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附表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附表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附表
寿光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附表

寿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附表

二○○九年五月

目录

附表1寿光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1)

附表2截至2007年寿光市主要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2)

附表32007年寿光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3)

附表4寿光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4)

附表5截至2007年山东省寿光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 (9)

附表6寿光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预测表 (10)

附表7寿光市基础地质调查规划表 (11)

附表8寿光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表 (12)

附表9寿光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13)

附表10寿光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14)

附表11寿光市矿业经济区规划表 (21)

附表12寿光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规划表 (22)

附表13寿光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 (23)

附表1寿光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 截至2007年寿光市主要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附表3 2007年寿光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 寿光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 寿光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 寿光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 寿光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 寿光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 截至2007年山东省寿光市主要矿产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6 寿光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预测表

注:计量单位是指产量、消费量和需求量的计量单位。

附表7 寿光市基础地质调查规划表

附表8 寿光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表

注:工作面积栏中括号内数据为项目总面积数,P为省划调查评价区,PW为市划调查评价区

附表9 寿光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10 寿光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0 寿光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0 寿光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0 寿光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0 寿光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潍坊地理(全-免费)

潍坊地理重点知识提要(自编2016-3-3) 一、概况 1、地理位置:山东半岛的西部,北温带(北纬35度—北纬37度);南依沂山,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临青岛、烟台;南接日照、临沂;西临淄博、东营。面积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2、行政区划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对外开放区,是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 潍坊市辖潍城、奎文、寒亭、坊子四个市辖区,寿光、青州、安丘、诸城、高密、昌邑六市,临朐、昌乐两县,滨海、峡山、高新技术、经济区四个市属开发区。(诸城、寿光、青州为2008年全国百强县)。寿光、寒亭、昌邑三县区临海。市政府驻地在奎文区。诸城市为潍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二、人口与民族 1、潍坊市人口稠密,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口的年龄构成由“青年型”迅速向“老年型”过渡。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中部平原地区(包括弥河沿岸、潍河沿岸、胶济铁路沿线,大致呈H形地带,是潍坊市人口最密集的地带),原因: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潍城、奎文是全市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北部滨海地区(原因土壤盐碱化严重)和南部丘陵山区(原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人口稀疏。 3、民族: 潍坊市居民以汉族为主,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和满族,青州是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地区。云峡河回族乡是我市唯一的民族乡,是回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4、潍坊市存在的人口问题: 我市人口问题主要是:升学、就业压力大,交通阻塞,农村劳动力过剩,受教育水平过低,以及人口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突出等。 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不相适应。 解决措施:(1)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大力推进科教兴潍战略,提高人口技术和文化素质。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保健和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 5、城市分布与城市化: (1)潍坊市依据“壮大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市域“一主五副两翼”的城镇空间结构。 (2)潍坊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青少年犯罪等。解决措施:加强管理与 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三、地形: 1、地形特征:(1)地形以平原为主,(2)地势南高北低。 2、主要地形:(1)南部低山丘陵,其中临朐沂山玉皇顶是潍坊的最高峰(沂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 (2)中部洪积、冲积平原区,主要由弥河、丹河、白浪河和潍河冲积; (3)北部滨海低地区北邻莱州湾。 3、断裂是我市地形的重要分界线,大致以昌邑—大店断裂为分界线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平原为主,西部山地、丘陵为主。

建宁县濉溪河岸生态修复与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建宁县濉溪河岸生态修复与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三明市建宁县濉溪河段,全长为13.4公里,濉溪属金溪水系,在袁庄注入金湖后,经将乐至顺昌,汇入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富屯溪。建宁县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景色优美,素有“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等美誉。 二、设计任务与规模 设计任务:本项目旨在于利用现状滨水自然基底、结合原有和设计防洪设施,对现有的河道进行整治提升,充分发挥建宁县的特色和文化,塑造一个集生态、安全、自然、科教、玩赏、休憩、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走廊。 设计规模:本项目起点位于建宁县渡头大桥,终点为建宁县高沙洲,改造设计河道总长13.4公里,本项目将结合建宁县的历史文化和现有的自然景观,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方式,对河道沿线景观进行综合整治,力求实现水系、道路和绿化三通,打造安全、生态、自然、优美的建宁县安全生态水系示范河段。 三、相关规划及解读 1.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市域资源与生态保护规划,项目区定位为安全、生态、自然的示范河段。本项目属于建宁主要重大河道。根据区域规划要求,城市建设生态区应加强公园的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强化和提升生态功能。设计将对区段进行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河道两侧设置滨水步道的同时进行生态净化涵养,并对其中的农田耕地进行保护及提升。

2.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建宁县将大力促进红色旅游和客家祖地的旅游业的发展,故项目将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功能区,延续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博大精深的革命文化精神。 3.《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形成“一带、四廊、多斑块”的绿地系统结构。促进中心城区周边山体生态绿地相融,内外联动、共同交织渗透。 (1)一带:纵贯濉溪溪河沿岸的滨河绿地。 (2)四廊:四条连接建宁县城区绿色交通廊道,包括西部快速通道、东部快速通道、高速公路和江滨路。 (3)多斑块:城区和组团之间的生态控制斑块。由此可以看出,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濉溪生态绿廊,连接濉溪水源保护区与下游河道。 4.根据《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中心城区景观风貌与城市设计规划构建“一带、五楔、多廊道”的景观结构。 (1)“一带”是指贯穿中心城区的沙溪景观带。 (2)“五楔”是指依托城区周边的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绿地,构建五个大型山体景观绿楔。 (3)“多廊道”指以道路或控制绿化带为依托,规划多个城市中心区节点和自然山体背景之间形成的景观廊道。根据中心城区景观风貌的规划定位,设计依托河道宜打造生态滨水型景观,串联区域内的生态节点,形成连续的生态绿色链条,同时满足周围人们郊野游憩、休闲、亲水等功能需求。 四、基地分析 (1)溪水

浅谈包头市新都市区规划的一点认识

浅谈包头市新都市区规划的一点认识 摘要:包头市新都市区是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重点建设区域。针对规划在公示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议论观点,文章从新都市中心规划对城市格局影响、建设的经济性以及功能布局等三个方面的进行了简洁明了的论证,阐述了包头市新都市区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都市规划认识 Abstract: new capital city baotou city is the new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city to determine key construction area. In planning in public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any views about,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w capital city centre for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influence the econom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layout of the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argumentation of simplic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capital city baotou city planning the pos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Keywords: new urban planning know 包头市新都市区位于新老城区之间,在空间上处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从最初的概念设想,到最后市人民政府的审定,新都市区规划先后历经三届市长、长达四年的时间。其间经过多次调查研究、专家评审和重大修改。2007年,随着建华南路的铺通、科技馆、体育场、会展中心等大型公益型建筑的紧张建设,新都市区建设的大幕正式开启了。 近年来,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都市区的宣传常常都会见诸报端,因而,新都市区的规划也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所熟知和评论。成为非常有代表性的热点话题之一。这其中就有不少对新都市区建设和规划有很多不理解或者说不赞同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三方面: 1、认为新都市区规划破坏了包头市原有的城市格局。提出这些疑问的多是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包头的规划有着非常深的情感。“一市两城、绿地分隔、组团布局”是50年代初包头市新市区建设时确立的城市空间形态。这就是在规划界常说的“包头模式”。经过50多年的实践证明,“包头模式”对于城市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于本次规划的区域位于“一市两城”的中间,客观上是利用两城之间的空间做文章,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一规划破坏了包头市传统的空间结构。 2、认为新都市区选址有问题,拆迁量太大,建设成本投入会很高,目前包头市城市建设用地还很充足,因此,建设新区不值当。提出这些疑问的多是

潍坊市总体设计规划

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目录 一、城市现状概况 (1) 1.1.地理位置和政区建制、区位优势 (1) 1.1.1地理位置 1.1.2政区建制 1.1.3区位优势 1.2.自然条件 (3) 1.2.1 土地资源 1.2.2 水资源 1.2.3 森林资源 1.2.4 矿产资源 1.2.5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1.3.经济社会概况 (3) 1.3.1 经济概况 1.3.2 社会概况 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4) 2.1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编制依据 (4) 2.1.1指导思想 2.1.2编制规划依据 2.2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4) 2.2.1城市性质 2.2.2城市人口规模 2.3 城市发展目标 (5) 三、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6) 3.1郊区空间发展规划 (6) 四、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7)

4.1城市总体布局现状及布局规划 (7) 4.1.1居住用地 4.1.2公共设施用地 4.1.3工业用地 4.1.4道路广场用地 4.1.5绿地建设 五、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0) 5.1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1) 5.1.1公路 5.1.2铁路 5.1.3港口 5.1.4机场 5.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7) 六、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 6.1 现状概况 (18) 6.2 用地规划 (19) 6.2.1商业用地布局 6.2.2 文化设施用地布局 6.2.3体育设施用地布局 6.2.4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 6.2.5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布局 七、居住用地规划 (20) 八、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1) 8.1工业用地 (21) 8.2仓储用地 (21) 九、绿地系统规划 (22) 9.1规划布局 (22)

包头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市、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建制镇城市规划区范围。 白云鄂博矿区、石拐矿区的城市规划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条例。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旗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同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分区规划、重要的详细规划和各类开发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的详细规划 按照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由具有相应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编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旗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同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自治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详细规划由旗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旗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报旗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项专业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由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制镇规划、村镇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或者其授权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条城市规划确定保留或者预留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园林绿化、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永久测量标志、学校、医院、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加以控制,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进行实施,任何部门和单 位不得侵占或者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广饶县总体规划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域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初步形成,县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战略思路,确定广饶县长远发展新目标、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 上位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城市绿化条例》1992.8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 (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4) 相关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 《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7-2020年)

《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3条规划原则 ①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②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③节约及集约用地、环境保护原则 ④规划连续性原则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 ①中心城区:广饶街道和乐安街道行政范围,面积168.79km2; ②规划区:即县域核心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和大王--稻庄综合发展区,总面积401.09km2;东青路、核心区南外环、河辛路、广青路沿线两侧各100米纳入规划区管理。 ③县域:广饶街道、乐安街道、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李鹊镇、大码头镇、花官镇、陈官镇行政范围,总面积1167.55km2。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战略背景 (1)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 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资本流动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②低碳经济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进入非粗放型增长时期 ③区域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地域极核效应日益明显 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效生态经济模式成为发展新方向 ⑤东营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现代化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高效生态示范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广饶县被赋予重要角色及地位 (2) 城市发展的新起点 ①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建设,推动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已大幅提升 ②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已具基础,龙头作用逐步呈现 ③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了城乡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系统 ④工业带动型城镇化特色明显,城乡建设步入新时期 ⑤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3) 城市发展的新任务

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XX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XX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八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编制的依据 (1) (二)指导思想 (1) (三)基本原则 (2) (四)规划定位、期限及适用范围 (3) 二、规划背景 (4) (一)矿产资源特点及优势矿产 (4) (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7) (三)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12) (四)社会经济背景 (14) 三、规划目标 (15) (一)总体目标 (15) (二)2016—2020年规划目标 (15) (三)2021—2025展望期目标 (19) 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 (20) (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矿种 (20)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20) (三)矿产资源勘查 (22) (四)勘查准入条件和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矿 (28) 五、矿产资源总量调控、开发利用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32) (一)调控开采总量 (32) (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布局 (33)

(三)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40) (四)新建矿山准入条件和开采规划区块 (42) 六、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44) (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向 (45)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研究项目 (47) (三)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保证措施 (47) 七、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8)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布局 (48)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重点治理工程 (51) (三)矿山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53) 八、规划实施和保证措施 (55) (一)完善规划体系 (56) (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56) (三)推进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实施 (58) (四)加强规划基础建设 (58)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2015年) 福建省永安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2年-2015年) 建设规划课题组 二〇一二年五月 十一五期间,永安市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以稳定提升粮食基础产业为前提,在特色种植基地化、畜禽养殖标准化、龙头企业规模化、农业产品品牌化、农户经营组织化等方面典型示范初显成效。2011年,永安市政府正式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1月永安市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现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12年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永安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意见》,编制永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2-2015)。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永安市隶属福建省三明市管辖,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上游地段,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大约界于东经116°56'-117°47',北纬25°33'-26°12',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80多万亩,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貌概况为“九山半水半分田”。东靠大田县,西邻连城、清流,南毗漳平、龙岩,北接三元区、明溪。市中心距三明市区50公里,离福州340公里,到厦门360公里。 (二)自然资源 永安市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全市土地面积441.1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68.97万亩,占总面积83.6%,耕地28.12万亩,占6.37%,水域6.86万亩,占1.56%,道路、石山及其它用地37.22万亩,占8.47%,人均占有耕地0.88亩。永安市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的特点。海拔高度为150-1705.7米,垂直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14.3-19.2摄氏度,无霜期302天,年降雨量1484-2040毫米,日照充足,区域生物生长量较高。永安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现有林地面积3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2%,林木蓄积量2200多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100.7万亩,竹林面积100.2万亩,人均竹林面积6.7亩,居全省第一位。境内水系丰富,流量充沛,主要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达9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0.98万立方米,为福建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

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

附件 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 (2016~2022年) 一、线网规划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由6条线路组成,总长182.5公里,设车站125座,其中换乘车站18座。预计2020年,公共交通系统占城市全方式出行比例达到20%,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达到35%。 二、建设规划 (一)建设方案 至2022年,建设1号线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42.1公里。 1号线工程自包钢至二里半机场站,线路长约27.8公里,设站22座,投资201.9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1年。 2号线一期工程自新贤城至沼潭南站,线路长约14.3公里,设站11座,投资103.6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8~2022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 采用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的B型车,6辆编组。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 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05.52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122.21亿元,由包头市财政资金筹措,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国内

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四)实施保障 近期建设项目由包头市政府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包头市地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包头市城市综合管廊试点,统筹规划、协调建设,避免相互制约。与铁路部门保持沟通,尽早稳定城市轨道交通下穿工程和与铁路客运站的换乘衔接节点。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专项规划设计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重点控制好车辆段和停车场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重视沿线物业开发,创新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探索设立轨道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提高运营效率,提升项目整体收益;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附: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示意图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发布部门:规划处发布人:发布时间: 2011-11-16 14:21:22 浏览次数:8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1 (一)矿产资源概况 (1)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2) (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障能力 (4) (四)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5)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指导原则和规划目标7 (一)指导思想 (7) (二)规划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1 (一)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1) (二)矿产资源勘查 (12) (三)勘查规划分区和勘查规划区块 (14)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5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15) (二)有序集约开发矿产资源 (16) (三)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和开采规划区块 (16)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8) (五)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 (19) (六)矿产资源保护 (19) 五、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20 (一)矿业经济空间布局 (20) (二)矿业经济结构调整 (21)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2 (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22) (二)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 (22)

(三)积极推进矿山土地复垦 (22) (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 (23) (五)实施重点工程 (23)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4 (一)推进规划的法制建设 (24) (二)完善规划的管理体系 (24) (三)健全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25) (四)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管 (25) (五)推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26)

潍坊市区域分析

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学实验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 2 班 姓名:李震 学号: 指导老师:王凌 潍坊市区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为了加强对区位要素的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对潍坊市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潍坊市区域内部各要素对潍坊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二、数据来源 相关书籍、网络资源、潍坊市国土局 三、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数学统计法、经济比较法 四、实验内容 资源条件分析: 潍坊,是山东省的重要门户,旧称潍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面积15859平方千米,人口852万。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以山丘、平原、滨海三个地貌单元为主。北部为渤海莱州湾,沿海线长113公里。市区为平原,几乎无起伏地势。西北至首都北京510公里,南依沂蒙山,北濒渤海,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山东半岛地区的咽喉。东连国际海港名城青岛、烟台,西接工矿重镇淄博、东营,南连临沂、日照。为山东省几条重要铁路线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是山东省的交通枢纽。拥有全国著名的两个蔬菜基地,为中国北方大型的蔬菜生産地之一。又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也称作鸢都。为国际风筝联合会组织总部所在地,也是“国际风筝会”(又称“风筝节”)庆典活动的固定举办地点。 矿藏资源 潍坊市矿产资源总量中等丰富,种类较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矿床较少,贫矿、难采、难选冶矿居多,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

明显。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矿产资源分布,受成矿地质条件控制,形成分布上的区域特色。同类矿产分布相对集中。我市查明的许多重要矿产多以共(伴)生矿形式产出,尤其以金属矿产最为突出。如已查明的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贵金属矿产金、银;天然气、油页岩、重晶石、硫铁矿、珍珠岩、沸石岩矿产等,非金属矿产部分属于共(伴)生矿产。某些共伴生矿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选冶和综合回收利用难度较大。 水力资源 潍坊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1.9mm,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7.03亿m 3。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7.28亿m 3,人均水资源量322 m 3/人。潍坊市的降水量不均匀,年内降水多集中于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2%左右,受地形影响,全市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50mm以上,背部滨海平原区在660mm左右。潍坊市年平均降水量615.3毫米,降水量最多年出现在196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268.8毫米,其中昌邑多达1412.2毫米;降水量最少年出现在198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357.5毫米,其中高密最少仅252.5毫米;日降水量极大值为619.7毫米,1999年8月12日出现在诸城。春季降水量在25.9~176.1毫米之间,夏季降水量在232.5~629.7毫米之间,秋季降水量在22.6~205.8毫米之间,冬季降水量在3.0~ 72.6毫米之间土地资源 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472平方公里。南北长188公里,东西宽164公里,市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区丘陵,中部为平原,北部是沿海滩涂,山区、平原、滩涂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8.7%、57.7%、和13.6%。2011年潍坊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161.43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05.39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5.29%;建设用地面积29.9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4%;未利用地面积26.1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17%。 气候资源 潍坊地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太阳辐射量大,转化度高。全市年平均风速3.0米/秒,极大风速为36.2米/秒,风力达12级,于1978年7月9日出现在潍城。 四季气候 潍坊地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四季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潍坊市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40.7℃,1982年5月25日出现在潍城,极端最低气温-24.2℃,1985年12月9日出现在昌乐。 1月平均气温在 -5.9℃~-0.5℃之间, 7月平均气温在23.8℃~28.7℃之间。 旅游资源 潍坊市旅游地质资源丰富,辖区内地质、地质地貌景观较多,已建立13处市级重点保护区,62处县级重点保护区。地质遗迹有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诸城恐龙化石、昌乐火山省级地质公园。市区内有浮烟山旅游度假区;西部有云门山风景区(包括云门山、驼山、玲珑山)、仰天山风景区、沂山风景区、老龙湾旅游度假区、石门坊风景区;北部海上娱乐旅游区;东南部峡山风景区、青云山、摘月山等风景区。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地方规范性文件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 的批复 潍坊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寿光是中国菜都,是以蓝色经济为主的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和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鲁发〔2015〕7号)和《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发〔2016〕15号)部署要求,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寿光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寿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和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中心村,优化村镇布局,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镇基础设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潍坊城区至寿光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加强规划管控。高度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到203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7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8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落实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划定城市绿线、蓝线保护范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对弥河滨河生态带、林海湿地生态带以及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四、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城市特色。要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要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双王城盐业遗址群、纪国故城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对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保护好小清河入海口自然风貌,突出生态寿光的风貌特色。 五、严格实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寿光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寿光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依法对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规划管理权不得分散下放,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潍坊市人民政府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同时,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鲁政字〔2005〕124号)批复的《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同时废止。

压矿资源调查报告

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2011年1月

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目的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位置、交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自然地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以往地质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工程规划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调查区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矿产资源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矿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调查区矿产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矿业权设置及矿产地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探矿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采矿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矿产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压覆矿产资源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初稿

一、背景情况 牛奶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牛奶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牛奶的营养含量也成为了人们购买是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的改善。据市场调查的数据52%的人认为一日三餐中必须选择牛奶来摄取,营养物质。于是牛奶的生产和销售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液体奶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纵观2009年的中国乳业,在市场的全面恢复的大背景下,乳品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且市场细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据市场调查机构AC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的常温奶总体销售额增长率为2%,其中花色奶保持不变,白奶、儿童乳饮料和高端奶分别有6%、3%、9%的降幅,乳饮料和功能奶分别小涨3%和4%,而儿童奶则高涨56%.由此可见,儿童奶产品已经成为常温奶产品中销售涨幅最快,市场前景最广阔的新兴种类之一。 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将《物流网络规划》这门课程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中,并且了解福建省9地市的大致物流情况。此次课程设计的对象是长富乳业,我们小组从其中42中产品中选取了“儿童巴士鲜奶”这一种产品进行相应研究,其他产品类似。 二、物流需求预测 (1)根据福建省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福州市人口约为711万人;厦门市人口约为353万人;莆田市人口约为277万人;三明市人口约为250万人; 泉州市人口约为812万人;漳州市人口约为480万人;南平市人口约为264万人;龙岩市人口约为255万人;宁德市人口约为282万人; (2)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其中0~14岁儿童所占人口比例为16.5%,将这个比例应用与福建省的9地市; (3)长富乳业在福建省的知名度较高,根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福建省消费的全部奶制品,其中长富乳业的产品占有30%的比重; (4)我们小组还参考了不同学院老师的建议(包括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农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并且在不影响结果的情况下为方便计算简化了数据; (5)得出福建省9地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为: 福州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28440盒; 厦门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4120盒; 莆田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1080盒; 三明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0000盒; 泉州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32480盒; 漳州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9200盒; 南平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0560盒; 龙岩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0200盒; 宁德市每日消费长富儿童巴士鲜奶的数量约为11280盒。 三、物流方案设计 (一)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设计 我们小组采用了CFLP方法进行配送中心的选址设计。 (1)CFLP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环境: 特点:CFLP(Capacitated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方法是一种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方法与最优化方法的最大不同是它不是精确式算法,不能保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但只要处理得当,获得的可行解与最优解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启发式算法相对最优化方法,计算简单、求解速度快。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启发式方法是仅次于最优化规划技术的选址方法。 应用环境:当配送中心的能力有限制,而且用户的地址和需求量以及设置多个配送中心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 草案简介 一、上版总规概况与实施 (一)《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回顾 1.城市性质 中国江北水城;以发展商贸、旅游为主的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 2001-2020 年; 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为东昌府区; 3.规划规模 规划到 2020 年,中心城区人口75 万人,建设用地80 平方公里。 4.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心 两带四区。 一个中心即聊城市。

两个经济带:冠县—聊城—茌平经济带;临清—聊城—阳谷经济 带。 四个经济区:聊城—茌平加工工业区;临清—高唐棉花、纺织印染工业区;冠县—莘县食用油、饲料和林木产业区;阳谷—东阿蔬菜生产、建材工业区。 5.中心城区结构与布局规划结 构为:一城五区 一城:即整个聊城市城区; 五区:中心区、开发区、嘉明工贸区、行政文化新区、西部能源仓储区。

(二)聊城市2001 版总体规划实施回顾 ( 1 )到 2013 年,聊城的城市规模突破上版规划目标; ( 2 )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但工业布局突破上版总规,“四面围城”。 ( 3 )一方面古城景观风貌重构期;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引导范围需扩大。

( 4 )东昌府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规划区需要扩大。 ( 5 )总规评估报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城市建设较好,仅 有10% 的市民认为城市建设差。市民的主要关注点在“交通问题、缺乏特色、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上。 二、项目编制动因与编制历程 (一)编制动因 2012 年 11 月,国家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 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济南的“一个核心、两个圈层”,即 70 公里半径的紧密圈层和 150 公里的辐射圈层紧密协作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出台,提出构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聊城首当其中。以上各个规划均对聊城提出要求与任务,需要总体规划落实。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确定 的2020 年城市规模(80 平方公里)的目标提前实现。大量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城市规模短期还将进一步扩张,急需总规指引。

潍坊地理重点知识提要2020 - 填空版

潍坊地理重点知识提要 一、概况 1、地理位置:山东半岛的西部,北温带(北纬35度—北纬37度);南依沂山,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临青岛、烟台;南接日照、临沂;西临淄博东营。面积占全省的。 2、行政区划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对外开放区,是世界著名的。 潍坊市辖、奎文、、坊子四个市辖区,、青州、安丘、、高密、昌邑六市,、两县,滨海、峡山、高新技术、经济区四个市属开发区。(诸城、寿光、青州为2008年全国百强县)。、、三县区临海。市政府驻地在奎文区。为潍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二、人口与民族 1、潍坊市人口稠密,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口的年龄构成由“青年型”迅速向“老年型”过渡。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和的影响。) (1)中部平原地区(包括沿岸、沿岸、铁路沿线,大致呈H形地带,是潍坊市人口最密集的地带),原因:这里,,,所以人口稠密。、是全市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2)地区(原因土壤盐碱化严重) (3)南部(原因:,,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人口稀疏。 3、民族: 潍坊市居民以汉族为主,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族和族,青州是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地区。回族乡是我市唯一的民族乡,是回族集中分布的地区。 4、潍坊市存在的人口问题: 我市人口问题主要是: (1)人口文化素质较低(2)(3)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 (4)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5)人口城市化水平依然较低 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不相适应。 解决措施:(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2)大力推进科教兴潍战略,提高人口技术和文化素质。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保健和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 5、城市分布与城市化: (1)潍坊市依据“壮大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市域“”的城镇空间结构。 (2)潍坊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人们婚育观念的变化、青少年犯罪等。解决措施:加强管理与 保护,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三、地形: 1、地形特征:(1)地形以为主,(2)地势。 2、主要地形:(1)南部低,其中临朐沂山玉皇顶是潍坊的最高峰(沂山主峰,海拔1032)。 (2)中部、平原区,主要由弥河、白浪河和潍河冲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