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伯利亚鲟鱼的山区流水养殖

西伯利亚鲟鱼的山区流水养殖

西伯利亚鲟鱼的山区流水养殖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就是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此方法养出的鱼即清水鱼(草鱼、鳊鱼、鲤鱼等)是在山区自然环境中,利用清澈、常年流水的山泉、溪水,以纯天然绿色植物为饲料养殖的,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的水产品。清水鱼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独到的营养价值以及鲜美的风味受到人们青睐。 一、养殖生态环境条件自然生态环境要求清新优良,无任何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水源丰富,且确保长年流水不断;水质经检测,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二、筑塘建设利用溪边、沟边的田、滩、地和光照时间长的地方建筑养殖鱼塘。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挖呈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开关的流水池塘,面积依据流水量的大小而定。水流量大,鱼塘面积可大些;水流量小,鱼塘面积应小些,一般掌握在10 平方米-50 平方米之内。鱼塘面积过大,整个池塘的深度以水体能自流、水深能达0.7 米-1.0 米为基本。 塘埂用石块或水泥砌筑,一般无斜坡,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5 米以上为宜。塘底用小鹅卵石、沙石铺设或浇筑水泥,硬质底质便于池塘清理。鱼塘上方根据需要可以搭建部分遮阳棚架,在适宜的季节种植一些瓜果、植物等,以有利于夏季对池塘的遮阳、降温。 鱼塘塘角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一般进水口位置与最高水位持平或略高出最高水位,出水口设在鱼塘底部,以便于排污和放水管理。进、出水口的大小以养殖水体可以在全池塘流动、无滞水现象出现为原则。进、出水口还需设置拦鱼棚,既可以防止养殖鱼类逃跑,又可以拦挡水中浮物和杂物。 三、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5 天左右,须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在注水刷洗鱼塘内的污物、杂质后,截断水流, 2 天-3 天后排干池水,曝晒池塘10 天左右,池塘再进水。放养前应进行清池消毒。先放水清除池内污物、杂质,断水晒塘 2 天,放入清水,使水深达20 厘米,截水后用用生石灰0.3 公斤/ 平方米或漂白粉20 克/平方米兑水全池泼洒,2 天后进水。消毒后10 天放养鱼种。 鱼种放养的品种以草鱼为主,少量搭配鳊鱼、鲤鱼、鲫鱼,放养的时间为每年立冬后至春节前后。放养的鱼种要求全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体长15cm 以上,一龄草鱼尾重250 克左右。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草鱼鱼种10 尾/平方米-13 尾/平方米左右。放养的鱼种必须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进行15 分钟-20 分钟的浸浴消毒之后再下塘。 四、饲养管理“清水鱼”的饲料以天然或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适当辅以谷芽、麦芽等其他鱼饲料,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 2 次,青饲料要求新鲜、娇嫩、无污染,其他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投喂量:日投饲(青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30%?50%,或配合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4%?6%。以鱼体吃八分饱为准,即饲料在3小时左右被鱼体吃完。 五、流水调节调节鱼塘流水量是“清水鱼”的小面积、高密度条件下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原则上水体流量的大小可按季节不同来掌握,春季:鱼体经过越冬,体力较差,而鱼种从静水转入流水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需要在缓流的水体中生活一个时期。春季每天塘水交换 1次?3次。夏季:鱼体生长旺盛,要求水体溶解氧含量大,而只有流水量大才能保证水体较高溶解氧的含量,以促进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夏季每天塘水交换3次?5次。秋季:要适当 控制流水量,使鱼体体力不致消耗过度,有利鱼类越冬。秋季每天塘水交换2次?3次。冬季:水温低,水体活动力小,新陈代谢缓慢,给予水体微流水量即可。冬季每1天?2天塘水交换

DB21∕T2060-2013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DB21∕T 2060-2013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B 50 DB21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21/T XXXXX—XXXX (报批稿)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XXXX - XX - XX公布XXXX - XX -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提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本溪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叶远涛孟照勇郭海军孙玉芝高冰李晓晨孙兆旭吴焱明宋庆波马志坚吴玉庭吴长春。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在流水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鱼种培养和食用鱼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养殖模式,养殖方法 及饲养治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鲟鱼鱼种培养和食用鱼流水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ll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l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农业部1224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址条件 养殖场要选择在淡水水源丰富,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便利,电力 充足的地点。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ll607 的规定。 3.3养殖用水 养殖池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要求水质清新,无浑浊、无污染。池水透亮度>30cm;溶氧量>6mg/l;温度10℃~28℃;氨氮<0.5mg/l。 4 鱼种培养 4.1 鱼种培养设施 4.1.1 圆形玻璃钢培养缸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一、鲟鱼网箱养殖 1.水体要求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库、湖泊和河流,要求水体面积较大,应在100亩以上,水深**好在5米以上,底质为泥沙或沙泥均可。水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水温能保持在4~28℃之间,水中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网箱应设置在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水深4米以上、水流畅通、溶氧量高、水质适宜的区域。同时应注意避开水上交通要道,但要临近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 2.网箱规格与制作 鲟鱼养殖网箱多为双层网箱,制作材料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网片,大网箱规格为3米×4米×2.5米,小网箱规格为3米×2米×2米,网目依鱼种的大小而定。为避免饲料流失,在网底缝上密眼筛绢布作食台。网箱可用浮式,也可用沉式,一般静水水体用浮式网箱,流动水体用沉式网箱。浮式网箱用浮桶支撑,用绳索固定于岸边,可随水位波动而升

降;沉式网箱用竹排固定,并用支脚固定在水底。一般每4个网箱为一组,每组网箱间隔2米以上。 3.幼鱼放养 利用网箱养殖鲟鱼,只能养殖成鲟,而不能用于育种。放养鱼种规格应在20厘米以上,体重在20~50克。要求幼鱼体质健壮,摄食能力强。网箱放养密度。 4.饲养管理 (1)投饵管理利用网箱养殖鲟鱼成鱼,一般都使用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饵料。饵料粒径视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2~6毫米。根据水温变化、天气变化、水中溶氧变化、鱼的活动情况及鱼的增长状况,随时调整日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投喂饵料时,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并保证每次投喂时间在15~20分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确保每尾鱼都能吃到饵料。 (2)日常管理坚持每1~2天清刷网箱1次,及时排除箱内残饵、排泄物,保持网箱清洁卫生,保证箱内外水体交换。经常检查内外箱网衣及框架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修理,以防逃鱼。定期对箱内鱼体进行消毒,每10~15天用2~3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以防感染疾病。

工厂化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

工厂化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 一、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国家趋势 中国水产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淡水养殖主要有池塘、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域中粗养。海水养殖主要是深海网箱养殖。不管是哪一种养殖方式,均受水体、天气、温度等自然条件限值,养殖风险大、产量低。西安天浩环保科技研发生产的一体化循环水处理设备解决了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等问题;又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养殖风险小、收益大,是国内这几年新兴的养殖模式。养鱼先养水,水质好了,鱼的品质自然也就好了,工厂化养殖的核心就是循环水处理系统。 河北黄骅市金汇水产公司业务以水产育苗为主,2000亩水产养殖基地已经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虽说离海近,海水已不能直接养殖,因为近海海水已被工业和生活污水严重污染,这种水即使能将鱼养活,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又有谁能够保障。其次国家不允许养殖废水大量排放污染环境。循环水养殖既解决了水源和水质问题,将水循环利用,又解决了排放问题,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和支持。 二、水产养殖污染物来源 水产养殖主要靠投喂大量人工饲料和施入有机肥料来提高鱼类产量。残饵和粪便等在水中进行分解转化,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导致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升高。 有机物氨化作用产生的氨氮以及进一步分解产物亚硝酸盐,均是诱发水产动物疾病的环境因子,恶劣的水环境使水产动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却为病原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三、循环水处理系统 西安天浩研发生产的一体化循环水处理设备解决了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等问题;又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1、系统处理工艺:

2、系统配置包括:循环水泵、一体化水处理设备、鼓风机、紫外消毒器。 (注:水产养殖不能使用臭氧和氯系消毒剂,臭氧属于强氧化剂,会和饵料、抗生素等发生反应,将其氧化成不可预估的有毒物质,威胁鱼类健康) 3、系统处理目标: 1)降低亚硝酸盐浓度; 2)降低氨氮浓度; 3)水体增氧; 4)消毒; 四、循环水养殖系统处理效果 1)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到有效去除; 2)溶氧量饱和,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可达到8mg/L,可替代曝气增氧机; 3)杀菌效果好。紫外线杀菌消毒,杀灭水中99%的细菌、病毒、致病微生 物等,杜绝养殖产品间的疾病传染。 4)养殖密度大。如1吨水可养殖34斤舌蹋或20斤南美白对虾。 五、一体化水处理设备优势 1)运行费用低。独特的小阻力布水系统和全自动反洗功能,运行费用仅为 传统水处理设备的1/10-1/15; 例如黄骅金汇水产,设备处理能力30吨/小时;能耗包括1台0.75KW 循环泵、1台0.25KW鼓风机。 2)操作维护简单。无阀门、无操作、无维修、无需专人管理; 3)设备占地面积小。将生物处理、物理过滤集中一体,系统占地缩小70%; 4)设备使用寿命长。设备全部采用UPVC材质,不腐蚀,使用寿命长达40 年。 5)独特的多层超精细过滤介质,水中悬浮物去除率达99.5%以上; 6)设备型号多。单机处理水量10-800m3/h/台

云南省玉溪市三大高原湖泊鱼类资源调查

云南省玉溪市三大高原湖泊鱼类资源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玉溪市三大高原湖泊鱼类多样性。方法于2010年11月 --2011年4月到抚仙湖采集、调查。采取环湖线路、点面结合的方式采集;从养殖场、饭店采集、购买;访问、查阅文献统计等方式辅助调查,之后进行鉴定、分类、最后进行分析。结果玉溪三大高原湖泊(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中,抚仙湖的鱼类多样性丰富度最高,星云湖次之,杞麓湖在三者中最低。同时调查发现三个湖泊的鱼类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土著鱼类减少,特有种减少,外来鱼类增多。并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一些保护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鱼类资源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 1.概述 鱼类[1]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借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除极少数地区外,无论是从两极到赤道,还是从6000 m的高原山溪或湖泊到水深超过万米的深海均有其广泛的分布和存在。许多鱼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种类,如常见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是主要的食用鱼类,鲤科鱼类也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食用鱼类。另一些鱼类还有观赏价值,如金鱼,热带鱼等。鱼类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遥远,我们生活中就经常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鱼类。 现在的鱼类在经历了长久的进化过程中的辐射适应阶段后,演变为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是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云南野生淡水鱼类种类异常的丰富多样,根据杨宇明、王娟等人资料[2]记载,迄今为止云南已经记录淡水鱼类432种,分属9目27科143属占中国淡水鱼类(约800种)的54%。并且云南所分布的淡水鱼类中有290种为云南特有或者说在国内只有云南才能见到的种类,占云南鱼类的67.1%。这么高的鱼类种数和特有种数很显然和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丰富度和特殊性紧密相关,这其中湖泊水域面积共计1080Km2,各个湖泊有土著鱼类150种,占全省土著鱼类的35.5%。查阅陈银瑞等主编的《云南鱼类志》和其它相关文献[3]可知,截止1994年该调查结束抚仙湖共计有土著鱼类25种,特有鱼类12种;星云湖有土著鱼类15种,特有鱼类3种;杞麓湖有土著鱼类11种,特有鱼类3种。是我国鱼类资源的宝库,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如果开发保护得当还能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相信大家很多人都听过大头鱼(学名大头鲤C.pellegrini)、金线鱼(学名抚仙金线鲃S.granami tingi)、抗浪鱼(学名鱇浪白鱼A. graham t)这些昂贵却不常见的

山区清水鱼养殖技术

山区清水鱼养殖技术 摘要介绍了山区清水鱼养殖技术,旨在确保清水鱼养殖的用水、用苗、用饵、用料等能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养殖质量,符合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要求,从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山区清水鱼养殖,是一条渔业和环保双赢的发展之路,市场前景广阔。 关键词清水鱼;山区;养殖技术 清水鱼是在优越的山区自然环境中,利用清澈、常年流水的山泉、溪水,完全以纯天然绿色植物为饲料养殖的,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的水产品。金寨县天堂寨镇,地处大别山腹地,素有“王国动物的乐园、圣水的故乡”之称,旅游胜地的天堂寨国水森林公园就位居于此。这里山美、水美、林美、环境美。境内山重水复,层峦叠翠、清泉长流,提供着清水鱼养殖所必需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溪、泉流水资源。近几年随着生态、绿色、特色水产品养殖业的兴起,在这里发展清水鱼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现就其养殖要点介绍如下。 1养殖生态环境条件 自然生态环境要求清新优良,无任何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水源丰富,且确保长年流水不断,水质检测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2筑塘建设 利用溪边、沟边的田、沙滩、地和光照时间长的地方建筑养殖鱼塘。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挖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流水池塘,面积依据流水量的大小而定。水流量大,鱼塘面积可大些,水流量小,鱼塘面积应小些,一般掌握在10~50m2之内。鱼塘面积过大,整个池塘内的水体流动小,不利于养殖。池塘的深度,以水体能自流、水深能达0.7~1.0m为宜。 塘埂用石块或水泥砌筑,一般无斜坡,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5m以上。塘底用小鹅卵石、沙石铺设或浇筑水泥,硬质底质便于池塘清理。鱼塘上方根据需要可以搭建部分遮阳棚架,在适宜的季节种植一些瓜果、植物等,以有利于夏季对池塘的遮阳、降温。

鲟鱼流水养殖

Xxxx鲟鱼流水养殖 一、选址条件 1. 水温:常年水温15—28℃。 2. 流量:流量是限制养殖单产高低的关键,选址处最枯流量应为0.05立方米/秒以上,建成流水养殖池后,养殖前期池中水体交换量最低要能达到每小时1—3次,养殖后期池中水体交换量视水温、放养密度等情况,鱼池水体的交换率要求为每小时2.5-4 次。 3. 水质: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生存有虾、蟹、蛙、鱼等“指示水生动物”。 4. 交通:交通便利,离公路距离不超过500米。 二、鱼池建设 1、池形:长方形、四角圆钝、圆形池、近似圆形为多,而以四角圆钝、圆形、近似圆形池为佳,以求池水交换无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全池均匀分布。 2. 池深:鱼池深度1.8——2米,水深1.5-1.8米,养殖大规格鲟鱼的流水池深度2米以上。 3 面积:长方形池和四角圆钝池推荐尺寸为鱼池宽度4—8米,长度8—15米,圆形池直径8.7—10米,面积为60—120平方米左右为佳。 4. 进水口:四角圆钝池、圆形池、近似圆形池的进水管与池壁约呈40度左右的角斜向冲水入池,能使池水定向转动,以便将鱼的残饵和粪便等污物通过水流转形成的向心力,不断集至中央,排出鱼池。长方形池的进水口宽度最好与进水方池壁宽度接近,以便池中水体交换充分而不留死角。 5. 排水口:四角圆钝池、圆形池、近似圆形池的排水口设在池的中央底部,池底从池壁到排水口必需要有一定坡度而呈锅底形,长方形鱼池的排水口设在进水口的对面,池底从进水口到排水口都必需要有一定坡度,排水口的宽度最好也与排水方池壁宽度接近,以便池中水体交换充分而不留死角。 6 水位控制设施:四角圆钝池、圆形池、近似圆形池,用塞式排水节门或套管式排水节门,长方形鱼池用水位控制闸板。 7. 材料及鱼池表面处理:鱼池建造用水泥、石头、红砖等,池底水泥硬化,池壁水泥抹平压光。 8. 拦鱼栅:不论什么形状的鱼池,排水口都要设置一层拦鱼栅,长方形池的拦鱼栅在排水口呈板形栏栅,四角圆钝、圆形池、近似圆形在排水孔上呈罩状。鱼种规格较小时,拦鱼栅上还应覆盖一层较密的纱窗。 9 溢水口:在离池顶15—20cm的位置设置足够大小并带拦鱼栅的溢水口,以防养殖池溢水逃鱼。 10 新建鱼池的碱性处理:新建鱼池需先用水浸泡、冲洗一个星期以上,以消除水泥碱性,避免毒死鱼种。

循环水网箱养殖系统

循环水网箱养殖系统 关于主要考虑因素的综述 Thomas M. Losordo, Michael P. Masserand James Rakocy 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需要大量的水。大约每英亩一百万加仑的水才能填满池塘,而且每年 需要相等体积的水来补偿蒸发和渗漏掉的水。假设每年的池塘产量为每英亩5000磅鱼,大约一磅鱼就需要100加仑的水。在美国的许多地方,传统的池塘养殖由于有限的水供应或 者缺少合适的建设池塘的土地而无法生存。 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提供一种可以替代传统养殖模式的池塘养殖技术。通过水处理和再利用,循环水系统只用一小部分水就可产出传统养殖相同的产量。因为循环水系统通常使用 网箱进行养殖,实质上,减少了土地的使用量。 网箱中的水产生物产量已经被研究了很多年,因为网箱中的环境是通过水处理和水循环来 控制的。通过这些技术已经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年产量,由于位置接近主要的市场,而且用 水量又非常少,将会吸引未来的水产养殖者。在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循环水生产设备已 经建立起来,结果有好有坏。虽然在这个领域有一些著名的大型企业破产,但是很多小到 中型的企业仍然延续着产量。 未来的水产养殖者和投资者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在这种水产业生产技术中包含着基本技术和 经济风险。这篇说明书和其他的一系列事实旨在为循环水养殖技术提供基本的信息。 1主要的考虑因素 所有的养殖系统必须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提高水产品产量。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溶解 氧的浓度,非离子型氨氮,亚硝酸盐和水体中的二氧化碳。硝酸盐浓度,pH和酸碱度也很 重要。为了有效益的产出鱼,养殖生产系统必须在鱼的迅速生长时期有好的水质。为了保 证生长,根据鱼的大小和种类每天要喂相当于鱼体重1.5%到15%的高蛋白颗粒饲料(稚鱼15%,市场大小1.5%)。 喂养率、饲料组成、鱼的新陈代谢率和浪费的饲料数量影响着水质。因为颗粒性饲料或者 被吃掉或者被分解。鱼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氨氮和残渣。如果没有被吃掉的 饲料和新陈代谢副产物留在养殖系统中,就会产生额外的二氧化碳和氨氮,减少水中的氧 含量,对养殖产品有直接的危害。 在养殖池中,适合的环境条件是靠维持食物输入与池塘的同化量之间的平衡。池塘的自然 生物(藻类,高等植物,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充当了一个处理废物的生物过滤器。随着池 塘产量的剧增和饲料利用率的增加,备用的和紧急使用的空气是必须的。在更高的饲料投 喂率上,水必须保持更换以维持好的水质。有充足空气的池塘承载力通常是每英亩5000—7000磅。 网箱养殖系统的承载力必须要高才能提供成本效益好的鱼产量,因为更高的最初的主要的 网箱成本与土池相当。因为这样的成本和受限的自然生物过滤能力使养殖者必须依赖水流 过网箱来冲刷掉废物。另外,氧容量必须通过持续的空气来维持,或者大气中的氧气或者 是纯氧。 水交换率要求好的水质是最好的一个实例。假设5000加仑产量的池塘的养殖密度为每加仑池塘空间容纳0.5磅的鱼。如果这2500磅的鱼在体重的1.5%的时期每天喂32%的蛋白饲料,那么37.5%磅的饲料将产生大约1.1磅的氨氮。另外,如果氨氮量维持在1.0mg/l,那么氨

养鱼经验:鲟鱼养殖技术

鲟鱼是一种在地球上生活历史悠久,外形比较特殊、最古老的一种鱼类。在我国生活的野生鲟鱼有八种,常听说的有中华鲟、西伯利亚鲟。但是中华鲟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可以捕捞,现在有些食用的鲟鱼是人工养殖的,多数是从外国引进的俄罗斯鲟、欧洲鲟等鲟鱼。养殖鲟鱼,怎么养殖,会跟其他的鱼养殖方法不一样。 1、建设养殖场 养殖鲟鱼,由于鱼体型会长的比较大,所以最好有池塘养殖,如果没有池塘要修建水泥池来养殖,一般一个池子大概是长4米、宽3米、深2米以上。池养的鲟鱼数量,可以根据鲟鱼大小来决定。附近要有干净水源,养殖,最好活水养殖,流动水养殖。培育鱼苗的地方,要单独建设,一般可以做棚室,用大型的塑料容器育苗。小鱼苗看起来跟其他的鱼类差不多。要准备一些单独的设备。

2、养殖准备 放养前要清洗水泥池,泼洒石灰溶液,浸泡一周左右,之后洗刷干净,再换清水浸泡几天。养殖前放掉,重新灌水进来水位在1.5米左右的水深。幼苗培育到一定大小才会放养入池。放养前要准备饲料,还要准备增氧机,深水要补充氧气。进出水口要覆盖网纱,过滤水源。 3、鱼苗放养 放养前,鱼苗要消毒,比如,一开始用盐水或是石灰水浸泡及时分钟,彻底杀菌后,清洗干净放养。放养健康鱼苗,放养鱼苗水深在30厘米左右,注意要温水养殖。浸洗盐水的鱼容易适应池水温度。放养的鱼苗要大小一致。生长均衡。下池前先放几条,看水温适不适合,适合再全放。 4、喂养 鲟鱼是食肉鱼类,主要吃水底生物,鱼虾之类的,如果水泥池养殖,一般没有水生动物。要自己投放,不像池塘。可以投放小鱼虾、昆虫幼虫、养殖的饲料虫,蛆虫、蚯蚓之类可以喂食。也可以喂食人为配制饲料。骨粉、鱼粉,等健康的饲料。喂食的食物要干净、消毒。 5、管理任务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开化县水利局、开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平、周明泉、徐丰收、方杰锋、王华恩、占勇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养殖设施、、鱼种放养、饲养管理、鱼病防治、捕捞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6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山区流水坑塘 面积在10m2~50m2,池内无滞水区的人工砌筑的鱼塘。 3.2 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 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 4 产地环境 4.1 水质要求 养殖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2 环境要求

养殖环境应符合GB/T 18407.4要求,选择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良好的山区,且常年具有充沛山溪水的地域。养殖地水源上游以上无或不直接存在工业“三废”及农业,居民生活、医疗废弃物的污染。 5 养殖设施 5.1 流水坑塘 流水坑塘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流水坑塘(鱼池)要求 表1(续)

鲟形目主要养殖鱼

第八节鲟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 鲟鱼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之一,被誉为活着的化石。鲟形目包括已灭绝的软骨硬鳞科(Chondrostidae)和现存的鲟科(Acipenseridae)、匙吻鲟科(Polydentidae)共27种。鲟鱼为广温性、广盐性鱼类。大多数种类生存温℃为1~34℃,一般栖息水域上限水温在27℃以下,产卵水温为10~19℃,变幅为7.8~22.2℃。其对盐度的变化适应能力强,无论淡水还是海水种类,都在淡水中产卵,且进行较长时间的溯河产卵洄游。寿命长,个体大,性成熟晚,性成熟年龄变异大。鲟鳇鱼类是鱼类中寿命最长,个体最大的类群。最大个体体长8米,重1500kg,寿命100龄以上。雌鱼12~33龄成熟,最晚35龄;雄鱼早3~5年成熟。生殖力高,通常怀卵量近百万粒,孵化期长,水温14~19℃,需5~8天。仔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成体多数为温和性肉食性,鳇为凶猛性鱼类,匙吻鲟为滤食性鱼类。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属间可进行杂交。 一、中华鲟 中华鲟(Chinese sturgeon,Acipenseridae sinensis)属鲟形目,鲟科,鲟属。俗称鳇鱼、大腊子。中华鲟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3),必须办理相关的准养手续后才可进行养殖。 1、地埋分布中华鲟是鲟形目中在地球上分布最南端的种类。它主要生活在亚洲东部沿海的大陆架水域,如在辽宁海洋岛、山东石岛、舟山、台湾基隆、海南岛东侧万宁县近海、韩国汉江口及南端丽水附近以及日本九州岛西侧等都曾捕到过中华鲟。产卵洄游期主要进人长江干流,西江、闽江也有进人,但数量较少;溯长江可达金沙江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仅能到达长江中游的宜昌。沿珠江可达广西浔江、柳江等。 2、生活史中华鲟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平时栖息在海中觅食成长,开始成熟的个体于7~8月间由海进入江河,在淡水栖息一年性腺逐渐发育,至翌年秋季,繁殖群体聚集于产卵场繁殖,产卵以后,雌性亲鱼很快即开始降河。产出的卵粘附于江底岩石或砾石上面,在水温17~18℃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5~6昼夜孵化。刚出膜的仔鱼带有巨大的卵黄囊,形似蝌蚪,顺水漂流,约12~14天以后开始摄食。翌年春季,幼鲟渐次降河,5~8月份出现在长江口崇明岛一带,9月以后,体长已达30cm的幼鲟陆续离开长江口浅水滩涂,入海肥育生长。 3、形态特征(图1-62)身体呈梭形,前端略粗,向后渐细,腹部较平,体长为体高的5.4~9.5倍。体表有五纵行骨板状大硬鳞,硬鳞行列间的皮肤在幼体时十分光滑,随着个体长大,成鱼时则变成不同程度的粗糙状态。头宽、吻尖,呈犁形,幼体吻较尖,吻端稍向上翘,成鱼吻较圆钝。头部皮肤具有梅花状的感觉器——罗伦氏囊。口位于头腹面,横裂,能伸缩,成年鱼无齿。吻须两对,成鱼较短,约及须基至口前缘距离的1/2。头部两侧有鳃室,有骨质鳃盖,鳃盖后缘有发达的鳃盖膜。鳃室内有四对鳃,鳃是呼吸器官和气体交换的场所。鳃腔前与口腔相通,后方开口于鳃孔。呼吸时,水由口腔进人,通过鳃腔,由鳃交换水中气体,然后由鳃孔排出体外,周而复始。眼很小,视力退化,仔鱼阶段对光的变化很敏感。胸鳍位置接近腹面,十分发达,呈扁平叶状,水平伸展。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尾歪形,上叶显著大于下叶,其上叶两侧有棘状硬鳞。胸鳍和尾鳍的构造与其底栖生活方式是相适应的。体色在侧骨板以上为青灰色或灰黄色;侧骨板以下逐步由灰黄过渡到黄白色,腹部为乳白色,各鳍呈灰色而有浅边。体色与水质、饲养环境有关,清水、光照强的环境下体色变深,在混浊、昏暗的条件下养殖则体色变浅。 5、食性中华鲟是以摄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温和性肉食鱼类。在天然条件下开口后的稚鱼以水生寡毛类、水生昆虫的幼虫和水蚤类为食;降河至长江下游常熟一带的幼鲟,以虾、蟹为主要食物;进人河口水域的幼鲟,食物以鱼类(鲐属、舌鳎属、虾虎鱼、鲻类等)、沙蚕类、虾类为主,间或摄食蚬类和蟹类。中华

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工艺设计

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工艺设计本文针对我国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成本高、运行能耗高、主要水处理设备不耐海水腐蚀、相互间耦合性差、运行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对主要水处理设备如微滤机、蛋白质泡沫分离器、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及高效溶氧器的设施化改造,构建了一种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工艺,其水处理工艺流程为养殖池f弧形筛f提水泵f气浮池T三级生物净化池T脱气池T紫外线消毒池T气水对流增氧池T 养殖池,该工艺实用性强,适合在中小养殖企业推广使用。 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AquacultureSystems , RAS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 方法对养殖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全部或部分养殖水得到循环利用的工程装置。根据海水鱼类养殖水的特点,RAS 主要由沉淀( Sedimentation )、过滤( Filtration )、生物净化 ( Biologicalpurification )、增氧( Oxygenation )、调温( Temperatureregulation )、和杀菌消毒( Sterilization )几部分组成。循环水养殖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养殖密度高、养殖鱼类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产品绿色无公害等优势,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蓝色经济的产业政策,是引领我国渔业走向“工业化”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随着广大从业人员对循环水养殖认识的提高及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国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目前建有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企业有近50家,养殖面积超过16万m2我国循环水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 专用材料、专用设备、专用饲料的生产与开发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 2. 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设备多、造价高,设备间的耦合性差,系统运行能耗高、管理难度大。 3. 养殖车间、水处理设备、水处理工艺、养殖技术的标准化体系亟待建设。

鲟鱼流水养殖常见病及防治

一、水霉病。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仔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发生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预防与治疗:⑴运输、放养鱼苗和流水池清洗时,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擦伤。⑵对染病鱼池用4千克/立方米的食盐或20克/立方米的土霉素+4千克/立方米食盐,浸泡1-2小时。⑶饲喂土霉素,头天5克/千克饲料,第2-6天喂3克/千克饲料,每天2次,共喂7天。 二、肠炎病。症状:此病在养殖的整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肛门红肿。剖开肠管,可见局部发炎或全肠呈红褐色,肠里没有食物,肠壁弹性差,在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有黄色粘液流出。 防治方法:⑴对病鱼池泼洒15-2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小时,隔天再用一次。⑵饲喂土霉素,头天5克/千克饲料,第2-6天喂3克饲料,每天2次,共喂7天。 ⑶饲喂大蒜,0.5千克/千克饲料的大蒜汁(50克大蒜捣碎取汁)+25克/千克饲料的食盐,共喂3-6天。 三、烂鳃病。症状: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鳃上粘液增多,鳃丝红肿,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呈淡红色或白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 防治方法:⑴对病鱼池泼洒15-2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小时,隔天再用一次。⑵饲喂土霉素,头天5克/千克饲料,第2-6天喂3克/s千克饲料,每天2次,共喂7天。⑶饲喂大蒜,0.5千克/千克饲料的大蒜汁(50克大蒜捣碎取汁),共喂3-6天。 四、寄生虫病。因采用地下水流水养殖鲟鱼,没有发现寄生虫病,平时用车轮一次净 0.6克/立方米水体进行预防。 五、脂肪肝。症状:患病鱼无明显体表症状,仅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饵料系数高,解剖见肝表面有脂肪组织积累或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 预防方法:⑴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E。⑵降低饲料中的油脂含量。 (二) 鲟鱼抗病能力较强,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骨板坚硬,鳃部分裸露,在人工环境下进行高密度养殖,因相互磨伤而容易受到病虫害的感染。鲟鱼患病后用普通药物难以治愈,且鲟鱼对一般的常用药物非常敏感,这要求我们在鲟鱼养殖工作中,加强鱼病预防工作,方可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水霉病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子幼鱼阶段,在幼鱼体表擦伤处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甚至停食,鱼体逐渐消瘦,最后瘦弱而死。 病因鱼体受伤或水质不良而引起体表感染,滋生水霉。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水对养殖池进行清池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捕捞、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仔细,避免鱼体体表受伤;及时对养殖池进行排污清污,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用1∶1配比的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溶液对操作后的鱼体进行消毒,可预防此病的发生。每立方米水体中用2.0g五倍

云南珍稀鱼类简介

云南珍稀鱼类简介 鱇浪白鱼:Anabariliusgrahami 俗称:白鱼、抗浪鱼。 分类: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白鱼属。 产地:仅产于云南抚仙湖。 特征:体细圆而不显著侧扁,整个身体轮廓成一狭长的纺锤形,背部平直,腹圆呈浅弧形。吻尖,口亚上位,下颌前端的突起与上颌的凹陷不甚显著,无须。腹棱自腹鳍基部逐渐隆起向后延伸至肛门。鳞小,在腹鳍基具两枚相互重叠的细长腋鳞,侧线在胸鳍上方徐徐向下弯折。体呈银白色,背部较暗;鳍为灰白色,眼上下缘红色。个体小而纤细。 习性:喜水质新鲜、含氧量较高的水域环境。游泳迅速,抗风浪能力强,为中上层鱼类。平时栖居开阔的敞水面。主食枝角类、桡足类、丝状藻和水生昆虫。 现状:鱇浪白鱼为抚仙湖的特产鱼类,曾是该湖主要的经济鱼类,占全湖渔产量的60%以上。80年代中期,由于星云湖引进银鱼,其从与抚仙湖相通的隔河大量涌入,银鱼的食性与鱇浪白鱼相似,占据了鱇浪白鱼的生态位,再加之大量使用小规格丝网捕鱼、酷鱼滥捕、过量捕捞、水质环境恶化,导致数量急剧下降,接近濒危的边缘,市场价格一度攀升至500-2000元每公斤,全湖渔产量不足数百公斤。199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通过对鱇浪白鱼进行人工授精孵化、人工饵料培育和筛选、人工驯养繁殖及其鱼病防治等一系列研究使这一珍贵鱼种得以保护,为抚仙湖该鱼种的增殖回放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价值:鱇浪白鱼是中国特有鱼类,为云南省四大名鱼之一,其肉细味鲜美,刺软,鳞小,香味可口,腌制成干品,放置一年不变味。可供烧、烤、煎、炸食用,别具风味,为鱼中的上等佳品。

鱇浪白鱼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grahami 俗称:金线鱼。 分类: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 产地:仅产于云南滇池。 特征:体侧扁,头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吻端尖,口次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眼中等大,在头侧的前上位。须2对,吻须和口角须等长或前者稍短。全身被鳞,呈覆瓦状。鳞圆形,侧线鳞较上下鳞大,游动时,在阳光下褶褶发光,“金线鱼”的名字由此而来。侧线完全,头背部及侧线上下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疏密程度因个体而异。 习性:喜清泉流水,营半穴居生活,通常夜间到洞外觅食。主食浮游动物、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兼食少量丝状藻和高等植物碎屑。 现状:滇池金线鲃为滇池特有鱼类。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滇池水体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近30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盲目引种、过度捕捞等原因,滇池金线鲃已从滇池湖体消失,在滇池水域难觅踪迹,仅少量存在于滇池周边未受污染的溪流、龙潭、水库中。 2004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经过前期的调查,在基本了解滇池金线鲃生物习性的基础上,从滇池上游溪流引种滇池金线鲃200尾,进行人工繁殖研究。 研究人员克服滇池金线鲃饲养、催产和孵化各环节的困难,成功攻克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的技术,至2008年,项目组成功繁殖出滇池金线鲃二代仔鱼10万余尾。 价值:金线鱼属于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为中国濒危特有鱼类,也是云南特有的一种经济鱼类,属国内名贵鱼类,它与大头鲤、大理弓鱼、抗浪鱼一起,誉为云南四大名鱼。早在明代《大明一统志》中,就有金线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记述。具有滋阴调元、暖肾填精的功效,主治虚劳损伤、肾虚滑精等症。品质优良,肉质鲜嫩,营养元素丰富,味道鲜美。金线鱼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1克,脂肪15克,肉质细腻,刺软鳞细,肉质鲜美,可用作煎、炸、红烧、清汤等多种食用方法,特别经清蒸后,有形有色,金线犹存,原汁原味,为鱼中的上等佳品。有极高的经济、观赏、美食价值,在国内外素有盛名。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即鲟鱼(xún yú)(Sturgeon),古称鱏鱼(xún yú),体长米。鲟鱼是世界上现有淡水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 鲟鱼以其奇特的体形而被作为观赏鱼饲养。鲟鱼的头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体背5行骨板。其幼鱼与成鱼均具观赏价值,其中施氏鲟(分布于黑龙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后,其幼鱼已正式作为进行人工饲养。多数种的常见个体都在几十公斤至数百公斤,最大个体1600公斤,我国最大个体600公斤。 一、鲟鱼的种类与生态特性: 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和兴修水坝等人为原因,鲟鱼资源遭到极度破坏,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目前所有的鲟鱼种类都已于1997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物种。 多数野生鲟鱼属于洄游性鱼类,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洋中度过的,产卵时才回到大河流中。现有的人工养殖鲟种多为陆封或半陆封型,可长期在淡水中生长,同时也可在盐度为15%的水中生长。 鲟鱼的寿命是鱼类中最长的,可达200多年。其性成熟所需时间也较长,在天然水域中雌鱼需10年-18年,雄鱼需6年-12年。多数种类并非每年产卵,而是间隔2年-4年。故鲟鱼资源在遭到破坏后,恢复难度极大。同龄个体,雌鱼一般较雄鱼要大。最大的个体长度达8米,重吨。 多数鲟鱼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沙砾的水域中。喜弱光,怕强光。鲟鱼食性一般为肉食性或杂食性,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除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外,还喜食小鱼小虾。产自北美的匙吻鲟为浮游生物食性。 二、主要养殖品种及水质要求: 目前世界上已进行人工繁殖驯养的种类主要有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小体鲟、欧洲鲟、达氏鲟、中华鲟以及西伯利亚X小体鲟等10多个杂交种。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由于早已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对鲟鱼的生物学研究和人工催产人工孵化率等研究已有多年,并成功地开发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几个杂交种。各国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放流,对于保护和恢复鲟鱼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我国,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研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放流也已开展多年,2000年1月的大规模人工放流成为我国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的重要标志。 经过几年来我国各地的鲟鱼繁养实践,目前比较成熟的养殖品种有三类:一类是从欧洲(主要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欧洲鲟鱼,以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为代表;另一类是我国自有的种类,以黑龙江流域出产的史氏鲟、达氏鳇X史氏鲟杂交种以及少量长江流域的中华鲟为代表;第三类是从美国引进的匙吻鲟。 在以上三类中,从俄罗斯引进的各地欧洲鲟鱼最受我国各地水产养殖者欢迎的。其主要原因为:1)人工受精卵来自已有几十年人工驯养鲟鱼历史的前苏联人工放流基地,其亲鱼至少是人工驯养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故此对于人工条件下驯养已具有相当的适应性,较直接来自于天然水域亲鱼所产的子一代苗种更易适应全人工养殖,从天然饵料到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更容易,死亡率低(中华鲟由于其生物学特点,在饲料转化方面实际上更好,生长速度更快,此为特例;2)由于是人工驯养的子三代,其受精卵的引进符合CITES公约要求。因此在成品鱼出口上也得到国际公约许可。 水质:鲟鱼养殖用水的理化指标如下表所示: 项目单位指标

鲟鱼养殖技术详细介绍

即鲟鱼(xún yú)(Sturgeon),古称鱏鱼(xún yú),体长0.5-7米。鲟鱼是世界上现有淡水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 鲟鱼以其奇特的体形而被作为观赏鱼饲养。鲟鱼的头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体背5行骨板。其幼鱼与成鱼均具观赏价值,其中施氏鲟(分布于黑龙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后,其幼鱼已正式作为观赏鱼进行人工饲养。多数种的常见个体都在几十公斤至数百公斤,欧洲鳇最大个体1600公斤,我国中华鲟最大个体600公斤。 一、鲟鱼的种类与生态特性: 由于过度捕捞、水质污染和兴修水坝等人为原因,鲟鱼资源遭到极度破坏,大多数种类处于濒危状态。目前所有的鲟鱼种类都已于1997年被列为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CITES)的保护物种。 多数野生鲟鱼属于洄游性鱼类,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海洋中度过的,产卵时才回到大河流中。现有的人工养殖鲟种多为陆封或半陆封型,可长期在淡水中生长,同时也可在盐度为15%的水中生长。 鲟鱼的寿命是鱼类中最长的,可达200多年。其性成熟所需时间也较长,在天然水域中雌鱼需10年-18年,雄鱼需6年-12年。多数种类并非每年产卵,而是间隔2年-4年。故鲟鱼资源在遭到破坏后,恢复难度极大。同龄个体,雌鱼一般较雄鱼要大。最大的个体长度达8米,重1.2吨。 多数鲟鱼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沙砾的水域中。喜弱光,怕强光。鲟鱼食性一般为肉食性或杂食性,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除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外,还喜食小鱼小虾。产自北美的匙吻鲟为浮游生物食性。 二、主要养殖品种及水质要求: 目前世界上已进行人工繁殖驯养的种类主要有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小体鲟、欧洲鲟、达氏鲟、中华鲟以及西伯利亚X小体鲟等10多个杂交种。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由于早已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对鲟鱼的生物学研究和人工催产人工孵化率等研究已有多年,并成功地开发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几个杂交种。各国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放流,对于保护和恢复鲟鱼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我国,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研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放流也已开展多年,2000年1月的大规模人工放流成为我国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的重要标志。 经过几年来我国各地的鲟鱼繁养实践,目前比较成熟的养殖品种有三类:一类是从欧洲(主要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欧洲鲟鱼,以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闪光鲟为代表;另一类是我国自有的种类,以黑龙江流域出产的史氏鲟、达氏鳇X史氏鲟杂交种以及少量长江流域的中华鲟为代表;第三类是从美国引进的匙吻鲟。 在以上三类中,从俄罗斯引进的各地欧洲鲟鱼最受我国各地水产养殖者欢迎的。其主要原因为:1)人工受精卵来自已有几十年人工驯养鲟鱼历史的前苏联人工放流基地,其亲鱼至少是人工驯养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故此对于人工条件下驯养已具有相当的适应性,较直接来自于天然水域亲鱼所产的子一代苗种更易适应全人工养殖,从天然饵料到人工配合饲料的转化更容易,死亡率低(中华鲟由于其生物学特点,在饲料转化方面实际上更好,生长速度更快,此为特例;2)由于是人工驯养的子三代,其受精卵的引进符合CITES公约要求。因此在成品鱼出口上也得到国际公约许可。 水质:鲟鱼养殖用水的理化指标如下表所示: 项目单位指标

精细化鲟鱼养殖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一种精细化鲟鱼养殖方法,包括环境控制、鱼苗把关、营养控制、病害防控等方面入手;严格控制鲟鱼养殖条件,减少鱼病发生,全面保证鲟鱼的养殖环境,及生长所需营养,使鲟鱼健康生长、减少死亡率,提高产出量;同时良好的水体环境、绿色环保的养殖方式,提高了商品鱼的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精细化鲟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 1)环境控制: A.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面积不小于4亩,塘深2米以上,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独立进排水口、坡降、饲料台,并配备水车式增氧机和拦网; B.清塘消毒:在投放鱼苗前15~20天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首先泼洒茶子饼浸出液清塘1~2天,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然后使用生石灰水浸塘3~4天,水深20~30厘米;排出后放入清水洗塘,保证水体pH值为7~8;再次排出,放入清水作为养殖用水,并且在投苗前10天,将池塘水深加到70~80厘米,使用含氯消毒剂再次消毒; C.培养浮游生物:放入养殖用水后,将干鸡粪浸泡消毒后的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作为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D.设置网箱:投放鱼苗前7~10天,在池塘中设置养殖用网箱,网箱规格为4~5平方米,网衣为聚乙烯材料制成,网目大小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网箱下水前用生石灰水或漂白粉水浸泡处理; 2)鱼苗把关:

E.鱼苗选择:选择体长为10~15厘米或体重为75~150克的无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鱼苗作为放养苗种; F.鱼苗试水:放鱼苗前2天,选择相同规格的鱼苗10~15条杀菌处理后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无异常后才可放苗; G.投放鱼苗:鱼苗试水无异常后,使用盐水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入网箱,投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0~50尾; 3)营养控制: H.饲料投喂:鱼苗投放后停止喂食2~3天,第三天开食,每天投喂饲料4次,早中晚各投饵一次,夜间投喂一次,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3%~5%; I.饲料回收:在饲料台上设喂食网,每次投放饲料1~2小时后,通过喂食网,将饲料回收,回收的饲料可加工后再次利用,保证饲料营养健康,同时保证水体清澈干净; 4)病害防控: J.水质管理:鱼苗投放后,鱼苗阶段每隔7天换水1次,成鱼阶段每隔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后加入一定量的定向绿藻肥或微生物制剂,保证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长需求,保证水体透明度在30~50厘米,同时保持水体pH值为7~8,净溶氧量在5mg/L以上;每隔10天清洗一次网箱,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减少病害; K.换置网箱:随着鱼体增长,每月换置一次网箱,控制养殖密度,控制病害; L.鱼病防治:坚持早中晚巡箱检查一次,发现箱内有上浮死鱼后提箱检查捞岀箱内病鱼死鱼,并整箱隔离流水饲养,同时使用相应的防治药物进行防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细化鲟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独立进水口设有60目的过滤筛网;饲料台为水泥混凝土制成,其面积为6~8平方米,并且上面设有遮荫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