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业船舶检验计费标准

渔业船舶检验计费标准

渔业船舶检验计费标准
渔业船舶检验计费标准

附件一:渔业船舶检验计费标准

目录

1.总则

2.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审查

3.初次检验(建造)

3.1一般规定

3.2船舶构造

3.3轮机

3.4电气设备

3.5 轮机自动化

3.6冷藏装置

3.7锅炉

3.8载重线

3.9 吨位丈量

3.10稳性批准

3.11消防

3.12救生设备

3.13 航行设备

3.14信号设备

3.15无线电通讯设备

3.16 防止油类污染

3.17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

3.18防止船舶垃圾污染

3.19渔捞设备

3.20起重设备

4.营运检验

4.1一般规定

4.2船舶构造

4.3轮机

4.4电气设备

4.5轮机自动化

4.6冷藏装置

4.7载重线

4.8吨位丈量

4.9 稳性批准

4.10消防

4.11救生设备

4.12航行设备

4.13信号设备

4.14 无线电通讯设备

4.15防止油类污染

4.16 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

4.17防止船舶垃圾污染

4.18渔捞设备

4.19起重设备

4.20 坞内检验

4.21 艉轴抽出

4.22锅炉

4.23修理检验

5.拖航检验

6.临时检验及其他

6.1临时检验

6.2公正检验

6.3 展期检验

6.4 免除证书的签发

6.5船舶使用石油液化气设备安全检验

6.6损坏检验

6.7临时适航性检验

6.8 远洋渔船勘验检验

6.9境外检验

6.10渔船设计单位资格认可

6.11渔船修造厂资质等级认可

7.证书和检验报告

1.总则

1.1本规定适用于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对渔业船舶检验的计费。1.2检验费按下列公式计算。

F = N* C* K

式中:F——应收的检验费或认证费(元)

N——基数(元)

C——系数:由船舶的类型、结构装置和船龄确定。

本规定未特别指出者,C取1.0

K——因素:国际航行渔业船舶k值为1.26、Ⅰ类航区渔业船舶k值为0.9、Ⅱ、Ⅲ类航区渔业船舶k值为0.63、内陆水域渔业船舶k值为0.54、其他船舶k值为1.0。

1.3 渔业船舶检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按本款规定交纳检验费:

1.3.1 渔业船舶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审查费在审查完毕收到退审文件前一次付清。

1.3.2新建渔业船舶检验费分三次交纳:

安放龙骨时交纳30%,船舶下水时交纳30%,检验工作结束交纳40%。

1.3.3 营运船舶检验费在检验完毕领取证书、报告时一次付清;营运船舶异地申请检验的,预交纳50%的检验费。

1.3.4 申请人应在收到检验费帐单15天内,交纳检验费。逾期末交纳者,每日按应交检验费总额的2‰加收滞纳金。

1.4验船师开展船舶检验所必需的差旅费、交通费以及通讯联络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1.5申请检验的船舶如不在原来约定的地点,或者由于申请人其他原因致使验船师往返的,除按国家规定收取差旅费外,根据途中往返和等待时间(每昼夜以8小时计),每人每小时收费30元。

1.6如申请人撤回、中断或延迟已进行的检验,船舶检验机构将按完成的工作量收费。

1.7应申请人要求,验船师在法定假日、休息日和临时加班进行检验的,每人每小时收取加班费40元。

2.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审查

船舶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审查费,图纸审查与初次检验(建造)为同一检验单位,第一艘船舶的图纸审查费按初次检验(建造)费的30%计收,第二艘及以上的船舶图纸审查费按初次检验(建造)费的5%计收;购买已经审查合格的全套图纸及技术资料转移到异地建造,建造地渔业船舶检验机构的图纸审查费,第一艘船舶按初次检验(建造)费的15%计收,第二艘及以上船舶的图纸审查费按初次检验(建造)费的5%计收。

3.初次检验(建造)

3.1 一般规定

初次检验(建造)的检验费按本章规定的基数计算。

3.2 船舶构造

3.2.1 钢质船舶

序号总吨位N(基数)

1 未满10 500

2 10~未满20 600

3 20~未满30 800

4 30~未满50 1,200

5 50~未满100 1,680

6 100~未满200 2,580

7 200~未满300 3,480

8 300~未满500 5,280

9 500~未满700 7,080

10 700~未满1,000 9,780

11 1,000~未满2,000 9,780每100总吨加750

12 2,000~未满4,000 17,280每100总吨加500

13 4,000~未满6,000 27,280每100总吨加430

14 6,000及以上35,880每100总吨加380

注:系数C取附表3.2.1和3.2.2内有关值的连乘积。

3.2.2非钢质船舶基数N按钢质船舶基数N的80%计收。系数C见附表3.2.1、和3.2.2。

附表:3.2.1 船舶系数

序号船舶种类C(系数)

1 干货驳、囤船0.70

2 普通干货船、散装货船、油驳0.90

3 油轮1.10

4 公务船1.70

附表:3.2.2 冰区加强

序号冰区加强等级C(系数)

1 Bl* 1.10

2 Bl 1.10

3 B2 1.07

4 B3 1.07

5 B 1.05

3.3 轮机

序号功率(kW)N(基数)

1 未满20 150

2 20~未满30 220

3 30~未满4O 290

4 40~未满5O 360

5 50~未满60 430

6 60~未满80 570

7 80~未满100 710

8 100~未满15O 710每10kW加50

9 150~未满20O 960每10kW加30

10 200~未满30O 1110每10kW加25

11 300~未满40O 1360每10kW加23

12 400~未满50O 1590每10kW加21

13 500~未满70O 1800每10kW加19

14 700~未满100O 2180每100kW加180

15 1000~未满150O 2720每100kw加170

16 1500~未满200O 3570每100kW加160

17 200O~未满300O 4370每100kW加100

18 3000及以上5370每100kW加90 注:①表中功率(kW)系指主机和所有辅机原动机额定功率之和。

②未设有推进装置的船舶系指所有机械装置的总功率。

③系数c见附表3.3.1

附表3.3.1

序号项目C(系数)

1 可变螺距推进装置1.10

2 变速齿轮装置

一机一轴二机一轴三机一轴1.10 1.15 1.20

3 多推进器船

双推进器船三推进器船四推进器船1.30 1.35 1.40

4 侧推装置1.10

5 电力推进器装置(包括轮机电气) 1.30

注:含有多项,系数为有关值的连乘积。

3.4 电气设备

序号功率(kW)N(基数)

1 未满5 174

2 5~未满10 200

3 10~未满25 330

4 25~未满50 620

5 50~未满100 1030

6 100~未满250 1690

7 250~未满500 2530

8 500~未满750 3390

9 750~未满1,000 4070

10 1,000~未满1,500 4580

11 1,500~未满2,000 5430

12 2,000及以上每增加50O +800

注:①表中功率(kW)是指所有发电机额定功率之和。

②船外供电的情况下,以船上所有电气设备额定功率之和来计算。

③系数C见附表3.4.1

附表3.4.1

序号船舶种类C(系数)

1 油船1.30

2 公务船2.00

3.5 轮机自动化

序号功率(kW)N(基数)

1 未满50 80

2 50~未满100 110

3 100~未满200 160

4 200~未满500 300

5 500~未满1000 500

6 1000~未满2000 800

7 2000~未满3000 1100

8 3000及以上1500

注:①表中功率(kW)系指自动化控制的主机和辅机额定功率之和。

②表中基数N是指按无人值班机舱和一人值班机舱的船舶。对集控机舱和驾驶室遥控机舱按表列基数的85%计取。

③电子计算机的检验费由农业部渔船检验局根据不同机型确定。

3.6冷藏装置

序号冷藏舱容积(m3)N(基数)

1 未满100 420

2 100~未满200 500

3 200~未满300 580

4 300~未满400 660

5 400~未满500 740

6 500~未满600 820

7 600~未满700 880

8 700~未满800 940

9 800~未满900 1000

10 900~未满1000 1060

11 1000~未满1500 1110

12 1500~未满2000 1160

13 2000及以上每增加500 +160

注:有速冻装置的系数C为1.50。

3.7 锅炉

序号每个锅炉蒸发量(t/h)N(基数)

1 未满5 720

2 5~未满10 780

3 10~未满20 1000

4 20~未满40 1200

5 40~未满60 1480

6 60~未满80 1640

7 80~未满100 1840

8 100~未满150 1890

9 150~未满250 1960

10 250及以上2090

注:①有过热器的锅炉,按上表的120%计收。

②有过热器及减热器的锅炉,按上表的130%计收。

③特殊构造的锅炉,其检验费由农业部渔船检验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④废气锅炉按上表的60%计收。

3.8 载重线

序号总吨位N(基数)

1 未满10 50

2 10~未满20 60

3 20~未满30 75

4 30~未满50 105

5 50~未满100 180

6 100~未满200 260

7 200~未满300 340

8 300~未满500 500

9 500~未满700 720

10 700~未满1000 920

11 1000~未满2000 1200

12 2000~未满4000 1480

13 4000~未满6000 1600

14 6000及以上1720

3.9 吨位丈量

序号总吨位N(基数)

1 未满10 150

2 10~未满20 200

3 20~未满30 300

4 30~未满50 500

5 50~未满100 1000

6 100~未满200 1100

7 200~未满300 1180

8 300~未满500 1320

9 500~未满700 1440

10 700~未满1000 1620

11 1000~未满2000 2120

12 2000~未满4000 3120

13 4000~未满6000 3920

14 6000及以上4720

注:姐妹船自第二艘起按上表的40%计收。

3.10 稳性批准

序号总吨位N (基数)

1 未满10 40

2 10及以上—未满20 50

3 20及以上—未满30 60

4 30及以上—未满50 80

5 50及以上—未满100 130

6 100及以上—未满200 210

7 200及以上—未满300 290

8 300及以上—未满500 430

9 500及以上—未满700 570

10 700及以上—未满1000 780

11 1000及以上—未满2000 1180

12 2000及以上—未满4000 1270

13 4000及以上—未满6000 1360

14 6000及以上1450

注:①系数C见附表3.10.1

②姐妹船自第二艘起每艘按上表的40%计收。

附表3.10.1

序号船舶种类C(系数)

1 起重船1.1

2 驳船0.6

3 运输船0.7

3.11消防

序号总吨位N (基数)

1 未满10 20

2 10及以上—未满20 30

3 20及以上—未满30 40

4 30及以上—未满50 60

5 50及以上—未满100 100

6 100及以上—未满200 170

7 200及以上—未满300 230

8 300及以上—未满500 350

9 500及以上—未满700 470

10 700及以上—未满1000 650

11 1000及以上—未满2000 980

12 2000及以上—未满4000 1180

13 4000及以上—未满6000 1800

14 6000及以上1980 注:系数C见附表3.11.1

附表3.11.1

序号船舶种类 C (系数)

1 油驳、油船1.3

2 公务船1.5

3.12救生设备

序号总吨位N (基数)

1 未满10 20

2 10及以上—未满20 35

3 20及以上—未满30 50

4 30及以上—未满50 65

5 50及以上—未满100 105

6 100及以上—未满200 145

7 200及以上—未满300 185

8 300及以上—未满500 240

9 500及以上—未满700 290

10 700及以上—未满1000 370

11 1000及以上—未满2000 490

12 2000及以上—未满4000 590

13 4000及以上—未满6000 650

14 6000及以上700 注:公务船、交通艇基数按上表的200%计收。

3.13航行设备

序号总吨位N (基数)

1 未满10 10

2 10及以上—未满20 15

3 20及以上—未满30 20

4 30及以上—未满50 30

5 50及以上—未满100 40

6 100及以上—未满200 60

7 200及以上—未满300 80

8 300及以上—未满500 110

9 500及以上—未满700 130

10 700及以上—未满1000 160

11 1000及以上—未满2000 210

12 2000及以上—未满4000 300

13 4000及以上—未满6000 360

14 6000及以上400

3.14信号设备

序号船长(米)N (基数)

1 未满7 20

2 7及以上—未满12 30

3 12及以上—未满20 50

4 20及以上—未满50 130

5 50及以上—未满100 150

6 100及以上250

注:表中船长指总长。

3.15无线电通信设备

3.15.1一般无线电电报或无线电电话设备的检验:A1航区船舶N=200,A1+A2航区船舶N=400,A1+A2+A3及以外航区船舶N=500。

3.15.2 具有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功能的检验(GMDSS),一律取基数N=1200。

3.16防止油类污染

序号总吨位N (基数)

油船1 未满150 400

2 150及以上—未满4000 840

3 4000及以上1400

非油船1 未满200 150

2 200及以上—未满400 250

3 400及以上—未满4000 620

4 4000及以上930

3.17 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

渔业船舶检验一律取基数500。

3.18 防止船舶垃圾污染

渔业船舶检验一律取基数500。

3.19 渔捞设备

序号额定扭矩(kN.m)N (基数)

1 未满20 200

2 20及以上~未满50 260

3 50及以上~未满80 320

4 80及以上~未满120 420

5 120及以上~未满160 540

6 160及以上每增加40 +120

3.20 起重设备

序号安全负荷(t)N (基数)

1 未满

2 50

2 2及以上~未满

3 90

3 3及以上~未满

4 100

4 4及以上~未满

5 120

5 5及以上~未满10 152

6 10及以上~未满15 205

7 15及以上~未满20 260

8 20及以上~未满25 310

9 25及以上~未满50 460

10 50及以上每增加25 +100

注:①以渔捞机械作起货动力的按上表的70%收费。

②系数C见附表3.20 .1

附表3.20 .1

序号起重设备种类C(系数)

1 普通吊杆1.00

2 起重机1.30

3 船用升降机2.00

4 起重船上的起重机2.00

4.营运船舶检验

4.1 一般规定

4.1.1 营运船舶检验的检验费按本章规定的基数计费。

4.1.2 申请人未按规定申请船舶初次检验(建造)的,船舶建造完工后申请初次检验(营运)的船舶按初次检验(建造)费的200%计收。

4.1.3由于更换船旗而进行初次检验(营运)的船舶按换证检验费的150%计收。

4.1.4未经渔业船舶检验机构监督检验的船舶,以及在境内航行、作业转为境外航行、作业的船舶,申请初次检验(营运)的检验费按换证检验费的150%计收。

4.1.5凡检验证书超过有效期的船舶申请检验,其检验费按每超过半年相应增收50%,不足半年按半年计算。因不可抗拒原因或经检验机构同意的除外。

4.1.6船舶构造、轮机、电气装置、轮机自动化的营运检验费需根据4.2、4.3、4.4、4.5各项规定计算后,乘以表4.1中船龄系数。

表4.1 船龄系数

序号船龄(年) C (系数)

1 不足5年1.00

2 5年及以上~不足10 1.20

3 10年及以上~不足15 1.50

4 15年及以上~不足2

5 1.70

5 25年及以上2.00 4.2 船舶构造

4.2.1 钢质船舶

序号总吨位

N(基数)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1 未满10 60 220

2 10~未满20 80 250

3 20~未满30 95 280

4 30~未满50 120 330

5 50~未满100 160 430

6 100~未满200 230 620

7 200~未满300 280 920

8 300~未满500 330 1220

9 500~未满700 370 1500

10 700~未满1,000 420 1960

11 1,000~未满2,000 480 2620

12 2,000~未满4,000 610 3370

13 4,000~未满6,000 730 3970

14 6,000及以上每增加2000 +60 +400

注:①系数见表3.2.1和3.2.2;

②期间检验按换证检验的80%计收。

4.2.2非钢质船舶基数N按钢质船舶基数N的80%计收。系数C见附表3.2.1和3.2.2。

4.3 轮机

序号功率(kW)

N(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1 未满20 30 90

2 20~未满30 40 130

3 30~未满4O 50 160

4 40~未满5O 60 190

5 50~未满60 70 220

6 60~未满80 80 270

7 80~未满100 90 330

8 100~未满15O 100 440

9 150~未满20O 120 540

10 200~未满30O 140 670

11 300~未满40O 170 830

12 400~未满50O 200 970

13 500~未满70O 230 1120

14 700~未满100O 260 1270

15 1000~未满150O 290 1430

16 1500~未满200O 320 1530

17 200O~未满300O 350 1680

18 3000及以上每增加2000 +50 +240 注:①表中功率(kw)系指主机和所有辅机原动机额定功率之和。

②未设有推进装置的船舶系指所有机械装置的总功率。

③系数c见附表3.3.1。

④期间检验按换证检验的80%计收。

4.4电气装置

序号功率(kW)N(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1 未满5 30 70

2 5~未满10 50 130

3 10~未满25 70 230

4 25~未满50 110 340

5 50~未满100 170 540

6 100~未满250 200 800

7 250~未满500 280 1100

8 500~未满750 360 1450

9 750~未满1,000 440 1750

10 1,000~未满1,500 530 2120

11 1,500~未满2,000 630 2520

12 2,000及以上每增加500 +36 +168

注:①表中功率(kw)是指所有发电机额定功率之和。

②船外供电的情况下,以船上所有电气设备额定功率之和来计算。

③系数C见附表3.4.1。

④期间检验按换证检验的80%计收。

4.5轮机自动化

序号功率(kW)

N(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1 未满50 30 50

2 50~未满100 40 60

3 100~未满200 50 80

4 200~未满500 70 150

5 500~未满1000 100 250

6 1000~未满2000 160 400

7 2000~未满3000 240 600

8 3000及以上320 800

附表4.5.1

序号项目 C (系数)

1 驾驶室遥控机舱1.10

2 集控机舱1.20

3 1人值班机舱1.30

4 无人值班机舱1.40 4.6 冷藏装置

序号冷藏舱容积(m3)

N(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1 未满100 180 280

2 100~未满200 200 320

3 200~未满300 220 360

4 300~未满400 240 400

5 400~未满500 260 440

6 500~未满600 280 480

7 600~未满700 300 520

8 700~未满800 320 550

9 800~未满900 340 580

10 900~未满1000 360 610

11 1000~未满1500 380 650

12 1500~未满2000 410 700

13 2000及以上每增加500 +60 +100 注:①具有速冻装置的船舶按上表的150%计收。

②期间检验按换证检验的80%计收。

4.7 载重线

序号总吨位

N(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2 10~未满20 20 35

3 20~未满30 25 45

4 30~未满50 30 65

5 50~未满100 50 110

6 100~未满200 95 145

7 200~未满300 160 190

8 300~未满500 180 240

9 500~未满700 210 300

10 700~未满1000 270 360

11 1000~未满2000 350 480

12 2000~未满4000 420 580

13 4000~未满6000 460 620

14 6000及以上520 800

4.8吨位丈量

4.8.1由于改建需要重新丈量时,按表3.9计收。

4.8.2船舶已有各种吨位证书,但需要重新核发的,相应按表3.9的40%计收。

4.9稳性批准

4.9.1由于改建或其他原因需要重新批准稳性时,按表3.10的计收。

4.10消防

序号总吨位

N (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2 20及以上—未满30 8 25

3 30及以上—未满50 10 35

4 50及以上—未满100 1

5 70

5 100及以上—未满200 30 110

6 200及以上—未满300 40 150

7 300及以上—未满500 60 250

8 500及以上—未满700 90 350

9 700及以上—未满1000 130 450

10 1000及以上—未满2000 160 550

11 2000及以上—未满4000 190 650

12 4000及以上—未满6000 250 750

13 6000及以上310 850 注:①系数C见附表3.11.1.

②期间检验按换证检验费70%计收。

4.11救生设备

序号总吨位

N (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1 未满20 5 10

2 20及以上—未满30 8 25

3 30及以上—未满50 10 30

4 50及以上—未满100 1

5 40

5 100及以上—未满200 20 55

6 200及以上—未满300 25 75

7 300及以上—未满500 30 85

8 500及以上—未满700 35 115

9 700及以上—未满1000 45 150

10 1000及以上—未满2000 55 195

11 2000及以上—未满4000 65 235

12 4000及以上—未满6000 75 260

13 6000及以上85 280 注:公务船、交通艇基数按上表的200%计收。

4.12航行设备

号总吨位

N (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2 20及以上—未满30 8 15

3 30及以上—未满50 10 15

4 50及以上—未满100 10 25

5 100及以上—未满200 15 30

6 200及以上—未满300 20 40

7 300及以上—未满500 30 60

8 500及以上—未满700 35 70

9 700及以上—未满1000 40 80

10 1000及以上—未满2000 45 90

11 2000及以上—未满4000 50 100

12 4000及以上—未满6000 60 120

13 6000及以上65 130 4.13 信号设备

号船长(米)

N (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1 未满7 5 10

2 7及以上—未满12 8 20

3 12及以上—未满20 10 40

4 20及以上—未满50 20 90

5 50及以上—未满100 30 120

6 100及以上40 160

4.14无线电通信设备

4.14.1一般无线电电报或无线电电话设备的检验,A1航区船舶N=150,A1+A2航区船舶N=300,A1+A2+A3及以外航区船舶N=400。

4.14.2具有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功能的检验(GMDSS),一律取基数N=1000。

4.15防止油类污染

序号总吨位

N (基数)

年度检验换证检验

油 1 未满150 150 250

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 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 船长大于或等于5m但小于12m内河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 国渔检(法)[2008]135号文公布 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一章总则 第1节一般规定 1.1.1 法令 1.1.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是依照该条例规定实施检验管理的主管机关。 1.1.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渔业船舶检验规则由国家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制定,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 1.1.2 宗旨 1.1. 2.1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船舶具备安全航行、作业的技术条件,保障人命财产安全,防止污染环境。 1.1. 2.2 对符合《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船长大于或等于5m但小于12m内河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要求的,应当签发相应的法定证书。 1.1.3 适用范围 1.1.3.1 本规则适用于船长大于或等于5m但小于12m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将要登记的、有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结构的内河机动渔业船舶。 1.1.3.2 适用本规则的内河船舶,其材料可为钢质、木质、铝合金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1.1.3.3 本规则不适用于高速船(艇),高速船(艇)应当符合主管机关发布或承认的检验规定。 1.1.4 申请与费用 1.1.4.1 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按本规则 2.1.3规定的时间向有关验船机构申请法定检验,并提供必要的检验条件。 1.1.4.2 检验费按国家价格、财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计收。 1.1.5 生效与适用 1.1.5.1 本规则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主管机关公布施行。规则生效日期标注在本规则扉页上。 1.1.5.2 除本规则另有明文规定外,本规则适用于新船。 1.1.5.3 本规则生效之前建造的船舶,其船舶构造仍可符合建造时的规定。 1.1.6 等效 1.1.6.1 经主管机关同意,验船机构可允许采用具有同等效能的设备、材料、器具或其他设施代替本规则要求的设备、材料、器具或其他设施。 1.1.7 免除 1.1.7.1 对于具有新颖特征的船舶,如验船机构认为本规则的某些规定妨碍其发展新颖特征时,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经主管机关同意,可以免除这些要求。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检验管理,规范船舶检验服务,保障船舶检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船舶检验活动及从事船舶检验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船舶检验是指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检验。 军用船舶、体育运动船艇、渔业船舶以及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的设施的检验,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检验管理。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工作。 第二章船舶检验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实施船舶检验的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验船公司(以下简称外国验船公司)。 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或者外国验船公司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规定的验船机构审批条件作出是否予以审批的决定。予以审批的,同时应当明确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验船公司的检验业务范围。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当向社会公布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业务范围。 第五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按照A、B、C、D四类从事船舶法定检验:

(三)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失效时间不超过一个换证周期; (四)涉及船舶安全的修理或者改装,但重大改建除外; (五)变更船舶检验机构; (六)变更船名、船籍港; (七)存在重大安全缺陷影响航行和环境安全,海事管理机构责成检验的。 对于前款第(三)项所列情形,船舶、水上设施申请检验时,国内船舶检验机构须对失效期内应当进行的所有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检验周期按照原证书检验周期计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的外国籍船舶,有第一款第(一)、(七)项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签发检验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外国籍船舶的发证机构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验船公司的,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对移动式平台、浮船坞和其他大型船舶、水上设施进行拖带航行,起拖前应当申请拖航检验。 第十七条船舶试航前,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向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申请试航检验,并取得试航检验证书。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在签发试航检验证书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并确认船舶试航状态符合实施船舶图纸审查、建造检验的船舶检验机构批准的船舶配载及稳性状态。 第十八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从事钻探、开发作业的外国籍钻井船、移动式平台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授权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 (一)作业前检验; (二)作业期间的定期检验。 第十九条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所使用的有关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应当进行船用产品检验。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 办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法律名称: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业务类别:船舶检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国海事局船舶检验国内法规 颁布机关:中国海事局 颁布文号:交海发[2000]586号 颁布时间:2000-11-09 生效时间:2000-11-09 同时废止法律法规: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海发[2000]586号2000年11月9日) 中国船级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检局(处),广东、福建、厦门海事局: 现将《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以及船用产品检验(以下称“船舶检验”)工作的管理,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称《船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67号)和《关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海事局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的批复》(中编办(1998)4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船检条例》规定的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称“中国海事局”)是依照本办法实施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监督管理船舶检验发证工作,审定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资质并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法定检验授权,审批外国验船组织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地方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称“船舶检验机构”),经中国海事局授权后方可行使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五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对其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并对其开展的检验业务负责。 第二章船舶检验 第六条凡在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

13、渔业船舶检验操作规范及行政审批流程图

13、渔业船舶检验操作规范及行政审批流 程图

十三、渔业船舶检验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一)名称:渔业船舶检验 (二)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一)1986年1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25号公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六条: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的从事捕捞作业的船舶必须经渔业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下水作业。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令第383号公布,自2003年8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第三条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渔业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以下简称国家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行使渔业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职能。地方渔业船舶检验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有关的渔业船舶检验工作。各级公安边防、质量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予以协助。

第四条:国家对渔业船舶实行强制检验制度。强制检验分为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临时检验。 (三)1989年5月5日国务院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1989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三条,渔业船舶必须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取得船舶技术证书,并领取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关签发的渔业船舶航行签证簿后,方可从事渔业生产。 (四)2001年9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正,2010年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渔港渔业船舶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渔业船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并向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办理渔业船舶登记,取得渔业船舶登记证书和航行签证簿后,方可从事渔业生产。捕捞渔船还应当同时取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捕捞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捕捞作业。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渔业船舶检验局《关于给予广西南宁检验处等16个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认可和柳州检验处等7个检

(法规)渔业船舶报废规定

渔业船舶报废规定(草案) 日期:2006-04-17发布单位: 农业部渔业局渔船渔港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管理,保证渔业船舶航行作业安全,保障渔业船舶和渔民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监督机构登记的渔业船舶。 第三条国家对渔业船舶实行报废制度。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渔业船舶报废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渔业船舶报废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渔港监督和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负责渔业船舶报废工作的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报废标准 第五条渔业船舶达到下列规定船龄的,应当报废。 (一)海洋渔业生产船舶 1.钢质船 船长12米以下的,报废船龄为16年;船长12米以上、24米以下的,报废船龄为20年;船长24米以上的,报废船龄为24年。 但是,专门制造从事大洋性渔业和从事深水灯光围网作业的,报废船龄为30年;本规定实施前已经改造且从事大洋性渔业的,报废船龄为26年。 2.木质船

船长12米以下的,报废船龄为13年;船长12米以上、24米以下的,报废船龄为18年;船长24米以上的,报废船龄为20年。 但是,使用气干密度超过 0.8(克/立方厘米)的特种木材(包括重黄婆罗双(曾用名梢木)、坤甸铁樟木、稠木)制造的,报废船龄为23年。 3.钢丝网水泥船: 报废船龄为20年。 4.玻璃钢船: 报废船龄为30年。 (二)xx渔业生产船舶 1.钢质船: 报废船龄为21年; 2.木质船: 报废船龄为20年; 3.钢丝网水泥船: 报废船龄为20年; 4.玻璃钢船: 报废船龄为30年。 (三)其他 1.水产品冷藏加工船、拖轮、驳船: 报废船龄为2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机构资质认可与管理规则 (2008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船舶检验机构的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简称《船检条例》)和《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及有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船检条例》规定的船舶检验机构船舶法定检验资质的认可与管理。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依据本规则对船舶检验机构实施资质认可和管理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第四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要求通过资质认可,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法定检验机构资质认可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认可证书》),方可从事船舶法定检验及签发船舶法定检验证书。 第五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保持与船舶检验业务相适应的资质与能力。船舶检验分支机构是船舶检验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船舶检验机构应对内设机构和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 第六条本规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国务院交通部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从事船舶法定检验业务的机构。 (二)船舶检验分支机构,是指船舶检验机构下属、实行业务分

工的检验机构。 第二章资质分类及资质认可条件 第七条船舶检验机构资质分为A、B、C、D四类。经主管机关资质认可,具有A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包括国际航行船舶在内的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具有B 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具有C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船舶的法定检验;具有D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小型船舶,以及封闭水域内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KW的货船和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KW《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定义的第五类客船的法定检验。 第八条船舶检验分支机构,在船舶检验机构的业务范围内,可以从事分工确定的检验业务范围的法定检验。 第九条申请D类资质的船舶检验机构,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机构的设立符合《船检条例》的有关规定,并贯彻执行主管机关的相关法规、规范和规定; (二)具有承担相应检验业务的基本条件,包括办公用房、办公设备及其他相关的设施和设备,以及满足检验业务所需的有效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资料; (三)内部机构设置合理,满足检验业务的需求; (四)管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 (五)具有与检验业务相适应的注册验船师;

渔业船舶检验的审批操作规范

渔业船舶检验的审批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一)名称:渔业船舶检验 (二)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一)1986年1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25号公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六条: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的从事捕捞作业的船舶必须经渔业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下水作业。 (二)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令第383号公布,自2003年8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第四条:国家对渔业船舶实行强制检验制度。强制检验分为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临时检验。 三、实施主体和实施权限 (一)实施主体:北海市渔业船舶检验局 (二)实施权限: 1.负责辖区内(合浦县除外,下同)渔业船舶机构检验业务工作的指导、协调与监督管理; 2.负责辖区内船长24米以下渔业船舶的监督检验及发证工作; 3.负责辖区内非钢质渔业船舶的营运检验及发证工作; 4.负责辖区内渔业船舶设计修造质量的监督管理; 5.承担辖区内验船师业务培训工作; 6.负责辖区内检验业务工作的统计上报; 7.承担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认可和管理规定》,渔业船舶检验行政审批权最终以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核定授权的渔业船舶检验业务为准。 四、行政审批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海洋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程2003》(国渔检(船)[2003]31号)规定,申请渔业船舶检验时,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持有国家下达的《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 (二)持有船名号审批文件; (三)船舶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及审图意见书经过批准; (四)签订有船舶建造合同及技术协议; 五、实施对象和范围 (一)初次检验的实施对象和范围: 1、制造的渔业船舶; 2、改造的渔业船舶(包括非渔业船舶改为渔业船舶、国内作业的渔业船舶改为远洋作业的渔业船舶); 3、进口的渔业船舶。 (二)营运检验的实施对象和范围: 1、渔业船舶的结构和机电设备; 2、与渔业船舶安全有关的设备、部件; 3、与防止污染环境有关的设备、部件; 4、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 (三)临时检验的实施对象和范围: 1、因检验证书失效而无法及时回船籍港的; 2、因不符合水上交通安全或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被责令检验的; 3、具有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特定情形的。 六、申请材料

渔业船舶检验工作总结

渔业船舶检验工作总结 渔业船舶检验工作总结 渔业船舶检验工作总结:2014-8-3 11:05:27河北渔业船舶检验局秦开检验站渔业船舶检验工作总结几年来,我站的渔业船舶检验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区农村工作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热情服务渔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多年来没有出现安全隐患和责任事故,较好地完成了渔业船舶检验工作任务。一、业务核定情况我区现有海洋渔业捕捞船舶83艘,其中15米以下木质渔业船舶79艘,24米以上钢质渔业船舶4艘。根据省船检局检验业务划分,属于我站检验的营运船舶为79艘,4艘为省局检验。二、以确保安全为目标,努力提高检验质量为确保渔三、安全生产宣教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媒介,大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渔业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发放《渔船船东船长安全管理手册》160余册、《渔业船舶安全生产小常识》200余册、农业安全知识宣传单200余份、《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片》13套,多次召集渔民代表,介绍和讲解渔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渔民代表之间也互相交流船舶设备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等,并协助我们向全体渔民进行宣讲,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四、机构内部建设管理情况河北渔业船舶检验局秦开检验站的前身是河北渔业船舶检验局山开检验站。2000年,根据秦皇岛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山海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两区合并,统称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按照秦皇岛开发区管委会的意见,并经开发区编委的批准,设立河北渔业船舶检验局秦开检验站,其业务范围、人员、办公地点、管辖区域不变。我站现有初级验船师资格6人,其中2人为助理验船师,4人为验船员,4名验船员在今年刚刚取得验船师资格。为尽快提高新任验船师的业务能力,我们多次组织新老验船师共同学习、共同实践,每两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主要是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了《渔业船舶验船师管理规定》、《渔业船舶检验与发证程序和证书填写规定(2002)》、《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9)》、《黄渤海小型渔业船舶检验办法(2009)》、《渔业船舶检验档案管理规定》等。通过学习,大家越发感到学习业务知识的必要性,一致认识到今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检验管理,规范船舶检验服务,保障船舶检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船舶检验活动及从事船舶检验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船舶检验是指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检验。 军用船舶、体育运动船艇、渔业船舶以及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的设施的检验,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检验管理。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工作。 第二章船舶检验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实施船舶检验的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验船公司(以下简称外国验船公司)。 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或者外国验船公司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规定的验船机构审批条件作出是否予以审批的决定。予以审批的,同时应当明确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验船公司的检验业务范围。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当向社会公布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业务范围。 第五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按照A、B、C、D四类从事船舶法定检验: (一)A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包括国际航行船舶、国内航行船舶、水上设施、船运货物集装箱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

(二)B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 (三)C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船舶的法定检验; (四)D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小型船舶,以及封闭水域内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货船和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客船的法定检验。 第六条外国验船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 (一)依据船旗国政府授权,对悬挂该国国旗及拟悬挂该国国旗的船舶、海上设施实施法定检验和入级检验; (二)对本款第(一)项规定的船舶、海上设施所使用的有关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等船用产品实施检验; (三)对外国企业所拥有的船运货物集装箱实施检验; (四)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认可,在逐步开放的范围内对自由贸易区登记的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实施入级检验。 第七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船舶检验活动。 第八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报告年度船舶检验工作情况,包括质量体系运行、检验业务量、检验人员变化等情况。 第九条船舶检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检验技能,满足国家有关船舶检验人员资质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统一组织船舶检验人员考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船舶检验人员资格证书。 第十条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船舶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不定期持续知识更新培训。 第三章法定检验 第十一条法定检验是指船旗国政府或者其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法定检验技术规范,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安全技术状况实施的强制性检验。 法定检验主要包括建造检验、定期检验、初次检验、临时检验、拖航检验、试航检验等。

船长12m以下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船型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船长12m以下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船型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征求意见稿)》 船长12m以下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船型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船型 总长 Loa(m) 船长 L(m) 型宽 B(m) 型深 D(m) 主机功率 系数λ 备注 1 8501型7m 钢质捕捞渔船7.00 5.74~6.01 2.00 / ≥0.32 2 2.20 3 8502型8m 钢质捕捞渔船8.00 6.49~6.80 2.10 / ≥0.32 4 2.30 5 8503型9m 钢质捕捞渔船9.00 7.37~7.72 2.20 / ≥0.32 6 2.40 7 8504型10m 钢质捕捞渔船10.00 8.17~8.56 2.30 / ≥0.32 8 2.50 9 8505型11m 钢质捕捞渔船11.00 9.19~9.63 2.30 / ≥0.32 10 2.60 11 2.90 12 8506型12m 钢质捕捞渔船12.00 10.17~10.65 2.30 / ≥0.32 13 2.60 14 2.80 15 3.00 16 8507型13m 钢质捕捞渔船13.00 11.02~11.55 2.30 / ≥0.32 17 2.50 18 3.00 19 3.40 20 8508型14m 钢质捕捞渔船14.00 11.53~11.99 2.40 / ≥0.32 21 2.80 22 3.20 23 3.50 24 4.00 25 8509型11.98m 聚乙烯捕捞渔船 11.98 10.35 2.70 1.30 ≥0.32 聚乙烯 26 8510型13.00m 聚乙烯捕捞渔船 13.00 11.50 2.50 1.15 ≥0.32 聚乙烯 27 8511型13.20m 玻璃钢捕捞渔船 13.20 11.98 2.80 0.85 ≥0.32 玻璃钢 28 8512型14.85m 玻璃钢捕捞渔船 14.85 11.99 2.50 0.90 ≥0.32 玻璃钢船长12m以下国内海洋捕捞渔船(以下简称“小型渔船”)标准化船型必

渔船年度检验规范

加强渔船管理,规范渔船检验、许可证制度,保障渔业船舶和渔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切实做好2008年度渔船证书证件及各项规费的征收工作,特制定即墨市2008年度渔船检验、许可证年审实施方案。 一、“三无”渔船的管理 “三无”渔船无任何证书证件,逃避监管部门的管理,严重干扰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存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将对从事海上生产的“三无”渔船进行严厉查处。 二、渔船检验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所有渔业船舶必须参加渔业船舶的初次检验、营运检验、临时检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要求,登记证书已到期,今年渔民应重新申请登记。 参加检验的渔船必须处于适航状态,并配齐通讯、导航、救生、消防、号灯等安全设备(见附表2),按规范要求标刷船名号,40马力以上中型渔船经检验合格后,由验船师照相存档。 各镇(区)渔业服务中心应加大力度,切实做好标刷船名号和船籍港工作,要求必须清晰、规范。 (二)、渔船必须配齐相应的职务船员证书,无职务船员证书或职务船员证书配备不齐的,不予签证;各镇(区)渔业服务中心应积极组织职务船员、普通船员培训班,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应严格培训考试制度,让渔民通过培训持证上岗。 (三)、验船人员必须登船检验,严格按照08年度检验项目检验,并根据渔船修造厂提供的《渔船修造质量证明书》中维修项目进行重点检验,确保渔船处于适航状态。

(四)、2006年我市已为中型渔业船舶配备了单边带电台和气胀式救生筏。验船人员在登船检验时,要检查单边带电台和气胀式救生筏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核对单边带电台的“电台编号”和“电台天调编号”与签定的《协议书》中的编号是否一致。未按规定要求正确安装的,根据《山东省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理》第三十九条第四款之规定: “机动渔业船舶未按规定安装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终端设备或者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中有关规定,气胀式救生筏已到两年检修期,今年将按规定要求进行检修(具体检修日期另行通知)。 此项工作复杂,工作程序多,要求检验人员抓实抓细,不留隐患。 三、渔业船舶、船员保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第四十三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 2002年11月20日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其中第四条规定: “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渔业船舶所有人必须对渔船及其船员购买人身保险的义务”。《青岛市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 各类渔业船舶,必须参加国内渔业船舶保险。因此,40马力以上渔船应参加渔船船体保险;所有渔船船东、船员应积极参加渔民人身雇主责任险和附加医疗险,为出海船员及时投保,年度投保额度每人不低于200元人民币(被保险人参保时请携带身份证)。另外,对投足保额的保险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政府将对每人补贴一份(共三份)互保保险(210元)。 四、许可证年审及征收普通渔业资源费范围与原则

渔业船舶安全生产须知[1]

渔业船舶安全生产须知 一、凡出海航行、作业的渔业船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才适航: (1)船体结构、性能及配备的设备应符合《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要求。 (2)有关航行安全的重要设施如救生、消防、航行、无线电信号等设备配备齐全并处于良好使用状态。 (3)船舶证书证件齐全。①有效船舶检验证书;②国籍登记证书;③航行签证薄。 (4)按规定配齐合格的船员;①职务船员(船长、大副;轮机长、大管轮;报务员等)应持适任证书;②主推进功率150KW以上船舶的所有船员必须持有专业训练合格证。 (5)燃料、给养充足。 (6)装载合理,积载适当,船名标写清楚。 二、凡新建造或新购置渔业船舶必须向渔业船舶检验部门申请检验,经检验合格、并经渔船登记,取得适航条件后,方可投入生产。渔船投产期满一年,必须申请年度检验,满四年要申请定期检验;渔船在变更船名,改变用途或作业区域;进行涉及船舶安全的任何修理;船检部门签发的船舶临时证书有效期满,应当申请临时检验。 三、渔业船舶进出渔港必须向渔监机关办理进出港签证手续,并接受安全检查。所有渔业船舶不得超载,违章搭客,不得超航区、超抗风等级冒险出海航行、生产。 四、渔业船舶必须建立船长安全生产责任制。驾驶人员应当熟悉航海性能(包括:稳性、浮性、抗沉性、摇摆性、快速性及操纵性)。正确执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正确识别各类助航标志,运用良好的船艺,保证航行、作业安全。 五、渔业船舶必须建立,健全值班制度。严格执行值班纪律。航行、作业值班必须保持正规嘹望:锚泊时必须留足值班人员。 六、渔业船舶必须按规定配齐救生消防设备;配齐、安装好并保持良好使用状态的号灯、号型、声响、通讯、导航等安全设备;船员应当熟知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性能、特点和存放位置,并且应当经常对此类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保证随时有效。 七、渔业船舶出海航行、作业应当编队成组,积极加入近海安全救助通讯网,在航行、作业时,应加强渔船与岸、船与船之间的通讯联络,应充分认识自身的集群性特点,易给商船有效避让带来困难,遭遇商船时,应尽早采取安全避碰措施,不抢越商船船头航行,同时,还应当按时收听气象预报,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果断、及时作好准备措施,防范海损事故发生。 八、渔业船舶发生海上交通事故时,必须立即用有效的手段尽快向就近的渔港监督机关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船舶的名称、呼号、国籍、起讫港、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的名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海况及船舶的损害程度、求助要求,碰撞事故及对方的船名号、航向、航速和船舶特征。并在进入第一个港口481J、时之内向渔港监督机关递交事故报告书和有关材料,接受调查处理。 附:渔业船舶安全设备配备定额。 一、救生设备 1.每艘渔业船舶配备的救助、筏和救生浮具的乘员总定额对船上总人数的百分比,应不少于下表的规定。 渔业船舶救助、筏和救生浮具的配备

渔业船舶检验操作规范

渔业船舶检验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一)名称:渔业船舶检验 (二)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一)1986年1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25号公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六条: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的从事捕捞作业的船舶必须经渔业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下水作业。 (二)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令第383号公布,自2003年8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第四条:国家对渔业船舶实行强制检验制度。强制检验分为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临时检验。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关于给予广西渔业船舶检验局等5个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认可证书复核换证和检验业务调整的批复》(国渔检(体)[2008]3号)文件规定:“主管机关核定检验业务范围”, (一)内陆市级渔业船舶检验机构: 1、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船长12m以上内河机动渔业船舶的监督检验和发证工作。 2、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未成立县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内河渔业船

舶的监督检验和发证工作。 (二)内陆县级渔业船舶检验机构: 1、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船长12m以下内河机动渔业船舶的监督检验和发证工作; 2、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内河非机动渔业船舶的监督检验和发证工作。 本项目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 1、柳州市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船长12m以上内河机动渔业船舶的监督检验和发证工作。 2、柳州市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负责柳州市范围内(含城区及柳江县)船长12m以下内河机动渔业船舶和非机动渔业船舶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内河渔业船舶的监督检验和发证工作。 四、行政审批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局《海洋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程2003》(国渔检(船)[2003]31号)规定,申请渔业船舶检验时,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持有国家下达的《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 (二)持有船名号审批文件; (三)船舶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及审图意见书经过批准; (四)签订有船舶建造合同及技术协议; (五)设计、制造、改造渔业船舶的单位应当取得《设计单位资格证书》和《工厂认可证书》,并遵守国家渔业船舶技术规则。 五、实施对象和范围 (一)初次检验的实施对象和范围: 1、制造的渔业船舶; 2、改造的渔业船舶(包括非渔业船舶改为渔业船舶、国内作业的渔业船舶改为远洋作业的渔业船舶);

广东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

广东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 广东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最新内容是如何制定并且 加以实施的呢?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广东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欢迎阅读! 广东省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保护渔港和渔业船舶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渔业生产安全,促进渔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及管辖水域内渔港的规划、建设、维护、经营和管理,渔业船舶的设计、制造、维修、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渔港和渔业船舶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具体负责对渔港和渔业船舶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边防、工商等部门以及渔港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渔港和渔业船舶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渔港建设,鼓励渔业生产采用节能、环保、高效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促进现代渔业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章渔港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渔港布局规划及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会同省发展改革、城乡规划、交通运输、海事、环保等部门和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编制全省渔港布局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渔港布局规划,会同发展改革、城乡规划、交通运输、海事、环保等有关部门及渔港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本地区渔港建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监督检验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监督检验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农业部 发文字号:1996年农业部第2号令 颁布时间:1996-01-12 实施日期:1996-01-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渔业船舶具备安全航行、作业的技术条件,保障渔业船舶及其从业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第三十条,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 (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将登记的渔船; (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将登记在中国管辖水域或在公海上劳动的渔业辅助船; (三)在我国建造、修理并申请检验的外国籍及港、澳、台渔船。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船检验局是依照本规定实施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的主管机构。 第四条经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主管部门设置的渔船检验机构是实施渔业船舶监督检验的执行机构。

第五条实施本规定的各项检验不妨碍符合本规定宗旨的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第二章渔业船舶检验 第六条渔业船舶的怕有人、经营者或代理人必须向渔业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 (一)建造或改造渔业船舶时,申请建造检验; (二)引进外国或港、澳、台渔业船舶时,申请初次检验;(三)营运中渔业船舶,申请定期检验。(一)、(二)项的捕捞作业船,申请检验者应具有渔政部门核发的准造(购)批准文件(外国籍及港、澳、台渔船除外)。 第七条渔业船舶的吨位须经渔船检验机构测定,需勘划载重线的,其载重线由渔船检验机构核定。 第八条除第六条规定的检验外,渔业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其船舶所有人或经营者或代理人必须向渔船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一)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适航性能的; (二)改变船舶证书所限定的用途及航区的; (三)检验证书失效的;

渔业船舶检验管理办法

吉林省小型渔业船舶 检验管理办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1节 一般规定 (1) 第2节 航区 (2) 第3节 定义 (2) 第二章 检验和发证 (5) 第1节 一般规定 (5) 第2节 检验程序 (6) 第3节 检验项目 (8) 第4节 证书 (9) 第三章 技术要求 (11) 第1节 一般规定 (11) 第2节 技术要求 (11) 第四章 船舶设备 (14) 第1节 一般规定 (14) 第2节 配备要求 (14) 第五章 吨位丈量 (15) 第1节 丈量与计算取值 (15) 第2节 吨位计算 (15) 第六章 载重线及稳性 (17) 第1节 载重线 (17) 第2节 稳性衡准 (18)

第一章 总 则 第1节 一般规定 1.1.1 为规范吉林省小型渔业船舶的检验管理,保证船舶具备安全航行和作业的技术条件,保障人命财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2)》和《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2008)》的要求,结合吉林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1.1.2 适用范围 1.1. 2.1 本办法适用于在吉林省内登记或将要登记的小型渔业船舶。 1.1. 2.2 本办法所称的小型渔业船舶,系指船长小于12m的且功率小于44.1kW的、无上层建筑或甲板室结构的渔业船舶。 1.1. 2.3 本办法不适用于高速船(艇),高速船(艇)应符合相关检验规定。 1.1. 2.4 除小型渔业船舶以外的其它渔业船舶,以及在我省作业的省外渔业船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1.1.3 检验申请 1.1.3.1 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渔船检验机构申请法定检验,并提供必要的检验条件。 1.1.4 验船师职权 1.1.4.1 按规定登船检验与检查。 1.1.4.2 按规定对船舶提出修理要求。 1.1.4.3 要求船舶按规定配备相关设备。 1.1.4.4 若船舶或其设备的技术状况不合格时,可要求船舶所

渔业船舶管理办法

渔业船舶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xx0424xx0701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59号陕西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陕西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xx年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xx年7月1日起施行。二○一二年四月二四日第一条为加强渔业船舶管理,保障渔业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检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渔业船舶的检验、登记、航行、作业以及船员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渔业行政执法船舶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渔业船舶的管理工作。各级负责渔政监督管理、渔业船舶检验的机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渔业船舶实施具体监督管理。第四条渔业船舶所有人是渔业船舶生产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应当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渔业船舶的航行和作业安全。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保渔业船舶强制检验制度的落实。渔业船舶所有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渔业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对渔业船舶进行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临时检验。第六条用于渔业船舶的有关航行、作业和人身财产安全以及防止污染环境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在使用前应当经渔业船舶检验机构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使用。第七条渔业船

舶检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检查渔业船舶检验证书,设计单位、修造厂和船用产品生产厂的资格证书;检查渔业船舶的建造、维修质量及执行国家规定情况;检查渔业船舶的技术状况、适航条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第八条渔业船舶及船用产品检验收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第九条 渔业船舶实行登记制度。船舶所有人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渔业船舶登记;未设立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向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渔业船舶登记。第条 申请渔业船舶登记,应当填写渔业船舶登记申请表,提交下列材料:船舶所有权的合法证明;船舶所有人的身份证明;渔业船舶检验机构出具的渔业船舶技术证书;渔业船网工具批准书或者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第一条县级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核准登记的决定。核准登记的,应当授予或者核定 船名,并向船舶所有人签发渔业船舶登记证书;不予核准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第二条渔业船舶登记项目发生变更时,船舶所有人应当填写渔业船舶变更登记申请表,并持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渔业船舶技术证书,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第三条渔业船舶登记证书遗失或者灭失,船舶所有人应当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公告,并持本人身份证明,向原登记机关申请补发证书。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所有人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渔业船舶注销登记,由原登记机关收回渔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交海发[2000]586号2000年11月9日 中国船级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检局(处),广东、福建、厦门海事局:现将《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船舶检验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以及船用产品检验(以下称“船舶检验”)工作的管理,提高船舶检验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下称《船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67号)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的批复》(中编办[1998]4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船检条例》规定的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以下称“中国海事局”)是依照本办法实施各项船舶检验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规则;监督管理船舶检验发证工作,审定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资质并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法定检验授权,审批外国验船组织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并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地方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称“船舶检验机构”),经中国海事局授权后方可行使船舶法定检验业务。 第五条船舶检验机构应对其分支机构实施有效管理,并对其开展的检验业务负责。 第二章船舶检验 第六条凡在或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 (一)建造或者改建船舶时,申请建造检验; (二)营运中的船舶,申请定期检验; (三)初次在船舶检验机构登记检验的现有船舶,申请初次检验; (四)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安全的,申请临时检验。 第七条凡新建、改建或申请初次检验的船舶,须由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中国政府加入的国际公约和/或中国海事局颁布的规范、规定,计算总吨位和净吨位,勘划载重线和核定乘客定额。 第八条海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法定检验: (一)建造或者改建海上设施时,申请建造检验; (二)使用中的海上设施,申请定期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