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美学》复习笔记

话说,整理完了外国文学,又花了两天功夫把《美学》教材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似乎看出了些许心得,但是敬爱的付国锋老师明显很不靠谱,所以这份资料也完全是我主观预习加复习的来的东西,其本质就是无,然而,无不是没有,而是无法言说。这份资料的不靠谱程度大体如此。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一、美不等于美学

1、《大英百科全书》:“它是关于美及其在艺术和自然领域中的表现和认识。”

日本《□辞苑》:“阐明自然和艺术中美之本质与结构的学问,他以美的一般现象为规定对其内部条件和基础发展进行阐明规定。”

2、世界上第一个对美学进行理论上系统研究的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二、美如何成为“学”

1、真正实现为美学命名的人是德国的鲍姆加登。(注:柏拉图的天才一问——“美是什么?”使西方有了美学,被称为“哲学美学的创立者”,而鲍姆加登则是以一个恰当的方式将美学命名为“美学”,而成为“美学之父”)

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

答: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注:以上文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西方文化研究出了美学;非西方文化接受这一美学理论;非西方文化构建自己的美学史。)

4、西方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西方美学的产生,源于三个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注:以上文字可以理解为解答了为什么会产生美学;而且美学为什么偏偏在西方产生)

基础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美学的产生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哲学追问。古希腊人认为在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后面必然有一个共相,一个本质。把握住了这个本质,就能够说明一切具体的东西。而且他们相信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也就是西方追求本质的西方模式。

基础二: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

美学是研究情感或感性知识的完善的。(注:古希腊人比较较真,首先他们对知、情、意划分的很清楚,而且他们还要一一对应,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那么,情也应当对应一门学科,譬如“美学”)。

基础三: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绘画、音乐、

舞蹈、戏剧、诗歌开始与技术和科学分离开来,成为美的艺术。而它们既然都叫美的艺术,那么就应该有统一的性质,这就是追求美,由此就形成了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又称为艺术哲学。

5、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美学呢?

答:其一,中国人虽然经常谈到美,却绝不是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中国人从来不去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因为中国人并不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语言明晰地表达的。中国人主张的是“言不尽物”“言不尽意”。因此中国人对美的把握和体验不表现为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不在语言、公理、定义的把我和表达上下功夫,从而也没有对美的本质为核心来建立美学。其二,中国人对主体心理的划分不像西方人的几何划分,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整体去分析,所谓知情意三者在中国文化看来是可以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其三,中国的各门类艺术从来没有被统一的论述过,因为在中国文化看来,各门艺术的地位本就是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为诗文最高的理论,导致了古代中国虽然有诗学、有建筑学、音乐学等等,却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学,从而在艺术方面也没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

三、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第一阶段:柏拉图的美学,一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静态结构,美的本质直接与美的现象相对应;二是体现了人在审美中不断的提升自己:首先面对美的形体,接着进入心灵美,进而行为制度的美,再进一步,各种知识学问的美,最后达到美的理式。

第二阶段:近代西方是西方美学真正形成体系化的时期。此时的鲍姆加登虽然也有和柏拉图相同的基于一切美的事物共同的东西,但是已经使美学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古代美学以美为研究的中心,是美的哲学,近代的美学以英国经验主义为主潮,以趣味为美学的中心,从审美客体转移到了审美主体。鲍姆加登的美学代表了与古代以本体论为中心的美学不同的以认识论为中心的近代美学。

第三阶段:美的研究从客体到主体是美学的一大转折,但美学的研究还有另一个转折。即从泛美对象到艺术的转折。(注:也就是说,以前的美学什么都研究,现在只研究艺术了。)在这一时期,关于美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分别转入了两个主方向,一是美与心理的关系,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中去研究美;一是各门艺术的统一性,在艺术对客体世界的典型化中去研究美。西方现有的三套美学:1、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2、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本结构;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为基本结构,从哲学上说,是以一般——典型为基本结构。三种范式的共同点就是对美的本质的追求。

四、美作为“学”的历史(中国)

中国接受西方文化有三条主线:一是西方本土,二是日本,三是苏联。

第一阶段:(从王国维到1949)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吧美学引入中国的应该算是王国维;真正让中国人感受到美学的是朱光潜。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美=美感=距离=直觉=移情。

第二阶段:(1949-1976年)中国美学把基点完全转移到苏联美学的基础上。第二阶段的热潮是两次关于美的本质的大讨论,出现四种关于美学的观点:1、美是客观的(蔡仪)2、美是主观的(吕荧、高尔泰)3、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4、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美学一方面表现为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即在美的本质上前进并将其体系化,另外又力图吸收西方新思想以使这种体系化建设更全面。其进行过程中呈现出两种现象,第一是在美的本质的基础上完成了其体系化的工作,第二是当中国学人对西方

现、当代美学知道的越多,就发现与自己的预期越远。

五、美学如何存在

1、美学的四大部分: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理论、技术美学。

美学主要包括:1、审美现象学2、审美类型学3、审美文化学4、形式美法则5、美的起源5、美学的学科历史。

(注:话说这两个概念实在太过于雷同,不好取舍,只好都摘抄下来,供大家自己思考)2、美学的难题:1、美的虚体性造成的基本概念困难;2、主体引入造成的逻辑统一困难;3、艺术学与美学的重合造成的美学的自我局限和自我消解。

3、七门基本艺术: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

4、五门典型艺术: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

5、三大类型:象征型(建筑)、古典型(雕刻)浪漫型(绘画、音乐、诗歌)

6、基本典型的美学著作: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谈美》、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7、为什么说美学史最奇怪的学科?

答:1、诞生艰难、2、发展多舛、3、自身混乱、4、逻辑矛盾、5、名实悖论。

8、如何建立今天的美学体系:

答:一是确定美学的基本问题;二是确定美学的基本词汇;三是以一种历史性、全球性和宇宙性的眼光来看待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词汇;四是对自己有深刻的历史认识,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局限性,不用“上帝式”的语言来讲述美学,而是用具体时空的受时代局限的人的话语来讲述美学。

第二章.什么是美

一、柏拉图之问

1、柏拉图之问产生的结果:1、使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

2、改变了关于美的观念

3、追求美的悖论

二、美的本质的追求历史

1、西方发展线路

西方文化从古希腊开始,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就表现为:讲明晰,求定义,讲逻辑,求基点,要讲作为一个理论的逻辑起点,也即一类事物的最后基点。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1、两种根本,最后的基点不是唯心,就是唯物;2、在唯心和唯物的反复中,时常显示出用主客观的统一去综合的趋势;3、从一般联系到一种辩证关系(黑格尔:是审美客体——艺术中的辩证关系;康德:是审美主体中的辩证关系);4、从一般客体到个人主体;5、三大定点的确立(理念论、形式论、快感论)。三大定点的确立,不但预构了随西方文化全球化而来的美学全球化的各非西方文学美学的基本结构,也预构了西方文化自己批判自己的原始立场后的基本方向。

2、苏联发展路线

苏联美学主要做的是两件大事,一是按照苏联的世界观重写美的本质历史,二是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美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有两个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主,产生了苏联的自然派,即美的本质在于事物的自然属性。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主。产生了苏联的审美学派,也成社会学派,他们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正是

事物的社会性使自然事物获得了美的属性。

3、中国发展线路(详细内容请参照上文“美作为学的历史(中国)部分

三、“美的本质”是一个假问题

1、归纳哲学和分析哲学对柏拉图之问的三大批判:(1)、图像论与美的本质无意义;(2)、美的词性和美的本质的迷误;(3)、美的句型与美的本质的迷误。

四、言说“美”的三种新方式

1、言说美的三种方式:其一,美是一个开放的家族,没有固定的本质和外延;其二,美存在而不可言说;其三,美在于人与神的相遇。

五、美如何在

1、美学上的“美”在四种意义上被使用:(1)美=美的本质;(2)美=审美对象;(3)美=美感;(4)在审美意象中细分,美是审美对象之一,与崇高对象,悲剧对象,荒诞对象相对。

第三章.美怎样获得

一、美:从何谈起

1、这一章提到的一些作家及其作品:

克罗齐《美学》;浮龙.李《美与丑》;谷鲁斯《审美欣赏》;闵斯特堡《审美教育原理》;布洛《作为一个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立普斯《空间美学与几何学》、《论移情作用》、《再论移情作用》

2、三种关于审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1、认识态度:一言以蔽之就是这是什么?它要获得的就是关于对象的认识(知识属性)

2、功利态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它有什么用?它要获得是关于对象的实用价值(实用属性)

3、审美态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只关注对象呈现给主体的形象本身(审美属性)

3、怎样理解“美是物的形象性”?

答:其一,美是物的形象性,是在与物的物理性和有用性的比较中出现的;其二,美是物的形象性,既有自由展开自己的向度,又与物的物理性和可用性等处于同一物中。

4、怎样理解美在于美感或者美等同于美感?

答:1、物是多种属性的统一,其中包括形象性,只有当人以审美的态度去看物时,物的形象性才得以满足;

2、物的形象性是固有的,有形象性的物并不是美,只有物的形象性脱离物的其他属性呈现出来,才是美;

3、形象性之所以能单独地呈现出来而成为美,是审美态度的结果,审美态度是美感的主动性突显。

5、一般来说,我们从哪三个方面来把握“美”?

答:我们从三个规定去把握美:第一,美关系到物的形象性,但不是物的形象性本身,而是物的形象性的独立呈现;第二,美依赖于美感;第三,美与美感是同时存在的。

二、美:基于心理距离

1、心理距离:人面对物,物的形象性之所以能脱离其他属性呈现出来,是由于人用审美态

度去看的结果,这种审美态度就是心理距离。

2、现象学加括号的大意义:自我把自己的个人性、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文化性统统括起来,使自我回到五一丝一毫个人性等偏见和局限的“纯粹的自我”。

3、虚静:人专心凝神于某一方面而忘记其他方面,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讲就是虚静。

(人在某些时候转为审美之人的条件,就是心理距离,就是加括号,而心理距离主要是与功利态度和认识态度拉开距离,加括号主要是对功利和认识态度加括号,在采取心理距离加括号后,人的心由虚空静转为审美之“一”,人之心灵和感官都由此成为审美的心灵和感官。)4、、客体转换在先的审美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答:虽然这种客体转换的速度很快,但是仍包含三个逻辑阶段:其一,物(客体)成为审美客体;其二,在审美客体的刺激下,人激发心理距离,成为审美主体;其三,主客以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角色一道进入审美事件。

5、、心理距离的具体内容和过程是什么?

答:其一,是现象学加括号,既把主体的非审美属性括起来,也把客体的非审美属性括起来;其二,主客体双向加括号的结果,是主体的虚静,即主体心理转换的完成;其三,主体心理转换完成的结果,是主客体双方的完型转换,即主体成为审美主体,客体成为审美客体,达到审美事件的开始。

三、美呈现为直觉形象

1、直觉形象:由心理距离产生的主客体双方加括号的结果,就是客体形象成为主体直觉中的形象,简言之就是直觉形象。

2、直觉:克罗齐认为,直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概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两阶段各有各自的对象世界,直觉产生个别意象,概念产生普通概念。直觉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个别的具体意象,第二,它还没有上升到概念,是与概念没有关系的意象。

3、心理距离是美产生的条件,直觉形象则是美的形成,美,呈现为直觉形象。

四、美:表现为内模仿和移情

1、直觉形象是主客体完成转换的标志。

2、完形心理学的三种方式:分离方式、分类方式、完美方式。

3、、真正现实主客观合一的内模仿和移情。

4、内模仿:是指当主体面对客体的时候,人的知觉会按照客体的性质进行模仿活动。

5、、移情现象的细分:移情之一,是给无生命的静止客体灌注以生命;其二,是在对动物、植物和非生物的关照中,通过移情将之拟人化;其三是心情外射;其四,是把人的外貌当成内心表征的移情。

6、移情的特点是什么?

答:移情的特点:1、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2、移在客体上面的情感的性质总与客体自身的性质的某方面有同质之处;3、移情讲的是由主体移向客体,突出的是主体的作用。这正好与内模仿的突出客体的作用形成一种辩证关系;4、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

五、美:体现为主客同构

1、同构:指的是主客不同的,然而又是在某些方面相同的,这些相同不是一般的相同,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实体的而是虚体的。

2、同构可以归纳为三点:(1)、无论两种事物有多么不同,只要是有内在的同构性,就能归于一类。(2)、同构强调了主客的同一是怎样的一种同一。(3)、同构是交流的同构。

4、完形理论把客体分为三个层面:表现性(本质性的东西)、骨架结构(由主要特征形成的

结构)、轮廓外形(客体外在形象)。相当于中国文化中的神骨肉理论。

5、按照完形的观点,内模仿是身体运动的力的式样和客体的力的式样同构;移情是情感的力的式样与客体的力的式样的同构。

6、中国美学关于“力”的同构是如何表现的?

答:中国美学关于“力”的同构:1、同构在于宇宙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虚体的,相当于气。2、宇宙间的人与物,主体与客体,都基于宇宙的统一性,其最根本性的东西也是虚体的,就是完形的表现性,中国的神。3、因此,同构是三个基础的统一,宇宙的统一性(气),万物间的统一性(神、骨、肉),具体相对的因缘性。

六:美:走向意义深处

1、艺术审美的五个逻辑阶段:

第一阶段,在客体方面,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质料变为艺术形象,在主体方面,是从审美直觉到艺术呈现。人的审美直觉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使物质质料转化为艺术形象。

第二阶段,在客体方面,是艺术形象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在主体方面,是从呈现到再现。第三阶段,在客体方面,是由活的形象到主题,在主体方面,是由活现到思想。

第四阶段,在作品,表现为一种非主题所能穷尽的意蕴,即境外之象,境外之景,意外之意,韵外之致;在主体,表现为一种非思想所能穷尽的情味,可感到而无法言说,可意得而难以形求。

(韵外之致指的是一种美的最高境界,是美(美感)的最高特征,是作品的深度,蕴含的是美的超越性;味外之味是美(美感)的最高特征,在味外之味中,人感受到了主体的深度,即人的本质。)

第五阶段,在客体方面就是由韵外之致达到客体深度,在主体方面就是由味外之味到达主体深度。

第四章.美的基本审美类型

一、审美类型的基本理论

1、审美类型,从理论上说就是美的逻辑展开。

#中国美学关于审美类型的理论

1、中国美学的审美类型的两大特点:第一,基本上是建立在美的展开上的;第二,审美类型中总含有一种等级评判的因素。

2、中国美学的审美类型是以两种方式来组成的,一是等级性,二是风格性。

3、中国美学中的审美类型划分:

第一类:强调等级差异的分类

1、分为两大品类,如六朝时候的“出水芙蓉”和“错彩镂金”

2、分为四大品类,从唐到宋很流行的“神、逸、秒、能”四格。

3、分为九大品类的,诗品、画品、书品等等

第二类:强调审美类型的分类

1、二分法,清代姚鼐的阳刚阴柔

2、三分法,神(儒家之神)、逸(道释之神)、妙(民俗趣味之神)

3、四分法,曹丕《典论.论文》中“雅、理、实、丽”

4、八分法,刘勰《文心雕龙》有八体:“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新奇、轻靡”

4、中国的审美类型可以做如下简单归纳:1、阳刚阴柔,从宇宙天地总分;1、神、逸、妙,

从主要思想和历史发展总分;3、四时之景,从宇宙间天地人的互相渗透和运动分;4、24品,是二、三、四基本分发上的一些展开。

#西方美学关于审美类型的理论

一、

1、古希腊:从文体上分出了悲剧和喜剧

2、从文艺思潮上进行概括: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

3、爱迪生:美、伟大、新奇

4、布拉德雷:小巧、秀雅、优美、巨大、崇高

5、海柏:美、崇高、如画

6、科斯梅亚:悲剧(古代)、崇高(近代)、恐怖(现代)

二、弗莱的审美类型划分理论:

1、角度:一是以我为视点,二是以宇宙为视点。二者合二为一,构成整个体系

2、第一个视点,以“我”即“我们”为视点。

(1)主人公在性质上远远的高于我们而且超越了我们的环境,是神,不受人的法则制约,也不受人的环境法则制约。以神为主人公的故事就是神话。

(2)主人公不是在性质上而是在程度上远远高于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是典型的浪漫影响。关于他们的故事就是民间故事和传奇。

(3)主人公在程度上高于我们,但并不高于我们的环境,他们也受自然法则的支配,关于他们的故事就是高级模仿

(4)主人公是我们中的一员,是普通人,受社会法则和自然规律的支配,他们的故事就是低级模仿。

(5)主人公在智力和能力上都低于我们,以至于我们自身感到优越,关于他们的故事就是反讽。

(这里虽然讲的是文学,但是却能提炼出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构成了文学的,也是艺术和美学的五种基本模式)

3、第二个视点,以宇宙为视点。

(1)启示意象表现的是天国,是人的宗教理想

(2)魔幻意识表现的是地狱,是与人为敌的世界

(3)天真类比意象提供的是一个人类纯真理想世界

(4)自然和理性类比意象提供的是一个人类的现实理想世界

(5)经验类比提供的是一个与魔幻世界有关的日常世界

三、简单归纳一下:由神(天堂)与魔(地狱)的善恶对立构成二元对立的两极,而生三(传奇、高模、低模)而成五基型(神话、反讽、传奇、高模、低模),又进而凝成四基型(喜剧、悲剧、传奇、反讽),在展开为24相。

#印度美学的审美类型理论(省略)

#本书的审美类型理论

1、划分原则:

(1)在不同文化分类范式中寻求公约性的逻辑统一

(2)以人在历史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审美对象的历史展开为基础

(3)以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不用关系为依据

二、美(优美、壮美、典雅)

1、在各种审美对象中,美是最重要的审美对象。

2、美的特性包括什么?

答:1、美具有一切审美对象都有的形象可感性

2、客体具有物的尺度的完善性

3、美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美的对象符合人的尺度,与人有由历史实践活动而来的内在同一性。

3、优美与壮美是如何区别与界定的?

答:1、空间上形的大与小;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3、力量上的强与弱;4、性质上的柔与刚。(当然了,在现实生活中,优美或者壮美的客体,往往集多种性质为一体)

4、关于典雅,它是从与优美和壮美不同的角度对美的定义,是从与世俗的差异中显现出来的,它是脱俗的。

5、典雅的具体表现:(1)典雅在西方,就是17世纪法国的宫廷趣味;(2)典雅在印度,就是舞蹈中对形体详细的动作规定和意义定义;(3)典雅在中国,就是孔子的一举手一抬脚无不合于礼,就是唐宋士大夫的城市园林建筑艺术。

三、悲(悲态、悲剧、崇高、荒诞)

1、悲作为审美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悲是一种普遍的审美现象。而中国美学对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悲态上,西方则主要集中在悲剧、崇高和荒诞上。

2、亚里士多德《诗学》为悲剧范畴奠定的主要之点:悲剧性质,写严肃的行动;悲剧人物,比一般人物好但又有缺点;悲剧效果,通过人物的毁灭产生恐惧和怜悯,使人得到净化。

3、西方的崇高理论可追溯到古罗马朗基努斯,作为美学的崇高始于近代

4、荒诞则是现代西方的主要概念。

#悲态:悲态是又人生失意的沉痛升华为宇宙人生本体询问的感伤情怀

#悲剧

1、悲剧与悲态的区别:1、悲态表现的是对人不能把握的东西的一种顺应、一种理解,在顺应和理解中超越对象。悲剧呈现出的则是对不能把握东西的一种抗争。

2、悲态的对象虽然与人敌对,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在人的主观内心里,是善的,至少无所谓恶,而悲剧的对象不仅仅是敌对的,而且是恶的。

3、悲剧与悲态的不同性质:激烈的冲突与坚决的抗争。

2、悲剧的分类: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3、悲剧三要素:抗争、行动、毁灭

#崇高

1、崇高:悲剧是走向崇高的死,崇高却是在崇高中走向生

2、凯瑞特总结的崇高的四阶段:第一,引起我们情感的超常的体积或力量;第二,首先是一个受挫或拒绝的消极状态;第三,随后是一个自我扩张或者提高;第四,其最后的情感是与客体合一的积极情感。

3、悲态、悲剧、崇高的关系:三者都是对强大东西的把握,都关涉一个对人有否定意义的东西,但是与人敌对的三者性质是有差别的,悲态主要在无情的规律和自然大化上,悲剧主要在社会具体的矛盾冲突中,崇高则遍于社会艺术中的各个情景。

#荒诞

1、荒诞的特点:1、悲的思考和理性主体(人之为人)的消失,这不悲之中包含着另一种更深沉的悲;

2、人与人不能沟通,人与社会、与宇宙不能同构,这悲的基础的消失包含着一种无名之悲;

3、人生宇宙的理性结构的消失,人进入了不可悲之悲的荒诞之中。

2、、悲剧的四种类型的关系:悲态、悲剧、崇高都是在理性和规律基础上的审美思考,而荒诞却是非理性的;悲态、悲剧、荒诞自始至终都是主体小于客体,崇高却是从小于到同于或者大于;悲剧和崇高指出的是主体终将或已经战胜了客体,悲态和荒诞指出的是主体永远战胜不了客体

3、为什么要把荒诞放在悲的大范畴来讲?

答:第一,荒诞的核心仍然是与人敌对的东西,第二,从历史的发展看,在西方文化中,明显的呈现出从悲剧到崇高到荒诞的逻辑演进结构。

四、喜(丑、怪、滑稽)

1、喜这里指令人发笑的东西,喜的可笑不同于美的愉悦,美是与人同一的东西,悲是与人敌对、比人强大的东西,喜则是比人低级、卑下的东西。喜的核心是滑稽。

#怪

1、、怪是对正常的物的尺度的一种变形,即不按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以一种不可能有的、变了形的面貌出现,这种变形不是集中化、典型化、概括化、简括化,甚至抽象化,而是各种夸张和古怪的组合。怪是原始艺术的根本特征。

2、、变形包括:事物的变形、事物关系的变形、整个世界图景的变形。

#丑

1、丑就其根本而言是对正常的负方向偏离,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怪主要是变形,丑主要是畸形。变形是人的一种主动追求,畸形是人不情愿的遭遇和无可奈何的结果。丑的基本特征是与美的形式法则不合或者相反。丑有很多流向的可能,加上邪恶的力量就变成了崇高和怪,主要流向是滑稽。

#滑稽

1、滑稽,从感性形式讲,是事物、事件、言行不伦不类的组合,从内容上讲,是被否定了的东西,它偏离或低于正常的历史尺度。

2、滑稽分为三类:第一,意识到偏离而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偏离;2、意识不到自己的偏离,而把偏离作为正常的东西显示出来;

3、明知自己有偏离却要掩盖这种偏离,甚至炫耀自己的偏离。

五、审美分类的意义

1、审美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答:1、审美对象的扩大;2、人的胸怀的扩大;3、非美的对象成为审美对象而不是审悲对象和审丑对象,其要义在于,人要使这些非美的对象趋向和成为“美”。

2、美成为审美对象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是人有了用审美态度关照一切的能力;二是更加突出了审美对象的核心:与人统一。第五章.美的文化模式

一、美的文化生成

1、在不同的文化中,美就有不同的形态,它仍然包含了审美的三个方面:1、有已被文化符号化了的美的客体;

2、有从文化中建构起来的审美心理;

3、有使这些客体成为美,同时也有使一定的审美心理得以形成的文化的审美方式

二、美的西方模式

1、美的西方模式:1、西方之人。

2、美的比例。

3、焦点审美。

4、存在与虚空。

5、对立斗争

2、美的比例和焦点审美是西方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其核心是和谐。

3、和谐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包含了三个内容:第一,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社会发

展、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划分对立面的方式是几何学的,清楚分明,第三,斗争构成和谐有机整体,因此这整体是因内在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4、西方美的和谐,与其他文化不同,一是,人在一个存在与虚空的宇宙中的和谐;二是,焦点构成了人在存在与虚空宇宙的审美观点;三是,他所看到的美是具有几何意味和美的比例的形式;决定美以这种比例形成这种形式的在于形式后面的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着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

5、西方科学和理性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明晰性

第七章.美的宇宙学根据

二、根据之二:形式美规律(形式原素)

1、世界各文化的造型艺术,有两个东西是相同的,一是基本因素,他们都是由线、色、形所组合而成的;二是在境界上,都可以归类为崇高、壮美优雅、庄严等等

2、抽象形式,是一切具体形象的基本元素,是一切文化的基础,但在对抽象形式的研究上,西方文化重视抽象形式的实的一方面,即重视点、线、面本身。

一、形式美的第一个要素是点,点是实体的开始。

二、形式美的第二个因素是线。

1、线有三方面的意义:从客体来说,一是事物的生长,二是事物的运动。从主体上说,人的眼睛看物,从定点开始,视线的移动形成了主体之“线”。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2、直线:康定斯基说,直线的两个特征:张力与方向。

3、直线的分类:水平线、垂直线、斜线。

4、曲线最本质的特征是它可以围成一个圆。

5、线可以被人从三个方面感受,第一,轮廓线,他是事物的外貌,可称为“外形之线”;第二,动力线,即内在于事物上的一种动势,也就是“力的式样”;第三,气韵线。

三、形式美的第三个因素:形。

1、正三角形有稳定感,斜三角形有冲击感,倒三角形有危险感,构成了绘画构图的基本法则。

四、形式美的第四要素:色彩。

1、三原色:红、黄、蓝

2、中国色彩系统的三个主要逻辑:1、一种原色的由浅入深的序列;2、一种色包括多种色,其界限从本身到与之相邻的边缘;

3、根据色彩对人的生理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多种色彩象征体系。

三、形式美规律(结构原理)

1、形式美结构法则之一:对称与均衡;形式美结构法则之二:比例与尺度(尺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尺度,而是主体与客体的比例关系);形式美法则之三:节奏与韵律;形式美法则之四:主从结构。

高考志愿女生专业大学排名和大学名单,最有优势十大高考专业_1.doc

2019年高考志愿女生专业大学排名和大学名单,最有优势十大高考专业 高考志愿女生专业大学排名和大学名单,最有优势十大高考专业(四) 更新:2018-11-02 10:25:32 填志愿选择专业是比学校选择更为重要的战略环节。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高考填志愿其实就是入行的又一个起点。男女有别,这个别除了生理上的不同之外,在性格、学习、思考等诸多方面都有其较大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绝不能选择自己没有优势、没有擅长及兴趣的专业。要想将来自己更好的就业,高考女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不得不认清自己性别,提前做好规划,做好有备无患,我们特别为大家盘点女生就业最有优势10大高考专业。 NO.5播音与主持艺术 适合指数:★★★★★ 十多年前,播音与主持还是少数专业人士熟知的名词,而今,却是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报考的热门专业,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电视普及之前,这个专业叫“播音”,培养的对象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自从人们能从电视里看见播音的“人影”后,就出现了“主持”一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是最早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校。

顾名思义,该专业是研究播音创作和主持艺术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播音主持创作活动这一个动态系统,因为这个创作系统涉及许多学科,也决定了本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 这个专业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项:一是语言,包含文学和朗读、发声训练等;二是新闻,包含新闻理论和业务知识;三是艺术,包含艺术欣赏、美学概论等;四是技术,即要学会熟练地操作播音、音响等设备。 该专业在高校设置速度十分惊人,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从原来只有“北广”一家高校扩招到现在百余所高校。 主持人在国内外都是一个热门职业。就我国而言,每年报考人数居高不小,在所有艺术类专业中,除了美术考生以外,它是第二个报考大户。 十多年前,中国传媒大学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都进了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根本就轮不到进人的份。而现在,大部分毕业生只能进省级台工作,有的甚至“下嫁”到地市级台。至于其他院校培养的该专业毕业生,能进到地市级广电系统就不错了。而且,多数人在工作了数年之后,还是个“聘用人员”,根本就入不了正规编制。 于是,一些人在社会上闯荡了一番后,改行到了其他部门,如广告公司、录音公司、配音公司等。不过,随着互联网这一全新媒体的诞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位——网络节目主持人。这对学播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主要课程 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

浙江财经大学选课老师大全

章华:《计算机实用技术》上课认真,几乎每节课有作业,点名。要是想混学分的不建议修。期末开卷,允许你上网允许你翻书,90+ 李显根:《中国旅游文化》基本不点名,期中作业,期末开卷,水课。90+很轻松。《应用写作》期末考试多写字,可以学到知识,认真点给分很高。 吴智斌:《中国旅游文化》基本不点名,期中作业,期末开卷,水课,给分蛮高。85+ 《港台文学专题》期末卷子来自ppt可能要记下笔记(也可以复印),80-90+ 崔霞:幽默和善,不点名,90+考试以论文为主,期中会要求做ppt,给分高,老师人超好叶宁:财政学,老师很好。 陈朝霞:《美学概论》水课,作业艺术作品,期末论文 《影视文化欣赏》平时期中影评,多写加分,期末论文90+,点名签到 《乐理知识与欣赏》《艺术概论》《音乐鉴赏》…都很好。点名是签到,可找人代签。 朝霞姐姐还有一些给人文艺术的课,当做任选去上很不错。 颜涛:《商务谈判》 李欣:《公共关系学》基本不点名,期末作业做策划,小组完成,老师不错。85+ 蒋铁初:《浙江文化概览》不点名,水课,85+。《经济法》没期中考,期末范围小。 胡文才:《创造学》点名,给分可以,老师幽默。 董黎明:《网络会计》给分90+。老师也很好啊,给分超高,基本都是90+了,相比之下贵哥就略显严厉了。《Excel在财会中的高级应用》不错的,上课水,给分高,只要你考试ok就行。 郭德贵:《网络会计》比董黎明给分略严。《中财》期中自己打分,期末成绩看考试,严格。罗照华:课略水,给分不错《中财》作业多,基本不点名。《基础会计》同理 何运信:《金融学》期末好过,给分可以,中间小组做ppt,偶尔点名,期末背诵多。已经是这门课呼声最高的了。 徐敏:《国际金融学》期中小组ppt,基本不点名,给分可以。《跨国银行管理》(PS:不知道还在不在校) 郑恒:《宏观经济学》不点名,给分可以80+ 纪云东:行为经济学,80+ 武鑫:人格魅力大,给分可以,幽默,鲜少点名 操世元:给分可以,上课也还行。有人不喜欢他的风格。 曲凌夫:《工程技术基础》不点名,偶尔让来的人写名字加分,给分高。有人期中在寝室睡觉没考,给84。 吴俊英:《基础会计》上课一定要到,期末给分不错,平时严。 吴诗启:《商品学》点名2次,期末短论文,偶尔自修 赵敏:只要上课,90保证《基础会计》 张慧芳:幽默 戴娟萍:讲课生动《财务管理》不错,有案例。 吴霖:《中国税制》不错 杨春玲:《中国税制》。上课比较仔细讲的也不错 周慧文:社保 唐云峰:行管,激进分子,上课最好带字典 唐春晖:《管理沟通》上课互动,小组作业,期末90左右,组长高1-3分,点名 毛宁:《美术鉴赏》期末论文,基本90+,点名3次。,作业就期末一篇3000的作文。《中外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1] 付娜. 儿童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21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2021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7] 刘欢.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21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21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21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2021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文化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21

《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的问题却迫使每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他所看到的运动好像是真实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却是由观众自己的心理所臆造的,是由于观众心理复杂的思维活动,终于把单幅静止,的画面组织成连续运动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银幕上的运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闵斯特堡指出:“在电影世界中,深度和运动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一种事实和象征的混合

美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美 它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能引起人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是内容与形式,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主观性,客观性,新颖性等属性的统一。 2. 美学 它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美,自然美,特别是对艺术美进行审创造和审美欣赏的经验总结。它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和欣赏美。 3. 美感 它是人们在接触到客观的审美对象时,所引起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感受,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 4.审美素质 关于美的创造,欣赏,评价等方面的素质,也是人必须的一种文化素质,人们将它渗透到创造主体的心智中去,使之变成一种改造客观世界和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 5.审美能力 是人们在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评价没,表现美,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 1.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首先提出并加研究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2.提出“美是理念感性显现”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休谟 D.博克 3.“美不常珍,恶不终弃”说明美的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社会性 4.弗洛伊德认为,自然风景之所以美,是人们把他当成了()的代替品 A.母亲 B.情人 C.父亲 D.自身 5.美感是下列何者的产物 A.社会实践 B.主观愿望 C.主观意志 D.生物本能 6. 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明 A.耳朵很重要 B.感官的重要性C把握音律很重要 D.个体美感的获得,是通过感官去感知,通过心灵去领悟 7. 美学家狄德罗说过:卢浮宫的没,不论是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这说明() A.美有主观性 B.美有客观性 C.美有社会性 D.美有实践性 8.“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反映了诗人的()情绪。 A.兴奋欢乐 B.追忆 C.思恋 D.通感 9.人类的审美意识最早出现于 A.中古时代 B.近古时代 C.奴隶时代 D.远古时代 10.“美是比例与和谐“的美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亚里士多德 11.《欧米哀尔》的作者是 A.罗素 B.达芬奇 C.罗丹 D.米洛 12.“移情说”,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费希特 B.丹纳 C.克罗齐 D.立普斯13.《淮南子》中说“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它说明美具有 A.多样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相对性 14.某些原始人把上门牙敲掉而以为美,于是整个部落的人都将上门牙敲掉,这种现象说明原始人的审美活动具有 A.愚昧性 B.重复性和雷同性 C.落后性 D.跟风性 15.黄山一堆乱石头,在()的作用下,变成了“猴子观海”“猪八戒吃西瓜”4 A.直觉与感受 B.想象与联想 C.鬼斧神工 D.冰川作用 16.风景画最早诞生于 A.荷兰 B.法国 C.西班牙 D.英国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 A.以意境为主,意象辅之 B.以意象为主,意境辅之 C.意境意象并举,无主次 D.意境意象都不突出 18.“曲高和寡”“知音难求”反映了接受主体与作品之间的 A.矛盾 B.鸿沟 C.不一致 D.不协调 19.“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这就是 A.观 B.悟 C.品 D.体 2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给人以优美感受的自然景观是 A.荷塘月色 B.电闪雷鸣 C.瀑布飞流 D.春暖花开 E.波涛汹涌 2.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 A.净化 B.升华 C.提高 D.纯化 E.美化 3.以下作品是从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是 A.果戈里的《死灵魂》 B.罗丹的《老妓》 C.米勒的《扶锄的农民》 D.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E.徐悲鸿的《奔马》 4.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百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鼓舞人们去 A享受美 B爱美 C欣赏美 D追求美 E创造美 6.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书法家运笔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是 A笔骨 B.笔法 C.笔锋 D.笔势 E.笔力 7.下列作品表现意象感性特征的名画是 A.八大山人的《猫》 B.《向日葵》 C.《思想者》 D.《巴尔扎克》 E. 《文心雕龙》 8.以下给人优美感受的作品是 A.《蒙娜丽莎》 B.《命运交响曲》 C.《春江花月夜》 D.《蓝色多瑙 河》 E.《欧米哀尔》 9.下列说法中说明美的多样性的是 A.“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毫无感觉” B.“食必常饱,然 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C.“佳人不同体,那不同眠,而皆悦于目” D.“西施,王嫱状貌不同,世称其美好钧也” E.“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10.不可能出现在原始人所画的洞穴壁画中的是 A.山川树木 B.晨雾晚霞 C.野牛 D.绿草如茵 E.野马

北大文学理论书目(导师推荐书目)

我考文学理论方向看的一些书 北大中文系不指定参考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书,我把我看的一些书列出来仅供大家参 考. 文学理论专业: <文学原理>董学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史>董学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学导论>董学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下)胡经之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张首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王一川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童庆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讲演录>王一川著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原人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方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列文论教程>王怀通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十五讲>周先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典文学三百题>(没看完)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指导>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作品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笔记整理

美学笔记整理 1. 美学的学科属性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以哲学作为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 2. 美学的诞生1775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被称为“美学之父”)命名。 基本的美学读物: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美学理式)康德《判断与批判》黑格尔:美学三卷本弗洛伊德 3. 美的产生①自然和谐说:毕达哥拉斯、达芬奇②主观决定论③移情说:立普斯 ④历史及实践决定论⑤游戏说:席勒·斯宾塞⑥关系说:狄德罗 自然美的形成、内容、渊源: 自然美的历史就是一个自然美被忽略的的边缘化的过程①鲍姆加通通过对美学的定义,从这个学科定位看出自然美是从主体角度研究;康德沿袭从主体角度建构美学的思路,将人的感性认知能力进一步具体化为审美判断能力,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对自然保持敬畏,敬畏之情的落脚点不是自然对象,而是落脚在以自然作为人的自由本性的最高证明,将自然问题置换为人的主题精神的哲学取向同样体现在黑格尔的美学中。“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既不是因为其本身或其的美产生出来的,也不是因为显现而产生出来,自然为其它对象为美,也就是为我们而美,为理解美的心灵而美。”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由心灵美产生而再生的。康德通过自然把人的自由本性提高到合法性,黑格尔通过艺术的优先性把自然美弃置到边缘。建立在人学基础上的美学最适合的解释对象是人自身或作为人工制品的艺术,而自然因为与人的远离成对立而必然被弃置于美的边缘。 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①自然的实践化——自然美是人类世界的创造性成果,所谓自然的实践化,人类实践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在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上的感性具体的表现,经过实践创造自然就成了人类学的自然,成了人的作品、人的自由的表现。 ②自然人情化——作为情感主体的审美者,把自己的情感灌注于自然对象之中,使之因为人的情感再造和改装而成为美。 自然美的内容: ①自然始终是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们对于自然的赞美其实是赞美自然对人生活的意义,日月山水成为了人的世界; ②自然美是人的心灵的投射与创造力,是人主观心灵的投射,是心灵的创造物。例如梅兰竹菊; ③自然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把自然美视为远离生活的形式,但形式本身是有意味的。

2014《美学概论》考试复习笔记精华

2014《美学概论》考试复习笔记精华 1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判断力批判》的上卷。 2第一部涉及美感经验形态划分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3文献记录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开始思考美的。 4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行壮、色彩、声音。 5中国画多以写意为主,“神似”重于“形似”。 6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8从总体来看,美可以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两大类。 9劳动美具体体现为劳动环境的美、劳动过程的美、劳动产品的美。 10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是意蕴、意境、典型。 11 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12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意识。 13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 14研究美学所需要的最基本方法是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法、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心里学的方法。 15西方悲剧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 名词解释: 建筑艺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形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为特点,为标准,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工艺美术: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艺术。 典型:在艺术作品中,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显示的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科学实验以及人的衣食住行、交际往来等各方面。 现实美: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它遍布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美感经验: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雕塑:是用可塑性材料或可雕刻的材料,塑造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性的艺术形象,以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形式美:是指美得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得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说唱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客观事物固有的各种构成要素作为表现手段,在平面或 1

美学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 答: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 4、西方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西方美学的产生,源于三个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基础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美学的产生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哲学追问。古希腊人认为在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后面必然有一个共相,一个本质。把握住了这个本质,就能够说明一切具体的东西。而且他们相信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也就是西方追求本质的西方模式。 基础二: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 美学是研究情感或感性知识的完善的。(注:古希腊人比较较真,首先他们对知、情、意划分的很清楚,而且他们还要一一对应,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那么,情也应当对应一门学科,譬如“美学”)。 基础三: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开始与技术和科学分离开来,成为美的艺术。而它们既然都叫美的艺术,那么就应该有统一的性质,这就是追求美,由此就形成了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又称为艺术哲学。 5、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美学呢? 答:其一,中国人虽然经常谈到美,却绝不是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中国人从来不去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因为中国人并不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语言明晰地表达的。中国人主张的是“言不尽物”“言不尽意”。因此中国人对美的把握和体验不表现为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不在语言、公理、定义的把我和表达上下功夫,从而也没有对美的本质为核心来建立美学。其二,中国人对主体心理的划分不像西方人的几何划分,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整体去分析,所谓知情意三者在中国文化看来是可以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其三,中国的各门类艺术从来没有被统一的论述过,因为在中国文化看来,各门艺术的地位本就是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为诗文最高的理论,导致了古代中国虽然有诗学、有建筑学、音乐学等等,却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学,从而在艺术方面也没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 三、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第一阶段:柏拉图的美学,一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静态结构,美的本质直接与美的现象相对应;二是体现了人在审美中不断的提升自己:首先面对美的形体,接着进入心灵美,进而行为制度的美,再进一步,各种知识学问的美,最后达到美的理式。

河南大学经济学考研历年真题 带答案2009年

2009--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防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810 微观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 需求曲线表示了在各个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而供给曲线则显示了在各个不同价格下生产者原因提供的产量。如果把两条曲线放在一起,我们会看到,只有在一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恰好等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我们把使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的价格称之为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下决定的产量则称之为均衡产量。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大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生产者会有减价的压力,市场价格就有下降的趋势。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要大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消费者就会抬高价格,市场价格就会有上升的趋势。只有当市场价格等于均衡价格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价格和产量就会稳定下来,不再有变动的趋势,最后双方达成交易。如果需求和供给方面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造成需求和供给曲线的移动,原来的均衡价格现在出现了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市场的自发力量也能通过价格的调整而达到新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恢复均衡。·P23-25 均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均衡价格理论中关于供给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有重要实用价值。 均衡价格就是消费者为购买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一致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因此,价格也就是由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所决定的。需要注意的是,均衡价格形成,即价格的决定完全是自发的,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2.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带给消费者相同效用的所有商品组合情况,也就是说,对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商品组合,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或者说消费者觉得他们在效用上是没有差异的。在无差异曲线上方的任何一点,提供的效用都要大于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组合。在无差异曲线下方任何一点,提供的效用都要小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无差异曲线的三个特征:1.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 2.与每一效用水平相对应的无差异曲线组成一幅无差异曲线族图,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在多数情况下是凸向原点的。·P41 特殊的无差异曲线 1、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的常数。 2、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斜率不存在。 3、厌恶品(两种商品中一种)无差异曲线为正数,若两种商品都是厌恶品则无差异曲线为

自考美学听课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1.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柏拉图 2.是研究艺术的学科黑格尔 3.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审美经验: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审美 心理:弗洛伊德、布洛、阿恩海姆 4.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学科蒋孔阳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1、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现象 2、审美现象: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3、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即艺术美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 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即科技美-----杨振宁 4、审美:“审”的主体是人【我】,所以审美现象和活动的前提是人与现实世界发生审美关系。 也就是说先有审美关系,再有美或者不美(不美工丑),最后有审美的人。所以,美学研究的对象既不是客体的美,也不是主体的美感,而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1、审美现象:美学的研究对象 2、综合:跨三门学科,汉语言、哲学、艺术 3、人文学科: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主观性)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 诞生于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后虽独立,但从来没有脱离哲学。 核心研究方法:哲学的研究方法 小结: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以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为研究对象,美学的核心研究方法是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一)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初级的审美意识(原始陶器等如人面鱼纹彩陶盆)高级审美意识(神话、悲剧等)如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人的命运与生俱来,受神控制,不可抗拒,无法改变。 中国古代的悲剧观《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匆然而已。.... :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 中西悲剧观的不同之处:

浅谈美学概论之收获

浅谈美学概论之收获 ——万千世界,美如此之多,总有一幕令你为之动容,让你一见倾心。 在大三的第一学期里,我们进行了《美学概论》的课程学习。在将近一学期的学习后,我对“美”的定义已经有了更为广阔的认识,以前一直觉得漂亮的好看的就是美,对美的事物也一直局限于一些直观可以看到的现象,却从没想过原来“美”还分几种形态。却也从没想过原来“美”不仅仅是感性的触动,还可以理性的进行分析。现在的我发现原来感受“美”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这、叹美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个解说:“美作为一种语言的,经验的和存在的现象为美学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基础。但是这两者还具有一定的差异。一种关于现实存在的美的经验和言说还不是关于美的思考。”不可否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甚至是人的最高追求。人们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但这不代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美学不仅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思考,而且是作为一种专门化的哲学形态或者是思想形态。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言语出来的美,多是出自我们眼睛直接对事物的感官。看着心里舒服,看着心里开心愉悦,那么我们就会自主的发出“哇,好漂亮,好美啊”的感叹!这是那些事物直观带给我们的感觉。在美学原理中提过这是事物带给了人们心理上的“快感”,让我们觉得很美。原来“美”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享受的。可以让我们心情变好。以后在遇到不开心的时刻,我们可以找些漂亮的图片或者看些唯美的插画,轻快的歌曲等等这些都可以愉悦我们的心情。让我们放松。 这、审美 除了知道美可以让人愉悦,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外,书中还提到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惟一的见证。《美学概论》对审美经验的见证作了描述:美是属于人的现象,没有人便没有美,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那一刻,即产生于审美经验之中。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惟一见证。其一,如果没有审美经验,我们就不能断定美的现象是否存在,美的现象只能出现在审美经验之中。所以,它是“惟一的见证”。其二,如果一个事物与人没有发生审美经验关系,我们便无法断定它美或者不美。一朵花、一幅画,如果不出现在审美经验中,它仍是一件物理体。你不阅读《红楼梦》,不与它发生审美关系,它只是置于书架上纸制品。至于它的内容是否美,你是不知道的,是无法断定的。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见证。其三,审美经验出于何处?只能出现于人的活动中。只有人才有审美经验,其它任何事物都没有审美经验,这正是美的现象属于人的根据所在。或许是的,人具有独立的意识,可以进行思考,对美的东西进行判断,进行感性的或者理性的分析,从而得到美的体验。人懂得什么是美,跟人类积累的审美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一块玉,如果不是专家,那么我们只能看着它的外表,做出我们最直观的反应。但是专家却能根据玉的成色,玉的纹理来进行评判这块玉是否“美”“美”在哪里,不同的审美经验面对事物时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效果。或许也一方面也说明了,审美经验对于“美”的见证的重要性吧。 美、如此

宏观经济学考试总结

宏观经济学考试总结 第 1 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1.1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 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1长期经济增长(劳动人口增长、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 2经济周期(商业周期的不同特征、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释) 3失业(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 4通货膨胀(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原因:发行货币过量、投资消费需求过旺、工资等成本上升) 5国际经济(开放经济: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影响;封闭经济) 6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一国经济的总体趋势。换言之,它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关系。 1.5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1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都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市场。2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3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利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 第 2 章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国民收入核算 1 国内生产总值( GDP)和国民生产总值( GNP) 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在一国家领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

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利用一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区别 GDP-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 GN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 联系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GDP=GNP-NFP 2名义与实际GDP(GNP) 名义GDP(GNP)(nominal):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出来的价值。 实际GDP(GNP)(real):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和劳务(final goods and services):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物品及服务,直接进入使用过程 中间产品和劳务(intermediate products):在同一时期生产和提供的但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产品及服务 4现在生产和销售5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 6GD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 GDP(GNP)没有考虑非市场活动;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状况及环境保护 人均GDP(GNP)无法考察价格水平不同情况下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不反映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GN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完全反映一国经济福利及生活质量的唯一指标和完全准确的指标。 2.2 三种不同方式计算GDP:产出、收入和支出 2.3 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可支配收入(DPI) 2.4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和国民帐户体系 2.5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 一国或一家庭的富裕程度或者说经济福利水平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或家庭当前收入还取决于财富拥有量。 决定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财富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 整个国民储蓄转化为国民财富,使得财富积累还要有个投资过程。 存量(Stock):在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财富) 流量(Flow):在一定时期上测算出来的量(储蓄) 今年的储蓄(流量)等于今年和去年财富(存量)之差: 今年的资产(存量)等于去年的资产(存量)加上今年的投资(流量),并扣除资产(存量)的消耗

美学笔记完整版

美学 18C中期,一般认为第一个给美学学科命名的人是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1735第一次运用此概念。1750年发表了“Aesthetic/aesthetic”命名的著作。他将美学看做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将美学视为独立学科,影响巨大。鲍姆嘉通被西方人称为“美学之父” 王国维,1904发表《红楼梦评论》、1908发表《人间词话》 1907在《静庵文集续编》中说“余渡哲学有日矣……”并由此转向文学 蔡元培:1916提出“美育代宗教”观念 朱光潜:1933年完成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 宗白华:诗集《流云》 邓以蛰:《诗与历史》、《书法之欣赏》 蔡仪:《新艺术论》、《新美学》。贡献: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研究美学 二十世纪下半叶:我国美学研究有两个黄金期。一是1957-1962年的全国性美学大讨论,当时形成当代美学“四大派”(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时间派)。代表人物是高尔泰,蔡仪,朱光潜,李泽厚。二是文革十年,美学遭殃,观察多年,直到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复苏,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美学是热门学科之一。这一时期,美学界的著名人物,除了四派的代表人物,还有王朝闻,蒋孔阳,周来祥,叶朗等 美学学科的属性和特点 美学既非自然科学,亦非社会学科,尽管它们之间有联系。 康德认为,“没有对于美的科学,只有对于美的批判”“因为谈到对美的科学,那就应当在其中科学的,也就是通过证明根据来决定事物是否必须被看做美的;因而关于美的这个批判,如果是属于科学的,它就决不会鉴赏判断” 这朵桃花是植物(认识判断) 这株桃花香(感觉判断) 这朵梅花美鉴赏(审美)判断超功利人心灵中有共通感 美学是人文学科或人文科学,主要特点: 1、反思性。人文学科的研究关涉人对自身生存方式。生有意义的自我意识和反思,而主要 不是自然,社会现象的客观规律:美学研究审视我们欣赏美,创造美和艺术的方式。主要引导我们反思自己做出审美判断的方式和条件 2、主观性。人文学科的研究离不开价值原则的确定,因而具有较强主观性。美学研究反思 并建立美与审美的标准,表现出人对生存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与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对对象的冷冰冰的客观态度是不同的。 这种主观性还表现在,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更侧重反思,直观和体验对于审美判断的批判,对于艺术品的批评,依赖于个体的内心直觉,生命体验 3、综合性。美学是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具有广泛、密切的关系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学首先与哲学,伦理学联系在一起。美的问题在哲学的视域探讨 其次,美学与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联系在一起 近代以来,美学受到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方法渗透到美学研究中

2020年河南大学业余成教成人高考考前免费辅导班

成人高考免费辅导班正在招生(官方报名平台) 为了帮助各位学员顺利通过成人高考,江汉大学成教新南方教学站特推出免费成人高考辅导班,对于报考江汉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提供免费成人高考辅导,由具有丰富成人高考辅导经验的资深老师授课。 根据我们以往的成人高考辅导经验,参加我们成人高考辅导且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的学生,成人高考录取时大专(高升专)通过率在98%以上,本科(专升本)通过率几乎达到98%。 为帮助有志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广大考生全面正确地准备成人高考,我们对成人高考报名、考试及录取等有关问题,无条件地对任何考生作详细解答. 一、辅导对象 准备参加成人高考的专科生和广大中专、技校、高中生及社会青年、在职人员。 二、辅导层次 根据成人高考的报考层次,分高中起点升专科和专科起点升本科两种层次的成人高考辅导班。 三、辅导内容 1、高中起点升专科:语文、英语、数学(文/理)

2、专科起点升本科: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在具体辅导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成人高考考试内容特点、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以及复习时间等实际情况,以考生上线录取为目标,有针对、有重点地开展辅导。 我们成人高考辅导班在注重打牢基础的前提下,非常重视学、练结合,让考生在学中练、练中学,考生在成考辅导班学习中就进入了考试实战状态,能较好地提高应试技能和水平,改变了大多数成考辅导班只听课不练习而对考试毫无帮助的状况。 四、辅导时间 业余时间上课辅导,辅导班课程安排在周六周日,辅导班上课一直到成人高考考前。 五、辅导资料 以成人高考权威的复习辅导资料为学习教材,同时配有大量的练习及试题资料。 六、辅导费用 对于报考我校的学生提供免费成人高考辅导。 附一:成人高考考试科目 1、高中起点升专科统考科目: (1)理科类:语文、数学(理)、外语。 (2)文科类:语文、数学(文)、外语,艺术类专业数学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供录取时参考。 2、专科起点升本科统考科目

河南大学2020年经济学院专业目录(学术型)

经济学院招生专业目录(学术型) 单位代码:002 联系人:乔老师咨询电话:0371-********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拟考试招生 人数(推免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笔试 科目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020100理论经济学 01(全日制)政治经济学 02(全日制)经济史 03(全日制)西方经济学 04(全日制)世界经济 05(全日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0(1)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05 政治经济学(资 本主义部分)、微观经 济学 宏观经济学①发展经济学 ②经济思想史 020200应用经济学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08(全日制)数量经济学24(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06 微观经济学、宏 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①发展经济学 ②经济思想史 027000统计学 01(全日制)国民经济核算研究02(全日制)社会经济统计分析03(全日制)金融统计与分析 04(全日制)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05(全日制)大数据应用技术 06(全日制)量化历史研究9(1)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三 ④806 微观经济学、宏 观经济学 统计学①国民经济核 算 ②计量经济学 初试参考书目 805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6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 020100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20200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27000 统计学:《统计学导论》(第二版),曾五一、肖红叶主编(科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