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体图形认识的教学策略

立体图形认识的教学策略

立体图形认识的教学策略
立体图形认识的教学策略

“立体图形认识”教学中的几个关注点

无锡市东林小学曹红艳

【摘要】

长、正方体的这部分内容是“体”的第一次具体认识,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空间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展开图》这两节课来谈了关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在教学中的几个关注点:一是在过程设计时,要以把握教材为基础;二是在教法设计上,应遵循两个原则:1、注意联系实际。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空间观念、操作活动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由二维的平面图形向三维的立体图形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与空间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重要基础。下面就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展开图》这两节课来谈谈关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在教学中的几个关注点。

一、在过程设计时,要以把握教材为基础。

从宏观上来说,要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特点及知识背景;从微观上来说,要认真读好教材的每句话、每幅图、每道题,清楚了解知识的五个点(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延伸点),理解“编写意图”。

这两节课在教材把握方面,从宏观来看,《认识》这节课,首先这是“体”的第一次具体认识,在教学时应该重点处理好由实物(图)抽象成直观图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好了对特征的研究和掌握是有好处的。史宁中教授就数学中的抽象曾说过:数学中的抽象分为两大块,一是从数量抽象成数;二是由物体抽象成图形。当然最高层次是抽象为符号。比较这两大过程的抽象程度或者是处理方法,史教授认为物体抽象成图形的过程应该向数量抽象成数那样处理的比较到位。其次,“图形的认识”从课程标准的关键词来讲,“认识”和“理解”是同一类词,所谓“理解”,与“了解”相比较,除了掌握特征以外,还要知道它的由来;除了能够辨认以外,还要研究它的联系和区别。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中,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相对的棱相等呢?让学生同时摸一摸、比一比来理解这一特征。不仅让学生知道有哪些特征,还知道了为什么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样就很好地把握了“认识”这一关键词的内涵。

从微观上来看,《展开图》这节课,从省编教材的处理上来看,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省编教材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共安排了6个小节的内容,《展开图》被安排在了例3,它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在以往的教材中是没有的。这样编写的主要目的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展开图,发展空间观念等之外,更主要作用一是巩固认识特征,使学生在第一节课认识特征不到位或还有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展开图使对特征更深刻的把握;二是为后面表面积的计算服务。所以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在这两点上的认识要更深刻。在内容设计和练习设计上

针对性要更强。

可能有些老师在把握这部分教材时会有这样的问题:教材中是先展开正方体,如果教学时先展开长方体来研究展开图可不可以?关于这方面的争议很多。个人认为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可以特殊到一般,也可以一般到特殊。《展开图》教材编写时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因为学生展开正方体显然比展开长方体容易,更主要对其特征的把握、巩固和提升是正方体优于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时展开长方体,那么自主探索的内容就更丰富。所以在第一节课中是先认识长方体,然后类推认识正方体,由一般到特殊;在第二节《展开图》中先展开正方体再展开长方体,由特殊到一般。所以教材在编写上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如果我们教师能深刻把握教材,那么对于过程的设计、例题的设计或练习的设计会更清晰,更到位。

二、在教法设计上,应遵循两个原则。

1、注意联系实际。

就“图形与几何”领域来说,联系实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老师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抽象出长方体的直观图;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当然,在这一节课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第二节《展开图》,老师由正方体纸盒入手,得出展开图进而开展研究。

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价值。在今天的两节课中,教师都可以设计相关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对练习的整合,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还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更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在教学时,要用好教材提供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观念。同时,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我觉得这句话用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上非常贴切。我们在教学中应从生活入手,最后再回归生活,形成这样一个轮回。

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公理化体系,而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的范畴,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是建立在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观察和操作是小学生形成几何概念、发展空间观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最基本的方式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应通过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师在设计操作活动时,应特别强调活动的目的性和有序性。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操作环节时,这一环节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教师一定要清清楚楚;操作活动应该按照怎么的步骤进行,每一步操作到什么层次,教师一定要清清楚楚。

在今天的两节课中,教师都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体”,再通过观察长方体模型,说一说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从而抽象出长方体的直观图。这样的一系列操作、观察活动,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不断丰富感知,修正和完善长方体的表象,为学生自主归纳长方体的特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展开图》这一课中,教师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和展开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把正方体、长方体的

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由于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因此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在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既要对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做到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师就不去演示;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就去不干预;能让学生自己归纳的,教师就不去讲解。二是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活动前,不但要让学生明确做些什么,怎样做,还要让学生明确想些什么,怎样想。活动后,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及时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此外,还值得探讨的是,在合作探索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结论,更重要是要给学生一个研究学习的方法。可能后一点更上位,对学生更有益处。

此外,还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其发挥最大功效,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图形。

总之,在“立体图形”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十分关注这样几个过程:

——关注联系实际的过程;

——关注抽象的过程;

——关注观察与操作的过程;

——关注巩固知识,发展提高的过程(练习);

——关注提高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复习)。

力求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设计思想: 力求创设一种轻松、自如、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仔细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

精美哲理散文30篇

精美哲理散文30篇 1、哲思短语 <<炭>> 你这黑脸汉子,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 <<萤火虫>> 最可敬的是:即使光亮比不上太阳月亮,却毫不自卑。 <<松柏>> 常年翠绿,是因为你扎根于大地,吸取了大地母亲的乳汁。 <<拖把>> 你清除了肮脏和灰尘,却把荣誉让给了别人。 <<皮球>> 如果泄气,你就成为旮旯里无人问津的瘪三。 <<水珠>> 要想永恒,就投身大海吧。 <<泥人>> 最大的愿望,永远不要下雨。 <<小溪>> 虽小,却清可见底。 <<挂锁>> 对贼人来说,就是暗示他屋内无人。 <<蚕>> 吃的是苦涩的桑叶,吐出的是雪白的丝,这就是奉献。 <<枫叶>>

将秋天渲染的火红,却挡不住寒冬的来临。 <<燧石>> 如不撞击,永远迸发不出生命的火花,终被世人唾弃。 <<太阳>> 最伟大,也有黑点。 <<烂泥塘>> 终日混浊不清,谁知你的深浅。 <<风筝>> 童年的梦,随风飞翔。 <<气球>> 如果赌气,就有胀破的危险。 <<镜子>> 不管你如何贿赂它,照出的还是原来的嘴脸。 <<瓦片>> 为人们避风挡雨,是因为人们把你捧得老高。 <<拐杖>> 承受不了岁月的负荷,只有叫你分担压力。 <<坟墓>> 活人的归宿,死人的住所。 <<碎石子>> 如果让它躺在路上,它可能使你绊倒。如果拿去铺路,前途将变得平坦宽阔。<<蜜蜂>> 可为勤劳的楷模,奉献者的化身。

2、散文咏月诗句漫谈 月,从古到今,它总是徘徊在人们瑰丽的想象中,那一弯淡淡的山月,那黄昏后的柳梢月,那霜满天的落月……总会留给人们一丝清新的诗意,交织其中的或喜悦或悠然或愁怅,总会随那淡淡的月光一起流泻在诗中吧。月的出现,创造无数清新可喜的自然景物,也是一个爱情鉴证吧,细细品味历代那与月有关的诗句,总让人感到爱的甜美芬芳。月是故乡明,总会升起缕缕的乡情。或是清新秀丽,或是雄浑壮阔,月,它总是一个给人以想象的尤物。 怀人篇 苏轼的中秋咏月词《水调歌头》已然成为千古名篇,那以明有开头,以婵娟收笔是那样的天衣无缝,望着那样的明月总会逗起人缕缕的思念,对兄弟朋友的思念,对情人的思念,总会如缕缕的白云飘过心头吧! 苏轼与他的兄弟久不能团聚,在这中秋月圆之际想起久别的兄弟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而太多的月下思念情人的诗句,那总给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月下,有着多少美好的故事呢,这月下的等待又是多么的温馨难奈,似乎总是把那初恋时分的细腻的,清纯的情感如诗如画地映入诗句中了。“窗前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把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柔情悄悄地织入了这窗前的月光,独自一人凄凄的思念,月光也觉得寒了。窗前的月呀,何时能送来柔情如水共剪西窗的温馨。“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清新的图画呀!这晓风残月中又有多少相思呢!饱含了关切,饱含了思念,然而那总是一串凄婉的思绪,定是那晓风残月打动了多少人的心。“月明人倚楼”在小楼上望着月儿长相思,那忠贞的思妇,那心中思悠悠恨悠悠绵绵的情总是和月光染成一片了。那月般美丽的人时时令人怀想,还有那“笛在月明楼”“秦娥梦断秦楼月”袅袅的笛音缭绕在薄纱般的月中,似乎是缕缕深情的思念,美好的姑娘心中都装了一些什么样的秘密?一曲《春江花月夜》多少绝美的月儿般的诗句,从月出到月落多么动人的故事,柔情缱绻地道出了“何处相思明月楼”这样的江月和着青枫浦上恋人们幽幽的悉怨,和着那洒满相思的淡淡的月光,汇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春江花月夜”不觉令人怀想那妇人美的容颜,不觉怀想那情郎的才气,怀想才郎心中无尽的相思。“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穿帘而来的月又丝丝缕缕地激起相思。是清幽的月的缘故吧,那梦是多么的甜蜜,如春风拂过心田,给人以美的感受。“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月光乍露穿云而来照在稀疏的花上,花园内是否有位古代的美女在等待情郎,而或是情郎在焦心地盼望中月惊花动,疑是情人到来的欢欣……“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多少精美的镶着月字的诗句呀,是月给人们的情思增加了浪漫还是人们的情思赋予月以诗意。那月光如水,总是柔柔地荡漾着相思,高楼下花园内,杨柳岸,窗前帘外,凡洒下月光的地方,总有人们的相思,这月,还有它清幽的光,定然是赠给有情人最美的礼物。 3、点亮一盏感恩的灯

一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东德归小学崔慧艳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

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练习有层次性。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东德归小学崔慧艳 2012年10月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重难点教学案例

《认识图形》重难点教学案例 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1、说说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①师: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生:黑板是长方体。教室里的音箱是长方体。 (学生指着教室前面桌子上圆柱形的杯子)这个杯子是圆柱。 我家的冰箱是长方体。…… ②让学生从桌面上的各种立体图形中找出喜欢的物体。 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找的是圆柱 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贴上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生:我找的是三角体(一个学生拿出三棱柱) 师:这个呀不叫三角体,这叫“三棱柱”。(让学生跟读名称)2、摸物体的面,感觉面。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请学生摸物体的面,把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 生:摸起来平平的。生:摸起来滑滑的。 生:摸起来有点尖(这个学生摸到三棱柱的棱上去了)。

师:哦,你这不是面,你这是三棱柱的棱了。还有吗? 生:我觉得有的摸起来滑滑的,有的摸起来有点次次的。 师:那是不是平平的呀? 生:是的。 生:有的面摸起来圆圆的。…… (评析:这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与巩固,也是给新知的铺垫和“热身”。由于立体图形的认识仅仅是前一节课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得还不够,因而对其形状和名称还不是很熟悉,通过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有一个重温旧知的机会,也可对旧知有一个巩固的作用;这环节又给新知的展开搭建了一个平台,因为后面的各个环节中所要学生操作的如摸、找、说、画等都是在本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感受“面”从“体”得 1、认识长方形 ①从长方体上认识长方形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但是谁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个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形(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回答) 师:真棒,这么多人都知道。那现在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②在长方体上找长方形 师:现在请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学生动手找)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 生:我在盒子里找到了一张纸,把纸折起来是一个长方形。(因为我提供的是一些药品包装盒,有些盒里边有说明书。) 生:我在这个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边指边说)……

哲理散文阅读训练(3篇)

哲理散文阅读训练 仙人掌花 曹乾石 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1 教案一:《认识立体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2 教案二:《认识立体图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幼儿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2、知道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新人教 版 《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备课时,我借鉴教参,查阅优秀教案,上网搜集资料,设计了一堂开放、活泼、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自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由于很多学生都没有按要求带实物图形来,在上课时有很多同学没能按我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摸一摸”,而且一年级的学生还非常的好动好玩,上课时总是把玩物品,标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在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特征时,孩子们用小手摸了,但是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后面还算顺利,好歹把这节课上下来了,但是回想起来,这两天一直很郁闷,一直在想着如何搞好上课的常规。上完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年龄小,人数多,又加上刚入学不久,第一次上公开课,结果导致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难以掌控的情形。 2、第一次带如此多的实物来进行教学,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上课常规的课堂来讲太难以控制学生的行为。 3、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在教学的引导、提问语言的有效性上还需加强。 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练习有层次性。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通过课件展示,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3、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纪律管理”和“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是我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我会进一步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收获!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请结合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建议 一、解读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是帮助学生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以“立体——平面——立体” 为主线,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四条线索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逐学段层层推进。《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的四条线索部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以及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生存的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如,一年纽的第一学期的新教材,让学生首先认识的是立体图形,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和学习平面图形,最后进一步学习和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结构形式,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与以往几何教材主要采取”定义——性质——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呈现内容的处理方式,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改变了以线段、面积、体积、测量、相交平行、三角形和四边形”呈现几何内容的处理方式,而是以“观察、实际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变换和简单推理”为具体处理方式。如,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并注明方向及主要参照物。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意义的推理活动。《教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安排的思路是:不把小学的几何内容作为初中几何的基础侧重于有关图形数量的计算,而在初中阶段把研究对全拓展到相似形和圆,侧重于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论证。(数学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三个学段,后一学殿是前一学段的螺旋式上升和自然发展。 二、教学建议

【K12学习】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 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教案怎么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案认识立体图形一】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创设情景 师:今天,小兔子想跟来考考大家,他说把你认为形状相同或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吗?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得最快,四人小组合作得最好!现在请四人小组一起来试试看! 2. 教学互动活动设计 活动一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四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师:跟他一样分的同学举手。 师:那么摸摸看它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呢?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图形呢? 生:乒乓球。

师:我们把像乒乓球这样形状的物品叫做球。大家把球拿出来,摸摸看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球的形状是圆圆的。 师:放在桌面上轻轻推一推,它能滚动吗? 生:能。 师:球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把球放回盒子里。 师:现在把球放回盒子里。除了球你还喜欢哪一种图形呢? 生: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是立体的,所以这个叫长方体。请大家从盒子里拿出长方体。摸摸看长方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1:长长方方的。 生2:这里又是尖尖的。 师:大家摸摸看,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 生:平平的。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这里尖尖的,表面平平的。长方体画在纸上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看一看。 师: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轻轻一推能不能滚动呢?自己试试看。 生:不能。 师:现在请大家把长方体放回盒子里。这个是什么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一)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但是有些遗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准备了各种物体,而一班只有两个孩子准备了,兴好我也准备了许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较弱,所以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我必须要求到位。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经典哲理美文(一)

经典哲理美文(一)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一、 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蝶由于人类的滥捕而濒临灭绝,对于这一小生灵的命运,人们可以引发诸多话题。请看著名作家徐迟是怎样另辟蹊径,表现出独到的感悟的—— 枯叶蝴蝶 峨嵋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们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藏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它装假作伪这种行经是超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如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碟,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解读]

幼儿教师下半年工作计划

幼儿教师下半年工作计划 幼儿教师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努力,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下半年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一)、班级管理 孩子们这学期是在幼儿园生活中的最后阶段,学前班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为了让幼儿顺利地进入且适应小学的生活,必须培养幼儿的各方面习惯以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学会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做为主要培养。 1、第一周没有正式上课,专门训练养成习惯与常规。 2、课余时间多让孩子阅读各类书籍(比如:饭后,阅读活动课等),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3、课间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4、一周安排两次看故事片或动画片,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模范故事中有感情的朗读。

5、训练幼儿礼貌用语,做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6、对行队列的训练及健身操的加强。 7、午休时间的作息要严格遵守,养成午睡的良好习惯。 (二)、卫生保育管理 1、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教室及宿舍的通风对流,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2、做好每天的晨检检查,做好预防工作。 3、随时注意幼儿的玩具用品,检查看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或有无玩具用品损坏导致不安全的情况。 4、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能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能当老师的小帮手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擦桌子,洗毛巾及扫地。要求幼儿每周回去帮家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周一向老师汇报。 5、用餐能够安静且保持桌面及地板干净。 6、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比如:不乱玩火、不触摸电、不搞危险动作等。 7、体育活动多让孩子锻炼身体或散步晒晒太阳。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备课时,我借鉴教参,查阅优秀教案,上网搜集资料,设计了一堂开放、活泼、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自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由于很多学生都没有按要求带实物图形来,在上课时有很多同学没能按我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摸一摸”,而且一年级的学生还非常的好动好玩,上课时总是把玩物品,标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在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特征时,孩子们用小手摸了,但是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后面还算顺利,好歹把这节课上下来了,但是回想起来,这两天一直很郁闷,一直在想着如何搞好上课的常规.上完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年龄小,人数多,又加上刚入学不久,第一次上公开课,结果导致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难以掌控的情形. 2、第一次带如此多的实物来进行教学,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上课常规的课堂来讲太难以控制学生的行为. 3、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在教学的引导、提问语言的有效性上还需加强. 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练习有层次性.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通过课件展示,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 3、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纪律管理”和“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是我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我会进一步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收获!

细节决定成败(哲理散文)

细节决定成败(哲理散文) 元朝时有一个人才华横溢,受人敬仰。皇帝忽必烈闻其名声,便召见了他。这个人平素不拘 小节,拜见忽必烈时连帽子都戴歪了。忽必烈没说什么,只问其治国之道,这个便侃侃而谈。最后,忽必烈笑着说;“你连帽子都戴不好,还谈什么治国之道呢?”从此,忽必烈没有再召 见他。 或许有人认为“大行不顾细谨”,但治国之事怎容马虎对待,殊不知一时大意便可能犯下大错。因此我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许多事情的成败往往决定于一件微小的事,哥伦比亚号因为发射前一个小数点的计算错误而 机毁人亡。一个小数点,在我们平时计算中也许微不足道,可关键时刻,却决定了七位飞行 员的命运。我们怎么敢再说:“一点小细节而已,别在意”呢?治学应注重细节,不要以“大行不顾细谨”为借口,大意了事,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了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小细节,他出外探寻走 进人迹罕至的小村落;为了小细节,他研究多年,最终成为国人敬仰的大师,这与他严谨的 治学态度是分不开的。如果他只是粗略了解前人留下来的文献,遇上一些细节部分的内容不 深究,现在,怕是没几个人知道“季羡林”这个名字吧。 细节决定成败,治学如此,做人亦是如此。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差不多先生”的故事。他 总是说“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在意呢”。赶不上火车,只问“一分钟与两分钟差不多,为何不等一等呢?”做错了事,也说“两者差不多而已。”笑过之后,我们应思考,不注重细节的“差不多先生”为何一次又一次失去成功的机会,最终在“人医和兽医差不多”的笑话中死去。 做人不能“差不多”,应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把握住机会,在成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细节决定成败,做人如此,做事更是如此,一个著名企业家穷困时曾到垃圾堆捡垃圾,挑完 之后,他总将垃圾装回原处,这一切被一位老板看在眼里,他说:“一个人能注重这一细节,为他人着想,在工作中一定可以顾及细节”。于是老板给了这位穷困的人机会,最终取得成功。为人处事或是学习,都不仅仅是把握大局就可以了。许多成功的关键总是隐藏在一些不被人 注意的小细节中,你注意到了,便能走对道路,你错过了,便可能失去这枚通往成功的钥匙。有人说,成功之门总是虚掩着,看你有没有能力发现并推开它。我想,细节便是通向成功之 门的关键。成败总在一瞬之间,将细节部分做好了,你只需轻轻一推,成功便在你眼前。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把握通往成功的钥匙。 [点评]:本文选材广博,选取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从科学、学术、生活(做人、做事)各 方面逐层论述,论证严密,行文严谨,结构鲜明,说服力强。故事开头,新颖而又寓意鲜明,结尾生动而又精练。

附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复习卷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B ) A.受表扬 B.好奇心 C.学本领 D.活动身体 2.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是在哪个年龄阶段( B ) A 2-3 B 3-4 C 4-5 D 5-6 3.不符合客观性要求的观察记录是( A ) A 他对自然角很有兴趣 B 他今天早晨来园后第一件事是观察自然角 C 他在自然角观察了20分钟 D 他今天带来小乌龟放到自然角中 4.幼儿科学教育的结果是( D ) A 儿童学到科学知识 B 儿童探索中的发现 C 儿童在活动中所掌握的方法 D 儿童在科学探索中所产生的变化和发展 5.下列观察活动中,属于长期系统观察的是(B ) A 观察彩虹 B 观察春蚕 C 观察水果 D 观察石头 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D ) A 2-3 B 3-4 C 4-5 D 5-6 7.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B ) A 科学教育的依据 B 科学教育的方向 C 科学教育的任务 D 科学教育的结果 8.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这一目标适合于( A )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中、大班 9.“关心、爱护动植物好周围世界”这一目标适合于(B )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中、大班 10.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在于(A) A 科学以认识自然为目的,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 科学回答的“是什么”,技术回答的是“为什么” C科学创造新产品,技术是获得新发现 D 科学是把一般原理运用于个别问题,技术是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

11.以下科学活动必须运用实验操作活动的是(B) A 植物的生长 B 摩擦起电 C 生命现象 D 水的流动 12.认识“太阳、月亮、星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哪方面问题(A) A天文现象 B 自然生态 C 物理现象 D 气候现象 不属于 ...电教媒体特点的是( B ) A.形象生动性 B.注意稳定性 C.时空宽广性 D.媒体多样性 14.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目标时,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说活动目标要具有(B ) A.可操作性 B.针对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13..属于间接指导的是( B ) A.教师通过同伴的相互学习来实现指导 B.教师通过学习材料的设计来实现指导 C.教师先让儿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给他们答案 D.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 14.儿童认为花盆不听话才摔碎了,这属于( B ) A.道德方面的自我中心 B.认知方面的自我中心 C.情感方面的自我中心 D.社会方面的自我中心 15.观察、探索事物成长、变化过程的方法称作( D ) A.个别物体的观察 B.个别现象的观察 C.比较观察 D.长期系统观察 17.属于封闭式问题的是( D ) A.“你发现了什么?” B.“它是什么样的?” C.“你有什么办法?” D.“它们一样吗?” 16.学前儿童难以认识的事物是( D ) A.沙、石 B.土 C.水 D.空气 18.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优越性的表述,错误的 ...是( B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 1.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带来的实物,并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使学生体会到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因此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使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了情趣。 2“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重视学生的感知、体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节课中,教师将学习融入到活动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解决教学重难点。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摸物体、说感觉、给物体分类等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获得了对立体图形最直观的体验。 3.这节课中,教师还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交流,经历了逐步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后,请学生推一推、摸一摸、搭一搭,看看这些物体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边思考边操作,充分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发现和创造。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建立形体的表象,发现图形的特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4.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新课开始,教师就请学生把这些物品中“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物品分成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类。不仅使学生初步形成了立体图形的表象,而且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他们后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5.知觉辨别是形成具体概念的前提和基础,而是让学生顺利进行知觉辨别必须选好概念的例子。现代数学理论主张,选用的概念例子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广泛性,还要有一定的实用性。本课选的例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用这些例子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观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兴趣,而且便于学生对例子进行知觉辨别,为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了基础。 但是,本课所选用的例子数量不够充分,类型也不够广泛。如果教师再多选一些例子,特别是选一些概念的反例,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觉辨别,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另外,在练习时可设计一个‘拼搭游戏’,让学生利用手中不同形状的物体搭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

最新人生哲理的散文随笔

人生哲理的散文随笔 导语:人这一生,要么坚强到刀枪不入,要么脆弱到跌掉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做到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要么做到任何人都乐意帮忙。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人生哲理的散文随笔》,欢迎阅读。 人生哲理的散文随笔【第一篇】:人生哲理随笔 岁月的美在于流逝,花开花落间,光阴沉淀了年少轻狂,也懂得了冷暖自知,人生,没有人能陪你到最后,一路风雨前行的只有自己。 每一天走在熟悉的路上,既便偶尔会有忧伤,也能生出淡淡的幸福。 做一朵小花,静静的开在时光中,即便不美丽,也要有修养,即便不艳丽,也要有内涵,生命的丰盈在于内心的饱满,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平常心。 每一天我们会面对不同的风景,有的人会伤春悲秋,有的人会欣喜恬淡,有没有那么一刻,你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想过另一种人生,有没有那么一时,听着别人的故事,忘记了自己要吟唱的歌? 曾几何时,我们都害怕日子的千篇一律,厌烦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碎。 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不得不沉沦在俗世里,看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很多时候,繁华都是别人的,惟孤独是自己的,也只

有孤独的时候,才能妥贴安放好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人来到这个世上,不是将生命的时光拉得多长,而是尽力让其芬芳,花开花落间,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美好。 将感恩植一株菩提,种在心中,对生活怀有一定的温度,心态阳光,积极向上,命运总是偏袒那些热爱它的人。 人,不要活的太累,记得要学会给自己解压,生活总会有说不完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不愿提及的过往,每段路都会有起落浮沉,天空不只有明朗,前行的路上也不会都是艳阳高照。 无论脚下的路有多寂寥,都要做好自己,无论世界是否与你深情,你都要心存善念,保持对生活的珍重,岁月也定会与你温柔相待。 毕淑敏说:“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总是喜欢去点缀别人的风景,仰望别人的天空,而忽略了自己内心想要的,总把别人的看法看得很重的人,是活不出自我的。 好像自己的快乐与否,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目光审视中,其实你如此在意别人的目光,在别人眼里我们又是什么?不过是别人生命里的点缀,匆匆的记忆,转瞬便遗忘。 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会累,其实,别人喜不喜欢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遵从内心,做自己喜欢的那个人。 我永远不够好,也不完美,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哭是因为我真实,我笑是因为我乐观,我面对是因为我坚强,我努力是因为想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