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期末整理

金融学期末整理

金融学期末整理
金融学期末整理

金融学期末整理

第一章

●金融:用以概括货币、信用和银行及与此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是指货币流通与货币资金的融通。基本特点:融资性,自愿性,调节性

●研究对象:当代金融体系运行规律,运行机制,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研究对象按融资双方关系分:

1直接金融,资金供与需者运用一定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行为。

优点:1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在数量,利率等方面选择自由2易于筹集长期投资资金3利于促进资金使用效率。

局限:1直接融资的便利和流动程度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2资金供求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比较多3资金供给者,由于缺乏中介的缓冲,风险大。

2间接金融: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间接实现融资的行为。

优点:1安全性较高2筹资可积少成多。

局限性:1金融机构从经营中获利,增加成本,减少了投资者收益2金融机构的介入减少了债

权人对债务人的约束。

两种融资方式:成本收益各有优缺点,由金融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条件等自由选择、灵活运用的。

第二章

●货币: 普遍接受的一般等价物,在商品和劳务支付中及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货币的职能:

1交易媒介,作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使经济更加迅速地运行,鼓励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2价值尺度,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使得会计核算成为可能。

3价值贮藏, 与物价水平高低有关,因货币价值由物价水平决定。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难易和快慢程度,即资产的变现能力。

4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和标准: (1)货币作为价度,代表一定量社会劳动衡量各种不同商品的价值;而货币作为价准,代表一定金属量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2)价尺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不依赖于

人主观意志;价标人为的,由国家法律规定(3)价尺,价值随着劳动生产率变而变;价标是货币单位本身金属含量,不随劳率变而变。两者密切联系,价度依靠价标发挥作用,价标为价度服务。

●货币起源于商品本身,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必然产物,商品交换发展必然结晶。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重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是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商品的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货币则是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而产生。

●货币演变过程:1简单价值形式中的等价物。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2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等价物,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3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只在某一种商品上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4货币的产生

●货币制度:国家为保持币值稳定、保障货币流通正常化,而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要素: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本位币和辅币、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准备制度

第三章

●信用的概念:指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借贷双方特定的经济关系,基本要素:1信用关系2信用标的3信用载体4信用条件。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相关的信用,它的基本形式有赊销商品、预付货款、分期付款、经销、代销及补偿贸易等。优缺点:借贷行为与特定商品交易相联系使商品买卖行为与货币的借贷行为相结合。相对风险较大。规模和作用范围有限。短期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贷款、贴现等方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优缺点:间接信用,安全性较高。较强的灵活性和广泛的接受性。但没有商行方便直接

●比较银行、商业信用:银在借贷数量、范围、期限、成本上优于商,更大程度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国家信用: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包括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两个方面。形式:中央、地方政府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起源 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1)货币产生于交换(P2)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要说清楚货币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必须追溯到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分工与私有制。(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P3)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及其特征(P 3) 2)扩大的价值形式(P3-P4) 3)一般价值形式(P4) 4)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形态及其演变 1)货币的理想条件及各种形态(P6) (1)货币的理想条件(P5) (2)货币形态:指货币的存在形式,指货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6 ①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特征: 作为货币和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 ②金属货币 特征:普遍可接受、价值稳定、价大量小,携带方便、耐久性、均质可分 ③信用货币(P6) 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采用信用货币的形态。 ④电子货币——最新的货币形态(P8) 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储存、转账、购买和支付。 ⑤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代用货币,其本身价值低于其代表的货币的价值;通常是政府或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可自由兑换金条、银条或金币、银币。 (3)货币形态的演变 从黄金到黄金为基础的代用币再到完全的信用货币,这是货币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电子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形态的第二次飞跃。 货币形式演变历程中的这两次飞跃体现了货币从有形到无形、从国家信用到社会信用的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P10)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金融学整理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 第二节货币制度 本章重点: ●什么是货币(包括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态演变、货币的本质、货币的 职能、货币的层次等) ●货币制度 ●简要介绍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什么是货币? 一、货币(money)的经济学定义: 1、定义: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战俘营里的货币 2、本质特征:作为交易媒介的普遍接受性。 强调对货币的信任、信心对于维系货币功能的决定性意义。 3、马克思是如何认识货币的?------价值货币说!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首先是商品; 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 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二、区分通货、货币、财富和收入( currency, money, wealth and income) ●通货通常指硬币(coin)和现钞(paper money),较货币范围小。

●财富即个人拥有的、包括所有资产在内的总资源。 ●货币和财富是存量概念,(在某一个时点上发生的量值)。相对于个人 或国家来讲财富的含义比货币宽。 ●收入是单位时间内的收益的流入,是流量概念。 三、货币的职能 (一)交易媒介(Media of Exchange): 1、货币为交换或交易提供了媒介,是一般等价物,减少交易费用,促进社会分工。 “光脚的理发师寻找长发的鞋匠” 2、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不仅可以直接用来支付货款,而且可以用来进行借贷和其他的资金支付。 交易媒介内含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货币流通速度:指同一枚货币在一定时期内作为交易媒介(即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次数。 (二)价值尺度(measure of Value): 就是利用货币给不同交易对象以价格。 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论,把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定名为价值尺度. 意义:可减少相对价格的数目:N(N—1)/2减少到N-1种,降低交易费用。

金融市场学考试复习资料——张亦春、郑振龙版——重点概念整理

金融市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2、金融资产: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亦称金融工具或证券。 3、投资基金:是向公众出售其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并将所获资金分散投资于多样化证券组合的金融中介机构。 4、货币市场:指以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 5、资本市场: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6、黄金市场:指集中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中心或场所。 7、外汇市场:狭义的指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包括同一市场各银行的交易、中央银行与外汇银行之间的交易以及各国中央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活动。广义的指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及客户组成的外汇买卖、经营活动的总和。 8、衍生金融工具:指由原生性金融产品或基础性金融工具创造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 9、直接金融市场:指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所有者那里融资的市场,一般指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融资市场。 10、间接金融市场:是以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作为媒介来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11、初级市场:又称发行市场和一级市场,指资金需求者将金融资产首次出售给公众时所形成的市场。 12、二级市场:又称流通市场和次级市场,指证券发行后,各种证券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买卖流通所形成的市场。 13、包销:指金融资产的发行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商定条件把全部证券承接下来负责对公众销售。 14、代销:是发行人自己承担全部发行风险,只将公开销售事务委托给投资银行等办理的一种方式。 15、公开市场:指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通过众多的买主和卖主公开竞价而形成。 16、有形市场:指有固定交易场所的的市场,一般指证券交易所等固定的交易产地。 17、无形市场: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总称。 18、国内金融市场:指金融交易的作用仅限于一国之内的市场。 19、国际金融市场:是跨国界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是进行金融资产国际交易的场所。 20、金融市场的聚敛功能:指金融市场具有聚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地资金的能力。 21、资产证券化: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一些长期固定利率放款或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实现相关债券的流动化。 22.金融工程:指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主要有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的解决金融问题。 23、套期保值者:指利用金融市场转嫁自己承担的风险的主体。 第二章 1、同业拆借市场:也称同业拆放市场,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2、回购市场、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3、回购协议: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4、商业票据:是大公司为筹措资金,以贴现方式出手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承诺凭证。 5、出票: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

金融经济学整理

金融经济学 名词解释 自然状态:特定的会影响个体行为的所有外部环境因素。 自然状态的信念:个体会对每一种状态的出现赋予一个主观的判断,即某一特定状态s出现的概率P。 期望效用原则:人们在投资决策时不是用“钱的数学期望”来作为决策准则,而是用“道德期望”来行动的。而道德期望并不与得利多少成正比,而与初始财富有关。即人们关心的是最终财富的效用,而不是财富的价值量,而且,财富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效用函数的定义:不确定性下的选择问题是其效用最大化的决定不仅对自己行动的选择,也取决于自然状态本身的选择或随机变化。 公平博彩:指不改变个体当前期望收益的赌局,如一个博彩的随机收益为ε,期望收益为E(ε)=0,我们就称其为公平博彩。 效用函数的凸凹性的局部性质:经济行为主体效用函数的凸凹性实际上是一种局部性质。即一个经济主体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是风险厌恶者,在另一种情况下是风险偏好者。效用函数是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在人们财富较少时,部分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随着财富的增加,投资者对风险有些漠不关心;而在较高财富水平阶段,投资者则显示出风险偏好。 确定性等价值: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对于某一博彩行为的支付意愿。即与某一博彩行为的期望效用所对应的数学期望值(财富价值)。 风险溢价:是指风险厌恶者为避免承担风险而愿意放弃的投资收益。或让一个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参与一项博彩所必需获得的风险补偿。 阿罗-普拉特定理:对于递减绝对风险厌恶的经济主体,随着初始财富的增加,其对风险资产的投资逐渐增加,即他视风险资产为正常品;对于递增绝对风险厌恶的经济主体,随着初始财富的增加,他对风险资产的投资减少,即他视风险资产为劣等品;对于常数绝对风险厌恶的经济行为主体,他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与其初始财富的变化无关。 相对风险厌恶的性质定理:对于递增相对风险厌恶的经济主体,其风险资产的财富需求弹性小于1(即随着财富的增加,投资于风险资产的财富相对于总财富增加的比例下降);对于递减相对风险厌恶的经济行为主体,风险资产的财富需求弹性大于1;对于常数风险厌恶的经济行为主体,风险资产的需求弹性等于1。 (均值-方差)无差异曲线:对一个特定的投资者而言,任意给定一个证券组合,根据他对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偏好态度,按照期望收益率对风险补偿的要求,可以得到一系列满意程度相同的(无差异)证券组合。所有这些组合在均值方差(或标准差)坐标系中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称为该投资者的均值-方差无差异曲线。 有效集,有效前沿(边界):同时满足在各种风险水平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和在各种预期收益下能提供最小风险这两个条件就称为有效边界。 分离定理:在存在无风险资产与多个风险资产的情况下,投资者在有关多个风险资产构成的资产组合的决策(投资决策)与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构成的资产组合比例的决策(金融决策)是分离的。 有效组合前沿:期望收益率严格高于最小方差组合期望收益率的前沿边界称为有效组合前沿。 两基金分离定理:在所有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组合边界上,任意两个分离的点都代表两个分离的有效投资组合,而有效组合边界上任意其它的点所代表的有效投资组合,都可以由这两个分离的点所代表的有效组合的线性组合生成。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整理

金融学名词解释 2017.1.7 一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收入(income):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进帐和现金收入。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3、财富(wealth):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资产的货币净值。 4、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5、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二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4、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6、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金融学重点整理

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无限法偿——法律规定无论支付额多大,债权人和售货者不得拒绝接受,一般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6、有限法偿——法律规定在一定的支付限额内,债权人和售货者必须接受,一般辅币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7、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其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8、格雷欣法则——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都被规定为本位币并有法定兑换比率, 均可在市场上流通,当金银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金属价值略高于市场价值的良币就会被熔化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金属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格雷欣法则,其揭示了金银复本位制的内在缺陷。 9、布雷顿森林体系——a.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旨在促进国际合作;b.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规定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平价关系;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d.IMF向国际收支逆差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e.废除外汇管制。 10、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 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随着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使用美元结算和储备,就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则又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必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11、牙买加体系——a.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依旧是主导货币,即是最主要的计价单位,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价值贮藏手段,欧元将是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SDR的地位在增强,黄金的国际储备地位在下降,但仍可以视为二级储备资产。b.多元化的汇率制度安排:世界各国不仅可以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而且在两者之间,还有多种弹性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c.多样化的国际收支调节方式:不再仅通过总需求调节,还可通过汇率制度调节,并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管制。最大特点即分散化和多元化,相

金融学资料

《金融学》 1、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 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2、有限法偿:是指货币具有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3、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4、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5、特里芬难题: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6、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7、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8、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 9、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 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10、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他能生利但不易变现的资产这样一种心理倾向。 11、基础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 12、货币政策时滞:经济中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事件或趋势起,到新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明显效果的事件距离,即货币政策从反应,制定,实施,传导到生效的全部时间过程。 13、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 14、可转让大额存单:是商业银行发行的有固定面额、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息并可以在到期前流通转让的存款凭证。 1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16、格雷欣法则: 金银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相同而名义价值不同的金银铸币同时流通

金融学整理好资料

名词解释 G 官定利率是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该利率规定对所有金融机构都具有法律上的强制约束。 格雷欣法则是指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即良币就会通过流通逐渐进入贮藏,而市场价格偏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H 货币存量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根据货币层次分为狭义货币存量和广义货币存量。 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J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投融资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基础货币又叫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扩张存款、创造货币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础货币通常由社会公众持有的流通中现金和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两部分构成。 L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机制。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及其对金融市场走势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化利率体系。 S 商业信用是指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用,它包含两种经济行为:商品买卖和货币借贷。赊销是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形式。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 X 狭义的金融监管仅指一国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Y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Z 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多选 X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方法包括(ABE)。 A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 B、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E、增加有效 供给 现代银行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AC)。A由原有高利贷银行转 变而来C直接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 下列属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有(ABCDE)。A政府B、金融机构 C、居民 D、企业 E、中央银行 下列属于货币市场子市场的是(BCDE)。B同业拆借市场C票 据市场D国库券市场E回购协议市场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 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包括如下几种形式(BCD)。 B、赊销 C、分期付款 D、消费贷款 Y 以下(ABCDE)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A.货币 B.汇率C. 信用 D.利率E.金融工具 以下属于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是(ABCD)。A、技术指标法 B 切线法C、K线法D波浪法 以下对于利率描述正确的是(ABCDE )。 A.利率是利息额与本金之比 B.利率是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尺度 C.利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D.利率的高低会对借贷双 方决策产生直接影响E.利率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金融活动的 工具 影响利率的风险包括(ABCDE)。A违约风险B流动性风险C 税收风险D购买力风险E汇率变动风险 影响金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BCD)。 A、制度因素 B、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 C、技术进步 D、开放程 度 Z 在下列描述中,属于资本市场特点的是(ACE)。 A交易工具的期限长B筹资目的为满足投资性资金需要C筹资 和交易规模大E、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中央银行的贴现和放款业务主要包括(BC)。 B、再贷款 C、 再贴现 资本市场的功能包括(ABCD)。A筹资与投资平台B资源有效 配置的场所C促进并购与重组D、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是指(BC)。B再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学考试整理名词解释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直接信用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如规定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间接信用指导: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和金融检查等办法对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信用变动方向和重点实施间接指导。 共同基金:又称为投资基金,它是一种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的间接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直接融资的形式有:买卖有价证券,预付定金和赊销商品,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借贷等。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传统上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中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具体而言,一般普通民众把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指标,银行则是把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弗里德曼一是货币当局的负债通货商业银行的负债,银行存款M=C+D货币存量非银行公众所持通货和商业银行的负债(M,C,D)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金融工具(信用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债权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金融深化:麦金农和肖认为,金融压抑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而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经济迅速增长则必须解除对金融资产价格的不适当管制,实现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政策,这便是所谓的金融深化。 金融压抑:即金融体系的落后和政府当局不恰当的金融管制政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阻滞作用,发展经济学称之为金融压抑。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 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 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他对异国经济的影 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 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 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 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 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 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第一章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 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代用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 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 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 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 变动而变动。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 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 —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 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 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 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 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 值和汇率。 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 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 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 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 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 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 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 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本位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 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 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 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 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 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 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 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 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 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第二章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 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 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利息:是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 (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 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 一种书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 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利息率:利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 票据贴现: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 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 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 进行支付,这种活动称作票据贴现。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 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 式。 政府信用: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 府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 的政府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 的负债。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 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它对于扩大 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际信用 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 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金融衍生工具:指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 融工具为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或信用交 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名义利率: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利 率。 第三章 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交易的市 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 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在 一年以上或没有到期期限的金融市场。 第三市场:是指那些已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的证券却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交易而形成的 市场。它实际上是上市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是 场外市场的一部分。 第四市场:是指不通过经纪商中介而是通过电子 计算机网络直接进行大宗证券交易的场外市场。 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的证券从发行者手中出售 到投资者手中的市场,即证券发行市场。 二级市场:即证券流通市场,是指对已发行证券 进行交易的市场。 现货市场:是指证券买卖成交后,按成交价格及 时进行交割的市场。 期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 成交时双方商定的条件交易一定数量某种商品 的市场。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或银行 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临时性短期资金拆 出拆入的市场。 大额可转让存单:是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 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 转让的证券化存款凭证。 金融债券:是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券。 公司债券:是非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务工具。 转贴现:是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 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 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 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 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 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 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 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外汇牌价,是一个 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用 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 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 货币的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 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 货币的标价法。 第四章 储蓄银行:指办理居民储蓄并以吸收储蓄存款为 主要资金来源的银行。 信用社:又称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互助合作性金

行为金融学复习资料汇总整理版

动量效应: 指在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反转效应: 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时间内经历相差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优势性: 期望A至少在一个方面优于期望B并且在其他方面都不亚于B,那么A优于B 恒定性: 对方案的偏好不受方案描述影响 传递性: 只要A优于B,B优于C,则A优于C 代表性启发法: 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认知心理学将这种推理过程称之为代表性启发法 先验概率: 由经验或以往统计资料得到的事件A的概率P(A)称为先验概率 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近因效应: 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证实偏差: 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人们有时会把一些附加证据错误的解释为对他们有利,不再关注那些否定该设想的新信息。人们有一种寻找支持某个假设的证据的倾向,这种证实而不是证伪的倾向叫证实偏差 禀赋效应: 由于人放弃他所拥有一个物品而感伤的痛苦要大于得到一个原本不属于他的物品所带来的喜悦,因而在定价方面,因一种物品在这种情况下的卖价高于买价,这种现象称为~~~~ 模糊厌恶: 指人们在熟悉的事情和不熟悉的事情之间更喜欢熟悉的那个,而回避选择不熟悉的事情去做。反射效应: 对一问题损失性预期的偏好都是对该问题的收益性预期偏好的镜像,因此,以0为中心对预期的反射正好反转了偏好的顺序【在收益性范围内,人们偏好较小的确定性收益而不喜欢可能性的更大收益,这种风险厌恶现象归因于确定性效应;在损失范围内,人们偏好可能性更大的损

金融学 框架整理

第六章 商业银行 6.1 中央银行的产生 6.2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6.3 我国的中央银行 组织机构 产生必要性:5个 银行券发行 票据交换与清算 最后贷款人 政府融资 金融监管 产生途径:两条 由普通银行演变 直接创设 中央银行的先驱与鼻祖 中央银行的概念: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金融机构或组织,是统率国家金融体系,控制全国货币供应,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高金融机构

6.4 金融调控 第五章 商业银行 5.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政策概念 货币政策三大构成要素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图示 凯恩斯 货币学派) 货币政策时滞(内在时滞:认识、决策时滞;外在时滞:操作、生产时滞)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目标 概念 目标内容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指标应具备条件(可测性 可控性 相关性 准确性) 西方国家常用的指标(利率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量) 我国常用指标 货币量指标(现金量指标 流通中的货币量指标 基础货币量指标) 贷款量指标 一般性政策性工具 选择性政策性工具 证券市场、不动产、消费信用控制、优惠利率控制、预缴进口保证金 其他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间接信用控制工具(窗口指导 道义劝说) 起源: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形成途径:1、由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 2、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 现代银行大都按此方式建立 发展模式: 1、英国式融通短期资本模式 2、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特点: 组织集团化 业务多样化 运行电子化 业务国际化

金融学名词全书整理大全

第一章 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马克思) 货币的主要职能: ①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②购买和支付手段;③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或者说: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交易媒介、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货币的购买力:价格的倒数。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流通中的货币=支付手段的货币+流通手段的货币 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铸币。(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辅币:由贱金属制造的非足值货币。 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动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不受法律保护。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第二章 资金流量的统计与分析对于实现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意义: ①对过去年份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从中找出信用运动的规律,并进而对整个经济进程中存在 的问题加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②对未来年份的规划和预测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规划能否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并进而重新考虑 整体规划的合理性,一边做适当的调整。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答:(1)商业信用的特点是: ①借贷双方都是企业; ②借贷的客体是商品; ③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 (2)商业信用的作用: ①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量的不足,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 ②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 ③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①规模受到限制; ②使用方向受到限制。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答: (1)区别: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联系: ①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企业在选择信用的时候优先考虑商业信

最新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主编:文江 考试题型: 1.选择题。(10小题2=20分) 2.填空题。(10小题1=10分) 3.辨析题。(2小题6=12分) 4.简答题。(6小题,23分) 5.综合分析题。(15分) 6.论述题。(20分) 考试内容: 1.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特点:只需要观念和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 (2)流通手段:特点:需要现实货币,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3)支付手段:特点:买卖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平衡、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交易不是同时进行。作用: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4)贮藏手段:作用:金属货币制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购买力。 (5)世界货币:只有自由兑换的货币可以作为世界货币发行,此货币的国家与其他国家贸易频繁。 2.足值货币:如果一种商品既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又可以作为一般商品进行消费,其价值相等,分为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 3.信用货币:(1)辅币。(2)现钞。(3)银行存款。(4)电子货币。 4.货币制度的四大要素: (1)确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确定货币偿付能力。 (4)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5.货币制度:(1)本位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法定的价格标准,为无限法偿货币。 (2)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是本位币的等份。 (3)银本位制:①银两本位制;②银币本位制。 (4)金银复本位制:①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之间不规定比价,金币和银币的比价就是市场上生金与生银的比价; ②双行本位制:两种货币按法定的比价流通;

③跛行本位制:金币为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5)金本位制:①金币本位制:金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金块本位制:在一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来流通的制度; ③金汇兑本位制: (6)纸币本位制: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 6.信用的含义:信用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7. (填空题)信用的要素: (1)债权债务关系。(2)一定的时间间隔。(3)信用工具,即融资工具。 8.商业信用的作用:(1)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信用关系,促进横向经济联系的发展。 (2)有利于加速物质和资金的周转。 (3)有利于巩固经济合同。 (4)有利于推销新产品。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2)商业信用受企业信用能力有限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3)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工商企业现有资本量的限制,提供的数量有限期限短。 (4)商业信用具有连锁反应,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9.银行信用是各种信用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用关系。工具:存、贷款,汇票,本票,支票。 10.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风险性较小,安全性较强。 (3)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国家可以通过调节银行信用的规模、数量和方向来对经济进行调节。 11.国家信用的作用:(1)弥补财政赤字。 (2)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3)通过国家信用筹集资金支持经济建设。 (4)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是调剂政府收支季节性不平衡的手段。 12.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标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是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主要有三种方式:(1)赊销。(2)分期付款。(3)消费贷款。 工具:(1)消费信贷(耐用品、消费品贷款,住房贷款,教育助学贷款)。(2)信用卡。

金融学名词解释等整理

第一单元 2、货币有哪些职能?现代信用货币是否具备货币的各项职能? 一是货币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二是论述现代信用货币基本具备货币的五个职能,但又表现出与金属货币不同的特点或意义(如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上的差别。具体解释之) 3、货币形态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你认为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一是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二是肯定将来的货币形态还将是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更多地表现为各种不同的信用工具,并且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电子货币的使用会越来越广泛。 6、试述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人民币能够始终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 我国的人民币制度的建立,是以1948年12月1日的人民币发行为标志的。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1)人民币是我国的本位货币。(2)人民币是我国惟一合法流通的货币。(3)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4)人民币发行坚持高度集中统一和经济发行原则。(5)人民币是一种管理通货,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6)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 改革与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出现过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但中国的人民币制度已有了相当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中国经济的开放,人民币制度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作后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币值依然稳如泰山。这说明我国人民币的价值基础是坚实的,也充分地显示了我国人民币的独立自主性。 名词解释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2、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6、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符号。 7、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信用货币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表现为各单位、个人在银行帐户上的存款余额。 8、电子货币: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存储和处理的电子存款和信用支付工具,就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子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9、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14、格雷欣法则: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英国理财家汤姆斯·格雷欣最早发现的,因此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17、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即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该制度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第二单元 2、信用工具有何特征?信用工具的种类有哪些?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谈谈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看法?一是信用工具的含义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前继续进行资金融通时,用来证明债权的各种合法凭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