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资料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资料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资料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资料

遥感导论期末考试资料

1、什么是遥感,简述用遥感探测地物的基本原理 P1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基本原理:把第三题拿来扒,,

2、从遥感探测地物的原理分析遥感信息的局限性 P6

遥感主要是电磁波探测,但目前遥感技术说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尚有许多谱段的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此外,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还需要发展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以及遥感以外的其它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尚不可少。

3、看图(P2)说明遥感系统的组成 P3

(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信息的获取:利用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 (3)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胶片是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4)信息的处理:地面站将接收来的遥感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磁介质上,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数据格式。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理和专题信息处理、分类等。

(5)信息的应用:由各专业人员按不同的应用目的对遥感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简述遥感探测地物信息的过程 P3(自己归纳的,能扩充尽量扩充咯) 遥

感主要是电磁波探测。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由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再将其中的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给地面站。地面站将接收到的信息储存,并进一步处理,转换成用户可以使用的数据格式。用户再按不同的应用目的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达到遥感应用的目的。

5、简述利用遥感探测地物的优势 P5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传统的地面调查,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工作量大。而遥感观测可以为此提供最佳的获取信息方式,它不受地形阻隔等限制,而且容易发现需要长期地面大面积调查才能发现的重要目标物空间分布的宏观规律。

(2)时效性:遥感探测,尤其是空间遥感探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地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而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要求设计,使其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到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4)经济性:遥感的费用统入与所获取的效益,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客观性和真实性: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观测对象的实际情况,据此可以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变化。

6、区分几个概念: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 P18 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J

辐射通量Φ: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Φ,dW/dt,单位是W;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谱段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积分值。

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E=dΦ/dS,单位:W/m2(友情提示:m2表示平方,打不出来没办法)。S为面积。

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dΦ/dS,单位W/m2,S 为面积。它与波长λ有关。

辐射亮度(L):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而不同,则L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P18 图

2.5),即L=Φ/Ω(Acosθ)。L的单位:W/(sr*m2)

7、简述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及其对遥感的意义

P20 具体公式内容请参看P20

意义:(1)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利用这个定律,遥感时可以根据绝对黑体(或太阳、恒星等接近黑体辐射的辐射源)的总辐射度判断出它的温度,或通过绝对黑体的温度判断它的总辐射度。

(2)维恩位移定律:利用这个定律,遥感时可以根据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来推导出黑体的绝对温度,或根据黑体绝对温度推导出其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 8、什么是大气窗口,遥感是怎样利用大气窗口的 P31 (参考P32 图

2.18)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通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遥感的利用:对于遥感传感器而言,只能选择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才对观测有意义。因此,大气窗口的光谱段被广泛应用:

0.3,1.3μ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这一波段时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

1.8,1.8μm和

2.5,

3.5μm,即近、中红外波段。是白天日照条件较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

3.5,5.5μm,即中红外波段。该波段除了反射外,地面物体也可以自身发射热辐射能量。8,14μm,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自地物热辐射的能量,始于夜间成像。 0.8,2.5μm,即微波波段。由于微波穿云透雾能力强,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而且时主动遥感方式,如侧视雷达。

9、怎样对遥感进行分类 P3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1)大的研究领域: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

(2)具体应用领域: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农业遥感、军事遥感等

10、简述被动遥感的过程 P4

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动遥感的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反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然后将这些被动接收到的电磁波储存、传输给地面站点,再由站点进行进一步处理。

11、被动遥感整个过程中,大气起什么作用,对地物判读有什么影响 P26 P32 P153 被动遥感通过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反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来获取目标物信息。而自然辐射源中最主要的就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大气分子对电磁波具有吸收、散射和反射的作用,它们的共同影响衰减了辐射强度,甚至造成一些波段的缺失,限制了遥

感所能利用的波段。

同时,由于就可见光和近红外而言,吸收、散射和反射的作用中,反射占的比例最大,所以实际上,除气象卫星探测云层外,大多数被动遥感传感器都选择无云天气观测。由此可见,大气中的天气变化也会影响被动遥感。

地物判读方面,由于大气散射和吸收影响,会造成信息损失,增加判读难度。云层也会遮挡住一些地物,使其无法判读。而在热红外相片判读中,天气状况对自然地物色调特征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如连续的阴天,使得地物之间温差大大减小,不同地物的差异难以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映出来),

12、简单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遥感卫星和遥感数据产品,如何评价遥感数据

P46 陆地卫星系列:陆地卫星Landsat,斯波特卫星SPOT:星下点分辨率5米,产品分辨率全色两景5米影像生成一景2.5米分辨率的影像,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 高分辨率卫星:

IKONOS:发射日期 1999年9月24日轨道高度681千米,侧视角 ?45? 重访频率获取1米分辨率的数据时:2.9天获取1.5分辨率的数据时:1.5天,轨道周期98分钟轨道特性太阳同步分辨率 0.82米 .

Quickbird:发射日期 2001年10月18日轨道高度 450千米视角分为航向和侧向两个方向,均为?25度重访周期最短为3天轨道特性太阳同步,分辨率 0.61米.

OrbView-3:发射日期 2003年6月27日轨道高度 470 千米侧视角分为航向和侧向两个方向,均为?5 0? 重访周期 2-3日轨道特性太阳同步,分辨率1米。

遥感数据产品:分辨率30*30的TM影象数据.ETM的遥感数据影象,有

1.2.3.4.5.7波段分辨率30米 6波段15米,SPOT卫星遥感影象,QUICKBIRD卫星遥感影象0.61 遥感数据评价:(遥感数据优点…)遥感数据由于遥感平台运动状态,电磁波传播,气象因素,等的影象遥感数据。在遥感数据中,不确定性问题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对遥感理论研究和应用都有重大影响。应当是通过遥感图形特征进行评价

13、加色法和减色法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P87-P90

而减色法是利用滤光片滤掉红、绿或蓝色,当几块滤光片组合产生颜色混和时,入射光通过每一滤色片时都减掉一部分辐射,最后透过的光是经多次减法的结果;而加色法则是利用红、绿、蓝三原色相加混和,得出各种颜色。

14、遥感影响的几何畸变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进行纠正 P103-P 几何畸变产生原因:(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4)大气折射的影响 (5)地球自转的影响

纠正:

由于几何畸变,校正前图像中像元点所对应的地面距离并不相等。校正后的图像是由等间距的网格点组成,且以地面为标准,符合某种投影的均匀分布。校正的最终目的就是确定校正后图像的行列数值,然后找到新图像中每一像元的亮度值。

所以,要通过设定系数,建立一个变换前图像坐标(x,y)于变换后图像坐标(u,v)的数学关系。然后用若干个控制点的具体数值代进公式进行计算,求出系数。然后便可利用公式,根据每个像元点的行列值(u,v),求出说对应的原图像(x,y)值。

15、一般通过哪些特征从遥感影响识别目标地物,用你熟悉的实际工作加以说明 P135 自己写一个上次做的遥感地图判读时的例子,对于某个区域的判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色调(2)颜色(3)阴影(4)形状(5)纹理(6)大小(7)位置(8)图型(9)相关布局

16、以基于LandSat TM 数据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制图为例,设计遥感制图的工作方案 (自己从18题抽象出来,注意:要将其中“ETM”改为“TM”)

17、遥感综合系列制图与常规的专题制图有什么不同,这种综合系列制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P176-177

遥感综合系列制图常规专题制图不同的特点。首先,遥感系列地图的诸多要素基本图件都是依据统一的土地基本单元轮廓界线图,由各专业人员按照各自专题内容对比、彼此引证,以达到统一协调的目的;其次,用遥感信息源编制的专题地图工艺有了新的变化。以往这类地图的编制一般是由大比例尺到中、小比例尺逐级转绘,或者由大比例尺野外填图,最后照相缩小成所编地图,现在可经图像直接编成所需比例尺地图。另外,人们还能从这类专题地图中量测所需数据,并结合必要的统计数据,产生新的统计地图。常规的专题制图是专题制图功能可以根据来自各种数据源的属性数据的特征和制图目的,选用适当的制图方法和图型,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属性数据的特征,包括分级统计制图、分区统计制图、质底法制图。常规专题制图由于按专业组队,分别调查制图,最后归纳汇编,缺乏有机联系与统一协调这些地图之间在内容方面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矛盾与分歧,给低如比较利用带来很多困难,使这些地图在综合评价与规划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理论依据:根据影像地图的编制方法,遥感影像专题信息提取与目视判读方法,遥感专题制图与综合系列制图原则与方法,遥感图像数字分析与自动分类制图,实现单幅综合地图的特点和编制,综合系列地图编制,区域与专题综合地图集的编制,地图集选题与内容的确定,地图集统一协调的原则与方法。

18、以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制图为例,详细说明整个制图过程

(1)项目介绍:是“数字福建”应用示范项目,福建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建立旨在能动态监测、高效管理、综合分析、适时发布全省生态环境信息,为制定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政府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实现福建省领导提出建立生态省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它对实现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及生态省建设的目标均具有重大意义。

(2)需求分析:确定项目制作过程的人员需求;准确了解项目要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通过调查,开会询问,问卷,等形式了解最终项目实现目标、预期成果。

即:福建省生态环境分类系统与遥感判读标志;福建省1:25万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图(系列图内容:地势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生态环境类型图,生态环境评价图,生态功能区划图)。

(3)数据与处理:根据项目成果要求拟定制图精度,比例尺要求确定该系统采用ETM遥感影象图为数字化底图,收集购买有关图形,属性数据。通过遥感影象特征,以往相关制图经验,实地考察,制定福建省生态环境遥感图像判读标志。

编制流程:

1)遥感影象处理:对收集或购买的遥感数字图象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校正处理;根据专题要素特征,区域特征进行数字影象的增强,图象的配准,波段的复合,生成符合项目成果要求的遥感数据。

2)制定统一勾绘单元图斑技术要求和图斑选取标准根据ETM影像特征勾绘图斑—数字化1:10万生态环境单元图。

3)属性赋值,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类型分类系统,利用判读标志和区域背景资料确定单元属性,保持资料图中大的分布规律不变,对其进行细化,同时修改资料图中分布界线的偏差,判断各单元的系列属性(地貌和土地利用直接按影像判断,土壤和植被有参考图,生态环境类型由地貌、植被及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而成)。属性检查与修改:检查各个部分区域属性特征跟地理常理,福建区域地理特征是否相符,进行实地考察。

4)由生态环境单元图派生各图,制定各个系列专题图的图例。通过不专题属性生成系列专题图。检查无误后,根据图幅编号,将9张1:10万单元图拼接成一张1:25万图。 (4)地图整饰、制版、输出:将生成的地势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生态环境类型图,生态环境评价图,生态功能区划图,添加图幅边筐,图括,标题,比例尺,图例,制作单位等相关文字说明,形成完整的专题地

图,打印输出粗稿,经过审核,相关人员参观讨论,反复修改完善,最后制版,输出成品。

Copyright @15#221 2005.1.21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1、遥感 2、遥感技术 3、电磁波 4、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

6、绝对白体

7、灰体

8、绝对温度

9、辐射温度 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 11、大气窗口12、发射率 13、热惯量 14、热容量 15、光谱反射率 16、光谱反射特性

曲线二、填空题: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等组成。

2、绝对

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和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和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乘是常数2897.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μm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绝对黑体的 ?反射率等于1 ?反射率等于0 ?发射率等于1 ?发射率等于

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 ?反射率 ?发射率 ?物体温度一次方 ?物体温度二次方 ?物体温度三次方 ?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 ?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大气瑞利散射?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 ?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 ?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 ?与波长无关。

5、大气米氏散射 ?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与波长无关。

四、问答题: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

又有哪些共性,

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

3、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4、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

5、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

6、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第二部分

一、名词解释:1、遥感平台 2、遥感传感器 3、卫星轨道参数 4、升交点赤经

5、轨道倾角

6、近地点角距

7、地心直角坐标系

8、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

9、卫

星姿态角10、开普勒第三定理 11、重复周期 12、近圆形轨道 13、与太阳同步轨道14、近极地轨道 15、偏移系数 16、GPS 17、ERTS_1 18、LANDSAT_1 19、SPOT 20、IRS 21、CBERS 22、

ZY_1 23、Space Shuttle 24、MODIS 25、IKONOS 26、Quick Bird 27、Radarsat 28、ERS 29、小卫星

二、填空题: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卫星轨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是卫星轨道与地球?黄道面的交点?地球赤道面

的交点?地球子午面的交点。

2、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卫星运行周期

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

3、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获取同一地区影像的时间间隔?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

空的间隔时间?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4、以下哪种仪器可用作遥感卫星的姿态测量仪?AMS?TM?HRV?GPS?星相机。

四、问答题:1、根据Landsat-1的运行周期,求该卫星的轨道高度。

2、根据Landsat-4/5的运行周期、重复周期和偏移系数,通过计算排出其轨

道(赤道处)的分布图。

3、以Landsat-1为例,说明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作用。

4、叙述地心直角坐标系与地心大地直角坐标系的差别和联系。

5、获得传感器姿态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原理。

6、简述遥感平台的发展趋势。

7、LANDSAT系列卫星、SPOT系列卫星、RADARSAT系列卫星传感器各有何特点,

8、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

9、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把遥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10、试述NOAA气象卫星的轨道特征和卫星传感器AVHRR各通道的作用。 11、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把遥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12、说明美国陆地卫星MSS图像的光谱效应。

13、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将遥感分为哪几类,

14、遥感图象的分辨率有几种描述,其意义各是什么,

15、光机扫描成像与CCD成像的比较。

16、我国“风云一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极轨气象卫星,其中“风云一号C星”及“风云一号D星”携带的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SR) 有10个通道,各通道波长如下表。请谈谈这些探测波段在陆地地表遥感中的用途。

17、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

18、微波成像与摄影、扫描成像有何本质的区别,

19、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第三部分

一、名词解释:1、光学影像 2、数字影像 3、空间域图像 4、频率域图像 5、图像采样 6、灰度量化 7、几何变形 8、几何校正 9、粗加工处理 10、精加工处理 11、多项式纠正 12、间接法纠正 13、最邻近像元重采样 14、图像配准 15、数字镶嵌 16、正射影像17、地理编码图象 18、辐射误差19、辐射定标20、大气校正21、图像增强22、图像直方图 23、假彩色合成 24、密度分割25、真彩色合成26、伪彩色图像 27、图像平滑 28、图像锐化 29、边缘检测 30、低通滤波31、高通滤波 32、图像融合 33、直方图正态化 34、线性拉伸 35、直方图均衡

36、邻域法处理

四、问答题:

1( 叙述中心投影的航空像片,MSS多光谱扫描仪影像,SPOT的HRV推扫式影像和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

2( 叙述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双三次卷积重采样原理(可作图说明)和优缺点。 3( 两幅影像进行数字镶嵌应解决哪些关键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4( 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5( 多项式拟合法选用一次项、二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的哪些变形误差, 6( 多项式拟合法平差后精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超限了怎么办,7(叙述共线方程法纠正SPOT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8( 叙述数字图像镶嵌的过程。 9( 画出各个外方位元素变化引起的图形变化情况 12、叙述光学影像与数字影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13、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 14、叙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

15、叙述储存遥感图像有哪几种方法,列举2—3种数字图像存储格式,并说明其特点。 16、叙述3S集成的形式和作用。

17、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误差及辐射误差纠正内容是什么,

18、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 19、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请以多光谱扫描仪(MSS)资料为例,说明大气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20、以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的波段为例,分别说明遥感图像的真彩色合成与假彩色合成方案。与真彩色合成图像相比,假彩色合成图像在地物识别上有何优越性, 21、叙述美国陆地卫星ETM图像分辨率30米的5、4、3波段影像与分辨率15米的全色影像进行融合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部分一、名词解释:1、遥感图像判读 2、景物特征 3、判读标志 4、几何分辨率 5、辐射分辨率6、光谱分辨率 7、时间分辨率 8、波谱响应曲线 9、热阴影 10、冷阴影 11、雷达盲区 12、角隅反射 13、体散射 14、影像几何特性 15、影像辐射特性 16、地物光谱特征 17、地物空间特征 18、地物时间特征

四、问答题:

1、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

2、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3、叙述TM多光谱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4、叙述地物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点,

5、举例说明为什么多光谱图像比单波段图像能判读出更多的信息,

6、叙述热红外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7、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8、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9、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10、在标准假彩色合成图象上怎样识别地物类别? 第五部分

一、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 2、遥感图像自动分类 3、统计模式识别 4、结构模式识别5、光谱特征向量 6、特征空间 7、特征变换 8、特征选择 9、主分量变换10、哈达玛变换 11、穗帽变换 12、生物量指标变换 13、标准化距离14、类间离散度15、类间离散度16、类内离散度17、判别函数18、判别边界19、监督法分类20、非监督法分类21、条件概率22、先验概率23、后验概率24、贝叶斯判别规则25、马氏距离26、欧氏距离27、计程距离28、错分概率29、训练样区

30、最大似然法分类 31、最小距离法分类32、ISODATA法分类33、混淆矩阵

四、问答题:

1、什么叫特征空间,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有哪些特性,

2、作图并说明遥感影像主分量变换的原理和它在遥感中的主要作用。

3、叙述生物量指标变换的原理及其作用。

4、为什么要进行特征选择,列举几种特征选择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5、叙述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

6、叙述最大似然法分类原理及存在的缺点。

7、叙述最小距离法分类的原理和步骤。

8、叙述ISODATA法非监督分类的原理和步骤。

9、叙述图像增强中的平滑处理与分类后的平滑处理的异同点。

10、述改善仅用光谱特征的统计模式识别自动分类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原理。

11、遥感数字图象处理有几种主要方法,简述它们的原理和特点。12、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13、遥感图像特征抽取主要有几种方法;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特征抽取方法,举例说明。第六部分一、名词解释:1、卫星影像地图 2、DRG 3、DLG 4、GIS 5、同轨立体影像 6、邻轨立体影像 7、沙尘暴 8、海洋赤潮 9、地质构造 10、植被指数 11、森林立地条件12、臭氧空洞 13、土壤侵蚀 14、遥感考古 15、蓝冰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制作不同比例尺卫星影像地图时怎样选择遥感图像,

2、叙述遥感

监测南极冰川流速和流量的基本方法。

3、中国南方草场三级分类的内容是什么,TM影像可能提取出哪些信息,

4、叙述遥感调查中国南方草场资源的基本方法。

5、叙述遥感考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叙述遥感探测南极陨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哪些因素影响遥感方法提取冰面高程的精度?为什么?

8、叙述遥感方法预报南极陨石富集区的方法。

9、岩石的反射光谱特征是什么,如何对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影像进行识别, 10、如何进行地质构造识别,11、水体的光谱特征是什么,水体识别可包括哪些内容, 12、植物的光谱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分植物类型,监测植物长势, 13、作物估产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14、土壤的光谱特性是什么,如何进行土类的识别, 15、何为高光谱遥感,它与传统遥感手段有何区别,

16、高光谱提取地质矿物成分的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 17、高光谱在植被研究中有哪些应有,主要技术方法是什么,

1( 遥感(RS)1 2( 主动遥感4 3( 被动遥感4 4( 大气窗口40 5( 米氏散射38 6( 瑞利散射38 7( 判读标志 8( 非监督分类 237 9( 监督分类237 10( 低通滤波234 11( 高通滤波 235 12( 地物反射波谱 13( 辐射分辨率14( 时间分辨率

15( 空间分辨率16( 波谱分辨率17( 可见光遥感18( 红外遥感19( 微波遥感 342 20( 高光谱遥感 332 21( 对比度拉伸22( 基尔霍夫定律 25 23( 大气窗口24( 辐射亮度25( 维恩位移定律 25 26( 绝对黑体27( 纹理204 28( 直方图均衡化

29( GIS 358 30( GPS392 遥感导论试卷一、名词解释1. 高光谱遥感 2. 辐射通量密度 3. 红边位移 4. 大气效应 5. 直方图均衡化

6. 双线性内插

7. 栅格结构

8. 图像解译

9. 彩色变换 10. BIP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分别叙述遥感数据的空间、光谱、时间和辐射分辨率所对应的物理含义。

2. 以植被为例,叙述地物波谱特性的影响因素。

3. 在监督分类中,如何选择训练样本和提取统计信息,

4. NOAA/AVHRR技术参数及数据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混合像元对遥感应用分析的影响以及混合像元的分解方法。

2. 论述土壤水分遥感的

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1. 遥感平台 2. 像点位移 3. 光谱分辨率 4. 距离分辨率 5. 图案 6. 灰度级分割 7. 彩色合成 8. 解译标志

9. 地表净辐射通量 10. GO模型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简述水体波谱特征及影响因素。

2. 简述地形对遥感的影响。

3. 简述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区别。

4. 什么是“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它包含哪几层涵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遥感解译过程的复杂性。

2. 论述遥感变化监测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方法。

彩红外图像:植被,红、水,蓝青、道路,灰白、建筑物,灰或浅蓝。

叶面积指数 (Leaf area index, LAI)「为每单位面积中所表现出的最大叶面积」;是极其重要的植被特征,因为它直接反映出在多样化尺度的植物冠层中的能量、CO 2及物质循环。它也与许多生态过程有直接相关,例如蒸散量

〈McNaughton and Jarvis 1983〉,土壤水分平衡〈Grier and Running, 1977〉,树冠层光量的截取(Pierce and Running, 1988; Fassnacht et al., 1994) ,地上部净初生产力(Gholz, 1982),总净初生产力(Gower et al., 1992)等等。故了解林份叶面积指数将为我们所需面临的重大课题。

调查叶面积指数的方法众多,一般说来较常用的有直接收获法、树冠透光法及瞬间拍摄法。直接收获法为在林内设立一20M×20M的大样区,将其内胸径大于10?之林木全部伐倒。每株林木伐倒后,测定叶重,再以绝干重之叶面积(称之为比叶面积)与叶生物量推算总林份之叶面积指数。 (林国铨、洪富文、游汉明、马复京1994.)直接收获法虽最准确,但却耗时费力,且属坏性取样,无法于森林中广泛执行。

树冠透光法是以植物蒸散率分析仪(porometer)配合光量子光度计(quantum sensor),于晴朗无云之日上午10时至下午14时之间,在样区内每隔10M设一样点,每一样点上,水平手持光度计每隔90度测一光度,将其平均值作为林内光度(Qi)。林外光度(Qo)则于测定林内光度之同时,以另一组仪器于开阔地测定之,最后导入Ber-Lambert定律,以推估林份叶面积指数(如下图)。 (郑祈全、邱祈荣、陈燕章1997.)

瞬间拍摄法为本实验所采用之方法,利用CID公司所制造的CI-110叶面积指数测定仪,于阴天或光度不强之早晨与黄昏,直接由鱼眼镜头拍摄林内树冠影像(如下图),再经由软体推估叶面积指数。此法最为便捷,可运用于广大森林测量,并因其不破坏林木,故可应用于长期监测上,为一便捷准确之测量方法。

瞬间拍摄法为本实验所采用之方法,利用CID公司所制造的CI-110叶面积指数测定仪,于阴天或光度不强之早晨与黄昏,直接由鱼眼镜头拍摄林内树冠影像(如下图),再经由软体推估叶面积指数。此法最为便捷,可运用于广大森林测量,并因其不破坏林木,故可应用于长期监测上,为一便捷准确之测量方法。

--本文转自北京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 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 2、发愤著书说 3、妙悟说 4、六义说 5、无我之境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答案要点: 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看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1)情志统一论——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2)止乎礼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3)讽谏教化——对诗歌社会政治作用的强调 (4)诗有六义——儒家政教化诗体观的体现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一)文之枢纽——总原则(创作的原则,评价的标准) (1)依据什么指导创作:原道、征圣、宗经——文章根源于道,圣人文章体道,以圣人之经为文章标准。 (2)对不合道的著作的态度:正纬——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 (3)怎样解决文学演变:辨骚——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执正驭奇。 (二)论文叙笔 (1)论文:《明诗》至《谐隐》十篇,有韵之文。 (2)叙笔:《史传》至《书记》十篇,无韵之笔。 (三)剖情析采 (1)创作论:《神思》—《总术》二十篇(《物色》提前) (2)批评论:《时序》—《程器》四篇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唐:强调文道并重,文从字顺,务去陈言; 宋:古文家文道观与唐基本相同; 道学家文道观重道轻文,认为作文害道。 三、论述(30分) 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兴:意谓诗歌对于人们思想情感有启发感染作用,可以引起联翩的想像。[想象力] 观:指通过诗歌可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人民愿望,还包括赋诗者的品性、志向等。[观察力] 群:指诗歌可使人们借以交流思想,促进感情融洽,起到协和群体的作用。例:孔子与学生间便是这么一个群体。[亲和力] 怨:意谓诗歌可以抒写不满,疏导人情。“怨刺上政”,批判现实作用,但要求“怨而不怒”。当然“怨”情并不限于政治方面。 孔子从“用诗”角度方论,其“兴观群怨”全面地总结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但其实精神却接触到诗歌的一些本质特征,如诗歌的抒情性、感染力和认识作用、社会效果等。因此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兴”“怨”侧重于个体心灵的情感抒发功能;“观”“群”侧重于群体审美时诗歌所表现的社会教化功能。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改造和发展了前人的见解,对诗歌的本质和功能作了更为全面、系统的阐述。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指出“兴观群怨”四者都是“情”的表现。尽管它们的表现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共同本质都是“情”,是人们在各自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事父、事君、草木鸟兽等)所触发的形形色色的感情的具体表现,这就深刻地阐明了诗歌的社会本质。 其二、王夫之还指出,兴、观、群、怨四者并不是各自独立无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兴中可观,观中有兴,群而愈怨,怨而益群,四者的配合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量。 其三、对“兴观群怨”作雅俗得失之辨。这就不是一般地讲“兴观群怨”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能,而是对“兴观群怨”作审美价值的判断。 其四、诗人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鉴赏都与“兴观群怨”紧密相关。 总之,在王夫之看来,“兴观群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互为配合,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故而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各自不同境况、经历来接受这种艺术感染。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1)出处 “发愤著书”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太史公自序》云:“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2)内涵 愤,怨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所以,司马迁对“发愤著书”的心理机制作了较深的探索和阐发。 (3)意义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学习资料

中外设计史2011年考试复习题

中外设计史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青铜器取代陶器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史上第二次飞跃。 2.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定窑,官窑,哥窑,汝窑,钧窑。 3.浙江为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与北方邢窑为代表的白瓷组成中国瓷业的两大体系和窑场。 4.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传统的珍贵文献。 5.中国古代设计审美特征是:功能之美,造型之美,工艺之美,材质之美,装饰之美,鉴赏之美。 6.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高峰期是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7.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8.中国古代家具是以宋代为分界线,此前以低矮型家具为主,此后开始流行高坐型家具。 9.艺术设计学在我国正式成为独立学科是在1998年。 10.在明代的金属设计中,最具特色并有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11.古罗马文明的前源是指安特鲁尼亚文明。 12.“塔帕布”是古代大洋洲的设计艺术。 13.“正身侧面率”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它首先出现于古埃及。 14.伊斯兰设计艺术是以植物纹样为主的装饰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纹样。 15.风格的多样性与生活的适应性是古代美洲设计艺术的最大特征。

16.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 17文艺复兴设计的重要转变是由宗教性质变为宫廷性质的设计。 18.洛可可设计艺术在法国主要发生在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 19.水晶宫的设计者是帕克斯顿。 20.工艺美术的实际领袖是威廉.莫里斯,理论上的导师是理论家拉斯金。 21.1739年,美国的霍拉修.格林诺斯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一百年后,芝加哥建筑学派的大师路易斯沙利文将这句话作为设计标准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体系和风格。 22.在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设计运动是装饰艺术运动。 23.西方设计进入现代的标志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 24.在斯堪地拉维亚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是阿尔瓦阿尔托。25瑞典是北欧最早提出自己的设计运动的国家。 26.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发端于俄罗斯。 27.卡尔.马姆斯登被公认为瑞典“现代家具之父”。 28.维也纳学派的设计大师卢斯的设计理念是装饰即罪恶。 29.格罗佩斯,密斯,赖特以及柯布西耶等四人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第一代大师。 30.分离派运动发端于维也纳。 31.世界设计的三大中心是德国,美国,日本。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

工业设计史深刻复习资料

* *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所谓新石器时代,是指人们的生产工具以______为主。()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片状石器 D.组合器 2.我国家具工艺历史悠久,在____达到了鼎盛时期。() A.商代 B.汉代 C.宋代 D.明代 3.中国是瓷的故乡,在______达到了鼎盛时期。() A.商代 B.汉代 C.宋代 D.清代 4.古代雅典卫城中,伊瑞克提翁神庙所用的柱式是() 多立克 B.爱奥尼亚 C.科林斯 D.混合式 5.铜和______制成合金青铜,是制作青铜器的主要材料。() A.铝 B.锡 C.钢 D.铁 6.18世纪陶瓷工业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他生产了著名的“女王”牌陶器。() A.魏德伍德 B.切普代尔 C.谢拉顿 D.保尔顿 7.18世纪家具业的代表人物是____,他出版了样本图集《绅士与家具指南》。() A.切普代尔 B.魏德伍德 C.保尔顿 D.谢拉顿 8.18世纪下半叶英国著名的设计师切普代尔是() A.家具设计师 B.瓷器设计师 C.金属品设计师 D.纺织品设计师

9.英国机械化首先开始于____,其影响是极富戏剧性的。() A.家具业 B.纺织业 C.陶瓷业 D.汽车业 10.____的米切尔·托勒从1836年左右就开始进行弯木家具试验与设计。()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1.19世纪中期,德国建筑家______有关设计历史的基本观点引起重大反响,他认为设计是特定需求的反映,受到材料、技术与时代、地域、社会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A.散普尔 B.柯本 C.拉斯金 D.怀特沃斯 12.____为AEG公司的艺术顾问,他设计的水壶设计是以标准化零件为基础的,用这些零件可以灵活地装配成80余种水壶(尽管实际上只有30种可供出售)。() A.贝尔 B.罗维 C.贝伦斯 D.史蒂芬生 13.1878年,德国人尼古拉斯·奥托发明了较为经济的四冲程内燃机,这标志着______时代的到来。() A.蒸汽机 B.汽车 C.火车 D.电气 14.1829年,举行了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车的设计竞赛。______设计的火箭号机车获奖,这台机车体现了对于有效运行和外观两方面的重视。() A.布莱克特 B.史蒂芬生 C.约翰逊 D.乔易 15.汽车工业的真正革命,是从______的T型小汽车和流水线装配作业开始的,这种大批量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重点 一、先秦 美刺说:《诗大序》的概念,通过创作诗歌对政治情况和任务进行赞美和讽刺的观念。 诗言志:把诗歌看作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发露。【今文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 和。” 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 谓不朽。”(P14) 兴观群怨(P16):出自孔子,意在论述《诗》的社会效用。【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以意逆志(P21):出自孟子的文学主张。说诗者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的表面意义,而应当根据全篇去分析作品的内容。【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 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知人论世(P21):出自孟子的文学主张。要求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有一定的认识。“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知言养气(P22):出自孟子。“知言”是指辨别言辞的能力。“养气”是指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工夫。人们的道德修养、思想认识提高了,就自然会加强辨别 言辞实质的能力。 老、庄思想:1、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①主张自然的生活态度;②追求真淳人格、反对虚伪矫饰的精神;③表现对于人生忧患的悲哀之情;④主张寡欲、去欲, 把多欲视为带来忧患的原因。 2、崇尚自然无为。 3、意之所随不可言传,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 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 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4、虚静、心斋、坐忘。心思澄明,不被外物所乱,要虚静忘却一切,连自 己的存在也忘却的程度。 5、浪漫风格的表述。 二、汉代文学批评 《诗大序》:1、诗的产生和性质(P38,认为诗歌是人们内心的想法、情感)。“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 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诗于政治教化的关系。①诗歌是政治、社会的反映。“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认为社会 状况不同,所产生的诗歌的内容、情歌和风格也不同。“故变风发乎情,止 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表示出怀念旧日良好 风俗和感叹当今世道的思想感情。②诗歌对于政治、社会的功用。“诗教说”: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 美教化,易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3、诗的六义(P40)。“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 五曰雅,六曰颂。”对风雅颂的阐述:“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

遥感导论梅安新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0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可见光、红外、微波 3、地物光谱特征 4、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 5、温度 6、减色法 7、配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X 2、√3、√4、X 5、√6、X 7、√8、√9、X 10、X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2、(1)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地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2)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3、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4、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5、有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基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到达地面后:吸收、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2、共同点:都有色、形、位;区别:航空是摄影(中心成像、像点位移、大比例尺),卫星是扫描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3、更好的发挥了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互补,弥补了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之处,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如洪水监测:气象卫星—--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

遥感导论考试重点(旗舰版)

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 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 等的探测。 遥感与遥控遥测的区别:遥感不同于遥测和 遥控。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行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遥控是指远距离控制目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 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 应用 遥感的类型: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 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 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 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惑、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 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的 顺序把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波段划分: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 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辐射测量内容:辐射能量、辐射通量、辐照度、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 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 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对应的光谱段: 0.3—1.3y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pm和 2.0— 3.5tm,即近、中红外波段。 3.5—5.5_um,即中红外波段。 8-14pm,即远红外波段。 0.8~2.5cm,即微波波段。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可见光与近红外:波长0.3-2.5辐射特性-地 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中红外:波长2.5-6辐射特性-地表反射太阳 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 远红外:波长>6辐射特性-地表物体自身热辐 为主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分类: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航天比例尺(像片比例尺):即像片上两点之 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扫描成像成像方式:光/机扫描成像、固体 自扫描成像、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 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 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微波遥感特点: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主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向目标地物发射微波 并接收其后向散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遥感 方式。 雷达:意为无线电测距和定位。 遥感图像特征:几何特征、物理特征、时间特 征 表现参数: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 辨率、时间分辨率 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 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 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 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 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热红外像片的解译: 直接解译标志包括:色调、形状与大小、地物 大小、阴影、 地物的解译:水体与道路、树林与草地、土壤 与岩石: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3)室内详细判读 (4)野外验证与补判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 地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 状况的地图。 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如下: 1.地理数据的网格化 (1)网格数据生成、(2)与遥感数据配准: 2.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 3.配准复合 数字图像的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三层次: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几 何畸变校正、控制点的选取 控制点的选取: (1)数目确定:控制点数目的最低限是按未知 系数的多少来确定的。 (2)选取原则:控制点的选择要以配准对象为 依据。以地面坐标为匹配标准的,叫做地面控 制点。有时也用地图作地面控制点标准,或用 遥感图像作为控制点标准。无论用哪一种坐标 系,关键在于建立待匹配的两种坐标系的对应 点关系。 数字图像增强的5种方法:对比度变换、空 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多波段数字图像数据格式:BSQ、BIP、BIL 度量特征空间中的距离经常采用的算法:绝 对值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均值向量的 混合距离、相关系数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 和非监督分类。 水体遥感: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获得 水体的分布、泥沙、有机质等状况和水深、水 温等要素的信息,从而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和 水环境等作出评价,为水利、交通、航运及资 源环境等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水体遥感的研究内容:水体的光谱特征、水 体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 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 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 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 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 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健康植物的波谱 曲线有明显的特点,在可见光的0.55附近有 一个反射率为10%~20%的小反射峰。在0.45 和0.65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谷。在0.7-0.8 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 0.8—1.3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反射率可达40% 或更大的反射峰。在1.45,1.95和2.6—2.7 处有三个吸收谷。 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植物叶子的颜色、叶子的细胞构造 和植物的水分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不 同种类、灌溉、施肥、气候、土壤、地形等因 素 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分: 1.不同植物由于叶子的组织结构和所含色素 不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2·利用植物的物候期差异来区分植物 3.根据植物生态条件区别植物类型 大面积农作物的遥感估产三方面内容: 农作物的识别与种植面积估算、长势监测、 估产模式的建立。 高光谱遥感与一般遥感区别(特点)在于: 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 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收信息;每个波段宽度 仅小于10nm;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 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 见光到热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 应用领域: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在植被研 究中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1.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 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 投影则受投影距离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 度和焦距有关 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 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像点相 对位置保持不变。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其比例 关系有显著的变化,各点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不 再保持原来的样子 3.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 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 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 面起伏越大,像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 越大

艺术设计史考试资料整理

。。。 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婆哦婆婆婆婆婆婆 一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特征: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做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 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采用大量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动机。设计原则: A、设计大众化: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B、团队协作: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拉斯金:(创始人) 否认大艺术:绘画雕塑与小艺术:建筑工艺美术存在差别。 设计主张: 1.主张美学家从事产品设计,要求艺术(美术)与技术结合 2.真正的艺术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 3.认为设计的道路要向自然学习,具有表现现实的构思和创造力 4.学术上存在缺陷——主张从大众角度出发,对大工业化不满,却提倡从自然与哥特式风格中找寻出路的矛盾 威廉.莫里斯:理论奠基人 1.曾加入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他们主张真实的、诚挚的“新艺术”风格,在题材和风格上,对中世纪和哥特式风格情有独钟。 2.与韦伯.莫里斯合作——红屋“L”型,非对称性的,外部敦实,内部舒适。表面无粉饰,红色砖瓦,建筑结构完全暴露,采用了不少哥特式建筑细节特点(塔楼、尖拱入口等) 3 开设了里斯设计事务所:兼有建筑、室内、产品、平面设计多种内容的完整设计 设计主张: 强调设计服务对象(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希望重振工艺美术的民族传统 在具体设计上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不要在你家中放一件虽然你认为实用,但是难看的东西)局限:依然采用手工艺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装饰 设计成就: 1.热衷纺织品纹样设计(采用植物枝蔓、花卉为动机,充满浪漫的自然主义色彩) 2.平面设计上贡献突出:《吉奥弗雷.乔梭作品集》与沃尔特.克莱因合作《呼啸平原的故事》 二、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区别: 相同:对矫饰的维多利亚等装饰风格的反动。对工业化风格的不满、对手工艺的回归。崇尚自然装饰风格。受日本浮世绘影响。 不同:工艺美术运动把哥德风格作为借鉴来源,新艺术运动放弃传统风格,推崇自然形态,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 2、格拉斯哥设计风格与代表人物: 格拉斯哥设计风格:表面装饰遵循严格的线条图案——主要是常常以卵形告终的微曲竖线以及格子和风格化的玫瑰。 主要奠基人:马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他们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计划,和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主张相反。代表作格拉斯哥艺 术学院兼具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的特点,是格拉斯哥四人风格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当 代最前卫的设计试验结果。 3、新艺术运动的派别(按装饰线条分): A、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 代表: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等 特点:最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内在活力。 B、直线派: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 代表:英国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分离派 特点:直线为主,形态、色彩简洁 4、新艺术运动的特征与意义: “新艺术”运动比较少强调历史风格,谈到历史的渊源,可以说它受到部分中世纪自然主义风格的影响。这场运动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因此常常被称为“女性风格”,大量采用花卉、植物、昆虫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大题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可能为简答题的知识点) 1、复习提要资料一的第一点 2、简述建国初文艺界三大思想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3、《红旗谱》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艺术描写中透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 (2)对冀中平原的人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描写刻画,如关于生活场景、家庭伦理、婚姻爱情、文化心理等的描写,实际上它们成了小说艺术的血肉。 (3)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心理,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方式。 (4)语言上以冀中平原农民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和加工,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4、 分析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 (1)首先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坚忍不拔、有胆有识、深谋远虑的特点。 (2)其次是急公好义、慷慨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农民英雄的斩头沥血、扶危济困、豪侠仗义的精神道德特点。 (3)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和对共产党人的认识,使他从一般农民中超拔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时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性格是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从个人复仇到为无产阶级革命献身的升华,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在他身上也浓缩了两千余年中国农民的斗争历史。 5、简述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并分析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大体上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即逃避她的家庭要她嫁给权贵的压迫),找寻个人出路,这是第一阶段;在种种事实的教训下(同时也受到他偶然接触到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她渐渐意识到个人奋斗还是没有出路,个人的利益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最后,在党的思想教育的启迪下,她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坚决献身于革命小说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成长和转变的描写,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的青春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6、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文革前茹志娟小说的创作风格 (1)从题材取向看,擅长书写受到时代鄙视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描写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来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波澜。 (2)从人物塑造看,很少刻画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注重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一些从各自的起点走向成熟的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3)从艺术表现看,作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往往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盾简洁地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含蓄、优美的艺术格调,在十七年文学中属于阴柔美的风格类型。

遥感导论复习题及答案

1.什么是遥感?国内外对遥感的多种定义有什么异同点? 定义: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平台: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传感器:各种光学、电子仪器 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 //2. 根据你对遥感技术的理解,谈谈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3. 什么是散射?大气散射有哪几种?其特点是什么?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大气散射有三种:分别为瑞利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既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米氏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4. 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4)大气折射的影响;(5)地球自转的影响。 5.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2)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受到限制:包括大气状况的影响、下垫面的影像、其他因素的

影响。 6.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为了提高摄影像片解译精度与解译速度,掌握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很有必要。遥感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解译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遥感摄影像片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有: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例如,像片上呈线状延伸的陡立的三角面地形,是推断地质断层存在的间接标志。像片上河流边滩、沙咀和心滩的形态特征,是确定河流流向的间接解译标志;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态环境都具有代表性地物,通过这些地物可以指示它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根据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它存在的生态环境,“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寒温带针叶林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一些目标地物的发展变化与季节变化具有密切联系。了解成像日期和成像时刻,有助于对目标地物的识别。例如,东部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含水量因此具有季节变化,河流与水库的水位也有季节变化。 7. 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

中外设计史复习重点资料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时期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13世纪末首先于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15世纪遍及欧洲各个国家,一直延续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涉及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核心,囊括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在绘画方面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的教育变革,这种知识上的改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在欧洲历史上占据着非凡寻常的作用。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 2.唐三彩 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是在白色陶胎上涂上黄,绿,褐,蓝,紫等色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风格特点,故称“唐三彩”。三彩是表现多色,并非一件器物上只有三种色釉,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一般作为明器之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唐三彩主要有器皿,人物,动物等。 3.窑变 钧瓷原属于青瓷系统。由于它的原料中含有铜元素,经过还原煅烧而呈现出绿或紫红斑纹,使青釉打破了单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在瓷器上是一次贡献,史上称为窑变。 4.明式家具 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为材料,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成就上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5.巴洛克风格 意为“畸形之美”,“不合常规”。它起源于意大利,艺术中心是法国,是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及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具有气势雄伟,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特点,打破了旧艺术风格的常规艺术特征。 6.洛可可 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岩石或者贝克饰物),它是一种源于法国宫廷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点的艺术风格。具有纤细,精巧,华丽,繁缛的装饰性,多用C型和S型或者漩涡性的曲线作为装饰风格,色彩艳丽浮华,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情调(又被称作“中国装饰“)。在法国主要发展于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在英,意,德等国发展在18世纪中期。 7.波普艺术 波普一词来源于popular的简写,产于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已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设计产品的喜剧性,浪漫性效果。反映出战后青年一代的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究其原因,是因袭了杜桑的达达主义传统,故在美国,波普艺术有“新达达主义“之称。 8.高科技风格 源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机器美学,是以直接反应当时以机械为代表,以工业技术为特征的一种设计风格。 9.微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的一种风格,它将建筑风格搬用到小件的日用产品的设计中,大多艳丽多彩,不惜用华贵金银材料与几何图案,实际上是历史上装饰风格极端形式的回潮。10.景泰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