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志冲突

意志冲突

意志冲突
意志冲突

微格教学备课教案

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辅导

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辅导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那么,中学生有哪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呢?(区别:发展性、适应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学习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障碍 4、人际交往障碍 5、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6、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对这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应如何识别并加以初步的干预和辅导呢? 一、学习障碍 定义——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学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成的。 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学习障碍(困难)的基本类型—— 前苏联学者卡尔梅科娃提出五种类型: 1、一般性学习落后(含入学学习适应良); 2、语言表达能力差; 3、数学成绩极差; 4、不遵守纪律; 5、学习活动偏离本人最佳点(动机水平低学 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低于实际可达水平/ 教师 要求高,学生努力超出极限/ 学习方法的缺陷,导 致潜能被压抑)。 中学生学习障碍的评估—— 1、是否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某方面的认知 能力较差/ 某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知识结构有很多漏洞/ 情感和意志的缺陷/ 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等等。 2、是否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体质弱/神经衰弱/ 视、听、发音器官发育不全等。 3、是否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情感及语言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等。 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 学习困难是中学生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刘卉 20150122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刘卉 童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类似想看足球赛又不想考试不及格这样的矛盾心理,其实从根本上讲这就是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什么是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下面就一一来为大家讲解。 想要了解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首先的了解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称之为意志行动。当个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难以决定取舍时,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在我们的考试过程中,经常考的动机冲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正如孟子所云:“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都想要又不能都得到,只能忍痛割爱抛舍其一,把当事人置于两难选择的境地。即“两个都想要,但是只能要一个”。 高频考例: 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②在生活中买衣服,看到两件衣服都特别喜欢,都想买下来,但身上带的钱只够买一件 (2)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即“两个都不想要,但只能不要一个”。 高频考例: ①前有追兵,后有悬崖 ②前有狼,后有虎 ③一个上战场的士兵,他深感疲劳、危险及战争的非正义性,总想从战场脱逃,但又怕被抓回来处以极刑。 (3)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即“一个事物既想要又害怕得到”。 高频考例: ①爱吃糖果又怕吃糖容易发胖。 ②想吃鱼又怕鱼刺

4《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园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是心理发展的( B ),也是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萌芽期。 A. 早期 B.中期 C.活跃期 D.敏感期 2、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调节( A )过程占主导,容易被误以为是“多动症”,实际是此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A. 兴奋 B.呆板 C.逆反 D.安静 3、( D )是儿童语言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 A.1-3岁 B.2-4岁 C.3-6岁 D.1岁以前 4、下列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B. 幼儿多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C.幼儿的记忆要以抽象逻辑为主 D.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的不普遍 5、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不说话、不理睬人、对一些非生物的东西(B )、注意力分散等。 A.排斥 B. 有特殊依恋 C.恐惧 D.厌恶 6、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是( B ) A.人际关系 B.物理因素 C.社会环境 D.过高要求 7、学龄前期儿童常出现的强迫行为有(B)、控制大小便能力差、多动症、夹腿综合症。 A.口吃 B.吮指、咬指甲 C.不说话 D.不理睬人 8、幼儿记忆态度发展的表现是( C )。 A.记忆空间的增加 B.记忆容量不断扩大 C.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变 D.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9、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主要是(B)。 A.合作游戏 B.规则游戏 C.练习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0、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1、教师应注意“问题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 A )的心理健康。 A.独生子女 B.男性儿童 C.女性儿童 D. 最低龄儿童 12、关于儿童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B)。 A.首先发展短时记忆 B.儿童越大长时记忆的容量越大 C.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有所发展 D.儿童短时记忆容量随着年龄增加 13、以下不属于儿童情绪问题的是(D)。 A.焦虑症 B.恐怖症 C.孤独症 D.吮手指、咬指甲 14、以下不属于口吃的原因的是(D)。 A.火警、地震、亲人死亡 B.模仿 C.父母在学说话时过于急躁 D.食物因素 15、以下性教育方式中错误的是(D)。 A.注意性卫生习惯的培养 B.儿童出现夹腿行为时应当恰当干预 C.性不良行为的干预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D.儿童提出性相关问题时应该直接拒绝回答 16、对多动症应采取心理和( A )治疗方法。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针灸 17、以下不属于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 C)。 A.遗传因素 B.气质特点 C.五官相貌 D.生理因素 18、较严重的口吃患者需要( D )治疗,由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儿童进行训练。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言语 19、加强儿童性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儿童要勤洗澡、勤换内裤,女童要每晚(B)清洁会阴,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 A.用湿纸巾 B.用水 C.用毛巾 D.用纸

招教组-兰丹-教综笔试-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 ——福建华图兰丹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是指动机之间相互矛盾时,个体对各种动机权衡利弊,评定其社会价值以及解除意志的内部障碍的过程。 1.双趋冲突 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例如,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也。” 2.双避冲突 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的事件,但又必须接受其一方能避免其二时的内心冲突。实际上这是一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式的冲突。例如,儿童生病要么服用苦药要么打针;一个学生既不愿意写作业,又怕教师批评。 3.趋避冲突 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例如,一个人在生活上遇到麻烦时,想求别人帮忙,又怕别人拒绝或瞧不起自己。 4.多重趋避冲突 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回避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例如,一个人想调换到新的工作单位,因为该单位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其他优厚的福利条件,可是工作性质和人际关系不易适应;但如果留在原单位工作,有习惯了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以及较好的人际关系,可是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这样对各种利弊得失的考虑就会产生多重趋避冲突。 动机冲突这一知识点,在往年的考试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广大考生只要能理解即可。以下例题,供考生参考: 1.(2010)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 A.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B. 人心不足蛇吞象 C. 前怕狼后怕虎 D. 想吃药治病又怕药苦

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认识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学生常见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 2、思考分析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原因。 3、对照反省,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健康状况。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几个方面。下面具体列举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1、过分敏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已的荣誉。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2、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你说东他说西,你说应该这样他说应该那样,以“顶牛”“对着干”的反常心态显示自已的高明、非凡。产生这种逆反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度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已当成小孩。为了表现自已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客观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过分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可能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 3、嫉妒: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已强时( 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惭、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一方面自以为是,逞强好胜,一方面又不愿积极努力,就可能嫉妒打击他人。 4、耽于幻想:青少年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希望和挫折交替,就可能走向幻想。多表现在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耽于幻想容易给青少年带来忧郁和失望。 5、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已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已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6、孤僻:有些青少年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已,不接纳自已。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先天的性格、儿时生活环境、成长过程的挫折遭遇,都可能是孤僻的成因。严重者甚至由孤僻而阴暗,靠偷窃等不正当行为满足自己。 7、心胸狭窄:有些学生很难听进逆耳之声,尤其是来自老师及同学的批评性意见,更是难以容忍,时时刻刻如好斗的公鸡,对同学们的批评是出口就骂,动手就打,对老师的批评轻则横眉冷对,一声不吭,重则拳脚相向,还有学生“眼里揉不进沙子”,受不得一点委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博大胸怀。 8、焦虑烦躁:或许与天生胆汁质的性格有关,或许与后天的生活环境相联,此类同学很少“安分守已”,时刻如热锅蚂蚁,不知所以,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其中最典型的是考试焦虑,对考试的紧张烦躁,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障碍。 9、无所谓心态:此类同学庸庸碌碌,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一顿吃饱全天醉,红尘看破如止水。成绩平平,无所谓,“不学数理化,还不照样闯天下?”上课迟到,无所谓,“一声报告位上坐,我比逃学强许多。”纪律处分无所谓,“不伤皮毛不掉泪,就算开除又昨的?”。

心理学讲稿之第九章 意志

第九章意志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及意志的品质 教学重点:知、情、意的关系,意志行动的特征,动机冲突 教学难点:动机冲突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 课时:1 具体内容: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三个内容: 一、意志的概述 二、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 三、意志的品质和压力的应对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动物也作用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些带目的性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尽管它的动作可能十分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而人类的活动则完全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并且“人离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以这个目的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把它当作规律来规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法,使他的意识从属于这个目的。”没有自觉的目的,就失去了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前提。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人的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主观要见之于客观,观念要变为现实,必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单选题 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 )为中介的。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体验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3.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4.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5.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字形曲线 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 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6.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挫折时不会产生的反应?( ) A.情绪性反应 B.理智性反应 C.个性变化 D.智力变化7.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 ( )。 A.习得动机 B.外在动机 C.社会性动机 D.主导性动机8.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 ( )提供了支持。 A.本能理论 B.驱力理论 C.唤醒理论 D.诱因理论9.下列哪个概念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的? A.人本主义 B.存在主义 C.自我实现 D.自我意识10.下列哪个理论强调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在因素的分析? A.双因素理论 B.激活理论 C.归因理论 D.认知理论1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12.需要是指()。 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C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最高层。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缺失需要 D自我实现14.动机就是()。 A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B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C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D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5.班杜拉认为( )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A.预期目标 B.需要 C.能力水平 D.自我效能感 16. 如果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由于自己一贯努力,这就属于( )归因。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D.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 17. 归因理论属于: A.行为派的理论 B.认知派的理论 C.格式塔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8.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因素是()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人行动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也就是有某种动机,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各种动机之间充满了矛盾冲突。从形式上看,一般把动机冲突分为以下三类: (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在某些时候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又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得到。譬如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既想参加工作,又想考研究生,为此犹豫不定。而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如果那个学生认为考研后继续深造意味着新的学业压力和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参加研究生学习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己也会有更大的收益,那他可能会放弃眼前的工作机会去选择考研。 (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再比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当这个学生认识到立即承认错误、悬崖勒马是补救的最好方法,动机冲突也就随之解决了。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放弃的决定。比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再考虑到自己工资微薄,没有雄厚的炒股资本,可能会就此放弃。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动机,但它们在意志行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个人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常成为他的主导动机。主导动机决定着行动的方式和行动过程的坚持性,还决定着意志过程的结果。除了主导动机外,其余的都属于行动的辅助动机。但有时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之间可能会发生转化。

2013年在职研究生 心理学 考点 试题第八章

第八章意志 1.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的意志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B 2.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是() A.确定行动目的B.制定行动计划C作出行动决定D.执行决定 D 4.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盲从B.动摇性C优柔寡断D.任性 C 5.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盲从B.动摇性C优柔寡断D.任性 C 6.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重选择,是那种冲突的表现()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D 7.中国女排奋力拼搏,终于获得五连冠,表明中国女排具有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C 8.在面对问题时经常举棋不定,是那种意志品质弱的表现()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B 9.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就注意培养他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D 10.某学生遇到难题时,会仔细思考,甚至连喜爱的动画片也不去看,表明该生 具备()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D 11.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体现在动机理论中属() A。归因B.驱力理论C本能D.自我效能感 D 1.____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克服困难2.动机有激发、选择和指向、____、三种功能。维持和调节3.想参加排球队又怕影响学习,这类矛盾心理是____。趋避冲突4.在意志行动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是____信号系统。第二5.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随着____发生而变化的。言语和意识6.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二是____。发动7.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往往与____相联系。随意运动8.“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是一种____冲突。双趋冲突9.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________一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和源泉。本能10.班杜拉认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对自己从事该 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有关。他把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 称之为____。自我效能感11.最早进行归因理论研究的是心理学家____。海德12.韦纳在使归因理论系统化的同时,把影响成败的因素归纳为三个维度:因素源,稳定性和。 可控性 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2.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人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3.双趋冲突: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4.双避冲突: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5.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6.意志的自觉性: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动机、需要和意志)模拟 试卷1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 (分数:2.00) A.诱因 B.需要√ C.目标 D.信念 解析: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说,人的各种需要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实质,那么人的各种动机就是这种源泉和实质的具体表现。 2.人们愿意归属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心、友谊、合作和赞赏。这是( )。 (分数:2.00) A.权力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认识动机 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交往动机指人们愿意归属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关心、友谊、合作和赞赏。 3.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这是( )。 (分数:2.00) A.权力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认识动机 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权利动机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4.动机的驱力减少理论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 A.赫尔√ B.麦独孤 C.赫布和柏林 D.德西 解析:解析: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他认为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 5.动机的本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分数:2.00) A.赫尔 B.麦独孤√ C.赫布和柏林 D.德西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指导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廖捷 儿童行为发育又称心理发展或称心理发育,指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期间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就是指儿童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反应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2、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方向发展。 3、认知功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内部本质方向发展。 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方向发展。 儿童行为发育包括:动作、言语、认知、人格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成,同时又受不同年龄生理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及其制约。 婴儿期: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大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只有动作性的智力活动,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力活动,如:粗大运动:包括抬头(3个月)、抬肩(4个月)、翻身(6个月)、坐(7个月)、爬行(8个月)、站立行走(12月)、跳(2岁)等。精细动作:视线跟随、手握物、手指动作等。言语:从牙牙学语到明确含义的语言发展。社会性:包括表情、微笑、认人、啼哭等。 幼儿期:幼儿期心理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其动作的发育有赖于知觉、体格和生理功能的发展。而幼儿期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语言的发展是先理解后表达,记忆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但思维还不能摆脱实物及表象。对社会性认识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他人对世界的看法与已相同,开始出现社会道德感、理智和美感。 气质是个体之间表现出不同和行为方式,气质与能力和动机不同,能力是指“做什么”和“做得如何”,动机是“为什么做”,而气质是说明“怎样做”。所以说:“行为方式就是气质”。儿童气质学说的提出揭示了儿童行为多样化的本质,为儿童个体化养育提供理论的基础。儿童气质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多个维度所组成的混合体,具体分为九个维度:分别是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 活动水平:儿童在睡眠、游戏、进食、穿衣、洗澡及其他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的数量。 节律性:儿童的生理功能、日常行为或对事件的反应的规律性或可预测性。 趋避性:又称初始反应,是指儿童对新鲜事物(如陌生人、新情景、新地方、新食物、新玩具、新的程序)的初始反应。 适应性:对新事物的初始反应后的长期调节反应。 反应强度:对刺激反应的强度大小。 心境:情感性质,指儿童日常生活中高兴与不高兴的心情数量的多少。 持久性:儿童坚持某项活动的时间长短(包括克服障碍或排除干扰坚持活动)。 注意力分散度:外来刺激对儿童活动干扰的难易程度。 反应阈:引发儿童出现可观察到的反应或注意的刺激的量的大小。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2.doc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模拟试卷2 一、简答题 1 简述动机有哪些功能? 2 简述动机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3 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4 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内容。 5 简述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6 简述意志的主要特征。 7 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形式。 8 简述意志及其品质。 9 简要说明意志行动包括哪几个心理阶段。 二、论述题 10 试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11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该理论作出你的评价。 三、多项选择题 12 生理动机也称驱力,它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以下属于生理动机的是 ( )。 (A)饥饿 (B)渴

(C)性 (D)睡眠 13 社会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以下属于社会动机的是( )。(A)兴趣 (B)成就动机 (C)权力动机 (D)交往动机 14 赫布和柏林等人的唤醒理论提出了三个原理,即( )。 (A)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B)简化原理 (C)人们偏好最高的唤醒水平 (D)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15 人的需要按起源可分为( )。 (A)自然需要 (B)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社会文化需要 16 人的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 )。

(A)自然需要 (B)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社会文化需要 17 人的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以下属于人的精神需要的是( )。(A)对文艺作品的需要 (B)欣赏美的需要 (C)阅读报刊、杂志的需要 (D)观看电视、电影的需要 18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 (A)接近一接近型冲突 (B)回避一回避型冲突 (C)接近一回避型冲突 (D)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 19 意志的品质( )。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自制性

第三章第二节 意志发展与教育

意志 一、单项选择题 1、意志活动以()为基础。 A、无意识活动 B、随意活动 C、反射活动 D、不随意活动 2、意志的强弱主要以()来衡量。 A、对活动目的的明确程度 B、对活动坚持时间的长短 C、所克服困难的大小 D、对困难的认识程度 3、情绪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 A、动力 B、阻力 C、动力或阻力 D、阻碍因素 4、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人们所产生的心理冲突被称为()。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动力冲突 5、当人们遇到挫折时,往往有助于激发人活动积极性的归因是() A、能力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 6、在下列三个年龄段中,受暗示性最严重的是()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7、能体现意志的抑制功能的是() A、自觉性 B、坚定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8、意志行动过程中,动机冲突往往产生于()阶段。 A、开始 B、中间 C、结束 D、整个 9.缺乏()品质的人好冲动,总是凭最初的动机来仓猝作出决定,而不大考虑行动的后果。A.自觉性 B.坚持性

D.自制力 10.()是表现意志果断性的词语。 A.坚忍不拔 B.当机立断 C.优柔寡断 D.独断专横 11.几位朋友邀你去看电影,而你却需要准备第二天的演讲。最后他终于克制了自己,谢绝了邀请。这主要是一种() A、知觉过程 B、思维过程 C、感情过程 D、意志过程 12.一种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能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执行这些决定的品质() A、果断性 B、自制力 C、坚韧性 D、自觉性 13.指一个人在执行决定时,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这是() A、果断性 B、自制力 C、坚韧性 D、自觉性 14.一般认为意志过程中采取决定的首要环节是() A、确定目的 B、制定计划 C、动机斗争 D、执行计划 15.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包括自觉地、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等,这是()。 A、果断性 B、自制力 C、坚韧性 D、自觉性 16.指一个人的意志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有清晰明确的行动目的,有完备合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他的行动不是一时的冲动和偶然举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 A、果断性 B、自制力 C、坚韧性 D、自觉性 17.有的人尽管已证明自己的行动不符合客观规律,但仍然自以为是,一成不变。这属于意志的()。A.冒失性 B.顽固性 C.盲目性

心理学第八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八章意志 一、名词解释 1、意志:自觉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自觉性: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方面的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是以坚定的信念和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与其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3、果断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的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定的品质。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4、坚韧性: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能在行动中长期保持充沛的经历等的品质。与此相反的是顽固、执拗。 5、自制性:能自觉、灵活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言语方面的品质,与其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6、随意动作:是由意识指引的、具有一定的目的、方向性的动作,是后天习得的较熟练的动作。 7、意志基本特征: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与随意运动为基础。 二、填空题 1、动机冲突从从形式上可分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四类。 2、动机斗争从内容上可分为原则性动机斗争、非原则性动机斗争两类。 3、意志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4、意志行动始终在自觉的目的的支配调节下进行的,它行动结果就是为了实现目的。 5、由意志支配的运动叫做随意行动,在一般情况下,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叫做不随意行动。

6、人的随意运动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得结果,其中第二信号系统其着主导和调节作用。 7、意志坚强的程度往往与困难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程度有关。 8、动机是关于人行动的原因,目的是关于人行动要相达到的结果。 9、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10、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从事。 11、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和执拗。 12、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13、意志行动分为采取决定、执行决定两大阶段;其中心环节是执行决定。 三、选择题 1、(意志)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2、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执行决定)。 3、进退维谷是一种(双避)式的动机斗争。 4、(坚韧)性包涵顽固斗争的品质。 5、对人云亦云,易受暗示的人,应注意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6、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说:“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着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每至所失。”这说的是意志要有(自制性)。 7、与任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自制性)。 8、动摇与执拗是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 四、判断题 1、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志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对) 2、意志能调节外部动作,不能调节人自身的心理状态。(错) 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就是意志行动。(错) 4、白折不扰是意志坚韧性的表现。(对) 5、意志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动机斗争阶段。(错)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1.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喜欢咬指甲生活中不难发现,有部分孩子,甚至年龄已经不小了,还总是喜欢咬指甲,这种坏习惯不仅对身体有伤害,而且还是在反映着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喜欢咬指甲,甚至是撕烂自己的手皮,可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欠缺关心,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孩子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压力太大就会使得孩子喜欢咬指甲。 2.坏脾气容易爆发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暴躁的,喜欢小题大做,一点小事情就喜欢暴跳如雷,这种性格不仅可能是因为先天神经系统反应过于冲动,还可能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所致的。对待这种坏脾气容易爆发的孩子,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性格发展,并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化。 3.过于依赖父母 有部分的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因此,当孩子单独处于陌生环境中,或者去到人太多的地方,就会藏在父母的身后,怕生的心理特别严重,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难免会有所伤害。 4.经常恐惧或容易退缩 孩子经常产生恐惧心理,或者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退缩,这种行为特点反映了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引起指导和纠正,才可能慢慢得以改正。当然家长平时要多带孩子接触外界,多开拓视野,这才有利于孩子恢复正常的心理行为。 5.心情不好就自虐

孩子每次心情不好就开始开展自虐,比如爱滚地、爱撞头、爱打头、爱抓头发等等,这些行为都属于一种怪癖,也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做法。但是家长应该及早纠正孩子的这种心理行为,以免对孩子的成长健康造成影响。 6.如何使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首先,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举止习惯去正面影响孩子;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必须正确,只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最后,多关心陪伴孩子成长,多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这才能使得孩子变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动机意志复习题

动机与意志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意志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随意动作意志行动意志品质个性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需要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动机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学习动机兴趣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单项选择题: 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为中介的。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体验 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3.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4.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5.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6.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7.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字形曲线 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 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 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 8.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 A.情绪性反应 B.理智性反应 C.个性变化 D.智力变化 9.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 A.习得动机 B.外在动机 C.社会性动机D。主导性动机 10.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提供了支持。 A.本能理论 B.驱力理论 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 11.意志具有的品质有()。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自制力 E.决定性 12.下面属于成就动机的是()。 A.学生希望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能名列前茅 B.某人在讨论问题时总试图以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在群体中取得领导地位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及防治方法如下:(一)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偏异。狭义上等同于行为问题,广义上则泛指所有的心理社会问题,也就足那些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问上都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期有以下较多见的心理一行为问题: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度、拒绝上学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其中有些问题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适应不良。2.情绪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观念、过分任性或冲动、退缩、恐惧等。此类问题表现程度严重者,须排除精神性疾患。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说谎、逃学、破坏公物、攻击行为、各种破坏性行为等,男孩显著多于女孩。 4.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摩擦癖、遗尿、口吃、偏食等。判定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时,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表现,由此表现出的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本质的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教育期望和要求。只有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对其是否存在心理一行为问题做出切

合实际的判断。第二,不能把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行为表现都视为心理一行为问题。只有那些具有特殊性、直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行为,才作为行为问题来对待。多数儿童在发育的某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心理、行为方面的暂时性适应不良,称"心理社会发展失调",经适当的行为指导可痊愈;若久拖不治,问题常变得复杂而严重,导致心理障碍发生。(二)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防治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有多种多样表现。在基层幼儿园、学校中应着重针对以下四类(尤其第一类)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 1.学业相关问题(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患病率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3%~5%,男孩多于女孩。通常起病于7岁前,主要表现为:①认知方面。注意广度狭窄、抗干扰性差、不能预见行为后果。②情绪方面,易兴奋,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③行为方面,以多动并伴攻击性行为为主。④人际交往方面,与家长、教师和同伴关系不良。病因复杂,常为遗传、脑损伤、铅中毒、心理社会因素和不良家庭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防治关键是提高家长、教师对该病的认识。虽然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但对该症的发展和结局有影响的结论是肯定的。家庭不

124937-心理学-情绪、情感与意志 专项通关题库 第10关

1. 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与_____。 A: 自主性 B: 独立性 C: 自制性 D: 主动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2. “化悲痛为力量”、“不要义气用事”这是_____。 A: 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B: 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C: 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D: 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又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3. 一个人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_____。 A: 自制力 B: 自觉性 C: 果断性 D: 坚韧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4. “前有狼,后有虎”是一种_____。 A: 双避式冲突 B: 双趋式冲突 C: 趋避式冲突 D: 多重趋避式冲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双避式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5. 小学生放学回家后既想看电视又想做作业的心态体现的是_____。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单趋冲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6. 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