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地区八上数学培优讲义(word版)

武汉地区八上数学培优讲义(word版)

武汉地区八上数学培优讲义(word版)
武汉地区八上数学培优讲义(word版)

第一讲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与整合题

——冲刺“周练、月考高分”的专题课讲练关键内容:基本图形及整合(内外角平分线、8字型、箭头型、高与角平分线)

一、基本图形

例1. 下列四个图形中,后三个图中,BO、CO分别是相应角的平分线,

①图(1)中∠A、∠B、∠C与∠D存在什么数量关系?

C

D

②图(2)中∠A、∠B、∠C与∠D存在什么数量关系?

③图(3)中∠O与∠A存在什么数量关系?

④图(4)中∠O与∠A存在什么数量关系?

⑤图(5)中∠O与∠A存在什么数量关系?

D

二、基本图形的整合(内外角平分线)

例2. 若DP、EP、FN、GN、BM、CM分别是相应角的平分线,

请分别探索下列两个角有①∠P与∠N,②∠P与∠M,③∠M与∠N

N

B

例3. 若DP、BP分别是相应角的平分线,请探索:∠A、∠BPD、∠C有什么关系?

P

B

例4. 若BE、CF分别是相应角的平分线,请探索:∠A、∠BGC、∠D有什么关系?

例5. 若DP、BP分别是相应角的平分线,请探索:∠P、∠A、∠C有什么关系?

B C

例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BAO=30°,一含45°的三角板ACD的一锐角顶点与点A 重合,AD交x轴于点E,AC交x轴于点F,∠ABO的平分线与∠AFG的平分线交于点N,∠GOT的平分线交直线FN于点M,当三角板ACD绕着点A旋转时,∠M+∠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

x

D

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高与角平分线)

例7. 如图△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求证:∠DAE=2

1(∠C -∠B ) D E

C

四、综合题

例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第一象限AB 方向和x 轴上各有一平面镜,一束光线CD 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EF ,且∠DCE>∠DEC ,已知C(m ,0),E(n ,0),其中m ,n 满足0)4()3(22=++-n m ①求C 、E 两点的坐标;

x

②若∠ABE=30°,求直线CD 与EF 的夹角的度数;

③若平面镜AB 绕点D 旋转时,设法线DH 交y 轴于H ,则下列结论:

(1)

OHD DEC ∠∠+∠DCE 不变;(2)OHD

DEC ∠∠-∠DCE 不变;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选出来,并求其值.

x

第二讲三角形边与角的重点综合题

——冲刺“周练、月考高分”的专题课讲练关键内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分类讨论”、三角形中线与高的基本结论、三角形基本图形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整合、三角形基本图形与平等线的整合一、涉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注意“分类讨论”和“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1. ①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9cm和4cm,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②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 ,且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例2.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2x-1,5x-3,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二、三角形中三条特殊线段

例3.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点E 是AD 上一点,求证:ACE ABE S S ??=.

例4. (1)如图,作出△ABC 三边上的高AD 、CE 、BF ;

B

A

C

(2)若AB=2AC ,求CE BF 的值.

三、有关三角形角的重点题

例5. 如图,AB ∥CD ,PA 平分∠BAC ,PC 平分∠ACD ,求证:PA ⊥PC.

例6. 如图,△ABC中,∠B=56°,∠BAC与∠BCA的平分线相交于P点,求∠APC的度数.

例7. 如图,△ABC的边AC经过原点O,边AB∥x轴,OB平分∠ABC,过A作AD∥OB交x轴城D,∠ADO与∠AOD的平分线交于点E,若∠C-∠OAB=20°.

(1)求∠AOB的度数;

(2)求∠E的度数.

四、三角形基本图形与平等线的整合

例8.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DE 平分∠ADB ,∠BDC=∠BCD.

(1)求证:∠1+∠2=90°;

C

(2)若∠ABD 的平分线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P ,且∠P=60°,求∠ABC 的度数

.

C B

(3)(附加压轴题)若H 是BC 是一动点,F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FH 交BD 于M ,FG 平分∠BFH ,交DE 于点N ,交BC 于G ,当H 在BC 上运动时(不与B 点重合),则下列结论:

(1)DNG BAD DMH ∠∠+∠不变;(2)DNG

BAD DMH ∠∠-∠不变;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选出来,并求其值.

G H

第三讲全等三角形边的构思与综合分析

——冲刺“周练、月考高分”的专题课讲练关键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构思、深入构思、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分析

一、全等的基本构思

例1. 如图,AB=AE,AF⊥CD,∠B=∠E,AF平分∠BAE. 求证:CF=DF.

F

例2. 如图,BP⊥AC于D,CQ⊥AB于E,且BP=AC,CQ=AB. 求证:AP⊥AQ.

P

二、全等的深入构思

例3. 在∠AOB的OA边上取两点P和S,再在OB边上取两点Q和T,使OT=OP,OQ=OS,PT和QS 相交于X,求证:PX=TX.

O

例4. 已知:如图,在Rt△AGH中,AH=GH,以AH、GH向形外作正方形AHCB、GHDE,连接BD交CH于N,BM=CM,连MH并延长交EG于F,连DF,求证:EF=HN.

E B

例5. 在△ABC中,∠ABC=∠ACB,延长ACD,使AB=CD,AE=EC,求证:2BE=BD.

B

三、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例6. 已知A(a,b),AB⊥y轴于B,且0

+

a.

-b

22=

)2

(

-

(1)求A点的坐标;

(2)分别以AB、AO为边作等边△ABC和△AOD,试判断线段AC和C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例7. 如图,△ABC中,AB=BC,∠ABC=90°,点A、B分别在坐标轴上.

(1)当C点的横坐标为5时,求B点的坐标;

(2)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如图(2)所示,BC交x轴于M,AC交y轴于N,若x轴恰好平分BC,连NMC.

MN,求证:∠AMB=∠

(3)(附加压轴)当C恰好在x轴上时,若AB=4,E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F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当AE=BF时,连EF交AB的延长线于P,过F作FG⊥AB于G,问当E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时,下列两个结论:①BP的长为定值;②PG的长为定值;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选择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第四讲 三角形角平分线与截长补短

——冲刺“周练、月考高分”的专题课讲练

关键内容:由角平分线联想全等、联想辅助线、联想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

灵活分析角平分线深入构思全等

一、由角平分线联想全等

例1. 如图,B(-6,0),点A 在y 轴正半轴上移动,∠ABO 的平分线交y 轴于D ,过A 作AC ⊥AB 交x 轴于C ,作DE ∥AC 交x 轴于E ,F 在x 轴上,且OE=OF ,求BA+BF 的值.

二、角平分线→对折全等→联想辅助线

例2. 已知:△ABC 中,AD 平分∠CAB ,BE 平分∠CBA ,

AD 、BE 相交于P ,∠ACB+∠EPF=180°,探索AB 、AE 、BF 具有什么关系

.

C A

例3. 已知:△ABC中,BD平分∠ABC,DP⊥BD交BC的延长线于P,PE∥AB,探索AB、BP、PE具有什么关系.

P

B

三、角平分线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

B=2∠C.

例4. 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B+BD=AC,求证:∠

例5. 如图,在△ABC 中,∠B=2∠C ,AD 平分∠BAC 交BC 于D ,求证:AB+BD=AC.

例6. 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CD ⊥AD 于D ,且∠ACB=3∠B ,求证:AB=AC+2CD.

B

例7.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过C 作CE ⊥AB 于E ,且AE =

21(AB+AD), 求∠ABC+∠ADC 的度数.

E A

2018中考数学圆(大题培优)

(2018?畐建A卷)已知四边形ABCD是O O的内接四边形,AC是。O的直径,DE丄AB,垂足为E. (1)延长DE交。O于点F,延长DC, FB交于点P,如图1.求证:PC=PB (2)过点B作BC丄AD,垂足为G, BG交DE于点H,且点O和点A都在DE的 左侧,如图2.若AB=;, DH=1,Z OHD=8°,求/ BDE的大小. (12.00分)(2018?畐建B卷)如图,D是厶ABC外接圆上的动点,且B, D位于AC的两侧,DE丄AB,垂足为E, DE的延长线交此圆于点F. BG丄AD,垂足为G, BG交DE于点H, DC, FB的延长线交于点P,且PC=PB (1)求证:BG// CD; (2)设厶ABC外接圆的圆心为O,若AB^'DH,/ OHD=8°,求/ BDE的大小. 备用圉 25. (10.00分)(2018?河北)如图,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6,以原点O为 4 圆心,OA为半径作优弧■■-,使点B在O右下方,且tan/AOB=,在优弧加上任取一点P,且能过P作直线I// OB交数轴于点Q,设Q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 连接OP (1)若优弧恥上一段4P的长为13 n求/ AOP的度数及x的值; (2)求x的最小值,并指出此时直线I与?期所在圆的位置关系;

(3)若线段PQ 的长为12.5,直接写出这时x 的值. 23. (10.00分)(2018?恩施州)如图,AB 为。O 直径,P 点为半径 OA 上异于O 点和A 点的一个点,过P 点作与直径AB 垂直的弦CD,连接AD,作BE ± AB, OE// AD 交 BE 于 E 点,连接 AE 、DE 、AE 交 CD 于 F 点. AD _ EC 交EC 的延长线于点D ,AD 交L O 于F ,FM _AB 于H ,分别交L O 、AC 于 M 、N ,连接 MB ,BC . (1)求证:AC 平方.DAE ; 4 (2)若 cosM ,BE =1,①求 5 25. (10.00分)(2018?株洲)如图,已知 AB 为。O 的直径,AB=8,点C 和点D 是。O 上关于直线AB 对称的两个点,连接 OC AC,且/ BOC X 90°直线BC 和 直线AD 相交于点E,过点C 作直线CG 与线段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与直线 O 的半径;②求FN 的长. (1)求证:DE 为。O 切线; DC E 第23融圈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 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 4cm 6cm8cm 10cm AE O B C A F M DQ 3题 o B C N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

AE+AF=ABCD的周长是 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 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 B.2 C. D.32 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人教数学 圆的综合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圆的综合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是的中点,D是的中点,AC与BD相交于点E. (1)求证:BD平分∠ABC; (2)求证:BE=2AD; (3)求DE BE 的值. 【答案】(1)答案见解析(2)BE=AF=2AD(3)21 2 -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中点弧的性质,可得弦AD=CD,然后根据弦、弧、圆周角、圆心角的性质求解即可; (2)延长BC与AD相交于点F, 证明△BCE≌△AC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BE=AF=2AD; (3)连接OD,交AC于H.简要思路如下:设OH为1,则BC为2,OB=OD=2, DH=21 -,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试题解析:(1)∵D是的中点 ∴AD=DC ∴∠CBD=∠ABD ∴BD平分∠ABC (2)提示:延长BC与AD相交于点F, 证明△BCE≌△ACF, BE=AF=2AD (3)连接OD,交AC于H.简要思路如下: 设OH为1,则BC为2,2, 21, DE BE = DH BC

DE BE = 21 2 - 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C为直径,BD=BA,BE⊥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 (1) 求证:BE是⊙O的切线 (2) 若EC=1,CD=3,求cos∠DBA 【答案】(1)证明见解析;(2)∠DBA 3 5 = 【解析】 分析:(1)连接OB,O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证得BF为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再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ADC=90°,证得四边形BEDF是矩形,即 ∠EBF=90°,可得出结论. (2)根据中点的性质求出OF的长,进而得到BF、DE、OB、OD的长,然后根据等角的三角函数求解即可. 详解:证明:(1) 连接BO并延长交AD于F,连接OD ∵BD=BA,OA=OD ∴BF为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 ∵AC为⊙O的直径 ∴∠ADC=90° ∵BE⊥DC ∴四边形BEDF为矩形 ∴∠EBF=90° ∴BE是⊙O的切线 (2) ∵O、F分别为AC、AD的中点 ∴OF=1 2CD= 3 2 ∵BF=DE=1+3=4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中考题 型) 第16讲认识三角形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 13,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 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 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 形个数是( ). A.1 B.2 C.3 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 5818 2 =20,则三边为20,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 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 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中线将原三角形面积一分为二,由FG为△EFC的中线,知S△EFC=2S△GFC=2.又由EF为△DEC中线,S△DEC=2S△EFC=4.同理S△ADC=8,S△ABC =16.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点D、E、F 分别是BC、AD、BE的中 点,S△ABC=4,则S△EFC= ______________. 02.如图,点D是等腰△ABC底边BC 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 于F,若一腰上的高为4cm,则 DE+DF=___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AB) ,点E在BC上,且AE=AD, DF⊥AE于F,则DF与AB的数量 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例4】已知,如图,则 ∠A+∠B+∠C+∠D+∠E= 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这是本章的一个基 本图形,其基本方法为构造三角形或 四边形内角和,结合八字形角的关系 (第2题图)

八下数学培优( 含答案)

数学培优 (一) 1. 如果x x >,且0=x x y 的图像相交于点A 、B ,设点A 的坐标为),(11y x ,那么长为x 1,宽为y 1的矩形面积和周长分别为( ) A 、4,12 B 、8,12 C 、4,6 D 、8,6 4. 已知点()a P ,1在反比例函数()0≠=k x k y 的图象上,其中322++=m m a (m 为实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象限.一、三 5.已知3=b ,且反比例函数x b y +=1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点()3,a 在双曲线上x b y +=1,则_____=a .3 2-=a 6. 如果不等式0<+n mx 的解集是4>x ,点()n ,1在双曲线x y 2=上,那么一次函数()m x n y 21+-=的图象不经过第__ _象限. 一、三、四 7.如图,反比例函数x k y 2=和一次函数12-=x y ,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b a ,、()k b a ++,1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A 坐标是()1,1,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根据题意,得()? ??-+=+-=.112,12a k b a b 两式相减,得2=k . 所以所求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x y 1=. (2)由勾股定理,得21122=+=OA ,OA 与x 轴所夹的角为?45.

八年级数学培优

八年级数学培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目录 第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P2----11) 第2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P12----16) 第3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P17----24) 第4讲等腰三角形(P25----36) 第5讲等边三角形(P37----42) 第6讲实数(P43----49) 第7讲变量与函数(P50----54) 第8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55----63) 第9讲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P64----68) 第10讲一次函数的应用(P69----80) 第11讲幂的运算(P81----86) 第12讲整式的乘除((P87----93) 第13讲因式分解及其应用(P94----100) 第14讲分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P101----108) 第15讲分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P109----117)第16讲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118----125) 第17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126----138) 第18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139----146) 第19讲勾股定理(P) 第20讲平行四边形(P) 第21讲菱形矩形(P)

第22讲正方形(P) 第23讲梯形(P) 第24讲数据的分析(P) 模拟测试一 模拟测试二 模拟测试三 第0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法;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AB∥EF∥DC,∠ABC=90°,AB=CD,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初三数学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数学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EB 1.如图1,已知AB是⊙O的直径,AD切⊙O于点A,点C是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成 立的是() A.OC∥AE B.EC=BC C.∠DAE=∠ABE D.AC⊥OE 图一图二图三 2.如图2,以等边三角形ABC的BC边为直径画半圆,分别交AB、AC于点E、D,DF是圆 的切线,过点F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G.若AF的长为2,则FG的长为() A.4 B.C.6 D. 3.四个命题: ①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②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点P(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1,-2); ④两圆的半径分别是3和4,圆心距为d,若两圆有公共点,则1

7.已知AB是⊙O的直径,AD⊥l于点D. (1)如图①,当直线l与⊙O相切于点C时,若∠DAC=30°,求∠BAC的大小; (2)如图②,当直线l与⊙O相交于点E、F时,若∠DAE=18°,求∠BAF的大小. 8.如图,AB为的直径,点C在⊙O上,点P是直径AB上的一点(不与A,B重合),过点P作AB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Q。在线段PQ上取一点D,使DQ=DC,连接DC,试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9.如图,AB是⊙O的直径,AF是⊙O切线,CD是垂直于AB的弦,垂足为E,过点C作DA 的平行线与AF相交于点F,CD=,BE=2.

八年级数学下培优卷因式分解

八年级数学下培优卷:因式分解 知识点一、因式分解的意义 1.下列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有( ) ①a 2﹣9=(3)(a ﹣3) ②(2)(m ﹣2)2﹣4 ③a 2﹣b 2=()(a ﹣b )+1 ④2π2π2π()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2.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 a 2x ﹣(﹣1) B . a 2﹣32(a ﹣3)+2 C . 2x (x ﹣1)=2x 2﹣22x D . x 21=(1)2 知识点二、提公因式法:1.观察下列各式:①2和; ②5m (a ﹣b )和﹣; ③3()和﹣a ﹣b ;④x 2﹣y 2和x 22;其中有公因式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把多项式9a 2b 2﹣182分解因式时,应提出的公因式是( ) A . 9a 2b B . 92 C . a 2b 2 D . 182 3.分解因式﹣22+6x 3y 2﹣10时,合理地提取的公因式应为( ) A . ﹣22 B . 2 C . ﹣2 D . 2x 2y 4.把多项式p 2(a ﹣1)(1﹣a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 (a ﹣1)(p 2) B . (a ﹣1)(p 2﹣p ) C . p (a ﹣1)(p ﹣1) D . p (a ﹣1)(1) 5.下列多项式的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 . 8﹣12a 2x 2=4(2﹣3) B . ﹣6x 3+6x 2﹣12﹣6x (x 2﹣2) C . 4x 2﹣622x (2x ﹣3y ) D . ﹣3a 29﹣6﹣3y (a 2+3a ﹣2) 6、22)()(y x x y -=-; (2))2)(1()2)(1(--=--x x x x 7.多项式10a (x ﹣y )2﹣5b (y ﹣x )的公因式是 . 8、不解方程组23532x y x y +=-=-???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 9、分解因式:(1)、322x x x ()()--- (2)412132q p p ()()-+- (3)-+-41222332m n m n mn (4)2 1222+ +x x

八年级数学培优

八年级数学培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目录 第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P2----11) 第2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P12----16) 第3讲轴对称及轴对称变换(P17----24) 第4讲等腰三角形(P25----36) 第5讲等边三角形(P37----42) 第6讲实数(P43----49) 第7讲变量与函数(P50----54) 第8讲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P55----63) 第9讲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P64----68) 第10讲一次函数的应用(P69----80) 第11讲幂的运算(P81----86) 第12讲整式的乘除((P87----93) 第13讲因式分解及其应用(P94----100) 第14讲分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P101----108) 第15讲分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P109----117)第16讲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118----125) 第17讲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126----138) 第18讲反比例函数的应用(P139----146) 第19讲勾股定理(P) 第20讲平行四边形(P) 第21讲菱形矩形(P)

第22讲正方形(P) 第23讲梯形(P) 第24讲数据的分析(P) 模拟测试一 模拟测试二 模拟测试三 第01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法;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 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AB∥EF∥DC,∠ABC=90°,AB=CD,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

第12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 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 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 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 1 ∠BOC ,∠FOC = 21∠AOC ∴∠EOF =∠EOC +∠FOC =21∠BOC +2 1∠AOC =()AOC BOC ∠+∠21 又∵∠BOC +∠AOC =180° ∴∠EOF =21×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BOE 的补角是:∠AOE .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02.(杭州)已知∠1=∠2=∠3=62°,则∠4= . 【例3】如图,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A 、B 分别是l 1、l 2上的点,试用三角尺完成下列作图: ⑴经过点A 画直线l 2的垂线. ⑵画出表示点B 到直线l 1的垂线 段. 【解法指导】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一条线段. 【变式题组】 01.P 为直线l 外一点,A 、B 、C 是直线l 上三点,且PA =4cm ,PB =5cm ,PC =6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 )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P Q R A B C E F O E A B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l 2

初三数学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数学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三数学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1.如图1,已知AB是⊙O的直径,AD切⊙O于点A,点C是EB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 是() A.OC∥AE B.EC=BC C.∠DAE=∠ABE D.AC⊥OE 图一图二图三2.如图2,以等边三角形ABC的BC边为直径画半圆,分别交AB、AC于点E、D,DF是圆的切线,过点F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G.若AF的长为2,则FG的长为() A.4 B.33C.6 D.23 3.四个命题: ①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②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点P(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为(-1,-2); ④两圆的半径分别是3和4,圆心距为d,若两圆有公共点,则1

A.19° B.38° C.52° D.76° 图四图五 6.如图五,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CD=6,且AE:BE =1:3,则AB= .7.已知AB是⊙O的直径,AD⊥l于点D. (1)如图①,当直线l与⊙O相切于点C时,若∠DAC=30°,求∠BAC的大小; (2)如图②,当直线l与⊙O相交于点E、F时,若∠DAE=18°,求∠BAF的大小. 8.如图,AB为的直径,点C在⊙O上,点P是直径AB上的一点(不与A,B重合),过点P作AB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Q。在线段PQ上取一点D,使DQ=DC,连接DC,试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超级资源:(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案(15套)

超级资源:(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 案(15套) 1、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知识精读】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 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分配律。多项式的公因式的确定方法是: (1)当多项式有相同字母时,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系数和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可以是数、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学习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分类解析】 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 x abx acx ax m m m m 2 2 13 (2)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分析:(1)若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是正数,在提出“-”号后,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解:-+--=--+++++a x abx acx ax ax ax bx c x m m m m m 2 2 1323() (2)有时将因式经过符号变换或将字母重新排列后可化为公因式,如:当n 为自然数时,() ()()()a b b a a b b a n n n n -=--=----222121;,是在因式分解过程中常用的因式

变换。 解:a a b a b a ab b a ()()()-+---32222 ) 243)((] 2)(2))[(() (2)(2)(222 223b b ab a b a a b b a a b a b a a b a ab b a a b a a ++--=+-+--=-+-+-= 2. 利用提公因式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计算1368 987 521136898745613689872681368987123?+?+?+? 分析:算式中每一项都含有987 1368 ,可以把它看成公因式提取出来,再算出结果。 解:原式)521456268123(1368987 +++?= = ?=987 1368 1368987 3. 在多项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 例:不解方程组23 532 x y x y +=-=-??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的值。 分析:不要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把2x y +和53x y -看成整体,它们的值分别是3和-2,观察代数式,发现每一项都含有2x y +,利用提公因式法把代数式恒等变形,化为含有2x y +和53x y -的式子,即可求出结果。 解:()()()()()()()223322233253x y x y x x y x y x y x x y x y +-++=+-+=+- 把2x y +和53x y -分别为3和-2带入上式,求得代数式的值是-6。 4. 在代数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分析:首先利用因式分解把代数式恒等变形,接着只需证明每一项都是10的倍数即可。 3 23233222 222n n n n n n n n ++++-+-=+-- =+-+=?-?33122110352 22n n n n ()() 对任意自然数n ,103?n 和52?n 都是10的倍数。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5、中考点拨: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专题一三角形个数的确定 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2 B.18 C.19 D.20 2.如图所示,第1个图中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第3个图中共有9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6个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个. 3.阅读材料,并填表: 在△ABC中,有一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当△ABC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样? 完成下表: △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 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 专题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确定未知字母的范围 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6<a<-3 B.-5<a<-2 C.2<a<5 D.a<-5或a>-2 5. 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如果b=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 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8,且x是不等式 2 2 x+ > 12 3 x - -的正整数解,试求第 三边x的长.

状元笔记 【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 (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中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温馨提示】 1.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为三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或射线. 【方法技巧】 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要看两条较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参考答案: 1.D 解析:线段AB上有5个点,线段AB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同样,线段DE上也有5个点,线段DE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20个.故选D. 2.21 解析:根据前边的具体数据,再结合图形,不难发现:后边的总比前边多4,若把第一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看作是1=4-3,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4n-3.所以当n=6时,原式=21. 3.解:填表如下: △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 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7 (2015) 解析:当△ABC内有1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3=1×2+1;当△ABC内有2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5=2×2+1;参考上面数据可知,三角形的个数与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内有n个点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2n+1,故当有3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3×2+1=7;当有1007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1007×2+1=2015. 4.B 解析:根据题意,得8-3<1-2a<8+3,即5<1-2a<11,解得-5<a<-2.故选B. 5.10 解析:∵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c<a+b.∵b=4,

八年级数学培优作业

河南省固始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数学培优作业 (考查内容: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命题人:吴全胜 一、 选择题 1、化简23()a -的结果是( ) A .5a - B .5a C .6a - D .6 a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 A .2m + 3n=5mn B .4 26a a a =÷ C .632)(x x = D .32a a a =? 3、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 A 、2222)1(xy y x x xy -=-; B 、)3)(3(92-+=-x x x ; C 、222)1)(1(1y x x y x ++-=+-; D 、c b a x c bx ax ++=++)(. 4、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作业中的计算摘录: ①ab b a 523=+; ②n m mn n m 33354-=-; ③5 236)2(4x x x -=-?; ④a b a b a 2)2(423-=-÷; ⑤523)(a a =; ⑥2 3)()(a a 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22)(b a -+ (B )mn m 2052- (C )22y x -- (D )92+-x 6、 下列各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4x 2+1 B 、4x 2-4x -1 C 、x 2+xy +y 2 D 、x 2 -4x +4 7、△ABC 的三边长分别a 、b 、c ,且a+2ab =c+2bc ,△ABC 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8、 把(-2)2009+(-2)2010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 22008 B. -2 2008 C. -2 2009 D. 22009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cm ,面积相增加了32cm 2 ,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6cm B 、5cm C 、8cm D 、7cm 二、填空题

八年级数学(下)培优竞赛训练题

图1 A B C D E 八年级数学培优训练题 1.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 m x 的图象经过点A (-1,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和点C (0,4),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另一点B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B 的坐标. 2. 如图1,把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你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符合下列(1)、(2)、(3)要求的图形(每次拼成的图形必须全部用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且这四个直角三角形互相没有重叠部分,也不留空隙)各一个,并按实际大小把你拼出的图形画在相应的方格纸内(方格纸内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 3.(12分)如图,在菱形ABCD 中,P 是AB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A 、B 重合).连接OP 交对角线AC 于E 连接BE . (1)证明:∠APD =∠CBE ;(6分) (2)若∠DAB =60o,试问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P 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 面积的 1 4 ?为什么?(6分) (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 (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 (3)梯形

4.(7分)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CD 在正方形ECGF 的边CE 上,连接BE 、DG . (1)求证:BE =DG ; (2)图中是否存在通过旋转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若存在,说出旋转过程;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5.(7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直接画出函数y =|x |的图象.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分别过 点A (-1,1)、B (2,2),请你依据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写出方程组???y =|x | y =kx +b 的解. 6.(8分)如图,反比例函数y = m x (x >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 1 2x + 5 2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1, 1 2 ),连接AC ,AC ∥y 轴.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点B 的坐标; (2)现有一个直角三角板,让它的直角顶点P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A 、B 之间的部分滑动(不与A 、B 重合),两直角边始终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且与线段AB 交于M 、N 两点,试判断P 点在滑动过程中△PMN 是否与△CBA 总相似?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讲义(人教版)

2016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讲义 第一讲认识三角形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知道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外角) . 4.掌握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5.会用方程的思想解与三角形基本要素相关的问题. 6.会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基本图形,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13,则以a,b,c 为边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个数是() A.1 B.2 C.3 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 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5818 2 =20,则三边为20, 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 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

(完整)八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及措施

八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等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困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学困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优补差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补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主要措施: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一少部分能担任班干部且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学困生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补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学困生、优等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补差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7.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10.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材料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分析能力。 11.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2.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下册

第十六章 分式 测试1 从分数到分式 学习要求 掌握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0、为1的条件.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该分式的分式. 2.把下列各式写成分式的形式: (1)5÷为. (2)(3x +2y )÷(x -3y )为. 3.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做9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小时. 4.n 公顷麦田共收小麦m 吨,平均每公顷的产量可用式子表示成吨. 5.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在逆流中航行s 千米所需要的时间可用式子表示成小时. 6.当x =时,分式 1 3-x x 没有意义. 7.当x =时,分式1 1 2--x x 的值为0. 8.分式 y x ,当字母x 、y 满足时,值为1;当字母x ,y 满足时值为-1. 二、选择题 9.使得分式 1 +a a 有意义的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1 C .a ≠-1 D .a +1>0 10.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 A .当32 =/x 时,分式2 31-+x x 有意义 B .当a ≠b 时,分式2 2b a ab -有意义 C .当2 1- =x 时,分式x x 41 2+值为0 D .当x ≠y 时,分式x y y x --2 2有意义 11.使分式 5 +x x 值为0的x 值是( ) A .0 B .5 C .-5 D .x ≠-5 12.当x <0时, x x | |的值为( ) A .1 B .-1 C .±1 D .不确定 13.x 为任何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x x 12+ B . 1 1 2--x x C . 1 1 +-x x D . 1 1 2+-x 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