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小红参的研究概况

中药小红参的研究概况

中药小红参的研究概况
中药小红参的研究概况

中药

〖一画〗 一枝嵩一见喜一叶萩一包针一扫光一朵云一条根一口钟一柱香 一点红一碗水一支黄花一枝箭 〖二画〗 二叶人字草二丑十大功劳丁公藤丁香油丁香酚丁葵草丁香罗勒油 七叶胆七叶莲七里香七姐妹七星剑七叶一枝花七叶一把伞八月札 八仙草八里麻八楞麻八角金盘八角茴香油人中白人中黄人字草 人参叶人参花人参果八角枫八角莲人指甲人工牛黄人工天竺黄 入地金牛儿茶九牛造九节风九节兰九龙藤九里香九层塔九香虫 九头狮子草九死还魂草九龙过海刀豆子刀螂子刀豆壳了哥王 〖三画〗 三七花三叉苦三丫苦三分三三白草三百棒三尖杉三叶木通三十六荡三钱三三颗针三白草根干漆凡士林土藿香土瓜根土狗土大黄 土牛膝土甘草土黄芪土黄莲土木香土儿土槿皮土贝母土荆芥 土茵陈土党参土香薷土子大活血大叶菜大伸筋大将军大罗伞 大茶药大飞扬大树跌打大麻药大红袍大豆卷大蓟大叶云实大麻子大蟋蟀大蝼蛄大叶冬青大发汗大茴香油大枫子大金牛草大叶桉 大血藤大皂角大驳骨大托叶云实大青盐大豆黄卷大叶蛇总管万寿菊万年青根山姜子山羊血山葱山矾叶山扁豆山核桃山菠萝山土瓜 山川柳山羊角山芝麻山豆根山苍子山花椒山慈菇山乌龟山茶花 山茶根山桃花山海螺山常山山稔子山稔根山芝麻根千日白千年见千日红千斤拔千里光千里香千张纸千层塔川萆薢川椒川椒目 川槿皮川槿子川五加皮广豆根广灵香卫矛女菀女贞子小草 小叶容小檗小罗伞小红参小米草小金不换小刀豆小飞扬草小青草小春花小胡麻小金牛草飞廉飞扬草飞机草飞来鹤飞燕草飞龙掌血马陆马宝马勃马兰根马兰花马兰草马尾莲马齿苋马料豆马蛇子 马蔺子马槟榔马蹄香马鞭草马蹬草马尾松根双飞蝴蝶云香草水皂角五气朝阳草见血飞大叶五爪龙 〖四画〗 王不留行王瓜王瓜子王瓜根开心果开金锁天龙天丁天雄天仙藤 天青地白天名精天茄子天竹子天竺黄天胡荽天浆壳天葵子元宝草无地生根无夷无名异无花果无根藤无娘藤无患子云实花云故纸 云实子云南重楼云实根云雾草云芝木贼草木天蓼木莲果木棉花 木腰子木馒头木槿花木芙蓉叶木槿子木槿皮木蝴蝶木鳖子五爪龙五谷虫五彩菊五灵脂不老草木芙蓉花瓦松瓦楞子牙皂巨胜子 内红消见肿消牛虻虫牛皮消牛大力牛角丝牛角粉(浓缩)牛筋草 牛子叶牛蒡根毛茛毛冬青牛黄天然牛黄毛虫草贝母花升药底 长春花化食草手掌参片姜黄分心木分筋草分经草月石月黄月见草

中药化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 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 五、简述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另外,根据临床用途,有效成分也会就成无效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苷具致泻作用,鞣质具收敛作用。 2. 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3.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六、论述 单糖及低聚糖生物碱盐游离生物碱油脂 粘液质苷苷元、树脂蜡 氨基酸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蛋白质、淀粉水溶性有机酸挥发油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概念: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5345.7亿元增长至2688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9.7%;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

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至1699.9亿元,CAGR为27.6%,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行业首位。从中药饮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23亿元,同比增长12.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2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全年利润增速高于8类子行业利润增速。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猛,而且这个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随着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场需求空间的不断扩大,中药饮片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B、行业挑战产业升级空间几许 目前,中药饮片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中药饮片行业及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政策导向为中药饮片产业带来了升级空间,同时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中药材价格上涨:防控生产盲目和种植过剩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发扬光大,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医学体系。中医对人类医学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中药学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世人的瞩目。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 2.3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看作中医的一支。韩医的地位相当高,近20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他们的古籍Data Base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6]。另外日本汉方医学,台湾中医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6]金基郁.韩国医疗分类R&B及现况与新动向. [7]张恒鸿.中医舌诊之证实研究. 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黄芩苷的提取

黄芩苷的提取 黄芩苷(Baicalin)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变态及解痉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癌反应等生理效能。在临床医学已占有重要地位。黄芩苷还能吸收紫外线,清除氧自由基,又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因此既可用于医药,也可用于化妆品,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美容化妆品原料。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000烧杯1 250ml烧杯2 铝锅1 50ml容量瓶5 漏斗1 紫外分光计1 纱布1 1.2 试剂 黄芩饮片乙醇盐酸 2 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方法 2.1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称取黄芩苷标准品50mg,用50%乙醇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配制0。5mg/ml黄芩苷标液,分别吸取标液0。5,1。0,1。5,2。0,2。5,3。0,3。5,4。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78nm处测吸光值,得到吸光度-浓度回归曲线为y=0。064x-0。0102,r2=0。9982。 2.2样品含量的测定精确称取实验所得黄芩苷粗品50mg用50%乙醇溶解定容于100ml容量瓶。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吸取续滤液2。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50%乙醇定容。另取50%乙醇作空白,于278nm波优点测吸光度,由回归方程式计算出对应浓度,按下式计算黄芩苷含量。 黄芩苷含量(%)=[对应浓度(μg/ml)×100×40]/样品重(mg) 3.实验步骤 黄芩苷的提取方法参考胡应权的方法,黄芩→粉碎→称取黄芩粗粉20g→加水煎煮→趁热分离出滤液→40℃下加盐酸调pH1~2→80℃下保温→静置→分离出沉淀→洗涤干燥→黄芩苷粗品,其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按下式计算黄芩苷收率:黄芩苷收率(%)=M/M0×100%式中:M-所得黄芩苷粗品重量M0-提取时用黄芩的重量 不同溶媒不同溶媒剂量不同提取时间和次数都对黄芩苷提取有影响。 3.1 不同溶媒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将提取次数固定为1 次,溶媒倍量固定为10倍(重量比),提取时间固定为1h,分别以7006、950,6的乙醇及水为溶媒进行提取,考察不同溶媒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详见表1。 表1 不同溶媒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 溶媒种类黄岑苷含量(mg/ml) —————————————————————————— 水提取 70%乙醇 9596乙醇 —————————————————————————— 3.2 不同溶媒倍量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将提取次数固定为1次,提取时间固定为1h,分别以8、10、12、14、16倍于黄岑粉的水进行提取,考察不同溶媒倍量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详见表2。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降真香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降真香1《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出黔南。伴和诸杂香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 上。《海药》云∶味辛,温、平,无毒。 烧之,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 2《得配本草》 辛,温。入足厥阴经。入血分而降气,治怒气而 止血。疗金疮,生肌肉,消肿毒,治肋痛。取红 者研用。 3《本经逢原》 辛温无毒。禁用火焙。 发明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能行血破 滞,外涂可止血定痛。刃伤用紫金散,即降真香 用磁瓦刮下,和血竭研末是也;又虚损吐红,色 瘀昧不鲜者,宜加用之,其功与花蕊石散不殊。 血热妄行色紫浓浓,脉实便秘者禁用。 4《本草乘雅半偈》 (证类)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 之,辟邪恶气。 【核】曰∶降真,原名新绛。出黔南、南海山 中,及大秦国。似苏方木,烧之不甚香,得诸香 和之,则特美。入药以番降,紫而润者良。今广 东、广西、安南、汉中、施州、永顺、保靖,及 占城、暹罗、渤泥、琉球诸番皆有。朱辅山溪蛮 丛话云∶鸡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今溪峒僻 处所出者,似是而非,劲瘦不甚香。周达观真腊 记云∶降香生丛林中,番人颇费砍斫之功,乃树 心也。其外白皮浓八九寸,或五六寸,焚之气劲 而远。又稽含草木状云∶紫藤香,长茎细叶,根 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其茎截置烟焰 中,经久成紫香,可降神也。 【】曰∶降真,新绛也,推陈出新。降者大赤, 易曰∶干为赤,坎为大赤,贯流先天一气者欤。 主利率类以从阳,远于绝类以从阴也。烧之真 降,诠名降真。盖真者,仙变通乎天,提挈天 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命曰真神。故主天行 时气,宅舍怪异,辟邪恶气。远于生阳,显诸死 阴之属者,敛臼消灭,顾赤心在中,重皮巩固, 宛若卫外为固之为阳,藏精起亟之为阴也。仲景 先生祖剂,主利脉革之半产漏下,佐以葱茎前通 乎阳隧。君以旋复,诚营血之师帅。旋者周旋, 旌旗之指麾,覆者伏兵,奉旌旗之指麾者。而后 新降起亟乎阴,卫外乎阳则行者留,留者行矣。 本草失列品类,时珍补入纲目,疗金疮折跌出血 不止者,此遵祖剂之行留而推展之。副名降真, 良有以也。颐更推展之,不但系小子妇人吉,犹 可系丈人之失与 5《本草从新》 宣、辟恶、止血生肌. 辛温.辟恶气怪异.疗伤折金疮.止血定痛.消 肿生肌.(周崇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敷花蕊 石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 痛定、明日结痂无瘢、曾救万人、紫金藤、即降 真香之最佳者也.)忌同檀香.烧之能降诸真. 故名.(金疮出血、降香、倍子、桐花等分、末 敷.) 6《本草备要》 焚之能降诸真,故名 宣,辟恶、止血、生肌 辛温。辟恶气怪异,疗伤折金疮,止血定痛,消 肿生肌(周崇逐寇被伤,血出不止,敷花芯石 散,不效。军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 定,明日结痂无瘢,曾救万人。紫金藤,即降真 香之最佳者也)。 7《本草择要纲目》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邪恶 气.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8《本草纲目》 「释名」紫藤香、鸡骨香。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 1、刀伤出血。用降真香、五倍子、铜花,等分为 末,敷伤处。 2、痈疽恶毒。用降真香末、枫乳香等分,团成 丸子,熏患处。 9《本草经解》气温.味辛.无毒.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 异.小儿带之.辟邪恶气.降香气温.禀天春和 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 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烧之能 降天真气.所以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也.小儿 带之能辟恶气者.气温味辛.辛温为阳.阳能辟 恶也.色红味甜者佳. 【制方】 降香同白芍、甘草、北味、丹皮、白茯、生地. 治怒气伤肝吐血.多烧能祛狐媚.为末.治刀伤 血出不止. 10《海药本草》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 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 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降。醮星辰, 烧此香甚为第一。度烧之,功力极验;小儿带之 能辟邪恶之气也。(《大观》卷十二页48,《政 和》页310,《纲目》页1366) 11《药性切用》一名紫金藤。性味辛温,入肝、脾、血分,而活 血止痛,辟秽。降真禁忌同紫、白 12《证类本草》出黔南。伴和诸杂香,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 于上。 海药云∶徐表《南州记》云∶生南海山。又云生 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 异,并烧悉验。又按《仙传》云∶烧之,或引鹤 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度烧之,功力极 验。小儿带之,能辟邪恶之气也。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习题】 (一)选择题 [1-210] A 型题 [1-90] 1.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2.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丙酮 B. 醋酸乙酯 C. 正丁醇 D. 氯仿 E. 石油醚 3.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 乙醚 B. 丙酮 C. 甲醇 D. 乙醇 E. 丙酮/甲醇(1:1) 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 A. 甲醇 B. 正丁醇 C. 丙醇 D. 丙酮 E. 乙醇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 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 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 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 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A. 石油醚 B. 氯仿 C. 苯 D. 乙醚 E. 乙酸乙酯 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 A. Et 2 O B. CHCl 3 C. C 6 H 6 D. EtOAc E. EtOH 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 Et 2 O B. EtOAc C. CHCl3 D. EtOH E. BuOH

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 A. MeOH、Me 2 CO、EtOH B. n-BuOH、Et 2 O、EtOH C. n-BuOH、MeOH、Me 2 CO、EtOH D. EtOAc、EtOH、Et 2 O E. CHCl 3 、Et 2 O、EtOAc 1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 D. 黄酮 E. 皂苷 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 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 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 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 13.不能以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的提取方法是 A. 回流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冷浸法 E. 连续回流法 14.以乙醇作提取溶剂时,不能用 A. 回流法 B. 渗漉法 C. 浸渍法 D. 煎煮法 E. 连续回流法 15.提取含淀粉较多的天然药物宜用 A. 回流法 B. 浸渍法 C. 煎煮法 D. 蒸馏法 E. 连续回流法 16.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连续回流法 E. 蒸馏法 17.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A. 煎煮法 B. 分馏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盐析法 E. 冷冻法 18.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药发展现状及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因而,对于医疗方面的要求也就突显出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自然也越发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与讨论。 在新世纪,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中药现代化。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3种,分别有11146种、1581种和80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3种,分别有1200多种、4000多种和7000多种。

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三)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 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也常常无法实施。 (四)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 (五)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 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最新提取方法与应用研究

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最新提取方法与应用研究 摘要黄芩苷和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重要单体,具有多种功效,在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抗癌、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两者的新提取工艺和新的应用进行概述,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苷黄芩素提取方法药理作用 Recent review in extraction techniques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y of Baicalin and Baicalein Li Xue , Guo Yan-xia,Ren Hui-xia (Department of Pharmacy,Shandong University. Ji Nan,Shandong,China) ABSTRACT Baicalin and Baicalein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Scutellariae Radix ( HuangQin) , and have various efficacies , including antibacterial , antivirus , antiinflammation , protecting the liver function , antitumor , and show good valu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ir extraction technique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evidences for exploiting of Scutellaria . KEYWORDS Baicalin ;baicalein ; extraction techniques ;pharmacological study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现代药学研究证明,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是主要有效成分[1],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苷键被水解厚,即产生葡萄糖醛酸和苷元(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传统上通常以黄芩苷作为中药黄芩的标志性检测物和主要研究对象,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芩素(黄芩苷元)在临床上有更好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抗癌、抑制炎症反应等,因此本文将两者最新的提取方法与药效分别汇总,为工业生产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黄芩苷提取新方法 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很多,过去主要有浸渍法、渗滤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加碱温浸法等。但都存在提取时间长、效率不高、溶剂消耗量大、操作烦琐、过滤困难等缺点。随着提取和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黄芩苷的提取方法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概括如下: 1.1 超声提取 超声能产生空化效应,具有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使黄芩植物组织在溶剂中瞬时产生的空化泡的崩溃,而使组织中的细胞破裂,以利于溶剂渗透到植物细胞内部,使细胞中的黄芩苷成分进入水溶剂之中,加速相互渗透、溶解,以增加黄芩中的主要成分黄芩苷在水中的溶解度。郭孝武等[2]研究了不同频率超声对提取黄芩苷成分的影响,比较在同一提取时间, 频率分别为20, 800, 1100 KHz 时从中药黄芩中提取黄芩苷成分的得率, 以20 KHz 下得率最高, 认为原因是该频率下超声空化效应强, 加之粉碎化学效应, 有利于有效成分转移和黄芩苷与水的混合。但超声波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实现工业化生产,成本较高。

中药

1、有一根茎类药材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具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细小木心(中柱),嚼之发粘。该药为 A:知母 B:麦冬 C:百部 D:川贝母 E:浙贝母 正确答案为:B 2、浙贝母置紫外光灯下观察,呈 A:淡绿色荧光 B:樱红色荧光 C:碧蓝色荧光 D:暗紫色荧光 E:棕褐色荧光 正确答案为:A 3、一呈扁圆柱形药材,外皮有横向断裂而露出木部,形似连珠状,此药材最有可能的是 A:地黄 B:胡黄连 C:白芷 D:巴戟天 E:贯众 正确答案为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 https://www.doczj.com/doc/ad1979164.html,:D 4、下列哪项是石菖蒲不具有的

A: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红棕色物 B: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 C: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 D: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有晶纤维 E:薄壁细胞中有菊糖 正确答案为:E 5、黄丝郁金在紫外光灯下断面有亮黄色荧光,内皮层呈明亮的 A:红色环 B:紫红色环 C:蓝色环 D:黄色环 E:白色环 正确答案为:C 6、下列药材中不含草酸钙结晶的是 A:人参 B:半夏 C:石菖蒲 D:甘草 E:丹参 正确答案为:E 7、来源于石竹科干燥块根的药材是 A:绵马贯众 B:黄芪

C:延胡索 D:太子参 E:川贝母 正确答案为:D 8、药用部位为鳞茎的药材是 A:山药 B:百部 C:天花粉 D:知母 E:浙贝母 正确答案为医学全.在.线.提供. https://www.doczj.com/doc/ad1979164.html,:E 9、沉香药材的径向纵切面可见 A:木射线呈横带状 B:木射线呈长梭状 C:木射线细胞纵向延长 D:木射线细胞切向延长 E:木射线细胞纵向排列 正确答案为:A 10、下列药材组织中,哪一种具有异型维管束 A:大血藤 B:鸡血藤 C:木香 D:沉香

中药提纲

第四章药用植物基础知识 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B)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 E.《植物名实图考》 2.《新修本草》成书于(C)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E.明代 3.《神农本草经》将收载的药物分为(C) A.草本、木本两类B.有毒、无毒两类C.上、中、下三品 D.动物、植物两类E.生熟两类 4.《本草纲目》载药(A) A.1892种B.921种C.365种D.850种E.374种 5.《本草纲目》的作者(C) A.苏敬B.陶弘景C.李时珍D.张仲景E.赵学敏 6、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关系是中药“七情”中的(B) A.相恶 B.相杀 C.相畏 D.相使 E.相须 7、下列哪项不是十八反的内容:( B ) A、甘草反甘遂 B、乌头反白芷 C、海藻反甘草 D、细辛反藜芦 E、藜芦反丹参 8、中药性能的内容不包括:( A) A、形色 B、性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E、毒性 9、胶类药应当:( D ) A.先煎 B. 后下 C.包煎 D.烊化 E.另煎 10、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C) A.苦味B.甘味C.辛味D.咸味E.酸味 三、填空题 1、中药的五味是指____辛_______、___甘___、____酸____、___苦____、____咸____。 2.下列药物入汤剂的特殊煎法是:石膏应___先煎____;薄荷应___后下____。 3.我国已知最早的本草专著是__《神农本草经》___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__李时珍__。 4.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于__温性___或___热性__。 第六章药材商品知识概述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E) A.《中国药典》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C.《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D.企业的标准E.《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 2.中药鉴定的主要任务是(D) A.研究中药的采收季节和品质B.研究中药的栽培C.研究中药的采集加工D.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E.研究中药的运输贮藏 3.“四大怀药”中没有(C) A.牛膝B.菊花C.元胡D.地黄E.山药

(行业分析)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7.7%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1.1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

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 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依然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与2003年比较,2004年医药制造业总体和化学药的增长步伐都明显回落,而中药行业则与上期基本持平,利润增速还有所提升,行业的经营稳定性相对突出。1997到200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多,占整个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18.60%增长到2004年的26.10%。由于支持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持续存在,可以预计中药行业的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1.2国际市场状况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强化,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7.7亿美元之后,曾持续走低,连年大幅度滑坡,落后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之后这种势头有所好转,出口额开始回升,2003年,则取得稳定增长,于8年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国产中药在国际

中药

1、麻黄 2、桂枝 3、紫苏 4、白苏 5、荆芥 6、 防风 7、白芷 8、细辛 9、杜衡(36)10、辛夷 11、生姜 12、葱白 13、香薷 14、西河柳 15、胡荽 16、藁本17、 苍耳子 18、云实根 19、大头陈 20、灯台细辛 21、鹅不食 草 22、地椒 23A、水苏二、辛凉解表药 23B、薄荷 24、薄荷油 25、

薄荷脑 26、牛至 27、牛蒡子 28、菊花 29、桑叶30、蝉蜕 31、淡豆豉 32、大 豆黄卷 33、蔓荆子 34、葛根 35、葛花 36、升麻 37、木贼 38、浮萍 39、柴胡40、一枝黄花 41、水蜈蚣42、羊耳菊 43、九头狮子草 第四章催吐药 44、瓜蒂 45、藜芦 46、常山 47、食盐 48、胆矾49、人参芦

第五章泻下药 一、攻下药 50、大黄 51、芒硝 52、玄明粉 53、番泻叶 54、芦荟 55、蓖麻油 二、润下药 56、火麻仁 57、郁李仁 三、峻下逐水药 58、牵牛子 59、甘遂 60、红大戟 61、京大戟 62、芜花 63、黄芜花 64、商陆65、巴豆 66、巴豆霜 67 续随子 68、乌桕 第六章芳香化湿药

69、广藿香 70、佩兰 71、苍术 72、厚朴 73、豆蔻74、砂仁 75、草豆蔻 76、草果 第七章渗湿利水药 77、滑石 78、茯苓 79、获神 80、获苓皮 81、猪苓82、泽泻 83、车前子 84、车前草 85、关木通 86、川木通 87、木通 88、?蓄89、瞿麦 90、通草 91、梗通 草 92、薏苡仁 93、三白草94、石韦 95、淡竹叶 96、

海金砂 97、金钱草 98、广金钱草 99、赤小豆 100、粉萆 ?101、绵萆?102、防己103、广防己 104、大腹皮105、天仙藤 106、灯心草107、马兰草 108、玉米须109、 冬瓜子 110、冬瓜皮 111、地肤子 112、西瓜皮 113、冰凉 花 114、猪殃殃 115、猪鬃草 116、萱草根 117、半边莲

第一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分析研究方法

溶剂提取法-提取原理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溶剂提取法-溶剂的选择 被提取成分的极性是选择提取溶剂最重要的依据。 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1> 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大、碳数多,极性小;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2> 取代基极性大小:在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情况下,化合物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大小。 常见基团极性大小顺序如下;酸>酚>醇>胺>醛>酮>酯>醚>烯>烷。 水蒸汽蒸馏法 升华法 固体Δ气体冷固体 如樟木中樟脑、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优点:a、提取效率高 b、成分不被破坏<不需加热) c、无残留溶剂 d、可选择性分离 超临界流体 4×104KPa) 分子量越高,越难提,分子量200~400较易提。 2、提取压力、温度与溶解度:在临界点附近,温度、压力的微小变化,都会使SF的性质

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综述 黄芩中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一前言 黄芩苷(baicalin)是由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原植物主要产于东北、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肝、胆、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据药理学研究报道,黄芩苷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压和镇静、利胆、保肝和解痉等作用[2]。本文对黄芩苷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黄芩苷(baicalin)是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有效成分之一,属葡萄糖醛酸苷类,水解后产生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利胆、降压、利尿、螯合金属离子、抗变态反应等多方面的作用[3]。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黄芩苷研究的持续升温以及认识的逐步深入,认为黄芩苷在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调节免疫、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抗肿瘤和HIV等多方面均有作用。 1 解热作用 发热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若其中某些因素、环节被抑制或阻断,则可防止体温升高,从而产生解热效应。目前。对

于黄芩苷解热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综合近几年研究发现,黄芩总提物及单一活性成分(黄芩苷野黄芩苷)在整体动物实验、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解热作用,且在一定剂量下其作用强度可高于以临床剂量折算的阿司匹林[4]。 2 抗炎作用 张罗修等[5]报道了黄芩苷对刺激剂Ca2+载体A23187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GE2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提示了黄芩苷抗炎作用的部分机理。陈先福等[6]应用兔感染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了黄芩苷、川芎嗪、甘露醇对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磷脂酶A2 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改善脑水肿关系,结果显示黄芩苷与川芎嗪均可抑制磷脂酶A2 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采用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建立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结果,腹腔注射200mg?kg-1或500mg?kg-1黄芩苷可以明显降低因D-氨基半乳糖及D-氨基半乳糖与内毒素合用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已升高的GOT及GPT含量。提示黄芩苷对于受损的小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7]。静脉注射黄芩苷(90、10mg?kg-1)能显著增加肝组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苷肽(GSH)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降低四氯化碳(CCL)、D-氨基半乳糖对小鼠肝组织的损伤作用,降低生物膜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增强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