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72%。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

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

年政府正式通过和批准了中草药议案。有中药店800余家,多有坐常中医师诊病,也有许多私立中医院广泛应用中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病。较大的中药批发商约为10家,中小型约为40家。

越南早提出东医与西医相结合,规模较大的中药店有近200家,中小药店更是遍布城乡。现从我国出口到越南的中成药就有180种。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无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应有尽有。目前,我国共有16家药品生产企业获得在越南的经营许可证。

此外,在菲律宾、印尼、缅甸、柬埔寨等由于受亚裔、华裔文化的影响,中医药都有浓厚的民众信仰的基础。

二、日韩市场

是我中草药出口稳步发展的市场。也成为与我竞争国际草药市场的主要对手,采用“兼蓄并用,自成体系”的策略,约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1%。

日本中草药市场的汉方制剂纳入医疗保险,近几年来汉方制剂生产每年以50%~60%的速度递增,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已达15亿美元。人均中药消费额为7.3美元,与日本人均医疗费412美元相比,仅占1.77%。目前日本有60多家汉方制剂生产企业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以甘草、野山参和圆参为主。进口较多的中成药有蜂王精、银翘片、银翘丸、六神丸等。日本厚生省批准生产的汉方药仅限于张仲景的210种经方,其中147种批准为“医疗用医药品”,可以在医院中使用,其余63种为“一般用医药品”,只能在药店柜台销售。目前用药开发重点,主要在难治病、心脏病、癌症和老年病方面。

韩国对我国中医中药可算是情有独钟,中医药与当地医药相互结合,形成了当地的传统医药学,古代称之为“东医”。1980年韩国政府颁布法令,统称为“韩医”。韩国政府保健卫生部允许东、西方两种医药均可享受到医疗保险。1969年韩国保健卫生部规定11种古典医籍上的处方可由药厂生产而无须做临床等各种试验,其中有4种即是我国古典文献:《景岳全书》、《医学入门》、《寿世保元》、《本草纲目》。韩国目前共有56个成方制剂、68个单方制剂作为药品进入健康保险。上世纪80年代末,共建成中药厂80个,

占全部中西药厂总数的22.2%。自1992年以来,已逐步实施了中药制剂生产的GMP标准,目前估计韩国中药市场已达10亿美元以上。我国对韩出口的中药材种类逐年增加,目前接近300种,其中甘草、桂皮、半夏、茯苓、黄芩、红花、远志等出口金额较大,如甘草的年对韩出口额高达400万美元左右。

三、西方草药市场

主要包括西欧和北美各国的草药市场。为了进一步加强在欧洲范围内的植物药标准化,以及加强对植物药的研究,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士、英国的植物疗法协会现已联合成立了欧洲植物疗法联合会,并以德国药典内的药用植物专题资料,作为欧洲药典的依据。北美的草药市场是大部分的植物药在保健品商店、药房、超市和邮购商店中出现,但只能作为食品或营养补充剂出售。

美国早在20世纪初期,植物药就与化学合成药物同被列入美国药典。不少美国医药人员和民众开始认识并信服中医药的疗效,美国是我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目前,美国将植物药列为饮食补充剂进行管理。与欧盟各国的管制相比较,美国对植物药的控制在西方是较为宽松的。美国FDA不再要求中草药是所谓纯而又纯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安全、有效、可控”的“混合物”。1998年白宫成立了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2002年向布什总统、参众两院递了最终报告,将中医列为替代医学保健系统之一。FDA在网上公布美国《植物药研究指导原则》,并在世界范围征求意见。美国一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计划对中草药的开发和研究投入庞大资金。目前,分布在全美的中医院校已达46所。

德国早在1961年在第一部药品法令中正式列入植物药。1976年第二部药品法令包括植物药都要通过特定专委会评审。1978年卫生部内设专门负责审查植物药的E委员会,审查修订近400条草药及复方制剂的标准条款。德国是在西欧国家中使用中草药最多的国家,占了德国和欧盟70%的市场,服用中草药的德国人超过58%。在德国的任何一家药店里都可以买到中草药。德国的银杏制剂年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用甘草、穿山甲、知母、茯苓等中药制成的止喘药和用大蒜、山楂、芦丁制成的青春活力片等在欧盟国家中的年销售额已达22亿美元。目前,德国有7万家药店,20%无处方亦可出售。医疗保险在魁茨汀示

范医院植物药已纳人体系之中。

法国是欧共体第二大草药市场。1952年法国医学科学院承认针灸疗法是一种医疗行为。1985年法国卫生部成立“针刺治疗诸问题研究委员会”。已决定将中医学教育纳入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中去。法国最大的草药制造商是阿科菲阿麦公司。市场上有23000家药店,其中有一万多家药店是草药与天然药物的主要销售渠道。在法国草药市场上有印度、中国、非洲、德国和本国的草药。最受欢迎的是用于减肥、催眠、治疗紧张、循环及消化系统疾病、疼痛、便秘和治疗风湿病的草药。中草药已于1999年列入国家医疗保险。

英国草药市场值估计为6500万英镑,是欧共体第三大草药市场,整个市场值可达2.25亿英镑,包括人参、大蒜、食品添加剂和顺势疗法药物。已有175年历史的波特斯公司有很高声誉,产品多达150种,除6种外,余均获产品许可证。在英国增长最快的是保护心脏健康的鱼油,其增长率为33%。其他增长较快的产品有月见草油、止痛药、止咳药、治疗风湿痛及皮肤病的药物。英国有药店1200多家,以布茨药店影响最大,是中药销售的主渠道。英国医生处方使用草药可享有补贴。与欧洲其他市场一样,草药与天然药物制品主要用于缓泻剂、感冒和咳嗽用药、胃药和镇静剂等。现在在英国城市的社区医院里,大部分采用各种草药制成的药物来治病。英国有100万人患耳鸣症,用银杏制剂收到较好效果。

澳大利亚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次看中医,由于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草药的进口量自1992年以来已增长了4倍,并逐渐成为澳洲医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悉尼和墨尔本等大都市,目前分别有2000多名中医师开业行医,其他州首府如布里斯班、阿得雷德和帕斯也都有数百名中医师。各地都成立了中医学会,也有全国性的组织澳大利亚全国中医针灸学会联合会。澳大利亚每年中医医疗保健的营业额达到8400万澳元。维多利亚州率先于2000年5月完成了中医立法,是西方第一个对中医药立法的国家,使之拥有与西医一样的法律地位。澳大利亚也是第一个在正规大学设立中医本科教育工作的国家,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办中医教育已有10年历史。

此外,加拿大、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波兰、奥地利、保加利亚、俄罗斯及前苏联各国、阿根廷、墨西哥等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对西方草药、中医药越来越广泛重视。

特别是在拉美地区33个国家中与中国建交的19个国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是中医药的潜在大市场。

四、非洲、阿拉伯市场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多批医疗队的派遣,中医药和当地草药治病的热潮正在形成,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草药国际市场。我国的一般药品、保健品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红花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花粉制剂、风湿膏以及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丸市场需求量较大。此外,一些芳香除臭、消炎镇痛的产品,如空气清新剂和保健沐浴剂更受欢迎。

坦桑尼亚较受欢迎的中成药为有治疟平喘、减肥美容、强壮止痛功能的药物,如青蒿琥酯片、平喘膏、红花油、麝香风湿膏、减肥茶、六味地黄丸、全鹿丸、金鸡虎丸、止咳糖浆、五子衍宗丸、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冰硼散等。这些药品质量可靠、价格便宜,受到青睐。政府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中药将近100万美元,但由于贫穷,中药食品、滋补品难销售。莫桑比克地处南部非洲,中国针灸疗法在那里取得很好的疗效,被称为“神奇的中国针灸医术”。头针、耳针治疗偏瘫,体针加拨罐治疗腰腿疼痛,体针治疗高血压、性功能不全症,电针治疗胃下垂、神经性头痛、失眠以及一些运动神经性疾病皆取得了很好疗效。近年来,又利用中草药,中成药治疗哮喘、肝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性病获得良效。目前在中药店里有中药出售。

南非政府于2002年2月22日发布了为期6个月的中成药注册登记通告,准许其进入南非市场,这在世界各国尚属首次,目前我已有100多家企业的3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申请登记,取得合法进入南非补充药物市场的机会。但目前,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多数非洲国家卫生事业较为落后,是正在崛起的中草药国际市场。1960年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活跃在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扎伊尔、马里、几内亚比绍等国,不少人了解中医中药与针灸,为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阿拉伯地区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援外医疗队就把中医药带到了中东地区,在中东地区,保健、强壮、减肥、美容的中成药很受欢迎。治疗中东地区的高发病、传染性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的中成药也很畅消。中东地区大小药店咳嗽糖浆、正红花油、清

凉油、风油精等中成药到处有售,售价高出国内许多倍,但产品大多来自港台、东南亚、日、韩甚至欧美国家。我国产品打入该市场有巨大开发潜力,但必须在剂型改造、装璜和广告宣传上下功夫,才能占份额。目前,21个阿拉伯国家中,几乎都开设了数量不等的中医诊所和中草药店。1988年,阿联酋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治疗中心,沙特、阿曼、也门相继商讨引进中医药专家。阿拉伯市场国家政府间的合作刚刚起步,多头办医药,较难理顺。但阿拉伯世界也将会出现一个应用中医药的新纪元。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发扬光大,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医学体系。中医对人类医学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中药学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世人的瞩目。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 2.3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看作中医的一支。韩医的地位相当高,近20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他们的古籍Data Base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6]。另外日本汉方医学,台湾中医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6]金基郁.韩国医疗分类R&B及现况与新动向. [7]张恒鸿.中医舌诊之证实研究. 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所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和发展创新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他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和深远,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和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喜欢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系统的范畴。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因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是中药了。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是中药了。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72%。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 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海全,秦佳佳,赵王林,付海燕,杨海韵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医药;化学药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频度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由于相应的骨量减少、骨质量的降低及老年人对创伤的易感性等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59.89%,而每年因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者约为9.6%,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 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名的认识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定性、定位较准确的当属“骨痿”。“骨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痿论》中亦有关于“骨痿”的论述。至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骨痿》中进一步指出了“骨痿”与“骨痹”间的差异,认为“骨痹”是“骨痿”的进一步发展,其后张从正则从临床症状角度谈到了两者的不同,他在《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无说》中指出两者应分而论治。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当属于“骨痿”。 2 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症,即以肾虚为主,同时伴有脾虚、肝虚、血淤之候的多虚多淤的疾病。《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不居集》中:“诸般腰痛皆属肾虚,……腰肢痿弱,身体疲倦,脚膝酸软,脉或大或细,痛亦隐隐而不甚,是其候也”均说明肾虚精亏,不能主骨生髓,骨失濡养而致腰脊酸痛,因其为虚痛,故痛势隐隐,绵延不绝;精舍神,精衰则神弱而致神疲乏力;精虚则不能化气,鼓动血脉无力,气血不行,痹阻经络而致腰背疼痛。现代研究亦证实[1],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为肾精不足,骨髓、脑髓失养,表现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控失常,包括下丘脑组织的细胞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充养五脏、运行血气,以致筋骨失养、关节不利、肌肉消瘦、肢体痿弱不用,久痿必致骨无所用,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体虚气弱,易受外邪侵袭,导致气机不利,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中,使经络不通、气血不畅,故老年人脾肾俱虚的同时,往往伴随血淤的存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除虚为主的病因病机,血淤与淤血也是其重要病因,而淤血更为重要病理[2]。肝虚与骨质疏松症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肝藏血,肾藏精。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精与血的病变亦常相互影响。如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能引起肾精亏损,肾亏则髓空,骨骼虚损,而形成骨质疏松症。 3 辨证分型研究中医传统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系统是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医证型的划分是依据中医理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病位及其发展、转归、预后等特点进行分辨和概括的结果。江湧等[3]根据本病临床特征,把原发骨质疏松症按痿、痹、淤痉辨病分类。以无痛为痿,疼痛为痹,外伤为淤,抽搐为痉,再根据病因病机、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刘庆思[4]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积累的临床资料,对原发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归纳总结为4型,即肾阳虚衰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气滞血淤型。苏培基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淤血阻络6型进行辨证论治[5]。徐祖健等[6]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在其临床调查对象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肾阴虚型占47.25%,肾阴虚型占16.48%,肾阳虚型占10.99%,脾肾阳虚型占9.89 %,脾胃虚弱型占5.49%,其他类型占9.89%。除上述几种辨证分型以外,国内学者根据对骨痿病因病机的认识,对本病尚有其他几种不同的辨证分型。虽然这些辨证分型不尽相同,但其总体均以肾虚为主,并与脾虚、肝虚、血淤相关。 4 辨证论治研究中医药采用整体调整的疗法,多以补肾、健脾、活血为主要治则,辨证加减治疗本病,临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李茵等[7]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得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104首中药复方中,共使用106种药物1 204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

关于某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XXX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与疾病做抗争的宝贵知识结晶。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市、县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医事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特别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疑难病症等方面有独特疗效。使用中医中药能够有效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目前,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健全。XX县中医医院作为县级中医药龙头单位,肩负着XX中医药事业发展新旺的历史使命。医院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XX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诊疗方法逐渐西化,中医临床阵地缩小,疗效降低,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

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作用的发挥。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不足 我国《宪法》和《条例》都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的方针,但落实的效果却远不尽人意。由于机构不健全,管理环节缺失,诸如像《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第十条第三款“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药”。《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第八条第二十九款“完善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全部单味或复方中药饮片及药材纳入个人帐户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适当降低参保人员使用中医药服务的自付比例。对住院病人采取中医特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美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一)中医药发展简史 中医药传入美国的时期,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的中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夫施塔特(R. Hofstadter)等所著之“The United States”(《美利坚合众国》一书(1976年Prentice Hall Inc出版)中就指出:公元1603年苏格兰商人在美建立弗吉尼亚(Virginia)公司的三项主要目的中,第一项便是从美国西部寻找道路与中国贸易。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茶叶通过英国间接输入美国,但当时只是作为保健饮料用。公元1784年,中国药材肉桂、桂皮、茶叶等已经通过中美贸易开始直接运抵美国。 19世纪初叶,欧洲医学家应用针灸术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出版了一些有关著作。随后中国的针灸术也通过欧洲的医学文献传入美国。公元1820年后,美国医学杂志开始选载欧洲应用针刺术的经验和学术报告记录,引起了美国医学界的兴趣。公元1825年著名化学家、医生Franklin B Bache从法文翻译出版了Morand 的《针刺术研究报告》一书,并在临床上试用于治疗。然而针刺术在19世纪对美国医学界并无多少影响。 中医药作为一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传入美国,是从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批华人的移居而出现的。公无1848年1月美国西部发现黄金后,赴美华人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中医药从业者。在早期抵美的中医药人员中,有姓氏可查的名医如广东顺德县籍的黎普泰,以其医术精湛而名噪一时,每日门诊量数以百计,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费度尔镇有亲自经营“陈记生草药店”的余风庄。此外还有公元1866年在美国爱达荷州波义西市行医并取得“合格药师”证书的卓亚方。公元1887年随父到俄勒冈州的约翰德市购买下金华春草药店经营中药,并有“神医”之誉的伍于念等。在旧金山等华人集居地区,未出现较现代化的西医西药以前,用中草药治病也非常普遍。 由于中医在美一直未取得合法地位,加上近代西方现代医学发展,各国传统医学出现低谷趋势,美国出现对中医的排斥态度,中医被美国人视为“巫医”不科学而遭到否定。故中医药虽然传入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并没有真正被美国公众所接受,长期以来中医药的使用者,几乎只限于旅美的华人。 真正改变中医药在美国的处境,并使之得到发展,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尼克松的随行私人医生塔卡(Walter R. Thach),在华时参观了针麻手术,一名美国记者还亲身体验了针刺感受。塔卡回国后介绍他的见闻,他说:“我看到的东西很少,但已足够使我相信其中有重要的东西存在,这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并在临床上应用它。”此后美国一些著名医学刊物和其他报刊上经常登有介绍中医、针灸的文章和报道。1972年6月闷热的一天,法院执行官的车停在美国曼哈顿东郊的一座褐色沙石建筑的前面,他们是来给纽约市针灸中心的非法行医者下传标的。当天在中心执业的6名针灸师之一的大卫.洪说:“一名护士引我从后门溜了出去。我到一楼时,发现那里有很多人,前门已经被封销了。”那时美国很多官员和医生视针灸为巫术,只有为数不多的针灸师蛰伏于唐人街。如今全美的针灸师已经超过一万人,每年

(行业分析)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工业是世界公认的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7.7%的年均增长率,是世界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五类产品之一。 在全球性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纯天然药物(民族民间药和中药属天然药物类)是继化学药物、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类药品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天然药物因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局部疾病的同时,能明显地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给药途径方便等优势,广泛地受到世界不同肤色人们的青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随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与甲型H1N1在世界范围内爆发都将给我国的中药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我国中药行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1.1国内市场状况 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内早已经形成了相对

比较成熟的民族医药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 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产量也由1998年的3428万吨增长到的6O。29万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 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2003年,中药工业实现总产值800亿元,继续保持了持续扩张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药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依然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与2003年比较,2004年医药制造业总体和化学药的增长步伐都明显回落,而中药行业则与上期基本持平,利润增速还有所提升,行业的经营稳定性相对突出。1997到200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多,占整个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18.60%增长到2004年的26.10%。由于支持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如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持续存在,可以预计中药行业的这种稳定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1.2国际市场状况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强化,我国中药的出口额在1995年达到创纪录的7.7亿美元之后,曾持续走低,连年大幅度滑坡,落后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2002年之后这种势头有所好转,出口额开始回升,2003年,则取得稳定增长,于8年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2008年更是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国产中药在国际

中医药在国际市场发展的困难、挑战和对策

中医药在国际市场发展的困难、挑战和对策中国传统医药学是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创立的一门医疗技术,具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世界上曾经有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但迄今为止仍在较大范围内继续发挥医疗保健作用的却只有中医药。中医药在国内有着传统的较为稳定的消费市场。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进入到二十世纪后期后,各国间不仅在货物、服务、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流动性急剧加大,而且生产和市场的相互依存性也越来越强,从而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于2001年11月10日加入WTO,成为这个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一员,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各个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医药行业的现状,认清我国加入WTO后中医药将面临的新形势,努力发挥行业优势,及时制定应对策略,以充分把握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对新世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 1.有利于扩大中医药在全世界的影响 加入WTO后,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间科技、贸易、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广泛地向世界传播中医药知识,展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安全有效、毒

副作用小的中药产品,只有让各国人民充分了解和认可了中医药这种独特的诊疗方式,才可能为中医药在全世界的普及推广铺平道路。 2.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国际市场的拓展 根据贸易自由化原则,在成员国之间取消了包括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后,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中药产品在自由贸易政策的许可范围下,将增加更多的贸易机会,有望不断拓展出新的国际市场,从大的形势来看将有更多的中药产品出口到世界上去。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使中医药再也不可能"闭关自守"地局限于区域性发展,必然会被卷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去,这对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即使我国不加入WTO,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也会强有力地冲击中医药,促使其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加入WTO后,中医药要进军国际市场,就必须具备符合国际上通用的解释语言、术语、检测标准和质控标准,因此中医药自身对现代化发展的愿望也将更加迫切。通过制定科研、临床、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强迫"中医药现代化,必将深刻地影响到中医药的基础理论、临床诊疗、科研、教育、行政管理、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同时,随着对外交流机会的增多,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会更多地向中医药学科渗透,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4.有利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加入WTO后,将会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在药品管理

中医药的发展趋势与现状思考

【关键词】国学生命科学文化自卑中医药的魅力人文中医药管理中医药发展中医应该归在国学中,它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 1 中华瑰丽的珍宝——中医药的魅力 “所谓国学,包括文、史、哲三大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逻辑等方面。《诗经》、《书经》《易经》又是国学之首”。[1]《诗经》是文学艺术的代表,《书经》是史学的代表,《易经》是哲学的代表。中医恰恰源于《易经》,哲学家通过综合观察,类比研究,加以演译、抽象,从无限变易的现象中邻悟到各个领域的规律和原理。经过实践研究再实践进步,几千年的漫长时间,博采了中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技术,人文诸学科的优秀成果,集中体现为古代唯物辨证法与中医理论实践的结晶,逐步形成中医学特色,独具一格的中医学辨证法,中医学辨证法正是中医科学体系中瑰丽的珍宝。是我们祖先研究人类生、老、病、死,反复实践验证的宝贵财富,它也将成为哲学家和医学科学家研究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的生命科学。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注重人与天地自然的大整体和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小整体,人与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的统一性,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动态性,并以维物辨证法为特点的方法体系,就是中医深深地扎在国学之中的无法切断,也不能切断的根。 中医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存在的生命科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辨证施治,从四诊八纲到药物方剂,认为“人的生病是某种致病因素导致阴阳气血失衡和谐所致,人的心理活动不顺应社会客观规律也会生病。治疗原则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辨证论治,调节人体机能,使阴阳气血恢复平衡协调,使七情六欲顺应社会客观规律而愈病”。[2] 中医不像形态学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从尸体解剖学上看到有形的,能够服人的科学性。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中医是把人体与天地自然联系起来的动态医学,他以功能及生命运动的形式存在着,它是运动的、变化的,是无法从尸体解剖学和形态学上找到科学概念的。因为人死了,生命运动就停止了、消失了。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愈来愈证明中医理论的可贵。国外科学家对人体生物钟的研究,针麻的研究,气象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节气与人体的关系的研究等,都证明它有很高的科学性。这些现象在我们中医学来讲,数千年前老祖宗早已初步掌握并逐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运用于人民的保健事业。中医是我们祖先近三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经实践检验的真理,它将发挥重大的科学原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也将很快发展为人类的生命科学。 笔者经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很多西医药解决不了的绝症、危症、难症、奇病、怪病都被一个一个解决了、痊愈了,难道这不是中医药的魅力吗?这不是中医的科学性吗?掌握了这一套科学原理,就可随心所欲、遇病不慌,从容处置,辨证施治,就能施展中医药魅力无穷的优势。 2 古人的风采与不幸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能透过墙壁看到人,并能看到人体内部的一切,当然并不仅是扁鹊一人有这种本领,人这种超微观的思维信息,能够透过任何东西,不受阻挡,这是科学不好解释的。对人体内经络的运行,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相克),内脏与体表之间的联系,一天十二时辰与人体内外各部分的关系,日、月、星辰的运动,四时节气的变化与人体的联系,疾病的发生与转归等,都是通过人体经络系统进行的。这些有关人体整体联系,人与天地自然的联系,人体自在运动,自动调节等现象,说明中医理论的总结也与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锻炼有密切关系,同时更是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两千多年前的扁鹊就可透视人体,华佗就可以刮骨疗毒,开颅手术。这说明我们祖先的才智不比今人差。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概况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田理 摘要: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来说,中医药只被看作是外来的医药,被视为是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一部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中医药在美国发展的概况:(1)美国补充替代医学的概念内容、应用发展现状与原因及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2)美国中医药的现状:美国中医药的基本情况、发展简史、基本现状,中医教育与中医执照考试,中医药管理、各州对法律地位的认可情况、联邦政府对与中医药相关的主要法规、与中医药产品有关的FDA监管产品类别、从业资格认定管理,中医药发展的主要问题;(3)美国中医药研究概况:补充与替代医学研究的特点、涉及的疾病、研究的重点、科研资源情况、科研管理特点及中医药研究的重视程度,在中医药相关领域如中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针灸的研究情况;(4)对中美中医药合作的思考和建议。通过推进中美中医药合作,将有助于对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更科学认识,这对推动中医药自身发展和促进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对于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人来说,西医才是他们一开始就接触到的传统医药。在美国,中医药只被看作是外来的医药,被视为是补充与替代医学的一部分。 1. 美国的补充替代医学 1.1 概念 补充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指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多种保健、治疗体系或方法的统称。补充与替代医学是个相对概念,是为区别于传统西医而人为定义的。 1.2 内容 在美国,补充与替代医学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1)独立的替代医学系统,如顺势医学、中医学、印度医学等;(2)精神和意念疗法,如打坐、祈祷、音乐疗法等;(3)具有生物学基础的疗法,如营养补充剂、草药、维生素等;(4)机体调整疗法,如脊柱调整疗法、骨骼调整疗法、按摩疗法等;(5)能量疗法,如气功、触摸疗法、电磁疗法等。 1.3 发展现状 1.3.1 应用现状 目前,在美国接受补充与替代医学治疗的人群正逐年迅速增加,许多医师和医院都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慢性病、疑难病患者,在传统西医无法治愈的情况下,都希望寻求补充与替代医学以缓解或治疗疾患。 据有关调查显示,美国有63%的癌症患者、24%的背痛患者、45%的艾滋病患者曾接受过补充与替代医学方法治疗;哈佛医学院替代医学中心的调查也显示,美国人每年用在替代医学中的花费从1990年至1997年增长了45.2%,即1997年增为212亿美元,成年人1年中至少用过16种替代疗法治以者从1991年的33.8%增至1997年的42.1%。 1.3.2 发展原因 美国政府正在对医疗保健政策进行改革以减少国家经费开支,这给替代医学提供了发展空间。另外,替代医学得以发展与下列因素有关:(1)西医治疗费用昂贵,全美医疗费支出从1965年的410亿美元猛增到1975年的1300亿美元,到2000年则增长到12000亿美元;(2)西医对许多疑难病症无能为力,尽管补充与替代医学方法也不一定能治愈某些疑难、慢性、晚期疾病,但却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3)西药存在安全问题,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1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级中药学(基地班)甘彦雄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我们要时刻怀揣着危机感,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抓住机遇,发扬光大,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发展的前沿,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危机感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归纳总结,中医药学便以一个系统的独立的学科展现在世人面前。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终于成为现在看到的以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为理论基础,四诊八纲为诊断手法,以针灸推拿等为治疗方法的自成体系的学科。但是在这璀璨的光环下,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的,中医药还有很多不足,我们时刻要怀揣着危机感,在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医药必须加快发展的脚步,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世界医学上占有一席之地。 1.中医药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只有战胜了这些困难,中医药才能发扬光大。 1.1就中医药的基础理论而言,它还没有脱离自然哲学性质,有较弱的现实相关性。实验科学的西医是靠实验依据来说明现象间联系的,而经验科学不能不依靠某种理论建立的结构来说明。因而对中医的质疑便接踵而来。在近代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以《天演论》(阐述进化论的著作)为代表的西方思潮席卷华夏。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对中医药的抨击更加激烈。如孙中山晚年肝癌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宣告束手无策时,他仍然坚持不服中药;鲁迅、郭沫若等一生不愿找中医。其实这与当时人们认为西洋文化一切都好而中华文化一切都坏的心理密不可分。但中医药确有其观的疗效,他们便认为是中药的功劳,于是提出“废医存药”。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中医的指导,中药怎么充分发挥其功效?在1929年“废止中医案”“民国元年教育系统漏列中医”事件与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的“中医是封建医,应该随着封建社会消失而消失”言论以及前几年网上签名要求将中医排除在医改计划外的行为等活动高潮后,中医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了,胜利了。因为中医药的疗效是大家看得见的,尤其是在非典等疾病面前展现的强大疗效,使反对中医的声音自然消失了。 1.2刚刚提到抨击中医的人多是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究其原因,是中医药的话语是不同于西医的。这些争论从根本上说是东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在西方思想进化论的冲击下,中医得到了“落后”的价值评价,在现实中给予了批评中医论者道德上的正当性。中医表达自身的话语权也逐渐发生了转移,丧失了自我主体地位,造成了中医的“失语”。中医自身本有一套理论,如今却为自己的生存找依据,费力地去求助于另一种话语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有人竟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解析中医文化传播现状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2.在科研方面,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用研究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标准而不是按照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去研究中医,脱离了中医学的本质,阻碍了中医学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导致了中医特色丧失。 3.在教育方面,用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方法培养中医人才,使得真正能够按照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把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的中医人员越来越少,中医学术后继乏人的形势已经显露。目前国内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数量比例悬殊,而且中医院校的课程是一半中医、一半西医,或是6:4,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只有几十个学时。学院为了使学生适应工作需要,满足医疗需求,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也无可非议。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进入医院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和适应病人的临床需要,还要再学习西医,以适应急诊救护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需要,使本来掌握的很少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又不断丢失。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不在学生或医生,也不在医院和学校,而是管理体制、机制造成的。院校教育和现行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导向一起成为中医西化的推动力。 三、对中医药的偏见影响中医发展 1.传统文化传承的弱化和现代医学的冲击 中医药数千年来生存发展的传统文化背景由于传承的弱化而逐渐消失,影响了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理解,而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又结合得不够,在历史上曾先进的中医诊疗技术手段远远落后于时代,无法保证中医理论的有效运用。而现代医学由于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临床诊疗手段日新月异,显得如鱼得水。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受到现代医学的巨大冲击。 2.偏见之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