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通信与导航专业简介

船舶通信与导航专业简介

船舶通信与导航专业简介
船舶通信与导航专业简介

船舶通信与导航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560508

专业名称船舶通信与导航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熟悉典型船舶通信导航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知识,具备现代通信终端产品和船舶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以及现代通信系统组建与维护能力,从事船用电子、通信、导航设备应用和开发工作及进行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船舶修造、船舶运输与船用导航设备生产企业,在船舶电气装配、船舶通信导航设备调试与维护等岗位群,从事船舶通信导航电子电气设备生产、检验、安装调试、维护,航运企业机电管理、海事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一定的海事通信导航业务能力;

3.具备船舶通信导航系统及设备选择配置能力;

4.具备船舶通信导航设备整机装配、调试、维修及检验能力;

5.具备识读设备整机电路图和技术文档的能力;

6.具备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运行与维护能力;

7.具备跟踪船舶电子与通信专业技术发展,探求和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8.掌握通信工程(船舶电子与通信)设备、器材、工具使用技能。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通信原理与系统、现代通信终端设备应用、船舶通信与导航、船舶综合驾驶台安装与调试、航海技术、船舶电气英语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船舶通信导航实训室进行船用雷达拆装、船舶 GMDSS 设备认知与操作、船舶信息化数据传输、船舶电站并车与解列等实训。

在船舶修造、航海运输、海事管理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船舶电工通信设备检修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船舶通信与导航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公司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保养规定

I 1001-07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保养规定 1 目的 对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通信导航设备正常完好。 2 适用范围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的维修保养。 3 通讯设备维修保养规定 3.1 通讯设备为:中高频组合电台(包括MF/HF DSC及NBDP);卫通B、C、M站;VHF(DSC); NAVTEX;EPIRB;SART;双向VHF;SVDR;应急电源及充放电装置;GMDSS设备天线;船令广播系统设备等。 3.2 通讯设备由二副负责进行维护(船舶内部有线通讯设备由电机员进行维护),并确保设备正 常使用。 3.3 维修保养要求 3.3.1 保持设备的清洁和环境整洁、干燥,避免设备受潮、腐蚀生锈。 3.3.2 电台执照和岸基维修协议、各种设备的船检产品证书应由船长统一保管。各种设备的使用 说明书,由二副妥善保管。二副应对电台执照和岸基维修协议的更新申请并确保有效。3.3.3 二副按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维护,并将维护情况记录在《GMDSS电台工作日志》和《检修工 作记录簿》。 3.3.4 开航前调试各种通讯设备,将结果记录在《GMDSS电台工作日志》中,并在航前会上报告船 长。 3.3.5 按规定定期对通讯设备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在《GMDSS电台工作日志》和《检修工 作记录簿》。 3.3.6 维护过程中发生误报警时,按GMDSS设备误报警处置规定执行。 3.3.7 养护中所必需的备件,由船舶二副报告船长向机务部通导主管申报,经通导主管、机务主 管审核批准后,由通导主管组织供船,备件上船后二副必须验收并登记入册,做好消耗记录。 3.4 通讯设备的修理 3.4.1 通讯设备发生故障,船舶自己不能解决时,应及时向通导主管报告,请求岸基地支持。3.4.2通导主管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船舶技术指导或安排修理询价,经主管领导审核后,由通导主管 跟踪实施。 3.4.3 修理工程结束后,二副要对修理项目进行验收并报告船长;还要将所修理情况及时向通导 主管报告,对未完成的工程及未解决的故障情况也要及时书面报告通导主管。 3.4.4 修理结束后要将修理情况记录在《GMDSS电台工作日志》和《检修工作记录簿》上。 3.5 通讯设备的更换 3.5.1 更换的申请 .1 通讯设备的更换必须由二副提出书面申请,并报船长批准后上报通导主管。 .2 设备更换的申请必须写明设备目前的工作状况,修理的经历并附上检修人员的鉴定书。

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系统_复习题

65、RS 触发器中,当R=S=0 时,1+n Q 为__C____。 A. 0 B. 1 C. n Q D. n Q 66、触发器是由普通逻辑门电路构成的,但在功能上与普通逻辑门电路存在的最大差别是触发器具有__C____。 A. 清零功能 B. 置1功能 C. 记忆保持功能 D. 驱动功能 67、已知R 、S 是2个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的输入端,此RS 触发器的约束条件为___A___。 A. 1=+D D S R B. 0=+D D S R C. 1=D D S R D. 0=D D S R 68、边沿式D 触发器是一种__D____稳态电路。 A. 无 B. 多 C. 单 D. 双 69、下列符号是___C___逻辑符号。 A. 高电平有效的同步D 触发器 B. 低电平有效的同步D 触发器 C. 上升沿有效的边沿D 触发器 D. 下降沿有效的边沿D 触发器 70、对于D 触发器,欲使Q n+1=Q n ,应使输入D=__C____。 A. 0 B. 1 C. Q D. Q 71、3线-8线译码器,有___ A ___个地址输入端、______个输出端。 A. 3、8 B. 8、3 C. 6、8 D. 3、11 72、3线-8线译码器如图所示,当输出01234567Y Y Y Y Y Y Y Y =11110111时,控制 端ST A 、ST B 、ST C 和地址输入端A 2、A 1、A 0的电平应为__C____。 A. 000011 B. 011011 C. 100011 D. 111011 73、74LS138是3线-8线译码器,译码输出为低电平有效,若输入 A 2A 1A 0=100时,输出01234567Y Y Y Y Y Y Y Y =___B___。 A. 00010000 B. 11101111 C. 11110111 D. 00001000 74、实现数模转换功能的电路叫数模转换器,简称为__A____。 A. DAC B. ADC C. CAD D. DLA 75、一个无符号10位数字输入的DAC ,其输出电平的级数为___C___。

(完整版)海洋船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解决方案(海洋)

海洋船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 解决方案 华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

目录 一、综述 (4) 二、系统解决方案 (5) (一)设计目标与原则 (5) 1.设计目标 (5) 2.设计原则 (6) (二)总体方案设计 (6) 1. 卫星导航运营中心 (7) 2. 岸端监控中心 (8) 3. 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8) (三)岸端监控中心功能设计 (9) 1.岸船信息互通 (9) 2.位置监控 (9) 3.应急调度 (9) 4.船舶报警 (10) 5.增值信息服务 (11) 6.系统管理 (11) 7.系统接口 (12) (四)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13) 1.主要特点 (14) 2.终端功能 (14) 3.主要性能指标 (19) (五)硬件环境要求 (20) 1. 主机存储 (20)

2. 网络 (21) 3. 系统支撑软件 (21) 三、系统造价 (23) (一)概算一(终端含屏及本地导航) (24) (二)概算二(终端不含屏) (25)

一、综述 最古老的航海导航的方法是罗盘和星历导航,人类通过观察星座的位置变化来确定自己的方位;最早的导航仪是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后来发展成一直为人类广泛应用的磁罗经。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人类通过综合利用星历知识、指南针和航海表来进行导航和定位。卫星技术应用于海上导航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Transit,但是它有不连续导航、定位的时间间隔不稳定等缺点。GPS系统的出现克服了Transit系统的局限性,而且提高了定位精度、可进行连续的导航、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取代了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在航海导航中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 2000年我国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截至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功发射16颗卫星,并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目前在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精度可达7米,在东盟国家等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可达到5米左右。随着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以及在技术以及管理上的诸多创新,北斗卫星导航精度有望继续提高。在国家大力扶持与推动下,国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如火如荼。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科技部“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了"十二五"末导航与位

船舶通信设备简答题

船舶通信导航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1.GMDSS的七大功能是哪些? 答:1、遇险报警2、搜救协调通信3、现场通信4、现场寻位5、海上安全信息(MSI)的播发6、常规通信7、驾驶台与驾驶台之间的通信 ●2、GMDSS通信系统由哪些系统组成? 答:国际移动卫星通信(INMARSAT)系统:利用Inmarsat系统中的静止卫星、网络协调站、地面站和移动站组成的通信网络,可实现南北纬70度范围之间的全球卫星通信。地面通信系统:根据船舶航行的海区,在地面通信系统中分为远距离业务、中距离业务和近距离业务,不同业务使用不同通信设备。MF/HF组合电台,无线电话,NBDP和DSC.定位寻位系统:包括COSPAS/SARSAT定位系统和SART。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包括NAVTEX系统、EGC系统和HF远程MSI 播发系统。船舶通信导航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3.电波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船舶途径为:地波传播、空间传播、电离层传播三种。地波传播:是指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空间波传播:是指电波在空间传播,由入射波、地面反射波和直接波组成。电离层传播:电离层波又称天波,电波由发射天线出发经电离层反射到达接受天线。 4.什么是调制?什么是解调?简单解释为什么通信中要使用调制。 答:用调制信号控制高频信号的过程叫做调制.被调制的高频信号称为载波.在接收端从已调信号中检取出原始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或者检波.因为不能直接将信号辐射到空中,须将这些信号装载到高频上才便于传送.这些要借助于高频传输出去的原始信号称为控制信号或者调制信号 . 船舶通信导航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GMDSS的海区是如何划分的?如何理解海区的概念?海 区划分的目的是什么? A1:——系指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VHF海岸电台的电波所覆盖 的区域,一般指距岸25海里的海域范围。 A2:指除A1海区以外,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MF海岸电台电波 所覆盖的海域,一般指距岸25-150海里的海域范围。 A3:指除A1和A2海区以外,由具有连续报警能力的INMARSAT对地静止卫星 所覆盖的区域。76°S -76°N 之间的海域,但不包括A1、A2海域。 A4:指A1、A2和A3海区以外的区域。 GMDSS的四个海区是互不重叠的,并且以岸基为参照,以电波覆盖的有效范 围为标准,因此海区的概念是相对的。 目的:在GMDSS中,船舶无线电设备的配备是根据船舶航行的区域来确定的 ,GMDSS中IMO 明确规定了四个海区。 船舶通信导航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在各海区航行的船舶一旦遇险应采用什么通信手段实现船 至船、船至岸的遇险报警? A1区的船舶:船对船、船对岸的报警可使用CH70上的DSC或 VHF应急无线电示位标。 A2区的船舶:船对船的报警可采用VHF CH70上的DSC 或 MF2187.5 kHz上的DSC,船对岸的报警可采用MF 2187.5 kHz上 的DSC。 A3区的船舶:船对船的报警可采用VHF CH 70上的DSC 或MF 2187.5 kHz上的DSC,船对岸的报警可采用Inmarsat船站或在高 频波段上的DSC。 A4区的船舶:船对船的报警可采用VHF CH 70上的DSC 或MF 2187.5 kHz上的DSC,船对岸的报警可在高频波段上的DSC。 对于以上船对岸报警的第二种手段都可以采用COSPAS-SARSAT 的406MHz EPIRB 。 船舶通信导航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按照SOLAS公约的要求,GMDSS船用设备维修保障方案 有哪几种形式?对于航行在A1、A2海区以及A3、A4海区 的船舶应怎样选择维修方案? (1)双套设备 (2)岸上维修 (3)海上电子维修 航行于A1、A2海区的船舶,经主营机关的认可,采用上述三 种方案中的一种。 航行于A3、A4海区的船舶,经主营机关的认可,至少综合使 用上述三种方案中的两种来保证GMDSS 设备的可用性。 船舶通信导航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Inmarsat移动通信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包括哪 些内容? 由空间段、地面站和移动站组成。 空间段包括Inmarsat卫星、跟踪遥测和控制站和卫星控制中心。 卫星的主要作用是中继转发信号。跟踪遥测和控制站直接与卫星 保持联系,主要作用是监测和跟踪卫星,获取卫星状态参数(如 卫星相对于地球的姿态、卫星相对于太阳的姿态、卫星内各处的 温度、燃料消耗及星上设备的工作状态等),并根据卫星控制中 心SCC的指令对卫星进行相应的调整控制。卫星控制中心的主要 作用是根据全球各跟踪遥测和控制站发来的卫星状态数据,依靠 计算机数据处理来检查卫星的运行状态(如卫星的轨道、卫星相 对于地球和太阳的方向性、卫星天线是否指向地球、太阳能电池 板接收的太阳能是否最多以及燃料消耗情况等),并发出控制指 令,通过跟踪遥测和控制站调整,保证卫星工作正常。

船舶导航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船舶导航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本规范是企业标准Q/SWS46-004-2002《船舶导航设备工艺》的修订本 本规范与Q/SWS46-004-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施工前准备”“人员”及“检验”三个章节的内容。 ——对标准结构进行了调整 本规范代替Q/SWS46-004-2002《船舶导航设备工艺》。 本规范发布时,Q/SWS46-004-2002《船舶导航设备工艺》同时作废。本规范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设计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部门:总装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编制):高越华 标检:朱莉萍 审核:贾金华 本规范由总工程师南大庆批准。 本规范于2003年 4 月首次修订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罗经、计程仪、测深仪、雷达等导航设备及其附件等的安装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船舶导航设备的安装,但不包括有特殊要求的船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SWS46-001-2003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规范 Q/SWS46-002-2003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Q/SWS46-003-2003 船舶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工艺规范 3 施工前准备 3.1 技术资料 施工前,首先仔细阅读电气设备导电系统图,驾驶室设备布置图、接线图和导航设备托盘表。

3.2 物资材料 施工前,了解导航系统设备的到货情况,设备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掌握设备支架底座的到货情况,及时领取上船安装。 3.3 施工工具施工前,应准备好螺丝刀、万用表、活络扳手、接地线、套管、锡箔纸、接地块等。 4 人员 施工人员安装前应进行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并应有工 作经验的船舶电工才能上岗操作。 5 5 工艺要求 5.1 导航设备安装完毕,外观应完好无损。 5.2 导航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布置图要求。 5.3导航设备的电缆敷设应符合Q/SWS46-001-2003《船舶电缆敷设工艺规范》 的规定。 5.4导航设备的安装应符合Q/SWS46-002-2003《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的规定。水声设备安装后应达到水密要求。 5.5导航设备的接地应符合Q/SWS46-003-2003《船舶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工艺规范》的规定。 6 6 工艺过程 6.1 操作程序 6.1.1 核对库领设备的清单。 6.1.2 取出随设备进库的配件。 6.1.3 按照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根据布置图,决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安装形式。 6.1.4 为防止烧焊时底座变形,把设备安装在底座上,然后在合理的位置烧焊底座和接地块。 6.1.5 安装设备。 6.1.7 配合木工施工时,电缆敷设、接线工作。 6.2 工艺方法 6.2.1 磁罗经

海洋船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解决方案

海洋船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 解决案 华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

目录 一、综述 (3) 二、系统解决案 (4) (一)设计目标与原则 (4) 1.设计目标 (4) 2.设计原则 (5) (二)总体案设计 (5) 1. 卫星导航运营中心 (6) 2. 岸端监控中心 (7) 3. 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7) (三)岸端监控中心功能设计 (8) 1.岸船信息互通 (8) 2.位置监控 (8) 3.应急调度 (8) 4.船舶报警 (9) 5.增值信息服务 (10) 6.系统管理 (10) 7.系统接口 (11) (四)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12) 1.主要特点 (12) 2.终端功能 (13) 3.主要性能指标 (18) (五)硬件环境要求 (18) 1. 主机存储 (18) 2. 网络 (19) 3. 系统支撑软件 (19) 三、系统造价 (21) (一)概算一(终端含屏及本地导航) (22) (二)概算二(终端不含屏) (23)

一、综述 最古老的航海导航的法是罗盘和星历导航,人类通过观察星座的位置变化来确定自己的位;最早的导航仪是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后来发展成一直为人类广泛应用的磁罗经。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人类通过综合利用星历知识、指南针和航海表来进行导航和定位。卫星技术应用于海上导航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Transit,但是它有不连续导航、定位的时间间隔不稳定等缺点。GPS 系统的出现克服了Transit系统的局限性,而且提高了定位精度、可进行连续的导航、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取代了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在航海导航中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 2000年我国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截至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功发射16颗卫星,并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目前在北京、、、乌木齐等地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精度可达7米,在东盟等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可达到5米左右。随着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以及在技术以及管理上的诸多创新,北斗卫星导航精度有望继续提高。在大力扶持与推动下,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如火如荼。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和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科技部“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了"十二五"末导航与位置服务产

通信导航监视系统.

通信、导航、雷达、ADS设备 130001 超短波通信的特点是(C 。 A:不受地形地物的影响 B:无衰落现象 C:通信距离限定在视距 D:频段范围宽,干扰小 130002 在AM信号中,有用信号是(C 。 A:载波 B:调制音频 C:下边带 D:载波和上边带 130003 高频通信采用的调制方式是(B。 A:等幅制 B:调幅制 C:调频制 D:调相制 130004 一般远程一次雷达的工作波段在(C 。A:C B:S

C:L D:X 130005 甚高频通信频率为(D 。 A:100MHz?350MHz B:10MHz?136.975MHz C:2MHz?29.9999MHz D:30MHz?300MHz 130006 相对于单独使用二次雷达,使用一次、二次雷达合装的优点是( C 。A:发现目标的距离更远 B:常规二次雷达条件下提高雷达系统的距离分辨力 C:能够发现无应答机的目标 D:克服顶空盲区的影响 130007 目前我国民航常用的空管雷达是(B 。 A:一、二次监视雷达 B:脉冲多普勒雷达 C:着陆雷达 D:气象雷达 130008 二次监视雷达与一次监视雷达相比的主要优点是(C。 A:能够准确提供飞机的高度信息

B:能够探测气象信息并能够给出气象轮廓 C:能够准确提供飞机的距离信息 D:不受顶空盲区的影响 130009 二次雷达的主要缺点是( A 。 A:不能发现无应答机的飞行器 B:作用距离不如一次雷达远 C:对气象条件比较敏感 D:不能提供过渡层以下准确的高度信息130010 长波、中波的传播是以(B传播方式为主。 A:天波 B:地波 C:直射波 D:地面反射波 130011 短波传播是以(A 传播方式为主。 A:天波 B:地波 C:直射波 D:地面反射波 130012 超短波传播是以(C 传播方式为主。

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系统(通信部分)

1.()的作用是把信息加到载波上以便于传输或处理,它广泛用于通信、娱乐、雷达、测量仪等电子设备。 A.调制B.解调C.加载D.卸载 A 2.以下做法满足GMDSS设备相关维护要求的是()。 A.船上按标准配备的每一种通信设备均应配有相应的技术资料,包括操作和维修手册 B.船上配有电子电气员 C.关键性易损电路,例如功放电路板、卫星天线等要求有备件 D.随时更新设备的技术说明书 A 3.SOLAS公约对于9GHzSART的配备要求是()。 A.每艘船客和每艘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每舷应至少配有1台。每艘3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500总吨的货船应至少配有1台 B.所有船舶配备的SART,1台应存放在一艘自由降落救生艇内,另台应存放在驾驶台之处 C.所有船舶配备的SART必须存放在驾驶台 D.每艘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每舷应至少配有1台。每艘3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500总吨的船舶应至少配有1台 A 4.海上移动业务识别码的主要作用是()。 ①DSC通信中的相互识别②NBDP通信中的相互识别③语音通信中的相互识别④卫星通信中的相互识别⑤写入EPIRB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A 5.船舶电台的MMSI由9位数字构成,格式为M1I2D3X4X5X6X7X8X9,其中M1I2D3表示()。 A.分配给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上识别数字 B.分配给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话业务国家代码 C.分配给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传业务国家代码 D.分配给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MMSI业务国家代码 A 6.为保障海上航行船舶通信设备的可用性,SOLAS公约1988年修正案中提供

船舶通信与导航

《船舶通信与导航》 通信部分 一般船舶在海上所使用的通信方法计有:旗号通信、灯号通信、声号通信、手旗或手臂通信、扬声器通信、无线电话通信、无线电传电报通信、国际移动卫星通讯、卫星手机通讯、电子邮件通讯、网际网路通讯等。 1.灯光通信(Flashing Light Signalling)――利用闪光信号灯发出的莫尔斯信号传递信息。 2.旗号通信(Flag Signalling)――利用一面或数面信号旗组成不同的信号码传递信息。 3.手旗或手臂通信(Morse Signalling By Hand-Flag or Arms) ――双手各持一面信号旗或只用双臂变换不同的部位发出莫尔斯信号传递信息。 4.声响信号通信(Sound Signalling)――通过船舶汽笛、号钟、雾角等发声具发出莫尔斯信号传递信息。 5.强力扬声器喊话通信(Voice over a Loud Hailer) ――利用扬声器在近距离与对方喊话传递信息。 6.无线电报通信(Radio Telegraphy) ――用电键发出莫尔斯信号传递信息。GMDSS全面实施之后它将不复存在,被无线电传、传真或卫星通讯等先进方法所代替。 7.无线电话通信(Radio Telephony)――利用无线电话设备在中频、高频、甚高频等频带上通过直接对话或发出信号码语传递信息。 8.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该系统是应用广泛的海上通讯系统。完备的GMDSS设备包括高频与甚高频数字选择性呼叫接收机、窄带直接印字电报、卫通C站、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搜救雷达应答器及手持便携式对讲机。 9.移动卫星通讯(INMARSAT)――用户可使用卫星移动终端,信号上达卫星,再经地面站,通过国际或国内的邮电公众通信网与其它的固定或移动用户(包括卫星移动终端用户)通信。反过来,公众网等固定或移动用户也可以通过卫星与卫星移动终端联系。INMARSAT通过其开发的各类业务系统向用户提供极为完善的通信功能,包括适应不同用户特点的实时的各类电话、传真、低、中、高速数据以及存贮转发的电传、短信息传输、数据报告等,可满足海上、陆地及航空管理和用户通信。 导航部分 1、自主导航 自主导航系统适于上述五种航路的任何一种,它基本上是一种单纯的导航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仅向用户提供位置、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也可包括海图航迹显示,不需通信系统。适应于任何海面、湖面和内河上航行的船舶,从大型远洋货轮到私人游艇。 2、港口管理和进港引导 这种系统主要用在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管理、进港船舶引导,以确保港口/码头航行的安全和秩序。 该系统需要双向数据/话音通信,以便于领航员引导船舶;港区情境/海图显示,以表明停泊的船舶和可利用的进港航线,避免冲撞。这种系统对导航系统的精度要求高,要采用差分GPS和其他增强技术。 3、航路交通管理系统 这类系统与2类似,但主要用于近海和内陆河航路上的船舶导航和管理,通常需要卫星通讯系统支持,如INMARSAT等。 4、跟踪监视系统 这类系统主要用于海上巡逻艇、缉私艇及各种游艇,特别是私人游艇以防盗。根据具体的使用对象,有些系统需要给出导航参量和双向数据/话音通讯,如缉私艇。而有时则不需要给出导航参量,如用于私人游艇防盗,仅需要单向数据通讯,一旦发生被盗,游艇上的导航系统不断把自己的位置和航向送到有关中心,以便于跟踪。 5、紧急救援系统 系统也包括两栖飞机,直升机和陆地车辆。它适应于所有五类航路,用于搜寻和救援各种海面、湖面、内河上的遇险、遇难船舶和人员。这类系统需要双向数据/话音通信,要求响应时间快、定位精度高。 6、GPS/声纳组合用于水下机器人导航 该类组合系统可用于水下管道铺设和维修(需要视觉系统),水文测量以及其它海下作业,如用于港口/码头水下勘测,以便于进场航道阻塞物清除,保证航道畅通,也可用于远洋捕捞,渔船作业引导等。 7、其它应用 所采用的导航技术主要有:GPS(GNSS);声纳技术; INS;航海图无线电导航技术;图象匹配技术; 其它技术。

船舶通信系统概述

1第 1章 船舶通信系统概述 第一节 船舶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船舶通信系统主要指GMDSS 系统, GMDSS 是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的英文缩写。GMDSS 是在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为适应 海上搜救与安全通信, 满足海上通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 该系统也满足 船舶的常规通信业务。 多年来,船舶通信系统经过了多次的变革。由于现代数字通信与导航技术的发展,包括卫 星通信、卫星导航、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使新型的海上通信系统的建立不但 必要而且也成为可能。 国际海事组织(IMO)于 1988年 11 月在伦敦总部召开了会议,审议通过了对作为现行系 统法律依据的《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1979 年 SOLAS 议定书》的修正案,即 SOLAS公约1988年修正案。 修正案把GMDSS引入了公约, 并在SOLAS公约中规定了GMDSS 自然生效的条款,使公约生效(即 GMDSS 开始实施)的日期选定为 1992 年 2 月 1 日(所谓 “自然生效”即为若无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国或占世界船舶总吨位 50%以上的船东对公约提 出疑义,则在规定之日自然生效,无需再召开另一次会议做出决议)。决议规定:为保障海上 人命安全,改善海上遇险和安全无线电通信,与搜救协调组织相结合,建立一个采用最新通信 技术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 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当船舶遇险时能够向岸上的搜 救协调中心(RCC)发出报警,救助协调中心能立即协调搜救行动。按照国际搜救公约有关 规定,所有船舶有义务援助任何其他遇险的船舶。在GMDSS 实施前,当遇险船舶发出遇险报 告之后,要等附近的其他船舶前来援助;这种依靠近距离船舶通信系统的方法,在航行船舶较

船舶通信系统概述

---------------------------------------------------------------最新资料推荐------------------------------------------------------ 船舶通信系统概述 第 1 章船舶通信系统概述第一节船舶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船舶通信系统主要指 GMDSS?系统, GMDSS? ? 是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lobal?Maritime? Distress?and?Safety?System)的英文缩写。 GMDSS?是在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基础上,为适应海上搜救与安全通信,满足海上通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该系统也满足船舶的常规通信业务。 多年来,船舶通信系统经过了多次的变革。 由于现代数字通信与导航技术的发展,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使新型的海上通信系统的建立不但必要而且也成为可能。 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88 年?11?月在伦敦总部召开了会议,审议通过了对作为现行系统法律依据的《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1979? 年?SOLAS? 议定书》的修正案,即? SOLAS 公约1988 年修正案。 修正案把 GMDSS 引入了公约,并在 SOLAS 公约中规定了 GMDSS? 自然生效的条款,使公约生效(即?GMDSS?开始实施)的日期选定为?1992?年?2?月?1?日(所谓“自然生效”即为若无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国或占世界船舶总吨位? 50%以上的船东对公约提出疑义,则在规定之日自然生效,无需再召开另一次会议做出决议)。 1/ 25

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系统

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系统
7301:750KW 及以上船舶电子电气员 考试大纲 1 电子技术基础 1.1 模拟电子技术 1.1.1 半导体二极管符号、种类及其特性 1.1.2 半导体三极管符号、种类、特性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1.1.3 半导体场效应管符号及其特性 1.1.4 集成运算放大器典型放大电路 1.1.4.1 反相放大器的性质与放大参数的选择 1.1.4.2 同相放大器的性质与放大参数的选择 1.1.4.3 电压跟随器的性质 1.1.5 集成运算放大器典型运算电路 1.1.5.1 加法器的性质与参数的选择 1.1.5.2 减法器的性质与参数的选择 1.1.6 集成运算放大器典型运算控制电路 1.1.6.1 微分器 1.1.6.2 积分器 1.1.7 单相整流和滤波电路 1.1.8 集成稳压芯片(7805/7905)组成的直流稳压电源 1.1.9 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 1.2数字电子技术 1.2.1 常用进制的转换 1.2.2 门电路及其逻辑关系(正逻辑) 1.2.2.1 与门的符号及其逻辑关系 1.2.2.2 或门的符号及其逻辑关系 1.2.2.3 非门的符号及其逻辑关系 1.2.2.4 与非门的符号及其逻辑关系 1.2.2.5 异或门的符号及其逻辑关系 1.2.2.6 三态门的符号及其逻辑关系 1.2.3 负逻辑概念 1.2.4 触发电路 1.2.4.1 RS 触发器的符号及功能 1.2.4.2 D 触发器的符号及功能 1.2.5 译码器的逻辑功能 1.2.6 D/A 转换器的功能 1.2.7 A/D 转换器的功能 1.2.8 多路转换器的功能 1.2.9 存储器的种类和功能 1.2.10 数字显示器件(数码管、LED)基本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适用对象 7301

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系统摸底考试2资料

1.PN结是构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其主要特性是()。 A.具有放大特性 B.具有单向导电性 C.具有改变电压特性 D.具有增强内电场特性 B 2.用模拟式万用表测量小功率晶体二极管特性的好坏时,应使用的欧姆档是()。 A.R*100Ω或R*1K B.R*1Ω C.R*10K D.那个档都可以 A 3.稳压二极管构成的稳压电路,其接法是()。 A.稳压二极管与负载电阻串联 B.稳压二极管与负载电阻并联,再与限流电阻串联 C.限流电阻与稳压二极管串联后,再与负载电阻并联 D.限流电阻与负载电阻串联后,再与稳压二极管并联 B 4.场效应管是()器件。 A.电压控制电压 B.电流控制电压 C.电压控制电流 D.电流控制电流 C 5.如下图所示的电路符号代表()管。 A.耗尽型PMOS B.耗尽型NMOS C.增强型PMOS

D.增强型NMOS D 6.如图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运算电路,R1=2KΩ,R2= R1// R f。当u I=2V时,u O=—4V,那么R f应为()。 A.1KΩ B.2KΩ C.3KΩ D.4KΩ D 7.集成运算放大器是输入端并接两个正反向二极管的作用是()。 A.提高输入阻抗 B.过载保护 C.输入电压保护 D.电源电压保护 C 8.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开环放大倍数为()。 A.∞ B.—∞ C.0 D.1 A 9.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重要特点是()。 A.虚断、虚地

B.虚断、虚短 C.虚短、虚地 D.虚断、虚短、虚地 B 10.如图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运算电路,经测量发现u O=u I,这是因为()。 A.R1断路 B.R2断路 C.R f断路 D.R2两端短路 A 11.欲将一正弦波电压叠加在一个直流电压上,应选用()。 A.反向比例运算电路 B.同向比例运算电路 C.加法运算电路 D.减法运算电路 C 12.如图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运算电路,R f=2KΩ,R1= R1// R2// R f为使u O=-u I1- u I2时,那么R1及R2各为()KΩ。 A.1,2 B.2,1 C.2,4 D.4,2 A 13.()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Y=ax1+bx2,b大于零、a小于零。 A.反相比例运算电路,x1接反相输入端,x2接同相输入端 B.同相比例运算电路,x2接反相输入端,x1接同相输入端 C.减法运算电路,x1经电阻接反相输入端,x2经电阻接同相输入端 D.减法运算电路,x2经电阻接反相输入端,x1经电阻接同相输入端 C 14.将交流电变换为脉动直流电的电路称为()。 A.整流电路 B.稳压电路

船舶导航设备

河北工业大学 交通运输设备论文 船舶导航设备 姓名:沙耀宗学号 091551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专业):交通运输学院 班级:交运091班 2012 年 5 月 20 日

一、船舶导航发展历史及现状 导航的概念源于航海事业 古人常用天文导航、地磁导航指引船舶的行驶 100多年前出现机械式船舶计程仪,至后来陆续出现陀螺罗经、船载雷达等等。船舶导航已经走过了约一个世纪的漫长道路 21世纪,各种船舶导航系统有的已经或者将要被淘汰(LORAN-A、OMEGA); 有的被保留,不断改进、发展(陀螺罗经、计程仪、雷达等)。 新出现并蓬勃发展的导航技术:船载GP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 、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 、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等。 二、船舶导航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传统各种单项导航技术的优劣势 各种单一导航系统发展已趋于成熟稳定;各自优缺点也已明显地表现出来: 2)组合导航INS/IBS 及其局限性 由于单一导航系统各具优劣势,组合导航已成为当今舰船最基本、最重要的导航设备之一。 INS(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20世纪60年代出现,是指“一种借助

于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将船舶上不同特点的各种单个导航设备(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各导航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常用Kalman滤波),以达到提高系统定位精度、可靠性、灵活性、自动化程度的目的,并可进行各种航海功能计算的导航系统” 功能:系统经过标准口输出最佳的船位经纬度、航向、航速等数据给其他导航系统;可以减轻值班驾驶员的辛苦。 局限:由于船舶间未提供数据自动传输的通信系统,其优化的数据不能用于避免船舶间避碰。 IBS(Integrated Bridge System):综合船桥系统,20世纪70年代出现,是指“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用系统设计方法,将各种定位仪、雷达、ARPA (自动雷达标绘仪)、GPS/DGPS、ECDIS显示的电子海图及数字自动舵连接起来,组成船舶自动航行系统。 IBS系统集导航、控制、显示、监视、通信、管理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实现航行自动化,提高航行安全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导航专家系统 功能:可以设计最佳航线,并且根据经优化处理的船位信息不断检 测风、流、浪等随机干扰的影响,调整修改操船措施,以保证船舶航行在安全、经济的航线上。 局限:最佳航线的设计,中长期天气、海况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尚待 进一步开发和解决。 避碰专家系统 功能:包括船位信息采集和处理;建立知识库;编制避让方案;船舶间 通信等部分;使系统在掌握足够信息的前提下,及时正确判断会

CAPS导航通信系统的传输链路(1)

中国科学 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8年 第38卷 第12期:1648~1659 https://www.doczj.com/doc/ad15992609.html, https://www.doczj.com/doc/ad15992609.html, 1648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CAPS导航通信系统的传输链路 崔君霞①②*, 施浒立①②, 陈吉斌③, 裴军① ①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北京 100012; 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③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北京 100083 * E-mail:cuijx@https://www.doczj.com/doc/ad15992609.html, 收稿日期: 2008-09-03; 接受日期: 2008-09-3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7CB815504)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7AA12z343)资助项目 摘要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APS)是不同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等的新型的转发式卫星导航通信一体化系统. 与GPS 等卫星导航系统不同, CAPS系统工作在C波段, 其导航信息不直接由卫星产生, 而由位于地面上的导航主控地球站产生并经卫星转发给用户, 通信系统则采用小倾角倾斜同步轨道(SIGSO)卫星, 这些都增加了系统和终端的设计难度. 从链路预设计的角度对CAPS导航通信系统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导航主控地球站的配置参数, 得到了导航系统的可用性的结论; 研究了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能力, 对通信中心站天线口径的选取、扩频增益和卫星参数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CAPS入站通信系统形成一类新的低信息速率的卫星通信系统, 每个终端的传输速率在1 kbps以内, 系统可容纳海量通信终端; 系统中通信中心站需要配置大口径天线, 天线口径在10~15 m左右为宜; 系统需采用扩频技术, 扩频增益应在40 dB左右; 减小卫星转发器增益衰减有益于提高系统链路的信噪比, 衰减值在0 dB或者2 dB时效果较好. CAPS导航系统一期已经通过专家验收, 目前运行稳定, 说明所得结果对导航链路的分析是合理的; 根据本研究结果设计的通信系统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多种卫星通信实验及应用, 证实了所得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转发式卫星导航卫星通信 传输链路 链路余量 解调门限CAPS 卫星导航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典型的系统有美国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前苏联开发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以及正在开发中的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等. 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提供准确连续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具有覆盖区域广、精度高、功能全、性能好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系统, 采用专用导航卫星, 高精度原子钟等高技术装置均安置在卫星上, 测距码和导航电文从卫星上生成并广播给用户[1~3]. 2002年, 中国科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配套综合设计分析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配套综合设计分析 作者:张红毅张俊华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44期 [摘要]船舶通信导航设备在船舶的正常行驶和行驶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船舶通信导航工作的研究也有着长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通信导航设备配套设备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文章主要就船舶通信导航和设备配套综合设计分析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船舶通信;导航设备;配套综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P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4-0386-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航运事业蒸蒸日上,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准则也越来越细化,进而使相关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和标准,大大提高了现代航运事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现如今,人们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雷达技术、可视化技术、GPS技术等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为船舶通信导航提供了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了航运工作的发展。 1船舶通信导航设备配套综合设计分析 1.1电子海图系统配套综合设计 在现代船舶通信领域,导航设备的配套设计尤为重要。在电子海图系统配套设计中,既规范了新证书,又提高了导航性能。电子海图信息系统将船舶的实时定位信息进行采集,逐渐替代了纸质海图,形成了以电子海图、雷达、测探仪、全球定位、AIS等实时定位信息,并对紧急事件及时发出警告,已成为船舶航行的信息系统。在电子海图的设计中,由于接口数量多,类型复杂,装配要求高,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接口按照要求实施装配,同时,涉及到雷达图像叠加功能,给整个系统配套设计造成巨大的困难。在电子海图设计完成后,船员能够通过雷达图像准确分析船舶所在区域障碍物的位置,保障了整个船舶的安全。但是,在电子海图设计中,需要考虑雷达与海图软件的兼容性,同时对通信导航进行备份,需要配置两套独立的电子海图,保证整个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的通畅。 1.2一人桥楼指导配套综合设计

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

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3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 1通信的目的是交换不同地点的(),其中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和数据等A:位置 B:消息 C:角度 D:高度 B 2对现代通信的主要要求之一是:信息的传递应不受()影响 A:地形 B:大气 C:温度 D:高度 A 3按传输媒介分类,现代通信可以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通信系统 A:同轴 B:光纤 C:卫星

D:无线 D 4半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工作方式,典型的如() A:PTT B:ACARS C:AMSS D:GPRS A 5专门为两点之间设立传输线的通信称为(),有时也称为点对点通信 A:直线通信 B:专线通信 C:直接通信 D:内线通信 B 6天线的基本功用是辐射和接收() A:磁场波

B:电场波 C:电磁波 D:无线电 C 7任何无线电系统都必须借助于()才能进行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 A:电路 B:接收机 C:发射机 D:天线 D 8波导通常是用铝、铜等金属制成的封闭(),其内壁镀银,以减少损耗A:金属导管 B:金属网线 C:金属轴线 D:非金属导体 A

9波导的形状,以()波导应用最为普遍,其次是圆形波导 A:三角形截面 B:圆形截面 C:矩形截面 D:非规则截面 C 10无线电发射机的输出功率是决定系统()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A:作用角度 B:作用距离 C:工作频率 D:工作扇区 B 11所谓的()是指空管二次雷达的无线电发射机部分 A:引导头 B:导航头 C:自动化

船舶导航设备简答题

船舶通信导航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1.试述雷达测距、测方位原理 利用电磁波特性:直线传播(微波波段)匀速传播(同一媒质中)反射特性(在任何两种媒质的边界面) 测距:通过无线电信号往返时间的精确测量,并在雷达显示器内设置一个计时系统实现测距。公式:s=(c*Δt )/2 物理量:s 物标离天线的距离;c 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速度,c=300m/us ;Δt 无线电波往返于雷达天线与物标之间的时间示意图: 测方位:在天线缓慢旋转时测量反射信号的最大幅度,即当在某个方向收到物标回波时,只需记下此时的天线方向就可知道物标的方向了。 船舶通信导航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2.船用雷达基本组成,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1)触发电路:每隔一段时产生一个尖脉冲,同时送到发射机、接收机、显示器三部分,使它们同步工作。(触发电路决定工作开始的时间) 2)发射机:触发脉冲到来后,立刻产生一个大功率,微波波段,具有一定宽度的脉冲包络射频(雷达工作频率,微波波段)的信号。 3)发收开关:发射时;将发射机与天线接通,并将天线与接收机断开。接收时;将发射机与天线断开,并将天线与接收机接通。 4)天线:把发射机送来的微波能量聚成细束朝一个方向发射出去,同时只接收从该方向反射的回波。 5)接收机:将天线送来的回波信号,进行混频、放大、检波处理。得到表示目标大小的视频信号。6)显示器:在屏上扫描出一条径向亮线,用径向亮线上的加亮点或线段,来显示目标的距离,该扫描亮线随天线同步转动,扫描亮线与0°刻度线用来显示目标的方位。7)雷达电源设备:把各种船电变换成雷达所需的具有一定频率、功率和电压的专用电源。 船舶通信导航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3.雷达发射机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⑴触发脉冲产生器:相当于时钟电路,使雷达各部分同步工作。 ⑵调制器及预调制器:触发脉冲一到,预调制器输出具有一定宽度、一定幅度的正极性矩形控制脉冲去控制调制器,使调制器产生具有一定宽度、一定幅度的负极性高压矩形脉冲加到磁控管的阴极。 ⑶磁控管振荡器:在调制脉冲的作用下产生超高频振荡,经波导送至天线向外辐射。 ⑷发射机电源:高压电源部件保证磁控管再加高压前有 3~5min 的预热时间,保护磁控管阴极性能;低压电源部件为 接收机提供除特高压外的所有交、直流电源。 船舶通信导航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4. 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他们与量程的关系? ?脉冲重复频率:每秒钟内脉冲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大作用距离 ? 脉冲宽度:就是射频脉冲振荡持续的时间。最小作用距离 船舶通信导航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5.磁控管正常工作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如何检查磁控管的好坏? ⑴工作条件①灯丝加6.3V 交流电压,加热阴极到一定温度使其发射电子;②阴极与阳极之间加高压。工作时阴极接地,阳极上加负极性1万余伏的高压——调制脉冲;③输出负载阻抗匹配,保证功率和频率稳定。⑵检查方法 ①未通电:万用表测灯丝电阻几Ω,再用兆欧表测阳极—阴极间绝缘电阻大于200ΜΩ;②通电:检查磁控管电流值为规定值,磁控管工作正常。否则为不正常。ⅱ氖灯放在距收发机波导口10~15(cm )处,若氖灯发亮,说明正常。不发亮,管不工作。 船舶通信导航 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与管理 ●5.磁控管由哪几部分组成?使用及保管注意事项有哪些?1)检修维护保养时,谨防特高压触电伤人,接触管子阴极前,先关机,并将高压放电。 2)严防大功率超高频电磁波损伤人脑及眼睛。雷达发射时不要站在开口波导前或天线辐射窗面前。 3)接触磁控管时,应先脱去手表,以防手表磁化。 4)加高压前,应保证阴极已充分预热。频繁使用雷达时,可不关低压只关高压,以免灯丝忽冷忽热而损坏。5)要注意保护磁场。存放时离开铁磁体至少10cm ,两个磁控管间至少离开20cm 。严禁敲打、震动。6)要保证负载匹配。防止波导或天线内积水或有污物堵塞或断裂、变形或连接不良等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