有奖励,都着眼于眼前的利益。 转化传统的父母角色,转化为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一个人的全部言行都是受他的心理活动的支配,要抓住孩子的心。

今天我讲两点: 一是家长怎么把自己调整好。 二是家长怎么抓住孩子的心。 家长怎么把自己调整好 七中育才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归纳了九个问题:孩子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此处略) 先打个比方。这间屋子没有开灯,里面全是黑暗阴森,充满了细菌和污浊,充满了负能量。我们努力地去驱逐黑暗、阴森、细菌、污浊,还没有进行多久就精疲力竭了。如果我们把门窗打开,让清风和阳光进来,又会如何呢? 当阳光洒满我们的心灵,黑暗自然就会消失。 孩子的心中累积了十四年的污浊、病菌和负能量,当我们让阳光和正能量进来,黑暗自然就消失了。 话题一,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心态。 只有家长的心态调整好了,我们的孩子才有一个好的心态。 你昨天晚上打牌输钱了,工作压力大,和爱人吵嘴了,这些负能量会直接传染给孩子。 例:孩子今天睡懒觉了,你怎么说。你说:“孩子,我很理解你很辛苦,好不容易遇到周末,多睡一会儿。可是不能睡得太多了,要不再睡二十分钟?我马上要去学校听讲座,你得自己起床啊!”也许你会说:“你看你,现在多少时间了?还睡?作业做不完又要请家长!每次都这样,怪不得成绩那么差!你简直跟你妈一个样!”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把引起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与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儿女身上寄托着父母甚至几代人未竟的希望与梦想。再加上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特殊国情,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一个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从小就像一只身负重托的蜗牛,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不少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是出于个人虚荣心的满足,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从小就按家长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其他个性特点。当孩子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时,他们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震惊全国的“徐力杀母事件”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事情天天照样进行着:可怜的父母们,正在为塑造他们自己心目中的音乐家、舞蹈家、画家、书法家、外交家、国际象棋大师……而忙碌着。他们哪里知道在孩子心里深处早已播下了厌倦的种子!如此一厢情愿的家庭教育,怎能不给儿童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家长学习了解一 些教育科学知识,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家教行为,并

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既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把握住自己孩子的过高期望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塑造小学生健康心里的非常重要的一面。 二、儿童学习适应性及发展性与教师教学儿童化程度之间的矛盾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从教师到同学有陌生之感,课程压力作业负担和正规学校教育的组织纪律约束等等,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在学前期身心的发展的基础上,小学教育开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儿童所达到的已有心理水平又不能完全适合于这些新的要求。这样一来,就使小学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在教育的影响下,这些新的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着小学生的心理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事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呢?这要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儿童化程度的高低。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切实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并努力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和进一步发展有特殊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小孩

高三心理辅导活动课放下你的包袱

高三心理辅导活动课放下你的包袱放下你的包袱 活动分析: 高三学生进入第二轮复习后~综合考试接连不断~面对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面对不如意的学习成绩~面对父母、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们普遍感到思想压力较大、烦躁、对自己缺乏信心。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势必会影响到高考成绩的发挥。本活动的意图有两个~一是想引导学生将长期压在心底的烦恼宣泄出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二是想借助换“心”游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坚定心中的信念~勇于挑战自我~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烦恼宣泄出来~并找到摆脱烦恼的有效方法。 2、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坚定信念~向自我挑战。 活动年级:高三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最近比较烦》的音乐~让一学生带领同学放声歌唱。 歌词如下: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一些单调~ 每天家里学校两头跑~身上还要背着个大书包。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老师一个比一个难缠~ 学校里测验是家常便饭~试卷每天要和我见几面。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作业多是多得怎么也做不完~ 书桌上还有一堆练习要赶~哎唷~想好好地睡一觉是越来越难。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陌生的考场何处有我的同伴~ 挥别了儿时的伙伴~现在的我不得不孤军奋战。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数学题目难得是真不寻常~ 脑细胞死掉一大半~得到的结果却是一个大叉。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我比你烦~我梦见成绩册上红灯一串~ 梦中老爸的脸色更难看~我偏寻不着那救命的止痛片。 学生总有大的小的麻烦~妈妈每天嫌我到家太晚。 同学生日一个接着一个~皮夹里面没有多余零钱。 老爸发现我的成绩下降~他就罚我半年不许上网。 午饭鸡腿太小~馒头没熟~晚上自习一直要到十点。 “脑轻松”已吃掉一大罐~效果怎么还是不够明显。 麻烦~麻烦~麻烦~麻烦~我很麻烦~麻烦~麻烦。 我的分数只有第一名的一半~额外的补习排得太满~名牌大学有些高不可攀。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比较烦~ 我只是心烦还没有混乱~ 好好努力最终会有回报~ “我”是我最甘心的负担~ 不烦~我不烦~只有一点烦~你比我烦~我心甘情愿不烦~我不烦~人生很灿烂~我不烦…… ——两位中学生作词 唱完这首歌~大家是不是很有同感,面对每天三点一线或两点一线的生活~面对不如意的学习成绩~面对父母喋喋不休的说教……很多同学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露出一句“烦死了:” 尤其是我们这段时间理综,文综,考试接连不断~一些学生大

小学生心理辅导心得

小学生心理辅导心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一个心得热点,一个学期的的心里辅导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去落实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但是我们是可以在这个方面下苦功夫的.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教育关注者的我,我们必须用心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好小学生心理辅导这门课程的. 首先是对心里辅导的认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压力也会随着加大,心里的接受和承受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起点,也就是一个打好基础走向生活和社会的基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小学阶段这个过程里面,就可以养成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激情,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心态正确的去面对挫折和困难,这将会有益于他的一生.简单的来说就是幼儿园知识一个游戏和开发智力的一个地方,而小学就是引导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现在和多孩子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作为一个独生子女的我可以更深刻的去理解,在家庭要特别的和关爱下,难免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说,以自我为中心等等,但是他们自己关心什么?喜欢什么?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了解,关于这个我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论文,网上也是千篇一律,无非就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习用来干嘛,能否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第二个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自觉的去学习和复习老师教的知识,第三个就是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影响他的思维方式.小学的学习一定要明确到位,具体到个人,从身边的,出发,这样他们才能发散思维,从而有话可说, 关于这个话题我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个家庭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心理辅导. 家庭心理辅导: 父母可以说是孩子最初的老师,父母的生活习惯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龙成风,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负担重,过重的压力有时候只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形成自闭的心里,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于是乎,烦恼,孤独等障碍就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辅导力不从心,父亲忙于事业深夜才回来,偶尔有空时才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有时甚至带有工作情绪,方式粗暴等等.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论有多忙,比如带孩子去玩玩啊,游乐园等,有时他们在学校受到表扬想和你们分享,但是你因为忙而没能给他机会来和你们沟通,甚至还有的,当孩子泡好茶给你时,可以夸夸他懂事,请给孩子爱的机会,也给你们自己一个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学校的心里辅导 学校要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和关心,可以搞一个社区和学校联合的重视小学生心里健康活动,加强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有利于他们的.在小学,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心里课的必要性,加强学校的德育关注.关注学校心里教育室的工作,让他们把工作落到实处,作为老师,加强和家长的联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家长进行谈话,让他们明白关心孩子的重要性,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多沟通,如果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就会造成评价的偏差,关注不多也会和孩子心里产生距

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亲爱的家长们:大家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讲座,同学们会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得到一点启迪,收获一点经验,长一些见识,心灵上得到一次震憾。心理学家曾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报告,发现学生心理大多是较健康的,但也有9. 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一则案例讲,山东某县一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因被邻居怀疑偷钱而服毒自尽。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事例,例如,某小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而自杀,某中学生因“老师把我同小流氓相提并论”而卧轨身亡,某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等,可见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问题。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

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那么小学生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

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刻不容缓 一中屈丹 偌大的校园里,熙熙攘攘来往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承载着我们特别的关注……他们就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 对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人们常称之为“考前心理调适”,顾名思义,这项工作常常是安排在高考前的两三周进行的,它无疑对调节学生在考场上的情绪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仅仅在这时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我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在考场上,特别是重大考试的考场上,常有一些考生因为过度的考试焦虑,而无法在考试时发挥正常的水平。这种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与考场氛围、考试过程中一些细小环节有关,考前心理调适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尽快适应陌生的考场环境、调整考试时的心态,但它决不能代替学生日常备考期间的心理辅导,对于解决引起考试焦虑最根本的问题,考前心理调适是无能为力的。 记得,为我们讲授教育心理学的教授曾说过:“导致考试焦虑,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用所学知识解决考卷上的试题没有把握,而且越是没有把握就越容易引起考试焦虑。”也就是说,学生之所以会考试焦虑,是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透彻,他对能否顺利做出考卷上的试题,存在着很大的担心,等到真的上了考场,这种担心又会因为对考场环境的不熟悉和考场上的紧气氛而进一步加强,最终导致考试发挥失常。反之,当学生确定试卷上的绝大多数容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围时,即使考试环境陌生、考场气氛紧,自信满满的学生也能很快地把精力集中在试卷上,自然不会有任何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紧和焦虑了。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心态如何、能否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解决,关键并不是临考前的心理调适讲座(尽管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主动地给予学生心理疏导和关注,维护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学生尽可能保证平时的学习质量,并在此期间,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充沛的自信。 来一中工作的第一年,接触到的正巧是将在明年踏入高考考场的这批高三学生,与他们的结识使我有机会在今年暑假时,就了解到他们的一些心理状况。在还没有正式踏入高三年级的时候,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始了他们心的“剑拔弩”。“老师,听过来人说,高三一年很苦很苦的,我好紧啊,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从一开始就底气不足;“老师,这个暑假真是太痛苦了,爸爸妈妈整天唠叨,提醒我就要高三了,我一刻也无法放松啊!”他们从一开始就满心烦躁;“老师,就要高三了,真不敢相信时间过得这么快,各种习题让我疲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请慎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 导语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伴随不少心理或者情绪问题,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会很着急,并且急于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是在找心理咨询之前,切记要了解孩子文的根本所在,而不要盲目进行心理辅导,很有可能会导致情况愈演愈烈。 案例一男孩小A,二年级,在校表现:经常不能正常听课,老师布置课堂练习不完成,听不得老师批评的话。只要偏激情绪上来,完全无视课堂纪律,会呈现歇斯底里状。如多次用手拍桌子,踢凳子,喊叫,导致老师无法上课。家长被叫去学校后,要求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家长带孩子去心理咨询机构后,咨询师对小A进行了多项检查,并没有异常,便告知家长,孩子这种情况属于缺乏心理安全感表现,需要少刺激孩子,尽可能安抚孩子情绪。当家长问具体如何做时,咨询师讲了一番大道理,家长最后也不知道该如何配合去做。每周末,家长带孩子去咨询师处,交由其负责对孩子进行治疗,家长并未参与其中。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丝毫没有变化,相反在学校里问题更加严重,家长非常焦虑,因为老师已经明确要求孩子转学。 案例二女孩小B,一年级,家长发现女儿有一段时间行为怪异后,带孩子去做检查,临床诊断为抽动秽语征。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家长陪伴女儿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并未见明显好转,家长很无奈,只好转入另一家机构。第二家机构诊断结论虽然和第一家相似,但是要求小B父母也做心理诊断,目的是为优先解决和排除由家长心理问题对孩子造成的病因结果,才能够正常对孩子进行治疗。小B父母通配合做检查后,发现妈妈心理比较突出,通过咨询师的诊断和分析,查找到了孩子症状的本源,以及形成过程,并给出了具体诊疗方案。 对家长的提示 1、家长在选择心理咨询机构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从两个案例情况来看,家长基本上对心理问题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更无从对孩子的治疗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只能盲目带孩子去做诊断治疗。 从治疗结果来看,小A几乎没有得到专业的治疗,说明该机构从业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小B去的第一家机构也和小A遇到情况类似,幸运的是到第二家机构后遇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